纳米与集成电路的发展

合集下载

集成电路发展历史和未来趋势

集成电路发展历史和未来趋势

集成电路发展历史和未来趋势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IC)是一种在单个芯片上集成了多个电子元件(例如晶体管、电阻、电容等)的电路。

集成电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增长,集成电路在电子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集成电路发展的历史,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集成电路的发展历史:1. 创世纪(1958-1962):美国史景迁(Jack Kilby)和法国的尤·赖希特(Jean Hoerni)几乎同时独立发明了集成电路。

他们分别在半导体材料上制备出来离散元件,并将它们集成到单个芯片上。

这一时期的集成电路规模较小,仅有几个晶体管和少量的电子元件。

2. 第一代(1962-1969):美国的弗吉尼亚公司(Fairchild)和德国的西门子公司率先推出了第一代集成电路,包括了数百个晶体管和其他元件。

这使得集成电路在通信、航空航天和计算机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3. 第二代(1970-1979):集成电路的规模和性能进一步提高,由数千个晶体管和其他元件组成。

大型集成电路纳入了多个功能模块,使电子设备更加紧凑和高效。

4. 第三代(1980-1989):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技术的引入,使得集成电路在功耗和成本上有了显著改善。

CMOS技术还带来了更高的集成度和更快的开关速度,使集成电路能够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

5. 第四代(1990-1999):集成电路的规模进一步增加,上千万个晶体管集成在一个芯片上。

这一时期也见证了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可编程逻辑器件(PLD)和ASIC等特定用途集成电路的快速发展。

6. 第五代(2000至今):随着纳米技术的推进,集成电路规模进一步增加。

先进的制造工艺使得晶体管的结构更小,电路速度更快,功耗更低。

同时,集成电路的应用领域也更加多样化,包括通信、计算机、医疗、汽车等。

微电子技术发展的新领域

微电子技术发展的新领域

微电子技术发展的新领域微电子技术是指在微米级别制造、设计和研发的电子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电子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涌现出许多新领域。

本文将重点介绍微电子技术发展的新领域,包括集成电路、纳米电子、生物芯片、医疗电子、可穿戴设备和量子计算。

集成电路是微电子技术发展的主要领域之一。

集成电路是将几千个晶体管、电阻器和电容器等微小电子元件制作在一块硅片上的技术。

集成电路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电子设备的集成度和性能。

如今,集成电路已经发展到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VLSI) 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ULSI) 阶段,其中每个芯片上有数十亿个晶体管。

纳米电子是微电子技术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纳米电子技术是指在纳米级别制造、设计和研发的电子技术。

纳米电子技术能够制造出尺寸仅为几纳米的电子元件,如纳米晶体管和纳米材料。

纳米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子设备更加小型化、高效能和节能。

生物芯片是微电子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

生物芯片是一种集成了生物分析仪器、生物传感器和微处理器的微型芯片。

生物芯片可以检测并分析样品中的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和细胞。

生物芯片的应用广泛,包括生命科学研究、医学诊断和药物研发等领域。

医疗电子是微电子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医疗电子设备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和创新。

医疗电子设备可以应用于医学影像、激光治疗、心脏起搏器和可穿戴式健康监测设备等方面。

这些设备可以提高医疗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可穿戴设备是微电子技术有力推动的新兴产业。

可穿戴设备是指可以佩戴在身上的电子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和智能手环等。

可穿戴设备通过传感器和微处理器等微电子技术实现各种功能,如计步、心率监测和睡眠跟踪等。

可穿戴设备可以广泛应用于健康管理、体育运动和智能家居等领域。

量子计算是微电子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之一。

量子计算技术是一种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计算技术。

量子计算机利用量子比特 (qubit) 的叠加和纠缠特性来进行计算,可以进行复杂问题的高速计算。

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的纳米技术

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的纳米技术

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的纳米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纳米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了未来科技的发展方向。

在集成电路制造中,纳米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从纳米技术的基本概念入手,探讨在集成电路制造中纳米技术的应用。

一、纳米技术的基本概念纳米技术是指研究和掌握纳米级别大小(1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物质的制备、组装、表征、性能调节等一系列技术和过程。

在纳米级别,物质表现出了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这些特性使得纳米技术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纳米技术的应用不仅仅局限在材料科学领域,更多地应用在电子、光学、医学等领域。

其中,在电子领域中,纳米技术对于集成电路制造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纳米技术在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应用在集成电路制造中,纳米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最明显的应该就是纳米晶体管技术。

纳米晶体管技术是一种在制造芯片电路时使用的纳米级别晶体管工艺,它能够更有效地控制电流的流动,从而提高电路的效率。

与传统的晶体管相比,纳米晶体管具有更小的尺寸和更高的性能,这也使得它成为了未来电路发展的趋势。

除了纳米晶体管技术,纳米技术还在制造芯片电路时起到了其他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制造芯片电路时,需要使用光刻技术制造导线、电容、晶体管等元件。

在纳米技术的帮助下,这些元件能够更加精确地制造,从而提高电路的性能。

此外,纳米技术还有助于集成电路的封装和测试。

在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最后一步是通过封装将芯片封装在硅胶中,并通过测试来确定芯片是否工作正常。

利用纳米技术,可以精确地制造封装和测试设备,从而提高芯片的可靠性和性能。

三、纳米技术在集成电路制造中的挑战尽管纳米技术在集成电路制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也存在一些挑战。

其中最主要的挑战是纳米技术的制造成本高、制造过程复杂。

由于纳米技术需要使用一些高精度的制造设备,比如电子束刻写机、离子束雕刻机等,因此制造成本相对较高。

而且,纳米级别物质的制造过程也比较复杂,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集成电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集成电路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集成电路是现代电子技术的核心,它集成了大量的电子元器件和功能模块,是各种电子产品的关键组成部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集成电路技术的应用无处不在,比如手机、电脑、电视、汽车等各种电子设备,都离不开集成电路技术的支持。

随着科技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技术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步。

首先,集成电路的技术制程不断精细化。

随着芯片尺寸的不断缩小,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和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

比如,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7纳米制程的集成电路产品,使得芯片的性能和能效比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其次,集成电路技术的功能和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

除了传统的数字电路、模拟电路,还出现了混合信号集成电路、射频集成电路等。

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为各种电子设备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选择。

另外,集成电路的工作频率也在不断增加,带宽也在不断扩大,这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性能计算需求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也对整个电子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带动了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进步,半导体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成为了世界各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也为各种新兴产业的兴起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比如人工智能、物联网、无人驾驶等领域,这些领域都需要高性能、低功耗的集成电路产品来支持。

再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也为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能医疗等领域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使得这些领域的应用更加智能化、高效化。

然而,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集成电路技术的制程难度不断增加,导致芯片的研发成本和周期不断提高。

其次,集成电路技术的安全性隐患不断暴露,比如芯片供应链安全、信息安全等问题,给整个产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另外,集成电路技术的环境友好性和可持续性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这需要产业各方共同努力,加大投入,推动技术和产品的升级。

集成电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集成电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集成电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一、概述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IC)是将多个电子元件集成在一块衬底上,完成一定的电路或系统功能的微型电子部件。

自20世纪50年代诞生以来,集成电路已经经历了从小规模集成电路(SSI)、中规模集成电路(MSI)、大规模集成电路(LSI)、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到甚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的发展历程。

如今,集成电路已经成为现代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部件,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集成电路的设计、制造和应用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在设计方面,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的发展,集成电路设计的复杂性和精度不断提高,使得高性能、低功耗、高可靠性的集成电路得以实现。

在制造方面,集成电路的生产线越来越自动化、智能化,纳米级加工技术、三维堆叠技术等新兴技术也在不断应用于集成电路的制造过程中。

在应用方面,集成电路正向着更高集成度、更小尺寸、更低功耗、更高性能的方向发展,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

集成电路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集成电路尺寸的不断缩小,传统的制造方法已经接近物理极限,这使得集成电路的进一步发展变得更为困难。

同时,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集成电路产业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探索新的制造技术、开发新的应用领域、提高产业竞争力成为集成电路产业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总体来说,集成电路作为现代电子技术的核心,其发展现状和趋势直接影响着整个电子产业的发展。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变化,集成电路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势头,为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集成电路的定义与重要性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IC)是一种微型电子器件或部件,采用一定的工艺,把一个电路中所需的晶体管、电阻、电容和电感等元件及布线互连一起,制作在一小块或几小块半导体晶片或介质基片上,然后封装在一个管壳内,成为具有所需电路功能的微型结构。

集成电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集成电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集成电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集成电路是现代电子领域中极为重要的一种电子元件,它在各种电子设备、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各种智能设备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集成电路领域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不断推动着整个电子行业的发展。

本文将就集成电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集成电路的现状集成电路是一种将数百万甚至数十亿个晶体管、电容器、电阻器等电子器件集成到一块芯片上的微电子器件。

目前,集成电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汽车、医疗设备等。

随着人们对电子产品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集成电路的功能和性能也在不断进化。

摩尔定律提出了集成电路的功能每隔18-24个月翻倍,使得集成电路的功能和性能不断提升。

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也在不断进步,从最初的0.35微米工艺逐步发展到目前的7纳米工艺,使得芯片的功耗和体积得到了大幅度的缩小。

集成电路在技术和应用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电子行业的核心推动力量。

二、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1.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对集成电路的智能化要求越来越高。

未来的集成电路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应用场景,并在其中发挥最大的效益。

智能手机需要更加智能的处理器芯片、更加节能的功率管理芯片;自动驾驶汽车需要更加精密的感知处理芯片、更加稳定的通信芯片等。

未来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将向着智能化方向不断前进。

2.高性能和低功耗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领域的发展下,对集成电路的性能和功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来集成电路需要在提高性能的将功耗控制在最低限度。

这就需要在芯片制造工艺、结构设计、封装技术等方面不断创新,以实现高性能和低功耗的平衡,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3.多功能集成未来的集成电路将向着多功能集成的方向不断发展。

随着电子产品功能的不断增加,对芯片的功能集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来的集成电路不仅需要在性能和功耗上有所突破,还需要具备更多的功能,传感器接口、无线通信接口、图像处理接口等,以满足电子产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

集成电路设计的发展趋势

集成电路设计的发展趋势

集成电路设计的发展趋势集成电路是指将数百、数千、甚至数百万个元器件、电子器件和材料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的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作为电子技术的核心之一,也不断的得到了改善和更新。

那么,未来集成电路设计的发展趋势会怎样呢?一、芯片尺寸缩小化目前,芯片尺寸和晶圆直径已经缩小到了下限,20纳米制程已经进入了稳定的商业生产阶段。

未来,为了增加芯片的转换速率和功率密度,继续缩小芯片尺寸是必然的趋势。

芯片制程将在继续缩小的前提下,探索新型的设计方案和制程工艺,以保证芯片性能的正常运行和优化。

二、超高速的芯片和系统设计随着数据存储和处理任务不断增加,高速芯片和系统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

未来,更高的带宽和延迟极低的系统将成为主流需求。

在这方面,人工智能、虚拟和增强现实、机器视觉等领域的应用将需要更高的速度和更高的性能。

三、芯片不断增加的复杂度和整合性集成电路不断增加的复杂度和整合性也随着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不断提高。

高性能的电子系统和低功耗的电子系统需要高效、高精度的处理器来支持。

未来,芯片的三维堆叠、异构性和集成度也将不断得到完善和提高。

四、设计自动化的增强和大数据的利用随着数据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设计变得更加复杂,人们也更加注重利用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等技术来实现设计自动化和优化。

设计软件也将不断升级,从而使设计人员能够更好地利用建模、仿真和优化数据的全新途径。

五、可靠性、可追溯性和安全性的提高芯片的可靠性、可追溯性和安全性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

特别是在一些关键行业领域,如金融、医疗和军事等方面,芯片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已经成为了技术的基本要求。

未来集成电路设计的趋势,也将重点考虑如何提高芯片的可靠性、可追溯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设计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的芯片设计除了继续缩小芯片尺寸外,更将关注高速芯片和系统、复杂度和整合性、设计自动化和大数据的利用、可追溯性和安全性提高等方面。

集成电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集成电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集成电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集成电路是当今电子信息产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通信、计算机、消费电子、工业控制等。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集成电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也在不断变化,本文将重点探讨集成电路的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集成电路的现状1. 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半导体工艺的不断进步,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也在不断提高。

目前,主流的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已经发展到了14nm甚至更小的节点,同时也在不断向7nm、5nm甚至3nm等节点发展。

这些先进的制造工艺使得集成电路在性能、功耗、成本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提升,为各种应用领域提供了更好的支持。

2. 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随着技术的进步,集成电路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

除了传统的通信、计算机、消费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外,集成电路在人工智能、物联网、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等新兴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这些新的应用领域给集成电路带来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3. 产业链不断完善随着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快速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链也在不断完善。

从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到应用系统的研发和生产,整个产业链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生态体系。

国内一大批芯片设计企业、半导体制造企业和封装测试企业也在不断壮大,为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4. 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随着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国内外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

国内企业在自主创新、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国际上的一些大型集成电路企业也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大竞争力度。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

二、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1. 制造工艺继续向深纳米节点发展随着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不断发展,制造工艺继续向深纳米节点发展已经成为了行业的共识。

目前,各大制造商正在积极开发7nm、5nm甚至3nm等深纳米工艺,以满足市场对更高性能、更低功耗的需求。

新型工艺技术如氟化物多晶级SOI(FD-SOI)、极紫外光刻(EUV)等也在不断推进,为未来芯片制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米尺度CMOS集成电路关键技术研究分析研究课题选择数据库根据课题需求以及校园网资源情况,本课题选用下列数据库:查找中文文献信息数据库。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信息资源检索系统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查找外文文献信息数据库。

专利文献信息数据库。

确定检索式检索点:中文:题名或关键词;关键词;主题;标题;文章题目外文:检索词.中文:纳米;COMS;集成电路。

外文:Namometer;COMS;Integrated Circuit (IC)n.构建检索式。

中文:纳米AND COMS ;纳米AND 集成电路外文:Namometer AND COMS;Namometer AND IC记录检索结果利用上述数据库,使用不同的检索项进行检索,并按照课题需求,对检索结果进行判断,筛选记录切题文献。

中文文献信息检索1.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http://211.70.251.6/kns50)检索步骤检索过程:使用高级检索进入学校图书管——网络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高级检索检索结果:得到19条记录,摘录其中2篇文摘《适于纳米尺度集成电路技术的双栅/多栅MOS器件的研究》【文摘语种】中文【论文页数】起止页码:959-967【论文题名】适于纳米尺度集成电路技术的双栅/多栅MOS器件的研究【论文作者】黄如【作者专业】信息科学【授予单位】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研究院【刊名】中国科学【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研究院; 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研究院北京;【文献出处】中国科学(E辑:信息科学), Science in China(Series E:Information Sciences), 编辑部邮箱2008年06期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6062540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批准号:2006CB302701);; 韩国三星电子公司合作项目资助【DOI】CNKI:SUN:JEXK.0.2008-06-012【关键词】纳米CMOS器件; 双栅器件; 围栅器件【中文摘要】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器件尺寸进入纳米尺度领域,器件性能受到诸多挑战.针对纳米CMOS器件存在的问题,从可集成性考虑,基于由上而下途径,从新型双栅/多栅器件结构角度介绍新型非对称梯度低掺杂漏垂直沟道双栅MOS器件以及新型围栅纳米线MOS器件的研制及特性分析,为下几代集成电路技术的器件研究提供良好的思路.《纳米CMOS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和发展趋势》【文摘语种】中文【论文页数】起止页码:1031-1035【论文题名】纳米CMOS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和发展趋势【英文篇名】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Nano CMOS IC【论文作者】戴宇杰【刊名】中国科学【作者单位】天津南大强芯半导体芯片设计公司【文献出处】微纳电子技术, Micronanoelectronic Technology, 编辑部邮箱2007年12期【英文关键词】nanometer CMOS IC; SOC; designing technique; development trend;【DOI】CNKI:SUN:BDTQ.0.2007-12-002【关键词】纳米CMOS集成电路; 系统集成芯片; 设计技术; 发展趋势;【中文摘要】论述了日美等国纳米CMOS集成电路半导体制造工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说明国外半导体制造技术的战略和发展状况;结合90 nm CMOS工艺设计的超大规模SOC芯片的实践,对纳米CMOS集成电路设计技术进行分析;阐述SOC设计面临的技术难题,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英文摘要】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anometer CMOS IC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in Japan,USA and other countries were investigated,and an analysis of the strategy,current technology situation of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 these countries were made.The design technology of nano CMOS IC was illustrated,by implementing the 90 nm COMS ULS(ultra large scale) SOC.Finally,the technology problems of SOC designing were treated,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was forecast.【DOI】CNKI:SUN:BDTQ.0.2007-12-0022.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步骤: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检索条件:((((主题=纳米))并且(主题=集成电路))并且(摘要=纳米))并且(题名=集成电路) (精确匹配);1999-2010;相关度排序; 单库检索检索到:7条记录检索结果记录为7摘录其中2篇文摘。

《纳米尺度集成电路建模与分析方法研究》【作者中文名】陶俊;【导师】曾璇;【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学科专业名称】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位年度】2007【论文级别】博士【网络出版投稿人】复旦大学【网络出版投稿时间】2007-10-15【关键词】模拟电路行为级建模; 可制造性设计; 工艺偏差; 互连线模型降阶; 稳态分析; 随机谱方法;【英文关键词】behavioral modeling for analog circuit; DFM; process variations; model order reduction; steady-state analysis; stochastic spectral method;【中文摘要】集成电路的发展历史是集成度不断提高、器件特征尺寸不断缩小的历史。

随着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一方面芯片规模不断扩大,已达到数亿晶体管,原来需要多个芯片共同实现的整个电子系统已可以完成单片集成,集成电路技术正式进入了系统集成(SOC)时代。

而由于仿真时间和计算机内存的限制,传统的晶体管级仿真器无法完成对整个系统的仿真,基于行为级模型的行为级仿真则为这种混合信号电路整体芯片的验证提供了可能性。

因此,关于模拟电路单元模块的行为级建模技术已成为SOC时代研究的热点。

另一方面,目前集成电路最小尺寸已达到65纳米的技术节点,随着纳米工艺下亚波长光刻、大马士革铜互连等复杂工艺的引入,日益严重的工艺偏差造成了互连线和器件的几何参数、电学参数与设计期望值的显著偏离,从而直接导致集成电路芯片性能难以预测,引起了一系列可制造性问题。

研究工艺偏差对电路性能参数的影响是纳米工艺下实现可制造性设计的关键和难点。

本文从以上两方面出发,在模拟电路模块行为级建模和工艺偏差下的电路仿真方面提出了如下算法:(1)本文提出采用SGWD小波逼近算法建立模拟电路模块的行为级模型。

为了降低在输入信号所在区间边界处的建模误差,提出了周期性展...【英文摘要】Future high performance circuit design with technology scaling beyond 90nm will pose two major challenges for circuit analysis. Firstly, the wafer sizes increase and the remarkable evolution of VLSI technology enables the integration of the whore system on a single chip as is named as System-on-chip (SOC). However traditional simulators, such as SPICE, are too expensive in memory space and computation time to afford the simulation of the whole SOC chip on the transistor level. Consequently, it is very urgen...【DOI】CNKI:CDMD:1.2007.168592《超深亚微米CMOS集成电路功耗估计方法及相关算法研究》英文题名】Study on Power Estimation Methodology & Correlative Problem in VDSM Integrated Circuit【作者中文名】陈志强【导师】严晓浪; 吴晓波;【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学科专业名称】电路与系统【学位年度】2006【论文级别】博士【网络出版投稿人】浙江大学【网络出版投稿时间】2006-07-12【关键词】VLSI; CMOS; 功耗估计; 泄漏功耗; 最大功耗; 遗传算法; 遗传模拟退火算法; 门控时钟; 低功耗;【英文关键词】VLSI; CMOS; Power estimation; Leakage power; Maximum power; Geneticalgorithm; Genetic-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Gated clock, Low power;【中文摘要】随着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集成电路产业已经进入深亚微米和纳米工艺时代,工艺的进步对设计方法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过去VLSI设计者主要关心的是面积与速度,而现在,由于现代通信类和消费类产品需求的迅速增长,尤其是便携式设备和无线设备的大量涌现都对集成电路的低功耗、高性能和小体积提出了更高要求。

功耗问题已经与面积和速度一起成了VLSI设计者关心的中心问题。

功耗分析和优化是VLSI低功耗设计问题的两大主要内容。

其中功耗分析问题主要关心的是在设计过程中不同的设计阶段均可对功耗进行准确估计,确保设计不违反设计功耗指标,增加设计成功的信心。

当前,已有不少关于平均功耗估计的方法和EDA工具,所以本文着重于研究不同逻辑电路泄漏功耗、最大功耗的估计方法以及门控时钟在低功耗设计中的应用问题。

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 首先分析了CMOS电路功耗的组成和相应的功耗模型,总结了已有的用于功耗估计的静态方法和动态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