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河流景观设计规划
校园环境景观设计分析

校园环境景观设计分析——之云影湖周边景观设计一、背景介绍:云影湖是云塘校区的空间中心,也是校园的人文核心。
云影湖在保留原有自然水塘的基础上,经过自然生态的设计,形成东西走向的宽阔水面。
依据原有地形高差设置三级水面,湖水清澈、充满活力。
湖体驳岸设计遵循自然生态法则,驳岸与沿湖道路留有5 至10m 的绿化生态带,给植物、水体和生物留有足够的栖息空间,形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生态链。
通过调研,师生最满意的新校园场所,云影湖排在第一位。
这里安全舒适,宁静清新;这里天光云影,晴岚荡漾;这里尺度宜人、有清和感和身份感;这里是师生最有环境归属感的地方。
云影湖将成为长沙理工大学自然和文化的中心福地,也将变成学校的代名词。
二、功能分区:功能分区且使各功能区域之间相互交融、渗透,就必须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
云影湖的景观环境优美,小路蜿蜒曲折,使人在其中流连忘返,既避开了车行区的干扰,又给喜欢休闲、漫步的同学、情侣等营造良好的空间,灌木丛的错落有致的分布给湖边的景观带来了生机,一排排杨柳倒垂在水面,仿佛阿诺多姿的少女在嬉戏,让云影湖的绿化更加美好。
三、校园特色:在规划中传承大学文化、地域特色造反映各自学校人文精神和特色的校园环境。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良好的人文环境是建立在清新自然的山水环境之中。
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就是对人类本身的尊重。
人是自然的部分,人与环境和谐共处,是最好最高层次的人文环境。
云影湖据说是九座山的交汇处会和而成的,因此它的东边还保留有小山坡,可谓此处的环境是依山旁水,微妙微翘。
如果说建筑师永恒的艺术,那么植物则是变化的音符。
我们理工大学校园的植物种类繁多,金边黄杨、红花继木等给云影湖畔的景观带来了丝丝生气,也展现了我们校园独有的魅力。
而且植物之前的巧妙结合也产生了最大的造景艺术感染力,达到了“园林巧于因借,自称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
”同时也起到了防噪声、防风滞尘等功能。
四、景观设计的艺术性艺术性是高校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景观要不断创新发展,艺术性就成了突破的主要方向,不具备相当艺术水准的设计作品很难引起校园中师生的关注。
关于高校河流景观设计案例

关于高校河流景观设计案例1. 清华大学西南园景区河流设计清华大学西南园景区的河流设计以自然与人文相结合为原则。
河流沿途种植了各类水生植物,形成了一个绿色走廊,为校园增添了自然的氛围。
河流设计中还设置了多个观景台和休息区,供师生们休憩和欣赏河景。
2. 北京大学未名湖河流景观设计北京大学的未名湖是校园内的一片人工湖泊,其河流景观设计以打造一个宜人的休闲环境为目标。
河流两岸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木,形成了一道绿色屏障,同时还设置了多个小桥和湖上的游船,供师生们游玩和观赏湖景。
3. 复旦大学河流景观设计复旦大学的河流景观设计以融入校园文化为出发点。
河流沿途设置了多个雕塑和艺术装置,展示了学校的历史和精神内涵。
河流两岸还种植了各种花卉,形成了一个美丽的花园,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休闲放松的场所。
4. 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河流景观设计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的河流景观设计以打造一个生态环保的校园为目标。
河流沿途设置了多个湿地和河岸带,供师生们学习和了解生态环境。
河流两岸还种植了各种水生植物,形成了一个自然的湿地生态系统。
5.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河流景观设计浙江大学玉泉校区的河流景观设计以打造一个和谐宜人的校园环境为目标。
河流两岸设置了多个休闲广场和步道,供师生们休憩和散步。
河流沿途种植了各种花卉和树木,形成了一个美丽的景观带。
6. 南京大学鼓楼校区河流景观设计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的河流景观设计以打造一个文化底蕴丰富的校园为目标。
河流沿途设置了多个文化景点和纪念碑,展示了学校的历史和文化。
河流两岸还种植了各种具有象征意义的花卉,为校园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7. 武汉大学河流景观设计武汉大学的河流景观设计以打造一个生态友好的校园为目标。
河流沿途设置了多个湿地和河岸带,供师生们学习和了解湿地生态。
河流两岸种植了各种水生植物,形成了一个自然的湿地生态系统。
8. 天津大学河流景观设计天津大学的河流景观设计以打造一个现代化的校园为目标。
河流沿途设置了多个现代化建筑和艺术装置,展示了学校的科技实力。
山水校园规划案例

山水校园规划案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校园规划也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一座能够提供良好学习环境、注重生态保护的山水校园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山水校园规划的案例。
地区的一所大学,校园占地面积广阔,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山水资源。
然而,长期以来,校园的规划设计主要关注功能性而忽视了山水元素的融入和利用。
为了改善校园环境,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学习效果,学校决定进行山水校园规划。
首先,该校选择了一些重要的区域进行美化和改造。
比如,校园中的一个湖泊,原本由于采石和排污等原因导致水质污染,成为了一个沉闷的地方。
经过规划设计,湖泊被修复,水质恢复清澈。
在湖泊周围,建造了一道花海,种植了各种各样的花卉和水生植物,使得湖泊的周围成为了一个美丽的景观区域。
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吸引一些湖泊生态的研究和教学活动。
其次,校园中的另一个重要区域是山地。
原本,这片山地只是一片荒芜和不规划的区域,没有任何的利用价值。
为了改善这片区域,学校进行了精心的规划设计。
首先,在山地的主要路径上,铺设了防滑石材,以增加人们步行时的安全性。
然后,根据山地的地势情况,布置了一些休息的座椅,供学生和教职工在校园间隙进行休息和交流。
最后,山地的顶部被布置成了一个观景台,供人们俯瞰整个校园的美景。
这样的设计不仅很好地利用了山地资源,还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的空间。
另外,学校还注重山水元素的融入和利用。
在校园的主要道路两旁,种植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树木和花卉。
这些树木和花卉不仅增加了校园的生态氛围,还使得校园的景色更加丰富多样。
此外,学校还利用校园内的滨水区域,增设了一些长凳和休闲亭子,供学生和教职工休息和放松。
在这些滨水区域,学校组织了一些水上运动和水生生物观察等活动,以增加学生对自然的认识和体验。
最后,为了增加校园的生态保护意识,学校规划了一片校园农场。
这片农场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农业的兴趣,还可以提供一些自给自足的农产品。
高校校园水景空间设计

3 . 2 . 2使 用者需求。师生是校园水景空间的使用 人群 ,
在设计时要考虑到他们 的使用需求 。学生多是在 教学 楼、 宿舍楼 、 图书馆活动 , 这已然不能满足 他们 的需求 , 他们更希望有一个多功能的空间 ,可以同时满足安 全
性、 私密性 、 开放性 、 多样性 等。 在设计前可以进行 问卷 调查 , 对校园环境多加分析 , 了解 学生需要 一个怎样 的 水景空间环境 , 制定校园水景空间的规模 和形式 , 综合
长。 ( 2 ) 水质条 件。 水质主要受水源影响 , 水质情况不仅 反映 了水底基质 与周边土壤的水分条件 ,还 有土壤 的 养分 、盐分 以及其他理 化性质 和微生物 活性 等具有 一
定的影响 。
程度低 , 岸坡角度不 大的地段 ; 浆砌石驳 岸强度较 大 , 适用于岸坡角度大的地段 ,但不适 合 使大学校园水 景空 间得到
充分利用。
4 校 园水体 景观 的 设计 方法
4 . 1 水 面 空 间设 计
3 校 园水 体 景观 设计 的影 响 因素
3 . 1 自然因素
水 面设计是校 园水体景观 的主体元素 ,水面 的形 式 随岸线 的变化而改变 , 它可 以表 现 出宁静 、 舒缓 、 流 畅等 , 因此 , 可以通过 塑造 不同的水 面形态 营造 出不 同 氛 围来满足水 景的功 能性和观赏性 。
绿化 ; 人工抛石适 用于冲刷程度严重 的地段 , 结合缝隙
和种植池可以进 行较好的园林绿化[ 2 1 。
3 . 1 . 2 土壤 因素 。水 体周边 的土壤具 有维 持生 物多样 性、 分配 和协调地表水分 、 过滤 、 缓冲 、 分解 固定和降解 有机 物和无 机物 等功 能。土壤 的质地 、 密度、 湿度、 肥 度、 盐度 以及渗透度通过影 响根部 的容量 、 水 分和营养 物质从 而影响了植物 的生长 。适宜植被生长 的土壤应 是 以黏 土为 土壤底 层 , 其 上有壤土 、 以及少 量 的沙土 ,
浅析高校校园规划中的水景环境设计

浅析高校校园规划中的水景环境设计摘要:近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校的建设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
与此同时,由于很多高校都位于城市中心区或者在城市化进程中被城市包裹起来,因此有大量的高校都兴建了新的校区,在新校区的规划和设计中,水景是必不可少的一项。
合理得安排水景观,可以提高高校人文自然氛围,调节城市微循环系统等,是设计师不得不用心的设计重点之一。
本文介绍了水景在校园环境设计中的重要性, 对校园中的水景设计进行了探讨, 对校园中水景建设的管理进行了论述, 以合理引用水景, 从而促进现代大学校园的环境建设。
关键词:新校园规划;水景营造;山水校园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flourishing of higher education, universities also have sprung up rapidly. Meanwhile, due to many Universities are located in city center-area, therefore a great number of Universities are built new campus. In new campus of planning, waterscape is a essential item. Reasonable arrangements water landscape could improve university humanities natural atmosphere, improve city microcirculation system, designers need to careful designed.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importance waterscape in campus landscape design and show a discussion on the campus of waterscape design, addressed on campus construction of waterscape in management. May designers reference to water features reasonably, thus contributing to the campus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of modern University.Keywords: New campus planning;Water building;Scenic campus引言随着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逐步受到重视,接受高等教育越来越成为每一个人所向往的活动。
河流景观分段设计方案

河流景观分段设计方案河流景观分段设计方案前言:河流作为一种自然资源,不仅提供了人们生活所需的水源,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向往。
因此,对河流的景观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结合一个河段的实际情况,设计沿岸景观分段方案,进一步丰富河流景观。
一、起始段:自然与文化的交融起始段是河流的起始位置,也是河流与人文景观交融的部分。
本段以塑造水与绿植相融合的自然景观为主题,强调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
在此段落设置湿地公园,种植大量芦苇和水生植物,为湿地鸟类、鱼类等提供茁壮生长的环境。
同时,园内设置步道和观景台,方便游人观赏湿地景观。
二、中间段:艺术与活动的结合中间段是河流的中间位置,也是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区域。
本段以创意艺术和户外活动为主题,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和想象力的场所。
在此段落设置艺术雕塑、水上游乐设施和户外运动场,吸引游客进行艺术欣赏和户外运动。
同时,还可以在河流两侧设置餐饮和购物等设施,增加人们在此段的停留时间。
三、终点段:历史与人文的辐射终点段是河流的终点位置,也是人们感受历史与人文的地方。
本段以历史文化景观和人文遗迹为主题,展示当地的历史底蕴和人文魅力。
在此段落设置历史纪念馆、文化街区和传统建筑群,让游人领略到当地的历史风情。
同样,为了进一步提升体验,还可以在河流两岸设置游船码头,方便游客乘船欣赏整个河段的景色。
四、连接段:自然与人文的过渡连接段是各个分段之间的过渡区域,也是河流不同分段之间的衔接部分。
本段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过渡为主题,通过合理规划和植树造景,打造一个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环境。
可以在此段落设置景观步道、露天休息区和观景平台,让游客可以在步行中感受到不同分段的魅力。
五、辅助设施:交通和功能性建筑物除了以上几个分段之外,为了更好地服务游客,还需要在河流景观分段上设置一些辅助设施。
比如,可以设置交通枢纽和停车场,方便游客的出行。
同时,为了保护河流生态环境,还需要设置垃圾收集点和公共厕所等设施,方便游客使用。
现代大学校园水景规划设计探讨

现代大学校园水景规划设计探讨李志刚1朱江21.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山东淄博2553002.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200233围绕现代大学校园水景规划设计对于提高高校整体形象、丰富校园文化以及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解析了水的景观特性以及人的亲水性,并以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为例,阐述了水景在校园环境设计中的作用,强调水体能够活化、界定空间;水景在景观设计中具有可塑性效果;水景能够调节小气候。
结合实例,从水景的空间设计、尺度设计、文化性、生态性,以及滨水空间的设计、水景与其他校园环境要素的结合的角度,对校园中的水景设计展开探讨,并就水面环境维护、水系管理、利用水景的生态效益论述了校园水景的维护和管理要点,进而探讨了生态型校园水景的规划设计思路,以期提升现代大学校园水景规划设计水平。
现代大学校园;水景设计;环境TU984.183A0517 -6611 (2011)29 - 18022 -04Water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Modern Campus LI Zhi-gang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1047001);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9ZR1426700)。
李志刚(1971 -),男,山东淄博人,讲师,硕士,从事平面设计研究,E-mail:lizhg1971@ hotmail.com。
*通讯作者,高级工程师,博士,从事环境健康研究,E-mail:zhuj@ saes.sh.cn。
2011-06-27三维立体空间态(图2)。
@@[1]魏毓洁,眭爱华.大学校园规划中的水景环境营造[J].山西建筑,2006 (32):11-12.@@[2]吕桂菊.水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13): 319, 334.@@[3]海伦・纳什.庭园水景设计与建筑[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140 - 141.@@[4]蔡强,宋鸣笛.诗意、画意、情意——现代住区水环境设计[J].城市环 境设计,2004(3):70 -79.@@[5]戴维・斯蒂文森.花园水景[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56.@@[6]袁静.浅谈水景在大学校园中的运用[J].山西建筑,2009(35):5 -6.@@[7]凯文・林奇.城市的形象[J].建筑师,1982(21):203-225.@@[8]朱钧珍.园林理水艺术[M].北京:林业出版社,1993:26 -28.现代大学校园水景规划设计探讨作者:李志刚, 朱江作者单位:李志刚(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山东淄博,255300), 朱江(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200233)刊名:安徽农业科学英文刊名: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年,卷(期):2011,39(29)本文链接:/Periodical_ahnykx201129100.aspx。
河道景观设计方案

河道景观设计方案背景介绍:我们生活的城市中经常能见到各种各样的河道,它们如同一道细丝般穿过城市的街道和建筑群落,为城市带来一抹柔美的景观。
然而,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一些河道可能被忽视,被垃圾和污染所覆盖,河道景观被破坏。
因此,为了恢复和改善城市河道的景观,我们需要设计一个细致而具有创意的河道景观设计方案。
设计目标:1. 恢复河道生态环境:通过设计方案,恢复河道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增加沿岸的植被和动物种群,提高水质,并增加河道的水生生态系统。
2. 提升景观美感:在设计过程中注重景观的美感,通过艺术装饰和景观塑造,使河道成为城市的亮丽风景线。
同时,通过合理布置绿化带和景观设施,为市民提供一个优雅宜人的休闲娱乐场所。
3. 实用性和可持续性: 在设计方案中要兼顾实用性,通过合理规划公共设施和交通路径,方便市民通行。
另外,在设计中要考虑到河道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设计内容:1. 绿化与景观布置我们将设计方案中注重增加绿化带和景观植物的种植。
通过在河道两岸种植各类乔木、灌木和花卉,提供一个生态友好且具有观赏价值的绿色景观。
在河道两岸种植花草树木的同时,合理设置休闲的座椅和垃圾桶等设施,方便市民休憩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2. 水生生态系统恢复为了恢复河道的水生生态系统,我们将建议对河道进行适度的修复和整治。
清理河道内垃圾,修复河岸坍塌和损毁的河道,同时增加水生植物,如睡莲、荷花等,为水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3. 创意景观设施除了注重河道生态环境的恢复和绿化,我们还将提出一些创意景观设施的设计。
例如,在河道旁设置一座小型的喷泉,既能够提供散步的市民一丝清凉,又能够增加整个河道景观的美感。
此外,还可以在河道两岸设置艺术装置和雕塑,为整个景观增添一份艺术氛围。
4. 公共设施规划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将考虑对河道两岸的公共设施进行合理规划。
例如,在河道两岸设置自行车道和步行道,便于市民进行健身活动,并将河道连接到城市的交通网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校园河流景观设计规划一建筑如严格控制建筑与水体边缘的距离、建筑的高度、建筑的形态甚至表面的材料,这些因素在保持观景视线的连续性、与景观的融合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功能的立体化功能的立体化即指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需要满足不同的功能需要,它是一个复杂的环境载体。
1) 美学欣赏的需要首先需要强调出人们视觉上的立体层次感。
2) 水体与滨水区的立体化,即亲水空间的立体化,成功的滨水开发项目,无一例外的将直接沿着水体的部分开辟为步行道,同时可以在局部设置亲水空间。
如使用多级台阶,让人很容易接触到水。
3) 滨水区内室内外空间,滨水区的景观设计中人们需要一些庇护休憩的建筑。
在国外有许多临水的咖啡馆,将室内空间不知不觉地引向室外,将室外空间特征导入室内。
总结而言即为自水面到陆地从低到高依次排列目前很多河道的生态环境一直得不到改善,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硫磷等有害物质含量增加;河道中基本无生物繁殖,微生物、水生动物、植物对水质的净化作用小;水中含氧量少,生物生长环境恶劣;硬化的驳坎护岸破坏了河岸与河床之间生态系统的联系。
所以生态化治理首先要从源头控制,减少污染源,清淤换水,提高水质,其次种植水生湿生植物,重建生态护岸,使河水与地下水能够互换沟通,提高水体的自洁能力。
河道线型设计从工程角度,自然曲折的河道线型能够缓解洪峰,消减流水能量,控制流速,所以也减少了对下游护岸的冲刷,对沿线护岸起到保护的作用。
退地还河、滨水地带的恢复,使得设计人员在河道断面设计上留有选择的余地,也不需要采用高强度的结构形式对河滨建筑进行保护。
顺应河势,因河制宜,无疑在工程经济性方面也是有利的。
河道断面设计河道断面的选择除了要考虑河道的主导功能、土地利用情况之外,还应结合河岸生态景观,体现亲水性,尽量为水陆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创造条件。
河道护岸形式传统的河道护岸在材质方面大多采用混凝土及浆砌块石等硬质材料,整个护岸形成一个封闭的体系,犹如给河道穿上了一层盔甲,只考虑了河道的安全性,却忽视了对河流环境和生态系统及其动植物及微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
在建设生态河道的过程中,河道护岸是否符合生态的要求,是否能够提供动植物生长繁殖的场所,是否具有自我修复能力,是设计者应该着重考虑的事情。
生态护岸应该是通过使用植物或植物与土工材料的结合,具备一定的结构强度,能减轻坡面及坡脚的不稳定性和侵蚀,同时能够实现多种生物的共生与繁殖、具有自我修复能力、具有净化功能、可自由呼吸的水工结构。
河岸植被合理搭配两岸植被,在保护水土同时注意沿河的美化。
由于河道旁是人行道,又要考虑安全性。
水质保护应当注意水体的保护。
如果可以,应当尽可能让河流与某条活水相连,这样可以保证水体不停的更新。
否则,就应当对河水进行定期清理,包括临近污水排放以及水中污物的清理。
二两类基础要求:一类是对河中水流的要求:清澈的河流——不断流、水质清洁;生命的河流——生物多样性,生机盎然;多样的河流——能形成多样的景观和生态系统;生动的河流——不呆板、不单调;另一类是对滨河带的要求:独特的河流——能反映本地独特的景观、历史、文化、风俗;美丽的河流——充满鲜花,有人工景点,公园化;舒适的河流——提供休闲、娱乐、体育活动空间;文化的河流——充满文化、艺术、科学气氛,具有现代气息;亲水的河流——人、水关系协调,引人入胜,便于人水亲近;水利建设者应当适应这种趋势,满足社会的要求。
这就要求水利行业尽快改变观念,在工作内容、规划、设计、施工的理论和技术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方法和理论。
传统的水利建设理论只注重于对水的资源功能的开发,而现代水利建设理论则同时注重对水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的开发和保护。
从这个角度来说,现代水利可以称之为“大水利”,即“通过流域的综合整治与管理,使水系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都得到完全地发挥,使全流域的安全性、舒适性(包括对生物而言的舒适性)都不断改善,并支持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建立和完善大水利的理论需要从环境水力学、水生态学、建筑学、园林园艺学、美学等方面着手研究。
水也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因素,对精神文明建设也同样有其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自然界的水,以它的千姿百态与各种景观协调配置,创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对人的身心健康、怡情悦性都有直接的陶冶和感化作用。
更启发人们去创造优美的自然风貌来美化和改善城市环境。
当前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1)景物:如水面的波纹、岸旁的芦苇、河岸上的树木、浮动的渔舟、闲适的小鸟、和煦的阳光等,有树、草、鱼、鸟及水、土、石等自然景物的河流景观,才能称其为真正的河道景观,如何保存、修复这些景观,留后世以丰富的自然环境是河道景观设计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ﻫ(2)人造景物: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河流景观设计往往侧重于构成景观的“硬质景观”(如堤防、护岸、沿河的建筑、桥梁等景观构筑),而忽视了绿地林荫一类的“软质景观”的规划设计,而软质景观却更适合大众所需要的充满生活气息的环境。
如何减少“硬质景观”,增加“软质景观”是目前河道景观设计中要解决的又一重大问题。
ﻫ(3)人与文化:城市河道景观效果不仅仅是物质景观,还应当包含有人文景观,真正意义上的景观设计是为人服务的,人的活动又是围绕着安全性、自然性、生态性、观赏性、亲水性、文化性来开展的。
我们在景观设计中往往忽视了人们的这些喜好。
另外与河流有关的文化也将成为景观设计亮点,吸引众人的眼球。
ﻫ解决问题的方法1设计理念(1)要坚持人水和谐的理念。
每一个城市都有一定的文化积淀,充分利用水文化特色,是城市河道景观建设的重要部分。
要十分注重保留河道两岸的文物建筑和有形无形的水文化典故的挖掘,既要保存历史遗留的文化设施,又要将历史流传的水文化典故进行有形化的构思;同时还要创造水文化特色,构筑城市河道文化景观。
在具体设计城市河道景观时要充分运用景观的植物群种结构,利用空间手法形成富有个性的绿化景观。
绿化树种应尽量利用乡土树种和特色树种,注意展现层次变化、质感变化、色彩变化、季相变化、图案变化等,以适应城市气候环境和城市特点。
ﻫ (2)要坚持协调持续发展的理念。
“水是人类文明的一面镜子”,这话十分深刻。
在现代社会,由于人与水关系的变化,水文化也在不断地变化,在现代的河道景观设计中应当体现历史水文化与现代水文化的结合,既要注意保存历史遗留的优秀水文化,又要创造现代的水文化。
如在河岸建设高技术手段的水上娱乐设施、大型喷泉、水文化展览馆、现代雕塑等。
因此除注重河道景观与绿化有机结合,体现水乡景观特色外,应将绿化与名人活动、历史事件、古代文化遗迹及古树名木结合好。
首先要保存和恢复两岸遗留文化,重造历史风貌。
其次是要谨防城市河道景观片面化,要注重自然与社会环境的统一,实现设计与自然有机的融合,恰如其分的“锦上添花”。
2设计原则ﻫ在河道景观设计中,要将景观生态学的思想融入到环境设计当中,模拟河道,保护生物多样性。
促进自然循环,构架城市生态走廊,实现人与自然的对话,将自然生态作为植物设计的首要元素,并同周围的人文环境充分结合,打造成一幅诗情画意的河道景观画卷。
在具体设计中应当坚持以下3项原则。
1多样性的原则自然界本身是丰富多彩的,这种丰富多彩表现之一就是植物种类的多姿,而多种植物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只有这种制约相对平衡,个体或群体植物才能协调共生,形成有序的体系。
2师法自然的原则人工的模拟自然群落能够形成适宜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从而使组成环境的各要素相互和谐、相互促进,充分发挥自然界中植物的自然调节能力,保持生态的相对平衡。
同时好的生态环境又能够吸引各种生物到此栖息生长,为鸟类、昆虫等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居环境,使景观更具自然特征和生命力。
ﻫ3绿化形式点、线、面结合的原则作为河道景观,沿岸应该有统一的绿化背景贯穿全线,形成一定的规模气势,形成“线”;同时结合硬质景观的主题进行不同的景点配置,在游人停留部位采用造型优美、色彩醒目的植物品种,给人以生理和心理的满足,达到触景生情的境界,形成“点”;选用几种较有特色的种植形式在全线呈块状分布形成“面”。
如此点线面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绿化景观。
3对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ﻫ在城市河道景观设计中要结合河道空间的美学特点和游览者的视觉特性,充分考虑到条件下速度因素对景观形式、景观尺度等的影响,进行、合理的设计,使河道景观成为优美、亲切、宜人且富有活力的休闲娱乐场所。
在设计河道景观绿化时要注意把握以下3个方面:1 河道沿岸平纵面线形的把握ﻫ鉴于人们在游览河道时看到的往往是动态的风景而不是静止的画面。
因此,在设计河道景观时应充分考虑已有的自然条件,顺着自然地形以避免由于修建景观而破坏沿岸的生态环境。
设计中可以通过巧妙运用曲线元素将外部景观引入河道环境、通过地形起伏条件布设富于变化的线形以区别于其他地区。
2环境色彩搭配的把握ﻫ恰当地把握河道景观与周围建筑以及人们的心理反映之间的搭配和协调至关重要。
当河道位于繁华街区时,根据两侧建筑不同的风格、可用立面设计、装饰手法,形成变化丰富的河道景观。
这种变化往往会显得庞杂与凌乱,这时可以通过植物造景对道路赋予较为统一的色彩基调——绿色,在这些建筑之间起协调的作用。
除此之外的河道景观色彩则不宜丰富,否则有画蛇添足之嫌。
而对位于色彩相对单一的老城区附近的河路,由于人口密度与建筑密度过大。
造成了人们休憩、绿化的空间日益缩小,人们迫切要求改善生活环境,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空间立体绿化,提高绿视率,弥补局部地区平面绿化的不足,为人们提供与水对话、宁静、趣味的场景。
3环境小品设施内涵的把握城市河道景观中的环境小品设施,主要包括花坛花钵、休憩亭廊、座椅、雕塑、景石等,体量不大,功能不小,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休息、观赏、标识等功能性服务,而且其本身的造型、色彩也颇具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往往因其小而精致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和体验。
设计独到的雕塑、小品。
点缀在绿色植物之间,既塑造了地方文化特色,满足现代生活的精神文化需求。
又反映了现代人的艺术品味和审美情趣。
景观有了艺术的灵魂和价值,城市形象也将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实现城市的文化特色。
通过景观建设、整治,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给人们提供舒适的休闲娱乐空间的水域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的绿色竞争力,是城市河道绿化景观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的更高目标,这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信通过大家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的城市会变的更美丽,更青春,更有活力!四1总体规划与定位1.1、总体规划的制定水是流动的,城市河道隶属于整个城市水网、甚至整个流域,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城市河道景观必须重视整个流域的总体规划设计,从而保证河道在生态、功能系统上的完整性。
城市河道景观建设不是一跋而就的,工程的复杂性决定了它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需要经历初期、中期和远期的三个阶段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