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烧伤补液计算题第二个24h补液量计算案例题
护考必考烧伤专项计算

• 共 用 题 干 :患 儿 6 岁 ,体 重 2 0 k g,在 家 玩 耍 时 不 慎打翻热水瓶,
• 双 下 肢 被 开 水 烫 伤 后 皮 肤 出 现 大 水 疱 、皮 薄 、疼 痛 明 显 ,睡 袍 破 裂 后创 面 为 红 色 。
•题 干 : 该 患 儿 的 烧 伤 面 积 为 •A . 2 0 % • B . 4 0 %. •C . 4 6 % •D . 5 0 % •E . 7 0 %
• 例2:共用题干:患者,男性,18岁。体重60公斤,面部、双 上肢、双足Ⅱ-Ⅲ度烧伤。
• 题干:其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总量为(生理需要量按2000毫升/ 日计算)
• A. 3620ml • B. 3980ml • C. 4250ml • D. 4520ml • E. 5150ml • 60×(3+18+7)×1.5+2000=4520
成人烧伤面积计算口诀
• 三三三五六七,十三,十三,二十一,双臂占五会阴一,小腿 十三双足七。成年女性的双臂和双足各占6%。
• 1. 考点归属:第11章第2节 烧伤病人的护理 • 2.关键点:①Ⅱ~Ⅲ度烧伤需要补液; • ②晶体和胶体溶液的比例一般为2∶1,第1个8小时输入液体总
量的1/2; • 3.计算公式: • (1)总补液量:成人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体重(kg)×烧伤
面积(%)×1.5ml(小儿1.8ml,婴儿2ml),另加每日生理 需水量2000ml。 • (2)伤后第二个24小时补液量为第一个24小时计算量的一半, 日需量不变。
烧伤面积
部位
成人各部位面积(%)
小儿各部位面积(%)
头颈
9%(发部3%、面部3%、进不3%)
9+(12-年龄)
烧伤液体补液量的计算公式

烧伤液体补液量的计算公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烧伤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损伤,造成皮肤表面和组织的破坏。
烧伤患者往往伴随着严重的血容量丢失和液体平衡紊乱,因此及时进行液体补液十分重要。
而正确地计算烧伤液体补液量,则是保证烧伤患者生命安全和促进其康复的关键之一。
烧伤液体补液量的计算公式的制定,是根据烧伤患者烧伤面积和程度、年龄、体重等因素综合考虑而得出的。
一般来说,液体补液的目的是维持烧伤患者的血容量和液体平衡,防止休克发生,促进组织修复和康复。
烧伤液体补液量的计算公式有多种,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 工式一:Parkland公式Parkland公式是补液量计算的常用方法之一。
根据烧伤患者的体表面积和损伤程度,使用以下公式计算补液量:补液量(ml)= 4ml × 体重(kg)× 烧伤面积(%)/ 24烧伤面积的计算一般采用Wallace法,即乘以烧伤面积的系数(乘以系数时需注意患者年龄)。
2. 工式二:Galveston公式3. 工式三:MRL公式MRL公式是一种根据综合考量烧伤患者的生理状况和实际需要来计算液体补液的方法。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烧伤程度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补液方案。
虽然上述三种公式是常用的烧伤液体补液量计算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计算公式。
对于伴有合并症或既往病史的患者,可能需要调整液体补液的量和速度。
在进行烧伤液体补液计算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情况,以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补液或调整补液量。
2. 遵循医疗团队的建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液体补液方案。
3. 在补液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尿量、尿比重等指标,以帮助评估患者的液体平衡情况。
正确地计算烧伤液体补液量对于烧伤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
通过合理地选择计算公式、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液体平衡情况,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其康复过程。
烧伤液体补液量的计算公式

烧伤液体补液量的计算公式烧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严重的烧伤不仅会造成皮肤组织的损伤,还会引起体内液体的严重丢失。
因此,在烧伤治疗中,补液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那么,如何计算烧伤液体的补液量呢?烧伤液体的补液量计算公式是根据烧伤面积和烧伤程度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烧伤液体的补液量可以按照“4-2-1法则”来计算。
根据烧伤面积来确定基础补液量。
根据“4-2-1法则”,每1%的烧伤面积需要补液4ml/kg。
例如,一个人的烧伤面积为20%,那么他的基础补液量就是20% × 4ml/kg = 80ml/kg。
根据烧伤程度来确定补液的倍数。
一般来说,烧伤程度越重,补液倍数越高。
轻度烧伤(Ⅰ度)的补液倍数为1,中度烧伤(Ⅱ度)的补液倍数为2,重度烧伤(Ⅲ度)的补液倍数为3。
以我们之前的例子来说,如果这个人的烧伤程度为Ⅱ度,那么他的补液量就是80ml/kg × 2 = 160ml/kg。
根据患者的体重来确定最终的补液量。
一般来说,成人的体重在50kg左右,所以我们可以按照这个标准来计算补液量。
以我们之前的例子来说,如果这个人的体重为50kg,那么他的最终补液量就是160ml/kg × 50kg = 8000ml。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烧伤液体的补液量计算公式为:补液量 = 烧伤面积 × 4ml/kg × 烧伤程度的倍数 × 患者的体重。
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计算方法,具体的补液量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生理状况、年龄、并发症等因素来综合考虑,确保补液量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烧伤液体的补液量的计算公式对于烧伤患者的抢救和治疗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医生合理地确定补液量,从而及时补充体内液体,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促进烧伤伤口的愈合和康复。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大家对烧伤液体的补液量计算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烧伤第一天补液量的计算公式

烧伤第一天补液量的计算公式烧伤可是个让人头疼的事儿,特别是在受伤的第一天,补液量的计算那可是相当重要。
咱们来好好唠唠这个烧伤第一天补液量的计算公式。
我先给您说个我遇到的真事儿。
之前在医院实习的时候,遇到过一个被烧伤的大哥。
那场面,真是让人揪心。
他是在工作的时候不小心被火给燎着了,手臂和前胸都烧伤得挺严重。
当时我们一群医护人员赶紧就开始忙活,这其中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计算他第一天的补液量。
咱们先来说说这个计算公式的基础部分。
烧伤后第一个 24 小时补液量 = 体重(kg)×烧伤面积(%)×1.5ml(小儿为 1.8ml,婴儿为 2ml)+ 2000ml(生理需要量)。
这里面的体重和烧伤面积,那可得量准了、算准了。
就拿上面提到的那位大哥来说,他体重 70 公斤,烧伤面积经过评估是 30%。
那咱们就来算算,70×30×1.5 = 3150ml,再加上 2000ml 的生理需要量,那第一天的补液总量就是 5150ml。
但是这里面还有讲究呢!如果烧伤面积是Ⅱ度、Ⅲ度,那计算又不太一样。
Ⅱ度烧伤面积不算太严重,补液量相对少一点;Ⅲ度烧伤那可就严重了,补液量得加大。
而且啊,在计算补液量的时候,还得考虑伤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
比如说小孩和老人,他们的身体调节能力和成年人不一样,补液量就得更精细地调整。
还有,这补液可不光是算个总量就完事儿了。
这补进去的液体,还得分晶体液和胶体液。
晶体液就像生理盐水,胶体液比如血浆啥的。
一般来说,晶体液和胶体液的比例是 2∶1。
您说这复杂不复杂?但这可都是为了能让伤者尽快好起来,咱一点儿都不能马虎。
再回到那个大哥的例子,算出来总量 5150ml 后,晶体液就得大概3400ml,胶体液大概 1700ml。
然后还得根据他的具体情况,比如有没有其他疾病,随时调整补液的速度和量。
总之,烧伤第一天补液量的计算,那真不是个简单的事儿。
得仔细、认真,还得灵活应变。
烧伤输液计算法

面积×体重×0.6
面积×体重×2×1/3
II和III度总面积≥50%
(晶体:胶体=1:1)
晶体液(首选平衡液)
面积×体重×0.75
面积×体重×0.9
面积×体重×1.0
胶体液(首选血浆)
面积×体重×0.75
面积×体重×0.9
面积×体重×1.0
基础需水量
(5%~10%%GS)
2000ml/d
1/2(1500)
1/4(750)
1/4(750)
胶体液量(2000ml为例)
1/2(1000)
1/4(500)
1/4(500)
基础需水(5%~10%%GS)
以成人2000ml为例
700
700
600(也可700)
12Kg儿童
12Kg×80ml/Kg=960ml
320
320
320
烧伤输液计算法
第一个24小时
第二个24小时
面积大小(严重程度)
液体种类
成人
儿童(1~12岁)
婴儿(0~1岁)
晶体液和胶体液(已经丧失量)为第一个24小时输入量的一半
II和III度总面积<50%
(晶体:胶体=2:1)
晶体液(首选平衡液)
面积×体重×1.0
面积×体重×Leabharlann .2面积×体重×2×2/3
胶体液(首选血浆)
70~100ml/Kg/d
100~150ml/Kg/d
基础需水量(日需量)与第一个24小时相同
注意:体重单位是公斤(kg),面积千万别划为小数,百分之几就乘几,面积指II度和III度面积,千万别计I度面积。
第一个24小时输液量分配
烧伤补液量计算公式

}
烧伤补液量计算公式
伤后第一个24h补液量:病人每千克体重每1%烧伤面积补液(小儿,婴儿2ml);
第一个24h补液总量=体重(kg)*烧伤面积(%)*+日生理需水量2000ml
补液量晶体溶液和胶体溶液比例:2:1;广泛深度烧伤1:1
伤后第二个24h补液量为第一个24h的一半,日生理需要量不变。
烧伤后第一个8h渗液最快,首个8h输入上述总量的1/2;其余在后16h输入。
小儿不同程度脱水的临床表现
小儿不同性质脱水的临床表现
补液:第一天补液量包括:生理需要量+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
生理需要量=60~80ml/kg(去除口服部分),用1/4~1/5张含钠液补充
累计损失量:定量:轻度脱水<50ml/kg;中度脱水50~100ml/kg;重度脱水<100~120ml/kg
定性:低渗性脱水:2/3张~等张含钠液;等渗性脱水:1/2~2/3张;高渗性脱水:1/3~1/4张
定速:累计损失量8~12h内补足,滴速:每小时8~10ml/kg
继续损失量:补液开始后继续丢失的液体量,一般用1/3~1/2张含钠液。
烧伤补液量计算公式

烧伤补液量计算公式
伤后第一个24h补液量:病人每千克体重每1%烧伤面积补液1.5ml(小儿1.8ml,婴儿2ml);
第一个24h补液总量=体重(kg)*烧伤面积(%)*1.5+日生理需水量2000ml
补液量晶体溶液和胶体溶液比例:2:1;广泛深度烧伤1:1
伤后第二个24h补液量为第一个24h的一半,日生理需要量不变。
烧伤后第一个8h渗液最快,首个8h输入上述总量的1/2;其余在后16h输入。
补液:第一天补液量包括:生理需要量+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
生理需要量=60~80ml/kg(去除口服部分),用1/4~1/5张含钠液补充
累计损失量:定量:轻度脱水<50ml/kg;中度脱水50~100ml/kg;重度脱水<100~120ml/kg
定性:低渗性脱水:2/3张~等张含钠液;等渗性脱水:1/2~2/3张;高渗性脱水:1/3~1/4张定速:累计损失量8~12h内补足,滴速:每小时8~10ml/kg
继续损失量:补液开始后继续丢失的液体量,一般用1/3~1/2张含钠液。
烧伤后补液量计算公式

烧伤后补液量计算公式
烧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给人体带来很大的伤害。
烧伤后的补液
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根据伤情来计算补液量。
烧伤后补液量的计算公式为:【补液量(L)= 体重(kg)× 烧
伤面积(%)× 4ml】。
其中,烧伤面积指的是烧伤部位的面积占比。
例如,如果烧伤面积为20%,体重为70kg,则补液量为5.6L。
补液的目的是维持体内的正常生理功能,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烧
伤后身体处于高代谢状态,需要大量的能量和营养物质维持正常代谢,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补液和营养支持。
不同程度的烧伤需要不同的补液量。
对于轻度的烧伤,可以通过
口服或静脉注射来进行补液。
对于重度的烧伤,需要采用静脉输液的
方式进行补液。
在进行补液的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和生
命体征,确保补液的速度和量是合适的,避免出现过度补液的情况。
除了补液外,对于烧伤患者还需要进行其他的治疗措施,如清创、预防感染、止痛等。
此外,烧伤后的营养支持也非常重要,需要合理
的膳食和营养补充。
总之,烧伤后的补液量需要根据烧伤面积和体重等因素进行计算,并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正确的补液。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患
者的生命体征和治疗效果,早期的治疗和营养支持可以有效的促进烧
伤患者的恢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烧伤补液计算题第二个24h补液量计算案例题【提问】患者男,39岁,50Kg,仓库管理员。
一次救火的过程中造成全身大面积烧伤。
头、面、颈部表面呈红斑状、干燥,烧灼感,双下肢。
腹部和会阴部红肿明显,见大小不一的水疱形成,医嘱补液治疗,护士计算该患者第一个24小时需补胶体液的量是?
A.1500ml
B.2250ml
C.3500ml
D.4500ml
E.6500ml
【正确答案】B
该患者烧伤面积共计60%(双下肢46+腹部13+会阴1,头、面、颈部表面呈红斑状,为Ⅰ度烧伤不计算烧伤面积)。
【解析】
我国常用的烧伤补液量计算公式:伤后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按病人每千克体重每1%烧伤面积(Ⅱ~Ⅲ度)补液1.5ml(小儿1.8ml,婴儿2ml)计算,即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体重(kg)×烧伤面积(%)×1.5ml,另加每日生理需水量2000ml,即为补液总量。
电解质液和胶体溶液的比例一般为2:1,深度烧伤为1:1,即每1%烧伤面积每千克体重补充电解质溶液和胶体溶
液各0.75ml.第一个24小时补液总量为:60×50×1.5+2000=6500ml,其中胶体液为:60×50×0.75=2250ml,电解质液液为:60×50×0.75=2250ml,水分为20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