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50例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100题(含答案)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100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下列哪位诗人的诗句?()A、陆游B、杜牧C、李清照D、陶渊明答案:D2.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答案:C3.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下列哪位作家的作品()A、巴金B、茅盾C、巴尔扎克D、高尔基答案:D4.被后人称为“南曲之宗”的作品是()A、《琵琶记》B、《荆钗记》C、《拜月记》D、《杀狗记》答案:A5.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A、晚春B、仲夏C、初秋D、初冬答案:A6.“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历史上的哪位才女()A、朱淑真B、秦良玉C、李清照D、蔡琰答案:C7.“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出自谁的笔下()A、关汉卿B、汤显祖C、马致远D、白朴答案:C8.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现象?()A、冬季B、春季C、夏季D、秋季答案:A9.“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出自()A、《召南·甘棠》B、《小雅·鹤鸣》C、《邢风·柏舟》D、《王风·黍离》答案:D1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唐代诗人谁的诗句()A、高适B、王维C、杜牧D、白居易答案:B11.“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出自()A、柳永的《凤栖梧》B、王安石的《桂枝香》C、温庭筠的《菩萨蛮》D、周邦彦的《苏幕遮》答案:D12.下列哪位僧人是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A、鸠摩罗比B、不空C、鉴真D、玄奘答案:D13.鲁迅笔下的“闰土”是哪部作品里的人物()A、《茶馆》B、《雷雨》C、《故乡》D、《孔乙己》答案:C14.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那么殿试录取者称为()A、大元B、解元C、进士D、榜眼答案:C15.魏晋时期,建安七子是当时文学的代表人物,下列属于建安七子的是()A、嵇康B、曹植C、山涛D、阮璃答案:D16.明朝永乐年间,从西洋归来的郑和船队带回了一只西方异域兽“麒麟”,就是现在我们所知的()A、狮子B、金钱豹C、河马D、长颈鹿答案:D17.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A、《弟子规》B、《三字经》C、《千字文》D、《论语》答案:A18.下列不是中医别称的是()A、杏林C、黄茂D、歧黄答案:C1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A、老子B、孟子C、孔子D、荀子答案:B20.《哈姆莱特》的作者是英国伟大的文学家()A、雨果B、但丁C、巴尔扎克D、莎士比亚答案:D21.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什么?()A、文章书画稿费B、替人研磨墨汁C、为人作序D、清洗毛笔22.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全国文字统一成了下面哪一种?()A、楷书B、小篆C、鸟虫文D、行书答案:B2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A、中秋节B、七夕节C、端午节D、元宵节答案:D24.“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情景()A、初春B、晚春C、初夏D、晚秋答案:A25.下列文学家中,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A、欧阳修B、王勃D、王安石答案:B2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出自()A、李白的《赠汪伦》B、杜甫的《春望》C、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D、柳宗元的《江雪》答案:C27.下列是《三国演义》中的情节是()A、火烧赤壁B、风雨山神庙C、大闹野猪林D、大闹天宫答案:A28.岁寒三友指的是()A、梅、兰、竹B、菊、荷、梅C、松、梅、兰D、松、竹、梅答案:D29.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A、阴阳五行B、顺其自然C、道法自然D、天人合一答案:D3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李商隐B、陆游C、杜甫D、李白答案:D31.保尔·柯察金是前苏联长篇小说中的主人公,他的精神鼓舞了我国千千万万的读者。
高中语文必备文学常识100题

高中语文必备文学常识100题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语言来表达思想、情感和美感。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对于理解文学作品和提高语文水平至关重要。
下面是100个高中语文必备的文学常识问题,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古代文学通常按照内容和形式分为哪几类?2. 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形式有哪些?3. 文言文和白话文有什么区别?4.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5. 《红楼梦》描写了哪个时期的社会生活?6. 《水浒传》是一部什么类型的文学作品?7. 《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8. 《西游记》中的取经之路经历了哪些困难和冒险?9.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有什么特殊能力?10. 《西游记》的作者是谁?11. 唐代的文学史上有哪些代表作品?12. 宋代的文学史上有哪些代表作品?13. 唐诗的发展特点是什么?14. 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哪些脍炙人口的名句?15. 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16. 什么是意境?文学作品中如何营造意境?17. 唐代的杜甫被称为什么?18. 唐代的李白被称为什么?19. 宋代的苏轼被称为什么?20. 宋代的辛弃疾是哪个流派的代表作家?21. 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有哪些阶段?22.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新感觉派”主要追求什么?23.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新诗派”主要特点是什么?24. 《围城》是哪位作家的代表作品?25. 《骆驼祥子》是哪位作家的代表作品?26. 《红高粱家族》是哪位作家的代表作品?27. 《茶馆》是哪位作家的代表作品?28. 古文中的“骈文”是什么意思?29. 古文中的“经典句式”是什么意思?30. 古文中的“夸张修辞”是什么意思?31. 唐诗中常见的格律有哪些?32. 宋词中的“折桂”意象是什么意思?33. 什么是寓言?常见的寓言作品有哪些?34. 古代文学中的“辞章”是指什么?35. 古代文学中的“诗词曲赋”分别是指什么?36. 什么是古文?37. 什么是现代文?38. 《红楼梦》被称为中国古代小说巅峰之作的原因是什么?39.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什么关系?40. 《红楼梦》中的荣府和贾府有什么不同?41.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猪八戒之间的关系是什么?42. 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四书五经是什么?43. 唐代的文学繁荣是什么原因导致的?44. 宋词的创作与唐诗有什么不同?45. 《红楼梦》被称为中国小说的经典之作的原因是什么?46.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悲剧的原因是什么?47.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魔幻现实主义”是什么意思?48.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现实主义”是什么意思?49. 《围城》的背景是哪个时期的中国社会?50. 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哪些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51. 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哪些反映人物命运的作品?52.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思维”是指什么?53.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风格”是指什么?54. 近代文学作品中有哪些反映民族命运的作品?55. 近代文学作品中有哪些描写现实生活的作品?56. 近代文学作品中有哪些揭示人性的作品?57.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唐僧之间的关系是什么?58.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放荡诗人”是指什么?59.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理想人物”是指什么?60.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怀旧情结”是什么意思?61.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爱情题材”有哪些?62.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宫廷题材”有哪些?63.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武侠题材”有哪些?64.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乡土题材”有哪些?65.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历史题材”有哪些?66.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传记题材”有哪些?67.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神话题材”有哪些?68.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讽刺题材”有哪些?69.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讽刺”手法是什么?70.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悲剧”题材有哪些?71.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喜剧”题材有哪些?72.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唯美主义”是什么意思?73.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细节描写”是什么意思?74. 什么是感知思维?文学作品中如何表现感知思维?75. 什么是情感思维?文学作品中如何表现情感思维?76. 什么是理性思维?文学作品中如何表现理性思维?77. 文学作品中的“寓言”是什么意思?78. 文学作品中的“童话”是什么意思?79. 文学作品中的“神话”是什么意思?80. 文学作品中的“传奇”是什么意思?81. 文学作品中的“小说”是什么意思?83. 文学作品中的“散文”是什么意思?84. 文学作品中的“诗歌”是什么意思?85. 文学作品中的“笔记”是什么意思?86. 文学作品中的“日记”是什么意思?87. 文学作品中的“杂文”是什么意思?88. 文学作品中的“报告文学”是什么意思?89. 文学作品中的“意象”是什么意思?90. 文学作品中的“旋律”是什么意思?91. 文学作品中的“节奏”是什么意思?92. 文学作品中的“安排”是什么意思?93. 文学作品中的“写实手法”是什么意思?94. 文学作品中的“夸张手法”是什么意思?95. 文学作品中的“夸张修辞”是什么意思?96. 文学作品中的“转换手法”是什么意思?97. 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思维”是什么意思?98. 文学作品中的“悬念”是什么意思?100.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什么意思?以上是100个高中语文必备的文学常识问题,希望能够帮助提高大家的语文水平。
高中语文精选文化常识50题

高考复习备考文化常识50题(一)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
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
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
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
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学常识练习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学常识练习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是:( C )A.词,又名“长短句”“诗余”“乐府”,起于隋,盛于两宋,据结构篇幅有长调、中调、小令之分;据风格有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和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
B.食指,原名郭路生,中国当代诗人,代表作《海洋三部曲》等,诗作《相信未来》体现了“文革”时期一代青年面对残酷现实,挣扎着摆脱羁绊,憧憬美好未来的理性思索与坚定信念。
C.《沁园春•长沙》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往昔战斗生活的追忆,反映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青年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国民党反动派,主宰祖国命运的豪情壮志。
[应为“当时反动的军阀政府”]D.《让我们一起奔腾吧》的作者是江河,原名于友泽,诗歌反映了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大潮初涌时,中国青年对变革的热切期待和创造美好生活的追求,江河另有代表作《纪念碑》《星星变奏曲》等。
2.下列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A.杨子,本名杨选堂,台湾散文家,代表作品有《浸洒的花朵》《感情的花季》,入选课文的《十八岁和其他》以杂文漫谈的行文方式,以自己深刻而具体的人生感受,围绕十八岁所关涉的人生话题娓娓而谈,给了孩子一份珍贵的生日礼物。
[应为“书信体的谈话方式”] B.张洁,中国当代女作家,著有小说散文合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曾凭借《沉重的翅膀》和《无字》两部长篇两获全国茅盾文学奖。
C.韩少功,中国当代作家,著有中篇小说有《爸爸爸》、长篇小说《马桥词典》等。
其散文《我心归去》表现了对故土的深情和理性思索。
D.曹文轩,中国当代作家、学者,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其散文《前方》表现了作者对人生苦旅的思索,对精神家园的理性叩问。
3.选出下列有关文学常识配对恰当的一项是:( C )A.韩愈——唐——韩昌黎——韩文公——《昌黎先生集》——《师说》B.荀子——战国——荀况——孙卿——《荀子》C.苏轼——宋——香山居士——豪放词派——《念奴娇•赤壁怀古》[应当为“东坡居士”,香山居士是指白居易。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50例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50例1、文学常识题: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A.朱自清,号秋实。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著名的爱国知识分子、民主战士。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背影》《欧游杂记》等B.《兰亭集序》也称《兰亭序》,作者王羲之是我国西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C.苏轼,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其文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词开豪放派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一门父子三词客”是指北宋苏洵、苏轼、苏辙。
D.王安石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作品收集在《临川先生文集》中,以其号命名。
其作品有说理散文《游褒禅山记》《伤仲永》等。
他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答案C分析:A项,《踪迹》是散文集。
B项,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
D项,《伤仲永》不是散文。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阿Q是一个妄自尊大、内轻自贱、欺弱怕强、麻木健忘的典型人物。
他的这一性格集中体现了当时中国国民的弱点。
鲁迅正是借助阿Q这一艺术形象来揭露这种普遍存在于“国人灵魂”中的精神病症。
B.泰戈尔是印度的“诗圣”,他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其小说《素芭》中的主人公素芭是一个美丽、善良、孤寂、命运悲惨的又聋又瞎的姑娘。
作者塑造素芭这个人物时运用了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反面衬托等多种手法。
C.元末明初文学家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是中国第—部用白话文创作的长篇小说。
小说围绕“官逼民反”的主题展开情节。
其中误入白虎堂、大闹野猪林、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火并王伦、活捉扈三娘等情节都与林冲相关。
D.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成功塑造了人文主义者“延宕王子”哈姆雷特的形象。
哈姆雷特是因为人文理想和残酷现实的矛盾而优柔寡断的。
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迷惘、矛盾和痛苦的心境。
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材料选自必修3.4,《外国小说欣赏》。
高中高考文学常识专项训练

高考文学常识专项训练1. 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B.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 . 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乞骸骨,自请退职的意思,即请求使骸骨归葬故土。
C〔“嫡长子〞继承制,而非“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继承地位的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
〕2.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
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C 〔“察茂才〞“举孝廉〞,是自下而上。
〕3.对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B.上林苑:古代帝王打猎的地方。
C.床:古代的坐具。
D.肃宗:皇帝的谥号,肃,恭敬、肃穆之意。
D〔皇帝的庙号。
〕4.以下对文中加点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丁卯、己巳、戊申,为古时天干地支纪时的术语,可以用来纪日、纪月和纪年,古人常将之与五行结合预测人的运命。
B.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周代已有此词,具体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指司马、司徒、司空。
C.薨是古人对帝后之死的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
一般人死那么称之为“卒〞。
D.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
召幸特指皇帝对嫔妃的召见。
近幸那么多指帝王对臣下而言。
C〔“薨〞是古人对诸侯之死的一种描述,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可称薨。
帝后的死当称为“崩〞。
)叮叮小文库A.“熊概,字元节〞,古人幼时命名,成年 ( 男 20 岁、女 15 岁) 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100题基础知识题库(含答案和解析)

语文试题 第1页(共54页) 语文试题 第2页(共54页)高中语文文学常识题库一、选择题1.下列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 .仲秋,指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
采用的是序数纪月法,一年分四季,一季为三个月,分别称孟、仲、季。
B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早在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C .古代表示官职调动的词很多,如:迁,调动官职,一般指降职;徙,一般的调动官职;改,改任官职;出,京官外调;乞骸骨,表请求退职;致仕,表出任官职。
D .晦朔,月亮的盈缺。
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朔,阴历每月的第一天。
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春秋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晋侯、秦伯围郑”和“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的“侯”均指侯爵。
B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音悲凉。
C .古代在人的称谓上,有尊称,如君、公、仆、足下、陛下等;有谦称,如寡人;有贱称,如“竖子”。
D .旧时兄弟按伯、仲、叔、季排列。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中“季父”就是幺叔或幺爸。
3.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少年时代。
B .六合指古代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天干地支(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 寅日)都要相适合。
C .人定是戌时,相当于现代的21时到23时。
D .青衿是周代读书 人的服装。
衿,古式的衣领。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 .古代君王、尊亲为显示威严,规定说话和、行文时避免直呼或直写其名,应代以它字。
唐朝为避太宗李世民讳,写作时改“民”为“人”,如《阿房宫赋》中的“剽掠其人”。
B .《滕王阁序》是一篇四字或六字相对偶的骈文。
作者在文中抒发了对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当然也流露了宿命论的消极情绪。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 文学常识类 专项练习(含答案)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学常识类专项练习(含答案)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学常识类专项练习1、郁达夫(1896--1945),小说家散文家。
1913 年赴日本留学,饱受屈辱和歧视。
1921 年与郭沫若等发起成立文学团体“_____”。
同年10月,第一部小说集《_____》问世,产生巨大影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
1928 年第一本散文集《_____》出版,以平淡朴素而又清新秀丽的文笔独树一帜。
2、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兼爱”,墨子认为爱人当不分亲疏、贵贱,爱无等差,这样才能避免混乱,从而实现天下太平。
()2.孟子、荀子、墨子、韩非子都继承了儒家学派的传统,是战国时期重要的思想家。
()3.《墨子》是墨家学派的著作汇总。
原有七十一篇,现仅存五十三篇。
一部分作品反映了墨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言行,另一部分为后期墨家哲学、逻辑和科学方面的论著。
()3、下面三副对联描写的名人各是谁请根据对联内容予以判断,并将答案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①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____________②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____________③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左传》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史书,相传为________末年鲁国史官________所著,主要记载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历史事件。
5、文学常识填空。
(1) 《诗经》又称《______》,按其表现内容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其主要表现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合称为“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页眉内容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练习50例1、文学常识题: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A.朱自清,号秋实。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著名的爱国知识分子、民主战士。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背影》《欧游杂记》等B.《兰亭集序》也称《兰亭序》,作者王羲之是我国西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C.苏轼,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其文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其词开豪放派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一门父子三词客”是指北宋苏洵、苏轼、苏辙。
D.王安石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作品收集在《临川先生文集》中,以其号命名。
其作品有说理散文《游褒禅山记》《伤仲永》等。
他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答案C分析:A项,《踪迹》是散文集。
B项,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
D项,《伤仲永》不是散文。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阿Q是一个妄自尊大、内轻自贱、欺弱怕强、麻木健忘的典型人物。
他的这一性格集中体现了当时中国国民的弱点。
鲁迅正是借助阿Q这一艺术形象来揭露这种普遍存在于“国人灵魂”中的精神病症。
B.泰戈尔是印度的“诗圣”,他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其小说《素芭》中的主人公素芭是一个美丽、善良、孤寂、命运悲惨的又聋又瞎的姑娘。
作者塑造素芭这个人物时运用了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反面衬托等多种手法。
C.元末明初文学家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是中国第—部用白话文创作的长篇小说。
小说围绕“官逼民反”的主题展开情节。
其中误入白虎堂、大闹野猪林、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火并王伦、活捉扈三娘等情节都与林冲相关。
D.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成功塑造了人文主义者“延宕王子”哈姆雷特的形象。
哈姆雷特是因为人文理想和残酷现实的矛盾而优柔寡断的。
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迷惘、矛盾和痛苦的心境。
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材料选自必修3.4,《外国小说欣赏》。
B素芭是聋哑姑娘,不是“又聋又瞎”。
此类题目往往涉及对作品中情节、人物形象的把握情况的考查;以及对作品中写作手法的分析。
要求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对名著名篇的阅读积累要细致,全面,不能只满足于熟悉情节,还要深刻领悟其思想内容,熟悉其表达技巧。
3、《三国演义》中,司徒王允巧妙地用了计和计,令吕布对董卓心生嫌怨,董卓最终被诛。
(填空,每空1分,共2分)答案连环计,美人计。
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题,要根据平时对古典名著的内容与人物的积累作答。
本题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要根据“令吕布对董卓心生嫌怨,董卓最终被诛”的内容提示,从与之相关的连环计与美人计角度组织答案。
4、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官渡之战后,袁曹双方再发生仓亭之战,袁绍再败,两次大败袁绍,曹操威震天下,而袁却元气大伤,已无力与曹抗衡,官渡之战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B.爱罗先珂、赵秀才、方玄绰、N先生、陈士成分别是鲁迅小说集《呐喊》中《鸭的喜剧》《阿Q正传》《端午节》《风波》《白光》中的人物。
C.《欧也妮·葛朗台》以极具个性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
比如他对拿侬说:“那好,既然今天是欧也妮的生日,你就喝一小杯果子酒压压惊吧。
”表面看,他似乎很慷慨,实则反衬他的吝啬。
D.茶馆的房主王利发从他父亲手中接过茶馆,谨遵父亲的话,为人处世,多作揖,多鞠躬,态度谦恭,办事圆滑,但最终还是保不住他的茶馆。
E.《老人与海》故事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老人梦见狮子,其用意是表现老人从不灰心,力图在狮子身上汲取力量,不断进取,同时在结构上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答案BD分析:B.N先生是《头发的故事》中的人物;D.房主是秦仲义,王利发是掌柜。
此类题目往往涉及对作品中情节、人物形象的把握情况的考查;以及对作品中写作手法的分析。
要求考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对名著名篇的阅读积累要细致,全面,不能只满足于熟悉情节,还要深刻领悟其思想内容,熟悉其表达技巧。
5、下列咏史诗所歌咏的历史人物,每一选项前后不相同的是(3分)A.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B.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C.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D.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答案D分析:A 第一组选自李商隐的《筹笔驿》,第二组选自杜甫的《蜀相》歌咏的都是诸葛亮;B 第一组选自王安石的《明妃曲》,第二组选自欧阳修的《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歌咏的都是王昭君;C 第一组选自白居易的《长恨歌》,第二组选自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歌咏的都是杨贵妃;D第一组选自杜牧的《赤壁》歌咏的是周郎,第二组选自杜牧的《题乌江亭》,歌咏的是项羽。
A.《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被列入“四书五经”。
它记载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的言行,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
B.《三国演义》以西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这段历史为创作背景,塑造了曹操、刘备、孙权、张良、诸葛亮、周瑜等艺术形象。
C.贾宝玉是贾政的儿子,林黛玉是贾宝玉姑母(贾敏)的女儿,他们之间的悲欢离合是小说《红楼梦》的故事主线之一。
D.《巴黎圣母院》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代表作。
作品中的敲钟人卡西莫多是一个相貌丑陋但心地善良的人。
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文学常识题,平时要注意积累,且重点识记课本中出现的名家名作。
答题时,要仔细分辨选项内容和原文学作品内容的细微差别,然后做出判断,可用排除法。
B项,“西汉末年”应改为“东汉末年”。
所以选B。
7、为美国浪漫爱情电影《Bathing Beauty》注翻译片名,下列准确反映影片内容,又蕴涵传统文化色彩,使中国观众更易于接受的片名是(3分)A.水上芭蕾B.出浴美人C.出水芙蓉D.水上盛典【注】Bathing:洗浴。
Beauty:美女。
电影《Bathing Beauty》讲述的是作曲家史蒂夫与美丽的芭蕾舞教练卡罗琳一见钟情的故事。
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表达生动、得体的表达能力。
解答此题,可结合着题干提示及要求,根据注释分析,从影片的主题内容与浪漫爱情有关,故可排除AD 项;出浴,虽为“Bathing”的翻译,但此词语过于俗气,体现不出传统文化色彩,也不容易被中国观众接受,故可排除;荷花。
刚开放的荷花。
比喻诗文清新不俗。
也形容天然艳丽的女子。
故出水芙蓉符合语境。
故选C。
8、下面对《三国演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A.为了彻底除掉袁尚、袁熙残军,曹操决定西击乌桓,曹操听取了荀彧的意见,没有大动兵戈,辽东太守公孙康自送二袁首级至处。
B.《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周瑜巧设“苦肉计”,使自作聪明的蒋干中了计,也使曹操中了计,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C.诸葛亮在新野打败曹军,使得曹操大怒,发动三军直奔新野,并齐取樊城。
刘备依孔明建议弃樊城,奔襄阳。
至襄阳东门,刘琮惧而不出,蔡瑁、张允命军士向城外百姓射箭。
忽有一将魏延砍死守门将士,开了城门,叫刘备等人速入城内。
D.在三顾茅庐中,刘备、关羽和张飞始终都保持谦卑、恭敬的态度,最终用诚意打动了卧龙先生,卧龙先生与三人同回荆州,共论天下大事。
E.邺城的铜雀台完工,曹操与众文武官员在铜雀台宴饮。
曹操让近侍将西川红锦战袍一领,挂于垂杨枝上,下设一箭垛,以百步为界,欲观武官比试弓箭。
在铜雀会中被曹操称作是“吾家千里驹也”的武将是曹休。
答案B.D分析:B周瑜没有用“苦肉计”。
D“张飞始终都保持谦卑、恭敬的态度”错。
9、下面对《三国演义》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A.《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三国指魏、蜀、吴,代表人物分别是曹操、刘备、孙权。
《三国演义》艺术地再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一百年间的历史,描写了统治阶级内部各个政治集团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我国古代小说中描写最成功的巨著。
B.《群英会蒋干中计》中周瑜巧设“苦肉计”,使自作聪明的蒋干中了计,也使曹操中了计,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C.作者把刘备写得宽厚仁道,把曹操写成狡诈凶残的典型;把诸葛亮写成是足智多谋的艺术典型。
《三国演义》中诸多英明的战略战术,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经验。
D.《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是关羽。
E.“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体挂四川红锦百花袍,身披兽面吞头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引箭随身,手持画戟,坐下嘶风赤兔马。
”这段话描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关羽的形象。
答案B.E分析:B项周瑜没有用苦肉计。
E项描写的是吕布。
10、《红楼梦》中贾宝玉为 A (人名)写祭文《芙蓉女儿诔》;《三国演义》中水镜先生言于刘备:“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伏龙是诸葛亮,凤雏是 B (人名);七斤嫂是鲁迅小说集《呐喊》中作品 C (篇名)的人物。
(3分)答案A晴雯;B庞统(士元);C《风波》(一空一分,3分)分析:此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根据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识。
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
A.曹操夺取汉中,令曹洪、夏侯渊镇守。
赵云打败张郃夺取瓦口隘,黄忠夺取天荡山并听从法正的计策,在定军山以逸待劳斩杀夏侯渊。
从许都赶来的曹操战局不利,发布“鸡肋”口令,借故杀了杨修,不久退兵。
刘备夺取汉中,进位汉中王。
B.《三国演义》中的“单刀赴会”,写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采用周瑜之计,设下鸿门宴,埋伏好刀斧手邀请关羽来赴宴。
关羽单刀赴会,最终安全脱身。
C.红楼梦判词中“可叹停机德,堪叹咏絮才”分别写的是薛宝钗、林黛玉。
D.《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随贾母等赴宁国府赏梅,午间去房间休息,看见房内挂着一副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宝玉觉得这副对联蕴含丰富,十分喜爱,铭记在心。
答案C分析:A.不是赵云,是张飞。
B.应是鲁肃之计。
D.宝玉很不喜欢。
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章回体小说,成书于明末清初,该书是由施耐庵整理编著的。
B.别里科夫这个形象是沙皇专制主义的产物,是那些害怕新事物、维护旧事物、反对变革、阻碍社会发展的人的代名词。
C.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而芥草靠杯水就能负载,这是作者用来说明事物都“有所待”的道理的。
D.陶渊明,名潜,字渊明,私谥靖节,别号五柳先生,东晋大诗人,我国第一位出色的田园诗人。
答案A分析:《水浒》作者尚存争议。
13、填空题(每空一分,共5分)(1)宝玉梦中来到太虚幻境,翻看了记载金陵优秀女子命运的“”图册后,又看了“红楼梦”原稿,聆听了“红楼梦”曲。
宝玉依警幻仙姑之言,与仙女秦可卿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