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蛋鸡饲养管理关键技术(培训资料)

一、蛋鸡育雏期饲养管理1、育雏方式①地面育雏:这种育雏方式普通限于条件差的、规模较小的饲养户,简单易行,投资少,但需注意雏鸡的粪便要时常清除,否则会使雏鸡感染各种疾病,如:白痢、球虫和各种肠炎等。
②网上育雏:这种育雏方法较易管理、干净、卫生,可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
③雏鸡笼育雏:这种方式是目前比较好的育雏方式,非但便于管理,减少疾病发生,而且可增加育雏数量,提高育雏率。
建议采用网上育雏,条件好的用3-4 层重叠式育雏笼育雏。
2、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1 )育雏室的准备:①大小要满足育雏需要,检查维修育雏舍的门窗、电路、供暖设备等。
如果采用煤炉或者坑道保温,必须将煤烟排出鸡舍外;②打扫干净(一周前准备好);③育雏室消毒(地面可用3%烧碱,必须用清水冲洗干净,防止腐蚀烧伤鸡的腿部,也可用消毒药进行喷雾;空间可以用福尔马林熏蒸--按每立方米 21g 高锰酸钾+42mL 福尔马林( 40% 甲醛溶液)对鸡舍进行密闭熏蒸消毒, 24 小时后,应通风换气。
)(2)育雏用具、饲料药品的准备饲料、料槽、水槽、药品、加温设备、燃料等;在育雏前一周,鸡笼、用具等彻底消毒,用消毒液对饮水器、料槽消毒后,清洗干净备用。
按照雏鸡的营养需要准备好育雏料,料要新鲜,防止霉变。
同时准备好药品和疫苗。
( 3)预热(试温)在育雏前 1 ~ 2 日内,将舍内温度提升到35℃摆布,相对湿度保持在 70%摆布。
3、初生雏的选择和运输选择绒毛光亮、整齐,大小一致、初生重符合品种要求且腹部柔软、卵黄吸收好,脐部愈合良好的健雏。
按照出壳的时间和体质强弱 严格挑选, 要求叫声响亮、挣扎迅速有力、毛色粗长光洁、雏鸡仰翻 能很快站起。
对腹大、血脐、大肚脐、跛脚、眼瞎、歪头等弱雏,坚 决淘汰。
雏鸡运输时间最多不应超过 48 小时,长途运输时应防止雏鸡脱 水,应补充水分。
运输时鸡盒内温度应保持18℃以上,并注意通风。
夏季注意防暑,冬季注意保温。
4、雏鸡的饲养管理( 1)开水、开食①尽快将雏鸡均匀地放在饮水器附近,在开始的2 ~ 3 小时内让 雏鸡先自由饮水,水温 30℃,加 5%的红糖或者白糖, 1-4 天的饮水中 添加环丙沙星或者氧氟沙星等抗生素以预防雏鸡白痢。
蛋鸡的饲养技术

蛋鸡的饲养技术蛋鸡如何养殖?这是养殖人员都想要问的。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蛋鸡的饲养技术,一起来看看。
蛋鸡的饲养技术一.蛋鸡开产前的饲养管理要点开产前数周是母鸡从生长期进入产蛋期的过渡阶段。
此阶段不仅要进行转群上笼、选留淘汰、免疫接种、饲料更换和增加光照等一系列工作,给鸡造成极大应激,而且这段时间母鸡生理变化剧烈,敏感,适应力较弱,抗病力较差,如果饲养管理不当,极易影响产蛋性能。
蛋鸡开产前的饲养管理应注意如下几方面。
1.做好转群上笼的准备工作鸡舍和设备对产蛋鸡的健康和生产有较大影响。
转群上笼前要检修鸡舍及设备,认真检查喂料系统、饮水系统、供电照明系统、通风换气系统、排水系统和笼具、笼架等设备,如有异常应及时维修;对鸡舍和设备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其步骤是清扫干净鸡舍地面、屋顶、墙壁上的粪便、灰尘和设备上的污物,再用高压水冲洗干净鸡舍和设备,待干后喷洒消毒药液进行消毒,同时也要对所用的物品进行消毒。
另外,要准备好所需的用具、药品、器械、记录表格和饲料,安排好饲喂人员。
2.转群上笼(1)入笼日龄。
现代高产杂交配套蛋鸡一般在17周左右见蛋,因此必须在16~17周龄前上笼,让新母鸡在开产前有一段时间熟悉和适应环境,形成和睦的群序,并有充足时间进行免疫接种和其他工作。
如果上笼过晚,会推迟开产时间,影响产蛋率上升;已开产的母鸡由于受到转群等强烈应激也可能停产,甚至有的鸡会造成卵黄性腹膜炎,增加死淘数。
(2)选留淘汰。
现代高产杂交配套鸡,要求生长发育良好,均匀整齐。
如果参差不齐会严重影响生产性能。
入笼时要按品种要求剔除体型过小、瘦弱鸡和无饲养价值的残鸡,选留精神活泼、体质健壮、体重适宜的优质鸡。
(3)分类入笼。
即使育雏育成期饲养管理良好,由于遗传和饲养管理等因素,鸡群中仍会有一些较小鸡和较大鸡,如果都淘汰掉,势必增加成本,蛋鸡舍内笼位不能充分利用,所以上笼时把较小的和较大的鸡留下来,分别装在不同的笼内,采取特殊措施加强管理,促使其均匀整齐。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蛋鸡饲养管理是指在饲养过程中,对蛋鸡的饲养环境、饲料营养、健康检疫、疾病防控等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以保证蛋鸡健康生长,提高产蛋率和蛋质量。
以下是蛋鸡饲养管理的要点:一、饲养环境管理:1.笼舍布置:选择宽敞、采光好、通风良好且易于清洁的鸡舍。
舍内空气湿度保持在60%左右,温度控制在20℃-25℃。
2.牲畜防疫:对鸡舍和饮水设施进行定期清洁消毒,以防止病毒和细菌的传播。
二、饲料营养管理:1.饲料配方:根据蛋鸡不同的生长阶段和产蛋周期,制定相应的饲料配方。
注意蛋鸡营养需求的平衡,避免缺乏其中一种营养素。
2.饲料供应:定时定量喂养,确保蛋鸡获得充足的饲料,并保持饮水设施的清洁和畅通。
三、健康检疫管理:1.温度控制:根据不同的蛋鸡生长阶段和季节变化,及时调整鸡舍的温度,保持蛋鸡的舒适度和正常生理状态。
2.疾病防控:定期对蛋鸡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加强蛋鸡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定期检查和处理蛋鸡的脚趾,防止产生脚炎和鹌鹑不力。
四、疾病防控管理:1.预防病害:通过加强饲料卫生、控制饲养密度、保持生态平衡、加强疫苗接种等措施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2.及时处理病鸡:发现病鸡及时隔离并提供适当的治疗,减少死亡率和病鸡对其他蛋鸡的威胁。
五、蛋鸡产蛋管理:1.产蛋周期控制:根据蛋鸡的生长发育情况和繁殖规律,调整灯光和饲料供应,控制蛋鸡的产蛋周期,使其保持较高的产蛋率。
2.蛋质量监测:定期对蛋质量进行检测,包括蛋壳硬度、蛋黄颜色、蛋白质含量等指标。
及时纠正可能影响蛋质量的因素。
综上所述,正确的蛋鸡饲养管理对于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和蛋质量至关重要。
只有合理管理饲养环境、科学配制饲料、做好健康检疫管理以及疾病防控,才能确保蛋鸡的健康生长和高效产蛋。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蛋鸡的饲养管理是指在饲养蛋鸡过程中,根据蛋鸡的生理特点和食欲特点,合理安排蛋鸡的饲料和饮水,提供适宜的环境和空间,科学管理蛋鸡的生长和发育,以达到提高产蛋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包括饲料管理、水源管理、环境管理、疫病防控和日常管理等方面。
一、饲料管理:1.合理配制饲料:根据蛋鸡的生长阶段和产蛋期的不同,合理配制饲料,保证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能满足蛋鸡的需求。
2.定时定量喂养:根据蛋鸡的饥饿感和进食的能力,合理安排蛋鸡的进食时间和进食次数,保证饲料的摄取量和摄取频率。
3.保持水分充足:蛋鸡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保持饲料中的水分充足,搭配提供清洁的饮水设施,确保蛋鸡的水分供应。
二、水源管理:1.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清洗饮水设施,保持水源的清洁和新鲜,避免饮用脏污水源导致疾病传播。
2.保持水源充足:保证饮水设施供应的水量充足,避免蛋鸡因为水源不足而饮水不充分。
三、环境管理:1.确保舒适的温度:根据蛋鸡的不同生长阶段,合理调节饲养环境的温度,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保证蛋鸡的舒适度和健康状况。
2.保持通风良好:保持饲养场的通风良好,保证空气的流通,排除饲养场内部的潮湿和异味,提高蛋鸡的生活品质。
3.避免噪音干扰:尽量避免饲养场内外的噪音干扰,蛋鸡对噪音较为敏感,噪音干扰会影响蛋鸡的生长和产蛋。
四、疫病防控:1.定期排查疫病:定期对蛋鸡进行健康排查,及时发现疫病的症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避免疫病在饲养场内传播。
2.疫苗接种:按照兽医的建议和饲养计划,定期为蛋鸡接种相应的疫苗,提高蛋鸡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3.生物安全措施: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避免疾病的来源,加强饲养场的消毒工作,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五、日常管理:1.定期清洁消毒:定期对饲养场内的设施和鸡舍进行清洁和消毒,减少疾病的传播和感染风险。
2.合理安排蛋鸡的生活空间:根据蛋鸡的体型和数量,合理安排蛋鸡的生活空间,避免拥挤和压死现象的发生。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蛋鸡的饲养管理对于保障蛋鸡生产,提高蛋鸡存活率,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蛋鸡饲养管理的要点。
1、生产环境管理蛋鸡的生产环境管理包括饲料、卫生、温度、湿度、光照等方面。
合理的生产环境对于蛋鸡的生产和健康有非常大的影响。
1.1 饲料管理饲料的质量对蛋鸡的生长和生产影响非常大。
要采用合理的配方和合格的饲料,定期检测饲料质量。
同时,要按时定量喂养,控制饲料摄入量。
适当增加粗纤维含量,能促进消化和保持肠道健康。
经常更换饲料,促进食欲,提高生产效率。
1.2 卫生管理卫生管理是预防病害发生的关键。
每天要清理蛋鸡笼舍,如清除饮料器、饲料管、鸡粪等。
每周要消毒一次蛋鸡笼舍,如喷洒消毒剂,扫除垃圾等。
高温季节时,要注意通风促进空气流通,控制湿度,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
1.3 温度管理控制蛋鸡的体温和空气温度可以提高蛋鸡生产效率。
不同季节、不同饲养年龄应设置不同的温度。
通常应在15℃至27℃的范围内。
过低的温度会使蛋鸡受到严重的影响,直接影响蛋鸡的健康和生产效率。
过高的温度导致蛋鸡产蛋量下降,食欲减小。
1.4 湿度管理湿度管理指控制蛋鸡舍内空气湿度,以防止病菌滋生。
湿度通常应该保持在50%至60%之间。
过高的湿度会使蛋鸡呼吸不畅,影响免疫力,容易感染病菌;太低的湿度会导致蛋鸡的皮肤干燥,影响生产效率。
1.5 光照管理光照管理是影响蛋鸡产蛋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适宜的光照可以促进蛋鸡生长和产蛋。
一般来说,每日光照时间应该在14小时到16小时之间。
光线强度应适中。
2、生产水平管理生产水平管理包括蛋鸡催产、蛋品质检测和蛋品分级。
2.1 催产催产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措施。
通过增加光照时间、增加饲料摄入量、适当增加粗纤维含量、添加催产饲料等方式,来提高蛋鸡产蛋量。
要注意催产时蛋鸡产蛋量不能过度。
2.2 蛋品质检测蛋品质检测能够保证蛋品质量稳定。
定期对蛋进行抽检,确定出产蛋品质量稳定范围,减少蛋品质量差异。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一、选鸡场地的准备选址是影响饲养效果和养殖成本的重要因素,需要考虑到以下几点:1. 地形地貌:选择平坦、排水良好、通风透气的地方。
2. 水源:要有清洁的水源,并且保证供水充足。
3. 交通便利:方便运输饲料和鸡蛋。
4. 环境污染:避免选址在污染源附近,如工厂、垃圾场等。
5. 周边环境:避免选址在居民区或商业区附近,以免影响周围居民生活。
二、饲料管理1. 饲料种类选择:根据不同阶段的生长需求,选择适当的配合饲料或单一饲料。
2. 饲喂时间和量控制:每天定时定量喂食,避免过多或不足,影响蛋鸡健康和产蛋量。
3. 饮水管理:保证清洁卫生的供水系统,并及时更换水源。
同时添加适当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三、疾病防治1.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蛋鸡的身体状况,如精神状态、食欲、体重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疫苗接种:根据不同季节和地区的疫情,对蛋鸡进行相应的疫苗接种。
3. 环境卫生:保持饲养环境干净卫生,定期消毒,避免病原菌滋生和传播。
四、饲养设备管理1. 温度控制:根据蛋鸡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控制温度在适宜范围内。
2. 通风管理:保证饲养环境通风透气,并减少氨气等有害气体的积聚。
3. 光照管理:根据不同季节和地区的日照时间,合理安排灯光时间和强度,保证蛋鸡正常活动和产蛋量。
五、产蛋管理1. 鸡舍设计:合理设计鸡舍空间和布局,保证每只蛋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和良好的舒适性。
2. 鸡蛋收集:定期收集鸡蛋,避免蛋的破损和污染。
3. 鸡蛋保存:将鸡蛋存放在干燥、通风、温度适宜的地方,避免受潮和变质。
综上所述,蛋鸡饲养管理技术需要从选址、饲料管理、疾病防治、饲养设备管理和产蛋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控制。
只有做好全面的管理工作,才能保证蛋鸡的健康生长和高产高效。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产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一、饲料管理1.饲料成分:产蛋鸡的饲料应注重合理的饲料配方,包括粗蛋白、赖氨酸和磷等营养元素的保证,以满足蛋鸡的生长发育和产蛋需求。
2.饲喂方式:采用定量定时喂饲的方式,将饲料分为几次进行喂饲,避免浪费和过度摄食。
同时,饮水箱要保持清洁,定期更换水源,确保蛋鸡的水分摄入量充足。
3.精细喂养: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进行适时的饲料调整。
如在产蛋期,应加强蛋白质和矿物质的摄入,以保证蛋鸡蛋的产量和质量。
二、环境管理1.温度调控:合理的温度对蛋鸡的产蛋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保持适宜的温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蛋鸡产蛋的不良影响。
2.光照管理:合理的光照时间和强度对蛋鸡的产蛋效果也有很大影响。
通过控制光照时间和强度,可调节蛋鸡的生产周期和产蛋量。
3.空气质量:保持良好的空气质量,避免过高的湿度和氨气浓度对蛋鸡的健康产蛋造成不良影响。
要及时清理鸡舍、保持通风良好,并定期进行消毒杀菌。
三、疾病防控1.严格的疫病防控措施是产蛋鸡饲养中的重要内容。
要做好疫苗接种、疫情监测以及隔离、消毒等工作,确保鸡群的健康。
2.定期检查蛋鸡的健康状况,如观察其精神状态、食欲、羽毛质量等,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以防止病情扩大。
四、繁殖管理1.选择优良的品种鸟,进行合理的育种交配。
保持种公种母的健康,提高种禽的血缘优势和抗病能力。
2.为种禽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进行适当的管理和照顾。
确保种禽的繁殖效果和繁殖力。
五、日常观察1.定期观察鸡舍内饲养环境和设备设施的情况,进行及时维修和更换,确保蛋鸡的正常饲养和产蛋。
2.观察鸡群的生长发育情况,根据不同阶段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管理,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蛋鸡的产蛋潜能。
综上所述,产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包括饲料管理、环境管理、疾病防控、繁殖管理以及日常观察等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可以提高蛋鸡的产蛋效率和产蛋质量,满足市场需求,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蛋鸡的饲养管理是指对蛋鸡进行合理的饲养和管理,以保证其健康生长和高产蛋。
本文将从饲料管理、环境管理、疾病防控和日常维护等方面介绍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一、饲料管理1. 饲料选择:选择优质饲料,确保蛋鸡能够得到充足的营养。
应根据蛋鸡的生长阶段和需要,配制合理的饲料配方,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2. 饲料供应:要根据蛋鸡的生长和产蛋需要,控制饲料的供应量和供应时间,确保蛋鸡能够适时、适量地摄取饲料。
应定时定量地喂食,避免饲料的过量或不足。
3. 饲料管理:要保持饲料的新鲜和卫生,定期清理饲料盆、饮水器等饲料器具,避免饲料受潮、发霉或沾染病菌。
饲料的储存要放置在通风、干燥、防鼠防虫的地方,避免污染和变质。
二、环境管理1. 鸡舍布局:鸡舍应有合理的布局,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和采光充足。
合理设置鸡窝、饲料器、饮水器等设施,便于蛋鸡生活和管理。
鸡舍应保持清洁、干燥,定期进行消毒和杀菌,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2. 温度控制:蛋鸡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下生活,要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气温调整鸡舍的温度。
冬季要加强保暖措施,如加设取暖器、加厚保温材料等;夏季要保持通风,使用降温设备如湿帘等。
3. 水源管理:蛋鸡需要充足的清洁饮水,饮水器应保持畅通,水源要新鲜、卫生。
要定期清洗和更换饮水器,防止饮水受到污染和病菌传播。
三、疾病防控1. 疫苗接种:蛋鸡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都需要接种相应的疫苗,以预防常见的传染病。
应按照疫苗的使用说明,定期接种和补种疫苗,以提高蛋鸡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2. 疾病监测:要定期对蛋鸡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患病蛋鸡。
要注意观察蛋鸡的精神状态、食欲、体重变化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请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3. 病区管理:对于有病的蛋鸡,应尽早隔离和治疗,避免病菌传播给其他蛋鸡。
病区要做好消毒、除菌工作,尽量减少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四、日常维护1. 定期清洁:要定期清理鸡舍内的粪便和废料,保持鸡舍的清洁和干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作者:尹海艳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05期
摘要介绍了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包括正确饲喂、科学管理、加强种公鸡饲养、减少应激、疾病防治等内容,以期为蛋鸡的合理饲喂提供参考。
关键词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S858.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5-0230-02
1 正确饲喂
按肉种鸡各个饲养阶段的营养标准配合日粮,既要满足营养需求又不致过多,应特别注意蛋白能量要适宜。
此外,还应注意氨基酸、钙磷的平衡。
料槽的结构要合理,放置高度要适宜,可根据鸡的日龄大小选择合适的料槽,放置高度在鸡背上方2cm左右。
每次的加料量要适宜。
一次加料量过多是浪费饲料的主要原因,一般一次加料量不应超过料槽的1/3为宜。
根据饲料的形状选择合理添加方法。
颗粒饲料适口性好、采食多,鸡只可全部吃净。
在粉料中添加部分切短的青饲料,可以将饲料黏附在青饲料上以防止其甩落造成浪费。
提高饲养人员的素质。
饲料的贮藏要避光防潮,日光照射可使脂肪氧化,而氧化产物又可破坏VA、VE,较长时间贮存的饲料要加抗氧化剂,最好给鸡吃新鲜饲料。
饲料易吸湿、发霉变质。
用变质的饲料喂鸡不仅降低鸡的食欲而且易发生中毒,贮存过程中要注意检查,阴雨天更要注意防潮。
肉种鸡至6周末进入育成期,此时应进行光照调节和限制饲喂。
实行限饲的目的是促其生长发育一致,尽可能地提高鸡群的均匀度。
限饲时一定要注意鸡只的饮水。
如在喂料前一定要先供给充足的饮水,否则可能会发生“暴食生病”的现象。
一般喂料后1~3h是鸡只饮水最多的时间,饲养员要随时观察水箱中水的高度,一方面要及时加入清洁卫生的水,另一方面要定期检查饮水系统。
在炎热季节,由于鸡只散热,饮水增多,此时要注意水的添加,以免导致鸡只生长发育受阻、体弱易病甚至引起死亡。
2 科学管理
2.1 光照管理
产蛋初要进行合理的光照刺激,AA+父母代种鸡光照程序大体如下:1~3周龄,24h光照;3~7周龄,自然光照(可根据体重适当增加);8~21周龄或22周龄中期,实施8h光照;21~23周龄,14h光照;24~25周龄,15h光照;26周龄至淘汰,16h光照。
在产蛋期光照刺激期间,光照的时间和强度要循序渐进地增加,以免过度刺激造成脱肛、抱窝、输卵管过度膨大、双黄蛋增多等现象。
光照刺激时要注意鸡群的均匀度,如果均匀度较差则宜采用延后加光的方法。
鸡舍光照控制应该有时控和光控,在规定时间内及时打开和关闭电源,并且在阴雨天可以自动启动补充光照系统,当自然光满足光照需要时补充光照系统可以自动关闭。
其中有反光罩的光照强度比没有所光罩的要增加50%左右,脏灯泡比清洁灯泡的光照强度要低1/3。
鸡只接受光照刺激以后,20~25周龄是性成熟的关键时期。
实践表明,此阶段无论是公鸡还是母鸡,其体重往往是超过标准体重的,但不要试图通过减少饲料喂量将体重降到标准体重,而是要维持较稳定的周体重增长,这样即使在开产时体重超过标准体重,但鸡只发育比较完善,也可以获得较高的产蛋水平和较高的受精率。
产蛋初期要时刻注意鸡只产蛋水平的变化,每周乃至每天的料量一定要准确。
当日产蛋超过5%时,在原来料量的基础上按产蛋率的增长适当增加料量。
同时注意消毒防疫,坚决杜绝产蛋期发病。
2.2 温度管理
蛋鸡对温度和有害气体的控制是冬季环境控制的主要方面。
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强饲养管理,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二是在温度许可的范围内加大通风量,还可利用有害气体检测设备,根据有害气体的浓度决定通风量,同时配合温度共同控制通风量,这样比单纯利用温度控制通风量效果更好。
冬季还应加强防寒工作,防止因舍温过低而造成饲料消费,鸡舍内温度一般不能低于12℃。
3 加强种公鸡饲养
防止超重是种公鸡饲养管理的重中之重,必须从育成期开始注意防止,否则到40周龄以后体重更加难以控制。
产蛋期间公鸡的饲喂量一定要准确,严禁将饲料撒在公鸡料槽或料桶外面而被母鸡吃掉。
公母配比要合适,一般是100只母鸡配10~12只公鸡。
在实际生产中公母鸡配比往往要高于这个数字,但过多的公鸡互相打斗必然造成伤残。
因此,要定期淘汰病、弱、残鸡。
后备公鸡应根据需要及时补充,但如果种蛋受精率没有明显下降则没有必要补充。
种公鸡的替换一般在40~45周龄受精率明显下降时进行。
4 减少应激
在没有其他疾病因素的前提下如果产蛋下降,首先要考虑是饮水和饲料的影响。
因此,在产蛋期观察鸡只采食的时间和饮水量十分重要。
免疫和鸡舍内的不良环境往往导致产蛋下降1%~10%,可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降低应激:一是在免疫前要提前投喂抗应激药物,比如电解多维、Vc等,以减轻鸡群的应激;同时还可提高免疫效果、抗体的整齐度和效价水平;二是产蛋鸡免疫要在晚上完全关闭光照时进行,可以借助手电筒的微光进行操作,因为产蛋鸡对暗光不敏感,易抓鸡,不会造成惊群;三是抓鸡人员要轻拿轻放避免伤到鸡只,疫苗操作人员应该逐步推进疫苗,直到全部注射完毕为止,保证不漏免;四是疫苗注射前要用水浴加热,要求20℃左右,特别是在冬季气温较低时,疫苗温度越低,对鸡只的应激越大,鸡只吸收越慢,而且吸收不完全;五是加强免疫后的管理,特别是温度方面,因为在免疫后如果鸡只受到低温的应激,疫苗的毒力就会加强,本来是弱毒的疫苗其造成的应激会相当于强毒苗造成的应激。
疫苗的注射一定要认真细心,等疫苗完全吸收后再放开鸡只,否则没有吸收的疫苗会被鸡甩出。
检测结果表明疫苗操作与抗体效价呈相关性,同样的疫苗,如果操作认真其抗体检测结果要高出许多,并且其整齐度也高。
如果从育成期到产蛋期疫苗的操作都相当规范,40周龄的抗体水平能够基本保护鸡只不受外界因素的侵害。
炎热季节要尽一切力量预防热应激,夏季鸡舍温度高于27℃就应该打开降温系统,比如湿帘或者高压喷雾降温系统等设备。
5 疾病防治
发生肠道疾病、球虫病、坏死性肠炎等会严重影响饲料的转化率,故必须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群的良好体况,随时淘汰弱残鸡,减少饲料浪费。
做好防病工作,搞好环境、饮水和带鸡消毒,切实做好防疫,并注重抗体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万无一失。
6 参考文献
[1] 毛战胜,付鑫,苏用喜.夏季蛋鸡高产的技术措施[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7(3):82-83.
[2] 迪力拜尔·阿木提.冬季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4):252,256.
[3] 李骁驽,王忙生,张和银.无公害蛋鸡饲养管理的技术要点[J].陕西农业科学,2008(6):196-197.
[4] 王锐锋.高产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J].山西农业(畜牧兽医),2008(8):16-17.
[5] 吉学仁.商品蛋鸡高效饲养管理技术[J].养禽与禽病防治,2008(6):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