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合集下载

农村蛋鸡的饲养管理方法

农村蛋鸡的饲养管理方法

农村蛋鸡的饲养管理方法
蛋鸡是农村鸽子场家庭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的家乡,蛋鸡的养殖已经成了许多
家庭的重要经济来源。

蛋鸡的生长发育过程需要严格的饲养管理,只有做好饲养管理,才
能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增加经济效益。

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些农村蛋鸡的饲养管理方法:
1. 饲料管理
蛋鸡的饲料管理是影响蛋鸡生长和产蛋的重要因素之一。

应该根据不同阶段的鸡群的
需要,制定不同的饲料配方,并要注意饲料的品质和卫生。

需要注意的是饲喂过程中不宜
过度饲料,否则没有助于鸡群的健康成长,也不能产蛋。

2. 运动管理
鸡群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运动,促使鸡群机体的免疫力不断增强。

可以在鸡
舍内设置适当大小的游戏器材,或适当减少鸡舍的密度,提供更大的空间,鼓励鸡群活
动。

3. 环境卫生管理
蛋鸡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所以饲养的环境卫生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需要定期清理和
消毒鸡舍,以便防止病原菌和寄生虫孳生。

另外,蛋鸡的饮水器和饲料器也需要经常清洗,以保持清洁卫生。

4. 疾病预防管理
蛋鸡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疾病,对于这些疾病,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预防
措施,比如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一定的保健药物,定期进行免疫注射等。

此外,在发现鸡群
中有发病现象时,应该及时隔离治疗,并进行病媒彻底的消毒。

5. 定期检查管理
定期检查鸡群的身体状况和生长发育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调整饲养策略以提高
鸡群的产蛋率和经济效益。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规程1 环境1.1 鸡场环境规模鸡场周围环境、空气质量符合NY/T388外,还应符合以下条件:a 鸡场周围3km内无大型化工厂、矿;b鸡场距离干线公路、饮用水源、居民点1km以上;c、鸡场与其它规模畜牧场应保持一定有效安全防疫距离。

1.2 鸡舍环境1.2.1 鸡舍内的温度、湿度环境应满足不同饲养阶段的需求。

1.2.2 鸡舍内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应符合NY/T388的要求。

1.2.3 鸡场生产区、生活区分开,雏鸡、成年鸡分开饲养2 鸡场的设施设备2.1 设施2.1.1 鸡场净道和污道要分开。

2.1.2 鸡场周围要设隔离带。

2.1.3 鸡舍应有防鸟、防鼠设施。

2.1.4 鸡舍地面和墙壁应便于清洗,清毒。

2.1.5 鸡场应建鸡粪贮存和污水处理设施。

2.2 设备2.2.1 鸡笼安装分阶梯式和重叠式,最佳为三鸡一笼,每鸡应占有笼底面积470cm2~500 cm2,8cm~10cm的料槽位,每笼应有一只饮水器。

2.2.2 器具数量应满足各阶段饲养的需要。

3 饲养条件3.1 饮水3.1.1 水质符合NY5027要求。

3.1.2 经常清洗饮水设备,要求夏季每天至少2次以上,冬季每天1次以上,并定期消毒。

3.2 饲料3.2.1 使用符合无公害标准的配合饲料,建议参考使用饲养品种饲养手册提供的营养标准。

3.2.2 添加预防应激的维生素添加剂,矿物质添加剂应符合NY5042的要求。

3.2.3 不得在饲料中添加诸如砷、铬、铜等有毒有害化学制剂。

3.2.4 不得使用霉败、变质、生虫或被污染的饲料。

4 引种4.1 商品代雏鸡应来自获得《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父母代种鸡场或专业孵化场。

4.2 雏鸡不能带鸡白痢、禽白血病和霉形体病等蛋传疾病。

4.3 不得从疫区购买雏鸡。

5 育雏期饲养管理5.1 育雏舍育雏舍不应靠近其它鸡舍,鸡舍四周应有围墙隔离,出入围墙大门口应设有消毒设施,车辆和人员进出应消毒。

5.2 育雏方式育雏方式通常分为两类:网上育雏和笼育。

蛋鸡养殖技术

蛋鸡养殖技术

蛋鸡养殖技术蛋鸡养殖技术蛋鸡是指专门用于产蛋的鸡种,是养殖业中重要的利润来源之一。

随着人们对营养均衡的需求增加,蛋鸡养殖行业发展迅速。

本文将详细介绍蛋鸡养殖技术,包括饲养管理、饲料配制、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内容。

一、饲养管理1. 建立适宜的鸡舍:鸡舍应保持干燥通风、卫生无尘、温度适宜,以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合理的鸡舍设计应包括鸡舍大小、合理布局、通风设备、合理排粪系统等。

2. 合理的饲料供应:根据蛋鸡生长发育的需求和蛋鸡饲养周期的不同,制定合理的饲料供应计划。

注意饲料的品质和卫生,确保蛋鸡获得充足的营养。

3. 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定期对鸡舍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保持鸡舍内空气新鲜、卫生无臭味,防止疾病的传播。

4. 规律的光照管理:适当的光照时间对蛋鸡的产蛋率有重要影响。

在日照不足的情况下,可适当增加光照时间,提高产蛋率。

二、饲料配制1. 根据鸡的生长阶段合理配置饲料:根据蛋鸡的不同生长阶段(起始期、生长期和产蛋期),科学配制合理的饲料,满足鸡的营养需求。

2. 合理增减饲料中的蛋白质和能量含量:不同生长阶段的蛋鸡对蛋白质和能量的需求也不同,应根据需要增减饲料中的蛋白质和能量含量,以满足鸡的生长发育需求。

3. 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在饲料配制过程中,适量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以提高蛋鸡的免疫力和产蛋率。

三、疾病防控1.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蛋鸡在不同生长阶段需要接种不同的疫苗,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常见的鸡病。

2.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鸡舍清洁卫生,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性。

建立合理的排粪系统,及时清除鸡舍内的异物和粪便。

3. 注意饮水卫生:饮水设备应定期清洗消毒,避免水源受到污染,防止细菌和病毒通过饮水传播。

4. 早发现、早治疗:及时观察蛋鸡的行为和食欲,发现异常情况及早处理,避免疾病的扩散。

总结蛋鸡养殖技术的全面掌握对于提高产蛋率、保证鸡舍卫生和促进蛋鸡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饲养管理、饲料配制和疾病防控是蛋鸡养殖的三大关键技术。

蛋鸡饲养管理关键技术(培训资料)

蛋鸡饲养管理关键技术(培训资料)

一、蛋鸡育雏期饲养管理1、育雏方式①地面育雏:这种育雏方式普通限于条件差的、规模较小的饲养户,简单易行,投资少,但需注意雏鸡的粪便要时常清除,否则会使雏鸡感染各种疾病,如:白痢、球虫和各种肠炎等。

②网上育雏:这种育雏方法较易管理、干净、卫生,可减少各种疾病的发生。

③雏鸡笼育雏:这种方式是目前比较好的育雏方式,非但便于管理,减少疾病发生,而且可增加育雏数量,提高育雏率。

建议采用网上育雏,条件好的用3-4 层重叠式育雏笼育雏。

2、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1 )育雏室的准备:①大小要满足育雏需要,检查维修育雏舍的门窗、电路、供暖设备等。

如果采用煤炉或者坑道保温,必须将煤烟排出鸡舍外;②打扫干净(一周前准备好);③育雏室消毒(地面可用3%烧碱,必须用清水冲洗干净,防止腐蚀烧伤鸡的腿部,也可用消毒药进行喷雾;空间可以用福尔马林熏蒸--按每立方米 21g 高锰酸钾+42mL 福尔马林( 40% 甲醛溶液)对鸡舍进行密闭熏蒸消毒, 24 小时后,应通风换气。

)(2)育雏用具、饲料药品的准备饲料、料槽、水槽、药品、加温设备、燃料等;在育雏前一周,鸡笼、用具等彻底消毒,用消毒液对饮水器、料槽消毒后,清洗干净备用。

按照雏鸡的营养需要准备好育雏料,料要新鲜,防止霉变。

同时准备好药品和疫苗。

( 3)预热(试温)在育雏前 1 ~ 2 日内,将舍内温度提升到35℃摆布,相对湿度保持在 70%摆布。

3、初生雏的选择和运输选择绒毛光亮、整齐,大小一致、初生重符合品种要求且腹部柔软、卵黄吸收好,脐部愈合良好的健雏。

按照出壳的时间和体质强弱 严格挑选, 要求叫声响亮、挣扎迅速有力、毛色粗长光洁、雏鸡仰翻 能很快站起。

对腹大、血脐、大肚脐、跛脚、眼瞎、歪头等弱雏,坚 决淘汰。

雏鸡运输时间最多不应超过 48 小时,长途运输时应防止雏鸡脱 水,应补充水分。

运输时鸡盒内温度应保持18℃以上,并注意通风。

夏季注意防暑,冬季注意保温。

4、雏鸡的饲养管理( 1)开水、开食①尽快将雏鸡均匀地放在饮水器附近,在开始的2 ~ 3 小时内让 雏鸡先自由饮水,水温 30℃,加 5%的红糖或者白糖, 1-4 天的饮水中 添加环丙沙星或者氧氟沙星等抗生素以预防雏鸡白痢。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蛋鸡是指以产蛋为主要经济目的的鸡种,它的饲养管理决定了蛋鸡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下面是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1. 饲养环境管理:蛋鸡需要一个安全、舒适、干燥、温度适宜、通风良好的环境。

饲养场所要保持清洁,定期清理禽舍内外的污物。

准备干净的饮水设备和饲料器,保持饮水器中的水清洁,定期更换饮水管。

2. 饲料管理:蛋鸡需要均衡的饲料来满足其生长和产蛋的需要。

饲料应包含适当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饲料要保持新鲜,定期检查饲料是否有异味或霉变。

饲料的喂养量和频次需要根据鸡的生产阶段和群体做出调整。

3. 喂养管理:蛋鸡要定时喂食,保证鸡群的生长和发育。

每日喂食时间要固定,可以在早晨和傍晚各喂一次,鸡群饮食量和饮水量要保持平衡。

避免喂食过量,造成浪费和蛋鸡肥胖。

饮水器要保持饮水畅通,定期清洗和消毒。

4. 疾病预防:蛋鸡容易受到多种疾病的侵扰,因此要进行常规的疾病预防工作。

定期给蛋鸡进行疫苗接种,尽量减少疾病的发生。

注意饲养场所的卫生,消毒禽舍和饮水器,避免传染病的传播。

对有疾病症状的蛋鸡要及时隔离和治疗。

5. 群体管理:蛋鸡是以群体饲养的,要注意群体管理。

保持鸡群的稳定和和谐,避免蛋鸡间的争斗和拘泥。

定期检查鸡群的健康状况和生产性能,及时调整饲养管理策略。

6. 照明管理:蛋鸡对照明环境有一定的要求。

保持适当的光照时间和强度,提供充足的自然光或人工光。

根据不同阶段的蛋鸡调整照明时间和亮度,以提高蛋的产量和质量。

7. 温度管理:蛋鸡对温度也有一定的要求。

在冬季要保持禽舍的温暖,以避免蛋鸡的冻伤。

夏季要保持禽舍的通风,适当降低温度,以减少蛋鸡的热应激。

8. 饮水管理:蛋鸡需要充足的清洁饮水,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定期清洁和更换饮水器中的水,确保饮水器的通畅和清洁。

给蛋鸡提供新鲜的饮水,避免断水和水质不良。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包括饲养环境管理、饲料管理、喂养管理、疾病预防、群体管理、照明管理、温度管理和饮水管理。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蛋鸡饲养管理是指在饲养过程中,对蛋鸡的饲养环境、饲料营养、健康检疫、疾病防控等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以保证蛋鸡健康生长,提高产蛋率和蛋质量。

以下是蛋鸡饲养管理的要点:一、饲养环境管理:1.笼舍布置:选择宽敞、采光好、通风良好且易于清洁的鸡舍。

舍内空气湿度保持在60%左右,温度控制在20℃-25℃。

2.牲畜防疫:对鸡舍和饮水设施进行定期清洁消毒,以防止病毒和细菌的传播。

二、饲料营养管理:1.饲料配方:根据蛋鸡不同的生长阶段和产蛋周期,制定相应的饲料配方。

注意蛋鸡营养需求的平衡,避免缺乏其中一种营养素。

2.饲料供应:定时定量喂养,确保蛋鸡获得充足的饲料,并保持饮水设施的清洁和畅通。

三、健康检疫管理:1.温度控制:根据不同的蛋鸡生长阶段和季节变化,及时调整鸡舍的温度,保持蛋鸡的舒适度和正常生理状态。

2.疾病防控:定期对蛋鸡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加强蛋鸡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定期检查和处理蛋鸡的脚趾,防止产生脚炎和鹌鹑不力。

四、疾病防控管理:1.预防病害:通过加强饲料卫生、控制饲养密度、保持生态平衡、加强疫苗接种等措施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2.及时处理病鸡:发现病鸡及时隔离并提供适当的治疗,减少死亡率和病鸡对其他蛋鸡的威胁。

五、蛋鸡产蛋管理:1.产蛋周期控制:根据蛋鸡的生长发育情况和繁殖规律,调整灯光和饲料供应,控制蛋鸡的产蛋周期,使其保持较高的产蛋率。

2.蛋质量监测:定期对蛋质量进行检测,包括蛋壳硬度、蛋黄颜色、蛋白质含量等指标。

及时纠正可能影响蛋质量的因素。

综上所述,正确的蛋鸡饲养管理对于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和蛋质量至关重要。

只有合理管理饲养环境、科学配制饲料、做好健康检疫管理以及疾病防控,才能确保蛋鸡的健康生长和高效产蛋。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蛋鸡的饲养管理是指对蛋鸡进行科学合理的饲养,使其能够良好生长发育并提高产蛋量,保证鸡群的健康和经济效益。

下面是蛋鸡饲养管理的要点。

饲料管理:1. 提供优质饲料:蛋鸡需要高质量的饲料来满足其生长需求,应选用营养全面、消化率高的饲料作为主食。

2. 配制合理饲料:根据蛋鸡的生长阶段和饲养目标,确定合理的饲料配方和投喂量,保证蛋鸡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3. 给予定时定量饲喂:建立固定的饲喂时间和量,保持饲料的新鲜和干净,避免蛋鸡在饲料中挑食或过饱,影响生产性能。

环境管理:1. 维持舒适的温度:蛋鸡对温度要求较高,应保持鸡舍内的温度适宜,避免极端的高温或低温对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

2. 提供充足的采光:蛋鸡需要光照来维持生物钟的正常运行和促进产蛋,鸡舍内应提供充足的自然光或人工光照。

3. 保持适宜的湿度:蛋鸡对湿度要求较高,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保持适宜的湿度有利于蛋鸡的健康和产蛋。

疾病防控:1. 加强疫病预防:定期对蛋鸡进行疫苗接种,加强免疫防控措施,预防常见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的发生和传播。

2. 定期做好体检:定期对蛋鸡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问题,保持鸡群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3. 做好饮水卫生:保持饮水设备的清洁和水质的良好,避免因饮水不洁引发疾病。

合理选种:1. 选择优质种源:选用经济效益好、适应性强、耐病性好的蛋鸡品种和亲本鸡,确保高产蛋品种的传代。

2. 控制鸡龄结构:合理调配不同年龄段的蛋鸡,维持良好的鸡龄结构,保持鸡群的稳定生产和经济效益。

3. 定期更新鸡群:定期更换老化的蛋鸡,适时将低产蛋的鸡淘汰,增加新一批的蛋鸡,保持鸡群的优良品质。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蛋鸡的饲养管理是指在饲养蛋鸡过程中,根据蛋鸡的生理特点和食欲特点,合理安排蛋鸡的饲料和饮水,提供适宜的环境和空间,科学管理蛋鸡的生长和发育,以达到提高产蛋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蛋鸡的饲养管理要点包括饲料管理、水源管理、环境管理、疫病防控和日常管理等方面。

一、饲料管理:1.合理配制饲料:根据蛋鸡的生长阶段和产蛋期的不同,合理配制饲料,保证饲料中的营养物质能满足蛋鸡的需求。

2.定时定量喂养:根据蛋鸡的饥饿感和进食的能力,合理安排蛋鸡的进食时间和进食次数,保证饲料的摄取量和摄取频率。

3.保持水分充足:蛋鸡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保持饲料中的水分充足,搭配提供清洁的饮水设施,确保蛋鸡的水分供应。

二、水源管理:1.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清洗饮水设施,保持水源的清洁和新鲜,避免饮用脏污水源导致疾病传播。

2.保持水源充足:保证饮水设施供应的水量充足,避免蛋鸡因为水源不足而饮水不充分。

三、环境管理:1.确保舒适的温度:根据蛋鸡的不同生长阶段,合理调节饲养环境的温度,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保证蛋鸡的舒适度和健康状况。

2.保持通风良好:保持饲养场的通风良好,保证空气的流通,排除饲养场内部的潮湿和异味,提高蛋鸡的生活品质。

3.避免噪音干扰:尽量避免饲养场内外的噪音干扰,蛋鸡对噪音较为敏感,噪音干扰会影响蛋鸡的生长和产蛋。

四、疫病防控:1.定期排查疫病:定期对蛋鸡进行健康排查,及时发现疫病的症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避免疫病在饲养场内传播。

2.疫苗接种:按照兽医的建议和饲养计划,定期为蛋鸡接种相应的疫苗,提高蛋鸡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3.生物安全措施: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避免疾病的来源,加强饲养场的消毒工作,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五、日常管理:1.定期清洁消毒:定期对饲养场内的设施和鸡舍进行清洁和消毒,减少疾病的传播和感染风险。

2.合理安排蛋鸡的生活空间:根据蛋鸡的体型和数量,合理安排蛋鸡的生活空间,避免拥挤和压死现象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蛋鸡饲养管理技术一、产蛋期的管理产蛋曲线:18-19周见蛋,20周开产,21-22周产蛋率50%,24-26周产蛋率90%以上,高峰维持10-20周,以后每周降%,到72周龄产蛋率70-75%淘汰。

追求开产早,上升快、高峰高、持续期长、下降缓慢。

(一)产蛋鸡的生理特点蛋鸡产蛋期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为鸡群创造适宜与卫生的环境条件,充分发挥其遗传潜力,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同时降低鸡群的死淘率与蛋破损率,尽可能地节约饲料,最大限度地提高蛋鸡的经济效益。

1、卵巢、输卵管发育在性成熟时急剧增长。

性成熟以前输卵管长仅8-l0cm,性成熟后输卵管发育迅速,在短时期变的又粗又大,长50-60cm。

卵巢在性成熟前,重量只有7g左右,到性成熟时迅速增长到40g 左右。

2、蛋壳在输卵管的峡部开始成形,大部分在输卵管子宫部完成。

蛋壳形成所用的钙,是饲料中的钙进入肠道,吸收后形成血钙,通过卵壳腺分泌,在夜间形成蛋壳。

若饲料中钙较少不能满足鸡的需要,就要动用骨骼中的钙。

因此保持足量的钙和磷以及钙磷比例平衡,对提高产蛋率和防止产蛋疲劳综合症很有意义。

(二)饲养管理条件1、温度成年鸡适应的温度范围为10-27℃,能表现出良好的生产性能。

适宜的温度为15-24℃,21-24 ℃饲料转化率最高。

温差超过5℃以上就容易发生条件性疾病。

因此温差控制在3-4℃。

2、湿度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0%-70%,3、通风通风的目的在于调节舍内温度,降低相对湿度,排除鸡舍中的有害气体,如氨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使舍内保持空气清新,供给鸡群足够的氧气。

其中氨气的浓度不超过25ppm,二氧化碳不超过%,硫化氢的浓度不超过10ppm。

通风要领:进气与排气口设置合理,气流能均匀流过全舍而无贼风(即穿堂风)。

通风量:鸡的体重越大、外界温度越高,需要的通风量也越多。

光照:18-19周开始,每周增加小时,至14-16小时恒定。

最后1-2个月可增加到17小时。

周龄日龄光照时间(小时)灯光强度(lux)19910-20201010-20211210-20231310-20251410-20271510-2064-721710-20(三)产蛋期注意事项1、减少应激蛋鸡在产蛋高峰期,生产强度大,生理负担重,抵抗力较差,对应激十分敏感。

如有应激,鸡的产蛋量会急剧下降,死亡率上升,饲料消耗增加,并且产蛋量下降后,很难恢复到原有水平。

因此,此阶段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应激:●要保持鸡舍及周围环境的安静,饲养人员应穿固定工作服,闲杂人员不得进入鸡舍;●堵塞鸡舍的鼠洞,定期在舍外投药饵以消灭老鼠;●把门窗、通气孔用铁丝网封住,防止猫、犬、鸟、鼠等进人鸡舍;●严禁在鸡舍周围燃放烟花爆竹;●饲料加工、装卸应远离鸡舍,这不仅可以防止噪声应激,而且还可以防止鸡群疾病的交叉感染。

2、不同季节管理要点不同春季:温度上升、光照加长、利于产蛋,但疾病较多,注意防疫。

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减少热应激、增加采食量。

秋季:保证光照时间稳定。

冬季:防寒保温,增加舍内温度和注意通风换气。

特别提示:稳定压倒一切。

二、鸡群日常管理上面分别介绍了不同阶段的管理要点,总结如下:提供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能满足营养需求的饲料、清洁的饮水、新鲜的空气,舒适的环境。

舒适的环境包括:适宜的温度(如果温度达不到要求可以适当降低,但是不能忽冷忽热,尽量缩小温度的波动范围),湿度,光照(光照对蛋鸡很重要,影响其生长发育和产蛋,后面单独讲),安静的环境等。

除此之外,平常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观察鸡群进鸡后,要注意经常观察、巡视鸡群。

白天注意观察采食、饮水有无突然增加或减少,精神状态,粪便情况等,晚上静听有无呼吸道疾病的异常声音。

对鸡群变化做到发现及时,处理得当。

(二)定期称重雏鸡、育成鸡每周末称重一次;产蛋鸡:25周之前每周一次,25周以后定期称重。

称重一般在早晨喂料前(空腹),抽取鸡群5%个体称重(依群体大小制定抽取比例),对抽测结果,要与品种标准体重比较,然后调整饲料供给和制定换料时间,使鸡群始终处于适宜的体重。

符合标准体重的鸡群,发育正常、生产性能好、饲料报酬高。

体重过大的鸡,性机能差,产量少;体重过轻,生产机能不健全,产蛋持续能力差。

(三)调整鸡群无论养鸡技术、管理水平多高,鸡群中总会出现一些体质较弱的鸡,如果我们不及时挑出,进行个别处理,势必影响鸡只生长以及生产性能的发挥,使总体效益受损。

所以我们在日常养鸡管理中,要注意对鸡群进行个别调整,挑出体质较弱的鸡,集中饲养,推迟换料时间并给予一定的营养物质,使其尽快达到标准体重。

(四)带鸡消毒为了沉淀粉尘、杀灭或减少鸡舍病原体,应该定期使用有效消毒剂对鸡体表和鸡舍喷雾。

雏鸡舍:除免疫日外,一天两次;育成、蛋鸡舍:除免疫日外,一天一次;●带鸡消毒用药应定期更换,以免产生耐药性。

●消毒剂使用浓度:%的百毒杀、10%安力2000、5%安普杀、%-%的次氯酸钠等。

●带鸡消毒时,喷口不能直射鸡体,程度以鸡体表潮湿为止。

(五)商品代蛋鸡饲料换料必须保证的几个关键环节影响鸡群生产性能发挥的主要因素有饲料、饲养环境、日常管理和鸡群保健等几方面,饲料作为保证鸡只正常生长、生产营养需要的提供者,根据鸡群不同生长阶段营养的需要,进行合理的换料,是培育优秀后备鸡群,保证鸡群高产、稳产,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项保证以以下几个重点环节的换料:1、前6周龄使用雏鸡料6周龄时鸡群体重达标与鸡群产蛋期各主要性能指标(如产蛋、死淘)呈正相关,育雏期体重达标越早,则产蛋性能指标越高,存活率越高,因此育雏期必须使用雏鸡料,要求高能(2900千卡/千克)、高蛋白(%以上),推荐客户0-10日龄使用“峪口蛋鸡”专用强化幼雏料,11-42日龄使用雏鸡开食料。

2、7-8周使用过渡料要求饲料蛋白在18-19%,保证8周龄时骨架得到充分的发育,以后骨架自然会长到应有的高度,中鸡料若使用太久(超过8周龄),会影响后期鸡群体重达标。

3、9-15周以后使用大鸡料要求饲料能量到达2750-2800千卡/千克,粗蛋白15%,为了培育出小母鸡有较高的采料量,将来有令人满意的产蛋高峰及高峰持续性,大鸡料里要有3%以上的纤维素。

如果后备鸡达不到标准体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增加鸡只体重:①、前4-7周可使用灯光渐减法;②、将饲料的热能提高;③、使用间歇性油脂喂饲法,每吨料添加20公斤油脂,喂饲7天,停7天,再喂7天停7天,直到体重达到指标;④、饲料分多次喂饲,着重在清晨喂饲;⑤、断喙要正确;⑥、尽量减少免疫接种带来的应激.⑦、避免密饲;4、16周龄起将大鸡料换成产前料,在17周龄体重,海兰褐达到1480、灰达到1380克时,开始点灯刺激,使用的主要作用在于:①、可使鸡群整齐度更佳,对一些发育较慢的鸡只,采食产前料后,也有机会赶上其它鸡群。

②、可使一些成熟较早的鸡,初产时的蛋壳壳质较好,也可使鸡群在整个产蛋后期的壳质较好。

③、在鸡只性激素分泌的重要期间,能提供更多的有效磷质。

④、可使初产时的蛋重不致太大,避免脱肛。

特别注意:①如果鸡群体成熟较晚,17周龄时没有达到标准体重,在实际生产中要延迟点灯刺激的实施,鸡只体重必须达到标准体重时才开始点灯刺激,但最迟不要晚于19周龄,同时在16周龄先将大鸡料改为产前料,产蛋5%时改为高峰料。

②如果鸡群体成熟较早,17周龄之前,鸡只体重就已达到标准体重,例如16周龄体重达到标准体重,就应该在16周龄时马上点灯刺激,同时将大鸡料改成产前料,产蛋5%时改为高峰料。

5、产蛋率达到5%时,将产前料换成高峰料(18-19周)要求蛋白在%以上,必须保证饲料质量的稳定,注意在高峰期间密切观察鸡群耗料量、体重、产蛋率和蛋重的变化,当饲料营养供给不足时,首先表现为体重减轻,接着蛋重减轻,随后产蛋率下降,严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6、50周龄后改换成高峰后期料50周龄后,随着产蛋量的减少和鸡只耗料量的增加,为了降低饲料成本,可以使用高峰后期料,要求蛋白在%以上。

三、光照程序(一)光照程序制定的原则产蛋率与鸡所接受的光照时间变化有密切的关系。

一个正确的光照程序对产蛋数、蛋的大小、成活率和总盈利都有很大的帮助。

光照程序制定的原则:生长期鸡群光照时间不能延长,产蛋期不能缩短,光照时间、光照强度一旦确定,不要随意变动。

(二)密闭式鸡舍光照程序密闭式鸡舍光照程序(仅供参考)周龄日龄光照时间(小时)灯光强度(lux)112420-3014-721-15(每日减少2小时)20-303125-105115-107105-10995-1011-1885-1019910-20201010-20211210-20231310-20251410-20271510-2029-631610-2064-721710-20光照强度的控制:灯泡高度2-2.4米,间距3米(间距为高度的倍),25瓦白炽灯亮度即为10lux(每平米瓦)(节能灯亮度为3-5倍,功率用1/3——1/5)。

交叉排布,罩灯罩,尽可能使光照均匀。

单个灯的功率不超过60瓦。

关灯时间为17:30-19:00,由关灯时间根据光照时长倒推开灯时间。

(三)半开放鸡舍光照程序半开放鸡舍,光照时间受自然光照影响,光照程序很难按具体的光照时间执行,所以在制定光照程序时应与当地自然日照相结合。

1、北半球自然光照变化规律从冬至到第二年夏至,日照逐渐增长;从夏至到冬至逐渐缩短。

(冬至,夏至),每天日照时长变化2分钟,半个月变化半小时,一个月变化一小时。

2、半开放式鸡舍光照时间控制育雏期第1周按照密闭式鸡舍光照程序执行,2-6周龄采取自然光照(此时光照对性成熟影响极小)。

在育成期(7-18周龄)光照时间不能增加,即光照时间递减或者保持稳定,如果处于夏至到冬至之间,可以采取自然光照,当自然光照时间缩短到8小时以后保持恒定光照,不足部分人工补光;如果处于冬至到夏至之间,就要保持固定光照,查出18周龄所处日期的光照时间,采用这个光照时长,不足部分补光(方便管理,只需要补光不需要遮光,遮光一般就是拉窗帘会影响通风)。

产蛋期要求按密闭式鸡舍光照程序执行,通过早晚两头补光来达到固定光照时间。

19周开始,在18周龄光照时间的基础上每周增加小时(四)鸡病防控综合措施对于养鸡户来说,最大的顾虑就是怕鸡发病,尤其是传染病。

放养鸡如发生疫病,有效的治疗措施较少.治疗的经济价值也较低。

有些病即使治好了,鸡的生产性能也受到影响,经济上不合算。

因此,要认真做好预防工作,从预防隔离、饲养管理、环境卫生、免疫接种、药物预防等方面,全面抓好商品鸡场的综合防病工作。

概括起来,综合性防疫措施主要有如下几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