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习题

合集下载

高三文言文断句专项练习题

高三文言文断句专项练习题

高三文言文断句专项练习题【高三文言文断句专项练习题】一、背景介绍文言文作为中学语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阶段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文言文的断句是阅读理解和解析文意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高三学生的文言文断句能力,特别设计了这份专项练习题。

二、练习题1.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选项)①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③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⑤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选项)①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③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④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⑤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3.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选项)①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②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③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⑤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4.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选项)①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②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③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④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⑤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5.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选项)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断句练习题

断句练习题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画线处断句。

(5分)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取材于刘向《说苑》)【答案】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画对两处得1分,共5分)【参考译文】齐桓公问管仲说:“当君王的应尊重什么?”管仲说:“应尊重天。

”桓公抬头望天。

管仲说:“我所说的天,不是指那个幽蓝辽阔的天空。

做国君的应该把百姓当作天,百姓赞成他国家就安定,协助他国家就强盛,反对他国家就有危险,背叛他国家就会灭亡。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

(5分)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选自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答案】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参考译文】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

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情接连发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这是因为忠臣并不忠,贤臣并不贤。

怀王因为不知晓忠臣之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

3.用“/”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

(5分)子墨子曰:“古之圣王,欲传其道于后世是故书之竹帛镂之金石传遗后世子孙欲后世子孙法之也今闻先王之遗而不为是废先王之传也。

”(取材于《墨子·贵义》)【答案】欲传其道于后世/是故书之竹帛/镂之金石/传遗后世子孙/欲后世子孙法之也/今闻先王之遗而不为/是废先王之传也【参考译文】墨子说:“古时候的圣王,想把他的学说和道理传给后代的子孙,因此他们把这些学说和道理写在竹帛上,刻画在金石上,用这种方法传留给后代子孙,让后代子孙能效法它。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断句专项练习15篇(附翻译)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断句专项练习15篇(附翻译)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断句专项练习15篇(附翻译)1、借助古代文化常识断句,如天文、历法、地理、历史、官职、科举、姓名等方面的知识储备进行断句。

2、找出名词、代词等关键实词断句。

跟现代汉语一样,文言中的名词、代词一般也用来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

找出这些关键词语,据此断句也很方便。

3、根据文言虚词断句。

明辨句读,虚词是重要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断句的地方。

如夫、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

根据这些特点,区分虚词就有助于断句。

4、根据排比、对偶、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断句。

这些修辞手法是文言中常用的,利用它们也会给断句以帮助。

5、根据对话、引文等断句。

文言中的对话、引文常用“曰”“云”为标志,遇到对话时,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6、根据特殊句式断句。

文言文中的一些句式,特别是固定句式,可以帮助断句。

如“……者,……也”等判断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何……之有”、“唯……是……”等宾语前置句式。

不能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7、根据文章结构断句。

文言中有些文段,是按照一定的结构关系写的。

如总分或分总结构,在论述类文章中,运用较多。

可以利用文段中的结构关系断句。

习题操练1.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文言文断句练习题

文言文断句练习题

文言文断句练习题一、基础断句1.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2. 夫以勇者之气而自卑者3. 君子之交淡如水4.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二、进阶断句1.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2. 夫妻反目而相诟病者有之矣3.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4.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5.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高级断句1. 鸡鸣狗盗之徒不足为虑也2.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而身死名灭者多矣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四、综合练习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3.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4.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5.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请同学们认真练习,掌握文言文断句技巧,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五、名篇节选断句1.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2.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3. 韩非子曰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4. 《史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5. 《资治通鉴》云,唐太宗谓群臣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六、诗词断句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2.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5.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七、成语典故断句1. 狐假虎威虎不知其为狐所借也2. 画蛇添足者虚有其表也3. 指鹿为马者混淆是非也4. 亡羊补牢犹未晚也5. 杯弓蛇影心疑生暗鬼也八、历史事件断句1. 赤壁之战周瑜用火攻大破曹操军2. 淝水之战谢安指挥若定击败苻坚百万之众3. 安史之乱唐玄宗避难四川太子李亨即位灵武4. 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5. 靖康之变金兵南侵掳徽钦二帝史称靖康之变这些练习题涵盖了不同类型和难度的文言文断句,适合学生进行系统的练习和提升。

文言文断句练习题

文言文断句练习题

文言文断句练习题文言文断句是学习文言文的一项重要基本功。

通过断句,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文意,把握其节奏和韵律。

下面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文言文断句练习题,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一、基础练习1、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得半文钱断句:无鸡,鸭也可;无鱼,肉也可;唯青菜豆腐不可少,得半文钱。

2、彼竭我盈故克之断句:彼竭我盈,故克之。

3、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断句: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二、中级练习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断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断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断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三、高级练习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断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断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断句: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在做文言文断句练习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了解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词汇特点。

比如,文言文中常有一些虚词,如“之”“乎”“者”“也”等,它们往往在句中起到停顿和语气的作用。

其次,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判断断句的位置,使句子的意思通顺、合理。

再者,要注意句子的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这些地方通常也需要断句。

总之,文言文断句需要我们多读多练,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感和理解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文言文的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

希望大家通过这些练习题,能够有所收获,在文言文的世界中畅游!。

《文言断句》练习题

《文言断句》练习题
----(选自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断5处)
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 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 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 焉 然 后 用 之。 ----(取材于《孟子·梁惠王章句下》)(断10处)
1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 子墨子曰:“古之圣王,欲传其道于后世是故书 之竹帛镂之金石传遗后世子孙欲后世子孙法之也 今闻先王之遗而不为是废先王之传也。”
14.用斜线(∕)给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断9处) 今人论诗,动言贵厚而贱薄,此亦耳食之言。不知
宜厚宜薄惟以妙为主以两物论狐貉贵厚鲛绡贵薄以一物 论刀背贵厚刀锋贵薄安见厚者定贵薄者定贱耶?古人之 诗,少陵似厚,太白似薄,义山似厚,飞卿似薄,俱为 名家。犹之论交,谓深人难交,不知浅人亦正难交。 ----(选自袁枚《随园诗话》)
15.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横线的部分断句。(断6处) 自古亡国,未必皆愚庸暴虐之君也。其祸乱之来有渐
积,及其大势已去,虽有智勇,有不能为者矣,可谓真不 幸也。昭宗为人明隽初亦有志于兴复而外患已成内忧不止 颇
亦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无贤佐徒以益乱。迹其祸乱,其 渐积岂一朝一夕哉! -1-6--.(用《斜新线唐(书∕)·纪给第文十言三文》划)线部分断句。(断5处)
----(取材于《墨子·贵义》)(断6处)
13.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横线的部分断句。(断10处)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
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 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 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 释罪。陛下尝读书谏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

文言文断句专题练习答案

文言文断句专题练习答案

文言文断句专题练习答案1.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

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2.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

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度意告之。

因问明帝:"汝意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

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

"元帝异之。

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

乃答曰:"日近。

"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3.孔融被收,中外惶怖。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融为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否?"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4.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5.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假设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7.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

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缺乏,一人饮之有余。

专题15文言文断句新题型(练习)-202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

专题15文言文断句新题型(练习)-202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解析版)

考点十五文言文断句新题型——突破高考第10题(解析版)第一组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潘耒,字次耕,吴江人。

生而奇慧,读书十行并下,自经史、音韵、算数及宗乘之学,无不通贯。

康熙时,以布衣试鸿博,授检讨,纂修《明史》。

上书总裁言要义八端宜搜采博而考证精职任分而义例一秉笔直而持论平岁月宽而卷帙简总裁善其说令撰食货志兼他纪传,自洪武以下五朝稿皆所订定。

(选自《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有删改)画波浪线的部分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

上书总裁A言要义八端B宜搜C采博而考证精D职任分而义E例一F秉笔直而持论G 平H岁月宽而卷帙简I总裁善其说J令K撰食货志L兼他纪传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范延光,字子瑰,临漳人也。

唐明宗①为节度使,置延光麾下,而未之奇也。

明宗破郓州,梁②兵方扼杨刘,其先锋将康延孝阴送款于明宗。

明宗求可以通延孝款于庄宗者,延光辄自请行,乃怀延孝蜡丸书,西见庄宗致之,且曰:“今延孝虽有降意,而梁兵扼杨刘者甚盛,未可图也,不如筑垒马家口以通汶阳。

”庄宗以为然。

垒成,梁遣王彦章急攻新垒。

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

庄宗入汴,狱吏去其桎梏,拜而出之。

庄宗见延光,喜,拜检校工部尚书。

(选自《新五代史》,有删节)【注】①唐明宗:李嗣源,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

②梁:又称后梁,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国家,与后唐是死敌。

画波浪线的部分需要断句,请将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

明宗使延光间行A求兵B夜至河上C为梁兵所得D送京师E下F延光狱G搒掠数百H胁以白刃I延光J终不肯言。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刘温叟,字永龄,河南洛阳人。

父岳,后唐太常卿。

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

岳时退居洛中,语家人曰:“吾儿风骨秀异,所未知者寿耳。

今世难未息,得与老夫皆为温、洛之叟足矣。

”故名之温叟。

汉祖南下,温叟自洛从至郑州,称疾不行。

及入汴,温叟久之方至,授驾部郎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断句习题(一)女娲炼石补天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燚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选自《淮南子》【阅读训练】1.将文中划线句子用“/ ”断句。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燚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参考答案】1.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爁燚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参考译文】上古时候,(不知道由于什么原因),天穹的四边忽然毁坏了,九州大地忽然裂开了,使得天不能覆盖万物,地不能普载万物。

(这时),熊熊的大火燃烧不灭,浩浩的洪水奔流不息;猛兽从山林里奔跑出来,吞噬善良的人民;鸷鸟翱翔在天空中,攫食老者和弱者。

于是女娲熔炼了五色石子去补苍天。

(她)斩断大龟的四只足代替天柱,来支撑天空;又杀死兴波作浪的黑龙,以拯救中原的人民;然后把芦苇烧成灰,堆积起来,用以堙塞洪水。

苍天补好了,天的四极端正稳固了,洪水干涸了,中原一带的灾祸平息了,恶禽猛兽被诛灭了,善良的人民渐渐从灾难中获得了新生。

(二)燧人钻木取火遂明国①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②。

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於③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鴞④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⑤人。

注释①遂明国:传说中的国家名。

②屈盘万顷:屈盘起来,占的面积有一万顷。

③於:同“于”。

④鸹:鸱鴞,鸟类的一科,头大,嘴短而弯曲,吃鼠、兔、昆虫等小动物,对农业有益。

【阅读训练】1.将文中划线句子用“/ ”断句。

游日月之外至於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鴞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⑤人。

【参考答案】1.游日月之外,至於③其国,息此树下。

有鸟若鴞④,啄树则灿然火出。

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参考译文】遂明国全是一片黑暗混沌,那里的人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春夏秋冬,什么叫白天黑夜。

国里有棵名叫遂木的火树,屈盘起来,占的面积有一万顷地那么大。

后世有一个圣人,漫游到了日月所照以外的远方,来到此国,休息在这棵大树下。

(忽然看见)许多象鸮样的鸟,(在大树的枝叶间)用嘴啄木,每啄一下,就有灿然的火光发出。

圣人于是感悟到了钻木生火的道理,就试用小树枝来钻火,果然钻出火来。

于是后人就称为他为燧人。

(三)鲤鱼跳龙门龙门山,在河东界。

禹凿山断门一里余。

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

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

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阅读训练】1.将文中划线句子用“/ ”断句。

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参考答案】1.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

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参考译文】龙门山,在黄河以东的地界。

禹治洪水来到这里,把山从中凿断,成为一扇门的形状,大约有一里光景。

河水从中间汹涌地流下,两岸连车马都不能通行。

每年暮春三月,就有无数黄颜色的鲤鱼,从江海和河川争先恐后游到龙门来。

一年当中,能够跳上龙门的,不过七十二尾。

刚刚跳上龙门,就有云和雨伴随,天火又从后面去烧它的尾巴。

尾巴一烧掉,它就真个变成龙了。

(四)武王伐纣武王伐殷乘舟济河兵车出坏船于河中太公曰太子为父报仇今死无生。

所过津梁,皆悉烧之。

【阅读训练】1.将文中划线句子用“/ ”断句。

武王伐殷乘舟济河兵车出坏船于河中太公曰太子为父报仇今死无生。

【参考答案】1.武王伐殷,乘舟济河,兵车出,坏船于河中。

太公曰:“太子为父报仇,今死无生。

”【参考译文】武王伐纣,坐了船渡过黄河。

兵车刚用船搬运过河,太公马上命人把船在河里全部毁坏。

说:“这回出兵,是太子去为他父亲报仇,大家只有去和敌人拼死奋战,不可存侥幸生还之心!”所过的渡口和桥梁,也都叫人全部烧掉。

(五)伯夷、叔齐之死伯夷叔齐①,孤竹②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③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④善养老盍⑤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⑥载木主⑦,号为文王,东伐纣。

注释①伯夷、叔齐:二兄弟。

伯夷为兄,叔齐为弟。

②孤村:殷时国名,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到辽宁省朝阳县一带地方。

③立:立为继承君位的人。

④西伯昌:周文王姬昌,时为西伯,殷代州长称伯。

善养老,敬爱收养老人。

⑤盍:何不。

归:投奔。

⑥武王:文王的儿子,名发。

⑦木主:木头做的神主牌位。

载木主伐纣,表示伐纣是文王王命。

【阅读训练】1.将文中划线句子用“/ ”断句。

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

【参考答案】1.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参考译文】伯夷和叔齐,是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

他们的父亲想立叔齐,还没有实现,父亲就死了。

叔齐便让伯夷做国君,伯夷说:“(父亲要你做国君),这是他老人家生前的旨意啊!”坚决不肯做国君,于是逃走了。

叔齐也不肯做国君,也随同哥哥逃去。

国人只好立中间的一个儿子做了国君。

(七)乐以天下,忧以天下①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②,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③?”孟子对④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⑤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⑥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⑦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⑧天下,忧以天下;然⑨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②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

③乐:享乐。

④对:回答。

臣下回答君主提出的问题叫“对”。

⑤非其上:即以其上为非,认为他们的统治不对。

⑥民上:人民的统治者。

⑦乐:以……为乐,意动用法。

⑧以:介词,相当于“把”。

⑨然:这样,代词。

【阅读训练】1.将文中划线句子用“/ ”断句。

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参考答案】1.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参考译文】齐宜王在雪宫里接见孟子,说:“你们这些贤人也有这样的享受吗?”孟子回答说:“有啊。

(您的这种享受)人们得不到,那么就要责怪他们的统治者了。

因为得不到(享受)而责怪统治者,是不对的;(但是)作为人民的统治者却不能与人民共同享乐,也是不对的。

把老百姓的快乐,当成自己的快乐的,老百姓也会把他的快乐当作是自己的快乐;把老百姓的忧愁当作自己的忧愁的,老百姓也会把他的忧愁当作启己的忧愁。

把天下人的快乐当做自己的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当做自己的忧愁,这样做了却不能统治天下的,从来没有过啊。

”(八)以柔克刚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是以圣人云:能受国之垢,是为社稷主;能受国之不祥,是为天下王。

【阅读训练】1.将文中划线句子用“/ ”断句。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参考答案】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其无以易之。

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参考译文】天下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的了,而在能够攻破坚硬的东西中没有比水更加有力量的了,水的攻坚地位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替换它。

对于柔能胜刚,弱能胜强的道理,普天下没有人不明白,但又没有人甘于柔弱。

所以圣人说:“能够承受国人对自己的谩骂和羞辱。

才能成为社稷之主;能够承受住国家所遭受的天灾人祸,才能成为天下的帝王。

”(九)万事莫贵于义①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②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一言③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注释①选自《墨予·贵义》。

②今:若,如果。

③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阅读训练】1.将文中划线句子用“/ ”断句。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参考答案】1.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参考译文】墨子说:“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如果向某人说:‘给你鞋帽,然后砍断你的手足,你干不干?’(某人)一定不干。

什么缘故?就是因为鞋帽不如手足可贵。

又说:‘给天下,然后把你杀死,你干不干呢?’(某人)一定不干。

什么缘故?就是因为天下不如生命可贵。

(但是)为争论一句话而互相厮杀,这就是把大义看得比生命更为可贵啊!”(十)杨布打狗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天雨解素衣衣缁衣①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②也。

向者使③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矣?”注释①缁衣:黑色的衣服。

②犹是:像这样。

③使:假使。

【阅读训练】1.将文中划线句子用“/ ”断句。

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

【参考答案】1.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杨布怒,将扑之。

【参考译文】杨朱的弟弟叫布,他穿着白色的衣服出门。

天下雨了,他脱去白色的衣服,穿着黑色的衣服回家来。

他家的狗不知道,冲上来对他狂叫。

杨布很生气,准备打狗。

杨朱劝阻说:“请不要打它啦,你也会像它这样。

先前假如你的狗是一身白色出去,又一身黑色回来,难道你能不感到奇怪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