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合集下载

第九章第一节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第九章第一节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第九章第一节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引言青藏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地区之一。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青藏地区的农业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本教案旨在通过介绍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使学生了解青藏地区的农业情况,并能够分析和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2.1 高原地貌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

其地貌以广阔的高原和错综复杂的山脉为主,形成了独特的青藏地区特色。

2.2 气候条件青藏地区属于高寒气候区,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短暂而凉爽。

降水稀少,热量和水分的不均衡分配导致青藏地区干旱和草地退化的问题。

2.3 植被分布由于气候和地形的特殊性,青藏地区的植被分布呈现多样性。

高山草甸和高山荒漠是其主要的植被类型,而冰川、河流和湖泊等水域也是其独特的植被景观。

2.4 动物资源青藏地区拥有丰富的动物资源,包括藏羚羊、野牦牛、藏狐等珍稀野生动物。

这些动物资源的独特性和保护的重要性为青藏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三、青藏地区的农业发展青藏地区的农业发展受限于其特殊的自然环境,但由于近年来科技进步和政策支持的推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3.1 农业发展现状青藏地区的农业以畜牧业为主,包括牛、羊、马等牲畜的养殖。

由于高寒气候和地形的限制,农作物的种植比较有限,主要是青稞、马铃薯等寒区作物。

3.2 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青藏地区的农业发展面临着气候变化、土壤退化、水资源短缺等诸多挑战。

然而,青藏地区的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和旅游业的发展也为农业提供了一定的机遇。

3.3 农业发展的前景及关键措施为了促进青藏地区的农业发展,应采取综合措施来提高农业生产力,包括改善水利设施、加强科技支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等。

四、教学方法与活动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教学活动设计: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他们就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人教版八下地理9.1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

人教版八下地理9.1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

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青藏地区的位置、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界线,指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青藏地区地形图,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3.运用地图,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高寒。

4.运用图片及文字资料,分析高寒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懂得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高寒的自然环境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读图法、谈论法、导学法教学过程:导入:伟大祖国疆域辽阔,山川秀丽。

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领略了北方地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豪迈;南方地区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画意;西北地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青藏地区,领略它的风采。

请同学们先来欣赏一些图片。

教师:神奇的雪域高原、独特的民族风情,让人心驰神往;天高地寒、旅游遥远,又让人望而却步。

下面,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

请同学们大声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教师:带着学习目标,开始青藏地区的学习。

一、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教师: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完成学习单中任务一“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相应内容。

(强调重点内容在教材中勾画)学生:完成学习单,识记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图。

教师:地形地势:问题:请找出青藏地区主要的山脉和地形区。

并归纳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气候高寒:问题(1)比较同纬度的成都和拉萨两地年平均气温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拉萨气温年变化有何特点?(3)青藏地区主要气候类型及特点?河流发源地:问题:请找出发源于青藏地区的河流。

并分析青藏地区为什么成为我国主要的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影响:服饰、景观、动物等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你知道了青藏地区那些自然环境?并概括青藏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设计意图:通过读图观察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掌握其“因高而寒”,即“高寒”这一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服饰、河流等的影响,体会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9.1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9.1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9.1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9.1节《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主要介绍了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农业发展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青藏地区地理特征和农业发展情况的理解和掌握,为后续学习青藏地区的其他方面内容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形、气候、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有一定的了解。

但青藏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农业发展情况,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出发,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理解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高海拔、低氧、寒冷、干旱等。

2.掌握青藏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了解河谷农业的特点和优势。

3.培养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河谷农业的特点和优势。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问题,理解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农业发展。

2.运用案例分析法,以青藏地区的典型农业发展为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河谷农业的特点和优势。

3.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青藏地区的自然景观和农业发展情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农业发展相关的资料和案例。

2.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青藏地区的自然景观和农业发展情况。

3.准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学习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青藏地区的自然景观,引导学生关注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

2.呈现(10分钟)介绍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如高海拔、低氧、寒冷、干旱等,让学生了解这些特征对农业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以青藏地区的典型农业发展为案例,让学生分析河谷农业的特点和优势。

教师引导学生从地形、气候、水源等方面进行分析。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总结青藏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对农业的影响,以及河谷农业的特点和优势。

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第一篇: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内的地形、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2、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3、分析本区干旱环境下的农业特色,认识坎儿井。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确定范围、概括位置特点、分析归纳本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

2、初步学会联系各种地理因素分析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分析和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合作的意识。

2、通过学习自然环境、灌溉农业、畜牧业、坎儿井等知识,使学生初步树立人地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西北地区的农业特色教学难点: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学法指导】1.重要知识点在书上、图上做好标记,认真完成课堂练习。

2.认真阅读图文资料,仔细分析,同学间互助合作。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西北景观、农产品和优良畜种图片,坎儿井、新疆细毛羊等课外资料。

学生:1.复习我国降水的分布、干湿地区2.查找坎儿井的资料。

【课时划分】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一)教师:大家学过王之涣的《凉州词》吧,谁还记得?学生: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教师(出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诗人在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同时也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边疆壮美景色的画卷。

画卷描绘的是我国的哪个地理区域呢?学生:西北地区。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广袤、苍凉的西北地区。

【设计意图】《凉州词》同学们在小学就学了,很熟悉。

用这首诗导入很容易唤起学生的记忆,增加对地理的亲近感。

激发学习兴趣。

导入(二)教师(多媒体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视频资料)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 教师(出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这首歌描写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优美景色?学生: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青藏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第九章青藏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过程设计
河谷地带的原因:(1)地势较低,气温较高;(2)地形平坦,土质肥沃;(3)紧靠河流,水源充足。

2.河谷发展种植业的优势:(1)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

(2)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

(3)气温低,作物生长期长。

(归纳)正是因为上述原因,所以青藏地区喜温凉的农作物(如青稞、豌豆和小麦等)可以很好的在这里生长,且产量极高。

(承转)在旅行的过程中,要注意感受西藏地区的民俗风情(主要从衣、食、
住、行四个方面来考虑)
(学生)自学回答
1.衣——藏袍:主要适应当地温差大的气候特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6页阅读教材“藏袍”)。

2.食——酥油茶、青稞酒、糌粑以及牛羊肉等。

(因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3.住——牧区的牛毛帐篷(便于拆卸、搬运和安装)、农区和城镇的平顶碉房(就地取材,防寒保温)。

4.行——传统交通工具是牦牛和藏马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下列关于青藏高原的自然特征,错误的是()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干旱是其显着的自然特征
C.太阳辐射强烈,日照时间长
D.有“世界屋脊”之称联系实际,结合生活,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培养学生即时巩固、当堂达标的意识。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9.1《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9.1《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设计
时间
班级
八(2)班
授课人
课题
9.1《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参加
人员








9.1《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的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能
1.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和民族等基本概况。
2.了解青藏地区的山脉、盆地、河流、湖泊的分布。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分析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农牧业发展的影响。
(学生活动)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下降 0.6℃,请大家计算两地的气温差。 (学生计算并回答)
(课件展示)青藏地区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温差异
(设问)可见,青藏地区气候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寒冷)
(课件展示)高寒气候 (简要讲解)
(四)高原农牧业
(承转)海拔高,气候寒是本区最突出的特征,那么在这种自然条件下本区的农业生产 有什么特点呢?
四、媒体选择和设计
本节课使用的电教媒体为幻灯片,在幻灯片中主要包括4部分内容:文本、 图片、音乐、视频。本节课利用多媒体手段,整合大量的图片生动形象的展示了雪域高原的魅 力,置学生于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在欣赏、感悟中学习新知识。
【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 (附注释:我迷路了,哪位同学带我回家?)由这
(承转)青藏地区发展种植业的地方不多,其它的地方适于发展什么样的农业?
(课件展示)高寒牧区(播放视频资料)
(设问)青藏地区分布最广的三大畜种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这些畜种有哪些特 点与高寒环境相适应?
【课堂小结】
青藏地区在高寒的自然环境下产生了许多独有的特点, 但这些特点又是相 互关联的。 对于人类来说青藏高原的环境是十分恶劣的。我们是否应该放弃开发这块土地?如果 不放弃, 我们应该怎样开发这块土地呢?青藏地区有哪些资源可供人们开发利用?为什么青 藏地区气温低、太阳能却非常丰富,拉萨有“日光城”之称?请同学们在课后积极搜索材料解 答这些问题, 同时也可以提出更多关于青藏地区的其他问题, 我们下节课再一起一一解答这 些疑问。

地理《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模板

地理《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模板

地理《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模板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

首先对每一个课题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地理《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

2.认识青藏地区特色的农业。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读图分析的能力。

2.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特色农业。

难点:青藏地区自然特征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正式进入新课之前,咱们先来欣赏一段青藏高原的美景,并留意它给你留下了怎么样的直观印象。

PPT图片自动播放突出反映青藏高原美景的图片,配乐音乐《天路》。

让学生领略青藏高原的美景,激发学习的兴趣。

生:(自由发言)说出对青藏高原的印象。

师: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

正因为它高,这里冰川广布,雪山连绵,除此之外,这里还是湖泊星罗,沼泽连片,还是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大家说说有哪些河流?生:长江、黄河、澜沧江......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青藏地区》就高耸在青藏高原之上。

如此神奇的雪域高原,是否令你神往呢?生:是。

师:今天我们就来模拟一次青藏高原之旅,去欣赏欣赏那里的美景。

(板书)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讲授新课】:师:在旅行开始之前,咱们应该做哪些准备呢?生:师:我认为咱们得先去熟悉当地的自然环境。

PPT展示:自主和合作学习内容,学生阅读课本P85,了解以下知识要点:1.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

2、青藏高原的地形及显著的地形特征。

3、青藏地区的气候和气候特征。

4、太阳辐射强度。

5、突出的自然特征。

学生学习完后,由学生展示,教师结合PPT做点评。

《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第八章《青藏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学习目标1.运用地形图,找出青藏地区的范围,说出主要地形组成。

2.掌握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地理特征,理解青藏地区高寒带来的影响。

3.了解青藏地区受高寒影响,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教学重点以高寒为特征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高寒环境下的农业教学难点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教学用具PPT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略)【自学导航】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自学课文,搜集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将重点内容在书上画记号)一、世界屋脊(自然特征)位置范围:横断山脉以西,昆仑山——祁连山以南,南至国界(或喜马拉雅山)(位于第一级阶梯)地形特征:以高原为主,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显著特征为“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气候类型:高原山地气候为主,“___,”是本区显著气候特征,由于海拔高,本区空气稀薄、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

主要河流:雅鲁藏布江、澜沧江、长江、黄河二、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畜牧业高原环境:高寒、缺氧、低气压主要牲畜: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种植业河谷农业:_____谷地、______谷地主食等:【预习反馈】(略)【合作探究】P86活动:认识青藏高原的独特风光P90活动: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1.热量条件2.水源条件3.日照和温差条件【归纳小结】梳理归纳海拔高(世界屋脊)空气稀薄气候寒冷光照强烈以畜牧业为主(高寒牧场)河谷农业牦牛藏绵羊藏山羊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当堂检测】地理填充图册P40~41 【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藏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青藏地区自然特征。

2.了解青藏地区农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3.探讨适应青藏高原农业发展的措施。

二、教学重点
了解青藏地区自然特征及其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探讨适应青藏高原农业发展的措施。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问答法
3.小组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Step 1 自然特征与农业发展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四季农业,再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语言,带领学生了解自然现象、自然资源等基本概念,强调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例如:海拔高、气温低、大气稀薄、气候恶劣,亚洲主要水源地、草地资源丰富等等。

通过这些概念,引导学生探讨青藏地区的农业发展与自然因素之间的关系。

Step 2 青藏地区农业现状
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语言,介绍青藏地区的农业现状,让学生了解青藏高原的农业生产模式主要包括木兰围场农业、草场畜牧业和农牧综合经营等。

但是,青藏地区的农业存在一系列问题,如自然环境恶劣,耕地和草地资源匮乏,管理水平低、劳动力短缺等。

Step 3 适应青藏高原农业发展的措施
针对青海高原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现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提出适
应青藏高原农业发展的措施,例如:科学规划土地、多种经营规模效益的合理利用、落实保护草地和水土资源的政策等。

Step 4 讨论与总结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为适应青藏高原农业发展提出更加切实可行的措施。

六、教学评估
通过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估,看学生对青藏地区的自然和农业发展的理解、如何适应青藏高原农业发展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