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练习
文言文断句练习

一、直击中考断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中的一种常见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综合阅读能力。
选材上,多选取课外文言语段,或截取其中几句,或另选一段文字。
题型上,主要有选择题和主观题两种,或选择正确的一项,或要求用“ / ”直接划分。
近三年中考文言文断句考题类型:1.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分)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3.下列选项中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疾风/知劲/草玄龄等/不识所守B.疾风/知/劲草玄龄/等不识所守C.疾风/知劲/草玄龄/等不识所守D.疾风/知/劲草玄龄等/不识所守二、探究得法【探究一】1.有老妪于路遇劫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限3处)2.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限3处)方法一:找名词(或代词),标主宾,定句读。
【知识小卡片】⑴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第二人称代词: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第三人称代词:之、其、彼⑵疑问代词——“谁”“孰”“何”⑶指示代词——“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探究二】1.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限3处)2.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限9处)方法二:看虚词,找位置,定句读。
【知识小卡片】常考虚词:句首——夫其惟盖故但遂句尾——也矣耳乎哉焉耶【探究三】1.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限9处)2.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限6处)方法三:看对话,找标志,定句读【知识小卡片】对话标志的词语,如:曰、云、言……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
断句练习题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画线处断句。
(5分)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取材于刘向《说苑》)【答案】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画对两处得1分,共5分)【参考译文】齐桓公问管仲说:“当君王的应尊重什么?”管仲说:“应尊重天。
”桓公抬头望天。
管仲说:“我所说的天,不是指那个幽蓝辽阔的天空。
做国君的应该把百姓当作天,百姓赞成他国家就安定,协助他国家就强盛,反对他国家就有危险,背叛他国家就会灭亡。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
(5分)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选自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答案】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参考译文】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
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情接连发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这是因为忠臣并不忠,贤臣并不贤。
怀王因为不知晓忠臣之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
3.用“/”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
(5分)子墨子曰:“古之圣王,欲传其道于后世是故书之竹帛镂之金石传遗后世子孙欲后世子孙法之也今闻先王之遗而不为是废先王之传也。
”(取材于《墨子·贵义》)【答案】欲传其道于后世/是故书之竹帛/镂之金石/传遗后世子孙/欲后世子孙法之也/今闻先王之遗而不为/是废先王之传也【参考译文】墨子说:“古时候的圣王,想把他的学说和道理传给后代的子孙,因此他们把这些学说和道理写在竹帛上,刻画在金石上,用这种方法传留给后代子孙,让后代子孙能效法它。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断句专项练习15篇(附翻译)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文言文断句专项练习15篇(附翻译)1、借助古代文化常识断句,如天文、历法、地理、历史、官职、科举、姓名等方面的知识储备进行断句。
2、找出名词、代词等关键实词断句。
跟现代汉语一样,文言中的名词、代词一般也用来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
找出这些关键词语,据此断句也很方便。
3、根据文言虚词断句。
明辨句读,虚词是重要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断句的地方。
如夫、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
根据这些特点,区分虚词就有助于断句。
4、根据排比、对偶、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断句。
这些修辞手法是文言中常用的,利用它们也会给断句以帮助。
5、根据对话、引文等断句。
文言中的对话、引文常用“曰”“云”为标志,遇到对话时,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6、根据特殊句式断句。
文言文中的一些句式,特别是固定句式,可以帮助断句。
如“……者,……也”等判断句式,“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何……之有”、“唯……是……”等宾语前置句式。
不能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7、根据文章结构断句。
文言中有些文段,是按照一定的结构关系写的。
如总分或分总结构,在论述类文章中,运用较多。
可以利用文段中的结构关系断句。
习题操练1.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文言文断句 练习

1、齐桓公之郭,问其父老曰:“郭何故亡?”父老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
”桓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
译文:齐桓公到郭国,问那里的父老说:“郭国是什么原因灭亡的?”父老说:“因为他喜欢好人而厌恶坏人。
”桓公说:“如果象您所说的那样,(郭君)那是贤明的君主,怎么到灭亡的地步呢?”父老说:“不是这样,郭君喜欢好人但是不能任用,厌恶坏人却又不能使他们离开,这是他灭亡的原因。
”2、【原文】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
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
有二人挈戈而随其后者,中山君顾谓二人:…子奚为者也?‟二人对曰:“臣有父,尝饿且死,君下壶飡饵之。
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来死君也。
”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①;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
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得士二人。
【译文】中山君设宴款待国都的士人,大夫司马子期在座,羊羹没有分给司马子期,他一气之下,说服楚王攻打中山,中山君逃跑了,有两个人提着戈随在中山君的后面,中山君回头对二人说:“你们是干什么的?”二人回答说:“我家老父,饿得快死了,君王曾经赐了一壶熟食给我们父亲吃。
父亲临死时说:…中山一旦有难,你们一定要为中山效死。
‟所以我们来为君王效死报恩。
‟中山君感慨地仰天长叹说:“施与不在多少,而在于处在他遭受困厄的时候;怨恨不在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人的心。
我以一杯羊羹亡国,而以一壶熟食得到两位为国效死的义士。
”靖郭君将城薛3、【译文】靖郭君田婴准备在薛邑筑城墙,门客多来劝阻。
靖郭君叫传达人员不要给那些门客通报。
有一个齐国门客要求接见,说:“我只要说三个字就行了,多说一个字就请把我烹死。
”靖郭君就召见了他。
门客急步前来禀告说:“海大鱼。
”说完转身就走。
靖郭君说:“你不要走,留下把话说完吧。
”门客说:“我不敢拿死来开玩笑。
”靖郭君说:“别这么说,您继续说下去。
文言文断句练习题

文言文断句练习题一、基础断句1.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2. 夫以勇者之气而自卑者3. 君子之交淡如水4.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5.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二、进阶断句1.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2. 夫妻反目而相诟病者有之矣3.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4.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5.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高级断句1. 鸡鸣狗盗之徒不足为虑也2.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而身死名灭者多矣5.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四、综合练习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3.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4.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5.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请同学们认真练习,掌握文言文断句技巧,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五、名篇节选断句1.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2.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3. 韩非子曰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4. 《史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5. 《资治通鉴》云,唐太宗谓群臣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六、诗词断句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2.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3.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4.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5.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七、成语典故断句1. 狐假虎威虎不知其为狐所借也2. 画蛇添足者虚有其表也3. 指鹿为马者混淆是非也4. 亡羊补牢犹未晚也5. 杯弓蛇影心疑生暗鬼也八、历史事件断句1. 赤壁之战周瑜用火攻大破曹操军2. 淝水之战谢安指挥若定击败苻坚百万之众3. 安史之乱唐玄宗避难四川太子李亨即位灵武4. 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5. 靖康之变金兵南侵掳徽钦二帝史称靖康之变这些练习题涵盖了不同类型和难度的文言文断句,适合学生进行系统的练习和提升。
《文言断句》练习题

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 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 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 焉 然 后 用 之。 ----(取材于《孟子·梁惠王章句下》)(断10处)
1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 子墨子曰:“古之圣王,欲传其道于后世是故书 之竹帛镂之金石传遗后世子孙欲后世子孙法之也 今闻先王之遗而不为是废先王之传也。”
14.用斜线(∕)给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断9处) 今人论诗,动言贵厚而贱薄,此亦耳食之言。不知
宜厚宜薄惟以妙为主以两物论狐貉贵厚鲛绡贵薄以一物 论刀背贵厚刀锋贵薄安见厚者定贵薄者定贱耶?古人之 诗,少陵似厚,太白似薄,义山似厚,飞卿似薄,俱为 名家。犹之论交,谓深人难交,不知浅人亦正难交。 ----(选自袁枚《随园诗话》)
15.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横线的部分断句。(断6处) 自古亡国,未必皆愚庸暴虐之君也。其祸乱之来有渐
积,及其大势已去,虽有智勇,有不能为者矣,可谓真不 幸也。昭宗为人明隽初亦有志于兴复而外患已成内忧不止 颇
亦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无贤佐徒以益乱。迹其祸乱,其 渐积岂一朝一夕哉! -1-6--.(用《斜新线唐(书∕)·纪给第文十言三文》划)线部分断句。(断5处)
----(取材于《墨子·贵义》)(断6处)
13.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横线的部分断句。(断10处)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
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 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 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 释罪。陛下尝读书谏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
文言文断句练习经典30题

25、 飞至孝: 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 卒 水 浆 不 入 口 者 三 日家 无姬 侍 吴 玠 素 服 飞 愿 与 交 欢 饰 名 姝 遗 之 飞 曰 主 上 宵 晘 岂 大 将 安 乐 时 却 不 受 玠 益敬服。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平矣。”(《宋史 岳飞传》)
5.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拾而掷去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6.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因而误书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国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近世学者多似此类
7.宋顾宪之元徽中为建康令时有盗牛者被主人所认盗者亦称己牛二家辞理等前后令莫能决宪之至覆其状谓二家曰无为多言吾得之矣乃令解牛任其所去牛径还本主宅盗者始伏其辜发奸擿(tī)伏多如此类时人号曰神明
14.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15.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如何?”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断句练习题

断句练习题一、文言文断句1.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谚曰/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3.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4.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二、现代文断句1. 月光下的湖面/波光粼粼/如梦如幻/让人陶醉。
2.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筛选有用信息/成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3.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披上了绿装/充满生机。
4. 他努力学习/成绩不断提高/终于考上了心仪的大学。
三、诗歌断句1.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四、成语断句1. 画蛇添足/蛇本无足/何以添之/自作聪明/反而坏事。
2. 狐假虎威/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欺压其他动物/最终难逃厄运。
3. 井底之蛙/只见井口一方天空/不知世界之大/故步自封。
4. 杯弓蛇影/疑神疑鬼/自相惊扰/导致人心惶惶。
五、日常对话断句2. 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公园散步吧/好主意/我也想去晒晒太阳。
3. 妈妈说/晚上回家要按时吃饭/不要总是熬夜/对身体不好。
4. 老师问/这道题目你们会做了吗/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问我。
六、新闻报道断句1. 国庆节期间/全国各大旅游景点迎来客流高峰/各地采取措施确保旅游秩序井然。
2. 最新科学研究显示/适量饮用咖啡可能对心脏健康有益/但仍需注意摄入量。
3. 城市绿化工程持续推进/市民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空气质量逐步提升。
4. 教育部门强调/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七、广告文案断句1. 新款智能手机/高清摄像头/强劲续航/带给您非凡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断句练习
用“/”为下列文言文断句:
1、子罕弗受玉(《左传》)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2、弈秋诲弈(《孟子·告子上》)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o)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o)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3、黔驴技穷(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yinyin)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喊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yinyin)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喊/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4、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5、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6、齐人攫金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yù)金者之所见人操金因攫(jué)其金而去吏捕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取金之时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yù)金者之所/见人操金/因攫(jué)其金而去/吏捕而束缚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对吏曰/取金之时/殊不见人/徒见金耳
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再三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再三/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8、小港渡者(《续古文观止》卷一)
庚寅科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
庚寅科/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
9、哀溺(柳宗元)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10、刻舟求剑(《吕氏春秋·察今》)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11、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2、贾某贾人也唱文明经商店中之物皆为地道封识章明略无阙损有贾悬于上虽希物也不昂其直凡赝品皆不之售故乡人说而趣之尝属其子曰君子爱财取之以道其可倍义邪其妻卒然病寻没期年媒人盈廷一一谢之逝不复取邻人有不善生计者责台高筑要至家受以致富之术翼日出金曰予佐女贾又一日河水暴溢决堤毁田捐赀财以兴水利乡人得之(注意通假字)
贾某贾人也/唱(倡)文明经商/店中之物/皆为地道/封识章(彰)明/略无阙(缺)损/有贾(价)悬于上/虽希(稀)物也不昂其直(值)/凡赝品皆不之售/故乡人说(悦)而趣(趋)之/尝属(嘱)其子曰/君子爱财/取之以道/其可倍(背)义邪(耶)/其妻卒(猝)然病/寻没(殁)/期年/媒人盈廷(庭)/一一谢之/逝(誓)不复取(娶)/邻人有不善生计者/责(债)台高筑/要(邀)至家/受(授)以致富之术/翼(翌)日出金/曰/予佐女(汝)贾(价)/又一日/河水暴溢/决堤毁田/捐赀(资)财以兴水利/乡人得(德)之
13、商鞅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公叔痤知其贤未及进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痤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痤曰痤之中庶子商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默然王且去痤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叔痤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吾言若王色不许吾吾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
商鞅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公叔痤知其贤/未及进/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痤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痤曰/痤之中庶子商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默然/王且去/痤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叔痤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吾言若/王色不许吾/吾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
14、汉高祖疾甚吕后问曰萧相国即死谁令可代上曰参可萧何事惠帝病上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参何如曰帝得之矣曹参相齐闻何薨告舍人趣治行吾且入相居无何使者至召参赵括自少时学兵法其父赵奢不能难然不谓善谓其母曰赵若必将之破赵军必括也后廉颇与秦相持秦以千金反间于赵曰秦之所畏独括耳赵王以括代廉颇蔺相如谏王不听括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又不听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白起代王龁遂胜赵曹参之宜为相高祖以为可惠帝以为可萧何以为可自以为可故汉用之而兴赵括之不宜为将父以为不可母以为不可臣以为不可独赵王以为可故用之而败呜呼将相安危所系可不慎哉
汉高祖疾甚/吕后问曰/萧相国即死/谁令可代/上曰/参可/萧何事惠帝/病/上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对曰/知臣莫如主/帝曰/曹参何如/曰/帝得之矣/曹参相齐/闻何薨/告舍人趣治行/吾且入相/居无何/使者至/召参/赵括自少时学兵法/其父赵奢不能难/然不谓善/谓其母曰/赵若必将之/破赵军必括也/后廉颇与秦相持/秦以千金反间于赵曰/秦之所畏独括耳/赵王以括代廉颇/蔺相如谏/王不听/括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又不听/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白起代王龁/遂胜赵/曹参之宜为相/高祖以为可/惠帝以为可/萧何以为可/自以为可/故汉用之而兴/赵括之不宜为将/父以为不可/母以为不可/臣以为不可/独赵王以为可/故用之而败/呜呼/将相安危所系/可不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