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基础知识总结.doc
第一章 文章阅读与中学语文教学

获取信息。读者通过文字符号,接受传统的或现代的信息媒体传递的内容。这是阅读的最表层活动。也是读者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创造的基础和前提。美国尼尔·布朗在《信息时代的读书方式》(黎先耀主编《读书美谈》191页,重庆出版社1998年7月)一文中提出的“海绵式思维”,就是一种单纯信息的获取。他认为:
斯坦和特拉巴索等人认为:“对阅读理解尤其有重要意义的是,读者原来具有典型叙述形式的知识……事件发生的典型顺序和导致发生这种顺序的规则可看成是故事的‘语法’。故事的语法则是一个结构完整的故事的纲要。纲要能告诉读者该发生什么事件,也告诉他故事各个部分的逻辑关系。调查证明,人们正是利用这种纲要来理解故事的。”“在记忆或回忆故事时,与故事十分有关的情节最容易记起来。他们可能增加原来文章中没有的情节,但这些增加的部分属于故事有关的事物范畴”。可见纲要知识对阅读理解极为重要。(同上)
上述的某些引文和资料转引自马小霞的《阅读教学心理学》(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一书。
2.文章阅读的理论定位
在前人对阅读进行理论界定的基础上,我认为阅读应该理解为是一种通过文本媒介,来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创造信息的复杂过程。阅读的效应,不仅取决于作者在文本中提供了什么信息,以及信息的质量和性质,而且更重要的是还取决于读者的知识结构、文化背景、生活经历、思想方法、审美趣味等因素,以及那个时代所达到的科学、经济、哲学、宗教等的发展水平。
张隆华主编《语文教育学》:“阅读从认知文字符号开始,经过大脑的分析综合活动,领会课文的意义,体会课文的感情,并凭借着课文练习阅读的技能,从而发展阅读能力。”张先生除了上述含义之外,特别强调了读者对文章信息的加工和处理,以及阅读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
顾晓鸣《阅读学·拓展阅读研究的广度与深度》:“阅读的过程无非是一种根据作者及其创作环境以及文字语法修辞特征而进行的‘释义’过程而已。”在另外的一篇文章中还说:“通过直觉、联想、想象、逻辑分析和综合判断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把符号及其作品还原为具有特定个人特征和社会情境特征的‘意思’,把言变为‘意’。”顾先生强调的是阅读过程中的信息解码活动,同时还具有一定的信息重组功能。
2020年高一语文知识点

2020年高一语文知识点
在高一语文学习中,我们将接触到许多重要的语文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语言文字的基本技能、文学作品的欣赏与分析以及文化知识的积累等方面。
以下是本学期高一语文课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供同学们参考。
一、语言文字基本技能
1. 词语的分类和运用:在高一语文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词语的分类、辨析和应用。
了解常见词语的搭配和用法,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修辞手法的运用:修辞手法是语言文字表达中常用的一种技巧,可以增强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比如,借用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二、文学作品的欣赏与分析
1. 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理解:学习古代文学作品是了解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领略到先贤们对人性、社会、爱情等问题的思考。
2. 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解析:现代文学作品反映了当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感。
通过阅读和分析现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当代社会和人们的内心世界。
三、文化知识的积累
1. 文化常识的了解与应用: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还要了解和传承我国丰富的文化知识。
这包括历史、传统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2. 名人名言的背诵和应用:名人名言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背诵和应用名人名言,我们可以学习到优秀人物的思想和智慧。
以上是2020年高一语文课程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相信同学们能够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并且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祝愿大家在高一语文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会考的语文高中知识点

会考的语文高中知识点
一、古文阅读
1. 古代文学作品及作者
2. 古文词句的理解和解释
3. 古文的背景、主题和意义
4. 古文的篇章结构和写作手法
二、文言文阅读
1. 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性
2. 文言文的词汇和短语
3. 文言文的句式和修辞手法
4.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三、现代文阅读
1. 现代文学作品及作者
2. 现代文的主题、风格和文化内涵
3. 现代文的篇章结构和表达方式
4. 现代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四、诗歌鉴赏
1. 古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流派
2. 古代诗歌的韵律和格律
3. 古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4. 现代诗歌的创作风格和主题
五、修辞手法
1. 比喻、夸张、排比、对偶等基本修辞手法
2. 比拟、借代、拟人等高级修辞手法
3.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分析
4. 修辞手法的鉴赏和创作
六、写作技巧
1. 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 文章的结构和段落安排
3. 语言的准确和生动表达
4. 文笔的优美和修辞的运用
七、古代文化常识
1. 古代文化名人及其作品
2. 古代文化思想和价值观
3. 古代文化传统和习俗
4. 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这些是会考中常见的语文高中知识点,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就能在语文考试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通过对古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的学习和训练,可以提高自己对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同时,了解古代文化常识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学作品。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在语文考试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加油!。
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28分)(一)现代文阅读I(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一部杰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因而,它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并且形成一门学问——“红学”。
《红楼梦》研究源远流长,虽然在历史上可以划分出几个时期,出现过几个高潮,但是红学一直没有间断,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历史特色。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红学研究的主流依然是自胡适以来的考证派,以红学大师周汝昌、冯其庸为代表,以专家、教授、学者为骨干,几乎囊裹了红学研究的全部精英。
翻开这一时期的《红楼梦学刊》,基本是他们的文章。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是持反对意见的如戴不凡、欧阳建先生,虽然在观点上不一样,但其论证方式也是考证派一路。
考证派确定了曹雪芹的著作权,以自传说代替其他假说,以写实说代替影射说,并试从作者的有关史料来释解作品研究。
其主要方向是,曹雪芹的家事,《红楼梦》的成书过程,《红楼梦》版本、作者,脂砚斋批语以及《红楼梦》诗词、典故、医药、典章等细节。
其次是文本研究派,以台湾的余英时、香港的梅节、大陆的李希凡等为代表,近年来许多教授、研究生也都加入了这个行列。
文本研究包括《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人物、诗词、文学比较、文化背景等。
在这些方面也有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这与在几次红学研究会上大家的呼吁有很大的关系。
第三就是异军突起的索隐派,索隐派的手法是把《红楼梦》中的故事说是隐喻历史上的真事,真正使红学再次出现高潮的正是索隐派的再次崛起。
首先是霍国玲姐弟的《红楼解梦》,据说是找到了《红楼梦》的真谛。
其次是土默热先生的《红楼梦》作者“洪升”说,无论在网络还是出版界,现在都很热。
还有刘心武的“秦学(研究秦可卿)”,通过电视的传播和出版界的推波助澜,现在还方兴未艾。
其他如南明说、石涛说、朱琏说等等不一而足,但尚未产生较大的影响。
浅谈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

这 是 学生 语 感 的增 强 和 提 升 。 有 感情 地 朗读 就 是 在 理解 句 子 含 义 的训 练 。含 义 深 刻 的句 子 是 指表 达 上 含 蓄
正 确 朗 读 基 础 上 , 把 握 好 语 速 , 读 出 不 同 的 语 气 、 语 隐 晦 , 内容上 抽 象 深 奥 的句 子 。理 解 含 义 深刻 的句 子对
分 词义 的褒贬 、轻 重 、雅 俗 ,能够用 生动 形象 的语 言表 现 汇 。要求 学生 熟练运 用普通 话音 变规律 朗读 课文 ,这样 才 和 描绘 事物 。所 以语 感 的灵敏与 否 ,是区 分学生 语言理 解 能够形成正确语流 ,从而读 出语 文的语 感。 能力 高低 的一个 重要标 志 。培 养语感 的方 法很 多 ,而 朗读 是最 重要也 是最 直接 的方法之 一 。朗读是 对语言 的直 接感 受 ,是各种 感官 参与 的以声释 义 的活动 ,放声 朗读文 章 ,
式 阅读 ” 。 总 之 , “时 尚 阅读 ”理念 下 课 外 阅 读 的 方式 是 多 种 多样 的 。指 导 学生 自 己读 书 ,并 不 是那 种 单 调 、枯 燥 的
【 2 】 崔 秀兰. 注重人 丈素养促 进 学生发展 [ J 】 . 牡- l f - - L T . ) , @ 范学 院学报
引 起 学 生 的兴 趣 ,调 动 其 学 习 的积 极 性 ,从 而 获 得 扎扎 实 实 的效益 。
( 李鸿
安徽无 为中学
2 3 8 3 0 0 )
2 0 l 3 . O 9
I 琚费
从 而体会 其意 义 ,这样 会使 学生对 语 言文 字的敏 锐感 受力 词 语的 隐含义 必须在 具体 的篇章语 境 中生成 ,而文 章 越来 越强 。引导学 生边 读边揣 摩 ,领悟 语 言的 内蕴 ,学生 主 旨和 作 者 意 念 是 篇 章 语 境 最 重 要 的 因 素 , 结 合 语 境 探 求 的语 感将 会快 速长进 ,语 言 理解 能力 也定会 在揣 摩和 领悟 词语的隐含 义首先就要结合文章主 旨和作者意念探求 。 中大 有发 展 。引导 学生边 读边 品 味 ,从语 言的微 妙变 化 中 三 、加强 理解 含义深 刻句子 的训 练 ,培 养学生 理解 句
高考现代文阅读指导

基本概念 。 ຫໍສະໝຸດ 主线。 二 、09年 四川 高 考 理 综 化 学 氧 化 还 原 知 识 试 20 题 主 要 特 色及 变 化 20 四 川 省 高 考 化 学 试 题 , 体 感 觉 试 题 难 09年 总 度 稍 有 加 大 , 20 略 高 ; 题 的 主 要 特 点 是 : 比 08年 试 线 索 明 显 、 合性 强 、 型 稳 定 性 好 。 综 题 1保持试 题题 型 的“ . 稳定 性 ” 强调 知识 理解 的 , 透 彻 性 , 重 学 生 运 用 知 识 时 思 维 的灵 活 性 。 注 2综 合性 强 : 主要 的体 现是 氧化 还原 反应 相 . 最 关理论考查和实验 能力考查联姻 。 通 过 离 子 共 存 、 化 性 还 原 性 离 子 的检 验 、 出 氧 突 了教 材 主 干 知 识 的 考 查 , 氧 水 氧 化 性 检 验 和 含 量 双 测定 体现出 了定性 和定 量实验 相结 合等 方式 , 既考 查了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 酸碱 中和滴定 ) 及其基本技 能, 又迁移 到氧化还 原反应 上来 。这样 整个试 题从 题 型 、 生 基 本 知 识 和 基 本 技 能 上 较 20 就 有 了 学 08年 很 大 的 突 破 。最 后 无 机 推 断 题 和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相 结 合, 突出对学生 的归纳能 力这 一化学 基本 学科 素养 的考查。 3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知 识 成 为 本 次 高 考 化 学 试 题 的 .
示 更 充 分 , 旨更 得 到 强 化 , 达 更 酣 畅 淋 漓 , 强 主 表 增 气势 ; 引用 名言会使主 旨开掘得更深刻 , 主题得 以 使 升华 , 强论证的说服力 。 增 ( 者 单位 : 南省 泌 阳县 第一 高级 中学 ) 作 河
高中语文阅读基础知识

高中语文阅读基础知识
《高中语文阅读基础知识》
高中语文阅读基础知识是每位高中生都需要掌握的重要基础。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阅读是学习的基石,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
因此,掌握高中语文阅读基础知识,对学生的整体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高中语文阅读基础知识包括对语文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作品,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文学风格、主题思想等,从中领略文学之美。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会运用一些基本的文学素养知识,如比喻、意象、对比等,来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意义。
其次,高中语文阅读基础知识还包括对文言文和现代文体的阅读能力。
学生需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用法,理解古代文献的意义,同时也要学会阅读现代文体,如新闻报道、社论评论、小说散文等不同类型的文本,从中获取信息,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此外,高中语文阅读基础知识还包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诗词散文的意境韵味。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古代诗词散文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从中汲取文化营养,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总之,高中语文阅读基础知识是每位高中生都应该掌握的重要
能力。
通过不断地阅读与学习,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培养自己的人文情怀,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广东省东莞市东华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中国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符号、载体及仪式。
文化符号与载体是节日内涵的重要内容,文化是依靠具体载体来传承的,文化载体让文化变得生动可感,能够给予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的多元享受。
如春节流行的对联、年画、龙灯、窗花、舞龙等;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船;中秋节的月饼、赏月、玩花灯等,都是传统节日符号、载体与仪式感的体现。
作为农历年节文化的主要载体,这不仅是对节日形象的点缀,还是一部地域文化的辞典,也是中华文化传播、信仰传承、道德凝聚、审美形塑的良好载体。
这些节日载体不仅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展示过程也轻松活泼、贴近自然,使人们在其中体会亲情,感受欢娱,传递温暖。
在传统节日文化符号与载体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挖掘文化性强、参与度高、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寄托情怀的节日物品和象征物,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和国际竞争力。
中国是礼仪之邦,仪式表达着中国人对事物重要性、价值性的认同,没有仪式感的节日难以让人们对节日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和依从,而仪式本身又是让人参与进来的重要方式。
一系列依次展开的程序,代表着节日文化内涵的逐层展示,也是让心灵参与其中审美的过程。
在这样一套看似繁琐的仪式里,人们的情感得到表达和宣泄,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意义也得到彰显和传承。
仪式让传统节日变得庄重,富有意义,为生活增添了趣味和价值。
通过举办仪式,人们可以领略到人生的美好、自然的瑰丽,人性的善良,感受到对生命的虔诚和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仪式感让节日成为节日,能唤醒人们内心对于节日的尊重。
当传统节日丧失了仪式感,节日应有的庄重感、吸引力、投入性、参与性也就消失了。
因此,我们要有仪式感地过好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蕴含着敬天爱人、崇尚团圆、以和为贵等精神内核,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的挖掘,以及对文化符号、载体、仪式的重视,离不开国家宏观层面的正确引导和积极干预,也需要各类媒体、学者、商家、民俗学家、艺术家等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基础知识总结现代文阅读的基础知识总结1、说明文(A、准确把握说明中心B、理清说明的顺序[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逻辑顺序]C、分析说明的方法[a 下定义说明b举例说明c引用说明d分类说明e图表说明f数字说明g比较说明])2、议论文(A、把握论点B、分析论点展开的过程C、把握作者的论证思路(1)、议论文的结构: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2)、本论的结构:a总分式b 并列式c递进式e对照式(3)、分析论证方法:a理证法、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类比法、喻证法、反正法、归谬法、引申论证法)3、散文(①、散文的种类:A、写人记事散文B、写景抒情散文C、托物言志散文D、寓理于事的散文②线索:物、事、人、情、时、地[明线和暗线,单线和复线])4、表达方式(记叙、描写[人物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肖像描写;环境(自然与社会)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远近高低结合、色彩声音味道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白描与细描、概括描写与细节描写]、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事抒情、寓理于事]、议论、说明)5、表现手法(卒章显志、以小见大、欲扬先抑、照应、赋陈、比兴、用典、渲染、象征、联想、想象、衬托、烘托)6、重要的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语境义;二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指代义;三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隐含义。
(修辞型、指代型、概括型)7、重要的词语在文中的作用(解释含义、分析表达效果)8、重要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重要的句子通常是指:①表明文章主旨或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②内涵比较丰富,表达比较形象或比较含蓄的句子;③表现记叙线索和作品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④结构复杂,较难理解的语句。
(考含义重在解释,考作用要从内容与结构上来回答,要特别注意开头句、过渡句、结尾句的作用)9、整体阅读,圈画重点词句、理解文章结构脉落(要注意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选择题要明确范围,认真筛选,仔细比对、慎重下手10、读写结合题:(知识梳理型、措施建议型、鉴赏评价型、是非评价型、列举印证型、联想(感悟)仿写型、图画评述型) 现代文阅读的基础知识一、表达方式:在用语言、艺术、音乐、行动把思想感情表示出来时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1、表达方式分为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的分类解释;2、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兼用其它表达方式;3、现在流行的话题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关表述可任选一种表达方式为主并综合运用其它各种表达方式。
二、描写方法: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
1、按内容来分:描写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两种。
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六种,即概括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则包括静态与动态、客观与主观、反衬与对比三种。
2、按特征分类有:1)、白描,所谓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并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事物形象的一种写法。
鲁迅先生非常善于使用白描手法,如《藤野先生》中关于藤野先生的一段介绍: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语言简洁,印象深刻。
2)、细描,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
如阿累的《一面》写鲁迅就比鲁迅写藤野又细一些:他的面孔黄黑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象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新风霞的《傻二哥》则写得更细腻,把一个卖药糖的劳动者傻灵傻灵的特征刻画得淋漓尽致,从他穿的衣服、使用的用具、吆喝前的准备、吆喝的声调、吆喝的内容到他对顾客和邻里穷哥们儿的态度都细细写来,写出了一个活生生的善良、勤快、乐观,穷而有志的年轻人的性格和形象。
3)、衬托,衬托是指在写人记事的过程中,为了突出主要对象用另外的人或物来陪衬或烘托的手法。
人们常说: 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就是这个意思。
衬托可以从正面衬托,也可以从反面衬托,可以以景物来衬托人,也可以人衬托人,还可以物来衬托人,但这些都要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来使用。
鲁迅是很擅长衬托笔法的文学大家,他的《在酒楼上》正衬、反衬都写得极好,同学们可以反复阅读。
这里摘出两段,请大家欣赏:窗外只有渍痕班驳的墙壁,贴着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铅色天,白皑皑的绝无精彩,而且微雪又飞舞起来了。
用景物从正面衬托了吕韦甫懒散怀旧的心情。
几株老梅竞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不以深冬为意; 山楂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某心于远行。
用梅与花反衬吕韦甫的懒散心情。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能力分析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能力1.基本分析能力。
即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思路的能力,对文章、文段的结构层次进行分析、划分的能力。
能分析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能分析文中某个部分的层次,能分析文中某个段落的层次等。
2.整体把握能力。
即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文章主体部分的大意,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寓意,能找出表达全文主要内容的中心句,感受文章的情感倾向,概括文章所表现的对象的主要特征,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基本写法或表达技巧,从整体上理解文中人物的特点等等。
3.概括提炼能力。
即对全文、段落进行整体概括,对文章的要点,文章的写法进行概括的能力。
如对全文、段落的中心、大意的概括,对文章思路的提炼,对文章的层意、段意的概括,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概括等等。
4.语言品味能力。
即词语品味能力,句子品析能力,文段品读能力,也就是品味词义,揣摩句义,品析重要句段。
含在具体的语境中品析词义、体会句义,品味词与句的表达作用,说明词、句、段的表达作用等等。
5.手法欣赏能力。
即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包括对文章的各种表达手法与写作技巧的辨识、理解、分析、欣赏。
如表现手法中的正面侧面、对比烘托、详写略写、伏笔照应等等。
6.感受评价能力。
如表达阅读感受,评价文章的情感倾向;评价文中的人物;展开联想或表述感想;探究文章难点,提出看法与建议,就文中内容进行想象等等。
7.联想迁移能力。
即由材料中的知识内容联想到相关的知识内容,如联想到所积累的诗词、名言、科学知识、课文人物等等。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题型介绍1.基本分析能力。
即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思路的能力,对文章、文段的结构层次进行分析、划分的能力。
能分析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能分析文中某个部分的层次,能分析文中某个段落的层次等。
2.整体把握能力。
即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文章主体部分的大意,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寓意,能找出表达全文主要内容的中心句,感受文章的情感倾向,概括文章所表现的对象的主要特征,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基本写法或表达技巧,从整体上理解文中人物的特点等等。
3.概括提炼能力。
即对全文、段落进行整体概括,对文章的要点,文章的写法进行概括的能力。
如对全文、段落的中心、大意的概括,对文章思路的提炼,对文章的层意、段意的概括,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概括等等。
4.语言品味能力。
即词语品味能力,句子品析能力,文段品读能力,也就是品味词义,揣摩句义,品析重要句段。
含在具体的语境中品析词义、体会句义,品味词与句的表达作用,说明词、句、段的表达作用等等。
5.手法欣赏能力。
即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包括对文章的各种表达手法与写作技巧的辨识、理解、分析、欣赏。
如表现手法中的正面侧面、对比烘托、详写略写、伏笔照应等等。
6.感受评价能力。
如表达阅读感受,评价文章的情感倾向;评价文中的人物;展开联想或表述感想;探究文章难点,提出看法与建议,就文中内容进行想象等等。
7.联想迁移能力。
即由材料中的知识内容联想到相关的知识内容,如联想到所积累的诗词、名言、科学知识、课文人物等等。
高中语文关于论语的知识点介绍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愠y n三省xǐng吾身论l n语罔wǎng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时:时常。
(2) 不亦说乎说:愉快。
(3) 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发怒。
(4)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
省:反省,自我检查。
三:多次。
(5)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
(6) 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7)思而不学则殆殆:有害。
(8)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凋谢。
(9)不亦君子乎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10)是知也。
是:此,这。
(11)其恕乎其:大概,也许。
(12)勿施于人施:施加。
(13)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刚强,勇毅。
3、找了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悦的古字,愉快。
(2)诲女知之乎。
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3)是知也。
知通智,聪明。
4.请写出几个出自本课的成语温故知新、见贤思齐、择善而从、任重道远、死而后已、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日三省。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 阐明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孔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明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3) 孔子认为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应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 赞美松柏坚强品格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填空,并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曰:学而时习之,_________。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2、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
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3、子曰: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 三人行,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 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
6、子曰: 岁寒,________。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7、子曰: 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8、子曰:由,诲女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知也。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