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课后答案
新课程学习辅导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统编版 答案全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新课程学习辅导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参考答案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自主知识导学英国1839林则徐虎门外来侵略第一个南京条约广州香港岛半殖民地半封建近代史提升拓展训练I. B 2. D 3. A 4. C 5. A 6. B 7. C 8. A 9. D 10. AII.(1)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经济落后;武器落后。
(2)影响:使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促进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或“睁眼看世界")。
原因:中国人沉浸在"天朝上国" 的迷梦中;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影响范围有限。
(3)不断增强综合国力;走科技强军的道路,不断壮大国防力量;继续发扬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的光荣传统等。
(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自主知识导学南京圆明园天津九龙司150长江中下游半殖民地化提升拓展训练1. B2. D3. C4. B5. D6. B7. D8. C9. A 10. D 11. A12.(1)第二次鸦片战争。
(2)英国和法国。
(3)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第3课太平天国运动自主知识导学洪秀全金田太平天国南京西征天朝田亩制度天京资政新篇曾国藩农民阶级提升拓展训练I. B 2. A 3. C 4. C 5. D 6. B 7. C 8. A 9. A 10. DII.(1)北伐。
北伐军全军覆没。
(2)《资政新篇》。
振兴太平天国,实现国家富强。
(意思相近即可)单元总结拓展延伸1. B2. A3. B4. A触摸中考1. A2. A3. B4. B5. A6. A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自主知识导学清王朝洋务自强求富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北洋近代化民族资本主义英美伊犁1883提升拓展训练I. A 2. A 3. C 4. D 5. A 6. B 7. C 8. B 9. C 10. DII.(1)李鸿章认为海防重而塞防轻,主张将塞防经费移办海防。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习题及答案第一单元:两个文明的对话课文练1. 什么是“两个文明的对话”?- 答案:两个文明的对话指的是古代中国和古代埃及之间的文明交流和互动。
2. 古代中国和古代埃及是怎样进行文明交流的?- 答案:古代中国和古代埃及通过丝绸之路进行文明交流,互相传递商品和文化。
3. 丝绸之路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丝绸之路是由中国的汉朝皇帝开辟的,目的是通过陆路和海路连接不同国家,促进贸易和文化交流。
提高练1. 丝绸之路的开辟对中国和埃及的文明发展有何影响?- 答案: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国和埃及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对两国的文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除了丝绸之路,古代中国还有哪些重要的交通路线?- 答案:除了丝绸之路,古代中国还有辽河、黄河和长江等重要的交通路线。
3. 丝绸之路上有哪些著名的交易点?- 答案:丝绸之路上有敦煌、河西走廊、巴尔喀什湖等著名的交易点。
第二单元:中华古代科技课文练1. 什么是“中华古代科技”?- 答案:中华古代科技指的是古代中国在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和发展。
2. 古代中国有哪些重要的科技成就?- 答案:古代中国有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等重要的科技成就。
3. 造纸术的发明对古代中国有何影响?- 答案:造纸术的发明使古代中国的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文明的进步。
提高练1. 古代中国的火药是如何发明的?- 答案:古代中国的火药是通过将硝石、硫磺和木炭混合制成的,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而发明的。
2. 古代中国的指南针是如何应用于航海中的?- 答案:古代中国的指南针通过指向北极星的方向,帮助航海者确定航向,从而在航海中起到了导航的作用。
3. 印刷术的发明对古代中国的文化传播有何影响?- 答案:印刷术的发明使古代中国的书籍和文化更加便捷地传播到各地,促进了文化的普及和发展。
第三单元:希腊罗马文明课文练1. 什么是“希腊罗马文明”?- 答案:希腊罗马文明指的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和文明,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八年级历史上册2.9新文化运动课后练习含解析

2.9新文化运动一、选择题1.蔡元培、陈独秀和胡适三人年有长幼,生肖都属兔,因此被后人形象地称作新文化运动中的“三只兔子”。
下列有关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活动,叙述正确的是()A.陈独秀1915年在北京创办了《青年杂志》B.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发起了新文化运动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D.陈独秀和胡适都在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2.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民国早期……采取共和体制……并不足以革新国家,……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
这场思想变革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你可以从材料中获取的信息有()①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②新文化运动主要宣传西方的思想文化③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3.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新青年》B.目的是反对北洋军阀尊孔复古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对东西方文化作了客观的评价4.《新青年》刊文指出:“专制国本建筑于主权者独裁之上……共和国本建筑于人民舆论之上。
”故“政治实质之变更,在国民多数心理所趋,不在政治之形式”。
材料强调当时的紧迫任务是()A.进行社会改良B.推翻君主专制C.开展民众启蒙D.发起国民革命5.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说:“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的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
”由此,反映了前期的新文化运动()A.主张在思想上打破封建束缚B.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了思想准备C.要在中国建立共和政体D.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6.对新文化运动评述正确的是()A.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B.新文化运动是维新派反对顽固派而掀起的社会舆论C.新文化运动是孙中山领导的反对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思潮D.新文化运动是陈独秀等进步知识分子领导的提倡科学与民主的思想解放运动7.1923年,胡适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学习主题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川教版课后辅导练习

1900年以来的百年中国史,是中华民族从苦难深渊走向繁荣复兴的历史。请回答:
首都蒙遭劫难是国之大耻。请写出1900年至20世纪上半期,外国侵略军先后攻占的我国首都的名称。
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这说明了什么?指出中国取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根本原因。
【答案】:
【解析】: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并最终取得抗战胜利。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图一图二(1)上面是我国两座著名纪念馆图片,请仔细观察图片判断是与抗战时期哪两件历史史实相关。(2)面对侵略中国军民“血肉筑长城”,举出中国军民抵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两个战役名称。(3)随着抗战的胜利,被日本统治达50年之久的什么地方回到了祖国怀抱?它是在什么条约中被日本割占的?(4)抗战胜利有何历史意义?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着历史与现实的必然性。”结合材料一至材料四,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
【答案】:
【解析】: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材料2: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A、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B、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C、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
D、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答案】:
【解析】:
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曾于1940年9月11日致电朱德、彭德怀说:“贵部窥此良机,断然出击,予敌甚大打击,特电嘉奖。”蒋介石致电嘉奖的这场战役是( )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后题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后题答案题型:选择题1. 汉朝的“长平之战”是与哪个国家的战争?A. 匈奴B. 匈牙利C. 朝鲜D. 蒙古2. 以下哪个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得到的好处?A. 巩固了中央集权B. 扩大了贵族特权C. 建立了地方身份制度D. 推行了民主选举制度3. 以下哪个是《资治通鉴》的作者?A. 班固B. 司马迁C. 范曄D. 司马光4. 以下哪个是唐代开元盛世的一种表现?A. 推行科举制度B. 建立了都城长安C. 发展了印刷术D. 推行了正字法5. 以下哪个战争是中国抗日战争中国军战胜日军的重要战役?A. 平型关战役B. 南京保卫战C. 战斗在淞沪江D. 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投降答案:1.A 2.A 3.D 4.A 5.A题型:填空题1. 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之一是“______”。
答案:仁爱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的制度是“______制度”。
答案:郡县制3. 南北朝时期,__________写了《徐霞客游记》。
答案:徐霞客4. 徐霞客游记中提到了黄山的三大名胜:__________。
答案:云、石、松5. 1927年4月,毛泽东领导的工农暴动在哪个城市爆发?答案:长沙题型:解答题1. 简述《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答案:《西游记》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长篇小说。
小说主要讲述了唐朝和尚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
小说中,唐僧和他的弟子们在经历了千辛万苦、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艰难跋涉后,最终取得真经并回到了中国。
小说借此寓意了人类的精神追求、强调了团结合作和相互帮助的重要性。
2. 简述清朝初期的“康乾盛世”,并给出至少两个例子。
答案:康熙和乾隆是清朝初期的两个重要皇帝,他们都开展了许多重要的工作,这一时期被称为“康乾盛世”。
康熙皇帝通过改革、缩小地方官员的权力和削弱蒙古和藏族的影响,巩固了清朝的统治地位。
乾隆皇帝则大力发展文化事业,通过扶持科技和经济工业的发展,推动了清朝的现代化。
同时,康乾盛世也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期,包括广告、书法、绘画、戏曲、诗歌等众多方面都有了重大的发展。
八年级历史上册 6.19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课后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

6.19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一、选择题1.下图是毛泽东对近代史上两位人物的评价,关于两人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A.都是洋务派的地方代表B.都提出了“求富”的口号C.都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D.都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2.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三个人的选择都是为了()A.挽救中华民族B.实行君主立宪C.推翻清朝政府D.建立民主共和国3.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年均注册工厂(家)出现如下图所示变化的原因包括()①清政府的推动②辛亥革命的鼓舞③“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④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4.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B.总体发展比较落后C.受到外国经济势力的压迫D.地区之间发展均衡5.1881年南海知县徐赓陛以继昌隆缫丝厂“专利病民”“夺人生业”“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为借口,下令予以封闭。
19世纪90年代,武举李福明因设立机器磨坊,被清朝官吏视为“不安本分”的“刁商”,经都察院批准,饬令撤去。
材料反映了()A.近代封建地主纷纷从事工商业B.实业救国思想在我国影响较大C.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D.洋务运动促进了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6.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主要外因有()A.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B.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C.北洋军阀分裂D.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7.阅读下面的“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
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C.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企业D.列强忙于一战,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8.下图是中国民族工业1912——1918年发展示意图,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西方列强忙于世界大战,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C.《中国民国临时约法》的影响D.西方列强加大对华资本输出9.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A.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封建主义的阻碍B.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C.民族工业总体比较落后D.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内陆地区10.下图是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图。
历史八年级上册课后答案

历史八年级上册课后答案第一章: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一、选择题1.A2.C3.B4.D5.A二、填空题1.农业革命2.黄河3.许昌4.商代5.尧舜禅让制度三、判断题1.错误2.正确3.正确4.错误5.错误四、简答题1.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时间久远,最早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的黄河流域,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变。
2.农业革命是人类从采集、打猎为主的原始社会向农耕为主的农业社会转变的重要标志。
人们开始种植和饲养,逐渐形成了定居生活,农业革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商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出现在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黄河流域。
商代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商代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4.尧、舜和禅让制度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两位传说人物和一种传统的权力交替方式。
尧、舜代表了神圣的天命,他们通过禅让制度将权力传承给有德行、能力的继任者。
5.中央集权制度是指国家权力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地方政府和官员都由中央政府任命和管理。
这种制度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多次出现,如秦朝的郡县制度、隋唐的州县制度等。
第二章:古代中国的政治与文化一、选择题1.C2.A3.B4.D5.A二、填空题1.孔子2.五经3.秦始皇4.高祖5.兵马俑三、判断题1.错误2.正确3.正确4.错误5.错误四、简答题1.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提倡仁爱、礼教和孝道,他的思想被广泛传播,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五经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之作,包括了《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它们是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的重要源泉。
五经是中国古代学者的研究对象,也是古代文人士子的必读经典。
3.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统一了中国的各个诸侯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集中统一的封建帝国。
2019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课本问题》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本问题答案2019年12月第1课古代埃及【问题思考】尼罗河与古埃及科学文化的发展有什么关系?尼罗河定期泛滥,每次涨水、退水,古埃及人都要进行精确的记录和计算。
退水以后,他们还需要重新丈量土地,划定地界。
再加上建筑等方面的计算需要,古埃及人发展了数学。
同时,为了精确地预测尼罗河泛滥的日期,古埃及人展开天文学研究。
【课后活动】(1)判断下列表述,在正确选项后面的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古埃及文明延续发展至今,文明进程历经曲折但未间断(×)古埃及在科学、文化领域取得很高的成就(√)古埃及国王给自己的陵墓取名“金字塔”,象征着无限的权力(×)(2)请查找资料,读读关于金字塔的故事,你认为哪一个比较合理?略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问题思考】当今世界上普遍采用什么进位制?当今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是十进位制。
【课后活动】读材料,想问题。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奴隶告其主人云:“你非吾之主人”,则此主人应证实其为自己的奴隶,而后其主人得割其耳。
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的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
倘自由民购买奴婢,未满月而该奴即患癫痫,则买者得将其退还卖者而收回其所付之银。
问题:①奴隶处于什么样的社会地位?被压迫的地位,没有任何自由。
②你认为《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奴隶主阶级。
第3课古代印度【问题思考】你能说出深受印度佛像艺术影响的中国古代石窟吗?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的莫高窟。
【课后活动】(1)连线金字塔——尼罗河流域种姓制度——恒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两河流域(2)活动与探究。
①按从左至右的顺序写出古代文明的名称,并写出它们产生的大致时间。
古埃及文明,约公元前3500年;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约公元前3500年;古印度文明,约公元前2300年;中国文明,约公元前3000年。
②这些古代文明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为什么?大河流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顺屠城后,美国纽约《世界报》刊登了下面这段话:‚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
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
‛试结合旅顺屠城的史实,分析这段话的含义。
日军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4天大屠杀,犯下了令人发指的罪行,充分体现了日本野蛮残暴的本质。
14、问题思考:(P26页)结合鸦片战争到甲午海战的历史说说加强海洋防卫的重要性。
从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列强都是从海上开始入侵中国的。
中国放弃和丧失了制海权,是导致战争失败的重要战略原因。
甲午战争交了‚学费‛,为后来的人们提供了前车之鉴。
海洋防卫是国家海洋战略和国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抵御来自海上的侵略,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维护世界和平,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13、课后活动:(P27页)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中国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①前者是丧失主权,被迫的,后者是充分行使主权,自愿的。
②前者是外国发展经济的需求,是为了进一步掠夺中国,而现在主要是我国内部发展经济的需求,加快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双赢互惠。
14、问题思考:(P26页)结合鸦片战争到甲午海战的历史说说加强海洋防卫的重要性。
从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列强都是从海上开始入侵中国的。
中国放弃和丧失了制海权,是导致战争失败的重要战略原因。
甲午战争交了‚学费‛,为后来的人们提供了前车之鉴。
海洋防卫是国家海洋战略和国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抵御来自海上的侵略,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维护世界和平,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第6课戊戌变法14、问题思考:(P29页)维新派创办的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主要宣传了变法图强的观点。
推动了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14、课后活动:(P31页)12.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时论戊戌变法,主要观点如下:A.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B.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一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C.戊戌变法失败了,它对中国近代社会没有产生积极影响;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同意观点A:因为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瓜分危机迫在眉睫的紧要关头,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而奔走呼号,并指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
这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所以这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同意观点B:因为洋务运动的主张是‚师夷长技以自强‛,即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戊戌变法则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即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所以说,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一样,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不同意观点C:因为戊戌变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因此观点C是错误的。
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15、材料研读:(P32)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后法艺,都学会,要平鬼子不费难。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请回答:(1)义和团运动的性质?(1分)反帝爱国运动;(2)最能体现义和团运动愚昧、无知、盲目排外落后性的是哪些主张?(3分)愚昧: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无知: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盲目排外: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3)清政府为什么匆忙对列强宣战?(2分)大沽炮台失陷;慈禧接到列强要她归政给光绪皇帝的谎报;(4)这些揭帖宣传了哪些主张?你是怎样看待这些主张?揭帖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的原因、方式及目的。
义和团认为当时的民族危机是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主张通过武力反抗将列强赶出中国;主张保清、扶清。
义和团主张正面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
但从揭帖中可以看出,他们没有判别帝国主义侵略与清政府反动统治之间的关系,并对清政府存有幻想,最终被清政府利用并出卖;他们没有把帝国主义侵略与西方先进文明成果区别开来,‚拆铁道‛、‚拔线杆‛、‚毁坏火轮船‛等极端排外行为表现了他们对现代文明的盲目排斥;‚神拳助‛、‚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了天‛等内容则表明义和团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
15、问题思考:(P35页)想一想,各国在北京东交民巷使馆界驻军,对中国有什么影响?东交民巷成为‚国中之国‛,清政府完全处于各国军队的影响和控制之下,各国可以更方便地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第8课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材料研读:(P40页)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扭,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向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和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
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章士钊《孙逸仙〃自序》为什么孙中山成为革命党人公认的领袖?孙中山从要求改革到投身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成为革命的先行者。
并创办革命团体,建立政党,确立三民主义,发动武装斗争,这一系列活动,让他成为革命党人公认的领袖。
2、课后活动:(P41页)1.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三位重要历史人物,他们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都作出了重要贡献,请你谈谈对他们的看法李鸿章兴办洋务运动,康有为维新变法,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等,在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他们先后都失败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巨变。
2.三民主义与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系是什么?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阐述和概括,也是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另一种表述方式,二者并无原则上和实质上的区别。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第9课辛亥革命4、材料研读:(P43页)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合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通过上面这段话,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起义虽失败,但革命党人为革命献身的伟大精神震动了全国,也震动了世界,起义促进了民主革命浪潮的进一步高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清朝统治,为武昌起义的一举成功准备了条件。
4、课后活动:(P45页)1.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阔民主革命的重镇。
使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如此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是(B)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D.黄花岗起义2.课外阅读一些关于革命党人事迹的书籍,讲述一个革命党人为革命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驱林觉民,20岁时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
广州起义前夕,林觉民在香港滨江楼对同行的同志说,此举若败,死者必多,定能感动同胞。
待同屋两人入睡后,林觉民挑灯写下两封诀别书,他给父亲林孝颖的(《禀父书》写得很简单,‚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
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
大罪乞恕之。
‛另一封诀别书,则写给妻子陈意映,既《与妻书》。
次日,他拿着书信嘱友人说,我死,幸为转达。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5、材料研读:(P47页)——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你怎样看待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观点一: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初,内外交困。
由于特殊的国情,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所以‚和平主义‛外交是在险恶的国际环境和纷乱的国内政治条件下的无奈之举。
观点二:旨在革除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对立与国人的盲目排外心理,依据权利义务对等之原则,将新生之中华民国纳入国际文明体系,争取民国之公平的国际地位,共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此外交政策系积极理性文明之选择。
6、问题思考(P49):为什么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因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国家性质、人民权利和政治体制等方面做了细致的规定。
它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它用法律形式否定了独裁专制的君权,赋于国民自由权利,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精神。
约法还明确规定:‚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
宪法未施行以前,本约法之效力与宪法等。
‛这表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国家根本大法的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6、课后活动:(P49页)1.你认为下列哪些措施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试在右侧的口中画√。
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临时政府设在南京;临时大总统在南京就职;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阅读鲁迅的《故乡》《风波》《药》《阿Q正传》等小说,体会辛亥革命对当时社会的影响?这几部作品向我们展现的是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一群麻木、愚昧、冷漠的中国国民形象。
这些小说反映出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帝制,赶走了皇帝,剪掉了辫子,但帝制作孽并未彻底消失,还在社会上肆虐;揭示了辛亥革命脱离群众,没有彻底打击和镇压封建势力,使一些封建军阀、土豪劣绅摇身一变,投机到革命阵营中,从内部破坏革命。
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没有达到,中国民众还处于封建势力和思想的统治之下。
3.依据材料,约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还有什么遗憾?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遗憾:但是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反帝反封建这一根本任务尚未完成。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7、材料研读:(P53页)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
……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橄文》试通过以上材料分析孙中山对袁世凯称帝的态度。
孙中山反对袁世凯称帝,认为破坏民主共和制,不得民心。
要誓死讨伐。
课外研读:(1)材料中的“贼”指何人?“一人冠冕”指什么?材料反映孙中山什么态度?袁世凯;指袁世凯搞洪宪帝制;认为袁破坏民主共和制度,不得民心,反对袁世凯称帝。
(2)孙中山在“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的决心下以什么方式号召爱国豪杰齐奋起,维护共和制度?发表《讨袁宣言》(3)何人响应孙中山“戮此民贼”号召,前往南方谋划“戮此民贼”?因之而爆发了什么战争?战争爆发的标志是什么?梁启超、蔡锷;护国战争;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
8、材料研读:(P53页)根据材料想一想,北洋军阀的割据局面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对经济造成破坏,战事不断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