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简答题(自己整理)

合集下载

成本会计简答题(自己整理)

成本会计简答题(自己整理)

成本会计考试复习复习思考题:1.简述理论成本与实际工作中所应用得成本概念得联系与区别。

(1)联系:理论成本就是我们进行成本会计研究得指南,就是实际工作中制定成本开支范围、考虑劳动耗费得价值补偿尺度得重要理论依据。

(2)区别:在实际工作中,成本得开支范围就是由国家通过有关法规制度来加以界定得。

为了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减少生产损失,对于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得某些价值,如财产保险费等,以及一些不形成产品价值得损失性支出,如废品损失,也计入成本。

而理论成本就是一个“全部成本”得概念。

在实际工作中,就是将其全部对象化,从而计算产品得全部成本,还就是将其按一定得标准分类,部分计入产品成本,部分计入期间费用,则取决于成本核算制度。

理论成本得概念主要就是针对商品产品成本而言,实际工作中为了加强企业得成本管理与正确得进行决策,涉及与应用得成本概念就是多种多样得,其内涵有得已经超出了商品产品成本得范围。

2.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当划清哪些费用界限?(1)正确划分应否计入产品成本、期间费用得界限(2)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得界限(3)正确划分各月份得费用界限(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得费用界限(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得费用界限3.简述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得计划成本分配法得特点、分配程序与优缺点。

(1)特点:按照计划单位成本计算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2)分配程序:辅助生产车间为各受益单位提供得产品或劳务,一律按产品或劳务得实际耗用量与计划单位成本进行分配,;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得费用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得费用之间得差额,可以追加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得各受益单位,为简化计算也可以全部计入“管理费用”科目。

(3)优点:这种方法简化与加速了分配得计算工作,便于考核与分析各受益单位得经济责任,还能够反映辅助生产车间产品或劳务得实际成本脱离计划成本得差异;缺点:要求辅助生产产品或劳务得计划成本比较准确。

4.生产特点与管理要求对成本计算得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对成本计算对象得影响:成本计算对象就就是生产费用归集得对象。

成本会计简答题

成本会计简答题

成本会计简答题第一篇:成本会计简答题第一章1.成本的经济实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货币表现.3.成本的作用:1.成本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2.成本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3.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一项重要因素.○4.成本是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4.成本会计的对象:是指成本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内容.分为两个层次:1工业企业的成本会计对象: 工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2其他行业企业的成本会计对象: 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生产经营业务成本和期间费用.○因此,成本会计的对象,总括地说应该包括和行业企业的财务成本和管理成本。

第二章1、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该正确划清哪些费用界限?P51正确划分是否应计入产品成本、期间费用的界限.○2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3正确划分各月份的费用界限.○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费用界限○2、简述费用按经济内容的分类P171外购材料○2外购燃料○3外购动力○4职工薪酬○5折旧费○6利息支出○7税金○8其他支出○3.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 P191.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1)直接材料(2)直接燃料和动力(3)直接人工(4)制造费用○2.期间费用按经济用途的分类:(1)销售费用(2)管理费用(3)财务费用○4简述生产费用按与生产工艺的关系的分类P20直接生产费用和间接生产费用5简述生产费用按计入产品成本的方法的分类P20直接计入费用和间接计入费用第三章1P53答:特点:各种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之间的产品供应或劳务耗用。

优缺点:计算工作简便;但在辅助生产车间相互受益程度差异较大时,分配结果的正确性差。

适用范围: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不多或差异不大。

2P56答:特点:首先将各个辅助性生产车间的待分配费用在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一次交互分配,然后将经交互分配调整后的实际费用向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单位分配。

成本会计选择,简答题

成本会计选择,简答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D )构成商品的理论成本。

D.已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2.一般来说,实际工作中的成本开支范围与理论成本包括的内容( B )。

B.是有一定差别的3.工业企业成本会计对象包括(A )。

A.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4.成本会计最基础的职能是( B )。

B.成本核算5.下列各项中属于产品成本项目的是(B )。

B.工资费用6.生产车间领用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应借记的账户为( C )。

C.基本生产成本7.生产费用要素中的税金,发生或支付时,应借记( C )科目。

C.管理费用8.生产车间耗用的机物料,应借记的账户是( C )。

C.“制造费用”9.下列方法中,属于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的是( B )。

B.计划成本分配法10.采用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时,第一次交互分配是在( A )之间进行的。

A.各受益的辅助生产车间11、适用于季节性生产的车间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是(D )D. 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12、生产过程中或入库后发现的各种废品损失,不包括(D )D. 实行“三包”损失13、基本生产车间机器设备的折旧费应记入(C )账户的借方。

C. “制造费用”14、“废品损失”账户月末(C )C. 一定没有余额15、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采用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适用于下列产品:( D )D. 以上三个条件同时具备16、某种产品的各项定额准确、稳定,其各月末在产品数量变动较大,其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应采用( A )A. 定额比例法17、在产品完工率为(D )与完工产品工时定额的比例率。

D. 上道工序累计工时定额与所在工序工时定额之半的合计数18、下列方法中属于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方法是( D ) D. 定额比例法19、在小批单件多步骤生产情况下,如果管理不要求分步计算产品成本,应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是( A ) A. 分批法20、选择产品成本计算基本方法时应考虑的因素是(B )B. 生产工艺和生产组织的特点及成本管理要求21、品种法是产品成本计算的(B)B、最基本方法22、在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的情况下,如果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骤计算产品成本,其所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应是(A)A、品种法23、采用简化的分批法,各批产品、完工产品、完工产品与再产品之间分配间接计入费用都是利用(C)C、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24、下列情况中,不宜采用简化分批法的是(B )B、各月间接计入费用水平相关较多25、辅助生产的工具模具制造,一般应采用(D )D、分批法26、成本还原分配率的计算公式是(C)C、本月产品成本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费用/本月所产该种半成品成本合计27、采用骤步结转分步法,按照半成品成本在下一步骤成本明细帐中的反映方法,可以分为(A)A、综合结转法和分项结转法28、进行成本还原时,应以还原分配率乘以本月(B)各个成本项目的费用B、所产该种半成品29、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是指在(C)之间的费用分配。

成本会计简答题

成本会计简答题

简答题1. 什么是成本会计的对象?工业企业及各行业企业成本会计的对象是什么?答:产品成本的对象是指成本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明确成本会计的对象,对于合理确定成本会计的任务,正确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加强经济管理与财务管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工业企业成本会计的对象是工业企业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产品成本(或制造成本)和期间费用;商品流通企业、交通运输企业、施工企业、农业企业、旅游饮食服务企业等其它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部分的形成各该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成本,部分的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期间损益。

综上所述,成本会计的对象可以概括为: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业务的成本和有关期间费用,简称成本。

2. 目前我国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方法主要有哪些?对于工业企业计提的各种折旧费用按其用途应分配计入哪些成本费用账户?答:计提方法有很多,视企业具体情况而定,主要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

一般会分配计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账户。

3. 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该做好哪些基础工作?答:为了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该做好的基础工作:(1)定额的制定和修订;(2 )材料物资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3)建立健全原始记录;(4)做好厂内计划价格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4. 简述辅助生产费用归集的两种程序。

答:辅助生产费用归集的程序有两种,相应地,辅助生成本”明细账的设置方式也有两种。

两者的区别在于辅助生产制造费用归集的程序不同。

第一种:一般情况下,辅助生产车间的制造费用应先通过制造费用(辅助生产车间)”账户进行单独归集,然后再从其贷方直接转入或分配转入辅助生产成本”总账账户和所属明细账的借方,从而计入辅助生产产品或劳务的成本。

第二种:如果辅助生产不对外提供商品产品,不需要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计算产品成本,编制产品成本报表,而且辅助生产车间规模很小,制造费用很少,为了简化核算工作,辅助生产的制造费用也可以直接记入辅助生产成本”总账账户和所属明细账的借方,而不通过制造费用账户核算。

成本会计

成本会计

离线作业考核《成本会计》满分100分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生产按工艺过程特点制造企业生产分为哪几种类型?答:按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制造企业的生产可分为单步骤生产和多步骤生产两种。

多步骤生产按其产品的加工方式,又可分为连续加工式生产和装配式生产。

按生产组织的特点,工业企业生产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三种。

将上述生产工艺过程的特点和生产组织的特点相结合,可形成不同的生产类型。

单步骤生产和多步骤连续加工式生产,一般是大量大批生产,可分别称之为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和大量大批连续式多步骤生产。

2、生产按组织特点制造企业生产分为哪几种类型?答:工业企业的生产,按其生产组织特点划分,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

1、大量生产大量生产是指在较长时间内接连不断地重复制造品种相同的产品生产。

例如采掘、钢铁、纺织、造纸等工业生产,都是大量生产。

2、成批生产是指工业企业(车间、工段、班组、工作地)在一定时期重复轮换制造多种产品的一种生产类型。

3、单件生产单件生产是根据购买单位的定单所提出的特定规格和数量进行的产品生产。

3、试述逐步结转分步法的特点。

答:1、成本计算对象是最终完工产品和各步骤的半成品;2、成本计算期是每月的会计报告期;连续式复杂生产下必然进行大批量生产,无法划分生产周期,只能以每月作为成本计算期。

3、必须分步骤确定在产品成本,计算半成品成本和最终完工产品成本;4、是否进行成本还原,要依成本结转时采用的具体方法确定。

4、简述逐步结转分步法的计算程序。

要求:采用综合结转分步法计算甲产品成本,并进行成本还原。

答:产品名称:A半成品生产步骤:第一步骤2007年8月单位:元摘要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合计月初在产品成本80001100190011000本月生产费用160008000200026000生产费用合计240009100390037000约当产量500+300500+150500+150分配率30146完工半成品成本150007000300025000完工半成品单位成本3014650月末在产品成本9000210090012000成本计算单产品名称:B半成品生产步骤:第二步骤2007年8月单位:元摘要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合计月初在产品成本100010008002800本月生产费用2500050070026200生产费用合计260001500150029000约当产量550+100550+50550+50分配率40 2.5 2.5完工半成品成本220001375137524750完工半成品单位成本40 2.5 2.545月末在产品成本40001251254250成本计算单产品名称:甲产品生产步骤:第三步骤2007年8月单位:元摘要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合计月初在产品成本1775049661918865本月生产费用247501400420030350生产费用合计425001896481949215约当产量700+150700+90700+90分配率50 2.4 6.1完工半成品成本350001680427040950完工半成品单位成本50 2.4 6.158.5月末在产品成本75002165498265成本还原计算表(还原分配率法)答: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月初在产品588033003522本月费用352802310024878费用合计411602640028400费用分配率0.98 3.3 3.55定额完工产品费用3720072007200实际364562376025560定额月末在产品费用4800800800实际470426402840分录借:生产成本83258贷:原材料35280制造费用47978借:库存商品85776贷:生产成本85776。

自考成本会计简答题小抄

自考成本会计简答题小抄

1、简述成本会计的任务。

答:(1)及时、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

(2)优化成本决策,确立成本目标。

(3)制定目标成本,加强成本控制。

(4)制定责任成本制度。

2、简述成本的作用。

答:(1)是补偿生产耗费的尺度。

(2)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经济指标。

(3)是制定商品价格的基础。

(4)是企业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3、简述早期成本会计阶段(1880-1920年)成本会计在实务方面取得的进展。

答:(1)建立了材料核算和管理办法。

(2)建立了工时记录和人工成本计算方法。

(3)利用分批成本计算法和分步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

(4)出现了专门的成本会计组织。

4、简述成本、费用核算的一般程序。

答:(1)根据生产特点和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2)确定成本项目。

(3)设置有关成本和费用明细账。

(4)收集确定各种产品的、入库量、在产品盘存量以及材料、工时、各种消耗量等。

对各项要素费用进行审核,确定费用应不应该开支;应开支的费用,应不应该计入生产经营管理费用;应计入生产费用还是期间费用。

5、为了正确地进行成本费用归集与分配,需要分清哪几种费用的界限?答:(1)正确划分生产经营费用和非生产经营费用的界限。

(2)正确划分各会计期间的成本费用的界限。

(3)正确划分不同成本计算对象之间的费用界限。

(4)正确划分产品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的界限。

6、简述成本核算的基本步骤。

答:(1)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

(2)辅助生产制造费用的分配。

(3)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4)基本生产制造费用的分配。

(5)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分配。

(6)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之间的费用分配。

(7)产品销售成本结转。

(8)期间费用结转。

7、简述要素费用分配的程序。

答:(1)确定需要分配的要素费用的项目及金额。

(2)确定具体要素费用项目的分配标准。

(3)编制各项要素费用分配表。

(4)根据要素费用分配表编制凭证。

(5)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各有关成本费用明细账。

8、简述制造费用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的特点及适用性。

成本会计简答题

成本会计简答题

1.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应正确划分哪些成本界限?
2.产品成本按其经济用途不同可分为哪些项目?这种分类有什么作用?
3.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做好成本会计的基础工作,对于成本会计和企业成本管理有何意义?
4.生产费用要素与产品成本项目各自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区分生产费用要素与产品成本项目的作用何在?
5.要保证成本核算的正确性,成本核算要遵循哪些原则和要求?为什么?
6.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基本成本计算方法有哪些特点?
7.为什么说生产组织特点与管理要求决定成本计算对象,成本计算对象决定成本计算基本方法?
8.生产类型的特点对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

成本会计简答题

成本会计简答题

1.不可修复废品损失应如何计算?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有什么区别?=废品的生产成本-废品残值-应收账款。

生产成本,可按废品所耗实际费用计算,也可按废品所耗定额费用计算。

实际费用:将废品报废以前与合格品算在一起的各项费用,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在合格品与废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废品的实际成本。

计算结果比较符合实际,但是在确定的废品损失中,既有废品数量多少的因素,又有当月实际成本发生额高低的因素。

定额费用:由于费用定额事先规定,不仅计算工作比较简便,而且还可以使计入产品成本的废品损失数额不受废品实际费用水平高低的影响。

有利于废品损失和产品成本的分析与考核。

但是,必须具备准确的消耗定额和费用定额资料2.废品损失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该账户应按车间设立明细账。

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j废品损失d基本生产成本。

可修复j废品损失d原材料、应付职工、制造费用。

废品残料的回收价值和应收的赔款,j原材料和其他应收,d废品损失。

月末,将正常废品净损失分配转由本月同种产品的成本负担,j基本生产成本d废品损失,对于非正常,应作为损失冲减当月的损益。

通常情况下,期末在产品不负担废品损失,废品损失全部由本期完工产品负担。

月末无余额。

3.停工损失的内容包括哪些?停工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指企业基本生产车间由于计划减产,或因停电、带料、机器设备故障而停工,在停工期间所发生的一切费用。

它包括支付的职工薪酬,耗用的燃料和动力,应负担的制造费用。

对因季节性停工而发生的停工期内的一切费用,则采用适当方法计入开工期内生产成本,不列为停工损失;另外,企业停工多种多样,时间有长有短,范围有大有小,为了简化核算手续,只有在超过一定时间(一般为1日以上)和范围时,才计算停工损失。

企业的停工可分为计划内停工和计划外停工。

原因:正常停工(季节性、大修理停工),非正常(机器设备故障、停电停工)4.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有哪些?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是什么?适用范围是什么?年度计划:优简化和加快了制造费用的分配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本会计考试复习
复习思考题:
1.简述理论成本与实际工作中所应用的成本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1)联系:理论成本是我们进行成本会计研究的指南,是实际工作中制定成本开支范围、考虑劳动耗费的价值补偿尺度的重要理论依据。

(2)区别:在实际工作中,成本的开支范围是由国家通过有关法规制度来加以界定的。

为了促使企业加强经济核算,减少生产损失,对于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创造的某些价值,如财产保险费等,以及一些不形成产品价值的损失性支出,如废品损失,也计入成本。

而理论成本是一个“全部成本”的概念。

在实际工作中,是将其全部对象化,从而计算产品的全部成本,还是将其按一定的标准分类,部分计入产品成本,部分计入期间费用,则取决于成本核算制度。

理论成本的概念主要是针对商品产品成本而言,实际工作中为了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和正确的进行决策,涉及和应用的成本概念是多种多样的,其内涵有的已经超出了商品产品成本的范围。

2.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应当划清哪些费用界限?
(1)正确划分应否计入产品成本、期间费用的界限
(2)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期间费用的界限
(3)正确划分各月份的费用界限
(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
(5)正确划分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费用界限
3.简述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计划成本分配法的特点、分配程序和优缺点。

(1)特点:按照计划单位成本计算和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2)分配程序:辅助生产车间为各受益单位提供的产品或劳务,一律按产品或劳务的实际耗用量和计划单位成本进行分配,;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与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之间的差额,可以追加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为简化计算也可以全部计入“管理费用”科目。

(3)优点:这种方法简化和加速了分配的计算工作,便于考核和分析各受益单位的经济责任,还能够反映辅助生产车间产品或劳务的实际成本脱离计划成本的差异;
缺点:要求辅助生产产品或劳务的计划成本比较准确。

4.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成本计算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对成本计算对象的影响:
成本计算对象就是生产费用归集的对象。

从生产工艺过程上看:单步骤生产,只能按照产品的品种计算成本;多步骤生产,往往不仅要求按照产品的品种或批别计算成本,而且要求按产品生产的步骤计算成本。

但是如果企业规模较小,管理上不要求按照生产步骤考核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也可以只按照产品品种或批别计算成本。

从生产组织特点上看:大量、大批生产,只能按照产品品种计算成本。

小批、单件生产,可以按照产品的批别或件别计算成本。

从管理要求上看,为了分析和考核各批产品的成本水平,也要求按照产品批别或件别计算成本。

(2)对产品成本计算期的影响:
成本计算期是指每间隔多长时间计算一次成本。

大量、大批生产,产品成本计算定期于每月月末进行,而与产品的生产周期不一致。

小批、单件生产,产品成本计算期是不定期的,而与生产周期相一致。

(3)对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费用分配的影响:
单步骤生产,生产费用不必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多步骤生产,取决于生产组织的特点:大量、大批生产中,需要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小批、单件生产中,一般不存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的问题。

5.什么是产品成本计算的简化分批法?简述简化分批法的特点。

(1)如果同一月份投产的产品批数很多,且月末未完工的批数也较多,可以考虑采用简化的分批法。

(2)特点: 采用简化分批法,必须设置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

在某批产品完工之前,明细账内只需按月登记直接计入费用和生产工时。

每月发生的间接计入费用在基本生产成本二
级账中按成本项目累计起来。

只有在有产品完工的月份,才对完工产品按照其累计工时的比例分配间接计入费用,计算完工产品成本。

对未完工的在产品不分配间接计入费用,只以总数反映在二级账中,因此又称为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的分批法。

采用简化分批法,可以简化费用的分配和登记工作,月末未完工产品的批数越多,核算工作就越简化。

各项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既是各批产品之间分配间接计入费用的依据,也是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间接计入费用的依据,因此这种方法又称为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法。

6.什么是成本还原?为什么要进行成本还原?如何进行成本还原?
(1)成本还原的概念:成本还原就是从最后一个步骤起,把本月产成品成本中所耗上一步骤半成品的综合成本逐步进行成本还原,直到求得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

(2)成本还原的原因:管理上要求从整个企业角度考核和分析产品成本的构成和水平时,应将综合结转算出的产成品成本进行成本还原。

(3)成本还原的具体方法:
1)计算半成品各成本项目占其总成本的比重,并按这种比重进行成本还原;
2)计算需要还原的半成品综合成本占本月所产该种半成品成本的比例,并按此比例进行成本还原。

7.简述标准成本法与定额法的主要区别。

区别:
(1)定额法下,要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标准成本法下,一般不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

(2)定额法下,只核算各成本项目的成本差异,且不为各种成本差异单独设置会计科目;标准成本法下,对各成本项目的成本差异进行分解核算,且为各种成本差异专设会计科目。

(3)定额法下,要将成本差异在各种产品之间、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标准成本法下,对成本差异的处理通常采用第二种方法,即将各种成本差异全部计入当期损益。

8.什么是连环替代法?简述其适用范围与特点。

(1)连环替代法:用来计算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对综合经济指标变动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2)适用范围:
当有若干个因素对分析指标发生影响作用时,假设其他各个因素都无变化,顺序确定每一个因素单独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3)特点:
①计算程序的连环性:严格按照各因素的排列顺序,逐次以一个因素的实际数替换其基数。

②因素替换的顺序性:先数量指标,后质量指标;先实物量指标,后价值量指标。

③计算条件的假定性:在测定某一因素变动影响时,是以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为条件的。

9.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情况的因素有哪些?各因素变动影响的特点是什么?(1)影响可比产品成本降低计划完成情况的因素主要有:产品产量、产品品种构成和产品单位成本。

(2)产量变动的影响特点: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单纯产量变动只影响成本降低额,而不影响成本降低率;
产品品种构成的影响特点:由于各种产品的成本降低程度不同,当产品品种构成发生变动时,就会使可比产品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升高或降低;
产品单位成本的影响特点:当本年度的可比产品实际单位成本比计划单位成本升高或降低时,必然会引起成本降低额和成本降低率的变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