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蛋鸡养殖技术

蛋鸡养殖技术蛋鸡养殖技术蛋鸡是指专门用于产蛋的鸡种,是养殖业中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
随着人们对营养均衡的需求增加,蛋鸡养殖行业发展迅速。
本文将详细介绍蛋鸡养殖技术,包括饲养管理、饲料配制、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内容。
一、饲养管理1. 建立适宜的鸡舍:鸡舍应保持干燥通风、卫生无尘、温度适宜,以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合理的鸡舍设计应包括鸡舍大小、合理布局、通风设备、合理排粪系统等。
2. 合理的饲料供应:根据蛋鸡生长发育的需求和蛋鸡饲养周期的不同,制定合理的饲料供应计划。
注意饲料的品质和卫生,确保蛋鸡获得充足的营养。
3. 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定期对鸡舍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保持鸡舍内空气新鲜、卫生无臭味,防止疾病的传播。
4. 规律的光照管理:适当的光照时间对蛋鸡的产蛋率有重要影响。
在日照不足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二、饲料配制1. 根据鸡的生长阶段合理配置饲料:根据蛋鸡的不同生长阶段(起始期、生长期和产蛋期),科学配制合理的饲料,满足鸡的营养需求。
2. 合理增减饲料中的蛋白质和能量含量:不同生长阶段的蛋鸡对蛋白质和能量的需求也不同,应根据需要增减饲料中的蛋白质和能量含量,以满足鸡的生长发育需求。
3. 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在饲料配制过程中,适量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提高蛋鸡的免疫力和产蛋率。
三、疾病防控1.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蛋鸡在不同生长阶段需要接种不同的疫苗,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常见的鸡病。
2.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鸡舍清洁卫生,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建立合理的排粪系统,及时清除鸡舍内的异物和粪便。
3. 注意饮水卫生:饮水设备应定期清洗消毒,避免水源受到污染,防止细菌和病毒通过饮水传播。
4. 早发现、早治疗:及时观察蛋鸡的行为和食欲,发现异常情况及早处理,避免疾病的扩散。
总结蛋鸡养殖技术的全面掌握对于提高产蛋率、保证鸡舍卫生和促进蛋鸡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饲养管理、饲料配制和疾病防控是蛋鸡养殖的三大关键技术。
蛋鸡的饲养技术

蛋鸡的饲养技术蛋鸡如何养殖?这是养殖人员都想要问的。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蛋鸡的饲养技术,一起来看看。
蛋鸡的饲养技术一.蛋鸡开产前的饲养管理要点开产前数周是母鸡从生长期进入产蛋期的过渡阶段。
此阶段不仅要进行转群上笼、选留淘汰、免疫接种、饲料更换和增加光照等一系列工作,给鸡造成极大应激,而且这段时间母鸡生理变化剧烈,敏感,适应力较弱,抗病力较差,如果饲养管理不当,极易影响产蛋性能。
蛋鸡开产前的饲养管理应注意如下几方面。
1.做好转群上笼的准备工作鸡舍和设备对产蛋鸡的健康和生产有较大影响。
转群上笼前要检修鸡舍及设备,认真检查喂料系统、饮水系统、供电照明系统、通风换气系统、排水系统和笼具、笼架等设备,如有异常应及时维修;对鸡舍和设备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其步骤是清扫干净鸡舍地面、屋顶、墙壁上的粪便、灰尘和设备上的污物,再用高压水冲洗干净鸡舍和设备,待干后喷洒消毒药液进行消毒,同时也要对所用的物品进行消毒。
另外,要准备好所需的用具、药品、器械、记录表格和饲料,安排好饲喂人员。
2.转群上笼(1)入笼日龄。
现代高产杂交配套蛋鸡一般在17周左右见蛋,因此必须在16~17周龄前上笼,让新母鸡在开产前有一段时间熟悉和适应环境,形成和睦的群序,并有充足时间进行免疫接种和其他工作。
如果上笼过晚,会推迟开产时间,影响产蛋率上升;已开产的母鸡由于受到转群等强烈应激也可能停产,甚至有的鸡会造成卵黄性腹膜炎,增加死淘数。
(2)选留淘汰。
现代高产杂交配套鸡,要求生长发育良好,均匀整齐。
如果参差不齐会严重影响生产性能。
入笼时要按品种要求剔除体型过小、瘦弱鸡和无饲养价值的残鸡,选留精神活泼、体质健壮、体重适宜的优质鸡。
(3)分类入笼。
即使育雏育成期饲养管理良好,由于遗传和饲养管理等因素,鸡群中仍会有一些较小鸡和较大鸡,如果都淘汰掉,势必增加成本,蛋鸡舍内笼位不能充分利用,所以上笼时把较小的和较大的鸡留下来,分别装在不同的笼内,采取特殊措施加强管理,促使其均匀整齐。
管理好蛋鸡的五个措施

管理好蛋鸡的五个措施管理好蛋鸡是保障蛋鸡养殖效益的重要环节,以下是五个管理蛋鸡的措施:1. 饲养环境管理:饲养环境是蛋鸡生活的基础,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和舒适对蛋鸡的健康和产蛋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要保持饲养场所的通风良好,保持空气流通;及时清理饲料残渣和蛋鸡的排泄物,保持笼床的干净卫生;合理设置灯光,使蛋鸡有规律的生活节律,保持精神状态和产蛋率的稳定。
2. 饲料营养管理:蛋鸡的饲料营养摄入是保障蛋鸡健康和产蛋率的重要因素。
应根据蛋鸡的生长发育阶段和饲养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
饲料中应包含适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饲料的品质要优良,保证饲料的卫生安全,避免饲料霉变和污染,提供清洁的饮水。
3. 疾病预防与控制:蛋鸡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因此要采取相应的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
要保持蛋鸡养殖场的卫生,定期消毒和清理;要加强蛋鸡群的免疫工作,定期给蛋鸡注射疫苗,提高其免疫力;同时要密切观察蛋鸡的生长和行为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病害。
4. 饲养密度和着落率控制:饲养蛋鸡时,合理控制饲养密度和着落率是关键。
饲养密度过高会增加蛋鸡的压力,降低其舒适度和免疫力,影响产蛋率和体重增长。
要根据蛋鸡的品种、年龄和饲养条件合理确定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着落率是指蛋鸡在饲养开始阶段的死亡率,要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降低着落率,提高蛋鸡的存活率和产蛋率。
5. 生产管理与数据分析:蛋鸡养殖过程中,要建立科学的生产管理系统,包括饲养记录、生产数据记录和分析等。
通过记录每个批次蛋鸡的饲养量、饲料消耗量、产蛋量、死亡率等数据,将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及时发现饲养中的问题和隐患,从而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蛋鸡的养殖效益。
管理好蛋鸡需要全方位的管理措施,包括饲养环境管理、饲料营养管理、疾病预防与控制、饲养密度和着落率控制、生产管理与数据分析等。
只有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全面管理,才能提高蛋鸡的养殖效益。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蛋鸡饲养管理是指在饲养过程中,对蛋鸡的饲养环境、饲料营养、健康检疫、疾病防控等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以保证蛋鸡健康生长,提高产蛋率和蛋质量。
以下是蛋鸡饲养管理的要点:一、饲养环境管理:1.笼舍布置:选择宽敞、采光好、通风良好且易于清洁的鸡舍。
舍内空气湿度保持在60%左右,温度控制在20℃-25℃。
2.牲畜防疫:对鸡舍和饮水设施进行定期清洁消毒,以防止病毒和细菌的传播。
二、饲料营养管理:1.饲料配方:根据蛋鸡不同的生长阶段和产蛋周期,制定相应的饲料配方。
注意蛋鸡营养需求的平衡,避免缺乏其中一种营养素。
2.饲料供应:定时定量喂养,确保蛋鸡获得充足的饲料,并保持饮水设施的清洁和畅通。
三、健康检疫管理:1.温度控制:根据不同的蛋鸡生长阶段和季节变化,及时调整鸡舍的温度,保持蛋鸡的舒适度和正常生理状态。
2.疾病防控:定期对蛋鸡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加强蛋鸡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定期检查和处理蛋鸡的脚趾,防止产生脚炎和鹌鹑不力。
四、疾病防控管理:1.预防病害:通过加强饲料卫生、控制饲养密度、保持生态平衡、加强疫苗接种等措施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2.及时处理病鸡:发现病鸡及时隔离并提供适当的治疗,减少死亡率和病鸡对其他蛋鸡的威胁。
五、蛋鸡产蛋管理:1.产蛋周期控制:根据蛋鸡的生长发育情况和繁殖规律,调整灯光和饲料供应,控制蛋鸡的产蛋周期,使其保持较高的产蛋率。
2.蛋质量监测:定期对蛋质量进行检测,包括蛋壳硬度、蛋黄颜色、蛋白质含量等指标。
及时纠正可能影响蛋质量的因素。
综上所述,正确的蛋鸡饲养管理对于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和蛋质量至关重要。
只有合理管理饲养环境、科学配制饲料、做好健康检疫管理以及疾病防控,才能确保蛋鸡的健康生长和高效产蛋。
蛋鸡的养殖技术

蛋鸡的养殖技术蛋鸡是我养鸡业一种主要的养殖方向,我国每年的鸡蛋消耗量是非常大的。
蛋鸡主要的饲养方向是提高产蛋率及鸡蛋的质量,对肉质没有太大的要求。
蛋鸡的养殖与普通肉鸡的养殖还是有做差异的。
那么蛋鸡具体该怎么去养殖呢?下面专业人士就为大家带来了蛋鸡的养殖技术,一起来看看吧!1、养殖区域蛋鸡的养殖场地要建立在远离城区、交通要道及各个工厂等,防止过于吵闹、污染影响蛋鸡的生长。
最好是建立在深山中,其空气质量好,可进行无公害的绿色养殖。
鸡舍要设立运动场、休息室及育雏室等。
根据养殖规模控制好面积,要对养殖场周围进行消毒工作,防止病菌感染,导致蛋鸡感染疾病。
蛋鸡的养殖环境对其生长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环境不适的话,轻则降低蛋鸡的产蛋率,重则会导致蛋鸡死亡。
2、育雏期管理百度文库要根据养殖地区的不同控制好引种的时间,在育雏室要准备好水槽、食槽等,对其进行高温消毒。
育雏的时候要注意控制好养殖密度,不宜养殖过密,防止部分雏鸡进食不足,影响其正常生长。
并且要做好通风工作,提高鸡舍内的空气质量。
在通风的同时,还要注意控制好鸡舍内的温度,在引种的第一个星期内,其温度要控制在34度左右,然后每过7天降低1-2度,一直降低维持至20度左右。
3、青年鸡管理与育雏期一样,首先百度文库要准备好青年鸡的鸡舍,每个鸡笼饲养只数不得超过10只,且同样要准备好生活用具,进行消毒。
转群时间不宜选择在阴雨天,防止蛋鸡无法及时适应环境。
在转群后3天左右进行饲喂工作,当蛋鸡逐渐适应环境后。
让蛋鸡自由进食,适当运动,每天饲喂两次饲料。
最好是训练鸡当听到特定声音的时候回来进食,增强蛋鸡的生长能力。
4、产蛋期管理当蛋鸡进入产蛋期之后,要及时打开鸡蛋容器,然后在底部放入适量的软纸,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更换。
在固定位置放入饲料,每天两次。
并且要定时捡蛋,在刚进入产蛋期的时候,要让蛋鸡形成定点产蛋的习惯。
还要查看鸡舍内是否有外产的蛋,及时收回,防止破损。
每天要定时清洗消毒水食槽,减少鸡舍病原体基数。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蛋鸡的饲养管理是指在饲养蛋鸡过程中,根据蛋鸡的生理特点和食欲特点,合理安排蛋鸡的饲料和饮水,提供适宜的环境和空间,科学管理蛋鸡的生长和发育,以达到提高产蛋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包括饲料管理、水源管理、环境管理、疫病防控和日常管理等方面。
一、饲料管理:1.合理配制饲料:根据蛋鸡的生长阶段和产蛋期的不同,合理配制饲料,保证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能满足蛋鸡的需求。
2.定时定量喂养:根据蛋鸡的饥饿感和进食的能力,合理安排蛋鸡的进食时间和进食次数,保证饲料的摄取量和摄取频率。
3.保持水分充足:蛋鸡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保持饲料中的水分充足,搭配提供清洁的饮水设施,确保蛋鸡的水分供应。
二、水源管理:1.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清洗饮水设施,保持水源的清洁和新鲜,避免饮用脏污水源导致疾病传播。
2.保持水源充足:保证饮水设施供应的水量充足,避免蛋鸡因为水源不足而饮水不充分。
三、环境管理:1.确保舒适的温度:根据蛋鸡的不同生长阶段,合理调节饲养环境的温度,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保证蛋鸡的舒适度和健康状况。
2.保持通风良好:保持饲养场的通风良好,保证空气的流通,排除饲养场内部的潮湿和异味,提高蛋鸡的生活品质。
3.避免噪音干扰:尽量避免饲养场内外的噪音干扰,蛋鸡对噪音较为敏感,噪音干扰会影响蛋鸡的生长和产蛋。
四、疫病防控:1.定期排查疫病:定期对蛋鸡进行健康排查,及时发现疫病的症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避免疫病在饲养场内传播。
2.疫苗接种:按照兽医的建议和饲养计划,定期为蛋鸡接种相应的疫苗,提高蛋鸡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3.生物安全措施: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避免疾病的来源,加强饲养场的消毒工作,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五、日常管理:1.定期清洁消毒:定期对饲养场内的设施和鸡舍进行清洁和消毒,减少疾病的传播和感染风险。
2.合理安排蛋鸡的生活空间:根据蛋鸡的体型和数量,合理安排蛋鸡的生活空间,避免拥挤和压死现象的发生。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蛋鸡的饲养管理对于保障蛋鸡生产,提高蛋鸡存活率,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蛋鸡饲养管理的要点。
1、生产环境管理蛋鸡的生产环境管理包括饲料、卫生、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
合理的生产环境对于蛋鸡的生产和健康有非常大的影响。
1.1 饲料管理饲料的质量对蛋鸡的生长和生产影响非常大。
要采用合理的配方和合格的饲料,定期检测饲料质量。
同时,要按时定量喂养,控制饲料摄入量。
适当增加粗纤维含量,能促进消化和保持肠道健康。
经常更换饲料,促进食欲,提高生产效率。
1.2 卫生管理卫生管理是预防病害发生的关键。
每天要清理蛋鸡笼舍,如清除饮料器、饲料管、鸡粪等。
每周要消毒一次蛋鸡笼舍,如喷洒消毒剂,扫除垃圾等。
高温季节时,要注意通风促进空气流通,控制湿度,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
1.3 温度管理控制蛋鸡的体温和空气温度可以提高蛋鸡生产效率。
不同季节、不同饲养年龄应设置不同的温度。
通常应在15℃至27℃的范围内。
过低的温度会使蛋鸡受到严重的影响,直接影响蛋鸡的健康和生产效率。
过高的温度导致蛋鸡产蛋量下降,食欲减小。
1.4 湿度管理湿度管理指控制蛋鸡舍内空气湿度,以防止病菌滋生。
湿度通常应该保持在50%至60%之间。
过高的湿度会使蛋鸡呼吸不畅,影响免疫力,容易感染病菌;太低的湿度会导致蛋鸡的皮肤干燥,影响生产效率。
1.5 光照管理光照管理是影响蛋鸡产蛋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适宜的光照可以促进蛋鸡生长和产蛋。
一般来说,每日光照时间应该在14小时到16小时之间。
光线强度应适中。
2、生产水平管理生产水平管理包括蛋鸡催产、蛋品质检测和蛋品分级。
2.1 催产催产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措施。
通过增加光照时间、增加饲料摄入量、适当增加粗纤维含量、添加催产饲料等方式,来提高蛋鸡产蛋量。
要注意催产时蛋鸡产蛋量不能过度。
2.2 蛋品质检测蛋品质检测能够保证蛋品质量稳定。
定期对蛋进行抽检,确定出产蛋品质量稳定范围,减少蛋品质量差异。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一、选鸡场地的准备选址是影响饲养效果和养殖成本的重要因素,需要考虑到以下几点:1. 地形地貌:选择平坦、排水良好、通风透气的地方。
2. 水源:要有清洁的水源,并且保证供水充足。
3. 交通便利:方便运输饲料和鸡蛋。
4. 环境污染:避免选址在污染源附近,如工厂、垃圾场等。
5. 周边环境:避免选址在居民区或商业区附近,以免影响周围居民生活。
二、饲料管理1. 饲料种类选择:根据不同阶段的生长需求,选择适当的配合饲料或单一饲料。
2. 饲喂时间和量控制:每天定时定量喂食,避免过多或不足,影响蛋鸡健康和产蛋量。
3. 饮水管理:保证清洁卫生的供水系统,并及时更换水源。
同时添加适当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三、疾病防治1.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蛋鸡的身体状况,如精神状态、食欲、体重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疫苗接种:根据不同季节和地区的疫情,对蛋鸡进行相应的疫苗接种。
3. 环境卫生:保持饲养环境干净卫生,定期消毒,避免病原菌滋生和传播。
四、饲养设备管理1. 温度控制:根据蛋鸡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控制温度在适宜范围内。
2. 通风管理:保证饲养环境通风透气,并减少氨气等有害气体的积聚。
3. 光照管理:根据不同季节和地区的日照时间,合理安排灯光时间和强度,保证蛋鸡正常活动和产蛋量。
五、产蛋管理1. 鸡舍设计:合理设计鸡舍空间和布局,保证每只蛋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良好的舒适性。
2. 鸡蛋收集:定期收集鸡蛋,避免蛋的破损和污染。
3. 鸡蛋保存:将鸡蛋存放在干燥、通风、温度适宜的地方,避免受潮和变质。
综上所述,蛋鸡饲养管理技术需要从选址、饲料管理、疾病防治、饲养设备管理和产蛋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控制。
只有做好全面的管理工作,才能保证蛋鸡的健康生长和高产高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五周龄体重的因素
• 育雏温度 • 饮水的供给 饮水的温度适宜 抗菌素饮水问题 • 相对湿度 • 光照 光照强度 日照时间长短
影响五周龄体重的因素
• 饲料
饲料结构与质地 能量∕蛋白质
• 鸡群密度
0- 3 周 > 3周 120-125平方厘米∕只 200-220平方厘米∕只
• 断喙 • 免疫
对温度的要求
雏鸡的生理特点
• 羽毛生长快,孵出 →20周龄换4次羽毛 4-5、7-8、12- 13、18-20周 • 敏感性强,营养缺 乏及有毒物质均表 现病态。 • 抗病力差。 • 胆小,群居性强。
雏鸡的阶段发育特点
•0—5周龄是雏鸡的各个系统发育的时期
雏鸡的各组织器官从功能的不健全逐渐发 育。 • 雏鸡对外界的各种应激因素抗逆性差主要 依靠母原抗体来保护免受病害,极易受到 环境的影响而出现病理现象甚至死亡 • 因其采食量小,再加上频繁的免疫接种应 激和同样条件的影响,往往很难达到目标 体重。
青年母鸡的真正质量是以产蛋性能表现来衡量的!
影响后备鸡发育的因素
• 饲料和饲养方案 • 健康控制方案
后备鸡的培育阶段
•育雏期
0—5周龄 6—8周龄
•育成期
9—12周龄 13—18周龄
育雏期的培育
5周体重定终身?
雏鸡的生理特点
• 体温调节力差,初生时37-39℃,未达 到40.5℃,4日龄均衡上升,10日龄达成 年体温,3周趋于完善,7-8周可适应 外界温度 • 生长迅速,代谢旺盛心跳:250-350∕ 分 • 胃的容积小,消化力弱,消化道内缺少 某些消化酶,肌胃研磨能力差。
蛋鸡5周龄体重
• 蛋鸡5周龄内是内脏器官发育阶段,该阶 段体重是否达到育种公司制定的标准, 对蛋鸡全程的生产性能发挥起着决定性 的作用。 • 前5周龄的失重意味着一些重要组织(内 脏器官)无法恢复的发育不良,包括免 疫功能和对疫苗的反应。
育成成绩与产蛋主要经济形状之间的相关
体重 5周龄
早熟性(20-24周只日产蛋 率)
断喙注意事项
断喙完成后,应检查鸡群中是否有个别 鸡出血现象,对个别出血的鸡进行二次 轻度灼烧止血。
要按厂家说明正确使用断喙器,并定量 更换刀片,以确保断喙质量。 断喙应专人进行,尽量减少断喙操作人 数,以便有更好的整齐度 。
疾病的预防
哈氏腺
胸腺
華氏囊
盲腸扁桃 骨髓
脾臟
集淋小結
早期死亡原因分析
•垂直传播疾病:白痢、MG。 •孵化过程中,感染,如脐炎。 •孵化条件掌握不好,造成脐部闭合 不严 •运输不当,体质削弱。 •育雏条件掌握不好,造成雏鸡死亡 •其他,如兽害,机械损伤,人为致 死。
饮水
•雏鸡一到马上 接触到水 •育雏前两周, 每天清洁饮水 器 •育雏前几天, 水温25--30度 •更换饮水器需 过渡
饮水
• 水中加入抗生素,多维素或电解质溶液 配方:CuSO4 19g,FeSO4 6g,MnSO4 0.5gK2SO4 8.5g,Na2SO4 8.0g,ZnSO4 0.5g,糖57.5g按2-5%配置。 • 防止缺水。 • 水位适宜,防止淹死鸡。
产蛋持久性(68-72周只日 产蛋率)
均匀度 10周 16周 16周龄
+++.63
++++.82 +++.71 +++.65 ++++.83 ++++.94 ++++.93
+++.59
0 0 0 ++.30 0 0
++.39
0 0 0 0 0 0
0
++ .46 ++.40 ++.61 +++.54 +++.60 +++.72
最理想的通风换气
断喙
• 7--10天 • 6--8周 • 12周修喙
断喙
• 喙的作用----啄食、饮水、争斗。 • 不断喙的后果----刨料、互啄。 • 断喙的难处----既要减少饲料的刨出又 要尽量不影响饲料的摄入和饮水。 • 断喙不好----不但影响鸡群的死淘和均 匀度,而且与日后的生产性能密切相关
正确的断喙
正确的断喙
From Don Bell,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断喙
刚刚断完喙与鸡成年后喙的形状
>>>
断喙存在的常见问题
没有专用的断喙设备或设备简陋---电烙铁烫或先用剪刀剪然后用烙铁烫 甚至有的直接在烧红的铁板上烫。 断喙晚,断喙难,烧灼更难,断喙效 果不好。
断喙注意事项
断喙前一天直至第二天应在饮水中 加入适量的维生素和电解质以尽量 减少应激。 断喙前3-4小时及断喙时应把料盘加 满,以避免断喙后雏鸡的喙因采食 受到损伤,或啄食垫料使伤口受到 污染。
断喙注意事项
使用专用断喙器,并将断喙器调至 合适的温度,使得断喙后既能止血 又不灼烧严重。
断喙时,应考虑断喙后灼烧造成的 “死喙”,以免断喙过重。一般来 说刀片温度越高,断喙时将鸡嘴往 刀片方向推挤力量越重造成的“死 喙”越多。
断喙不正确
留得太长或烧灼不确实喙再生,仍可以 作为 武器来伤害别的鸡。 留得太短,妨碍摄食与饮水。 上下喙长度不合适(下喙烧灼不确实再 生或上喙比下喙长),吃不到含有各种 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细小饲料。 烧灼不确实,喙的边缘再生,再生后的 喙尖与不断的喙具有同样的杀伤力。 断喙不当,软组织受伤,成年后喙的形 状差异很大。
培育方案对蛋鸡舍表现的影响
低 死亡率% 20周龄体重(公斤) 50%开产日龄 产蛋高峰% 鸡日产蛋率% 入舍鸡产蛋量(个) 日采食量(克) 平均蛋重(克) 5.4 1.41 148 75.4 62.6 189 106 59.0 高 29.5 1.86 184 95.6 83.4 317 119 64.3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张涛 2007.4
蛋鸡生产的管理方案
• 培育优质后备母鸡
• 饲喂鸡群使之表现最佳生产性能 • 使鸡群舒适、保持鸡群健康
• 控制成本、创最大收入
培育优质后备母鸡
用最可靠的技术,在最严格控制下去
制造最高产的“鸡”器
培育优质后备母鸡
•一个优质后备母鸡群定义如下: 一个有持久的能力将生产性 能发挥至其遗传极限的鸡群 •培育期的差错往往能造成永久性 的不利影响
断喙不正确
断喙不好,喙缘会继续生长而且喙尖会用来作 为笼内竞争的武器。
断喙不好会严 重影响软组织,
成年后喙的形
状差异会很大
下列问题与断喙有关
部分鸡只发育不良,延期生长,产蛋推迟, 生产性能降低。 鸡群均匀度差,不能同步开产,产蛋高峰低 或高峰延续时间短。 处于产蛋高峰的鸡群,经常见到一些没有开 产的小鸡,这些鸡只大多是由断喙不良引起 的。 鸡群同类残杀,死淘率高。
热应激时雏鸡的症状
雏鸡会俯卧在地上并伸出头颈张口 喘气 雏鸡会寻求凉爽远离热源的地方 雏鸡会拥挤在饮水器周围使全身湿 透 饮水量会增加嗉囊会由于过多的水 分膨胀
雏鸡受热应激的影响
• 脱水,导致死亡率高,出现矮小综 合症和鸡群均匀度差 • 饲料消耗量降低,导致生长速率和 均匀度差 • 最严重的情况下,由于心血管衰竭 (猝死症)的死亡率较高
12-18 周 530
雏鸡的标准体重与日采食量
周龄 周末体重 日采食量 累计采食量 (克) (克) (克)
1 2 3 4 5
70-80 130-140 200-220 280-310 350-400
10 17 23 28 34
70 189 350 546 784
密度
• 鸡群密度
密度
0-3周 120-125平方厘米∕只 >3周 200-220平方厘米∕只
60周龄存活率 72周龄存活率
入舍鸡产蛋数
--60周龄 --60-72周龄 --72周龄
蛋鸡5周龄体重
• 这可能是蛋鸡在生长发育的早期特别是前 5周内进行各 主要器官(如心脏、肝脏、 肾脏等)的发育与形成的缘故 • 器官发育与形成良好的鸡群,其生产性能 会提高,死亡率将降低。 • 而16周龄的鸡群均匀度主要是影响60周龄 后的产蛋率及死亡率。 • 实验发现,在均匀度较差的鸡群中,体重 轻的鸡可正常产蛋到60周,之后则出现早 衰现象,导致产蛋下降及死亡率增高。
要求高温育雏,一般在35-36º С,主 要是看鸡施温,以鸡的活动表现为主 防止出现低温“扎堆”现象。温度应 保持相对稳定,不可忽高忽低。 低温可致雏鸡腹部着凉,导致腹泻, 影响卵黄吸收。 温度过高,会使卵黄囊与肠管联系的 管道萎缩造成卵黄囊吸收不良
对温度的要求
日龄 0-4 5-7 2周 3周 4周 5周 6周
对湿度的要求
日龄 相对湿度
1-10 70%
11-30 65%
31-42 40-60%
防止脱水
•雏鸡出生体内含76%的水 •出雏24小时,体内水分消耗8% •出雏48小时,体内水分消耗15%
脱水会导致肾损伤,生长抑制
脱水
脱水意味着电解质的流失
饮水
•先饮水的益处:排除胎粪,吸收残留 卵黄,促进肠道蠕动,利于开食。 •初饮水中加入8%的葡萄糖,饮足12小 时 •饮水的质量标准:细菌总数﹤100个∕ 大肠杆菌3个∕L
营养要求
• 供给雏鸡营养浓度高的日粮 • 在0-3周使用高能(能量在12.14 -12.35МJ/Kg)、高蛋白(20- 21%)的育雏前期料 • 4-8周采用能11.93_12.14MJ/Kg 蛋白质19%的日粮
延迟生长与饲料消耗
培育阶段 需要增重 期望采食 饲 料 转 补 偿 额 外 量 化率 饲料 1162 2.67 0-06 周 435 6-12 周 555 2478 3381 4.46 6.38 67%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