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练习(教师版)
10(教师)文言文断句 限时练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限时考编号010 班级类别:科技部和加强班时间:2019年 _____ 月 _____日星期____命题人:史安华审核人:时长:45分钟满分:60分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文言文断句每题 5 分,共12 题1.顾炎武手不释卷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原文: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
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
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译文: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用马、骡子载着书跟随自己。
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叫退役的差役打探所到之处的详细情况,有时发现所到之处的情况和平日里知道的不相符,就走向街市客店中,打开书本核对校正它。
有时直接行走地平坦的大路上,不值得停下来考察,就在马背上默默地诵读各种古代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尔有什么遗忘了,就到客店中打开书仔细认真地复习。
2.欧阳询揣摩古碑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原文: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而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译文:欧阳询曾经在赶路的途中,见到一块古碑,是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
他驻马观碑,许久才离开。
可是没走多远,他又返回碑前,下了马伫立着,仔细观赏。
等到累了,就把皮衣铺在地上,坐下来细心揣摩。
又看了许久,他还舍不得离开。
于是,他就留宿石碑旁。
就这样一连三天,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3.文徵明习字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原文: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文言文断句教师版

文言文断句例1、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原文】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
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
以得到礼乐的调节为快乐:以讲别人的的好话为快乐,以交了不少有益的好朋友为快乐,是有益的。
以骄纵作乐为快乐,以游荡忘返为快乐,以大吃大喝为快乐,是有害的。
”方法归纳一:通文意,分层次。
通读全句,联系全文、全段或语境,弄清写了些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抓住要点,理清层次,做到高屋建瓴,胸怀全局。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
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例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例3、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归纳二:标名词,定主宾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的前后往往要断句。
名词(代词)常做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动词(形容词)做谓语。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和代词,基本可以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余、吾、予、而、尔、汝、公、卿、君、若、彼、其、此、其、之……例4、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教师版文言文断句训练

文言文断句练习1、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断句: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从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岂能拘泥于匹夫匹妇的小节小信?自缢于沟渎而不为人知呢。
‛(衽(认)。
微:没有。
谅:遵守信用,渎(独)。
)2、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雍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断句: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
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3、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断句: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
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
‛公曰:‚寡人也。
‛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请除之。
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4、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由此上益重爱之。
断句: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
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看)方略何如耳,不至(不必)学古兵法。
‛天子为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由此上益重爱之。
5、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文言文断句题”1-12 教师版

“文言文断句题”专项练1.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余尝为诸子弟言士生于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或问不俗之状余曰难言也视其平居无以异于俗人临大节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也。
士之处世,或出或处,或刚或柔,未易以一节尽其蕴,然率以是观之。
(选自黄庭坚《书嵇叔夜诗与侄榎》) 解析: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然后找名词、动词,看标志,注意句式、叠词的运用等。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言”“也”“曰”“此……也”等标志词。
参考答案:余尝为诸子弟言/士生于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或问不俗之状/余曰/难言也/视其平居无以异于俗人/临大节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也参考译文:我曾经对众子弟说:“读书人生于世,什么都可以做,只是不能流于庸俗,庸俗就不可救药了。
”有人问不俗的情状是什么样的。
我回答说:“很难说。
看他平时与俗人没什么不同,在生死关头却不改变自己的志向,这种人就称得上是不俗之人。
读书人处世,或出世或入世,或刚强或柔弱,按常规不容易看出他的底蕴,但大致可用这个方法观察他。
”2.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
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节选自苏轼《晁错论》) 解析:断句题需要读懂文段内容,断句时重点做到一看标志词,二看结构。
如本题可根据“盖”“惟”“而”“是以”等标志词断句。
参考答案: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参考译文:古代成就大事业的人,不但要有超出普通世人的才华,也必须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
过去大禹治水,打通龙门,疏通大河,来使河流流进大海。
当他的功业尚未成功的时候,也有溃堤、渗漏等等可怕的灾祸,只有能够预先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事情来了就可以不畏惧,而且能够慢慢地为这件事情谋划,因此能够得到最终的成功。
文言文断句(限时考)语文二轮复习阅读鉴赏重点过关练(教师版)

高三语文学科限时考教师版编号010 班级类别:时间: _______年 _____ 月 _____日星期____命题人:审核人:时长:5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考号:___________ 得分文言文断句每题 5 分,共12 题1.顾炎武手不释卷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原文: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
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
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译文: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用马、骡子载着书跟随自己。
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叫退役的差役打探所到之处的详细情况,有时发现所到之处的情况和平日里知道的不相符,就走向街市客店中,打开书本核对校正它。
有时直接行走地平坦的大路上,不值得停下来考察,就在马背上默默地诵读各种古代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尔有什么遗忘了,就到客店中打开书仔细认真地复习。
2.欧阳询揣摩古碑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原文: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
驻马观之,良久而去。
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译文:欧阳询曾经在赶路的途中,见到一块古碑,是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
他驻马观碑,许久才离开。
可是没走多远,他又返回碑前,下了马伫立着,仔细观赏。
等到累了,就把皮衣铺在地上,坐下来细心揣摩。
又看了许久,他还舍不得离开。
于是,他就留宿石碑旁。
就这样一连三天,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3.文徵明习字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原文: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文言断句专项训练(教师版)

文言断句专项训练一、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0分)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词家时代之说,盛于国初。
周保绪曰:“南宋下不犯北宋拙率之病,高不到北宋浑涵之诣。
”又曰:“北宋词多就景叙情,故珠圆玉润,四照玲珑。
至稼轩、白石,一变而为即事叙景,故深者反浅,曲者反直。
”潘四农德舆曰:“词滥觞于唐畅于五代而意格之闳深曲挚则莫盛于北宋词之有北宋犹诗之有盛唐至南宋则稍衰矣。
”(节选自王国维《人间词话》)1.词滥觞于唐/畅于五代/而意格之闳深曲挚/则莫盛于北宋/词之有北宋/犹诗之有盛唐/至南宋则稍衰矣。
2.文中“稼轩”和“白石”分别指谁?请写出他们的姓名。
(2分)答:辛弃疾、姜夔。
3.文中周保绪认为南宋词有什么特点?请概括说明。
(2分)答:南宋词多即事叙情,虽不粗率但也不够含蓄深沉。
二、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0分)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限6处)(6分)王粲长于辞赋,徐干时有齐气,然粲之匹也。
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于他文未能称是。
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也。
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俦也。
(《典论·论文》)1.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2.文中所提“扬、班”都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善辞赋,请说出他们各是谁?(2分)答:杨雄、班固3.根据该语段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孔融文章的不足之处。
(2分)答:①文章不善于立论(所说的理论不如文辞好)②在文章里夹杂嘲戏之谈。
三、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0分)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限6处)(6分)论曰:司马迁、班固父子,其言史官载籍之作,大义粲然著矣。
议者咸称二子有良史之才迁文直而事核固文赡而事详若固之序事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而不厌,信哉其能成名也。
文言文断句(教师版)

一、导入相传明代的书画家祝枝山,在某年除夕,应邀为一个财主家写了一副对联: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财主看后大怒,当即告到县衙。
公堂上祝枝山却说写的全是“吉庆之词”。
你知道财主怒从何来,祝枝山又如何辩解吗?二、温习旧知,总结妙法。
A. 划线题: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你能总结出一些断句的小妙招吗?1、2、3、4、5、B. 选择题:6、1. 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B.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C.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D.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2.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体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3.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
文言文断句主观题新题型突破配套练习(教师版)

文言文断句主观题新题型突破配套练习(教师版)【实战演练】尔现读《离娄》,即如《离娄》首章“上无道揆,下无法守”,吾往年读之,亦无甚警惕;近岁在外办事,乃知上之人必揆诸道,下之人必守乎法。
若人人以道揆自许,从心而不从法,则下凌上矣。
“爱人不亲”章,往年读之,不甚亲切;近岁阅历日久乃知治人不治者智不足也此切己体察之一端也。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
近A岁B阅C历D日E久F乃G知H治I人J不K治L者M智N不O足P也Q此R切S己T体U察V 之W一X端Y也。
1.FMQ句意:近些年来阅历渐渐深了,才明白治人者不能治人,是因为智力不够的原因,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日久”补充“阅历”的时间,后面断开;“乃”是连词,一般用在句首,其前断开;“者……也”表判断,应在“者”“也”后面断句。
吴王寿梦有四子,长曰谒;次曰余祭;次曰爽昧;次曰季札,号曰延陵季子,最贤,三兄皆知之。
于是王寿梦薨,谒以位让季子,季子终不肯当。
谒乃为约曰:“季子贤使围及季子则果可以兴及兄弟相继。
”饮食必祝曰:“使吾早死,令国及季子。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
(3分)季A子B贤C使D围E及F季G子H则I果J可K以L兴M及N兄O弟P相Q继2.C H M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叫谒;次子叫余祭;三子叫夷昧;少子叫季札,被称为延陵季子,在兄弟中数他最贤能,三个兄长都知道这一点。
于是吴王寿梦死后,长子谒要将王位让给季子,季子始终不肯接受。
谒便作誓约说:“季子贤能,如果君位传给季子,那么吴国就能兴盛。
我们就按照兄弟次序继承王位。
”(他)每当吃饭时便祈祷说:“但愿我能早死,把君位传给季子。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
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断句练习(教师版)第一篇:文言文断句练习(教师版)文言文断句、翻译20练(教师版)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
即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五年未曾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了父亲,母亲贫困没有依靠,就改嫁了常山朱氏。
他长大后,知道出身于世代为官的人家,感动地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
不分日夜刻苦学习,五年以来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有时候发昏疲倦,就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顿稠粥都吃不饱,每天要到太阳过午才开始吃饭,于是就博通儒家经典的要领,慷慨有抱负于天下。
因此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快乐。
”对他很是惊异。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4宗悫(què)乘风破浪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宗悫字元干,南阳涅阳人也。
叔父炳高尚不仕。
悫年少时,炳问其志。
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炳曰:“汝若不富贵,必破我门户。
”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与拒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
时天下无事,士人并以文艺为业,炳素高节,诸子群从皆好学,而悫任气好武,故不为乡曲所称。
译文:宗悫,字元干,是南阳涅阳人。
他的叔父宗炳,学问很好但不肯做官。
宗悫小的时候,宗炳问他长大后志向是什么?他回答:“希望驾着大风刮散绵延万里的巨浪。
”(宗炳说:“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贵,也必然会光宗耀祖。
”)有一次宗悫的哥哥宗泌结婚,结婚的当晚就遭到强盗打劫。
当时宗悫才14岁,却挺身而出与强盗打斗,把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根本进不了正屋。
当时天下太平,有点名望的人都认为习文考取功名是正业。
宗炳因为学问高,大家都喜欢跟着他读儒家经典。
而宗悫因为任性而且爱好武艺,因此不被同乡称赞。
5祖逖闻鸡起舞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译文: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
”就起床舞剑。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
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
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
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6苏武牧羊北海上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
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
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
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
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不给他喝的吃的。
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天不死。
匈奴以为神奇,就把苏武迁移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得归汉。
同时把他的部下及其随从人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到别的地方。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生果实来吃。
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译文: 陈胜年轻时,曾经被雇佣给人耕田种地,有一次,耕作中他忽然停下手来,走到田垄上,烦恼忿恨了许久,对伙伴们说:“要是谁将来富贵了,彼此都不要忘掉。
”伙伴们笑着应声问道:“你是被雇佣来耕田的,哪里来的富贵呢?”陈胜叹息道:”唉,燕雀怎能知道天鹅的志向呢?” 8项羽志大才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
学万人敌。
”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译文:项籍年少时,读书没有成就,就离开读书去练剑,又无所成。
项梁对他很生气。
项籍说:“读书,只能够让人记住姓名而已。
学剑,又只可以战胜一个人,不值得学。
要学就要学能战胜千万人的知识。
”于是项梁开始教项籍学习兵法,项籍很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
9孔门师徒各言志颜渊季路伺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颜渊、季路伺。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颜渊、子路侍奉在孔子身边。
孔子对他们说:“何不各自说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希望可以把车马衣服皮袍等都和朋友一起分享共用,就算这些东西都破旧了也没有什么遗憾。
”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也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子路对孔子说:“愿意听您的志向。
”孔子说:“(希望我)能让老人过得安适,能让所有朋友的信任,能让年轻的人怀念。
10王冕僧寺夜读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会稽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
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
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