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分离工程实验指导定稿

合集下载

制药分离工程实验指导定稿

制药分离工程实验指导定稿

四川理工学院制药分离工程实验指导第一版制药工程系编二○一二年制药分离工程实验目录目录实验一细胞SOD的提取和分离.............................................................................................. - 1 - 实验二大枣中多糖的提取分离 . (3)实验三有机溶剂沉淀法制备大豆脲酶 (6)实验四柱层析法对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8)实验五质粒的提取及电泳分离 (10)实验六八角茴香油的提取与检识 (12)实验七秦皮中七叶苷和七叶内酯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15)实验八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白头翁皂苷 (17)实验九重结晶及过滤 (19)实验十简单蒸馏及分馏 (3)实验一细胞SOD的提取和分离一、实验目的1.掌握有机溶剂沉淀法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2.掌握SOD酶提取分离的一般步骤。

二、实验原理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是一种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辐射和消炎作用的药用酶。

它可催化超氧负离子(O2-)进行歧化反应,生成氧和过氧化氢。

大蒜蒜瓣和悬浮培养的大蒜细胞中含有较丰富的SOD,通过组织或细胞破碎后,可用pH7.8的磷酸缓冲溶液提取出来。

由于SOD不溶于丙酮,可用丙酮将其沉淀析出。

有机溶剂沉淀的原理是有机溶剂能降低水溶液的介电常数,使蛋白质分子之间的静电引力增大。

同时,有机溶剂的亲水性比溶质分子的亲水性强,它会抢夺本来与亲水溶质结合的自由水,破坏其表面的水化膜,导致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增大而发生聚集,从而沉淀析出。

三、试剂与仪器1.试剂与材料新鲜蒜瓣、0.05mol/L磷酸缓冲液(pH7.8)、氯仿-乙醇混合液:氯仿:无水乙醇=3:5 、丙酮:用前需预冷至4-10℃、0.05mol/L碳酸盐缓冲液(pH10.2)、0.1mol/LEDTA溶液、2mmol/L肾上腺素溶液2. 仪器恒温水浴锅、冷冻高速离心机、可见分光光度计、研钵、玻棒、烧杯、量筒四、实验步骤1. 组织细胞破碎:称取5g大蒜蒜瓣,置于研钵中研磨。

《生物制药工程》实验指导书

《生物制药工程》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甲壳质、壳聚糖的制备【实验目的】了解制备甲壳质、壳聚糖的工艺流程;掌握甲壳质的提取、制备原理及壳聚糖的检测方法。

【实验原理】甲壳质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如虾、蟹)的外壳,昆虫表皮,软体动物(如贝类、乌贼)的器官、菌类(如菇类、霉菌)的细胞壁。

自然界每年合成量高达100亿吨,仅次于植物纤维素。

甲壳质是1823年法国科学家Odier首次从蟹壳中提取出来的,由于甲壳质的性质非常稳定,溶解性很差,限制了它的应用。

经一个多世纪世界各地科学家对它在结构上进行改良、修饰,并开发应用研究,它的衍生物壳聚糖在工业、农业、畜产、渔业、食品、化妆品及医药行业上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近十多年来,壳聚糖的动物试验及临床观察得到科学家们的肯定,誉为人类第六生活要素(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壳聚糖)。

是一种功能性食品。

从虾壳提取甲壳质,工艺主要是将虾壳的成份分离,虾壳中含有无机盐(主要为碳酸钙)蛋白质和甲壳质。

利用碳酸钙能溶于盐酸的机理,将其离析。

蛋白质在碱性条件下能被水解生成短肽及氨基酸,它们能溶于水,与甲壳质分离。

本实验首先采用盐酸浸泡虾壳除去钙质,接着利用氢氧化钠煮沸除去蛋白,之后水洗;用高锰酸钾与硝酸氧化脱色干燥得白色制品为甲壳质。

甲壳质在碱性条件下脱去乙酰基,生成聚胺糖。

工业上很难100%脱去乙酰基,所以工业制得的实际上是甲壳质和聚葡胺糖两个结构单元的结合,称为壳聚糖。

壳聚糖结构中有胺基(-NH2),具碱性,因此,它能溶于很多酸,如硫酸、盐酸、胃酸等,可以用游离氨基含量的来检测乙酰基的脱去程度。

【仪器、材料与试剂】1实验材料与试剂虾壳;3%~4%的氢氧化钠;50%的氢氧化钠;5%~6%的盐酸;5%的高锰酸钾;1%的硝酸;1mol/L 的盐酸;0.1mol/L的氢氧化钠;溴酚兰指示剂。

2仪器设备烧杯1000mL;三角瓶500mL;三角瓶100mL;大试管夹;水浴锅;烘箱;碱式滴定管;铁架台;磁力搅拌器;电炉等。

制药分离工程样本

制药分离工程样本

1-2 分别给出生物制药、化学制药以及中药制药的含义。

生物药物是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或其成分, 综合应用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物理化学和药学等的原理与方法进行加工、制造而成的一大类预防、诊断、治疗制品。

广义的生物药物包括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中制取的各种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天然物质类似物。

化学合成药物一般由化学结构比较简单的化工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合成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称全合成);或由已知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对化学结构进行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称半合成)。

中药则以天然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为主, 但自古以来也有一部分中药来自人工合成(如无机合成中药汞、铅、铁, 有机合成中药冰片等)和加工制成(如利用生物发酵生产的六神曲、豆豉、醋、酒等, 近年来亦采用密环菌固体发酵、冬虫夏草菌丝体培养、灵芝和银耳发酵等)。

1-5 试说明化学合成制药、生物制药和中药制药三种制药过程各自常见的分离技术以及各有什么特点。

工业应用的生物分离技: ①回收技术: 絮凝, 离心, 过滤, 微过滤。

②细胞破碎技术: 球磨, 高压匀浆, 化学破碎技术③初步纯化技术: 盐析法, 有机溶剂沉淀, 化学沉淀,大孔吸附树脂, 膜分离技术④高度纯化技术: 各类层析, 亲和, 疏水,聚焦, 离子交换⑤成品加工: 喷雾干燥, 气流干燥,沸腾干燥, 冷冻干燥, 结晶化学合成药物常见的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离子交换技术吸附技术蒸馏技术结晶技术常见中药纯化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FE)超声波提取微波辅助诱导萃取技术(MAE)超高压提取技术化学合成制药特点: ①生产流程长、工艺复杂。

②每一产品所需的原辅材料种类多, 许多原料和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体是易燃、易爆、有毒或腐蚀性很强的物质, 对防火、防爆、劳动保护以及工艺和设备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

③产品质量标准高(纯度高、杂质可允许的含量极微), 对原料和中间体要严格控制其质量。

《分离工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制药工程).

《分离工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制药工程).

《分离工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制药工程)课程名称(中文)分离工程实验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分离工程实验》学时学分:总学时60 总学分 3 实验学时20 实验学分应开实验学期三年级下学期先修课程分离工程(理论课)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分离工程实验制药工程及相近专业必修的实践型课程,是整个分离工程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在理论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技能训练。

通过实物操作,扩展学生的眼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扎实掌握制药工业中常用的分离方法,初步形成分析和解决分离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从事药物分离工程生产应用和科研工作的基本训练。

在实验中,重点是要让学生熟悉分离设备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加强对学生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

经过较全面的训练后,学生应掌握以下技能:1.熟练掌握固液萃取、液液萃取的原理和操作;2.掌握膜分离技术的设备构造、膜组件类型和适用范围,并能熟练操作膜分离设备;3.掌握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技术的操作方法(包括清洗、上样、洗脱、再生等)和树脂选型方法;4.掌握色谱技术的原理、分类、特点以及常规色谱方法的操作;5.掌握结晶分离技术的操作和关键注意事项。

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100字左右)分离工程是一门实验课程,学生必须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高度重视实验课,学生只有通过实验课的学习,才能真正理解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掌握各种分离技术方法。

本课程须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通过学生亲自完成一些分离单元操作,引导学生利用分离工程技术和设备以及实验方法学等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分离过程中单元操作遇到问题,掌握先进的分离设备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进而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适用专业:制药工程专业四.主要仪器设备:50L电加热式中药多功能提取浓缩机组,膜分离设备,无机陶瓷膜组件,紫外分光光度计,旋转蒸发仪,电炉,渗漉装置,水浴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各种实验用玻璃仪器(索氏提取仪、量筒、试管、烧杯、圆底烧瓶、分液漏斗、布氏漏斗、抽滤瓶、玻璃层析柱、双槽展层缸等)。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指导书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指导书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实验讲义化学化工学院制药工程系编二○一四年九月前言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是制药工程系一门独立的专业必修课,主要面向三年级学生开设。

本讲义是依据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定,目的是通过教学和实践,使学生在有机化学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有机合成的基本操作,同时学习较复杂的单元反应操作和常见药物的合成方法,对难度较大的多步骤有机合成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在合成方法、工艺条件、反应终点的观察和判断,成品的分离纯制、产物的收率及质量要求方面获得全面的训练,在有机合成技巧、合成路线设计思路以及动手能力上有进一步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题目,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基本要求是实验前作好预习,查阅有关文献和数据,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实验时认真观察反应现象,做好实验记录;实验结束后及时写出实验报告,讨论出现的现象和问题。

限于水平有限,本实验讲义中错误和不妥之处难免,恳请批评指正。

我们要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修正提高。

编者2014年9月目录实验一阿司匹林的合成 (3)实验二扑炎痛的合成 (5)实验三苯佐卡因中间体的合成 (7)实验四止咳酮的合成 (11)实验五外消旋体的拆分 (13)实验六对氨基水杨酸钠稳定性实验 (16)实验一 阿司匹林(Aspirin )的合成一、目的要求1. 掌握酯化反应和重结晶的原理及基本操作。

2. 熟悉搅拌机的安装及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阿司匹林为解热镇痛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发烧、神经痛、关节痛及风湿病等。

近年来,又证明它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其治疗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心血管疾患。

阿司匹林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化学结构式为:OCOCH 3COOH阿司匹林为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mp.135~140℃,易溶乙醇,可溶于氯仿、乙醚,微溶于水。

合成路线如下: OCOCH 3COOH OHCOOH (CH 3CO)2O H 2SO 4CH 3COOH++三、实验方法(一)酯化在装有搅拌棒及球形冷凝器的100 mL 三颈瓶中,依次加入水杨酸8 g ,醋酐11 mL ,浓硫酸5滴。

《制药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制药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制药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1.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制药过程所涉及分离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识别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学生视野,促进创新思维,为将学生培养成为制药工艺的设计与改革创新及工程设计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打下基础。

具体要求达到的课程教学目标如下:知识目标:培养学生掌握制药领域常用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基本设备,具备对针对不同的待分离体系选择适当的分离技术工艺的应用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教学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培养善于分析、归纳总结、迁移及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素质目标: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团队协作等职业素养。

2.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制药分离工程是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主要任务是研究药物提取、分离、纯化的理论与技术。

现代药物包括了化学合成药物、生物工程药物和天然药物,因此制药分离工程也涉及了化学与生物交叉领域,其集成了化学分离与生物分离原理与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制药分离工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研究方法,了解制药分离工程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应用情况。

本课程内容与制药工业的结合较为紧密,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可以解决在今后工作和深入学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分离工程方面的实际问题。

3.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为大学本科制药工程专业的个性化选修课程,学分数2,总学时数36,制药分离过程主要是利用待分离的物系中的有效成分与共存杂质之间在物理、化学及生物学性质上的差异进行分离,由于药物的纯度和杂质含量与其药效、毒副作用、价格等息息相关,使得分离过程在制药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制药领域中常用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设备及其应用情况。

分离工程实验 教学大纲

分离工程实验 教学大纲

分离工程实验教学大纲1. 实验课程信息1.1 课程名称:分离工程实验1.2 课程代码:CHEM 3011.3 学时分配:2学时理论 + 3学时实验1.4 先修课程:无1.5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2. 教学目标2.1 熟悉分离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方法;2.2 掌握分离工程实验中常见的操作技术和仪器设备;2.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2.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实验内容3.1 实验1:常用分离工程设备的使用3.1.1 蒸发器的使用及操作3.1.2 萃取器的使用及操作3.1.3 结晶器的使用及操作3.2 实验2:液-液挤出萃取分离实验3.2.1 挤出塔的组装和操作3.2.2 萃取相的选择和萃取过程控制3.3 实验3:气相色谱分离实验3.3.1 气相色谱仪的操作和条件设定3.3.2 样品的预处理和进样方式3.3.3 色谱柱的选择和色谱条件的优化3.4 实验4:固相萃取分离实验3.4.1 固相萃取柱的组装和操作3.4.2 适用于固相萃取的样品和溶剂的选择3.4.3 萃取效果的评价和分析3.5 实验5:扩散分离实验3.5.1 扩散装置的操作和组装3.5.2 扩散步骤的控制和温度影响3.5.3 扩散系数的测定和数据处理4. 实验要求4.1 学生应事先预习相关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4.2 学生应按时参加实验,准时提交实验报告;4.3 学生应认真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维护实验室秩序;4.4 学生应在实验操作中积极参与团队合作,互相协助。

5. 实验评分5.1 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占50%分数;5.2 实验报告的撰写和数据处理占30%分数;5.3 实验室纪律和团队合作占20%分数;5.4 迟到、早退或违反实验室规定将扣分。

6. 参考教材6.1 "分离工程实验指导",作者:李明,出版社:化学出版社;6.2 "分离工程原理与应用",作者:张琳,出版社:科学出版社;6.3 "化工分离工程",作者:王涛,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制药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制药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制药别离工程》课程简介课程内容:制药别离工程是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该课程主要包括药物的提取、别离与纯化 技术,它是化学与生物的交叉领域,集成了化学别离与生物别离的原理与技术。

因此,它是 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

课程的内容包括以下局部:1 .原料的预处理(离心沉降;过滤).萃取(浸取;溶剂萃取;双水相萃取;反胶团萃取;液膜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2 .膜别离.吸附与离子交换3 . 层析.电泳 4 .分子蒸馈.结晶Brief IntroductionCourse Description:Pharmaceutical separation engineering is a compulsory curriculum for students of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This course content covers the technology of pharmacy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It is a across field about chemistiy and biology. This principle is integration of chemistry separation and biology separation. So it is an importance course for pharmaceutics.This course contents following parts:1.Material pretreatment (Centrifugation; Filtration)2.Extraction (Leaching; Solvent extraction; Aqueous two-phase extraction; Reversed micellar extraction; Liquid membrane extraction;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3.Membrane separation4.Adsorption and Ion exchange5.Chromatography6.Electrophoresis7.molecule distillation一、教学内容绪论第一章原料的预处理第一节细胞别离:离心别离、过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大枣中多糖的提取分离一、实验目的1、学习多糖的提取分离方法及工艺2、熟悉萃取、离心、蒸发、干燥等单元操作3、掌握苯酚硫酸法鉴定多糖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多糖化合物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能激活免疫细胞.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对正常的细胞没有毒副作用,在临床上用来治疗恶性肿瘤、肝炎等疾病。

大分子植物多糖如淀粉、纤维素等多不溶于水,且在医药制剂中仅用作辅料成分,无特异的生物活性。

而目前所研究的多糖,因其分子量较小,多可溶于水,因其极性基团较多,故难溶于有机溶剂。

多糖的提取方法通常有以下三种。

(1)直接溶剂浸提法:这也是传统的方法,在我国已有几千年历史,如中药的煎煮、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

该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适用面广等优点。

但具有操作时间长、对不同成分的浸提速率分辨率不高、能耗较高等缺点。

(2)索氏提取法:在有效成分提取方面曾经有过较为广泛的应用,其提取原理:在索氏提取中,基质总是浸泡在相对比较纯的溶剂中,目标成分在基质内、外的浓度梯度比较大;在回流提取中.溶液处于沸腾状态,溶液与基质间的扰动加强,减少了基质表面流体膜的扩散阻力,根据费克扩散定律,由于固体颗粒内外浓度相差比较大,扩散速率较高,达到相同浓度所需时间较短,且由于每次提取液为新鲜溶剂,能提供较大的溶解能力,所以提取率较高。

但索氏提取法溶剂每循环一次所需时间较长,不适合于高沸点溶剂。

(3)新型提取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出现了一些新的提取方法和新的设备,如超声波提取、微波提取以及与膜分离集成技术,极大地丰富了中草药药用成分提取理论。

此外还有透析法、柱色谱法、分子筛分离法及中空纤维超滤法等。

可根据原料及多糖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提取工艺。

本实验采用直接溶剂浸提法提取大枣多糖。

三、试剂与仪器试剂:大枣,无水乙醇,浓硫酸,苯酚(常压蒸馏,收集182℃馏分),蒸馏水。

仪器:电热恒温水浴锅,磁力搅拌器,电子天平,真空干燥箱,低速离心机,旋转蒸发仪,家用多功能粉碎机;锥形瓶,量筒,容量瓶,试管,移液管,玻璃棒,烧杯、蒸馏头。

四、实验步骤(1)大枣多糖的提取①将大枣烘干,粉碎,称取枣粉10g,装入250mL的锥形瓶中,并加入200mL的蒸馏水。

②开动磁力搅拌器搅拌,在80℃恒温水浴提取3h。

③将大枣提取液离心,得到上清液,并定容于200mL容量瓶中,从中移取10mL于10mL 试管中,以备鉴定。

④剩余上清液45℃在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至原提取溶液体积的1/2,浓缩液中加220mL 无水乙醇,使溶液乙醇含量达到70%,静置2h后离心分离,收集多糖沉淀,加入多糖沉淀两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洗涤,离心分离后将沉淀物放入45℃真空干燥箱,干燥至恒重得大枣粗多糖。

⑤提取率计算提取率=(干燥大枣粗多糖/原枣粉重量)×100%(2)多糖的鉴定①5%苯酚溶液的配制:取苯酚100g,加铝片0.1g和NaHCO3 0.05g,蒸馏收集182℃馏分,称取此馏分25g,加水475g,置于棕色瓶放入冰箱备用。

②移取大枣多糖提取液三份各1mL,标为1 #,2#,3 #样,分别定容于50mL、100mL、200mL容量瓶中。

③分别移取1 #,2#,3 #多糖溶液1mL于10mL试管中,然后依次加入1.6mL的5%苯酚溶液,7mL浓硫酸,振荡摇匀后室温冷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①记录试验条件、过程、各试剂用量及产品的重量,并计算大枣多糖的提取率,填写下表。

②产品为暗红色固体。

③观察大枣多糖鉴定过程中的溶液颜色变化,记录试验现象。

填写下表1。

六、思考题1.与不同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讨论影响多糖提取实验结果的因素都有哪些?2.结合糖的性质,分析采用苯酚一硫酸法鉴定大枣多糖的原理,并讨论溶液颜色与多糖含量的关系实验四柱层析法对色素的提取与分离一、实验目的1、通过绿色植物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了解天然物质分离提纯方法;2、了解柱层析和薄层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掌握柱层析和薄层色谱分离的操作技术。

3、通过柱色谱和薄层色谱分离操作,加深了解微量有机物色谱分离鉴定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石油醚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

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在石油醚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

溶解度最高的是胡萝卜素,它随石油醚在滤纸上扩散得最快,叶黄素和叶绿素a的溶解度次之;叶绿素b的溶解度最低,扩散得最慢。

这样,四种色素就在扩散过程中分离开来。

同样,提取液可用色层分析的原理加以分离。

因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当用适当的溶剂推动时,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流动相和固定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它们的移动速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层析后,便将混合色素分离。

本实验是用活性氧化铝作吸附剂,分离菠菜中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

三、仪器与试剂仪器:研钵、布氏漏斗、圆底烧瓶、直形冷凝管、色谱柱、抽滤瓶、烧杯、铁架台、脱脂棉723分光光度计试剂:硅胶 G ,中性氧化铝,甲醇,石油醚( 60-90 ℃),丙酮,乙酸乙酯,菠菜叶。

四、实验步骤1、菠菜色素的提取取2g 新鲜菠菜叶,与10mL 甲醇拌匀研磨5 分钟,弃去滤液。

残渣用10mL 的石油醚-甲醇(3:2)混合液进行提取,共提取两次。

合并液用水洗后弃去甲醇层,石油醚层进行干燥、浓缩。

2、薄层层析将上述的浓缩液点在硅胶G 的预制板上,分别用石油醚-丙酮(8:2)和石油醚-乙酸乙酯(6:4)两种溶剂系统展开,经过显色后,进行观察并计算比移值。

3、柱层析取3g 中性氧化铝进行湿法装柱。

填料装好后,从柱顶加入上述浓缩液,用石油醚-丙酮(9:1)、石油醚-丙酮(7:3)和正丁醇-乙醇-水(3:1:1)进行洗脱,依次接收个色素带,即得胡萝卜素(橙黄色溶液)、叶黄素(黄色溶液)、叶绿素a(蓝绿色溶液)以及叶绿素b(黄绿色溶液)。

称取12g碱性三氧化二铝加入30mL石油醚搅拌,浸泡10min。

在层析柱内加入一团棉花(棉花要尽量薄)在底部再加入0.5cm的石英砂,然后用石油醚半充满柱子,再将浸泡好的三氧化二铝倒入柱内,倒时应该缓慢,重复使用下面的石油醚,直到装完。

用石油醚洗柱内壁,顶部加一小团棉花,然后再加入石英砂0.5cm高。

样品的分离层析将浓缩液小心地从柱顶部加入。

加完后打开活塞,让液面下降到柱中砂层,关闭活塞,加几滴石油醚冲洗内壁,打开活塞,使液面下降如前,在柱顶小心加入约1.5—2cm高度的石油醚-丙酮洗脱剂,层析即开始进行。

当第一个有色成分即将滴出时,另取一洁净的烧杯收集,得黄色溶液,即胡萝卜素。

将洗脱剂换成1:7的石油醚-丙酮混合液,继续洗脱可得到第二色带的黄绿色溶液,即叶绿素a和叶黄素。

五、思考题1. 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关键是什么?2. 叶绿体中有哪几种色素?滤纸条上的色素带,从上到下是怎样排列的?3. 叶绿体中的色素含量最多和扩散速度最快的是哪一种?实验六 八角茴香油的提取与检识一、实验目的:1. 掌握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习挥发油的一般检识及挥发油中固体成分的分离方法。

3. 掌握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薄层点滴定性检识。

4. 了解挥发油单向二次薄层层析法。

二、实验原理:八角茴香为木兰科植物八角茴香的干燥成熟果实。

内含挥发油约5%。

主要成分是茴香脑,约为总挥发油的80-90%。

此外,尚有少量甲基胡椒酚、茴香醛、茴香酸等。

其主要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 OMe OMe OMe CHO OMeCOOH茴香脑 甲基胡椒酚 茴香醛 茴香酸本实验是根据挥发油具有所属挥发性,能随水蒸汽一同蒸出的性质,选用水蒸汽蒸馏法进行提取。

挥发油的组成成分比较复杂,常含有烷烃、烯烃、醇、醛、酮、酸、醚等。

由于各类化合物都具有其牲官能团,因此,可以用一些检出试剂在薄层板上进行点滴试验,从而了解挥发油各组分化合物的类型。

挥发油各组分的极性各不相同,一般结构中不含氧的烃类和萜类化合物极性较小,在薄层层析时可以被石油醚较好的展开;而含氧的烃类和萜类化合物极性较大,不易被石油醚展开,但可被石油醚: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较好的展开。

为了使挥发油中各组分能在一块薄层板上进行分离,可采用单向二次层析展开法。

所谓单向二次展开,是先用极性稍大的展开剂进行第一次展开,当展开剂展至薄层板中部时,取出,立即挥去展开剂。

此时,挥发油中极性小的成分被推至展开剂前沿,极性较大的成分已被展开分离。

将原来的薄层板改换极性小的展开剂再作第二次展开,直至展开剂展开至薄层板的顶端,此时可使极性小的成分在较小极性的展开剂中得到很好的分离,从而达到在一块薄层板上完成极性大小不同的多种成分分离的目的。

所谓双向展开,其方法是用一块方形薄层板进行层析,第一次展开和第二次展开的方向互为90℃,即用第一种展开剂先展开后,挥尽展开剂,将薄层板转换90℃角,用第二种展开剂再展开一次,可使挥发油中的各组分得到分离。

三、试剂与仪器仪器:圆底烧瓶,长颈圆底烧瓶,直形冷凝管,接液管,量筒,分液漏斗,锥形瓶,布氏漏斗,滤纸,抽滤瓶,电热套等,挥发油测定器,10×10cm 硅胶CMC-Na薄层板,毛细管。

药品:八角茴香,乙醇,石油醚(30-60℃沸程),乙酸乙酯,香草醛,硫酸。

四、实验步骤1.八角茴香油的水蒸汽蒸馏法:取八角茴香50g,捣碎,置烧瓶中,加适量水浸泡湿润,按一般水蒸汽蒸馏法进行蒸馏。

也可将捣碎的八角茴香置于挥发油测定器的烧瓶中,加蒸馏水500mL与玻璃珠数粒,振摇混合后,连接挥发油测定器与回流冷凝管。

自冷凝管上端加水使充满挥发油测定器的刻度部分,并使溢流入烧瓶时为止。

缓缓加热至沸,至测定器中油量不再增加,停止加热,放冷,分取油层。

2.分离固体成分:将所得的八角茴香油置冰箱中冷却1小时,即有白色结晶析出,趁冷过滤,压干。

结晶主要为茴香脑,滤液为析出茴香脑后的八角茴香油。

3.八角茴香油的检识:⑴油斑试验:将八角茴香油1滴,滴于滤纸片上,加热烘烤,观察油斑是否消失。

⑵薄层点滴反应:取硅胶CMC-Na薄层板1块,用铅笔在其上划线打格,形成如图所示的方格,进行类似磁点滴板的试验。

先将挥发油样品用5-10倍量乙醇稀释后,以毛细管分别滴加于每个格内再将各种试剂用滴管分别滴于各挥发油样品的斑点上,观察颜色变化。

所用挥发油除本次实验所提取的八角茴香油外,可同时用桂皮油、丁香油、薄荷油、桉叶油,松节油、樟脑油等进行观察。

⑶挥发油的薄层检识:单向二次展开:取1块长约15cm的硅胶CMC-Na薄层板,在距底边1.5cm及8cm 处分别用铅笔画一起始线和中线。

将八角茴香油溶于丙酮,用毛细管点于起始线上,用石油醚(30-60℃沸程):乙酸乙酯=85:15的混合液为展开剂,展开至薄层板的中线处,取出,挥去展开剂后,再放入石油醚(30-60℃沸程)中展开,至接近薄层板顶端时取出,挥去溶剂后立即显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