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 找规律(4) (2)

合集下载

【2021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导学案】第7单元 第4课时 10000以内数的认识

【2021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导学案】第7单元  第4课时  10000以内数的认识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7单元导学指导案励志小故事觉得苦你不送外卖有人送、觉得累你不开滴滴有人开、觉得难你不干有人干、觉得贵你不买有人买、觉得工资低你可以滚出公司。

这种逻辑:表面上是对人的激励和鞭策。

本质上会造成底层工人之间无限恶性竞争、无限的降低底线、无限的向资本和垄断妥协、无限的向剥削和压榨妥协。

从而无限拉低底层人的工资水平、福利待遇、消费水平、生活品质、生活环境、心理素质。

这种逻辑,表面上是正能量,本质上是洗脑和摧残。

让工人阶层的恶性竞争、工资水平无限下降;才能让贪婪的资本节约更多成本,获得更多利润。

穷人的一次失败,为了还债可能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为还债一辈子送外卖。

你将不再会有精力去思考和投机。

穷人的失败可能断送了他所有暴富的机遇和时间,让不确定的人生瞬间确定下来,让充满无限可能的人生可能性逐渐缩小。

这是赤裸裸的现实。

只有当你有足够多的资本时,允许你失误的次数才会逐渐增加。

拥有足够多的资本,哪怕尝试个三番五次失败了,也不会伤你元气。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人的机遇是随着财富的增加而增加的。

这时代表面上人人机会平等,但是给穷人的机会非常有限。

王思聪失败一次不过是兴趣爱好的失败,而你失败一次则是生存生活的失败。

穷人,更应该不断学习和思考,因为没有钱,知识就是你最大的财富。

穷人,更应该谨慎和保守,因为生活不允许你失败。

所以,越穷的人越应该保守和谨慎。

但很多人都有这样的逻辑:我一无所有,哪怕失败也不过继续做穷人。

所以穷人没负担,所以穷人可以失败无数次。

这种意识是很可怕的。

人们常常有两个逻辑错误。

我认为应该避免:第一:我很穷。

失败了不过继续做穷人,所以我不怕失败,所以我失败的机会很多。

这种观念是很可怕的。

穷人的失败会严重降低你现有的生活质量,让你惨上更惨,雪上加霜,甚至妻离子散,走投无路。

第二:我很年轻,所以我不怕失败。

因为我时间多,所以失败了也可以东山再起。

这种观念也很可怕。

年轻不应该成为你失败的的借口,你失败的真正原因是盲目、不谨慎、不负责、一叶障目。

《找规律》教案(精选3篇)

《找规律》教案(精选3篇)

《找规律》教案(精选3篇)《找规律》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活动中增强幼儿对排序操作活动的兴趣,逐步发展幼儿的思维、观察、比较和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3.幼儿发现生活中的规律有很多,体验到学习思维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1.重点:鼓励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比较发现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可逆性,并进行大胆自主的排序活动。

2.难点:引导幼儿发现排序规律,并学习排序。

活动准备:课件、拼图积木若干、小篮若干。

活动过程:一、与幼儿交流,让幼儿初步认识规律。

1、师幼互问好。

师:我发现咱们小朋友都是一些聪明的'孩子,并且还是一些勤快的孩子。

师:那么,你们早上几点起床的呢?(六点半,六点,七点……)师:你们这么早就起床啦,是自己醒的,还是爸爸、妈妈叫醒的?(妈妈、爸爸、自己、小闹钟)师:小朋友们想想醒来的时候,你在被窝里喜欢做什么动作?(打哈欠,伸懒腰,揉眼睛……)(幼儿边说边表演)。

师:那咱们把刚才小朋友表演的动作再来模仿一下吧!师幼共同边说边做动作:揉一个眼睛,伸一个懒腰再伸一个懒腰。

(重复两次)师:这下我们可是真的醒了,接下来我们要干什么呢?(穿衣服)师:先穿哪件呢?(先穿上衣,再穿裤子,最后穿鞋子)师:我们先穿鞋子,再穿裤子好不好?(幼儿答)师:所以我们要怎么样?(按顺序一样一样的穿。

)师:那我们把小朋友穿衣服的顺序做一下吧!师幼共同边做边说:上衣,裤子,鞋子。

上衣,裤子,鞋子,(重复两次) 2、师:下面我要给大家看样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依次出示娃娃、衣服、裤子、鞋子等图片)师:小朋友你们看,东东起床了!我们向他问好!(幼儿向东东问好并招手)师:现在,东东要穿衣服了,请小朋友告诉他穿衣服的顺序好吗?(先穿上衣,再穿裤子,最后穿鞋子,每天都是按这个顺序穿的。

)(教师按顺序将上衣、裤子、鞋子贴出顺序图)师;第一先穿上衣,第二再穿裤子,第三再穿鞋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下第七单元《找规律》全部单元教学设计4课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下第七单元《找规律》全部单元教学设计4课时

—1 ——2 —师:那彩旗、花、灯笼的排列有规律吗?有什么规律?1、彩旗我们一起来观察彩旗的规律①课件出示彩旗,最后一面是什么颜色的旗子?(红色)为什么?谁能详细的来说一说师:说的好,我们就把一面黄旗和一面红旗看做一组。

谁来读一读这排彩旗的颜色师:你们听出黄旗、红旗一组的感觉来了吗?谁再来读?师:大家读出了黄旗、红旗一组,不断重复的感觉,真棒!像这样一组图形重复 3 次或者 3 次以上就叫有规律。

找出规律中重复的部分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很好的理解和掌握规律。

2.灯笼、花师:接下来,请你们观察灯笼和花的排列,它们的规律是怎样的?请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小组交流,汇报师:灯笼的排列重复的是什么?谁能上来圈一圈重复的部分?【指生上来圈】师:花的排列重复的是什么?谁能上来圈一圈重复的部分?【指生上来圈】生自己说一说,或同桌之间说一说预设生1: 一面黄旗,一面红旗,又一面黄旗,一面红旗………生2:黄旗红旗完了又是黄旗红旗生3:……生读出彩旗颜色生再读,读出“黄旗红旗”一组的感觉生齐读学生交流汇报生圈出重复的部分随堂检测1.圈出重复的部分师:第一组图形有什么规律?【一个正方体、一个圆柱体为一组,重复排列】—3 —这是形状上的规律,颜色上有规律吗?师:对,这2组图形有两个规律,一个是颜色上的规律,一个是形状上的规律。

2.涂上合适的颜色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问题引领的设计来促使学生的思维一步步走向深入。

第1个问题意在让学生众观全局,整体感知。

第2个问题集中一个“点”——彩旗的排列,便于聚焦学生目光,促使学生思维深入。

明白了彩旗的排列规律,学生就可运用此方法去观察另外一些事物的排列规律,第3个问题研究灯笼和花的排列规律也就水到渠成了。

练习部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从图形颜色变化规律到图形的形状变化规律,提高了难度,强化了思维训练。

(二)数字排列规律1.碗师:同学们可真能干,一下子就找到了彩旗、彩花和灯笼排列的规律,接下来我们进行闯关游戏,有信心吗?第一关: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出示例2课件,师:这些碗的排列有没有规律呢,谁来大声告诉大家?小结:同学们的眼睛真亮!不仅发现了碗的排列规律,还发现了数字的规律,数字是 2 和 3 两个数字为一组重复出现的,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要读出有规律的感觉哟。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9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9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9篇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 1第五单元找规律一、知识点:1、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

2、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目标要求: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使什么物体或图形,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典型训练题:一、按规律在括号理画出每组第32个图形。

二、有249朵花,按5朵红花,9朵黄花、13朵绿花的顺序排列,红花、黄花、绿花各有多少朵?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一、知识点:1、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知道列举时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学会不同的列举。

二、目标要求:1、通过实践活动,经历收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认识并掌握用列举法解决问题的策略,能正确运用列举法解决问题,体验事件发生有多种的可能性结果。

2、学生能结合经验对具体情境中的有关数字信息作出合理解释;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3、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主动参与意识和质疑精神。

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体会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行和结论的确定性。

三、典型训练题:李红的书桌上有一本故事书、一本杂志,一本漫画。

她想把这三本书顺次放在书架上,她有多少种不同放法?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找规律 2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找规律》怎么写好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找规律》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排列规律。

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习发现规律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202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下册《找规律》说课稿(四篇)

202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下册《找规律》说课稿(四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下册《找规律》说课稿(一)一、说教材“找规律”在新教材中是一个独立的单元,“找规律”作为新单元的第一课,非常重要。

本单元是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慢慢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如果这节课没有把握好,那么对学生后面的继续学习将会造成阻碍。

二、说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知道下一个物体。

2.观察主题图,认识规律同时掌握寻找规律的方法,通过涂色,摆一摆,画一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生活中的规律美。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图形或物体的有序排列,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并会知道下一个图形或物体。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能自己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

【教具、学具】:课件、星形、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若干五、说学情首先是学生对于规律已有初步的感知基础。

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中已经多多少少接触到了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只是没有把它作为专项知识进行学习和研究,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在课堂中,只要老师稍加规范和引导,就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

也就是说《找规律》内容是孩子初次正式接触,怎样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探索、领悟、创造规律,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再者是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精力容易焕散但其又很活泼,思维很灵活。

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心理特点扬长避短地进行教学,是我教学设计的重点。

六、说教法、学法在教学思想上努力体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教学活动中。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游戏、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引导探究等教学方法,从扶到放,让学生在游戏、尝试、探索、练习、实践操作过程中悟出找规律和创造规律的方法。

在教学设计上,注意重点内容的处理,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4课时《4的乘法口诀》冀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4课时《4的乘法口诀》冀教版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时《4的乘法口诀》教案师:你们的预知能力真强!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就是4的乘法口诀。

4有关。

讲授新课 1.了解信息师:你们能摆出一些正方形吗?比一比。

展示交流。

师:你们看,这里的一群小朋友也正在忙着摆正方形呢?课件出示图片。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反馈:摆1个正方形用4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用8根小棒;2.学习4的乘法口诀师:根据摆正方形用的小棒根数,可以总结出4的乘法口诀。

现在请大家用小棒摆一个正方形。

师:摆1个正方形用4根小棒,就是几个4,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师:为了今后计算方便,我们把这两个算式编成一句口诀:一四得四。

一四得四就表示1乘4或4乘1等于4,我们习惯把较小的数放在前面。

学生独自摆一摆。

学生相互说一说。

学生独自摆一摆。

学生:有1个4,可以列成:4×1=4或1×4=4。

结合情境,让学生根据信息说说数学信息,锻炼学生的思维的灵敏性。

师:摆2个正方形用8根小棒,有几个4,谁能写出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师:你能编一句口诀吗?师:真不错!我们一起来看看三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呢?(12根)能用加法算式表示吗?师:乘法算式又怎样写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3=12或3×4=12。

师:4×3=12或3×4=12表示什么意思?3个4相加可以简单地说成:“三四”,得数是12,直接说成“十二”,编成口诀就是“三四十二”。

课件出示4个正方形图片。

师:4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小棒?(16个)几个五福娃?加法算式怎样写?学生:有2个4,加法算式:4+4=8,乘法算式是:4×2=8或2×4=8。

学生:二四得八。

学生:4+4+4=12。

学生自由说一说。

学生:3个4相加是12。

学生:学生编乘法口诀,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所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编,可以加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感受到知识之间的联系。

老师引导编写得出大于9的乘法口诀,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经验,为后面编写4×4=16的口。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珍珠鸟》同步练习(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珍珠鸟》同步练习(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珍珠鸟》同步练习一、基础与运用1.我是拼音小能手shēn yōu shāng hài fán mào chàn dònggǔn yuán gān cuìbú dòng shēng sè2.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垂蔓(màn wàn)挨近(āi ái)咂嘴(zā zá)享受(hēng xiǎng)眼睑(jiǎn liǎn)眸子(móu máo)3.选词填空。

①它们就像躲进的丛林一样安全。

(深幽幽暗幽雅幽寂)②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出来。

(伸探钻冒)③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的球儿。

(滚圆光滑蓬松毛绒绒)④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近。

(靠贴挨挤)4.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词语。

的丛林的鸣叫的绒毛的境界的吊兰的球儿5.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天色人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向笼子。

(2)幼时的珍珠鸟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3)当小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

(4)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6.根据课文《珍珠鸟》内容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动词。

它先是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近,然后到我的杯子上,下头来喝茶,再过脸我的反应。

7.按要求写句子。

(1)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珍珠鸟站在书桌上叫着。

(改为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珍珠鸟》的作者是冯翼才写的。

《找规律》的说课稿(精选7篇)

《找规律》的说课稿(精选7篇)

《找规律》的说课稿(精选7篇)《找规律》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本课时的教学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内容。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实验、猜测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

与一年级下册教材相比,本册教材最大的变化就是图形和数列的排列规律稍复杂一些,如图形和排列呈现形状和颜色的循环变化。

教材的内容选择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而且活动性和探究性较强。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知道并且能找到图形的排列规律,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

2、难点: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操作、推理等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设计一定的图形规律。

四、说教法和学法1、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它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请学生到老师家做客为线索,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到老师家中做客一系列活动展开,选取贴近生活的素材为教学资源。

2、观察讨论,互动合作法。

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教师要紧扣学生已有的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互动、合作、讨论等活动探索新知。

3、动手操作,积极活动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单元找规律
第4课时找规律(4)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已经学过的各种规律和找规律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能运用所学习的各种规律和找规律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下面两串珠子。

师:仔细观察这两串珠子,你发现有什么规律呢?先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

生1:第(1)串珠子是按1颗黑珠子、1颗白珠子、1颗黑子、1颗白珠子……重复穿起来的。

生2:第(2)串珠子是按1颗黑珠子、2颗白珠子、1颗黑珠子、2颗白珠子……重复穿起来的。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运用所学习过的找规律的知识解决有关穿珠子的实际问题。

(出示课题)
二、新课讲授
1.出示例5,观察、理解题意。

小红按规律穿了一串手链,但掉了2颗珠子,掉的是哪两颗珠子?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这串手链上有黄色和蓝色两种珠子。

生2:这串手链是用2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又2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重复穿起来的。

生3:这串手链掉了2颗珠子。

师:题目问的问题是什么呢?
生:掉的是哪2颗珠子?
2.引导探究解答方法。

师: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这串手链掉的是哪2颗珠子呢?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分组讨论一下。

交流、汇报。

生1:先要知道这串手链一共有多少颗珠子。

生2:先要找出这串手链珠子的排列规律,再确定掉的是哪两颗珠子。

师:有道理!下面请小组合作学习,找出这串手链中珠子的排列规律。

学生分组讨论一下。

汇报、交流。

小结:小红穿珠子的规律是2个黄珠子、1个蓝珠子,2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重复排列的。

师:请大家按照这个规律排一排,看看掉的2颗珠子是什么珠子。

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掉的是哪两颗珠子?并说明理由。

生1:掉的第1颗是黄珠子,因为现在手链的右边最后一颗蓝珠子后面只有一颗黄珠子,应该有2颗黄珠子。

所以掉的第1颗是黄珠子。

生2:掉的第2颗是蓝珠子。

因为两颗黄珠子后面就是蓝珠子。

师:有道理!小红穿手链掉的是1颗黄珠子和1颗蓝珠子。

3.引导检验。

师:刚才我们通过讨论,找出了掉的两颗珠子是1颗黄珠子和1颗蓝珠子。

这个答案正不正确呢?可以怎样检查一下?
生:把掉的两颗珠子补上去,看符不符合小红穿的规律。

师:这个办法很好!下面请大家在手链上画出掉的2颗珠子,再找规律试试看。

学生动手画珠子,找规律。

师:谁来说说,补上掉的1颗黄珠子和1颗蓝珠子后,符合小红穿的规律吗?
生:符合规律。

师:好,我们一起来验证。

出示:
师生齐读:2黄1蓝、2黄1蓝、2黄1蓝……
三、课堂练习
1.完成教材第88页“做一做”。

(1)让学生找出手链珠子排列的规律。

(2)按规律找出掉的是哪3颗珠子。

2.完成教材第90页练习二十的第9题。

让学生先找出规律,再按规律补上缺的珠子,从而判断需要2颗什么样的珠子。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找规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让生畅所欲言,引导说出本节课所学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