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泾河中学2023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份语文纠错试卷 r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试题七年级语文(PDF版,含答案)

宝应县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试题七年级语文宝应县2023秋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参考答案一、积累运用1. (1)diàn(1分) fù(1分)(2)唆(1分)梭(1分)(3)A(2分)(4)D(3分)2. D(3分)3.(1)不知何处吹芦管(2)影入平羌江水流(3)枯藤老树昏鸦(4)山岛竦峙(5)一年之计在于春(6)杨花落尽子规啼(7)不亦说乎(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每空一分,共9分)4.(1)(2分)协力互助。
(2)(3分)敬辞类:①②⑤ 谦辞类:③④⑥ (每个0.5分)(3)(3分)示例一:大家好!我叫周笃志。
“笃志”取自《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爸爸妈妈给我取这个名字,是希望我做一个志向坚定的人。
这个名字寄托了爸爸妈妈的殷切期望,我喜欢这个名字。
示例二:大家好!我叫唐一帆。
“一帆”取自《次北固山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爸爸妈妈给我取这个名字,是希望我前途平坦宽阔,人生一帆风顺。
这个名字寄托了爸爸妈妈的美好希望,我喜欢这个名字。
二、阅读理解(一)名著阅读5.(4分)示例一:好奇心强。
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十分渴望阅读有绘画的《山海经》,并对其中奇幻的图画念念不忘,我发现童年的鲁迅好奇尚异,原来好奇是儿童的天性。
示例二:同情弱小。
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听到郭巨的儿子将被活埋的故事,不禁为那个孩子捏一把汗,我发现童年的鲁迅同情弱小,原来有同情心是儿童的天性。
示例三:渴望自由。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到了三味书屋念书之后,依然会时不时跑到书屋的小院子里玩,我发现童年的鲁迅渴望自由,原来热爱自由是儿童的天性。
6.(4分)①《琐记》②之前的学堂知识陈旧,乌烟瘴气③《藤野先生》④想学到更多知识,拯救像父亲那样为庸医所误的病人7.(4分)示例一:暖色调。
《阿长与〈山海经〉》中不识字的长妈妈为“我”买来“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经》,让“我”感受到了长妈妈对“我”真挚的关爱。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宝应县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试题七年级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说明:1.本试卷共6页,计20大题(包含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3)(4)题、第2题、第13题,共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学校、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姓名、准考证号等准确无误地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3.所有试题都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非选择题在指定位置用0.5毫米黑色水笔作答。
在试卷或者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运用(29分)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小题。
(9分)辽阔的冀中平原,微风拂过,田野里散发着麦子成熟的香气;浩渺的白洋淀.,湖水波动,小渔船轻快地穿唆于芦苇丛间;在层层的麦浪里,在密密的芦花荡中,冀中人民成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坚实的堡垒……这些富有诗意的场景,就来自于《白洋淀纪事》。
冀中平原是孙犁的家乡,白洋淀是他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孙犁①以白描的手法刻画自己的父老乡亲,②用富有诗情的笔调描绘他熟悉的草木湖泊,③用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讲述他们的故事,赋.予白洋淀以英雄的气质和浪漫的色彩。
“白洋淀”自然..也成了孙犁的标签,一提到孙犁,人们就仿佛看到白洋淀“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
”(1)给加点字注音(2分):白洋淀.()赋.予()(2)选文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_______”应改为“_______”(2分)(3)选文画波浪线的三句话顺序不当,调整顺序后正确的一项是()(2分)A.②①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②③①(4)仔细阅读选文,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辽阔..着麦子成熟的香气。
..,微风拂.过,田野里散发..的冀中平原解说:以上四个加点词的词性分别为形容词、名词、动词、动词。
B.在层层的麦浪里,在密密的芦花荡中,冀中人民成为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坚实的堡垒。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下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104630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下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考试总分:6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7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35分)2.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千里夜莺绿叶火红B.浑水村落将军国旗C.朝代楼层烟雾墙壁D.送行排队红洒先生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20年7月4日,随着林丹的退役,给国际羽坛“四大天王”的时代正式画上句号。
B.《中国诗词大会》之所以受到中小学生喜爱的原因,是因为其形式新颖、内涵丰富。
C.羊城中学举办与策划的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对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有着积极作用。
D.接近八成的受访市民认为,广州老旧小区微改造改善了社区环境,提升了生活品质。
6.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A.我一进门的时候本来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B.他先把这个人的情况给王经理说了,然后便说这人是怎样怎样一身土气?C.大屏幕上闪现出世博会159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电灯、磁悬浮列车、航天器……这一刻,“一切源于世博会”的理念得以彰显。
D.“最重要的是,”他说道:“我们心中要有对弱者的同情与爱心。
”7.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杨绛是著名作家,她的作品《老王》体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
B.《阿长与〈山海经〉》是《朝花夕拾》中的名篇。
《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小说集。
C.《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D.《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乐府双璧”。
二、默写题(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5分)8.(5分)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下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020337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七年级下语文人教版月考试卷考试总分:74 分 考试时间: 120 分钟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 5 小题 ,每题 4 分 ,共计2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亘古(gèn ) 愧怍(zuò) 矗立(zhù) 锲而不舍(qiè )B.哺育(bǔ ) 诘问(jié) 门框(kuāng ) 鞠躬尽瘁(jú)C.污秽(huì) 殷红(yān ) 蜷缩(quán ) 酣然入梦 (hān )D.粗拙(zhuō) 咀嚼(jué) 憎恶(zèng ) 气冲斗牛(dòu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胡髭 轩仰 茂密 含首低眉B.帐蓬 平庸 粗鄙 诚惶诚恐C.修剪 崎岖 茏罩 小巧玲珑D.犹豫 侏儒 尴尬 正襟危坐3.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他可是文坛上的风流人物,他的散文影响了一个时代。
B.NBA 全明星赛中的科比被美称为篮球场上的“一代天骄”。
C.国庆期间,同学们不辞辛苦三顾茅庐去看望了生病住院的李老师。
D.每逢中秋佳节,身在异乡的游子看到皓月当空,不由得触目伤怀。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磨炼了意志,增长了知识。
B.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改正和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C.几千年的祭祀传统,牵动着中国人一种最隐秘而质朴的情感,一头系着对亲人的思念,一头连着对未来的祈福和期盼。
D.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5. 下列表述的一项是( )不⋅正⋅确⋅A.望闻问切是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望诊是第一步,即观察病人气色B.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赠序等。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综合学校开展“典耀中华·相约经典诗文”主题读书活动,请阅读下列短文,完成相应题目。
“相约经典,让中华文化撑起我们人格的脊.梁【甲】吟诵诗文,让家国情怀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
”【乙】。
“草树知春不久归,①____________”(《晚春》韩愈)中有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暮春之景;“②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望岳》杜甫)中有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泰山之景;“黄梅时节家家雨,③____________”(《约客》赵师秀)中有清新幽静的江南梅雨时节之景。
诗中有情。
那迷蒙的秦淮河畔,“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泊秦淮》杜牧)是诗人借古讽今,批判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那寂静的夜色中,“谁家玉笛暗飞声,⑥____________”(《春夜洛城闻笛》李白),笛声暗送,勾起游子的无尽乡思。
诗中有趣。
“双兔傍地走,⑦____________”(《水兰诗》)以双兔傍地来设喻,又以反问作结,巧妙解答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未被发现的奥秘。
诗中有理。
陆游来到山西村,于山水环绕的美景中,感悟“⑧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游山西村》陆游)的哲理。
中华经典诗文,展示了古代文人对家国的赤诚挚爱,是独属于中华民族的浪漫情歌。
品读经典诗文,年少的我们更加体会到肩上担负的责任。
面对过去,我们不能默守成规,而要满怀热忱,锐意进取,激昂少年之志,奉献少年之力,谱写少年之歌。
1.根据语境,完成下列各题。
(1)给加点字注音:脊.梁( )(2)指出画波浪线短语中的错别字并修改:“ ”应改为“ ”。
(3)填入甲处的标点符号应该是(4)联系上下文,在乙处补写一句:。
2.根据情境,在①—①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3.怡宝发现下列短语中有一个结构与其余三个不同,这个短语是()A.相约经典B.吟诵诗文C.浪漫情歌D.满怀热忱二、综合性学习4.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弘扬传统、知礼孝亲,学校组织开展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
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他正向古代典藉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
他从唐诗下手,且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闻先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瑕及此。
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
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杂乱无章。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1)给加点字注音。
锲.而不舍()(2)选文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应改为“”(3)仔细阅读文本,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解说: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B.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解说:以上三个加点词的词性依次为代词、副词、连词。
C.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以内”。
解说:这个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
解说: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4)选文中画横线的短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目不窥园B.兀兀穷年C.心不在焉D.杂乱无章二、选择题2.下列有关课文内容和文学文化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孙权劝学》节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文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一句,“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孤”是古代读书人的自称,“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可以“卿”为爱称。
江苏省扬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江苏省扬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一、基础知识综合1.小杨在旅行前想要确定一位旅行导师,他写下这段话,请你仔细阅读并帮他解惑。
徜徉在语文的天地里,我们得遇良师益友。
鲁迅先生笔耕不辍,悲天悯人;大将吕蒙改过自新,让鲁肃刮目相待;端木蕻良挚.()痛的爱国情怀在关东原野上奔涌;妇孺皆知的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我们认识了锲.()而不舍、处心积虑的中国航天员,认识了____,也认识了拖着疲bèi()的身体与厄运bó()斗的斯科特一行人……这些人物亦师亦友,在我们成长的旅途中永不褪色。
(1)小杨有两个字不会写,请你写出正确的字形。
疲bèbó斗(2)小周有两个字不认识,请你标出正确的读音。
挚.痛锲.而不舍(3)小周说,文中加横线的成语有一个使用有误,请你帮他找出来()A.悲天悯人B.刮目相待C.妇孺皆知D.处心积虑(4)小周读完这段文字,想结合七下语文课本内容补写一个句子,请你帮他完成。
认识了。
二、选择题2.小杨对课文的记忆出现了偏差,请你指出下列哪一项不完全正确.....()A.《台阶》中的“父亲”是一个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朴实谦卑、好强上进的农民形象。
正是以父亲为代表的艰苦创业的草根阶层,搭建起了最厚重的台阶。
B.《爱莲说》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赞美了莲的君子风度,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喜爱牡丹的羡慕之情。
C.《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的叶圣陶宽厚待人,严于律己。
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确是人之师表。
D.《卖油翁》中的卖油翁是一位大隐隐于市的民间高手,不仅有一手倒油的好功夫,还善于巧妙类比,让骄矜暴躁的陈尧咨打消了怒气。
三、情景默写3.名句默写。
漫步在古诗文的国度里,我们似乎看到了木兰奔赴战场时“万里赴戎机,”的矫健英姿:听到了“,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思乡曲调;想起了王安石登至飞来峰山顶后流露的“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坚定决心;感受到了赵师秀“有约不来过夜半,”的怅惘无奈;感受到了陆游游山西村时“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欣喜愉悦;体会到了杜牧夜泊秦淮时由“,”所引发的兴亡之忧;也体会到了青年杜甫望岳时萌生的“,”的壮志豪情。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试题七年级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说明:1.本试卷共6页,计20大题(包含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4)题、第2题、第13题,共3小题)。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学校、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姓名、准考证号等准确无误地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3.所有试题都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非选择题在指定位置用0.5毫米黑色水笔作答。
在试卷或者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运用(28分)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去秋来,自然万物生生不息,英雄豪情代代相传。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王湾的“①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感悟新旧交替、时推移(《次北固山下》);杜甫的“正是江南好风景,①_____________”,则陷于深沉的kǎi叹之中(《江南逢李龟年》)。
天高云淡,红衰翠减。
马致远的“夕阳西下,①_____________”(《天净沙·秋思》),孤独寂寞;刘禹锡的“①______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秋词·其一》),豪迈乐观。
英雄豪情,代代相传。
【甲】陆游夜听风雨肆虐,以“①_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抒发自己为国征战的壮志,是何等悲壮;【乙】曹操登上碣石山,借“①_____________,①_____________;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是何等豪迈;【丙】谭嗣同途经陕西潼关,用“①_____________,山入潼关不解平”(《潼关》)展现自己渴望冲破罗网、勇往直前的豪情,是何等意气风发!(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kǎi叹( )肆虐.( )(2)分别指出文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词性..。
自己:悲壮:(3)在①—①处填写相应的名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3月份纠错练习卷(满分150 )一、积累与运用(45分)《厉害了,我的国》记录了六年来,国家在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军事国防等领域取得的成就,观后令人心潮澎 pài:被誉为“中国天眼之父”的总工程师南仁东,在 22 年的时间里为工程建设 lì尽心血,罹患癌症仍潜心坚持工作的藏族扶贫女干部洛措,走遍了扎西岗村的每一个贫困户,耽误了自己的结婚生子,却牢记着村民的农事家事。
正是因为千千万万个“南仁东”“洛措”的锲而不舍、开拓进取,才有了“厉害了,我的国”的慷慨.宣示,才有了“幸福了,我的家”的自信点赞。
1. 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1)心潮澎pài____(2)lì____尽心血(3)潜.心____(4)慷慨.____2. 对下列三个加点字的词性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在.22年的时间里却.牢记着村民的农事家事,才.有了“厉害了,我的国”的慷慨宣示。
A.介词副词连词B. 介词连词副词C. 副词介词近词D. 副词连词介词3. 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2分)A. 网络自媒体时代,每天的头条热搜等新闻事件深究下来总会扑朔迷离....,这也在警示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要慎用网络,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B. 在抗击疫情的前线,有一群英雄义无反顾,冲锋陷阵,为了战胜疫情,多少逆行的他们鞠.躬尽瘁...。
C. 几年没见,那个曾经调皮捣蛋的淘气包蜕变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帅小伙,再也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D. 目前,对于美国政府在疫情面前为避免恐慌而隐瞒疫情实际确诊数字的行为,国际各界都津津乐道。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 中考和高考都提出了对字迹工整书写清楚的试卷酌情加分的要求。
B. 研究人员建议,清除局部雾霾,采取向空中喷洒水雾比较有效。
C. 五一小长假紫金山的游客络绎不绝,很多游客坚持登上峰顶,目的是为了能观赏到日出的壮观景象。
D. 白衣天使们奋战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前线,他们动人的事迹和逆行的足迹在广大人民心中传扬。
5. 下面有关文学作品内容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河颂》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创作的组诗,采用了象征的手法,展示了黄河的磅礴气势,表现了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
B.鲁迅写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除了课文《阿长与<山海经>》外,还有《五猖会》、《父亲的病》、《范爱农》等。
C.《土地的誓言》是端木蕻良所写,“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了这篇文章。
D.《木兰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与《陌上桑》合称为“乐府双璧”。
“将军百战死”一句交代了百位将领都战死在战场上,表现出战斗的激烈悲壮。
6. 在学校举行的“诗词大会”上,作为参赛选手,你抽到的必答题是一组名句填空题,请完成。
(8分)(1)当窗理云鬓,。
(《木兰诗》)(2)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4)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5)杨花榆荚无才思,。
(韩愈《晚春》)(6)王维在《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木兰诗》中夸张地描写木兰奔赴战场矫健雄姿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清明节前,学校组织了“清明祭扫·缅怀先烈”的微长征活动。
(1)活动开展前,学校向各班征集祭扫活动的宣传标语,请你代表班级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至少使用一种修辞)(4分)(2)小明同学非常想参加此次微长征活动,但是他的父母不想让他参加,担心他身体吃不消,同时也觉得这项活动意义不大。
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样说服父母让你参加呢?(4分)(3)歌以咏志。
三位同学在纪念碑前朗诵了诗人汪国真的代表作《山高路远》,向革命烈士展示当今学子不怕困难的精神风貌。
请你仿照上一句诗的格式,写出下一句诗。
(4分)山高路远呼喊是爆发的沉默,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还是宁静,我祈求,只要不是平淡如果远方呼喊我,我就走向远方;如果大山呼喊我,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在“家国文化之经典名著”活动中,小安和小宜阅读了《骆驼祥子》,从中摘录了两个语段。
【片段1】祥子的脸通红,手哆嗦着,拍出九十六块钱来:“我要这辆车!”铺主打算挤到个整数,说了不知多少话,把他的车拉出去又拉进来,支开棚子,又放下,按按喇叭,每一个动作都伴着一大串最好的形容词;最后还在钢轮条上踢了两脚,“听听声儿吧,铃铛似的!拉去吧,你就是把车拉碎了,要是钢条软了一根,你拿回来,把它摔在我脸上!一百块,少一分咱们吹!”祥子把钱又数了一遍:“我要这辆车,九十六!”批注1:“脸通红”“手哆嗦”,通过动作描写“拍”,表现了祥子买车时的激动心情,突出了实现买车理想的愿望非常强烈。
一个多么朴实的青年呀。
【片段2】【A】没想到事情破的这么快,自己的计划才使了不到一半,而老头子已经点破了题!怎办呢?她的脸红起来,黑红,加上半残的粉,与青亮的灯光,好像一块煮老了的猪肝,颜色复杂而难看。
她有点疲乏;被这一激,又发着肝火,想不出主意,心中很乱。
批注2:【片段3】冬天过去了,春天的阳光是自然给一切人的衣服,他把棉衣卷巴卷巴全卖了。
他要吃口好的,喝口好的,不必存着冬衣,更根本不预备着再看见冬天;今天快活一天吧,明天就死!管什么冬天不冬天呢!不幸,到了冬天,自己还活着,那就再说吧。
批注3:划线句子是【B】描写,直白地写出了祥子过一天算一天的心态。
此时的祥子已成了行尸走肉,令人扼腕。
8.小安阅读名著有圈点批注的习惯,请你帮助他完善下面的批注。
⑴【片段2】中的A是(填写人名),批注3中的B是描写。
(4分)⑵请用语言赏析并写下心得体会的方式,仿照批注1和批注3对【片段2】中的画线句做批注。
(4分)9.《骆驼祥子》中围绕祥子刻画了众多人物,请从下面选项中任选一人简述他(她)对祥子人生的影响,讲给小宜听。
(4分)A.老马B.曹先生C.小福子我选,他(她)对祥子人生的影响是:二、阅读(42分)【古诗文阅读】(一)古诗阅读阅读诗歌,完成后面小题故乡杏花【唐】司空图寄花寄酒喜新开,左把花枝右把杯。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10.发挥想象,描绘诗歌第二句的画面。
(4分)11.请你从修辞角度,赏析诗歌的三、四两句。
(3分)(二)阅读下面古文,完成12—15题。
【甲】《孙权劝学》【乙】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
处与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①,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二陆:陆机(别号“平原”)、陆云(别号“清河”)两兄弟,都是西晋著名文学家。
1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4分)(1)蒙辞.以军中多务()(2)及.鲁肃过寻阳()(3)闻.里人相庆()(4)实冀三横唯.余其一()13.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1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吕蒙和周处都有改过自新的经历,但两文写法各有不同,请谈谈你的理解。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家国文化之勤俭节约”活动中,小安找到了以下材料,请你完成下面任务。
材料一:自古以来,节约始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墨子》中说:“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贾谊在《论积贮疏》中有言:“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唐朝诗人李商隐写下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著名诗句。
古老的中华民族,节约理念深入人心,节约之风代代相传。
节约也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
2019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时指出:“过去我们党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断成就伟业,现在我们仍然要用这样的思想来指导工作。
”“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
”材料二:某大城市中小学与四城市食物浪费情况对比统计表(下图)材料三:端稳“节约碗”,要架好立法监管“高压线”。
有效治理餐饮浪费问题,需要用法律来约束。
通过立法,对浪费现象进行监督制约,用法制的强制力来推行粮食节约。
因此,要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条款,以法律手段约束、整治浪费粮食的行为。
同时,各地要拿出指导性、针对性、可行性措施,加强监督检查,鼓励节约,大力整治铺张浪费。
北京上海端稳“节约碗”,要用好宣传教育“导航仪”。
“国家欲安黎庶,莫先于厚风俗;厚风俗,莫要于崇节俭。
”远离浪费的陋习,就必须提倡节俭、防止奢靡。
通过宣传教育,广大群众尤其是年轻一代能够对粮食的珍贵与安全保持足够的警惕。
因此,要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从孩子开始抓起,引导他们形成勤俭节约的观念和习惯。
端稳“节约碗”,要打好自我约束“持久战”。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是一种个人美德,社会公德。
因此,要积极发扬珍惜粮食的美德,把节约粮食从理念和口号变成实际行动,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行为,多一点节约,多一点“刚刚好”,少一些“阔气”,少一些“乱点一通”,做到点餐适度、盛餐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