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烧伤晶体和胶体补液量公式
烧伤休克期补液量计算

婴儿:烧伤面积(%)×体重(kg)×2(晶体、胶体)+ 100ml/kg (基础水分)
2020/3/3
烧伤补液计算公式
烧伤后第1个24小时晶体、胶体的计算
晶体:胶体=2:1或1:1
晶体:烧伤面积(%)×体重(kg)×1.0ml 胶体:烧伤面积(%)×体重(kg)×0.5ml
2020/3/3
烧伤补液原则
先快后慢、先盐后糖、 先晶后胶
2020/3/3
烧伤补液的分类
晶体:0.9%NaCl、乳酸林格氏液、林格氏液、 5%GNS、碳酸氢钠、其它平衡盐溶液
胶体:全血、血浆、白蛋白、代血浆、淀粉类、 右旋糖酐类、明胶类
水分:5%葡萄糖
2020/3/3
烧伤补液方法
烧伤后第1个24小时晶胶体输入量: 第1个8小时输入晶胶体总量的一半 第2-3个8小时均匀输入余下的晶胶体量 烧伤后第2个24小时晶胶体输入量为第1个24小时晶胶体总量的一半 烧伤后第3个24小时晶胶体输入量为第2个24小时晶胶体总量的一半
2020/3/3
2020/3/3
烧伤面积计算
新 九 分 法
2020/3/3
2020/3/3
烧伤分度
一.轻度烧伤:Ⅱ°以下烧伤总面积在9%以下。 二.中度烧伤:Ⅱ°烧伤面积10%~29%或Ⅲ°烧伤面积不足10%。 三.重度烧伤:总面积30%~49%或Ⅲ°烧伤面积10%~19%或Ⅱ°、Ⅲ°
烧伤面积虽不达上述百分比,但已发生休克等并发症、整理 呼吸道烧伤或有较重的复合伤。 四.特重烧伤:总面积50%以上或Ⅲ°烧伤20%以上或已有严重并发症 。
烧伤休克期补液量计算
烧伤面积计算
烧伤面积是以烧伤部位与全身体表面积百分比计算的。 1、手掌法:伤员自己掌的面积,等于自己身体面积的1%计算。 2、新九分法:
烧伤小儿补液原则计算公式

烧伤小儿补液原则计算公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烧伤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外伤情况,由于小儿皮肤娇嫩,烧伤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痛苦和风险。
对于烧伤小儿的抢救处理,补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烧伤的抢救过程中,补液的原则和计算公式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我们来看一下烧伤小儿补液的原则。
烧伤小儿因为烧伤面积大、渗出液多、代谢亢进等因素,导致水、电解质和蛋白质丢失过多,特别容易发生脱水和休克,所以及时进行补液对于维持生命至关重要。
根据烧伤小儿的体征和生理状态,补液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快速进行补液:烧伤小儿在短时间内会失去大量的液体,导致血容量不足,出现休克等情况。
因此需要尽快进行补液,以保持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
2. 补充足够的水分:由于烧伤小儿大量失水,所以在补液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补充足够的水分来维持机体的水平衡。
3. 补充适量的电解质:除了水分外,还需要根据烧伤小儿失去的电解质种类和数量,适量补充电解质,以保持体内电解质的平衡。
4. 调整补液速度:根据烧伤小儿的年龄、体重、烧伤程度等因素不同,补液的速度也需要进行调整。
如果补液速度过快,会加重心脏负担;如果补液速度过慢,会延迟病情的改善。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烧伤小儿补液的计算公式。
在实际抢救过程中,通常根据烧伤小儿的体重、失液量、严重程度等因素来计算补液的量,以确保烧伤小儿能够及时获得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
下面就介绍一下烧伤小儿补液的常用计算公式:1. 根据体重的计算公式:烧伤小儿的体重A(kg)与补液的量B(ml)之间的关系为:B=4A,即每1kg体重对应补液4ml。
3. 根据全身烧伤面积的计算公式:全身烧伤面积D(%)与补液的量B(ml)之间的关系为:B=D×300,即全身烧伤面积乘以300即为补液的量。
通过以上公式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到烧伤小儿补液的合理量,以帮助烧伤小儿尽快恢复体力和健康。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病情的变化和医生的建议进行具体补液方案的制定。
休克补液量计算公式

休克补液量计算公式在医学领域中,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生命威胁,它可能由于失血、感染、严重创伤或其他原因导致。
在处理休克的过程中,补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治疗措施。
正确计算休克患者的补液量对于稳定患者的血压、维持器官灌注和恢复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因此,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计算合适的补液量。
休克补液量的计算公式是根据患者的体重和失血量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根据患者的情况,医生会选择使用不同的计算公式来确定补液量。
以下是休克补液量计算公式的一些常见方法:1. Parkland公式,Parkland公式是用于烧伤患者的补液计算公式。
该公式根据烧伤患者的体表面积和失液程度来确定补液量。
公式为,补液量(毫升)= 4ml ×体表面积(m²)×烧伤百分比。
2. Holliday-Segar公式,Holliday-Segar公式是用于儿童的补液计算公式。
根据患儿的体重和失液程度来确定补液量。
公式为,24小时总补液量(毫升)=100ml/kg ×体重(kg)。
3. 休克指数法则,休克指数法则是根据患者的体重和失血量来确定补液量的一种方法。
根据患者失血量的百分比和休克指数来确定补液量。
公式为,补液量(毫升)= 休克指数×体重(kg)。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休克补液量计算公式,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合适的补液量。
因为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不同的,所以在计算补液量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失血量以及其他相关因素。
除了计算补液量外,医生还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补液类型。
在休克治疗中,晶体液和胶体液是常用的补液类型。
晶体液包括生理盐水、林格液和葡萄糖盐水等,它们可以迅速扩容血容量。
而胶体液包括白蛋白、羟乙基淀粉等,它们可以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液体的分布。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补液类型和计算补液量。
同时,医生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血气分析等指标,及时调整补液方案,确保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
补液量怎么算?这份计算技巧请收好!

补液量怎么算?这份计算技巧请收好!当人体患病,如呕吐、腹泻、外伤、手术或环境变化时,可引起水、电解质代谢的紊乱,使体液的含量、分布和组成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掌握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用药量的计算非常必要。
补液量的计算1、正常体液总量的计算•BF(足月新生儿)= W × 0. 75•BF(周岁婴儿)= W × 0.70•BF(儿童)= W × 0.65•BF(男性)= W × 0.60•BF(女性)= W × 0.55注:BF 表示正常体液总量,以 L 为单位;W 表示体重,以 kg 为单位。
2、单纯脱水病人补液量的计算根据正常体液总量和血清钠浓度计算注:BF 表示正常体液总量,142 为正常血清钠浓度,以 mmol/L 为单位;K 为计算累积丢失量的安全系数,—般是1/2 或1/3;推测继续丢失量以 L 为单位;1.5 为每日生理代谢需水量,以 L 为单位。
3、烧伤病人补液量的计算Ⅱ°、Ⅲ° 烧伤的补液量的计算补液总量(mL)= 胶体溶液+晶体溶液(电解质溶液)+基础水分胶体溶液(mL)= 烧伤面积(%)×体重(kg)晶体容液(mL)= 烧伤面积(%)×体重(kg)×1.0注:胶体溶液:全血、血浆、白蛋白、右旋糖酐-40 或右旋糖酐-70、血浆代用品;晶体溶液:0. 9% 的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平衡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及乳酸钠溶液;基础水分:5% 或 10% 的葡萄糖注射液。
补液,远不止简单计算剂量这么简单。
补液时机、液体种类等等,稍有不慎都有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看完了上面的内容,对临床补液你还有哪些想了解的?丁香公开课联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程瑞杰副主任医师,结合实战案例,打磨这门:《从基础到实战:全面讲解补液》不仅教你怎么补液,还教你为什么要这么补。
有基础有实战,真正让补液变得简单!。
烧伤液体补液量的计算公式

烧伤液体补液量的计算公式烧伤是一种常见的外伤,严重的烧伤不仅会造成皮肤组织的损伤,还会引起体内液体的严重丢失。
因此,在烧伤治疗中,补液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那么,如何计算烧伤液体的补液量呢?烧伤液体的补液量计算公式是根据烧伤面积和烧伤程度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烧伤液体的补液量可以按照“4-2-1法则”来计算。
根据烧伤面积来确定基础补液量。
根据“4-2-1法则”,每1%的烧伤面积需要补液4ml/kg。
例如,一个人的烧伤面积为20%,那么他的基础补液量就是20% × 4ml/kg = 80ml/kg。
根据烧伤程度来确定补液的倍数。
一般来说,烧伤程度越重,补液倍数越高。
轻度烧伤(Ⅰ度)的补液倍数为1,中度烧伤(Ⅱ度)的补液倍数为2,重度烧伤(Ⅲ度)的补液倍数为3。
以我们之前的例子来说,如果这个人的烧伤程度为Ⅱ度,那么他的补液量就是80ml/kg × 2 = 160ml/kg。
根据患者的体重来确定最终的补液量。
一般来说,成人的体重在50kg左右,所以我们可以按照这个标准来计算补液量。
以我们之前的例子来说,如果这个人的体重为50kg,那么他的最终补液量就是160ml/kg × 50kg = 8000ml。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烧伤液体的补液量计算公式为:补液量 = 烧伤面积 × 4ml/kg × 烧伤程度的倍数 × 患者的体重。
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计算方法,具体的补液量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生理状况、年龄、并发症等因素来综合考虑,确保补液量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烧伤液体的补液量的计算公式对于烧伤患者的抢救和治疗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医生合理地确定补液量,从而及时补充体内液体,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促进烧伤伤口的愈合和康复。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介绍,大家对烧伤液体的补液量计算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烧伤第一天补液量的计算公式

烧伤第一天补液量的计算公式烧伤可是个让人头疼的事儿,特别是在受伤的第一天,补液量的计算那可是相当重要。
咱们来好好唠唠这个烧伤第一天补液量的计算公式。
我先给您说个我遇到的真事儿。
之前在医院实习的时候,遇到过一个被烧伤的大哥。
那场面,真是让人揪心。
他是在工作的时候不小心被火给燎着了,手臂和前胸都烧伤得挺严重。
当时我们一群医护人员赶紧就开始忙活,这其中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计算他第一天的补液量。
咱们先来说说这个计算公式的基础部分。
烧伤后第一个 24 小时补液量 = 体重(kg)×烧伤面积(%)×1.5ml(小儿为 1.8ml,婴儿为 2ml)+ 2000ml(生理需要量)。
这里面的体重和烧伤面积,那可得量准了、算准了。
就拿上面提到的那位大哥来说,他体重 70 公斤,烧伤面积经过评估是 30%。
那咱们就来算算,70×30×1.5 = 3150ml,再加上 2000ml 的生理需要量,那第一天的补液总量就是 5150ml。
但是这里面还有讲究呢!如果烧伤面积是Ⅱ度、Ⅲ度,那计算又不太一样。
Ⅱ度烧伤面积不算太严重,补液量相对少一点;Ⅲ度烧伤那可就严重了,补液量得加大。
而且啊,在计算补液量的时候,还得考虑伤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
比如说小孩和老人,他们的身体调节能力和成年人不一样,补液量就得更精细地调整。
还有,这补液可不光是算个总量就完事儿了。
这补进去的液体,还得分晶体液和胶体液。
晶体液就像生理盐水,胶体液比如血浆啥的。
一般来说,晶体液和胶体液的比例是 2∶1。
您说这复杂不复杂?但这可都是为了能让伤者尽快好起来,咱一点儿都不能马虎。
再回到那个大哥的例子,算出来总量 5150ml 后,晶体液就得大概3400ml,胶体液大概 1700ml。
然后还得根据他的具体情况,比如有没有其他疾病,随时调整补液的速度和量。
总之,烧伤第一天补液量的计算,那真不是个简单的事儿。
得仔细、认真,还得灵活应变。
烧伤输液计算法

面积×体重×0.6
面积×体重×2×1/3
II和III度总面积≥50%
(晶体:胶体=1:1)
晶体液(首选平衡液)
面积×体重×0.75
面积×体重×0.9
面积×体重×1.0
胶体液(首选血浆)
面积×体重×0.75
面积×体重×0.9
面积×体重×1.0
基础需水量
(5%~10%%GS)
2000ml/d
1/2(1500)
1/4(750)
1/4(750)
胶体液量(2000ml为例)
1/2(1000)
1/4(500)
1/4(500)
基础需水(5%~10%%GS)
以成人2000ml为例
700
700
600(也可700)
12Kg儿童
12Kg×80ml/Kg=960ml
320
320
320
烧伤输液计算法
第一个24小时
第二个24小时
面积大小(严重程度)
液体种类
成人
儿童(1~12岁)
婴儿(0~1岁)
晶体液和胶体液(已经丧失量)为第一个24小时输入量的一半
II和III度总面积<50%
(晶体:胶体=2:1)
晶体液(首选平衡液)
面积×体重×1.0
面积×体重×Leabharlann .2面积×体重×2×2/3
胶体液(首选血浆)
70~100ml/Kg/d
100~150ml/Kg/d
基础需水量(日需量)与第一个24小时相同
注意:体重单位是公斤(kg),面积千万别划为小数,百分之几就乘几,面积指II度和III度面积,千万别计I度面积。
第一个24小时输液量分配
烧伤液体补液量的计算公式

烧伤液体补液量的计算公式
烧伤患者的液体补液量计算公式是根据Parkland公式来计
算的。
Parkland公式是一种常用的计算烧伤液体补液量的方法,它基于烧伤面积和体重。
公式如下:
液体补液量(ml)=烧伤面积(%)×体表面积系数×体重(kg)
其中,烧伤面积是以身体表面积的百分比来表示,体表面积
系数根据烧伤程度而定,体重是指患者的体重。
具体的计算步骤如下:
1.根据患者的身体表面积计算烧伤面积的百分比。
常用的计
算公式有九分法、Wallace公式等。
九分法是根据患者年龄和
身高来计算烧伤面积百分比的方法,可以参考相关的九分法计
算表格或工具进行计算。
2.根据烧伤程度来确定体表面积系数。
一般情况下,轻度烧
伤(一度烧伤)可以取体表面积系数0.5,中度烧伤(二度烧伤)可以取体表面积系数1,重度烧伤(三度烧伤)可以取体表面
积系数2。
3.记录患者的体重,单位为千克。
4.根据公式插入数值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烧伤液体补液量。
需要注意的是,该公式仅适用于成年患者,并且仅用于初始液体复苏的计算。
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监测指标的变化,还需要根据临床判断和医生的指导调整液体补液量。
因此,在使用该公式时,一定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指导进行判断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