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文言文目录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文言文目录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古诗词、文言文目录七年级上册古诗词次北固山下………………………………(唐朝·王湾)………………………………………P21赤壁………………………………………(唐朝·杜牧)………………………………………P23浣溪沙……………………………………(北宋·苏轼)………………………………………P24十五夜望月………………………………(唐朝·王建)………………………………………P109水调歌头…………………………………(北宋·苏轼)………………………………………P11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朝·韩愈)………………………………………P140西江月·夜行黄沙道(南宋·辛弃P1中…………………疾)……………………………………42秋词………………………………………(唐朝·刘禹锡)……………………………………P143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P20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朝·李白)………………………………………P210文言文郑人买履…………………………………(战国末期·韩非)…………………………………P18刻舟求剑…………………………………(《吕氏春秋》)………………………………………P19幼时记趣…………………………………(清朝·沈复)………………………………………P41三峡………………………………………(北魏·郦道元)……………………………………P130以虫治虫…………………………………(北宋·沈括)………………………………………P172梵天寺木塔………………………………(北宋·沈括)………………………………………P173狼…………………………………………(清朝·蒲松龄)……………………………………P183 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题破山寺后禅院…………………(唐朝·常建)………………………P29………………………登岳阳楼…………………………………(唐朝·杜甫)………………………………………P3蝉…………………………………………(唐朝·虞世南)……………………………………P137孤雁………………………………………(唐朝·杜甫)………………………………………P138鹧鸪………………………………………(唐朝·郑谷)………………………………………P139采莲曲……………………………………(唐朝·王昌龄)……………………………………P213莲叶………………………………………(唐朝·郑谷)………………………………………P213赠荷花……………………………………(唐朝·李商隐)……………………………………P214白莲………………………………………(唐朝·陆龟蒙)……………………………………P214莲…………………………………………(北宋·苏轼)………………………………………P215沁园春·雪………………………………(毛泽东)……………………………………………P228卜算子·咏梅……………………………(毛泽东)……………………………………………P231木兰诗……………………………………(北朝民歌)…………………………………………P234观刈麦……………………………………(唐朝·白居易)……………………………………P238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P241使至塞(唐朝·王P2上…………………………………维)………………………………………60黄鹤楼……………………………………(唐朝·崔颢)………………………………………P261归园田居(其一)…………………………(东晋·陶渊明)……………………………………P262文言文赵普………………………………………(《宋史》)……………………………………………P26两小儿辩日………………………………(《列子·汤问》)……………………………………P77黄鹤楼……………………………………(唐朝·阎伯理)……………………………………P104于园………………………………………(明末清初·张岱)…………………………………P105黔之驴……………………………………(唐朝·柳宗元)……………………………………P135爱莲说……………………………………(宋朝·周敦颐)……………………………………P216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七律·长征………………………………(毛泽东)……………………………………………P2春望………………………………………(唐朝·杜甫)………………………………………P58泊秦淮……………………………………(唐朝·杜牧)………………………………………P6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南宋·陆游)………………………………………P62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P64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朝·王勃)………………………………………P114己亥杂诗…………………………………(清末·龚自珍)……………………………………P116望岳………………………………………(唐朝·杜甫)………………………………………P145钱塘湖春行………………………………(唐朝·白居易)……………………………………P148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P150雁门太守(唐朝·李P2行………………………………贺)………………………………………29别云间……………………………………(南明·夏完淳)……………………………………P231文言文晏子使楚…………………………………(《晏子春秋》)………………………………………P66人琴俱亡…………………………………(南朝宋·刘义庆)…………………………………P102小石潭记…………………………………(唐朝·柳宗元)……………………………………P124记承天寺夜游……………………………(北宋·苏轼)………………………………………P127*治水必躬亲……………………………(清朝·钱泳)………………………………………P195八年级下册古诗词闻雁………………………………………(唐朝·韦应物)……………………………………P3池鹤………………………………………(唐朝·白居易)……………………………………P3迎燕………………………………………(宋朝·葛天民)……………………………………P3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唐朝·李白)………………………………………P62渔家(北宋·范仲P6傲……………………………………淹)……………………………………4天净沙·秋思……………………………(元代·马致远)……………………………………P6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朝·刘禹锡)……………………………………P206无题………………………………………(唐朝·李商隐)……………………………………P208同儿辈赋未开海棠………………………(金朝·元好问)……………………………………P218题红叶……………………………………(唐朝·宣宗宫人)…………………………………P219山中………………………………………(唐朝·王勃)………………………………………P219城东早春…………………(唐朝·杨巨源)………………………P219……………………………夜雨寄北…………………………………(唐朝·李商隐)……………………………………P249论诗………………………………………(清朝·赵翼)………………………………………P251文言文马说………………………………………(唐朝·韩愈)………………………………………P14陋室铭……………………………………(唐朝·刘禹锡)……………………………………P59活版………………………………………(北宋·沈括)………………………………………P85核舟记……………………………………(明末·魏学洢)……………………………………P88山(清朝·蒲松P1市………………………………………龄)……………………………………04口技………………………………………(清朝·林嗣环)……………………………………P136送东阳马生序……………………………(明初·宋濂)………………………………………P192 九年级上册古诗词塞下曲六首(其一)……………………(唐朝·李白) ………………………………………P39凉州词……………………………………(唐朝·王之涣)……………………………………P4塞下曲……………………………………(唐朝·卢纶)………………………………………P41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北宋·苏轼)………………………………………P42关雎………………………………………(《诗经》)……………………………………………P99蒹葭………………………………………(《诗经》)……………………………………………P102相见欢……………………………………(南唐·李煜)………………………………………P207浣溪沙……………………………………(北宋·晏殊)………………………………………P209龟虽(三国·曹P2寿……………………………………操)………………………………………4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朝·岑参)………………………………………P244文言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P136陈涉世家…………………………………(西汉·司马迁)……………………………………P176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P182与朱元思书………………………………(南朝梁·吴均)……………………………………P185捕蛇者说…………………………………(唐朝·柳宗元)……………………………………P188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P194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P198 九年级下册古诗词饮酒………………………………………(东晋·陶渊明)……………………………………P59行路难……………………………………(唐朝·李白)………………………………………P62游山西村…………………………………(南宋·陆游)………………………………………P64观沧海……………………………………(三国·曹操)………………………………………P191江城子·密州出猎………………………(北宋·苏轼)………………………………………P192山坡羊·潼关怀古………………………(元代·张养浩)……………………………………P195文言文曹刿论战…………………………………(《左传》)……………………………………………P158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P163鱼我所欲也…………………(《孟子》)……………………P16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P169*愚公移山………………………………(《列子》)……………………………………………P172出师表……………………………………(三国·诸葛亮)……………………………………P17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朝·杜甫)………………………………………P183。
人教版苏教版七~九年级语文上册共有篇目生字词语拼音

人教版苏教版共有篇目中考备战七~九年级语文上册字词积累04 紫藤萝瀑布1、字音字形2、解词忍俊不禁--忍俊,含笑。
不禁:不能自制。
忍不住要笑出声。
05 童趣1、字音字形2、解释词语明察秋毫--比喻为人非常精明,任何小问题都看得很清楚。
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极细小的东西。
唳--鸟鸣。
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壑--山沟或大水坑。
1.字音字形风韵(yùn)落难(nàn)险象迭(dié)生心旷神怡(yí)禀(bǐng)告行乞(qǐ)折磨(mó)慷(kāng)慨(kǎi)2.词语解释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慷慨--不吝惜;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多愁善感--形容人感情脆弱,容易发愁或感伤。
10 《论语》十则补充字词注音和注释1."论语"的"论"字,只在说《论语》这本书时念"lún "。
2."不亦说乎?",说:读yuè,是"悦"的通假字,意思是"高兴"、"愉快"。
5."知"字本字念"zhì",有名词和动词两种用法;在古汉语中还同"智"相通。
在"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前四个"知"为动词,当"知道"讲,后一个"知"则同"智",作"聪明智慧"讲。
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中,"知"为动词,当"懂得"讲。
成语解释1.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2.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第14课《诗词三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九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写于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当时词人在 密州知州任上。苏轼仕途失意被贬 , 心情抑郁。其弟苏辙正在济南任职,兄 弟两人已有七年未见。中秋赏月,词人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中写下这首词, 抒发了人生感慨和怀念亲人的深情。
宋代著名文学家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里曾说:“中秋词自东坡《水 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哪里比得上
起舞 弄 清影,
何似
在人间。
在月下起舞,身影也随着舞动,(月宫里)哪里比得上热闹的人间。
品析:词人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 还不如留在的人间!表现了词人积极乐观的心态。
上阙:写词人月下饮酒时的联想和想象,表达了作者的身世 之感思想矛盾。
朱红色的楼阁
转朱
雕花的窗户 动词做名词,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楼高休独倚,酒入愁 肠,化作相思泪。
当堂训练
1.下列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首句作者把酒问月,表现出对的赞美与向往,彰显出豪
放的气魄和浪漫的情怀。
B.上片一个“我欲” 、一个“又恐” 、一个“何似” ,
情感波涛起伏,含蓄地写出了诗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
的矛盾心理。
C.下片“无眠” 指的是因欣赏中秋而不想入睡的人。
阁, 低
绮 户, 照 无眠。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
品析“转”和”低”都是指月影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 “无眠”泛指因遭受分离之苦而难以入眠的人,表现了作者 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为什么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圆时呢?
本意指妇女容颜美好的
但愿人 长久, 千里
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

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以下是九年级语文上册的古诗:
《行路难》(其一)(唐·李白)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长沙过贾谊宅》(唐·刘长卿)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唐·韩愈)
《商山早行》(唐·温庭筠)
《咸阳城东楼》(唐·许浑)
《无题》(唐·李商隐)
《行香子》(宋·秦观)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宋·晏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五)》(宋·杨万里)《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李清照)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宋·李清照)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陈与义)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宋·辛弃疾)《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清·纳兰性德)《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水仙子》(咏江南)(元·张养浩)
以上是九年级语文上册的古诗,希望对您有帮助。
语文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白雪歌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2、培养欣赏品味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名句赏析,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掌握诗歌的“奇”处。
教学难点: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课件1),二、解题首先我们来看看课题,齐读题,从题目可以看出什么信息?这是一首送别诗、抒情诗诗,也是一首写景诗、边塞诗。
学生解题。
板书:情景看来这节课我们大家的任务就是赏景、品情。
板书:赏品三、读准字音,读清节奏,读出音乐美。
1、通过大家的预习作业,老师发现这些字的读音不少同学还存在问题,我们一起来正音。
(通过讲解意思识记)(课件2字词)2、古典诗词讲究节奏变化,七言诗一般为四拍停顿,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让我们沉浸其中,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音乐美。
齐读全诗。
指名同学评价大家朗读。
(力度、情感、语速等)四、理解诗歌大意,读出画面美。
1、(课件3画面)诗歌通过语言文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壮丽的画面,大家在自学时有没有对哪些诗句意思不理解的?可提出来大家交流一下。
刚才只是对诗句解释,那大家能否加上自己的想像,生动地描绘自己所喜欢的句子?2、听着描述,诗中奇异的景色仿佛一幅幅画面展现在我眼前,就让我们身临其境进行联想、想象,再读全诗。
读出画面美。
师评价朗读:比刚才有点味道了。
五、感受“奇”景,品味“奇”情,读出情感美。
诗歌不仅是语言文字,更是诗人思想灵魂的告白,需要我们去赏、去品。
杜甫曾说:“岑参兄弟皆好奇。
”(课件4)他用好奇的眼睛观察世界,用好奇的心灵感悟世界,并把它们化作涓涓文字流淌于笔端。
读此诗,处处不要忽略一个“奇”字。
板书:奇(一)你能从文中找出精练传神的字来说一说透过这个字你发现了怎样的奇?示例如下:(适时指导朗读技巧)1、“卷”字,写出了北风奔驰怒吼的气势和威力,风能折草,可见风力奇大。
2、“即”字,写出雪来得之早,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九年级上五册古诗文背诵内容

苏教版语文七上——九上五册古诗文背诵内容【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背诵内容次北固山下西江月(唐)王湾(宋)辛弃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赤壁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杜牧(唐)韩愈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秋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刘禹锡(唐)李白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古诗十九首》(唐)王建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水调歌头(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背诵内容题破山寺后禅院登岳阳楼(唐)常建(唐)杜甫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昔闻洞庭湖,今上岳阳楼。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蝉归园田居(唐)虞世南(晋)陶渊明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孤雁鹧鸪(唐)杜甫(唐)郑谷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

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赠从弟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
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朝天子·咏喇叭王磐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初中语文人教版与苏教版古诗词

初中语文人教版和苏教版古诗词的具体篇目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我可以为你提供一些常见的古诗词作为参考: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包括《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龟虽寿》、《过故人庄》、《题破山寺后禅院》、《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夜雨寄北》、《泊秦淮》、《浣溪沙》、《观书有感》等。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包括《关雎》、《蒹葭》、《观沧海》、《饮酒(结庐在人境)》等。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版本的教材可能有所差异,具体的篇目可能会有所不同。
如果你需要具体的古诗词内容或者更详细的版本信息,建议查阅相应的教材或者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导语】这篇关于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的文章,是作者特地为大家整理的,期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塞下曲五月天山雪(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1、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戍边战士的歌颂和战士杀敌报国的决心。
2、扼要评析一下本诗的表现手法?答:手法是反衬和用典。
用典,就是指用“折柳”一典。
所谓反衬,在本诗中有两处①用环境的荒凉来反衬战士的杀敌报国的大胆精神。
②用战士的思乡之情来反衬战士的戍边为国的情操。
3、任选一个角度对本诗作点赏析。
答:例如:“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是借用傅介子大方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化力。
4、“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反应了怎样的物候现象,为何会这样?答:适逢盛夏,可是天山之上却依然白雪皑皑,只有冰冷,没有浪漫的鲜花,这是有与高二、读王之涣的《凉州词》,回答问题。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①,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①此句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
⑴诗中“怨”的内容是什么?答: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
⑵“何须”二字有什么意味?答:“何须”有宽解婉劝之意。
虽然将士有思乡之怨,但也意识到戍边的责任重大,这二字使全诗基调悲中有壮,悲凉中有大方。
(3)首句写诗人眺望黄河的特别感受。
这一句的视察顺序是“自下而上”或“由近及远”;使画面具有动感的关键词是“上”。
第二句写塞上“孤城”及环境。
从表现“孤城”的角度看,这一句运用了“反衬”的修辞手法。
(4)这首诗如一幅画卷。
如果说“孤城”是“画卷”的主体部分,那么首句与“孤城”是什么关系?答:首句是“孤城”的背景画面。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答:意境雄阔,悲壮苍凉,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
下的差异,天山海拔甚高,气温自然偏低。
四、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从诗中的哪些词中可以看出描画的是早春的风景?答:三两先知短欲上2、诗中哪些句子是作者的想象?这样写有什么妙处?答:“春江水暖鸭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时”“暖”、“欲”是画面所找不到的,作者借助想象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面中的景物变得生气生气勃发,乐趣盎然。
3、“春江水暖鸭先知”也反应了一定的哲理意义,你知道吗?答:敢为人先,勇于探索者才能获得真知。
七、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孤寂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样滋味在心头1、谈谈你对词的上阕中表现的景与情的认识。
答:景是凄冷秋夜、如钩残月,梧桐遮挡下的幽深小院构成的孤寂凄凉之景;情是被软禁的作者的浓重愁情。
清景中人,人眼中景,彼此烘托渲染,使景与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环境气氛,愁苦之情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2、词的下阕用了的修辞手法,用来写离愁,形象地表现离愁的。
答:比喻一团乱丝线(丝)纷纭杂乱,无故无绪,难以解开。
八、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诗是怀人之作,从哪两个句子可以看出来?答: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答出2句即可)2、“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答:落寞、孤独3、这首词多处用到对照的写法,请你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扼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新”与“旧”对照;(“去”与“来”对照)好处:“新”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与旧景对照,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
(“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照,增加了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4、“无可奈何花落去”是伤春,“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伤别,这两句融会全篇的作用是什么?答:将景物与人事紧密联系,景中寓情,赋中有比,更加委婉含蓄地抒写了伤别之情。
九、《相见欢》(词)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孤寂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样滋味在心头。
【赏析】(1)“无言”、“独上”可见词人之浓重愁情。
(2)“孤寂梧桐深院锁清秋”,孤寂者,实非梧桐深院,人也。
“锁清秋”,被“锁”者,实非“清秋”,亦人也。
这一句写出了词人内心的孤寂、凄凉。
(3)“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样滋味在心头。
”词人直抒胸臆。
运用比喻将抽象的离愁具体化,写出了离愁的纷纭和难以解开。
“别是一样滋味在心头”一句,写出离愁的滋味,是一种什么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而这正是真正经历离愁之苦的人最为逼真的体验。
【试题链接】-⑴词的上阙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内心世界?结合词的内容加以分析。
答:词的上阙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孤寂、痛楚的内心世界。
“无言”、“独上”写出了诗人痛楚的内心。
“月如钩”,.借缺月象征人的缺憾。
“清秋”,“孤寂”者、被“锁”者,词人也,写出了词人的悲愁无尽,内心的孤寂、痛楚。
⑵这首词对“离愁”的描写为后世词家极口称道。
结合词的内容,说说词人是怎样把抽象的离愁写得具体、可感的?答:运用比喻。
“剪不断,理还乱”,用丝缕来比喻愁思,写出了愁思之纷纭和难以解开。
十、《浣溪沙》(词)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两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赏析】(1)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
词的上片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团圆,感叹时光的易逝;下片则描写落花、归燕,抒发伤春怀人的感叹。
(2)“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
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期望.(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
在惋惜与欣慰的交错中,包蕴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定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没法禁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旧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试题链接】⑴词人精心挑选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子以及徘徊于小园的诗人,构成一幅优美的画面,把自然的春光和人的青春年华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伤别怀旧的情怀,这是运用了以景传情,情形交融的表现手法。
⑵从风格上看,这是一首婉约词。
⑶卜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旬,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这两句好在哪里?对偶:这一句时仗工整,音韵和谐,画面生动,情感浓郁,寓意深入,发人深省,因此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十一、《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尽时。
腾蛇乘雾,终为士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乃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1)写遮诗时,曹操刚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鸟桓,犹豫满志,乐观自信,充满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此时他已经五十三岁了。
想起人生路程,诗一开头便无穷感叹地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腾蛇”和龙一样能够乘云驾雾,本领可谓大矣!然而,一旦云消雾散,就和苍蝇蚂蚁一样,灰飞烟灭了!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苏醒的认识,这在迷信盛行的时期是难能宝贵的。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旧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
他说,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虽然到了晚年,但一颗勃勃雄心永不会低沉,一种对雄伟理想寻求永不会停息啊!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的感叹,继发壮怀猛烈的高唱,复而回到哲理的思辨:“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对人生的看法颇有一点辩证的思维,他第一讲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的。
接着讲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去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最后再谈到人在自然规律眼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然不能违抗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
如果善自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快,不是也能够延年益寿吗?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低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寻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久乐观奋发,发奋图强,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从这方面来说,它不又是一篇精妙的养生论吗!(3)这是一首抒怀言志、富有人生哲理的四言诗。
全诗体现了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发奋图强的奋斗精神.特别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四句,千百年来曾引发无数读者的感叹和共鸣。
十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纭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说明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
(1)狐裘不暖锦衾薄裘:____________衾:__________(2)散入珠帘湿罗幕罗幕:__________(3)都护铁衣冷难着着:____________(4)瀚海阑干百丈冰瀚海:___________阑干:___________答:(1)皮衣被子(2)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子(3)穿(4)沙漠纵横交错的样子2、诗歌怎样描写雪后军营的苦寒生活?这样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答:诗人写雪后苦寒,主要从侧面抓住典型事物,而且不断变换角度。
由夜晚帐内“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到白天帐外“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一直到“瀚海阑干百丈冰”,最后又写到辕门外“风掣红旗冻不翻”。
作用:写军营将士的苦寒生活,反应了战争的艰苦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灾害,同时为送行场面渲染了悲冷气氛。
3、试说说“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在全诗结构或写法上的妙处。
答: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咏雪过渡到送别。
写法上:用对偶、夸张和寓情于景的写法,写出了天寒地冻、愁云满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之情。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为何说这两句诗是咏雪的千古名句?答:“忽如”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
“忽”字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奇妙,传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
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
雪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的,压枝欲低。
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为一片明艳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