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粉末成分鉴定
中药粉末鉴别特征

中药粉末鉴别特征
中药粉末的鉴别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观特征:观察粉末的颜色、形态、粒度等外观特征。
正常情况下,中药粉末应该呈现出均匀细腻的状况,颜色应与原药材相符。
2. 嗅觉特征:闻取粉末的气味,有些药材具有独特的气味,如薄荷的清凉味、茉莉花的芳香味等。
3. 味觉特征:尝试粉末的味道。
有些中药粉末具有苦味、酸味、辛辣味等特征性味道。
4. 溶解性:将粉末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观察其是否能够溶解或形成悬浮液。
某些药物粉末应该能够溶解于水中,而有些则不溶于水。
5. 化学性质:使用适当的化学试剂进行测试,如进行淀粉试验、鞣酸试验等,来鉴别中药粉末的化学性质。
6. 显微镜检查:观察中药粉末的显微结构,例如纤维形态、细胞形态等,以及其中是否含有特殊的细胞组织或晶体。
这些鉴别特征可以通过专业的药学技术和仪器设备来进行辅助分析和判断,以确保中药粉末的质量和纯度。
中药粉末显微鉴别技术

中药粉末显微鉴别技术第一 取样、制片、染色节一、取样取样的代表性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判断准确,因此必须重视取样的各个环节。
(一) 对照品对照品粉末是检定供试品的参照物,其制备是显微鉴别的先决条件。
有经验者,可自取标本,鉴定后制作,或购买药材经品种基原鉴定。
还应注意有些药材的显微特征受生长年限及环境的影响,会产生一定的波动,所以对于供试品的产地、采收期、加工方法等也应当认真记录。
(二) 供试品中药材 原药材应注意基原、产地、规格的完整性、清洁程度以及有无水迹、霉变或其他物质污染等情况,并详细记录。
(1)从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检定用样品。
(2)对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cm以下的药材,一般药材100g-500g;粉末状药材25g;贵重药材5g-10g;个体大的药材,根据实际情况抽取代表性的样品。
(3)将所取有代表性样品混合均匀,即为总样品量。
(4)前处理:将供试品捡净后,用量较小时,可以用乳体或小型电磨粉碎过《中国药典》6号筛(1.0μm-250μm)备用。
1、中成药(1)取样:从各批号的箱、包、瓶中随机取样,记录好厂家、批号,从各包装盒中任意取1丸,每批号不得少于3次。
各供试品留样保存,保存期限至少1年。
水丸无包衣时,可直接取2丸-3丸,乳钵中研成细粉后,取少量置裁玻片上,滴加规定的试液,搅拌均匀,使粘结的细胞、组织分离,再按粉末特征加水合氯醛试液或其他适当试液处理后观察。
水蜜丸或大蜜丸;可直接用刀片横向切开取一薄片,或用小钢铲取一小块(约15mg)放置在载玻片上制片观察。
(1) 去包衣:中药片剂常见包衣为糖衣,隔离层常使用胶浆、糖浆和滑石粉。
水丸和糊丸等(挂)衣的材料有滑石、蔗糖、朱砂、雄黄、青黛、百草霜、礞石、赫石等。
可用刀片将包衣剥去,简单的办法也可将片剂或丸剂断为两半,直接取内心,粉碎进行观察。
(2) 添加剂:为便于观察,可对中成药的制造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做适当 的前处理。
除去水溶性干扰物:将检品置于蒸馏水中研匀,离心处理,取沉淀物检查。
中药鉴定粉末类(5篇范例)

中药鉴定粉末类(5篇范例)第一篇:中药鉴定粉末类花类丁香花粉粒表皮细胞油室碎片金银花:1.腺毛较多,2 种类型,非腺毛极多,表面有微细疣状突起,有的有角质螺旋纹2.草酸钙簇晶散在,棱角细尖3.花粉粒类圆形,外壁表面有细密短刺及圆形细颗粒状雕纹,有 3 孔沟花粉粒 1 腺毛非腺毛红花:1.花粉粒类圆形,椭圆形,橄榄形,有3 萌发孔,外壁有刺齿及疣状雕纹2.分泌管碎片可见,分泌细胞长管道状连接,充满黄棕色至红棕色分泌物3.花瓣顶端表皮细胞外壁突起呈短绒毛状,壁呈波状弯曲4.柱头及花柱上部表皮细胞分化成圆锥形单细胞毛红花花冠分泌管&螺纹导管红花花粉粒红花花冠顶端上表皮细胞红花花柱表皮细胞果实类五味子:1.药材呈不规则的球形或扁球形2.表面红色,紫红色,暗红色或黑红色,皱缩,油润,有的出现白霜3.果肉柔软,种子肾形,棕黄色,有光泽,种皮薄而脆。
4.果肉气微 i,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显微:1.种皮表皮石细胞表面观呈多角形或长多角形,壁厚,孔沟细密,含深棕色物2.种皮内层石细胞呈多角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壁稍厚,纹孔较大3.果皮表皮油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可见角质线纹向四周射出4.中果皮细胞皱缩,含暗棕色物5.淀粉粒类圆形或多角形,可见脐点,偶见复粒6.胚乳细胞含脂肪油滴及糊粉粒果表皮石细胞表面观种皮外层石细胞五味子内层石细胞五味子外果皮石细胞与油细胞补骨脂:1.药材呈肾形,表面黑色,黑褐色或灰褐色,有细微网状皱纹2.顶端圆钝,有小突起,凹侧有果梗痕。
3.质硬,果皮薄,与种子不易分离4.种子1 枚,光滑,种脐位于凹侧一端,呈突起的点状,另一端有微突起合点5.子叶 2 枚,黄白色,富油质,微有香气,味辛微苦。
栅状细胞胞腔 V 型栅状细胞表面观栅状细胞底面观栅状细胞与支持细胞支持细胞顶面观壁内腺小茴香:1.网纹细胞棕色,类长方形或类圆形,木化,具卵圆形网状壁孔2.油管碎片呈黄棕色至红棕色,分泌细胞呈扁平多角形,内含深色分泌物3.内果皮细胞狭长形,以其长轴相互作不规则方向嵌列4.内胚乳细胞呈多角形,无色,壁颇厚,含多数糊粉粒,糊粉粒中有细小簇状结晶5.可见果皮表皮碎片和木薄壁细胞网纹细胞&内果皮细胞油管碎片内胚乳&糊粉粒槟榔麻黄粉末:棕色或绿色,味苦涩。
中药粉末性状

中药粉末性状:1.白龙散:白头翁:本品粉末为灰棕色,气微,味微苦涩。
黄连:本品粉末为黄棕色,气微,味极苦。
龙胆:本品粉末为淡棕黄色,气微,味甚苦。
2.补益清宫散:党参:本品粉末为淡黄色,有特殊香气,味微甜。
黄芪:本品粉末为黄白色,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当归:本品粉末为淡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
川穹:本品粉末为淡黄棕色或灰棕色。
气浓香,味苦、辛,微有麻舌感,微回甜。
桃仁:本品粉末为黄白色,气微,味微苦。
红花:本品粉末为橙黄色。
气微香,味微苦。
炮姜:本品粉末棕褐色。
气香、特异,味微辛、辣。
炙甘草:本品粉末为黄色。
具有焦香气,味甜。
益母草:本品粉末为灰褐色。
气微,味微苦。
白芍:本品粉末为黄白色。
气微,味微苦、酸。
柴胡:本品粉末为灰棕色(北)或黄棕色(南)。
气微香,味微苦。
三棱:本品粉末为黄白色。
气微,味淡、嚼之微有麻辣感。
3.促反刍散:马钱子:本品粉末为黄褐色。
气微香,味极苦。
龙胆:本品粉末为淡棕黄色,气微,味甚苦。
干姜:本品粉末为淡黄棕色。
气香、特异,味辛辣。
4.止痢散:雄黄:本品粉末为深红色或橙红色。
微有特异的臭气,味淡。
藿香:本品粉末为灰褐色。
气香而特异,味淡而微凉。
滑石:本品粉末为白色或类白色、微细、无砂性的粉末,手摸有滑腻感。
气微,味淡.5.二母冬花散:6肥猪菜散:7肥猪散8钩吻末钩吻:本品粉末为灰黄色,辛苦,9加减消黄散10黄连解毒散11健猪散12金花平喘散13荆防败毒散14理肺止咳散15麻黄桂枝散16麻杏石甘散17普济消毒散18强壮散19三子散20茵陈蒿散21桑菊散22桃花散陈石灰:类白色大黄:23消积散24止咳散25益母生化散所有药物已有26消暑散。
中药粉末鉴定新方法

中药粉末鉴定新方法【关键词】中药中药粉末鉴定新方法是利用中药粉末中各小颗粒在有机液体-水体系中因沉降速度不同而分离,利于查找和发现特征颗粒,并且对有色杂质等鉴定干扰物因分别溶于有机相和水相中,从而减少或消除在进行粉末显微鉴定时的视觉干扰。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设备铁架台或滴定管台1个。
滴定管夹1只。
皮头滴定管1根,长770mm。
皮头滴定管的皮管夹子1只。
100ml烧杯1只,25ml 烧杯5~10只(编号)。
玻璃棒2根。
塑料或不锈钢小勺2只。
洁净载玻片及盖玻片5~10套。
光学显微镜1台。
玻璃小漏斗1只。
1.2 试剂取丙酮20ml,纯化水80ml,倒入100ml烧杯中待用。
1.3 操作过程1.3.1 粉末沉降分离安装好皮头滴定管(如图1),滴定管上端放上玻璃小漏斗,倒入丙酮-水混合试液100ml,拿掉玻璃小漏斗。
取微量待检粉末,小心倒在100ml烧杯底边缘,倒入少量丙酮润湿,用玻璃棒搅拌。
待润湿充分,用该小勺取一小块从滴定管上端倒入。
粉末分别经过丙酮层、丙酮-水混合层、水层而慢慢沉降,在沉降过程中因受粉末颗粒形状、重量等影响,致使颗粒的沉降速度不相同。
注意观察有无颗粒到达皮头滴定管的底部,若有,则下接已被编号的小烧杯并开夹放水,注意其流速不能过快,一般每小烧杯接受10~15ml颗粒混悬液。
由于有部分粉末沉降速度极慢,以致于当水层被排放完时,丙酮-水混合层、丙酮层中仍有粉末颗粒,用两只小烧杯分别接收丙酮-水混合液和丙酮。
1.3.2 制片将盛装粉末颗粒混悬液的小烧杯静置,待颗粒沉降至烧杯底部后倾倒去上清液;或将这些小烧杯置于真空干燥箱中,除去液体得到颗粒。
按照制片方法分别制片。
1.3.3 显微观察分别将粉末制片置于适当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1.4 实例蓼蓝叶和菘蓝叶粉末的显微鉴定。
(1)实验设备:见前述。
(2)试液:丙酮-水(20/80)100ml。
(3)操作过程:同前。
(4)实验结果:分别按接收液先后制片的顺序观察,具体内容见表1。
中药鉴定学粉末鉴别汇总(图)[医学荟萃]
![中药鉴定学粉末鉴别汇总(图)[医学荟萃]](https://img.taocdn.com/s3/m/4f83fae2f46527d3250ce002.png)
➢内皮层细胞类长方形,由纵壁分割成数个 小细胞。
➢网纹及梯纹导管。
➢薄壁细胞含细小草酸钙针晶。 ➢偶见石细胞。
一类特制
45
党参粉末
一类特制
46
显微——党参粉末
➢石细胞方、长方或多角形,壁不甚厚。
➢乳汁管碎片甚多,含淡黄色颗粒状物。
➢菊糖圆或扇形,有放射纹。
➢导管多为网纹。
➢淀粉粒类球形。
一类特制
白木香粉末 ➢纤维管胞长梭形,具缘纹孔口相交成十字 或人字形。 ➢韧型纤维较长大,具单斜纹孔。 ➢导管具缘纹孔排列紧密。 ➢木射线壁连珠状增厚,切向壁纹孔较密。
一类特制
69
➢内涵韧皮薄壁细胞性状不一,含黄棕色物, 有的可见纵横交错纹理及菌丝。 ➢树脂团块黄棕色,多由导管脱出。 ➢草酸钙柱晶多为四面体,有的碎断为方形。
黄连粉末 ➢石细胞形状多样,黄色,壁厚,壁孔明显。 ➢韧皮纤维纺锤或梭形,壁厚。 ➢木纤维较细长,壁较薄,纹孔稀疏点状。 ➢木薄壁细胞类长方形,壁稍厚,具纹孔。 ➢导管网纹。 ➢鳞叶表皮细胞壁略连珠状。
一类特制
20
理化鉴别 ➢黄连断面——木部金黄色荧光 ➢黄连粉末于载玻片,滴加乙醇及30%硝酸各 1~2滴,盖片镜检——黄色针或针簇状结晶。
一类特制
54
显微——茅苍术粉末
➢石细胞单个或成群。
➢纤维梭状,常成束。
➢主为网纹导管。
➢草酸钙针晶较小。
➢菊糖结晶。
➢油室碎片。
一类特制
55
茅苍术粉末——石细胞
一类特制
56
一类特制
——
茅 苍 术 粉 末 木 纤 维 束
57
茅苍术粉末——网纹导管
一类特制
58
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pdf

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一、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的基本原理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是通过观察中药材粉末的显微特征,结合中药学理论,对中药材进行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包括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的基本原理。
1.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显微镜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将物体放大并呈现清晰图像的仪器。
通过调整显微镜的焦距和放大倍数,可以将中药材粉末的微小特征放大并清晰地呈现在视野中,以便观察和鉴别。
2.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的基本原理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的基本原理是根据中药材粉末的形态、结构、颜色、纹理等特征,结合中药学理论,对中药材进行真伪鉴别和质量评价。
不同种类的中药材具有不同的显微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作为鉴别中药材真伪和质量的重要依据。
二、显微制片技术显微制片技术是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采用适当的制片方法,可以将中药材粉末制成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的制片。
常用的制片方法包括直接制片法和复型制片法等。
1.直接制片法直接制片法是将中药材粉末直接撒在载玻片上,然后盖上盖玻片制成制片。
该方法操作简单,适用于大多数中药材的显微鉴定。
2.复型制片法复型制片法是将中药材粉末先制成薄膜或涂片,然后再用盖玻片将其压在载玻片上制成制片。
该方法可以获得更加清晰和准确的显微特征信息。
三、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中药材粉末在显微镜下呈现出各种形态特征,如细胞形态、细胞壁性质、细胞内含物等。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观察和分析,可以鉴别出不同种类的中药材及其真伪。
例如,草药的细胞形态多为长方形或方形,木本植物的细胞形态多为长柱形或方形,而动物类药材的细胞形态则较为复杂。
此外,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性质也可以作为鉴别依据之一。
例如,双子叶植物的细胞壁多为纤维素性质,而单子叶植物的细胞壁则多为角质性质。
四、粉末药材的显微分析粉末药材的显微分析是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对粉末药材进行显微分析,可以获得更加详细和准确的显微特征信息。
例如,可以采用显微镜观察粉末药材的颜色、光泽、纹理等表面特征,同时也可以采用显微镜观察粉末药材的内部结构特征。
生药粉末鉴定要点

生药粉末鉴定要点
大黄粉末:淀粉粒,草酸钙簇晶(大,棱角短钝),网纹导管
黄连粉末:石细胞(鲜黄色,类圆形或类方形),中柱鞘纤维纺锤形
鳞叶表皮细胞淡黄绿色
甘草粉末:晶鞘纤维(淡黄色),木栓细胞(红棕色)
人参粉末:树脂道(黄棕色),草酸钙簇晶(棱角锐尖),网纹导管和梯纹导管黄芩粉末:韧皮纤维(纺锤形),石细胞(淡黄色),网纹导管
地黄粉末:分泌细胞(橘黄色),具核薄壁细胞
桔梗粉末:乳汁管(含浅黄色油滴),菊糖(扇形)
半夏粉末:草酸钙针晶,螺纹导管
麻黄粉末:麻黄式穿孔板,气孔保卫细胞
薄荷粉末:腺毛(灯泡),橙皮苷结晶,非腺毛,气孔(直轴式)
厚朴粉末:油细胞(棕黄色油滴),石细胞(分枝状)
金银花:腺毛,非腺毛,花粉粒(细颗粒状纹)
红花:螺纹导管,分泌道(棕红色)花冠表皮细胞(鱼鳞状)花柱碎片
五味子:油细胞(淡黄色),种皮外层石细胞(深棕色),种皮外层石细胞(淡黄色)
砂仁:内种皮细胞(蜂窝状,杯状),下皮细胞(铁轨状),外胚乳细胞(鞋底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草药粉末成分鉴定是一种对中草药粉末进行化学分析和检测,以确定其主要成分和含量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草药粉末成分鉴定方法:
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这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可以对中草药粉末中的多种成分进行分离和检测。
通过将样品注入HPLC系统,可以得到不同成分的峰形图谱,从而确定其含量和纯度。
2. 气相色谱法(GC):这是一种用于分析挥发性成分的方法。
通过将样品注入GC系统,可以得到不同成分的气相色谱图谱,从而确定其含量和纯度。
3. 红外光谱法(IR):这是一种用于分析分子结构的方法。
通过将样品照射到红外光谱仪上,可以得到不同成分的红外光谱图谱,从而确定其分子结构和含量。
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V-Vis):这是一种用于分析有机化合物的方法。
通过将样品照射到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可以得到不同成分的吸收光谱图谱,从而确定其含量和纯度。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中草药粉末成分鉴定方法,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成分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会采用多种方法结合使用,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