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客观题
第三章课堂练习

第三章客观题一、判断题:1.在传统式盈亏临界图中,可以用横轴表示销售收入量,用纵轴表示成本,纵轴与横轴的金额最好保持一致,此时总成本线的仰角应大于45度。
2.盈亏临界点的贡献毛益刚好等于总成本,超过盈亏临界点的贡献毛益大于总成本,也就是实现了利润。
3.利量式盈亏临界图是各种盈亏临界图中最简单的一种,更易于为企业的管理人员所接受。
因为它最直接地表达了销售量与利润之间的关系。
4.利量式盈亏临界图中利润线表示的是销售收入与变动成本之间的差量关系,即贡献毛益,利润线的斜率也就是贡献毛益率。
5.产销不平衡是导致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存在诸多差异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
6.企业各种产品提供的贡献毛益即是企业的营业毛利。
7.单一品种情况下,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随贡献毛益率的上升而上升。
8.利用利量式盈亏临界图分析多品种的本量利关系时,应按各种产品的销售量高低排序。
9.销售利润率可以通过贡献毛益率和安全边际率相乘求得。
10.在传统式盈亏临界图中,总成本既定的情况下,销售价格越高,盈亏临界点越高;反之,盈亏临界点就越低。
11.成本按性态划分的基本假设同时也是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
12.贡献毛益式盈亏临界图的特点是将固定成本置于变动成本之上。
13.某一因素的敏感系数为负号,表明该因素的变动与利润的变动成反向关系;为正号则表明是同向关系。
14.单价的敏感系数肯定大于销售量的敏感系数。
15.从单价的敏感系数特征来看,涨价是企业提高盈利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16.某一因素达到临界值前的允许或者说是容忍的程度越高,则利润对这项因素就越敏感。
单选题:1.在各种盈亏临界图中,()更符合变动成本法的思路。
A.传统式B.贡献毛益式C.利量式D.单位式2.在单位式盈亏临界图中,产品销售单价与()的交点即为盈亏临界点。
A.单位成本线B.单位固定成本线C.单位变动成本线D.利润线3.在利量式盈亏临界图中,若横轴代表销售额,则利润线的斜率代表()。
自考03708近代史第3.4章知识重点

第三章辛亥革命一、客观题(单选)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1904年至1905年日、俄两国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清政府却宣布“局外中立”;全国各地发生拒俄、拒法、抵制美货等爱国运动。
2.“新政”内容:(1)改革官制,整顿吏治;(2)改革兵制,训练新军,筹建武备学堂,淘汰绿营和防勇;(3)改革学制,提倡新学;(4)奖励工商,兴办实业。
3.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其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4.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
1895年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
5.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歌颂革命是“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邹容的《革命军》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7.陈天华的《警世钟》和《猛回头》,揭露了清政府的卖国行径,号召人民推翻这个“洋人的朝廷”。
6.黄兴为会长的华兴会;蔡元培为会长的光复会;1905年,孙中山和黄兴等人在东京成立同盟会,孙中山被公举为总理,黄兴被任命为执行部庶务。
7.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被称为三民主义。
民族: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
民生:“平均地权”。
8.1911年4月27日,在黄兴的亲自带领下,120多名革命志士在广州举行起义,起义失败后遇难者有72人被葬于广州红花岗,史称黄花岗起义。
9.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并将粤汉、川汉铁路的路权卖给帝国主义,引起湖北、湖南、广东、四川(最强)四省保路运动兴起。
10.1911年10月10日,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占领武昌。
武昌起义引来了全国响应,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
11.1911年,孙中山在南京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教育学第三章 习题含答案

第三章教育目的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培养劳动者是( A )。
A、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B、对人才培养规格的具体要求C、我国教育目的根本特点D、学校的教育质量标准2、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C )。
A、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B、德、智、体全面发展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坚持教育的正确方向3、“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 B )。
A、教育无目的论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4、“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质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一观点是( A )教育目的论。
A、神学的B、科学本位C、社会本位D、个人本位5、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 D )。
A、哲学观念B、人性假设C、理想人格D、生产和科技发展水平6、( C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7、我国教育目标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 C )。
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C、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8、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 D )A、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B、教育无目的论C、神学的教育目的论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9、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培养学生具有( A )A、创新精神B、艰苦奋斗的精神C、团结协作精神D、革命传统精神10、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根本标志和总要求是( C )A、培养爱国主义者B、培养高科技人才C、培养劳动者D、培养有知识的人11、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特点是(B )A、坚持党的领导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C、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D、发展科技和经济12、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B、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教育的学说C、马克思主义与毛泽东思想相结合产生的理论D、中国传统文化二、多项选择题1、教育目的有哪些作用( ABCDE )A、导向作用B、激励作用C、评价作用D、选择作用E、协调作用2、教育目的要解决的问题是(AC )A、为谁培养人B、怎样培养人C、培养什么人D、怎样办教育E、办什么样的教育3、在制定教育目的的过程中必须涉及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问题是(CE )A、人的全面发展问题B、教育与文化的问题C、人本位的价值取向问题D、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问题E、社会本位论的价值取向问题4、教育目的层次包括( ACD )。
第三章 资本预算练习习题

第三章资本预算练习题客观题部分:【例1·单项选择题】某一投资项目运营期第一年营业收入100万元,付现营运成本70万元,该年非付现成本10万元,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0%,该年营业现金净流量()。
A.20 B.34C.26 D.40【答案】C【解析】该年的税后营业利润=(100-70-10)×(1-20%)=16(万元)【例2AC【例3万元,-1500)-【例A.正确。
【例518%时,%C【解析】内含报酬率=16%+(18%-16%)×[338/(338+22)]=17.88%【例6·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项因素中,不会对投资项目内含报酬率指标计算结果产生影响的是()。
A.原始投资额B.资本成本C.项目计算期D.现金净流量【答案】B【解析】内含报酬率,是指对投资方案未来的每年现金净流量进行贴现,使所得的现值恰好与原始投资额现值相等,从而使净现值等于零时的贴现率。
并不使用资本成本做贴现率,所以选项B 是正确的。
【例7·单项选择题】对项目计算期相同而原始投资不同的两个互斥投资项目进行决策时,适宜单独采用的方法是()。
A.回收期法B.现值指数法C.内含报酬率法D.净现值法【答案】D【解析】互斥方案决策以方案的获利数额作为评价标准。
因此一般采用净现值法和年金净流量法进行选优的决策。
但投资项目的寿命期不同时,年金净流量法是互斥方案最恰当的决策方法。
【例8·多项选择题】某投资项目设定折现率为10%,投资均发生在投资期,原始投资现值为100万元,投资产后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之和为150万元,则下列各选项正确的是()。
A.净现值为50万元 B.现值指数为为1.5C.内部收益率小于10%D.内部收益率大于10%【答案】ABD10%ACDNCF1=-50()。
(A.5C.10,原5?000)元。
A.3?125 B.3?875C.4?625 D.5?375[答案]B[解析]该设备报废引起的预计现金净流量=报废时净残值+(规定的净残值-报废时净残值)×所得税税率=3?500+(5?000-3?500)×25%=3?875(元)。
马克思第三章客观题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体是( A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指的过渡时期是( C )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国民经济恢复B、从国民经济恢复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C、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新民主主义社会是( B )A、固定不变的社会B、过渡性的社会C、独立的社会形态D、从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4.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形式是( D )A、初级社、互助组、高级社B、高级社、初级社、互助组C、互助组、高级社、初级社D、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5.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是( B )A、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B、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C、合作化的最初表现形式D、合作化的最高表现形式6.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A )A、新中国的成立B、土地改革的完成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过渡时期的结束7.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其中掌握了国家主要经济命脉的是( A )A、国营经济B、合作社经济C、个体经济D、私人资本主义经济8.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 D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B.全国土地改革完成之后C.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之后 D.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9.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 B)A.“四清五反” B.“一化三改”C.“两个转变” 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10.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 C )A、政治条件B、经济条件C、制度条件D、思想条件11. 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是指( D )A、1949年10月到1952年12月B、1953年1月到1956年12月C、1957年1月到1966年4月D、1949年10月到1956年12月12. 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方式是( D )A、赎买B、统购统销C、公私合营D、合作化13. 社会主义改造的和平性,体现在( C )A、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B、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D、对官僚垄断资本的改造中14.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是( A )A、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B、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的确立C、广大劳动人民成为掌握生产资料的国家和社会的主人D、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成为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15. 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物质基础是( A )A、相对强大的国营经济的建立B、土改的完成和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建立C、以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对工商业的调整D、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支持和援助16.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对资本家实行( C )A、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B、斗争、限制、改造的方针C、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D、团结、教育、利用的方针17. 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 D)A、新民主主义时期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8.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是( A )A、新民主主义B、社会主义C、共产主义D、资本主义19.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D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20.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及土地革命在全国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C )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B、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C、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D、人民大众与封建社会的矛盾二、多项选择题1. 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的经济成分有(ACD )A、社会主义经济B、合作社经济C、个体经济D、资本主义经济E、外资经济2. “四马分肥”是指( ABCD )A.国家所得税 B.企业公积金 C.工人福利基金D.资方红利 E.奖金3. 下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步骤表述正确的是(ADE )A、第一步主要是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B、第一步主要是实行委托加工C、第二步主要是实行统购包销和经销代销D、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E、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4.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坚持的基本原则有(ACD )A、自愿互利B、听从上级安排C、典型示范D、国家帮助E、少数服从多数5. 关于社会主义改造说法正确的是(ABD )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表明我国的一切剥削现象都已经被消灭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确立E、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表明我国的所有矛盾都得到解决6. 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包括( ABCE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D.地主阶级 E.其他小资产阶级7. 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包括了以下形式(CD )A、委托加工、计划订货B、统购包销和代购代销C、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D、全行业的公私合营E、把私营企业的生产经营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8. 20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ABD )A、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B、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我国步入了社会主义改革时期D、我国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E、我国进入了主义高级阶段9. 建国初期建立国营经济的途径有(ACD )A、没收官僚资本B、没收民族资本C、陆续收回外国资本企业D、各解放区原有的公营经济E、没收地主土地10.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是指( CDE )A.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B.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E.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1.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主要条件是( ABCDE )A、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初步发展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C、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D、有力的国际因素E、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建立12.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CDE )A、消灭富农分子B、消灭资本家C、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D、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E、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13.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内容是( ABCE )A、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B、通过一系列逐步过渡的由低级到高级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C、和平改造特别是对资产阶级实现了和平赎买D、对内改造和对外开放相结合E、对经济制度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相结合14.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ACDE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B、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C、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D、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结束E、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开始15.中国共产党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是( ACE )A、自愿互利B、稳步前进C、典型示范D、积极领导E、国家帮助16.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两面性表现为( CD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B、软弱性和妥协性C、剥削工人取得利润D、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E、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改造17.低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包括( ABD )A、加工订货B、统购包销C、个别企业公私合营D、经销代销E、全行业公私合营18.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经验有( ABE )A、在土地改革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B、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C、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经济政策D、全面推广联产承包责任制E、采取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的逐步过渡形式19.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多种经济成分中,属于社会主义性质或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是( AE )A、国营经济B、资本主义经济C、个体经济D、外资经济E、合作社经济20.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 ABD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向的斗争B、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C、守法和违法的斗争D、改造和被改造的斗争E、革命和反革命的斗争21.历史证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十分成功的,因为( ABDE )A、我国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B、我国在这一变革中不仅没有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反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C、我国在这一变革中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没有出现失误和偏差D、我国在这一变革中增强了人民的团结,得到了人民的普遍拥护E、我国在这一变革中没有引起巨大的社会动荡2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之所以能采用和平赎买的方式,是因为( ABCDE )A、民族资产阶级有拥护宪法、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B、中国共产党和民族资产阶级有长期的合作和统一战线关系C、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对抗性的矛盾可以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D、我国已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政权E、强大的国营经济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造成私人资本主义在经济上对社会主义的依赖23.社会主义改造成功的历史经验包括( ABCD )A、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B、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方式C、在改造过程中采取的实际步骤,以不破坏生产力发展为前提D、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E、以整齐划一的形式对私营工商业进行改造24.在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ABCDE )A、使我国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新时代B、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制度条件C、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D、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E、以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25.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也有一些失误和偏差。
第三章试题

第三章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不曾存在( B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B、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2. 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 B )A、阶级斗争发展史中去寻找B、生产劳动发展史中去寻找C、地理环境变迁史中去寻找D、政治制度演变史中去寻找3.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D )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4.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 )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5. 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
杰出人物是指( D )A、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B、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C、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的先进代表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6.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C )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B、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7.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说的是( D )A、社会发展规律与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完全相同B、社会的发展不受人思想和动机的影响C、社会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D、社会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8. 下列各组社会意识诸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D )A、自然科学、道德、宗教B、法律思想、逻辑学、宗教C、政治思想、艺术、语言学D、法律思想、哲学、宗教9. 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这说明( B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C、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力与之相适应D、生产力直接决定社会形态10.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D )A、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C、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D、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11. 社会存在是指( D )A、社会管理体制B、社会政治法律制度C、社会精神生活过程D、社会物质生活条件12. 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13. 在下列选项中,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D )A、宗教B、艺术C、哲学D、逻辑学14. 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B )A、劳动者的经验技能B、生产工具的水平C、劳动对象的质量D、运输设备的状况15. 生产关系是反映( A )A、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的范畴B、人与人之间利害关系的范畴C、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范畴D、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范畴16. 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 C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B、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C、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17.社会形态是( B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18. 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 D )A、生产力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19.上层建筑是指( D )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2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C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21. 社会改革是( C )A、改变社会经济制度B、改变社会政治制度C、对社会体制进行改善和革新D、改变人的思想观念22.会革命根源于( D )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23. 下列各项属于社会革命的是( B )A、社会各阶级之间的经济斗争B、先进阶级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激烈的政治斗争D、各种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的武装斗争24. 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第三章试题

第三章领悟生活真谛创造人生价值一、单项选择题:1.所谓人生观是指(C)。
A.人们认识主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根本方法B.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最根本看法和观点的总和C.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D.科学的人生态度2.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人生的自我价值主要表现为(B)。
A.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B.自我对自己本身的肯定关系,即自己满足自己需要的关系C.国家对个人的积极评价 D.个人通过劳动、创造为社会和人民所做的贡献3.(A)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A 世界观B 人生态度C 人生观D 价值观4.(B)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价值。
A 人生的自我价值B 人生的社会价值C 价值观D 价值标准5.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A)。
A 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发展B 一个人的能力大小C 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D一个人动机的善恶6.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的作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C)。
A.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B.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C.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机会D.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选择7.人生态度与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的关系是(B)。
A.人生态度与人生目的、人生价值无关B.人的态度既受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的决定,又影响人生目的、人生价值的实现C.人生态度决定人生价值D.人生态度决定人生目的8.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在心理行为上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是( D )。
A.人际关系B.平等互助C.公共生活D.人际交往9.人生价值的本质是( D )A.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B.个人对社会的能动性C.社会离不开个人D.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10.人生价值的根本内容是以(D)的关系为实际内容的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关系。
A.索取与享受B.自我与他人C.劳动与创造D.贡献与索取11.科学的人生观是( C )A、自保自利的人生观B、及时享乐的人生观C、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D、合理利已主义的人生观12.人生目的是指人(A)的观点和主张,是人生的根本愿望和目标。
客观题第三章

问题1 多项选择题得分,满分10 分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会计记录方法的有()。
A.帐户设置B.复式记账C.账簿登记 D .会计报告给定答案: D. [未给定]正确答案: D. [无]问题2 多项选择题得分,满分10 分在下列关于会计帐户表述中,不正确的有()。
A.根据会计科目设置B.不具有一定的结构形式C.用以记录交易或事项D 为会计报告编制提供数据资料给定答案: B. [未给定]正确答案: B. [无]问题3 多项回答题得分,满分10 分1. 按账户与财务报表的关系分类,下列账户中不属于利润表账户的是()A. A负债类账户B. B费用(损益)类账户C. C利润(所有者权益))账户D. D收入(损益)类账户给定答案: A正确答案: A问题4 多项回答题得分,满分10 分1. 在下列关于账户基本结构的表述中,不正确的说法是()A. A用来登记增加额的那部分结构B. B用来登记“摘要”的那部分结构C. C用来登记减少额的那部分结构D. D用来登记余额的那部分结构给定答案: B正确答案: B问题5 多项回答题得分,满分10 分1. 在下列关于会计科目的表述中,不正确的说法是()A. A是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所形成的具体项目B. B是设置会计账户的依据C. C 是对交易或事项进行分类所形成的具体项目D. D是构成财务报表的主要项目给定答案: C正确答案: C问题6 多项回答题得分,满分10 分1. 在下列各项中,不构成企业财务会计处理系统的项目为()A. A会计确认B. B会计计量C. C会计记录D. D账户设置给定答案: D正确答案: D问题7 多项回答题得分,满分10 分1. 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会计准则规范的重点内容的是()A. A会计确认B. B会计计量C. C会计记录D. D会计报告给定答案: C正确答案: C问题8 多项回答题得分,满分10 分1. 按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分类,下列账户中不属于明细分类账户的是()A. A “固定资产——A设备”账户B. B“其他应收款账”户C. C “原材料——B材料”账户D. D “应付账款——C债权人”账户给定答案: B正确答案: B问题9 多项回答题得分,满分10 分1. 在某一账户中,反映在本会计期间新发生的若干交易或事项引起的该账户减少额的信息数据是()A 期初余额B 本期增加发生额合计C 本期减少发生额合计D 期末余额给定答案: C正确答案: C问题10 多项回答题得分,满分10 分1. 按账户与财务报表的关系分类,下列账户中不属于资产负债表账户的是()A. A资产类账户B. B负债类账户C. C所有者权益账户D. D费用(损益)账户给定答案: D正确答案: D问题11 多项选择题得分,满分10 分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科目的类别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自测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A
A、中国社会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C、发生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D、逐步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2、近代中国的革命是()C
A、新民主主义革命
B、旧民主主义革命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3、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社会制度是()C
A、奴隶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封建社会
D、新民主主义社会
4、近代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A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5、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是在()D
A、1924
B、1915
C、1916
D、1917
6、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是在()B
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
C、国民革命
D、土地革命
7、中国共产党逐步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是在()B
A、1919年前后
B、1926年前后
C、1936年前后
D、1946年前后
8、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是在()D
A、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9、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是()A
A、人民民主专政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C、游击战战略战术
D、工农武装割据
10、下列不属于近代中国革命主要任务的是()A
A、建立人民民主专政
B、推翻帝国主义
C、推翻官僚资本主义
D、推翻封建主义
11、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与总路线的基本内容的著作是( )D
A、《新民主主义论》
B、《〈共产党人〉发刊词
C、《中国革命与中国人民》
D、《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2、毛泽东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内容的代表著作是( ) C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新阶段》
C、《在晋绥干部会议上地讲话》
D、《矛盾论》
13、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 )A
A、帝国主义
B 、国民党反动派
C、封建主义
D、资本主义
14、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是( )D
A、殖民制度
B、殖民主义
C、奴隶制度
D、封建制度
15、不是中国革命对象的是( )C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民族资产阶级
D、官僚资产阶级
1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是( )B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无产阶级
D、资产阶级
1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 )B
A、无产阶级革命
B、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C、实质上是农民革命
D、社会主义革命
18、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 )D
A、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B、无产阶级领导
C、工农联盟
D、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A
A、武装斗争
B、工人的罢工斗争
C、非武装斗争
D、土地革命
20、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表现在()B
A、主张“农村中心论”
B、主张“城市中心论”
C、主张“二次革命论”
D、“一次革命论”
2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是()C
A、武装斗争
B、统一战线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D、无产阶级专政
22、党在创建初期,革命的中心是在( )A
A、城市
B、农村
C、国共合作
D、农民运动
23、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回答了( )B
A、人民军队的宗旨
B、“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
C、根据地建设是红色政权的战略依托
D、党的工作中心是由“乡村向城市的转移”
24、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 )A
A、武装斗争
B、党的建设
C、统一战线
D、非武装斗争
25、红色政权存在的主观条件之一是( )D
A、政治经济不平衡
B、全国革命形势的向前发展
C、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D、党的正确领导
(二)多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B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2、下列事件中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的是()ABC
A、辛亥革命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一.二九运动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 )ABCD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 、城市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关于革命阶段问题,党内出现的错误主张有( )AB
A、“一次革命论”
B、“二次革命论”
C、“三次革命论”
D、“无产阶级革命论”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的内容是( )ABD
A、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没收官僚资本归社会主义国家所有
D、保护民族工商业
6、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是( )ACD
A、无产阶级领导的文化
B、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文化
C、人民大众的文化
D、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7、毛泽东关于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城市的道路的主要代表著()BCD
A、《新民主主义论》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井冈山的斗争》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8、依据毛泽东的分析,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的原因是()AB
A、中国社会内部无民主制度
B、中国社会外部无民族独立
C、全国革命形势的向前发展
D、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9、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ABD
A、统一战线
B、武装斗争
C、工农武装割据
D、党的建设
10、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经历的主要阶段有()ABCD
A、第一次国共合作
B、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1、新民主主义国家具有中国特色表现在()AC
A、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B、基本类似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
C、不同于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D、基本类似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ABD
A、无产阶级领导的
B、人民大众的
C、工农联盟
D、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
自测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P57
2、(C)P58
3、(C)P57
4、(A)P58
5、(D)P59
6、(B)P59
7、(B)P60
8、(D)P61
9、(A)P62 10、(A)P58
11、(D)P62 12、(C)P62 13、(A)P62 14、(D)P62 15、(C)P62
16、(B)P64 17、(B)P65 18、(D)P67 19、(A)P67 20、(B)P70
21、(C)P67 22、(A)P66 23、(B)P66 24、(A)P67 25、(D)P67
(二)多项选择题
1、(AB)P58
2、(ABC)P58
3、(ABCD)P63
4、(AB)P67
5、(ABD)P68
6、(ACD)P69
7、(BCD)P70
8、(AB)P71
9、(ABD)P72
10、(ABCD)P73 11、(AC)P68 12、(ABD)P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