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学分析——天气图综合分析

合集下载

天气学分析

天气学分析

气压场的基本型式
特殊等压线--地形等压线的绘制
在山地区域,有时由于冷空气在山的一侧堆积,造 成山的两侧气压差异很大,使画出来的等压线有明 显的变形或突然密集,但是在这一带并无很大的风 速与此相适应。为了说明这种现象是由于山脉所造 成的,将这里的等压线画成锯齿形,并称这样的等
压线为地形等压线。
我国最常见的地形等压线是天山地形等压线。当冷 空气从天山以北下来时,受天山阻挡大量聚集在天 山以北,而不能立即到达天山以南地区,故天山南 北两侧气压差别很大,在地面图上即可分析出地形 等压线。我国常出现地形等压线的地区还有帕米尔、 祁连山、长白山和台湾等地。
T24 T24 Tx Tx Tx 或 TnTnTn 或 TgTgTg TTT WW VV TdTdTd
1.0 cm
CH
P24 P24
CM N CLNh h
PPPP (或 P0P0P0P0) aPPP W1W2 RRR R24R24R24R24 SpSpspsp
测站信息

③等值线不能相交,不能分枝,不能 在图中中断。 ④相邻两根等值线的数值必须是连 续的,即其数值或者相等,或只差 一个间隔。这是因为各种要素场的 分布是连续的。在高值区和低值区 之间,相邻等值线的数值是顺序递 减的,两者只差一个间隔。
作为等值线的一种特 殊形式的等压线,在 分析的时候,除了应 符合以上分析原则外, 还必须遵循地转风关 系,即等压线和风向 平行。在北半球,观 测者“背风而立,低 压在左,高hPa
850hPa
(1) 天气图底图


用来填写各地气象站观测记录的特种空白地图: 绘有经纬度、海陆分布、河流、湖泊、山脉等 地形信息,并标有气象区、站号以及主要的城 市名称。 有不同投影方式、比例尺和范围的天气图底图, 根据天气分析内容、预报时效和季节等选用。

天气图的分析释义

天气图的分析释义

实习四
P,T
h 海平面
p0 p (T ) gdz
0
h
温度低时,订正的海平面气压偏高,当温度高时,订正的气压偏低。
3、长白山高压 反映的是长白山山地小气候特点,气压经常比周围高,可 以分析出高压来。 4、一些常用的国内高山站 站名 站号 海拔高度 地面气压
3044 2063 2898 1537 1833 1904 3049 1161 1371 1490 1409 1268 不发 不发 不发 不发 不发 不发 不发 发 发 发 发 发
(3)地方性记录
只反映局地天气特征的记录。地方性记录和周围广大范围 内发生的天气情况有不同程度的偏离,但它是真实的记录不是 错误记录,反而是更细致了解小范围地区天气局部特征的有力 资料。例如:西安处于渭河河谷中,河谷大致是东西走向的, 当从西路或北路南下的冷空气推动冷锋过境后,西安常吹西南 风,这虽不符合冷锋过境的一般规律,但是经过多次分析确认 它符合于实际情况,又可利用这种地方性特征作为分析冷锋过 境与否的一项有效指标。
三、用温度定锋不好用的几种情况 1、冷空气南下后,冷气团变性使锋的两侧温度差变小。 2、夜晚时冷暖区辐射降温的不同。当暖空气中云层很少或碧 空,而冷空气一侧有厚密的锋面云系时,暖空气因辐射而 降温,但冷空气因辐射受云层阻挡而降温很少,大大减少 了二者间的温差,甚至使温度分布相反。 3、冷锋翻越大的山脉后的下沉增温。如冷锋从蒙古高原下到 东北平原或是从黄土高原来到华北平原以及冷锋翻越天山 时,锋两侧温度差变小。 4、冷空气内部有逆温时,由于冷锋过境后风速增大,扰动作 用破坏了逆温而使低层温度升高,减弱锋两侧的温度差异 (如下图所示)。在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地区常见冷锋后 -lnp 的温度反而高于冷锋前的温度。

天气学分析——天气图基本分析方法

天气学分析——天气图基本分析方法

(3)麦卡脱投影:这种投影一般是将圆筒图纸与南北纬22.5 纬圈相交割,把光源置于地球中心,将地球表面各点投影到
圆筒图纸上。
这种图上经、纬线都是以直线表示的。一般在中高纬度地 区有较大的失真,一般用于低纬度地区。
麦卡托投影图
3、地图比例尺
含义:底图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与地球表面上相 应两点间的距离之比,称为比例尺。(或缩尺) 表示方法有:
小于1mm的填写一位小数,“T”表示微量。
13、dd—风向。以失杆表示, 失杆方向指向站圈,表示风的 来向。
14、ff—风速。以失羽表示。“—”表示4m/s,“-”表 示2m/s,一三角旗表示风速20m/s,风速不明时,在风 向杆尖端填“×”。风速大于40m/s时,在风向杆另一 侧填一个“>”如
因为天气现象是发生在三度空间的,为了详 细观察三度空间的实况,在日常业务工作中, 常常利用各种天气图来分析天气系统的空间结 构。天气图可分为基本天气图和辅助天气图两 种。
基本天气图有:地面天气图、等压面图; 辅助天气图有:垂直剖面图、等熵面图等。
§1-1 天气图底图
1、天气图底图:用来填写各地气象台(站) 观测记录的特制空白地图。
§1—2 地面天气图
一、地面天气图陆地站的填写格式
二、各项填图符号的意义
必填项目
1、N—总云量,用符号表示。 2、CH CM CL —高云状、中云状、 低云状,用符号表示 。
3、Nh —低云量,用电码表示。
4、h —低云高,以数字表示,
以米为单位。
5、 T T T 和TdTdTd 气温和露点温度,以数字表示, 以摄氏度为单位。填写十位、个位,小数一位。十 位为零时,省略不填。温度为负时前面加“-”号。
1、比例式:如1:10000000

(完整word版)1.1天气图分析分解

(完整word版)1.1天气图分析分解

1。

1 天气图分析天气图是填有各地同一时间气象观测记录的特种地图,它描述了某一瞬间某一区域的天气状况。

天气图能显示各种天气系统和天气现象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是分析判断天气变化、制作天气预报的基本工具.一般分为地面天气图、高空天气图和辅助天气图三类。

过去天气图的填绘主要由手工完成,现在天气图的绘制都是由计算机完成。

目前业务上使用的MICAPS平台能显示常用的各种天气图。

1.1.1 地面天气图地面天气图反映了某区域某时刻的地面天气系统和天气状况.一张地面图上用数值或符号填写各个气象观测站在同一时刻的气象要素观测记录。

它填有观测时刻地面各种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如气温、露点温度、风向、风速、海平面气压、能见度和雨、雪、雾等;还填有能反映空中大气现象的一些记录,如总云量、低云量、低云高以及高云、中云和低云的云状等;既有当时的记录,又有一些能反映短期内天气演变实况的记录,如3h变压、过去6h内的天气,过去6h降水量等。

地面天气图是填写气象观测项目最多的一种天气图,是天气分析和预报中很重要的工具。

地面天气图反映了某区域某时刻的地面天气系统和天气状况。

一张地面图上用数值或符号填写各个气象观测站在同一时刻的气象要素观测记录。

它填有观测时刻地面各种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如气温、露点温度、风向、风速、海平面气压、能见度和雨、雪、雾等;还填有能反映空中大气现象的一些记录,如总云量、低云量、低云高以及高云、中云和低云的云状等;既有当时的记录,又有一些能反映短期内天气演变实况的记录,如3h变压、过去6h内的天气,过去6h降水量等。

地面天气图是填写气象观测项目最多的一种天气图,是天气分析和预报中很重要的工具。

图1.1a是MICAPS业务平台上默认的地面填图格式,也是世界上通用的填图格式。

在业务中由于地面填图信息多、显示屏幕有限,预报员会根据不同需要,自行设置所显示的要素和所显示的区域范围,如图1。

2a显示的地面图中只填充了云量、风、现。

《天气》学情分析

《天气》学情分析

《天气》学情分析
天气学情分析
摘要
本文通过对天气对学情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了天气因素对学生研究和教学环境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引言
天气是一个复杂的因素,对人的身心状态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教育领域中,天气也被认为是一个可能影响学生学情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对这一问题展开分析,并提供相关解决方案。

天气对学生研究的影响
1. 温度:高温或低温可能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和专注力,对研究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2. 天气不稳定:如下雨、刮风等天气状况可能导致学生情绪不稳定,进而影响研究效果。

3. 空气质量:不良的空气质量可能导致学生身体不适,影响研究效果。

天气对教学环境的影响
1. 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可能影响教室内的舒适度,影响学
生的专注力和教学效果。

2. 天气不稳定:如下雨、刮风等天气状况可能导致教室内的湿气、噪音等问题,干扰教学。

3. 空气质量:不良的空气质量可能导致教室内的空气湿度或有
害物质浓度过高,影响学生和教师的健康。

解决方案
1. 温度控制:学校或教育机构应确保教室内的温度适宜,提供
舒适的研究环境。

2. 天气预警与调整:及时提醒学生和教师有关不利天气的情况,做好相应的调整和准备。

3. 空气质量管理:加强教室内空气质量的管理,如定期通风、
净化空气等措施。

结论
天气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对学生研究和教学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重视天气因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来提升研究和教学效果。

天气学分析——辅助天气图分析

天气学分析——辅助天气图分析

3、剖面分析 ①等温线与等 线之间的关系
位温:
R
T
1000 p
C
p
位温随高度的变化:
z
T
d
其中: 为T气温垂直递减率
z
d
为干g绝热过程气温垂直递减率
cp
T
一般情况下: z 0 温度随高度递减, d
而 0位温随高度递增。
z
锋区中:T 0温度随高度递增, 0
z
0
z
位温随高度递增很快,即在稳定层
2、剖面图填写与分析方法
①填写项目:
在剖面图上要填写探空报告中标准层和
特性层的各项记录。
TT
seseTT TdTd qqq
TdT d qqq
se se
风向风速
②分析项目与技术规定
等温线:每隔4°C红铅笔画一条实线。 等假相当位温线(或等温线) 等比湿线 锋区 对流层顶: 其它:涡度、散度、水平风速、地转风速、垂 直速度、降水区,积冰层等。
基线的选择没有统一的规定,根据所研 究的问题而定: ①经圈剖面图,基线选在某一子午面上,可 以了解该子午面上的温度场和风场的构造。
②研究某一天气系统或天气现象区时,可以取一个能 明确表示这天气系统或天气区的方向作为剖面图的基 线。例如,要了解锋面的空间结构,基线最好与锋区 垂直。 ③所选基线上应有较多测站,测站间距离也不能太远。 否则难以分析。 ④剖线的左右两方所表示的方向是统一规定的:如: 纬向(或接近纬向)西方在左,东方在右。经向,北 方在左,南方在右。
4、湿绝热线(等假相当位温线)绿色虚线表 示饱和空气在绝热升降运动中状态的变化。 每隔10度标出假相当位温的数值。 5、等饱和比湿线 绿色实线,是饱和空气比 湿的等值线,每条线上标有比湿值。

地面天气图分析

地面天气图分析

地面天气图分析地面天气图的分析,可以了解地面天气系统和天气现象的分布状况,进而判断天气演变趋势。

地面天气图的分析项目,通常包括海平面气压场、等三小时变压场、天气现象和锋等。

一、海平面气压场的分析 海平面上的气压分布,称为海平面气压场。

海平面气压场分析,就是在地面图上绘制出等压线(即按 规定把气压数值相同的各点连成线),从绘制出的等压线图上能清楚地表明气压系统在海平面的分布 情况(图6 - 5 )。

(一)等压线分析规则 等压线是等值线中的一种,具有备种等值线分析的共同规律,掌握了等值线分析的规则,就可以正确 地进行各种气象要素的等值线分析。

1 •同一条等值线上,要素值处处相等。

2 •等值线一侧的数值必须高于另一侧的数值。

3 •等值线不能相交,不能分支,不能在图中中断。

4 •在两高值区或两低值区之间,必须有两条相邻的等值线,其数值相等,并且这两条等值线的数值 在两个高值区之间是最低值,在两个低值区之间是最高值。

图6 - 5海平面等压线(二)绘制等压线的主要技术规定 1.等压线用黑色实线绘制,一般每隔2.5百帕画一线,按…997 . 5、1000 . 0、1002 . 5 等数值序列绘制等压线。

在同一张地面图上,等压线间隔应当一致。

995.0U07.S05*m9»7510CZS •944 林0—•NOSM2 •等压线应画到图边,否则应当闭合。

没有记录的地区可例外,但应将各条并列的等压线末端排列 整齐,起止于某一定的经纬线上。

在非闭合的等压线的两端应标注等压线的百帕数值, 如等压线是闭合的,则在等压线的正北端开一缺 口,在缺口中间标注百帕数值,标注的数字必须与所在纬线平行。

3. 气压系统的中心位置,根据中心附近气压值和风的环流状况确定。

通常高压中心应确定在气压值 最高和风的反气旋环流中心处,低压中心应确定在气压值最低和风的气旋环流中心处。

当最高(最低) 气压值的位置与风的环流中心位置不一致时, 应该考虑气压记录的准确性与风记录的代表性, 综合分 析确定。

天气学分析:天气图的分析总结

天气学分析:天气图的分析总结
位势中心以红色铅笔标注“D”(“低”)字。
等压面图的分析:等高线的分析
等压面上与等高线与风的关系,和等高面上等压线 与风的关系一样,适合地转风关系。由此可知,分析等 高线时,同样需要遵循下述规则: ①等高线的走向和风向平行,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
值区(高压)在右,低值区(低压)在左; ②等高线的疏密(即等压面的坡度)和风速大小成正比。
②在地面天气图上等压线应画到图边,否则应闭合起来。在没有记录的地 区可作例外,但应将各条并列的等压线末端排列整齐,落在一定的经 线或纬线上。如等压线是闭合的,则在等压线的上端开一小缺口,在 缺口中间标注百帕数值,这数值要标注得与纬线平行。
③在低压中心用红色铅笔注“低”(或“D”),代表低压,高压中心用 蓝色铅笔注“高”(或“G”),在台风中心用红色铅笔注代表台风符 号。
等温线绘制技术规定:
①等温线用红色铅笔细实线绘制。以0℃为基准,每隔4℃画 一条等温线,如-4℃,0℃,4℃,8℃等。所有等温线两 端须标明温度数值。
②温度场的暖、冷中心,分别用红色铅笔标注“N”字(或 “暖”字)和蓝色铅笔标注“L”字(或“冷”字)。
常见的温压场配置
(实线为等高线,虚线为
等温线)
气压场的基本型式
低压 高压 低压槽 高压脊 鞍形气压场
主要天气区的表示方法
锋的符号
日常分析的等压面绝对形势图:
850 hPa(AT850图),位势高度通常为1500gpm左右。 700 hPa(AT700图),其位势高度通常为3000gpm左右。 500 hPa(AT500图),其位势高度通常为5500gpm左右。 300 hPa(AT300图),其位势高度通常为9000gpm左右。 200 hPa(AT200图),其位势高度通常为12000gpm左右。 100 hPa(AT100图),其位势高度通常为16000gpm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就是说,在一定高度以上,气压梯度或 位势梯度的方向,将由原在底层中从冷区指 向暖区而变为从暖区指向冷区。于是,原来 在底层是高压的区域到高层对应位置的上空 将变成低压区域。因此,到达一定高度处, 高压区便与暖区近乎重合,而低压区便与冷 区近乎重合。
根据温压场的配置情况的不同,气压系统可分为三类。
下面,根据第一种分类法对锋进行讨论。
1、冷锋: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冷空气起主导 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这种锋 面称为冷锋。 2、暖锋:锋面在移动过程中,暖空气起主导 作用,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这种锋 面称为暖锋。 3、准静止锋当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移动 很少时,称为准静止锋。
实际工作中,一般把6小时内(连续两张图上),锋面位置无大变化的锋 定为准静止锋,简称静止锋。
由于温压场的不对称,使得气压系统中心轴线发生 倾斜,高压中向暖区倾斜,低压中向冷区倾斜。
中纬度地区,多数系统(如锋面气旋等)都是 温压场不对称系统,其轴线大都倾斜。这样,地 面等压线闭合的高、低压,到高空变成为槽脊形 式,并且温度槽(脊)常落后于气压槽(脊), 而地面低(高)压处于高空槽(脊)的前部,使 低压上空为暖平流,高压上空为冷平流,有利于 地面气旋与反气旋的发生、发展。
锋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气团之间的过渡带,在 此过渡带内,气象要素与天气将发生急剧的变 化。下面我们将对锋附近的温度、气压、变压、 风场以及锋面天气等分布分别进行讨论。
一、锋面附近温度场的特征
1、水平方向上温度场特征 锋区内温度水平梯度远比其两侧气团中大。 等压面图上等温线的分布可以指示锋区及锋线的特
点: ①高空锋区走向与等温线基本平行; ②地面锋线与高空锋区基本平行; ③锋区随高度向冷区倾斜;
天气学分析
第三章 天气图综合分析
天气分析中常用的地面天气图和各层等 压面图以及各种辅助天气图,都是反映空间 大气运动的工具。各种图上的现象都是互相 联系的。只有将各种天气图配合起来进行综 合分析,才能从整体上得到大气运动的正确 认识。
§3—1 温压场的综合分析
气压系统随高度的变化决定于气压场和平均温 度场(或厚度场)的配置情况,即温压场的结构。 在静力平衡条件在暖空气中比冷空气中低,但到一定高度后,等 压面高度在暖空气中将会比在冷空气中高。
一、浅薄系统: 特点:气压场的高压中心与温度场的冷中心基 本重合,(这种系统称为冷性高压),气压场 的低压中心与温度场的暖中心基本重合,(这 种系统称为暖性低压),它们的厚度梯度(平 均温度梯度)与气压梯度(位势梯度)方向相 反。




因此,随高度升高,气压梯度逐渐减小,到 达某一高度处水平气压梯度为零,其高、低气 压系统的痕迹全部消失。再向上,气压梯度的 方向就与厚度梯度一致,变成和底层相反的气 压系统。
上述浅薄系统和深厚系统,由于温压场配 置是对称的,因此,它们合称为温压场对称 系统。上面讲述的冷低压、暖高压、暖低压 和冷高压均属于温压场对称系统。
三、中性系统
这类系统在地面图上表现为冷、暖中心与高、低压 中心不重合的气压系统。由于温压场配置表现不对称, 因此,这类系统又称为温压场不对称系统。
锋区的水平宽度:约为几十公里到几百公里,一般 是上宽下窄。在天气图上由于比例尺小,锋区的宽度 表示不出来,可以把它看作一个面,称为锋面。
锋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为锋线。锋区与暖气团的界面 称为暖界面,在空间剖面图上称为上界面,锋区与冷 气团的界面称为冷界面,或下界面。
二、锋的分类
1、根据锋在移动过程中冷、暖气团所占地位来分:可 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和锢囚锋四种。 2、根据锋伸展的高度来分:可分为:对流层锋、地面 锋、高空锋三种。 3、根据气团的不同地理类型分:可分为:冰洋锋(北 极锋)、极锋和副热带(热带)锋三种。
如果冷锋后的冷气团比暖锋前的冷气团更冷 ,其间的锢囚锋称为冷式锢囚锋;
如果锋前后的冷气团属性无大的差别,其间 的锢囚锋称为中性锢囚锋。
冷锋后部冷气团与 暖锋前部更冷气团 相遇,将暖气团抬 升到空中。
锋前后的冷气团属性 无大的差别。
冷锋后部更冷气团与暖锋前 部冷气团相遇,将暖气团抬 升到空中。
§3—3 锋面附近气象要素场的特征
§3—2 锋
一、锋的概念 运动着的空气在大尺度环流作用下,在
一些地区产生气流辐散,而在另一些地区 则有气流汇合,在大规模的气流汇合区可 能有不同性质的气团相遇,在天气图上表 现为温度的水平梯度加大。
锋区:就是密度不同的 两个气团之间的过度区。 在天气图上,表现为温度 水平梯度大而窄的区域, 并且它随高度向冷区倾 斜,这样的等温线密集 带通常称为锋区。
二、深厚系统
特点是:气压场的高压中心与温度场的暖中心 基本重合,(这种系统称为暖性高压),气压 场的低压中心与温度场的冷中心基本重合, (这种系统称为冷性低压),它们的厚度梯度 (平均温度梯度)与气压梯度(位势梯度)方 向一致。因此,随高度升高,等压面的坡度会 越来越大,系统就越来越明显。
对于冷低压,其中心温度最低,因此低压中心 的气压随高度降低得较四周为快,到了高空冷低 压越强。而对暖高压,由于中心温度最高,因此 高压中心的气压随高度降低得较四周为慢,到了 高空其暖高压越强。深厚系统一般从地面到500 百帕以上的等压面图上,其等高线都能保持闭合。
4 、锢囚锋
暖气团、冷气团和更冷气团(三种性质不同 的气团)相遇时,先构成两个锋面,然后其中 一个锋面追上另一个锋面,即形成锢囚。
将冷锋后部冷气团与暖锋前冷气团的交界面 ,称为锢囚锋。
锢囚锋又可分为三种:暖式锢囚锋、冷式 锢囚锋和中性锢囚锋。
如果暖锋前的冷气团比冷锋后的冷气团更冷 ,其间的锢囚锋称为暖式锢囚锋;
④等温线越密集,则水平温度梯度越大, 锋区越强。 ⑤对比同一时刻各等压面上的锋区位置, 大致可以确定锋面坡度。 ⑥根据等压面图上的冷暖平流性质,可以 确定锋的类型。
在等压面图上,若锋区内有冷平流,则 地面所对应的是冷锋;若有暖平流则地面 对应的是暖锋;如果无平流或仅有弱的冷、 暖平流,而地面锋区在24小时内又移动很 少,则可定为静止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