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养殖技术要点
蛋鸡养殖技术要点

蛋鸡养殖技术要点我国鸡蛋消耗巨大,而蛋鸡主要的饲养方向是提高产蛋率及鸡蛋的质量,对肉质没有太大的要求。
所以养殖蛋鸡才能更好的产蛋,下面来介绍蛋鸡养殖技术要点。
蛋鸡养殖前准备1、合理布局鸡舍房舍结构经济实用,其朝向符合当地自然地理条件,采光好,易于通风,便于操作,做到夏季有利于防暑降温,秋、冬、初春有利于保温防寒。
房舍布局合理,做到生产区和非生产区分开;非生产区和水源处于鸡场的上风向;脏道和净道分开,不交叉;粪场位于鸡场的下风向;育雏舍与育成舍分开,育雏舍位于鸡场的上风向。
场址要选在远离居民区、交通方便、远离道路。
地势干燥,阳光充足,尽可能做到初春不遮光,夏季不挡风,雨后不积水。
面积较大,留有发展余地。
水资源丰富无污染,便于取用,电力充足有保障。
了解当地禽病流行的情况,尽量避开疫区或曾发生过疫情的地区。
避开城市污染区,采取适当的环保措施,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养鸡场卫生管理(1)生产区与生产区严格隔离,人员、鸡和物质运转应单一流响。
(2)环境质量要达ny/t388规定。
场内污物处理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3)疫病和残留监测应采用国家畜牧部门认证的疾病和残留监测方案,并接受当场畜牧部门的监督检查。
(4)生产区门口处必须设有消毒更衣室,非工作人员禁止进入生产区,工作人员进入要在消毒严格消毒,并更换工作服方可进入,非生产区车辆及其它用具不得进入生产区使用。
(5)设有专门蛋库,每次拾蛋后要立即清洁污物,并消毒方可入库。
(6)健全并保管好各项记录资料,如禽群史登记情况,用药情况,生产数据等,在清群后保存两年以上。
(7)鸡群执行“全进全出”制,出后须清洁、消毒、清群。
(8)生产区不许饲养其它动物。
雏鸡的饲养管理1、进雏时间:北方在2-4月份,育雏后气温暖,雨水少,日照充足,比较干燥,草本发芽,小虫繁殖渐多,适宜鸡在场内自由觅食的时间。
2、饲养密度:接四鸡后,以每平方米笼面放50只左右,自上层往下放,平面网上养的自离热源近外往远处放,今后随鸡的生长逐步扩群。
蛋鸡的饲养工艺

蛋鸡的饲养工艺
蛋鸡的饲养工艺是一个细致而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包括饲料、空气质量、环境温湿度等。
下面是一些关于蛋鸡饲养的重要工艺和注意事项:
1. 饲养环境准备:
- 确保鸡舍干净,没有积食或感染灰尘;
- 确保饲养场所有足够的采光,并保持良好的通风;
- 设置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以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 确保饲养场所没有害虫或杂草。
2. 饲料管理:
- 饲喂高质量的饲料,以保证鸡的健康和产蛋率;
- 根据鸡的生长和生产阶段,提供适当的饲料配方;
- 饲喂次数和饲喂量要合理,避免过度或不足饲喂。
3. 疾病预防与管理:
- 定期进行鸡舍清洁和消毒,以防止疾病传染;
- 提供清洁的饮水和饲料,以避免细菌污染;
- 定期进行鸡群健康检查,及时治疗疾病,并隔离病鸡,避免传染。
4. 群体管理:
- 控制鸡群的数量,以确保每只鸡有足够的空间活动;
- 避免鸡群内的争斗和掠食,可以通过合理的饲喂和环境设计来减少;
5. 鸡蛋收集和储存:
- 定期收集鸡蛋,并保持蛋壳清洁;
- 使用适当的储存方法,保持鸡蛋的新鲜和品质。
以上是关于蛋鸡的饲养工艺的一些基本要点,但请注意,具体的饲养方式可能因地区、鸡品种等因素而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饲养者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专业指导进行操作,以确保蛋鸡的健康和高产。
蛋鸡养殖技术

蛋鸡养殖技术蛋鸡养殖技术蛋鸡是指专门用于产蛋的鸡种,是养殖业中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
随着人们对营养均衡的需求增加,蛋鸡养殖行业发展迅速。
本文将详细介绍蛋鸡养殖技术,包括饲养管理、饲料配制、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内容。
一、饲养管理1. 建立适宜的鸡舍:鸡舍应保持干燥通风、卫生无尘、温度适宜,以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合理的鸡舍设计应包括鸡舍大小、合理布局、通风设备、合理排粪系统等。
2. 合理的饲料供应:根据蛋鸡生长发育的需求和蛋鸡饲养周期的不同,制定合理的饲料供应计划。
注意饲料的品质和卫生,确保蛋鸡获得充足的营养。
3. 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定期对鸡舍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保持鸡舍内空气新鲜、卫生无臭味,防止疾病的传播。
4. 规律的光照管理:适当的光照时间对蛋鸡的产蛋率有重要影响。
在日照不足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二、饲料配制1. 根据鸡的生长阶段合理配置饲料:根据蛋鸡的不同生长阶段(起始期、生长期和产蛋期),科学配制合理的饲料,满足鸡的营养需求。
2. 合理增减饲料中的蛋白质和能量含量:不同生长阶段的蛋鸡对蛋白质和能量的需求也不同,应根据需要增减饲料中的蛋白质和能量含量,以满足鸡的生长发育需求。
3. 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在饲料配制过程中,适量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提高蛋鸡的免疫力和产蛋率。
三、疾病防控1.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蛋鸡在不同生长阶段需要接种不同的疫苗,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常见的鸡病。
2.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鸡舍清洁卫生,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建立合理的排粪系统,及时清除鸡舍内的异物和粪便。
3. 注意饮水卫生:饮水设备应定期清洗消毒,避免水源受到污染,防止细菌和病毒通过饮水传播。
4. 早发现、早治疗:及时观察蛋鸡的行为和食欲,发现异常情况及早处理,避免疾病的扩散。
总结蛋鸡养殖技术的全面掌握对于提高产蛋率、保证鸡舍卫生和促进蛋鸡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饲养管理、饲料配制和疾病防控是蛋鸡养殖的三大关键技术。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蛋鸡饲养管理是指在饲养过程中,对蛋鸡的饲养环境、饲料营养、健康检疫、疾病防控等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以保证蛋鸡健康生长,提高产蛋率和蛋质量。
以下是蛋鸡饲养管理的要点:一、饲养环境管理:1.笼舍布置:选择宽敞、采光好、通风良好且易于清洁的鸡舍。
舍内空气湿度保持在60%左右,温度控制在20℃-25℃。
2.牲畜防疫:对鸡舍和饮水设施进行定期清洁消毒,以防止病毒和细菌的传播。
二、饲料营养管理:1.饲料配方:根据蛋鸡不同的生长阶段和产蛋周期,制定相应的饲料配方。
注意蛋鸡营养需求的平衡,避免缺乏其中一种营养素。
2.饲料供应:定时定量喂养,确保蛋鸡获得充足的饲料,并保持饮水设施的清洁和畅通。
三、健康检疫管理:1.温度控制:根据不同的蛋鸡生长阶段和季节变化,及时调整鸡舍的温度,保持蛋鸡的舒适度和正常生理状态。
2.疾病防控:定期对蛋鸡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加强蛋鸡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定期检查和处理蛋鸡的脚趾,防止产生脚炎和鹌鹑不力。
四、疾病防控管理:1.预防病害:通过加强饲料卫生、控制饲养密度、保持生态平衡、加强疫苗接种等措施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2.及时处理病鸡:发现病鸡及时隔离并提供适当的治疗,减少死亡率和病鸡对其他蛋鸡的威胁。
五、蛋鸡产蛋管理:1.产蛋周期控制:根据蛋鸡的生长发育情况和繁殖规律,调整灯光和饲料供应,控制蛋鸡的产蛋周期,使其保持较高的产蛋率。
2.蛋质量监测:定期对蛋质量进行检测,包括蛋壳硬度、蛋黄颜色、蛋白质含量等指标。
及时纠正可能影响蛋质量的因素。
综上所述,正确的蛋鸡饲养管理对于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和蛋质量至关重要。
只有合理管理饲养环境、科学配制饲料、做好健康检疫管理以及疾病防控,才能确保蛋鸡的健康生长和高效产蛋。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是保证蛋鸡生产性能的关键,以下是蛋鸡饲养管理的要点:
1. 饲养环境的管理:蛋鸡需要一个干净、通风良好、光照适当的环境来生活。
饲养
场的卫生要保持良好,定期清洁鸡舍,清除鸡粪和废料。
鸡舍内的温度、湿度和通风要适宜,以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2. 饲料的供给:蛋鸡的饲料需要科学搭配,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
物质等营养物质。
饲料应保持新鲜,定期更换饲料,确保其营养价值。
饲料的供给要根据
蛋鸡的生长发育和生产需求进行调整,以保证蛋鸡的健康和产蛋率。
3. 饮水管理:蛋鸡对水的需求量较大,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
饮水
要求水质清洁,不含有害物质。
饮水器要保持清洁,每天定期更换饮水。
在夏季高温时,
要提供凉爽的饮水,以保持蛋鸡的体温和饮水量。
4. 疾病预防与控制:蛋鸡的免疫力较弱,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
饲养管理中要重
视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定期给蛋鸡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
饲养环境要有良好的卫生管理,
定期消毒鸡舍,预防疾病的传播。
5. 生产管理:蛋鸡的生产管理包括繁殖、孵化、育雏和产蛋等环节。
饲养者要密切
监测蛋鸡的发情和产蛋情况,及时进行繁殖和孵化管理,保证蛋鸡群体的稳定和更新。
育
雏要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饲料供给,培养健康的后代。
产蛋要定期收集蛋,保持蛋壳
的完整性,减少蛋的损失。
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充分发挥蛋鸡的生产潜力,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和经济效益。
也能保护蛋鸡的健康和福利,提供优质的蛋产品。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蛋鸡的饲养管理是指在饲养蛋鸡过程中,根据蛋鸡的生理特点和食欲特点,合理安排蛋鸡的饲料和饮水,提供适宜的环境和空间,科学管理蛋鸡的生长和发育,以达到提高产蛋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包括饲料管理、水源管理、环境管理、疫病防控和日常管理等方面。
一、饲料管理:1.合理配制饲料:根据蛋鸡的生长阶段和产蛋期的不同,合理配制饲料,保证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能满足蛋鸡的需求。
2.定时定量喂养:根据蛋鸡的饥饿感和进食的能力,合理安排蛋鸡的进食时间和进食次数,保证饲料的摄取量和摄取频率。
3.保持水分充足:蛋鸡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保持饲料中的水分充足,搭配提供清洁的饮水设施,确保蛋鸡的水分供应。
二、水源管理:1.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清洗饮水设施,保持水源的清洁和新鲜,避免饮用脏污水源导致疾病传播。
2.保持水源充足:保证饮水设施供应的水量充足,避免蛋鸡因为水源不足而饮水不充分。
三、环境管理:1.确保舒适的温度:根据蛋鸡的不同生长阶段,合理调节饲养环境的温度,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保证蛋鸡的舒适度和健康状况。
2.保持通风良好:保持饲养场的通风良好,保证空气的流通,排除饲养场内部的潮湿和异味,提高蛋鸡的生活品质。
3.避免噪音干扰:尽量避免饲养场内外的噪音干扰,蛋鸡对噪音较为敏感,噪音干扰会影响蛋鸡的生长和产蛋。
四、疫病防控:1.定期排查疫病:定期对蛋鸡进行健康排查,及时发现疫病的症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避免疫病在饲养场内传播。
2.疫苗接种:按照兽医的建议和饲养计划,定期为蛋鸡接种相应的疫苗,提高蛋鸡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3.生物安全措施: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避免疾病的来源,加强饲养场的消毒工作,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五、日常管理:1.定期清洁消毒:定期对饲养场内的设施和鸡舍进行清洁和消毒,减少疾病的传播和感染风险。
2.合理安排蛋鸡的生活空间:根据蛋鸡的体型和数量,合理安排蛋鸡的生活空间,避免拥挤和压死现象的发生。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一、饲料管理1.饲料成分:产蛋鸡的饲料应注重合理的饲料配方,包括粗蛋白、赖氨酸和磷等营养元素的保证,以满足蛋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需求。
2.饲喂方式:采用定量定时喂饲的方式,将饲料分为几次进行喂饲,避免浪费和过度摄食。
同时,饮水箱要保持清洁,定期更换水源,确保蛋鸡的水分摄入量充足。
3.精细喂养: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进行适时的饲料调整。
如在产蛋期,应加强蛋白质和矿物质的摄入,以保证蛋鸡蛋的产量和质量。
二、环境管理1.温度调控:合理的温度对蛋鸡的产蛋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保持适宜的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蛋鸡产蛋的不良影响。
2.光照管理:合理的光照时间和强度对蛋鸡的产蛋效果也有很大影响。
通过控制光照时间和强度,可调节蛋鸡的生产周期和产蛋量。
3.空气质量: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避免过高的湿度和氨气浓度对蛋鸡的健康产蛋造成不良影响。
要及时清理鸡舍、保持通风良好,并定期进行消毒杀菌。
三、疾病防控1.严格的疫病防控措施是产蛋鸡饲养中的重要内容。
要做好疫苗接种、疫情监测以及隔离、消毒等工作,确保鸡群的健康。
2.定期检查蛋鸡的健康状况,如观察其精神状态、食欲、羽毛质量等,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以防止病情扩大。
四、繁殖管理1.选择优良的品种鸟,进行合理的育种交配。
保持种公种母的健康,提高种禽的血缘优势和抗病能力。
2.为种禽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进行适当的管理和照顾。
确保种禽的繁殖效果和繁殖力。
五、日常观察1.定期观察鸡舍内饲养环境和设备设施的情况,进行及时维修和更换,确保蛋鸡的正常饲养和产蛋。
2.观察鸡群的生长发育情况,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管理,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蛋鸡的产蛋潜能。
综上所述,产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包括饲料管理、环境管理、疾病防控、繁殖管理以及日常观察等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可以提高蛋鸡的产蛋效率和产蛋质量,满足市场需求,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蛋鸡的饲养管理是指对蛋鸡进行合理的饲养和管理,以保证其健康生长和高产蛋。
本文将从饲料管理、环境管理、疾病防控和日常维护等方面介绍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一、饲料管理1. 饲料选择:选择优质饲料,确保蛋鸡能够得到充足的营养。
应根据蛋鸡的生长阶段和需要,配制合理的饲料配方,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2. 饲料供应:要根据蛋鸡的生长和产蛋需要,控制饲料的供应量和供应时间,确保蛋鸡能够适时、适量地摄取饲料。
应定时定量地喂食,避免饲料的过量或不足。
3. 饲料管理:要保持饲料的新鲜和卫生,定期清理饲料盆、饮水器等饲料器具,避免饲料受潮、发霉或沾染病菌。
饲料的储存要放置在通风、干燥、防鼠防虫的地方,避免污染和变质。
二、环境管理1. 鸡舍布局:鸡舍应有合理的布局,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和采光充足。
合理设置鸡窝、饲料器、饮水器等设施,便于蛋鸡生活和管理。
鸡舍应保持清洁、干燥,定期进行消毒和杀菌,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2. 温度控制:蛋鸡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生活,要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气温调整鸡舍的温度。
冬季要加强保暖措施,如加设取暖器、加厚保温材料等;夏季要保持通风,使用降温设备如湿帘等。
3. 水源管理:蛋鸡需要充足的清洁饮水,饮水器应保持畅通,水源要新鲜、卫生。
要定期清洗和更换饮水器,防止饮水受到污染和病菌传播。
三、疾病防控1. 疫苗接种:蛋鸡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都需要接种相应的疫苗,以预防常见的传染病。
应按照疫苗的使用说明,定期接种和补种疫苗,以提高蛋鸡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2. 疾病监测:要定期对蛋鸡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患病蛋鸡。
要注意观察蛋鸡的精神状态、食欲、体重变化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请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3. 病区管理:对于有病的蛋鸡,应尽早隔离和治疗,避免病菌传播给其他蛋鸡。
病区要做好消毒、除菌工作,尽量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四、日常维护1. 定期清洁:要定期清理鸡舍内的粪便和废料,保持鸡舍的清洁和干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鸡养殖技术要点
一、创造蛋鸡适宜的生活环境。
要让产蛋鸡多产蛋,就必须想法尽量给鸡创造一个适宜的生长和产蛋环境,要根据不同季节的变化规律,而采取相应的配套的饲养管理措施。
在夏季高温高湿季节,要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加强舍内通风,保持干燥的环境卫生,向鸡群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并适当增加青菜的饲喂量,以提高鸡的采食能力。
进入冬季,要特别注意做好鸡舍的防寒保温和人工补充光照,舍内温度应维持在13℃以上,光照15-16小时,饮水适当提温,不饮冰冷水。
二、注意节约饲料。
养鸡最大的一笔开支就是饲料,饲料的费用支出约占整个养鸡费用的70%以上。
若饲养管理不当,必然会造成饲料的大量浪费。
减少饲料浪费的措施是:其一,饲料槽的安装高度、深度、长度要根据产蛋鸡的不同周龄和笼养密度而进行调换,饲料饲喂添加量不能超过槽深的1/3,要少喂勤添,减少槽内剩食,以产蛋率确定饲料日喂量,一般产蛋率在50%-60%时,每只鸡每日饲喂量约95-100克,产蛋率60%-70%时,日喂量105-110克,产蛋率为70%时,鸡的日喂量为115-120克,产蛋率达到80%以上时,饲料不在限量,让鸡任意采食。
其二,进行断喙。
由于鸡有刨食的习性,因此,在7-9日龄应给雏鸡断喙。
到15周龄左右,对断喙不良者需进行修喙。
其三,及时淘汰不产蛋鸡或产蛋性能不佳的鸡。
在育成结束转入产蛋舍时,应进行一次淘汰。
凡发育不良、太小、太肥、有病、精神不振的均应淘汰。
在产蛋过程中,应随时淘汰抱窝鸡、病鸡、伤残鸡、停产鸡。
进入产蛋后期,主要淘汰停产鸡,凡冠髯、脸苍白,冠萎缩的母鸡应立即淘汰。
发现过肥、过瘦的鸡也应立即淘汰。
三、产蛋下降的原因
环境因素:光照程序或光照强度的变化:如随时改变光线颜色,突然停止光照,光照时间缩短,光照强度减弱,光照时间不规律,忽长忽短,忽早忽晚,忽照忽停,晚间忘记关灯等。
通风严重不足,长时间不通风等。
自然恶劣天气的袭击:未提前做好准备或预防,突然遭到热浪、台风或寒流的袭击。
长时间断水:因供水系统发生故障或忘记打开开关,造成长时间供水不足或断水。
饲料因素:日粮中饲料成分发生显著变化或质量有问题,可引起产蛋变化。
如日粮中的原料种类突然改变、饲料搅拌不均匀、饲料发霉变质、更换鱼粉及酵母粉、食盐含量高、石粉添加量偏高、将熟豆饼换成生豆饼、饲料中忘记加盐等,降低了鸡的采食量,引起消化不良。
产蛋率正常,鸡的体重不减轻,说明给料量和提供的营养标准符合鸡的生理需要,没有必要更换饲料配方。
鸡群患病:急慢性传染病会使鸡群的产蛋量突然下降。
如鸡群受强毒型新城疫侵袭,常使产蛋量下降50%以上;感染减蛋综合征能使产
蛋率下降20%~40%,如混合感染其他疾病,产蛋率下降20%以上。
另外,鸡群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霍乱、球虫病、大肠杆菌病、禽流感等,都会使产蛋率大幅度下降。
四、疾病的预防工作
减少死鸡和杜绝疫情发生,这是养鸡成败的关键。
要按照科学的控制鸡病发生的卫生防疫程序,根据不同鸡的日龄,分别注射各种疫苗,同时对鸡舍、用具采取定期药物消毒,及时清除舍内粪便,鸡舍周围要做好灭鼠,防止老鼠和麻雀进入舍内带进疫情。
为了减少疫情传播的机会,应尽可能减少人员的进出,不准陌生人进入鸡舍,谢绝参观,以确保鸡场安全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