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交通工程学考研真题

东南大学交通工程学考研真题
东南大学交通工程学考研真题

东南大学历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编号:51

试题名称:交通工程学基础

1992年:

一.在一条长度为24公里的干道起点断面上,于6分钟内观测到汽车100辆通过,设车流是均匀连续的且车速V=20公里/小时,试求流量(q)、时距(h t)、空距(h d)、密度(K)以有第一辆汽车通过此干道所需时间(t)[以分钟或小时计均可]。(15分)

二.某路段10年的统计,平均每年有2起交通事故,问此路段明年发生事故5起的概率是多少?又某交叉口骑自行车的人,有1/4不遵守红灯停车的规定,问5人中有2人不遵守交通规定的概率是多少?(15分)

三.某交叉口信号周期为40秒,每一个周期可通过左转车2辆,如左转车流量为220辆/小时,是否会出现延误(受阻),如有延误,试计算占周期长的百分率,无延误则说明原因(设车流到达符合泊松分布)。(20分)

四.试说明区间平均车速、时间平均车速,行驶车速、设计车速的定义及区间平均车速与时间平均车速的关系。(15分)

五.简述交通事故的定义与主要指标并就其是否合理予以简评。(15分)

六.简述城市交通规划的类型、内容、程序与主要作用。(20分)

1993年:

一.何谓行车延误、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影响延误的因素是什么?

二.简述起讫点调查的目的、基本内容和步骤。

三.我国的自行车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可采用哪些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所采用的方法各有何特点?

四.某高速公路拟建立收费站。已知车辆是随机到达收费站的,其到达率为2000辆/小时,每辆车交费所需时间符合平均时间为6秒的指数分布。在采用多路排队多通道服务情况下,请用具体计算指标比较说明在应该收费站设2个、4个及6个收费口的效果。五.已知某十字交叉口,其东西干道一个方向有3条车道分别供左转专用、直行和直右混行;

南北干道一个方向有2条车道,分别供直左混行和直右混行。车种比例,大车:小车=2:8,车头时距为2.65秒。信号灯周期为125秒;绿灯时间,东西向为70秒,南北向为50秒。路口折减系数取0.9。东西方向的左转车与右转车分别占该进口交通量的15%和10%;南北方向的左转车与右转车各占该进口交通量的15%。设该交叉口不影响对向直行车的左转交通量为134辆/小时;直右车道上允许的右转交通量为185辆/小时。请按停车线法计算应该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

1994年:

一.简述交通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何谓“交通量“、”年平均日交通量“、”平均日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第30小时交通量“?请扼要阐明交通量的分布特性。

三.某停车场,到达车辆数是50辆/小时,停车场的服务能力为80辆/小时,其单一的出入道能容纳5辆车,问此出入道是否合适?

四.若在5公里长的公路上随机40分布辆汽车,求任意500米路段上有5辆以上的概率。五.何谓高速公路合流部分、分流部分的通行能力?应如何计算?

1995年:

一.试述交通量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特性。

二.何谓“地点车速”、“区间车速”、“行驶车速”、“设计车速”?“时间平均车速”与“区间平均车速”有何关系?

三.某信号灯交叉口的周期t=95s,有效绿灯时间g=45s。在有效绿灯时间内排队的车流以800辆/小时的流量到达交叉口,在有效绿灯时间外到达的车辆要停车排队。设信号灯交叉口上游车辆到达率λ=360辆/小时,服从泊松分布。求使到达车辆不致两次排队的周期所占的最大百分率。

四.某无信号灯控制的交叉口,主要道路的双向交通量为N=1500辆/小时,车辆到达符合泊松分布,车流允许次要道路车辆穿越的车头时距t=5秒,次要道路车流的平均车头时距t o=3秒。求次要道路车流能穿越主要道路车流的交通量。

五.试述影响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

1996年:

一.道路路段通行能力按性质可分为三种,试述其定义和确定方法。

二.何谓“服务水平”?划分服务水平等级的依据是什么?试对美国所划定的六个服务水平等级进行扼要的描述,并分析其合理与否?

三.道路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影响有哪几方面?道路交通噪声源是什么?噪声强度与何有关?控制噪声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四.在某高速公路的入口匝道口,因意外情况关闭了t r=0.15h。已知车辆以均一的到达率λ=800辆/h到达匝道,而入口开启后排队的车队以均一离去率μ=1200辆/h离开匝道。

试计算由于匝道口关闭而引起的:

(1)单个车辆的最长延误时间t m;

(2)最大排队车辆数Q;

(3)排队疏散时间t o;

(4)排队持续时间t j;

(5)受阻车辆总数n;

(6)平均排队车辆数Q;

(7)单个车辆的平均延误时间d;

(8)车时总延误D。

五.已知某交叉口的定时信号灯周期长80s,一个方向的车流量为540辆/h,车辆到达符合泊松分布。求:

(1)计算具有95%置信度的每个周期内的来车数;

(2)在1s,2s,3s时间内有车的概率。

(注:请携带计算器。解答时应注明题号,不必抄题,试题随答卷一起交回)

1997年:

一.何谓行车延误?试述各种延误的定义及调查延误有何用?

二.何谓OD调查?简述OD调查的目的、内容与步骤。

三.1.试述交通密度的定义。

2.如何度量高速公路的交通密度?

3.已知某高速公路的允许最大车速为120km/h,若其密度为10辆/km,阻塞密度为100

辆/km,速度-密度呈直线关系,此时平均车速为多少?

四.某交叉口,东西干道一个方向有2条车道,南北干道一个方

向有3条车道,各车道的车流方向如图所示。车种比例为大

车:小车=1:1,车头时距为3.26秒。信号灯周期为120秒;

绿灯时间,东西向50秒,南北向为65秒。第一辆车起动,

通过停车线时间为2.3秒。路口折减系数为0.9。东西方向的

左转车与右转车各占该进口交通量的15%,南北方向的左转车

和右转车分别占该进口交通量的20%和10%,左转车影响系数

为0.925。设该交叉口不影响对向直行车的左转交通量为109

辆/h,直右车道上允许右转交通量为150辆/h。请按停车线法计算该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

五.车流在一条单向双车道公路上畅通行驶,速度为100km/h,由于突发交通事故,交通管制为单向单车道通行,其通行能力为1200辆/h,此时正值交通高峰,单向车流量为2500辆/h。在发生交通事故的瓶颈段的车速降至5km/h,经过1.0h后交通事故排除,此时单向车流量为1500辆/h。试用车流波动理论计算瓶颈段前车辆排队长度和阻塞时间。

1998年:

一.交叉口延误一般分为哪几种,主要有哪些调查方法,交通口延误有何作用?

二.OD调查在交通规划中有何作用,主要有哪些调查方法?各种方法有什么特点,适用于什么条件?

三.何为车头时距,其在通行能力研究中有哪些主要作用?交叉口的服务水平一般根据哪些指标进行划分,你认为交叉口的服务水平应根据什么指标进行划分,为什么?

四.根据对某实际观测数据的拟合,得到了如下速度(S)-密度(D)关系:

S=54.9e(-D/163.9) D≤50

S=26.8Ln(162.5/D) D≥50

当D=50时,流量应有两个,分别为多少?这种关系有什么特点,反映了何种交通现象?五.根据流动车法的原理推导出相应的计算交通量、平均行车时间、平均行驶速度公式,说明流动车法有何优点和不足?

1999年:

一.何为交通密度,如何得出,有何用途?

二.何为时间平均车速和空间平均车速,两者有何区别与联系,各有什么用途?

三.双车道公路车辆运行有何特点,其服务水平一般根据什么指标进行划分?你认为应根据什么指标进行划分,为什么?

四.交通分配主要有哪些方法,各种方法有何特点,适用于什么条件?

五.何为绿波设计,绿波设计有哪些要素,适用于什么条件?

六.车流在一条单向双车道公路上畅通行驶,速度为90km/h,其通行能力为每车道1000辆/h,单向车流量为1500辆/h。由于施工,交通管制为单向单车道通行,在交通管制段车速降至10km/h,经过1.0h后施工完成,公路恢复单向双车道通行。试用车流波动理论计算施工段前车辆排队长度和阻塞时间。

2000年

一、何为车头时距和车头间距,如何根据其得出交通量、交通密度、速度,它们在交通工程研究中有何作用?

二、交叉口延误分几分钟,有哪些观测方法,有何作用?

三、高速公路交叉段主要包括哪些形式,有何运行特性,其通行能力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四、OD 调查主要有哪些方法,有何特点,OD 调查资料有何作用?

五、何为交通信号面控制系统,按其功能划分主要有哪几种类别?其基本原理是什么?

六、在速度V ——密度K 关系式中,包括如下线性模型和指数模型:

)1(j f K K V V -= j K K f e V V -?=

设畅行速度h km V f /90=,阻塞密度km K j /120辆=,试分别求出两种关系式对应的极大流量,临界速度,最佳密度。病毒两种模型进行比较分析。

2001年

一、何为交通密度,与车头间距之间有何关系,有何作用?

二、何为连续流,何为间断流,连续流和间断流各有什么特征?

三、双车道一般公路路段车流有何运行特征,其服务水平主要根据哪些指标进行划分,为什么?

四、出行分布预测主要有哪些模型,各种模型有何特点,运行于什么条件?

五、单向交通管理有哪些类型,有何特点,运行于什么条件?

六、何为绿坡交通,其主要控制参数是哪些,其效果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2003

一、 何为时间平均车速和空间平均车速,各有什么用途?两者有何关系?12’

二、 何为交通密度,有何用途?主要调查方法有哪些?12’

三、 何谓交通需求管理?何谓交通系统管理?各有哪些主要策略?16’

四、 非平衡交通分配方法有哪些?各自的适用条件是什么?10’

五、 何谓OD 调查?简述主要调查类别及各自的调查方法?16’

六、 高速公路单向车行道的设计通行能力公式为:

P HV W i B D f f f N c v C C ?????=)( 试说明各个符号的含义。14’

七、 在交通连续流模型中,假定流速V 与密度K 之间的关系式为2)1(bK a V -=,试依据

两个边界条件,确定系数a 、b 值,并导出速度与流量,以及流量与密度的关系式。

写出流动观测车法计算交通量、平均行程时间、平均车速的公式,并说明表达式中各自参数的含义。10’+10’

2004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30分)

1.在交通调查区域中预估到其中几个交通区的交通发生和吸引量将有大量的变化,此外,

若干现状还未任何出行的交通区也将有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交通需求预测采用何种交通分布方法较为合适?__

a 重力模型法

b 弗雷特法

c 平均增长率法

d 均衡增长率法

2.某双向两车道公路,2003年5月13日星期二测得日交通量为14770辆/日,五月份月

变系数为0.98,星期二的日变系数为0.97,设计小时系数为0.125,方向不均匀系数为0.6,单车道通行能力取800辆/小时,则该公路双向需修成__。

a 二车道

b 四车道

c 六车道

d 八车道

3.道路交通流中车头时距统计分析可用__来描述。

a 二项分布

b 负指数分布

c 泊松分布

d 负二项分布

4.一批驾驶员按一试车方案各以同一速度沿道路驾车行驶,分别用雷达测速计和在道路上

行驶的行程时间记录,两种方法计算各自的车速及平均车速。如对所有车辆行驶的速度由车上经校正的示速表表明并不一样,则下列答案正确的是__。

a 两种方法所得的平均车速相同 b. 前者大于后者

c.前者小于后者

d. 前者小于或等于后者

5.交通标志设计的三要素是__。

a.颜色、形状、图案

b. 相位、周期、绿信比

c. 流量、速度、密度

d. 颜色、形状、图符

6.实际停放车累积次数与车位容量之比称为__。

a. 停车密度

b. 停放车指数

c. 停放周转率

d. 停放饱和度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何谓OD调查?简述主要调查类别与方法。

2.简述智能运输系统研究的主要内容。

3.何谓车辆换算系数?你认为对于路段、信号交叉口、环形交叉口,该系数如何求算较为

合理?

4.影响交织区交织运行的参数有哪些?

5.何谓服务水平,其分级是按什么指标划分的?你认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双车道二级

公路、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评价分析用什么指标合理?设计时各应采用何种服务水平等级?

6.SCOOT、SCAT、TRANSYT系统的优化参数及其各自优化原理?

三、计算题(每题20分,共60分)

1.在一条车流中有30%的车辆以60公里/小时的稳定速度行驶,有30%的车辆以80公里/小时行驶,其余40%则以100公里/小时行驶,一观测车以70公里/小时的稳定车速随车流行驶5公里时,有17辆车超越观测车(指超越观测车数减去被测试车超越数),在观测车以同样速度逆车流行驶5公里时,迎面相遇的有303辆车,试问:

a. 车流的平均车速和流量是多少?(12分)

b. 试求有多少辆车以100km/h 行驶的车超越观测车?(6分)

c. 用上述观测法得到的是时间平均车速还是空间平均车速?(2分)

2、通过高速公路特定路段数据采集、统计,并分析得出速度(V )与密度(K )的两个修正公式:

V=57.5(1-0.008K) (1) V=61.2e -0.015K (2)

试就上述两个公式,分别回答如下问题:

a. 找出自由流速度(V f )及最佳密度(K m ) (8分)

b. 推导流量-速度及流量-密度的函数关系式 (8分)

c. 确定路段的最大流量值(Q m ) (4分)

3. 已知某交叉口(如右图),东西干道一个方向有三个车道,南北支路一个方向有一条车道。受车流不均匀性及非机动车、行人干扰的折减系数为

0.9。信号灯管制交通配时:周期T =120S ,绿灯t g =52S ,

绿灯亮后,第一辆车启动,通过停车线的时间为 2.3S 。车

种比例大车:小车为2:8,车辆平均通过停车线的时间为

2.65S 。东西方向左转车占该进口交通量的15%,右转车占

进口交通量的10%;南北向左转、右转各占该进口交通量

的15%。求该交叉口的设计通行能力

2005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

1. 车头时距分布可以用___拟合。

a. 负指数分布

b. 二项分布

c. 泊松分布

d. 负二项分布

2. 对同一道路交通条件而言,基本通行能力(C 基)、可能通行能力(N 可)与实用通行能力(N 实)之间的关系。

a. N 可>N 基>N 实

b. N 可>N 实>N 基

c. N 基>N 可>N 实

d. N 基>N 实>N 可

3. ITS 是指________。

a.交通需求管理

b. 交通系统管理

c. 交通管理

d. 智能运输系统

4. 时间平均车速(t V )与空间平均车均(s V )的关系为_______。

a. (t V ) > (s V )

b. (t V ) ≤ (s V )

c. (t V ) = (s V )

d. (t V ) ≥ (s V )

5. 高峰小时交通量与高峰小时内某一时段的交通量扩大为高峰小时后的交通量之比称为_______

a. 高峰小时系数

b. 高峰小时交通量

c. 高峰小时流率

d. 高峰小时流量比

6. 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称为_______。

a. 地点车速

b. 行驶车速

c. 行程车速

d. 临界车速

7. SCOOT 系统是指________

a 绿波系统

b 交通网络优化技术

c 脱机控制系统

d 联机选择式控制系统

8. 当速度采用Greenshields 线性模型,以下表达式正确的是_______

a.j f k u u V Q )1(-=

b. j f k u u V Q )1(+=

c.2)1(j f k k

V V Q -?= d.

k k k V Q j

f ?-=)1( 9. 某双向道路,两个方向的交通量分别为400辆/小时和600辆/小时,该道路的方向不均匀系数K d 应为_______

a. 40%

b. 60%

c. 50%

d. 66.7%

10. 对于过境车辆(起讫点均在调查区外),应该用__________方法调查其出行情况?

a. 家访

b. 发明信片法

c. 路边询问

d. 电话询问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 简述单向交通种类及优缺点。

2. 何谓绿波设计?主要参数有哪些?

3. 何谓交通密度?有何用途?主要调查方法有哪些?

4. 简述交通量、服务交通量、通行能力的区别与联系。

5. 何谓车辆换算系数?有何用途?对不同管制交叉口及路段而方言,这些系数值是否相同?

6. 非平衡交通分配的方法有哪些?各自适用条件?

7. 服务水平等级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8. 交通标志设计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三、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

1. 在一条30km 长的某路路段的起点断面上,在5min 内测得60辆汽车,车流是均匀连续的V=30km/h ,试求Q 、h t 、h s 、K 以及第一辆车通过这段路所需时间t 。

2. 测试车在长5km 的路段上往返行驶共12次,观测数据列于表中,求东行、西行车流量、运行时间与车速。

用测试车法测得的数据

2005答案:一、1—5. a cdd a 6—10 cbdbb 二、8、颜色、形状、图符 三、1、Q=720辆/h ,K=24辆/km h t =5s/辆,h s =42m/辆 t=1h

2、q=564辆/h ,E=4.4min , 东V =68.2km/h q 西=577辆/h ,E 西=4.8min ,西V =62.5km/h

2006

一、填空题(每题6分,共60分)

1. 区间平均速度s v 指在某一特定瞬间,行驶于道路某一特定长度内的全部车辆的车速分布的平均值,当观测长度为一定时,其数值为地点车速观测值的 ;时间平均速度t v 指在单位时间内测得通过道路某断面各车辆的地点车速的

;由区间平均速度推算时间平均速度的关系式为。

2.一个新规划的城市中,假定各交通区间的出行量和起点交通区所产生的出行量及吸引到终点交通区的出行量成正比,并且和交通区间出行时间的平方和成反比,交通

区间出行时间均为10分钟,三个交通区产生量、吸引量以及C→A未来出行分布量

3.干道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系统的基本参数指、

与。

4.单向交通是指道路上的车辆只能按一个方向行驶的交通。可分为固定式单向交通、、、。

5.智能运输系统可分为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运营车辆调度管理系统、先进的乡村运输系统、和自动公路系统。

6.交通事故现场调查主要有时间、、和调查。

7.道路交通主标志按作用可分为警告标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和。

8.交通工程中用以衡量声压大小的标准有SPL、dB(A)及L10,各自含义为:、和。

9.停车调查的方法有连续式调查、和询问式调查;停车需求预测可归纳为建立土地利用与停车产生率的关系模式的基于类型分析法的模型,建

立停车需求与城市经济活动、土地使用等多因素相关的基于相关分析法的

模型及基于停车与车辆出行关系的出行吸引模型。

10.在公路设计中,对高速公路基本路段、匝道—主线连接处、交织区均采用级服务水平;不控制进入的汽车多车道公路路段在平原微丘处采用级服务

水平;混合交通双车道公路路段采用级服务水平。

二、简述题(50分)

1(15分).简述SCOOT、SCATS、TRANSYT区域交通控制系统原理及参数优化方法。

2(15分).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法,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功能是什么?分别采用哪些常用的主要模型?各种模型有何特点及适用条件?

3(20分)简述交通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你认为我国交通工程近期应重点研究哪些问题。

三、计算题(40分)

1(10分).在一条24km的公路路段起点断面上,于6分钟内测得100辆汽车,车流是均匀连续的,车速v=20km/h、试求流量(q)、平均车头时距(h t)、平均车头间距(h s)、密度(k)以及第一辆车通过该路段所需的时间。

2(10分).测试车在长1500米的路段上,往返行驶12次,观测数据列于下表,试求

3(10分).某设左转专用道的信号灯控制十字交叉口,设左转专用相位,信号周期为40s,每周期内可通行左转车3辆,如果左转车流为220辆/小时,是否会出现延误?

假定车辆到达符合泊松分布,这种延误在周期中所占的百分比是多少?

4(10分).设车流的速度与密度的关系为V=88-1.6K,若要限制车流的实际流量不大于最大流量的0.8倍,求速度的最低值和密度的最高值。(假定车流的密度<最佳密度Km)

2007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