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尊生》经典课件
合集下载
课件1:四、尊生

掌握通假
则利轻亡其身(亡通“忘”) 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旁通“方”) 女将恶乎比予哉(女通“汝”) 实熟则剥(剥通“扑”)大枝折,小枝泄(泄通“抴”)
一词多义
让尧平以原天君下使者让.冠许盖由相(谦属让于) 魏,让.魏 公子曰(责备)
方方敢.问且其治.之方.((正道)理) 今齐地方.千里(方圆)
且方 且.且 吾.治 闻之 之((将 况要 且))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
古今异义
虽然,我适有幽忧之病(古义:虽然这样,两个词。今义:表转折关 系的连词。) 故天下大器也(古义:最珍贵的器物。今义:能担当重任的人物。) 冬日衣皮毛(古义:指用带毛兽皮做的衣服。今义:带毛的兽皮的总 称;比喻事物的浅层或表面;比喻表面的知识。) 至于曲辕(古义:到达。今义:表另提一事的连词。) 匠伯不顾(古义:不转头看。今义:不照顾、不考虑。) 秋收敛,身足以休食(古义:收获敛藏。今义:减弱或消失。)
6.为什么木匠石和栎社树的认识会截然相反?请谈谈你的看法。 木匠石关注的是树能不能成为有用之材,栎社树关注的是能不能 存活下来,出发点不同,自然对待对方的态度就不同,得出的结 论也就不同了。
7.如何理解栎社树用托梦的形式说的“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 奈何哉其相物也?”这句话? 这句话里的潜台词是,我跟你都是平等的,不要期求对方成为满 足自己的某种工具价值的物。庄子提出的不要让生命沦落为工具 的思想,蕴含着对当时社会的沉痛感悟,也大大地张扬了生命的 价值和尊严,体现了对人的关怀。
及弟 愿子 及.厌未观填沟 之壑 ,而 走托及.之匠石 (趁(赶着上) ) 适我 逝将 适.去有女幽忧 ,之适.病 彼乐(碰土巧(到) ……去)
削足适.履(适合)
作日 一出鼓而作.作 气.((劳 振动 作)) 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开始)
课件2:四、尊生

(1)冬日衣.皮毛(名词用作动词,穿) (2)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被杀) (3)因杖.策而去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杖) (4)虽贵富不以养.伤身(动词用作名词,用来养生的物品) (5)是不材.之木也(名词用作动词,成材) (6)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苦)
自主探究
1.第1则选文写了哪些内容?阐述了什么主旨? 提示:第1则选文节选自《庄子·让王》。让王,即禅让王位。选文分 两部分,第一部分写许由、子州支父、善卷等不愿接受禅让的故事,说 明天下固然“至重”,但不能以此害生,从而阐明了重视生命的思想。利 禄不可取,王位可以让,全在于看重生命,保全生命。第二部分写大王亶 父迁邠的故事,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重视生命的思想,提出 了“不以养伤身”“不以利累形”的观点。总之,选文的主旨在于阐述重 生、尊生,不因外物妨碍生命的思想。
5.叙议结合,寓理于事,形神兼备,是选文1前三段的突出特点, 试简要分析。
提示:第一部分选自《让王》,提出尊生的主旨,成为后文的总 纲。前三段分别叙述了子州支父、子州支伯、善卷不受王位的链 接故栏 事,叙述虽有雷同但都简洁明了,寓理于事,突出了三人的共同目 选择和尊生思想。前两段叙后跟议,画龙点睛,一语破的,更加 突出了尊生重于得天下的道理。第3段也是先叙事再说理,水乳交 融,相得益彰。同时,善卷“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充分展示 了人物的个性情态及理想追求,可谓妙笔。
2.第1则选文中所写的四个故事,表现主旨的角度有何不同? 提示:前三则故事体现了对自我生命的尊重,后一则故事体现 了对他人生命的尊重。
3.分析栎社树寓言的寓意。
提示:选文通过写木匠石认为栎树无所可用,而栎树把“无所 可用”当做“大用”并不懈追求,鲜明地表现了两种人生观和 价值观。它突出表达了“涉乱世以自全”的处世哲学,即虚己 顺物,以无用为用。同时,反对把他人工具化,具有不要把生 命沦为工具的思想。
自主探究
1.第1则选文写了哪些内容?阐述了什么主旨? 提示:第1则选文节选自《庄子·让王》。让王,即禅让王位。选文分 两部分,第一部分写许由、子州支父、善卷等不愿接受禅让的故事,说 明天下固然“至重”,但不能以此害生,从而阐明了重视生命的思想。利 禄不可取,王位可以让,全在于看重生命,保全生命。第二部分写大王亶 父迁邠的故事,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重视生命的思想,提出 了“不以养伤身”“不以利累形”的观点。总之,选文的主旨在于阐述重 生、尊生,不因外物妨碍生命的思想。
5.叙议结合,寓理于事,形神兼备,是选文1前三段的突出特点, 试简要分析。
提示:第一部分选自《让王》,提出尊生的主旨,成为后文的总 纲。前三段分别叙述了子州支父、子州支伯、善卷不受王位的链 接故栏 事,叙述虽有雷同但都简洁明了,寓理于事,突出了三人的共同目 选择和尊生思想。前两段叙后跟议,画龙点睛,一语破的,更加 突出了尊生重于得天下的道理。第3段也是先叙事再说理,水乳交 融,相得益彰。同时,善卷“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充分展示 了人物的个性情态及理想追求,可谓妙笔。
2.第1则选文中所写的四个故事,表现主旨的角度有何不同? 提示:前三则故事体现了对自我生命的尊重,后一则故事体现 了对他人生命的尊重。
3.分析栎社树寓言的寓意。
提示:选文通过写木匠石认为栎树无所可用,而栎树把“无所 可用”当做“大用”并不懈追求,鲜明地表现了两种人生观和 价值观。它突出表达了“涉乱世以自全”的处世哲学,即虚己 顺物,以无用为用。同时,反对把他人工具化,具有不要把生 命沦为工具的思想。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第4课《尊生》 课件(45张)

对庄子来说,天下也是身外之物,对身外之物的过 度重视和追求势必影响生命的质量。所以,只有不把身 外之物(包括天下)当回事的人,才能二者兼得吧。但 是一般人很难做得到,要么因为看不透,要么因为身不 由己。
老师的疑惑
唯无以天下为者,可 以托天下也,就是说不把 天下当回事的人,才可以 把天下托付给他,既然他 不把天下当回事,那怎么 可以托付天下给这样的人 呢?怎么理解这句话?是 否矛盾?
古人又说“君子不欺暗室”,做买卖讲究“童 叟无欺”,讲的就是尊重别人了。任何情况下,首 先要尊重人,不管是家人,长辈,小辈,还是朋友, 恋人,同事或陌生人。不要眼里只有自己,眼里揉 不得沙子,“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能天下人负我”, 让人摇头,害怕,或退避三舍。人应该让人尊重, 不是让人害怕、讨厌。自己的言行要叫人心服。或 者说要“以德服人”。眼里有别人,尊重人,言行 就不同了,结果就是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人世间, 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我们都知道尊重动物 生存的权利,保护动物,何况是尊重高等动物—— 人呢。
我的理解:不矛盾。如果 一个人把天下看得太重, 就不会珍视百姓乃至他自 己的生命了。封建时代的 很多暴君、现代社会的很 多利欲熏心的领导都是这 类人。所以把天下托付给 这样一类人是很危险的, 就像把肉包子托付给狗去 看管一样。所以天下只能 交给尊重生命的人。
下面亶父的故事足以 说明这个问题。
亶父迁岐山的原因是什么(用 原文回答)?
尊生 ——庄子
镇宁民族中学 冯汉权
小伙卖肾买“苹果”
安徽17岁的高一学生小郑,想买一部时下被奉为“神
机”的ipad2,但是因没钱而苦恼不已。一日,他在网上
结识了一个卖肾中介,对方称如果他卖掉一个肾就可以有
两万多元的收入。iPad2的诱惑让小郑毅然决定卖肾。
老师的疑惑
唯无以天下为者,可 以托天下也,就是说不把 天下当回事的人,才可以 把天下托付给他,既然他 不把天下当回事,那怎么 可以托付天下给这样的人 呢?怎么理解这句话?是 否矛盾?
古人又说“君子不欺暗室”,做买卖讲究“童 叟无欺”,讲的就是尊重别人了。任何情况下,首 先要尊重人,不管是家人,长辈,小辈,还是朋友, 恋人,同事或陌生人。不要眼里只有自己,眼里揉 不得沙子,“宁可我负天下人,不能天下人负我”, 让人摇头,害怕,或退避三舍。人应该让人尊重, 不是让人害怕、讨厌。自己的言行要叫人心服。或 者说要“以德服人”。眼里有别人,尊重人,言行 就不同了,结果就是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人世间, 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我们都知道尊重动物 生存的权利,保护动物,何况是尊重高等动物—— 人呢。
我的理解:不矛盾。如果 一个人把天下看得太重, 就不会珍视百姓乃至他自 己的生命了。封建时代的 很多暴君、现代社会的很 多利欲熏心的领导都是这 类人。所以把天下托付给 这样一类人是很危险的, 就像把肉包子托付给狗去 看管一样。所以天下只能 交给尊重生命的人。
下面亶父的故事足以 说明这个问题。
亶父迁岐山的原因是什么(用 原文回答)?
尊生 ——庄子
镇宁民族中学 冯汉权
小伙卖肾买“苹果”
安徽17岁的高一学生小郑,想买一部时下被奉为“神
机”的ipad2,但是因没钱而苦恼不已。一日,他在网上
结识了一个卖肾中介,对方称如果他卖掉一个肾就可以有
两万多元的收入。iPad2的诱惑让小郑毅然决定卖肾。
《尊生》课件

• 匠 石:散木 自己没有用处
不能做成器具,对
栎社树:能够长寿,不受外物的伤害, 对自己有用
不以自私占有对方 互相尊重
问题探究:
1、匠石与栎社树议论的出发点各是什么? 匠石和栎树价值取舍的标准是什么?
匠石关注的是树能不能成为有用之材,栎社树 关注的是能不能存活下来才是有用,出发点不同,
自然对待对方的态度也就不同了,得出的结论也就
1、关于“尊重生命”,
你想说些什么? 2、你怎样看待“舍生
取义”?
拾荒阿姨“陈贤妹”
最美妈妈“吴菊萍”
给彼此空间,是尊重彼此的表现。是与人 相处之道的硬道理。 不信的话,仔细回想一下,有没有与人相 处不愉快的经历,或是别人的经历,是由于没 有给彼此空间而闹的不愉快呢?我相信大家会 有同感的。手捧沙子,可以有满把的沙子,可 是要攥紧拳头呢,沙子恐怕就所剩无几了
与人相处之道,是需要学习和修炼一辈
子的事。成功的经验不多,但失败的教训那
第二则
文本研读
第1节:
梳理字词
蔽: 遮蔽 絜: 测量 临: 从高处往下看,意即“俯瞰” 可以: 可以用来 市: 赶集 旁: 将近
第2节:
第3节:
厌:
满足
已矣:
够了,不要再说了。
若是:
像这样
第4节: 剥:
击打
辱: 挫伤 拖拉 泄: 苦其身:形容词作使动用,使……受苦 终了,享尽 终: 几乎 几: 为: 对于 使: 假使 物: 当做是有用的物,名词作动词 而: 通“尔”,你 自掊击于世者也: 被动句,介宾短语后置句
第四段理解
• 从另一个角度来丰富文章的内容,充实了 尊生的内涵。所谓尊生也包含着尊重、珍 视他人的生命,尊重他人生命和尊重自己 的生命又是密切相关的,一个不珍视自己 的生命的人,又怎么可能真正地珍视他人 的生命呢?
《尊生》示范课PPT课件

品一品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而心意自得。 •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 •不以所用养害所养。 •能尊生者,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 以利累形。
小结
•善卷说出了一些新的意思,赋予尊 生以新内涵,即自己有一个 •自己劳动、自给自足、逍遥自得 •的生命就行了,天下对自己没有什 么价值。
拓展延伸
•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 既然选择了远方 •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 既然钟情于玫瑰 •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 都在意料之中
谈一谈
• 你对事件中的人和事有什么看法?
读一读
尊生
• 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又让于子州支父,子 州支父曰:“以我为天子,犹之可也。虽然,我适 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夫天下 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唯无以天下 为者,可以托天下也。
• 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子州支伯曰:“予适有幽忧 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故天下大器也, 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
品一品
• 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 • 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
小结
•讲述了尧让天下于许由、子州支父和舜让 天下给子州支伯的故事,在生命与天下的 比照中,许由、子州支父和子州支伯宁愿 选择生命,也不接受天下的事实,确立生
命的最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小结
•第四段从另一个角度来丰富文章的内容, 充实了尊生的内涵。 •所谓尊生也包含着尊重、珍视他人的生命, •尊重他人生命和尊重自己的生命又是密切 相关的,一个不珍视自己的生命的人,又 怎么可能真正地珍视他人的生命呢?
第五单元 第四课 《尊生》课件22张

第二部分 3.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不成材的树木,无用之木) 也,以为舟则沈(没入水中),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 毁,以为门户则液樠(溢出的样子),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 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4. 匠石归,栎社见(通现)梦曰:“女(通汝)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可用之
木)邪?夫柤(通楂)梨橘柚果蓏(瓜果的总称)之属,实熟则剥(通扑,击打),剥则辱
➢每个人性别不同,性格不同,生活阅历不同,才能不 同,兴趣爱好不同,周围的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不同, 总是存在差异的。承认差异,就是对别人的尊重。
➢据科学研究表明,人周围存在一个自我感觉安全的、 或是自我感觉舒服空间界限,如果这个空间受到挤压 或侵犯,人会不舒服甚至发怒,这个空间又是随情况 变化的。这很容易理解,比如我们和人交谈,如果挨 得太近了,我们会不自觉的往后退,调整到一个合适 的距离。给彼此空间,是尊重彼此的表现。是与人相 处之道的硬道理。
天下
生命
取其一
庄子:生命更为重要
主张以生命为本,反对世俗名利 牵累和祸害生命,或使生命处于 危险当中。
1.4大王(太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事之以皮帛而不受(状 语后置),事之以犬马而不受,事之以珠玉而不受。狄人之所 求者,土地也。大王亶父曰:“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与人之 父居而杀其子,吾不忍也。子皆勉居矣!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 以异!且吾闻之:不以所用养害所养。”因杖策而去之。民相 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夫大王亶父可谓能尊生矣。能 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拖累祸害身 体)。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通 “忘”)其身,岂不惑(糊涂)哉!
大器晚成 指聪明的人很晚才出人头地。
1.3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 毛,夏日衣葛絺(葛布衣服)。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 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 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于 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处。
庄子《尊生》经典 ppt课件

▪ ——尊生不只限于保身,还 要注重养心,保持精神的自 由和愉悦!
故事中的尊生之道
▪ 3、亶父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百姓放弃 统治权和土地。
▪ ——要用呵护自己生命的热忱,来关 爱他人的生命。
▪ ——不要为了一己私利、至高无上的 权利而蔑视他人的生命。
▪ ——能尊生者,不以养(不仅限于土 地)伤身,不以利累形(不仅限于自 己)。
隶,不给你尊严,甚至任
为吾臣与为狄人 意屠戮你的生命时候,这
臣奚以异!真的不 还是有不同的,还是要反
同吗,日本侵华, 抗的。反抗的目的是为了
那岂不是要把领土 更自由、更有尊严地生活,
乖乖地交给他们更 是为了对生命的尊重。
好?富贵不以养伤 身,富贵的人拥有 大量养生的好东西, 怎么会伤害自己呢?
好东西利用不当也会 伤害生命。就像空调吹久 了,会得空调病,手机用 久了,会遭辐射一样。
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子州支伯曰:“予适 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 以异乎俗者也。
舜让天下给子州支伯。子州支伯说:“我碰巧有很 厉害很顽固的病,正将治疗它,没空儿来治理天下 啊。”所以天下是最珍贵的器物,却不拿它来交换 生命。这就是有道的人跟一般人不同的原因。
庄子《 尊生》 故事中的尊生之道
经典 ▪ 天下可贵,生命至上!
▪ 保身避害,养心尽年。
▪ 呵护自己,关爱他人。
▪ 不以养伤身,不以利累形。
庄子《尊生》经典
▪ “庄子的尊生之道”让你产生 了什么感悟?选取上述一个观 点,联系现实,谈一谈。
庄子《尊生》经典
▪ 1、孔子周游列国,曾困于陈蔡之间,七日 不火食,差点丢了性命,仍不改“天下有 道,丘不与易也”决心;长沮、桀溺乱世 中避害保身。从尊重生命的角度,我们如 何评价他们这种选择?
故事中的尊生之道
▪ 3、亶父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百姓放弃 统治权和土地。
▪ ——要用呵护自己生命的热忱,来关 爱他人的生命。
▪ ——不要为了一己私利、至高无上的 权利而蔑视他人的生命。
▪ ——能尊生者,不以养(不仅限于土 地)伤身,不以利累形(不仅限于自 己)。
隶,不给你尊严,甚至任
为吾臣与为狄人 意屠戮你的生命时候,这
臣奚以异!真的不 还是有不同的,还是要反
同吗,日本侵华, 抗的。反抗的目的是为了
那岂不是要把领土 更自由、更有尊严地生活,
乖乖地交给他们更 是为了对生命的尊重。
好?富贵不以养伤 身,富贵的人拥有 大量养生的好东西, 怎么会伤害自己呢?
好东西利用不当也会 伤害生命。就像空调吹久 了,会得空调病,手机用 久了,会遭辐射一样。
舜让天下于子州支伯。子州支伯曰:“予适 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 以异乎俗者也。
舜让天下给子州支伯。子州支伯说:“我碰巧有很 厉害很顽固的病,正将治疗它,没空儿来治理天下 啊。”所以天下是最珍贵的器物,却不拿它来交换 生命。这就是有道的人跟一般人不同的原因。
庄子《 尊生》 故事中的尊生之道
经典 ▪ 天下可贵,生命至上!
▪ 保身避害,养心尽年。
▪ 呵护自己,关爱他人。
▪ 不以养伤身,不以利累形。
庄子《尊生》经典
▪ “庄子的尊生之道”让你产生 了什么感悟?选取上述一个观 点,联系现实,谈一谈。
庄子《尊生》经典
▪ 1、孔子周游列国,曾困于陈蔡之间,七日 不火食,差点丢了性命,仍不改“天下有 道,丘不与易也”决心;长沮、桀溺乱世 中避害保身。从尊重生命的角度,我们如 何评价他们这种选择?
《尊生》课件

交道,家人,邻居,同学,老师,同事,上级,下级, 朋友,熟人,陌生人,看门人,保安,售货员,以及 为你提供各类服务的等各色人等。那么就存在
探究
唯无以天下为者,可 以托天下也,就是说不把 天下当回事的人,才可以 把天下托付给他,既然他 不把天下当回事,那怎么 可以托付天下给这样的人 呢?怎么理解这句话?是 否矛盾?
我的理解:不矛盾。如果 一个人把天下看得太重, 就不会珍视百姓乃至他自 己的生命了。封建时代的 很多暴君、现代社会的很 多利欲熏心的领导都是这 类人。所以把天下托付给 这样一类人是很危险的, 就像把肉包子托付给狗去 看管一样。所以天下只能 交给尊重生命的人。 下面亶父的故事足 以说明这个问题。
不同了。匠石的价值观:树木只是可以被人利用的
工具,只具有世俗的功用;栎树的价值观:追求无
用,终其天年,反对被被当做工具。
2、栎社树的话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 想?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有意义吗?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应当用“有利” 和“无利”来衡量,而应当平等相待,尊 重对方的生命与尊严 。
总结:
人与人之间应当是平等的,不应该互相利用, 更不应该单方面地占有对方,要互相尊重,尊重 对方的生命和尊严。生命的价值是至高无上的, 所以不能让任何东西损害和拖累生命,要珍视自 己和他人的生命。我们既不能使自己的生命沦落
为某种工具,又不能拿别人的生命来充当自己的
工具,我们要维护生命的价值和尊严。
老师的疑惑
我的疑问:现在 每个人都想把自己变 成有用的人,这和庄 子追求无用的思想是 否矛盾?
我的理解:这里的无用不是真的无用,而是不 被别人利用,是自由自在地、有尊严的活着。 我们追求有用的目的,正是为了不被别人利用。 其实,栎树还是有用的,可以供人乘凉;可以 延年益寿,成为社树,供人朝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1: 故事中的尊生之道
天下可贵,生命至上! 保身避害,养心尽年。 呵护自己,关爱他人。 不以养伤身,不以利累形。
三、联系现实,畅谈尊生感悟
“庄子的尊生之道”让你产生 了什么感悟?选取上述一个观 点,联系现实,谈一谈。
四、“尊生”中的困惑与智慧
1、孔子周游列国,心;长沮、桀溺乱世 中避害保身。从尊重生命的角度,我们如 何评价他们这种选择? 2、亶父面对侵略者让出了土地和统治权, 避免了百姓伤亡,而在抗日战争期间,中 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保守估计), 我们的前辈为什么不放弃抵抗保全自身?
文本探究
善卷说出了一些新的意思,赋予 尊生以新内涵,即自己有一个自己劳 动、自给自足、逍遥自得的生命就行 了,天下对自己没有什么价值。
被当时世人看做最高价值的天子之位, 却是让都让不出去,子州支父、子州支伯、 善卷拒受天下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明确:子州支父:不以天下害生; 子州支伯:不以天下易生; 善 卷:逍遥天地间, 何以天下为。
2、真正理解庄子的“尊生”思想, 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和尊重他人的 生命。
1.1尧让天下
尧以天下让许由,许由不受。又让于子州支父, 子州支父曰:“以我为天子,犹之可也。虽然, 我适有幽忧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唯 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
尧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接受。又让给子州支父, 子州支父说:“让我做天子,那还是可以的。虽然这 样,我碰巧有很厉害很顽固的病,正将治疗它,没空 儿治理天下啊。”天下是最贵重的,却不因为它而伤 害了自己的生命,更何况其他东西呢!只有那些不把 天下当回事忘怀天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不以养伤身
富豪的养生方——上流社会中一度流行过一个“养生 方”:早上起床吃三颗温水泡冬虫夏草,中午两根开水煮 辽参,晚上再来碗燕窝。富豪们有钱,不惜花重金来养生 或者标榜自己高品质、高品位的生活,但从营养学的角度 来看,这些名贵补品的安慰剂作用远远大于实际功效;甚 至还会影响健康。这些人并不能称为懂得尊重生命的人。 被誉为“超人”的李嘉诚不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其健康状态也让人称羡不已:每每在公开场合露面,李嘉 诚总是神采奕奕,思维敏捷,让人难以想象这是一位年逾 八旬的老者。据他本人透露,他提高生命质量的方法很简 单,比如保持规律的生活,比如不沾烟酒,在饮食上,李 嘉诚最喜欢白米饭和素淡的青菜,很少吃肉的他,就算吃 鱼,也吃香港卖得最便宜的小鱼仔。这也许就是我们所说 的“虽贵富不以养伤身”。
文本探究
庄子认为拥有天下和珍视生命二者是不 可得兼的,难道二者真的水火不容吗?
这是庄子在有意凸显生命的重要性,而且通过生 命跟天下的对比,确立生命的最高价值。可能带点夸 张的性质,不拿天下对比,不足以显示生命的重要。 对庄子来说,天下也是身外之物,对身外之物的 过度重视和追求势必影响生命的质量。所以,只有不 把身外之物(包括天下)当回事的人,才能二者兼得 吧。但是一般人很难做得到,要么因为看不透,要么 因为身不由己。
小结2: 尊生的更高境界
让生命活出价值 让生命活出尊严
总结
尊重生命的内涵很丰富,尊重 生命的方式很多样,但能尊生 者,要有变通的智慧,他能看 清生命中不得不担当的责任, 也能明白生命中有不得不避让 的困境,进退之间,成就生命 的圆满!
养心尽年
“养心”可以理解为呵护我们的心灵 健康。怎样养心呢? 一个修行者来到佛陀面前,问自己为 什么不快乐。佛陀回答:不悲过去,非贪 未来,心系当下,由此安详。 一个人不执著于追逐名利,不浪费时 间精力追悔过去,或焦灼于未来,事来则 心始见,事去则心遂空,懂得在生活中寻 找乐趣。须知“心灵痛苦,经由身体宣 泄。”心不养好,身体往往也会得病!
文本探究
从另一个角度来丰富文章的内容, 充实了尊生的内涵。所谓尊生也包含 着尊重、珍视他人的生命,尊重他人 生命和尊重自己的生命又是密切相关 的,一个不珍视自己的生命的人,又 怎么可能真正地珍视他人的生命呢?
亶父迁岐山的原因是 什么(用原文回答)?
明确:不以所用养害所养。
当侵略者把你当做奴 隶,不给你尊严,甚至任 为吾臣与为狄人 意屠戮你的生命时候,这 臣奚以异!真的不 还是有不同的,还是要反 同吗,日本侵华, 抗的。反抗的目的是为了 那岂不是要把领土 更自由、更有尊严地生活, 乖乖地交给他们更 是为了对生命的尊重。 好?富贵不以养伤 好东西利用不当也会 身,富贵的人拥有 伤害生命。就像空调吹久 大量养生的好东西, 了,会得空调病,手机用 怎么会伤害自己呢? 久了,会遭辐射一样。
1、长沮、桀溺这一类隐士固然是珍爱自己 的生命的,他们面对无道之君,身处污浊 之世, 躬耕自足,与世无争,韬光晦德, 避免沦为统治者的工具,善全自我,保有 生命。孔子这一类伟人也是热爱生命的, 他们不只考虑到个人的生命,担当天下, 是为了让普天之下的百姓都过得逍遥自在 。比较两者,孔子这一类是更高层次的尊 生。
某媒体曾对全国四十位百岁老人进行调查, 发现影响健康长寿的诸多因素中,总离不开“养 身在动,养心在静”这八个字。 调查对象都是高质量的长寿者,既这些老人生 活都能自理,反映敏捷,讲话流畅,精神矍铄, 最小的99岁,最大的116岁,有男性有女性,这40 位寿星的共同之处是: 豁达大度,和气待人。不记仇,不发脾气。 逆境中保持性情开朗,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有 知识的在琴棋书画中寻找乐趣,一字不识的与小 孩嬉戏或与猫狗逗乐。对人生泰然处之随遇而安, 清心寡欲,包括对长寿也不过分奢望,顺其自然。 正如一位老寿星说的,日子嘛,推着过,也就没 啥心烦的了。
舜又把天下让给善卷。善卷说:“我站在宇宙之中,冬 天穿用带毛兽皮做的衣服,夏天穿葛布衣服。春天耕种, 身体足以劳动;秋天收获敛藏,身子骨足能得到休息安 养。太阳出来的时候起来劳动,太阳落山以后就休息, 在天地间自由自在,而自觉得意开心。我要天下做什么 呢!可悲啊,你不了解我!”最终没有接受。于是善卷 离开舜而隐入深山,没有谁知道他的居所。
我不去想, 是否能够成功 , 既然选择了远方 , 汪国真 便只顾风雨兼程 . 我不去想, 能否赢得爱情 , 我不去想, 既然钟情于玫瑰 , 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 我不去想, 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 只要热爱生命 ,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文本探究
小结
在世人最看重天下面前,庄子 从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和如何 对待他人的生命两个方面,阐 释“尊生”的内涵,确定了生 命的最高价值。
二、分析作品,体会尊生之道 1、第一则中一共讲了几个人物故 事?他们有什么共同的选择? 2、归纳这四个人物“让天下”的 原因,找出异同。
“让天下而不受”的原因
热爱生命
《庄子》
身处乱世
善待生命
庄子所处的战国时代,群雄竞起、 弱肉强食,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权臣卿相也难逃无妄之灾。在这样的 一个人性被扭曲、生命被践踏的乱世 中,庄子以仁爱之心观照生命,开拓 了生命的新空间,今天我们就再一次 来感受庄子的尊生之道。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字词,能翻译重点 语句,能疏通文章大意。
文本探究
讲述了尧让天下于许由、子州支父, 舜让天下给子州支伯的故事,在生命与 天下的比照中,许由、子州支父和子州 支伯宁愿选择生命,也不接受天下的事 实,确立生命的最高价值,突出尊生的 主题。
1.3 舜让天下
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 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 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 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 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于是去而入深 山,莫知其处。
1.4 亶父迁岐山
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夫大王亶父 可谓能尊生矣。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 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官尊爵者,皆 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惑哉!
人们络绎不绝地跟着他,最终在岐山之下建立起一个新 的国家。太王亶父可以说是能尊重生命的了。能够尊重 生命的人,即使地位高财物多也不因用来养生的物品伤 害身体,即使财物少地位低也不因追逐利益而拖累祸害 身体。现在世上做高官有尊贵爵位的人,都严重违背了 这一点,见到利禄就轻易忘记了自己的身家性命,这难 道不是很糊涂吗!
1.4 亶父迁岐山
大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事之以皮帛而不受,事之以犬 马而不受,事之以珠玉而不受。狄人之所求者,土地也。 大王亶父曰:“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与人之父居而杀其 子,吾不忍也。子皆勉居矣!为吾臣与为狄人臣奚以异! 且吾闻之:不以所用养害所养。”因杖策而去之。 太王亶父居住在邠地,狄族人攻打他。拿兽皮丝织品来 供奉他们,他们不接受;拿狗和马来供奉他们,他们也 不接受;拿珠宝玉器来供奉他们,他们也不接受。狄族 人所希望得到的,是邠地的土地。太王亶父说:“跟人 的哥哥住在一起却让他的弟弟被杀害,跟人的父亲住在 一起却让他的儿子被杀害,我不忍心这样。你们都尽力 住在这儿吧!做我的臣民和做狄人的臣民有什么不同呢! 而且我听说过这话:不要因为用来养活百姓的土地害所 养活的百姓。”于是他以策为杖离开了邠地。
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 文本探究 天下也,就是说不把天下当回 事的人,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既然他不把 天下当回事,那怎么可以托付天下给这样的人 呢?怎么理解这句话?是否矛盾?
不矛盾。如果一个人把天下看得太重,就不会珍视 百姓乃至他自己的生命了。封建时代的很多暴君、现 代社会的很多利欲熏心的领导都是这类人。所以把天 下托付给这样一类人是很危险的,就像把肉包子托付 给狗去看管一样。所以天下只能交给尊重生命的人。
1、子州支父、子州支伯为治疗 疾病放弃统治天下的地位和权力 ——天下诚可贵,生命价更高!
故事中的尊生之道
2、善卷没有疾病,他为了过 自给自足、逍遥自得的生活 放弃统治天下的地位和权力 ——尊生不只限于保身,还 要注重养心,保持精神的自 由和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