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初中物理竞赛教程(基础篇):第2讲 简单声现象(附强化训练题及答案)
历届全国初中物理竞赛(声现象)

最近十年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分类解析专题2--声现象一.选择题1.(2013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预赛题)在“达人秀”节目中,演员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 )A.音调响度B.音色响度C.音色音调D.音色音调响度1.答案:A解析:演员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二者音色一定不同,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可能具有的相同特征是音调和响度,选项A正确。
2. (2013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如图3所示,海北中学有一个跑道为400 m的操场,在操场的主席台和观众席上方一字形排列着A, B,C三个相同的音箱。
在一次运动会的开幕式上,站在操场中的所有同学都可以听到音箱发出的足够大的声音,但站在某些位置的同学却感觉听不清音箱中播放的内容,在图3的1,2, 3三个位置中,位于哪个位置附近的同学应该是“感觉听不清”的?( )A. 1B. 2C. 3D.在哪个位置都一样答案:A解析:位置1声波干涉相互削弱,所以位于位置1附近的同学应该是“感觉听不清”选项A正确。
3. (2009年上海初中物理竞赛)在汽车、摩托车发动机的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目的是减弱噪声。
减弱噪声的位置在( )A.排气管上B.空气中C.人耳处D.发动机上3.答案:A 解析:发动机的排气管上附加消声器,减弱噪声的位置在排气管上,选项A正确。
4.(无锡物理竞赛题)下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 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C. 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D .丁实验说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4.答案:A 解析:甲实验是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钟罩里,用抽气机逐步抽去钟罩里的空气,听到的闹钟响声逐步减小,据此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选项A 正确;乙实验利用钢尺的振动来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选项B 错误;丙实验通过音叉振动时乒乓球弹开的远近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选项C 错误;丁实验通过敲击橡皮膜时蜡烛火焰的摇动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选项D 错误。
2018中考物理第一部分系统复习第二讲声现象课件

一、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小明看到乐师在拉二胡时, 一只手在不停地移动,同时 发出的声音音调在不断变化. 于是他提出猜想:音调高低 可能与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有关. 实验过程 他设计实验对自己的猜想进行检验:将钢尺的一 端压在桌子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听 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保持 振幅 相同,改变钢尺 伸出桌面的长 度 ,多次进行实验. 钢尺伸出桌面越短,物体振动得越 快 ,音调 结论 就越 高 . 使钢尺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运用的是 控制变 方法 量 法. 上述研究的思维程序是:提出问题—猜想— 实 问题讨论 验检验 —得出结论.
实验聚焦 突破 本讲有一个三级实验考点: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 素——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快慢(频率)有关.(要求能够 熟练操作、掌握整个实验过程,包括实验方法、器材、装 置图、步骤、现象以及易错点等问题) 本讲有两个二级实验考点:真空不能传声和影响响度大小 的因素.(要求会设计“探究实验报告”,包括实验器材、 步骤、表格的设计)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第二讲
声现象
知识网络梳理
常考类型 突破
要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考查角度:①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②声音的传播 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③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类型1 速度的概念
【例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三、请完成下列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案:
课题 真空不能传声 器材 玻璃罩、抽气机、闹钟 数据记 录表格
时间t/s 声音大小
20
40
60
①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同时用抽气机 实验步 向外逐渐抽气20s,听声音大小.②抽气40s、60s, 骤 重复上述实验.③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完整)2018全国初中物理竞赛精选题及答案

2018全国初中物理竞赛精选题及答案初中物理知识要点一览与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一)初中物理知识要点一览速度:V(m/S)v= S:路程/t:时间重力G (N)G=mg(m:质量;g:9.8N或者10N)密度:ρ(kg/m3)ρ=m(m:质量;V:体积)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浮力:F浮(N) F浮=G物—G视(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浮力:F浮(N) F浮=G物(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浮力:F浮(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F2L2 (F1:动力;L1:动力臂;F2:阻力;L2:阻力臂)定滑轮:F=G物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体的重力;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距离)动滑轮:F= (G物+G轮)/2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G 轮:动滑轮的重力)滑轮组:F= (G物+G轮)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机械功:W (J)W=Fs (F: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有用功:W有=G物h总功:W总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功率:P (w)P= w/t (W:功; t:时间)压强p (Pa)P= F/s (F:压力; S:受力面积)液体压强:p (Pa)P=ρgh(ρ:液体的密度;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热量:Q (J)Q=cm△t(c:物质的比热容;m:质量;△t:温度的变化值)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Q=mq (m:质量;q:热值)串联电路电流I(A)I=I1=I2=……电流处处相等串联电路电压U(V)U=U1+U2+……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串联电路电阻R(Ω)R=R1+R2+……并联电路电流I(A)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并联电路电压U(V)U=U1=U2=……并联电路电阻R(Ω)1/R =1/R1 +1/R2 +……欧姆定律:I= U/I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电流定义式I= Q/t (Q:电荷量(库仑);t:时间(S))电功:W (J)W=UIt=Pt (U:电压;I:电流;t:时间;P:电功率)电功率:P=UI=I2R=U2/R (U:电压;I:电流;R:电阻)电磁波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C=λν(C: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λ:波长;ν:频率)(二)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二、机械运动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⒉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三、力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力为9.8牛.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四、密度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公式:m=ρV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面积单位换算:1厘米2=1×10-4米2,1毫米2=1×10-6米2.五、压强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公式: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公式:P=ρgh h:单位:米;ρ:千克/米3;g=9.8牛/千克.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六、浮力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且ρ物G物且ρ物2f f。
2017-2018中考物理基础过关:第2章-声现象ppt课件(含答案解析)

考点清单
考点 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了解声 音的传播形式和传播速度;知道回声.
1.声音的产生 • (1)原因:声音是由物体的①__振__动____产生的,如琴声是由 琴弦振动产生的,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声带在振动.
振动 (2)特点: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②________,③ __振__动____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
命题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
8.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大家所 熟知的一套大型编钟,用钟锤敲击编钟 (人教八上 ,编钟会因振__动____而发出声音,轻敲或 P36图2.2-5) 重敲编钟同一位置所发出声音的响_度_____ 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
命题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
音调
命题点1:声音的产生
6.如图所示,正在发声的音叉使吊着的乒乓 球反复弹起,说明发声体在__振__动__.
(人教八上P34 图2.2-3) 命题点2: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
7.如图所示,将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 绳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乒乓球弹开 得越远,表明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越___大_____.
10.学习了声现象后,爱动脑筋的小蔡在筷子 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 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如图所示.对 (人教八上 着管口吹气,由于空气柱的__振__动__就会产生 P37图2.2-8)声音.上下推拉“活塞”,发出声音的 ______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音)不调同.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命题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
4. 如图所示,小演员正在进行击鼓表 演,观众听到的鼓声是鼓面_振__动___发 (人教八上P29 出的,他时轻时重地敲击鼓面,这样
全国物理竞赛试题汇编:声现象含答案

《声现象》基础训练题(一)1.妈妈买碗时常把两只碗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
她判断碗的好坏时主要的根据是声音的 [ ] A.音调B.响度C.音色 D.音量2.昆虫飞行时翅膀都要振动,蝴碟每秒振翅5~6次,蜜蜂每秒振翅300~400次,当它们都从你身后飞过时,凭你的听觉 [ ]A.能感到蝴蝶从你身后飞过B.能感到蜜蜂从你身后飞过C.都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D.都不能感到它们从你身后飞过3.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是因为 [ ]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大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响度越来越小4.将鼓轻敲一下,然后重敲一下,两次敲出的声音相比是[ ]A.音调改变 B.音色改变C.响度改变 D.三项均改变5.为了保护听力,在一般情况下,应该控制噪声不超过 [ ]A.30分贝 B.50分贝C.90分贝 D.110分贝6.在雷雨来临之前,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由于 [ ]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B.双耳效应C.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D.电光的速度比雷声传播速度大7.有经验的铁路工作人员,在检查火车的车轮和支承弹簧是否正常时,常用锤子敲敲就会找出故障,这主要是根据 [ ]A.声音的响度来判断B.声音的音色来判断C.声音的音调来判断D.声音是否悦耳来判断8.声源发出的声音在均匀空气中传播时 [ ]A.声波波速逐渐变小B.声波频率逐渐变小C.声音响度逐渐变小D.声音的音色逐渐变化9.假如你的邻居经常引吭高歌,干扰你的学习或体息,为了减少干扰,下列措施中的无效的是: [ ] A.将门窗打开让空气流通B.用棉花塞住自己的双耳C.用棉毯挂在分隔的墙壁上D.请邻居歌唱时放低音量10.小孩用嘴巴把一个气球吹大,由于小孩用力太大,气球被吹破了,发出“嘭”的一个大响声,这响声是由于 [ ]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D.球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11.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 [ ]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B.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C.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D.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12.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注满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当乙同学用力敲击一次水管的另一端时,甲同学会听到几次敲击声( )A.一次B.二次C.三次D.以上都有可能1.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位女高音,则________的音调高,________的响度大。
2018全国初中物理竞赛精选题及答案

2018全国初中物理竞赛精选题及答案初中物理知识要点一览与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一)初中物理知识要点一览速度:V(m/S)v= S:路程/t:时间重力G (N)G=mg(m:质量;g:9.8N或者10N)密度:ρ(kg/m3)ρ=m(m:质量;V:体积)合力:F合(N)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浮力:F浮(N) F浮=G物—G视(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浮力:F浮(N) F浮=G物(此公式只适用物体漂浮或悬浮)浮力:F浮(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ρ液:液体的密度;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F2L2 (F1:动力;L1:动力臂;F2:阻力;L2:阻力臂)定滑轮:F=G物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G物:物体的重力;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h:物体升高的距离)动滑轮:F= (G物+G轮)/2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G 轮:动滑轮的重力)滑轮组:F= (G物+G轮)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机械功:W (J)W=Fs (F:力;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有用功:W有=G物h总功:W总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功率:P (w)P= w/t (W:功; t:时间)压强p (Pa)P= F/s (F:压力; S:受力面积)液体压强:p (Pa)P=ρgh(ρ:液体的密度;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热量:Q (J)Q=cm△t(c:物质的比热容;m:质量;△t:温度的变化值)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J)Q=mq (m:质量;q:热值)串联电路电流I(A)I=I1=I2=……电流处处相等串联电路电压U(V)U=U1+U2+……串联电路起分压作用串联电路电阻R(Ω)R=R1+R2+……并联电路电流I(A)I=I1+I2+……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流)并联电路电压U(V)U=U1=U2=……并联电路电阻R(Ω)1/R =1/R1 +1/R2 +……欧姆定律:I= U/I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电流定义式I= Q/t (Q:电荷量(库仑);t:时间(S))电功:W (J)W=UIt=Pt (U:电压;I:电流;t:时间;P:电功率)电功率:P=UI=I2R=U2/R (U:电压;I:电流;R:电阻)电磁波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C=λν(C: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λ:波长;ν:频率)(二)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二、机械运动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⒉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三、力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力为9.8牛.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四、密度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公式:m=ρV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面积单位换算:1厘米2=1×10-4米2,1毫米2=1×10-6米2.五、压强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公式: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公式:P=ρgh h:单位:米;ρ:千克/米3;g=9.8牛/千克.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六、浮力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且ρ物G物且ρ物2f f。
初中物理竞赛辅导――声现象(例题)

初中物理竞赛辅导――声现象(例题)【例1】某人站在一个较大的山谷里,想估测山谷的宽度。
他大喊一声后经过0.3秒钟听到右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经过0.5秒钟才听到左面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
请你帮他估算这个山谷的宽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
【分析】要计算出山谷的宽度。
关键问题是要搞清楚山谷宽度和时间的关系。
设人离右边山崖的距离S1,离左面山崖的距离为S2,则山谷宽度S=S1+S2。
声音在时间t1=0.3秒传播的距离为2S1,在时间t2=0.5秒内传播的距离为2S2。
【评注】此题也可以这样考虑。
人听到左、右山崖反射回来的声音总共用了0.8秒,在0.8秒内,声音传播的路程是山谷宽度的两倍。
【例2】要使小提琴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应采取的办法是[ ]A.放松琴弦B.拉紧琴弦C.增加部分弦线的长度D.换些粗弦【分析】音调的高低由声源的频率决定。
琴弦振动的频率跟弦线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系。
弦线越细、越紧、越短、频率就越高。
【解】选B【评注】人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赫兹到20000赫兹。
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叫超声,低于20赫兹的声音叫次声。
【例3】一个人在高处用望远镜注视地面上的木工以每秒一次的频率钉钉子。
他听到声音时恰好看到击锤的动作,当木工停止击锤后,他又听到了两次击锤声,木工离他有多远?【分析】由于观察者听到击锤声音时恰好看到击锤的动作,可知击锤声传到观察者耳中所需要的时间t应该是击锤动作周期T的整数倍,即t=T,2T,3T……根据停止击锤后又听到两次击锤声,可知应取t=2T,由于T=1秒,可求出t,再根据路程公式即可求出距离。
【解】由题意分析知t=2T=2×1秒=2秒。
S=vt=340米/秒×2秒=680米【评注】此题关键是如何求出击锤声传到观察者耳中所需的时间。
【例4】海面上一炸弹爆炸,岸边的人听到两次爆炸声,两次之间相隔△t秒,当时声音在空气中和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v1米/秒和v2米/秒,那么,爆炸处离岸__________米。
2018年中考物理 第一部分 系统复习 成绩基石 第2讲 声现象

340m/s
3×108m/s
应用
传 达 B碎 焊超、递 肾 接检信 结 等测查息 石距)和(、、如能测金声量速属呐.、探)、如超伤成汽声、像车波清(雷打如洗、传微播菌递波电、信验炉台、、息钞导 医机和航 疗等能、 、量雷 紫.达 外如、线手广杀机、
教育课件K12
10
【教材重点图片】 重点 图片
命题 点
教育课件K12
11
【重点探究方法】
比较法
举例
通过比较物体正在发声与未发声时的区别,从 而确定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得出声音产生的 条件
转换法
由于某些发声物体的振动很小,人眼不易观察, 探究时可借助其他物体(如紧贴音叉的乒乓球、 音叉插入水中后溅起的水花、鼓面上的碎纸屑 等)来显示发声体的振动,这也是一种现象放 大法的应用
2
考点2 声音的特性★
概念
音调
响度
音色
声音的①
高低
声音的② (强弱)
大小 声音的品质和 特色
影响因素 ③ 频率
④ 振幅、分散 发声体本身,
程度和距离发声 如材料、结构
体的远近
等
生活描述
粗(低沉)或细(尖 细)
响亮或微弱
音质或音品
改变方法
改变发声体的松 紧、长短、粗细
改变引起发声体 振动的力的大小
改变发声体的 结构
举例
如“尖锐刺耳”
如“震耳欲聋”
如“闻其声而 知其人”
教育课件K12
3
辨一辨►1.声音在同一种介质的传播过程中,音调、音色 不变,响度随距离的增加而不断减小.( √ ) 2.音调和响度有必然的联系,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一定 大.(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简单声现象2.1 学习提要2.1.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怅的振动产生的,各种振动着的发声物体郁叫做声源。
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都可以发出声音,成为声源。
声音从声源处传播到耳中,引起鼓膜振动,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2.1.2 声音的传播发声体的振动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不妨先看一下这种现象,如图2 _ 1所示。
水平悬挂的长弹簧,原先每一圈弹簧的间距是相等的,当推动它的右端后,可以见到弹簧每一圈的间距发生了变化,弹簧中出现的疏密相间的形状会从右端逐渐传向左端,我们看见的是弹簧形成的疏密。
当发声物体振动时,附近的空气分子就会形成像弹簧中一样的疏密。
这些疏密相间的形状.向四面八方传播开去就形成了声波,如图2-2所示,是用橡皮锤击打音叉,音叉推动周围的空气形成声波过程的示意图。
但要注意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传播的尽是疏密相间的形状和能量,振动的空气分子并没有随声波向前移动。
图2-1 图2-2 图2-3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介质),在没有传声物质的空间(真空)中是无法传播的。
如图2 - 3 为真空铃实验装置,当接通电源可清楚地听到铃声。
在用抽气机抽出玻璃罩里面空气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里面闹钟发出的声音越来越小。
当玻璃罩里面的空气被抽光时,声音就无法传播出来了。
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人玻璃钟罩内,铃声将会重新出现。
这一实验研究说明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依赖于介质。
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速不同,如表2-1所示。
一般情况下,v 固体>v 液体>v 气体。
声速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如: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气温每升高1℃,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就增加0.6 m/s 。
表2-1 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以下情况:一部分声音在障碍物表面反射,出现回声现象,它符合光的反射定律。
人耳能分辨出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一般为0.1s 以上,所以与 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差大于0.1s 如人就觉得有回音。
例如北京天坛回音壁先滑圆型墙壁能使 声音发主多次反射,这样就能听到另一端人的讲话声。
另一部分会绕过障碍物,我们能隔墙听到相邻房间中的声音就是这种情况。
2.1.3 声音的种类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为乐音,它是声源有规律振动时产生的,如钢琴、胡琴等乐器在演奏乐曲时发出的声音就是乐音;令人厌烦的声音为噪声,一般桌由声源的无规律振动产生的,如汽车嘞叭声、机器的轰鸣声等。
减弱噪声的措施有三种:①削弱声源。
例如在噪声源处装上吸收噪声的仪器(消声器)等。
②在传播过程中隔声、吸声。
例如在高等级公路两侧装上隔音板使噪声被反射,或种植—定宽度的林带使噪声被吸收等。
③在接收处减弱噪声。
如在人耳处戴上耳塞,或在耳中塞—小团棉花等。
2.1.4 声音的三个特征1.音调声音有高有低,通常所说的声音高低,就是指音调的高低。
例如:钢琴右边琴键弹出的音 调就比左边琴键弹出的音调高吼叫声的音调比鸟鸣声的音调低。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在物理学中把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
频率用符号f 表示,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是Hz 。
例如音叉每秒振动1 000次,可表示为f=1 000 Hz 。
音调是由声源的频率高低决定的,频率高,声音就尖厉,音调就高;频率低,声音就低沉,音调就低。
物 质 声音的传播速度(m/s)与空气中声速的比较 空气(15℃) 3401.0 倍 水 15004.4倍 木材(松树) 33009.7倍 铁、玻璃 5000 14.7 倍弦乐器的振动频率与振动部分弦的长短、粗细、松紧程度有关。
弦越细、弦越短、弦越紧,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
成年男子的音带长而厚,儿童和妇女的音带短而薄,所以成年男子的音调比儿童和妇女的低。
男低音频率约为65 Hz,女高音频率约为1100 Hz,我国战国铸时期造的编钟由65个大小不同的青铜钟组成,大的钟音调低沉,小的钟音调高亢。
如图2 - 4所示,5个大小相同的瓶子中装有一些水,从左向右,瓶子里的水依次减少,为了更容.易看清楚每个瓶中的水量,可以在瓶里加人几滴墨水。
然后把瓶口放在嘴边吹吹看,从左向右,注意音调的变化,结果是什么样的呢? “吹”的过程是使空气柱振动发声,从左向右,空气柱越来越长,所以在吹的过程中,声音的音调应该越来越低。
.频率超过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它们都超出了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
人耳将听不到。
2、响度图2 - 4声音有轻有响,细雨声须侧耳倾听,雷声震耳欲聋。
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强弱的程度称为响度。
响度又称音量或声量。
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此外,响度还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美,离声源越远,声音的能量越分散,听到的声音就越轻,响度越小。
在声学上,人通常用分贝(dB)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响度的大小。
分贝数越大,表示人耳感觉到的响度越大。
人们把人耳能听到的最小声音的大小定为0dB,当音量增加10dB,声音的响度则要扩大10倍;音量增加20 dB时,声音的响度就扩大100倍。
人耳是敏感的声音接收器,声音达到八九十分贝,就有可能伤害到耳朵。
.3、音色音色(也叫音品)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
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
如两个发声体即使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响度也相同,但人耳仍能分辨出来,就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例如,我们只要听讲话声,就能判断出讲话者是哪位熟人;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能分辨得出用的是什么乐器,这些就是根据音色作出判断的。
不同的乐器或发声体发出的声音是由不同频率的声音组合而成的。
研究表明,频率组合情况不同,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2.2 难点释疑2.2.1 声音的记录声音记录技术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物理学的发展密不可分。
记录声音就是把发声体的振动情况保留下来并可随时将其还原。
从爱迪生的留声机到今日的CD ,声音记录技术大致经历了机械时代、电磁时代和光电数字时代三个阶段的发展。
(1)机械时代(留声机)特点:将振动直接记录在唱片上并还原出来。
(2)电磁时代(录音机)特点:振动−−→−话筒转换成电信号−−−→−录音磁头记录在磁带上−−−→−放音磁头还原成电信号−−−→−扬声器还原成振动。
(3)光电数字时代(CD 机)特点:振动−−→−话筒转换成电信号−−−−−→−计算机处理芯片处理为数字信号−−−→−刻录机转换成激光强弱刻录在光盘上−−→−机CD 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处理芯片还原成电信号−−−→−扬声器还原成振动。
2.2.2 多普勒效应你有没有注意到当警车迎面而来时,警笛的声调会变得越来越髙?当警车离你而去时,警笛的声调会变得越来越低?这种现象称作多普勒效应,多普勒在1842年发现了这个效应产生的原因。
如果声音的来源一直在移动,声波会在声源的前方被挤压,而在声源的后面伸展开来。
如果每秒钟有越来越多的声波传到你的耳朵,你就会听到比较高的音调。
如果每秒钟传到你耳朵的声波越来越少,你听到的音调就比较低。
多普勒效应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超声波碰到迎面而来的物体,返回时的振动次数会增加,通过测量这种变化的大小,可以推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
超声波速度测定器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一切波都能产生多普勒效应。
天文学家利用光波产生的多普勒效应测天体的速度,交通瞀察利用红外线产生的多普勒效应监测汽车是否超速行驶。
2.3 例题精析2.3.1 关于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分析和计算例1 在一根较长的自来水管一端敲击了一下,在另一端可以听到几次声音?第一次是由什么传来的?【点拨】 装满水的水管传播声音有三种物质:一是管外的空气,二是管内的水,三是金属管子(自来水管)。
由于这三种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均不相同,所以在另一端可以听到三次声音。
金属管子中的声音传播速度最快,人在另一端最先听到金属管子传播的声音,而空气传播声音的速度最慢,所以人最后一次听到的是空气传播的声音,中间的声音则是水传播的。
【答案】听到三次声音。
第一次是金属管传来的。
2.3.2有关光速和声速的计算例2如果你在看见闪电后15s才听到第一声惊雷,估算发生闪电的云层离你有多远? 有时在第一声惊雷之后,又能听到一阵隆隆的雷声,这隆隆的雷声是怎样产生的?【点拨】光和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分别近似为3×108 m/s和340 m/s,光传播的速度远大于声音传播的速度,在估算的距离不是很大,如月球或其他星体到地球的距离时,一般可忽略光传播的时间,以看到光时刻开始计时。
有些题目以回声测距离时,不要忘记声音通过的距离是来回的,间距只是路程的一半。
【解答】估算出雷声从云层传播到人的距离为s = vt = 340 m/s ×15 s = 5 100 m听到的阵阵雷声是由于人周围的建筑物发生的反射引起的。
2.3.3 区分响度、音调和音色例3把原来每秒放映24幅的电影胶片改为每秒放映36幅,这样电影中本来是男的讲话声,听起来好像是女的在讲话。
这是为什么?【点拨】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频率越小,音调越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髙。
男人说话时的音调较低,女人说话时的音调较高。
【答案】电影胶片放映速度由原来的每秒放映24幅改为每秒放映36幅,放映速度改变了,引起胶片所记录的讲话声音的放音频率发生了变化,使频率为原来的3/2倍,即音调比原来变高了,所以男声听起来好像是女声了。
例4男低音歌唱演员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对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A、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B、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C、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D、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点拨】日常用语里声音的高、低有时指响度,有时指音调,含义不是唯一的。
女高音和男低音,这里的髙、低指的是音调,它是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的。
而轻声伴唱指的是响度,它是由声源振动幅度决定的。
【答案】A。
2.4强化训练A卷1、《黄河大合唱》中有一句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它们的声源分别是、和。
可见,作为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都能发声,都可以作为声源。
2、龙舟比赛时,阵阵鼓声是由鼓面的而产生的,并经传入人耳,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马上消失了,这是因为。
要使笛子发出声音,必须用力来吹,使笛管中的发生。
3、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叫音调,音调由声源的决定。
弦乐器的音调高低跟弦的、和都有关。
拉二胡时,手指在琴弦上面上下移动,是通过来改变的高低的。
4、男同学的声音通常比女同学沉闷、浑厚,原因是男同学声带振动频率,声调较。
5、笛子和胡琴同时演奏一支曲谱,一听声音就能区别出笛子声和胡琴声,这是因为它们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