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名人_班超的故事

合集下载

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

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

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东汉初年,有一位非常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此人名叫班超。

年轻的时候,班超家里很穷,靠帮官府抄写公文勉强过日子。

抄写工作十分辛苦,而且抄写的东西还非常多,经常要工作到半夜才能睡觉。

官府对于抄写的要求也非常严格,抄错一个字,就要责骂,还要扣工钱,甚至开除。

因此,班超工作时特别小心翼翼,每天都累得腰酸背痛,眼睛直冒金星。

除了累以外,抄写工作还特别枯燥。

一份同样的公文常常要抄好几遍,有时甚至多达几十遍,这使得班超非常烦躁。

有一天,他正在抄写公文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间站起来,狠狠地将笔扔到地上,非常愤怒地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白白地消耗一生呢!”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的外交事业做出伟大的贡献。

从那以后,班超就扔掉了手中的笔参了军,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奉车都尉窦固出兵攻打匈奴,班超随从北征,在军中任假司马(代理司马)之职。

假司马官很小,但它是班超文墨生涯转向军旅生活的第一步。

班超一到军旅之中,就显示了与众不同的才能。

他率兵进击伊吾(今新疆哈密西四堡),战于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小试牛刀,斩俘很多敌人。

窦固很赏识他的军事才干。

由于他作战非常勇敢,立下许多战功,很快就被封了官。

后来,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

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

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各式各样的危机。

班超一生总共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和这些国家和平建交,也同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后被封为定远侯。

后来,人们把班超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用来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班超作文素材运用实例

班超作文素材运用实例

班超作文素材运用实例《班超投笔从戎》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超级厉害的古人的故事,他叫班超。

班超呀,一开始是个读书写字的文人。

他每天都坐在书桌前,拿着笔,写着文章。

但是,有一天,他突然觉得,这样的生活不是他真正想要的。

当时,汉朝常常受到匈奴的欺负,边境的老百姓生活得很不好。

班超看到这些,心里很难过,也很生气。

他想:“我不能就这么一直写文章,我要去保卫国家,让大家过上安稳的日子!”于是,班超放下了手中的笔,决定去参军。

他穿上了铠甲,拿起了武器,跟着军队一起去打仗。

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看好他,觉得他一个文人,怎么能打仗呢?但是班超一点儿也不怕,他勇敢地面对敌人,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一次次打了胜仗。

小朋友们,班超是不是很勇敢呀?我们也要像他一样,当看到不对的事情时,勇敢地站出来,为了正义去努力!《班超的勇敢冒险》小朋友们,今天来给你们讲讲勇敢的班超的故事。

班超生活的那个时候,国家的边境可不太平,老是有坏人来捣乱。

班超可不怕,他下定决心要去赶走那些坏人。

有一次,班超带着一小队人去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

那里全是沙漠,又热又没有水,好多人都害怕了。

但是班超没有退缩,他带着大家一直往前走。

在路上,他们还遇到了敌人。

敌人比他们的人多好多,小伙伴们都吓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班超却很聪明,他想了个好办法。

他让大家悄悄地藏起来,等到敌人靠近的时候,突然冲出来,大声喊叫。

敌人被他们吓了一跳,以为来了好多人,吓得赶紧跑了。

就这样,班超带着大家一次次克服困难,完成了任务。

小朋友们,班超勇敢冒险的精神是不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呀?以后我们遇到困难,也要勇敢一点,想办法去解决!。

投笔从戎班超的故事

投笔从戎班超的故事

投笔从戎班超的故事投笔从戎班超的故事,是关于一位年轻人怀揣着爱国情怀,毅然决定从文学界转投军营,成为一名文艺兵,为祖国的安危和人民的幸福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成为一名光荣的士兵的故事。

班超,原名班姓氏,字伯超,是清大学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班超怀揣着家国情怀,义不容辞地加入了红军,但在1938年太行抗战中,班超负伤被俘,后被关押在南京,“国统区”警备司令部牢房中。

在牢狱之中,班超受尽了严刑拷打,差点丧命,但他仍然没有退缩,反而越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他认为只有满怀热情和决心,才能实现自己守卫祖国的坚定信念,才能走上保家卫国的道路。

1943年8月,班超被释放回到家乡湖南常德。

在常德,他看到了家乡的山河变成了一片废墟,农民百姓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和苦难,民族危亡的危机依然存在。

为了更好地为家乡人民和祖国服务,班超决定毅然投笔从戎,参军抗日,成为一名文艺兵。

加入军队后,班超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色,还在文化宣传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利用自己的文学才华,写诗、写歌、写剧本,编织故事,唤起战士们的爱国心、战斗意志,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他还曾在连队里建立了文化大队,并组织了一些文艺晚会,通过歌舞、小品等形式,为战士们提供了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

班超因为自己出色的表现,连续获得了“三等功”和“二等功”荣誉称号,并在1945年底升任为文化干事。

他在战争中的成功表现,不仅为自己赢得了荣誉,也为文艺兵这个特殊岗位增添了光彩,为国家和人民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班超的故事告诉我们,投笔从戎并不是易如反掌的事情,需要有一颗爱国心,需要有勇气和决心,需要抛弃安逸和舒适,去迎接一次冒险和挑战。

班超不仅是一名优秀的文艺兵,更是一名爱国军人,他将自己的才华和毅力用于保卫祖国,保卫人民,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一名杰出的文艺兵。

班超的故事也告诉我们,文艺可以打造英雄,文艺可以唤起民族情感,文艺可以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在重大历史事件中,文艺作品往往起到重要的推动和鼓舞作用。

【名人故事】班超的故事

【名人故事】班超的故事

【名人故事】班超的故事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班超在为官府抄写文书时,每日伏案挥毫,常停下来扔下笔叹息说:“我身为大丈夫,尽管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学学在国外建功立业的傅介子和张骞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干这笔墨营生呢?”旁人都嘲笑他,班超却说:“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后以“投笔从戎”指文人从军。

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故事东汉时,汉明帝谒见班超,派遣他至新疆回去,和鄯善王交朋友。

班超带着一队人马,不怕山高路远,一路长途跋涉而回去。

他们千里迢迢,走进了新疆。

鄯善王听闻班超使臣西域,亲自出来城谒见。

东道主把班超遣为上宾。

班超向主人表明勃然大怒,鄯善王很高兴。

过了几天,匈奴也派使者来和鄯善王联络感情。

鄯善王热情款待他们。

匈奴人在主人面前,说了东汉许多坏话。

鄯善王顿时黯然神伤,心绪不安。

第二天,他拒不接见班超,态度十分冷淡。

他甚至派兵监视班超。

班超立刻召集大家商量对策。

班超说:“只有除掉匈奴使者才能消除主人的疑虑,两国和好。

”可是班超他们人马不多,而匈奴兵强马壮,防守又严密。

班超说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天深夜,班超拎了士兵Saucourt至匈奴营地。

他们兵分两路,一路拿着战鼓躲藏在营地后面,一路手持弓箭刀枪伏击在营地两旁。

他们一面放火烧帐篷,一面奏乐欢呼。

匈奴人大乱,结果全系列被大火打死,乱箭射死去。

鄯善王明白真相后,便和班超言归于好。

班超质朴箴言的故事班超被召还的时候,朝廷以戊己校尉任尚接任西域都护,交代工作的时候,任尚对班超说:“君侯您在外国三十多年,而我惭愧地在您之后,责任重大,智虑浅短,您应该可以教我一些事情吧。

”班超说:“我年纪大了,变得愚笨了,您出任要职,我班超怎能比得上呢?逼不得已,愿意说几句甚大高明的话。

塞外官吏士卒,本来就不是孝子顺孙,都是因为有罪才被迁徙去充边的屯兵。

而蛮夷又怀着禽兽心肠,很难收养而容易坏事。

现在您秉性严厉而又有些急躁。

水清了就没有大鱼,严于监察就不得下面的欢心。

著名的中国英雄人物故事_精选英雄人物事迹-5068儿童网

著名的中国英雄人物故事_精选英雄人物事迹-5068儿童网

著名的中国英雄人物故事_精选英雄人物事迹 - 5068儿童网中国的英雄人物事迹在我国抵抗外敌的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人物。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著名的中国英雄人物故事,供大家参考。

英雄人物故事1投笔从戎的班超在中国光辉灿烂的历史长河中,父子皆为名人、名将的有很多,其中东汉的班氏三父子——班彪、班固、班超就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人物了。

班彪和班固在中国史学上的成就已是有口皆碑,而班超虽然没有继承父兄的衣钵,却在西域立功,同样被炎黄子孙铭记于心。

公元62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前往都城洛陽任职校书郎。

班超和母亲也随同哥哥到了洛陽。

当时哥哥的薪水微薄,为了减轻负担,班超常常替官府抄写文书。

抄书是一件非常辛苦的工作,需要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但班超却将这份工作看作一种锻炼,不仅可以磨炼自己的意志,还可以博览群书。

正是凭借这种惊人的意志,班超在书海中领略并学习到前人的谋略和智慧,为他以后立功西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一次,班超在官府里抄书,实在是抄累了,就站起身来,把毛笔丢到一边,感叹道:“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像张骞那样,在万里之外建功立业,扬大汉国威,报效国家。

”周围的人听了,讥笑他:“一个天天抄抄写写的书生,从来没有带过兵、打过仗,还想万里封侯、加官晋爵?真是异想天开啊!”班超听了,不加理会。

他知道,只要自己心存志向,并付诸实践,就一定能成功。

恰逢朝廷出兵攻打匈奴,班超决定投笔从戎,去实现自己胸中的大志。

公元73年,班超跟随大将军窦固抗击匈奴。

在蒲类海一战中,班超独当一面,有勇有谋,带兵攻下了伊吾。

这一战,不仅让班超一举成名,也赢得了窦固的赏识。

窦固认为班超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决定派他和郭恂一起出使西域。

目的是重新建立和西域各国的联系,联合起来抗击匈奴。

这是一个艰巨而又困难的任务,且不说通往西域的道路充满了重重险阻,还得时刻提防匈奴人。

可班固全然不顾,他满怀着一腔热血,只带了三十六人,便和郭恂一起上路了。

他们先来到鄯善国。

班超的主要事迹

班超的主要事迹

班超的主要事迹班超,字仲升。

汉族,扶风郡平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人。

东汉时期著名*事家、外交家。

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史学家。

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

他口齿辩给,博览群书。

不甘于为官府抄写文书,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面是班超的主要事迹,请阅读!【原文】窦固出击匈奴,以班超为假司马,将兵别击伊吾,战于蒲类海,多斩首虏而还。

固以为能,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

超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礼敬甚备,后忽更疏懈。

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从故也。

明者睹未萌,况已著耶?”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侍胡惶恐,具服其状。

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西域,欲立大功以求富贵,今虏使到数日,而王广礼敬即废,如令鄯善收吾属送匈奴,骸骨长为豺狼食矣,为之奈何?”官属皆曰:“今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

”超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众不应有宜曰:“当与从事议之。

”超怒曰:“吉凶决于今日,从事文俗吏,闻此必恐而谋泄,死无所名,非壮士也。

”众曰:“善。

”*,遂将吏士往奔虏营。

(边批:古今第一大胆。

)会天大风,超令十人持鼓,藏虏舍后,约曰:“见火然后鸣鼓大呼。

”余人悉持*,夹门而伏。

(边批:三十六人用之有千万人之势。

)超乃顺风纵火,前后鼓噪。

虏众惊乱,超手格杀三人,吏兵斩其使及从士三十余级,余众百许人,悉烧死。

明日乃还告郭恂,恂大惊,既而*动,超知其意,举手曰:“掾虽不行,班超何心独擅之乎?”恂乃悦,超于是召鄯善王广,以虏使首示之。

一国震怖,超晓告抚慰,遂纳子为质,还奏于窦固。

固大喜,具上超功效,并求更选使使西域。

班超的故事简短

班超的故事简短

班超,字仲升,是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外交家。

他是班彪的次子,班固的弟弟,被誉为“投笔从戎”的典型。

班超年轻时,家贫力学,性格慷慨,有远大志向。

他曾经从事过抄写工作,但他并不满足于此,常常感叹:“大丈夫应当在异域立功,岂能久事笔砚间?”于是,他毅然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

后来,班超又奉命出使西域,他凭借卓越的外交才能和勇敢果断的性格,先后平定了鄯善、龟兹、焉耆、危须、尉犁、月氏等国的叛乱,重新确立了汉朝在西域的统治,使得丝绸之路重新畅通。

班超在西域经营了三十年,被誉为“西域都护”,他的事迹被后人称为“班超再通西域”。

他的智勇兼备,不畏艰难,敢为人先的精神,一直为后人所敬仰。

班超的故事

班超的故事

班超的故事班超,字孟皮,东汉末年著名将领,出生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

他是东汉末年的名将,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西域征服者之一。

班超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勇敢和智慧让人们铭记于心。

班超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从小就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

他聪明机智,勇敢果敢,很快在军队中崭露头角。

当时,西域地区的各个小国频繁发生战争,朝廷决定派遣班超带领军队征服西域,稳定边疆。

班超带领军队穿越沙漠,跋涉千山万水,历经艰辛,最终到达了西域地区。

他以智慧和勇气征服了西域各个小国,将这片土地纳入了汉朝的版图。

班超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得到了朝廷的高度赞扬,他被封为“西域都护”,成为了西域地区的最高军事指挥官。

班超在西域地区的统治中,不仅仅是一个征服者,更是一个善于治理的统治者。

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西域地区的治理和发展。

他修建了许多道路和水利设施,改善了当地的交通和灌溉条件。

他还推行汉族文化,加强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交流和融合。

班超的治理得到了西域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西域地区逐渐实现了繁荣和稳定。

班超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军事征服的故事,更是一段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故事。

他在西域地区的统治中,不仅仅是一个征服者,更是一个文化使者。

他将汉族文化带到了西域地区,推动了汉族文化和西域各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他的治理思想和方法对后来的统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班超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将领不仅需要勇敢和智慧,还需要善于治理和交流。

只有通过文化交流和融合,才能实现真正的统一和繁荣。

班超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班超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他的勇敢和智慧让人们铭记于心。

他的征服和治理成就了西域地区的繁荣和稳定,也为后来的统治者树立了榜样。

班超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文化交流和融合,才能实现真正的统一和繁荣。

让我们向班超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投笔从戎
汉光武帝建立东汉王朝以后,请了一个大学问家班彪整理西汉的历史。

班彪有两个儿子名叫班固、班超,一个女儿叫班昭,从小都跟父亲学习文学和历史。

班彪死后,汉明帝命班固做兰台令史,继续完成他父亲所编写的历史书籍,就是《汉书》。

班超跟着哥哥做抄写工作。

兄弟俩都很有学问,性情却不一,班固喜欢研究百家学说,专心致志写他的《汉书》。

班超不愿意总伏在案头写东西,认为这样下去实在没有出息。

有一天,他听到匈奴不断侵扰边疆,掠夺居民和牲口,就扔下笔,气愤地说:“大丈夫应当像张骞那样到塞外去建功立业,怎么能老死在书房里呢。


就这样,他决心弃笔从戎。

班超从军以后,跟随在大将军窦固的麾下,屡建奇功。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汉朝为了根除匈奴的侵扰,就派遣班超作为使节出使西域。

班超手持汉朝的节杖,带领着由36人组成的使团出发了。

他们首先来到鄯善国。

鄯善国王早就知道汉朝是一个泱泱大国,国力强盛,人口众多,不容小视,现在又见汉朝使者庄重威仪,颇有大国之风,果然名不虚传,就殷勤地招待了他们。

几天后,班超发现鄯善王忽然对他们冷淡起来,便起了疑心,跟随从的人员说:“你们看出来了吗?鄯善王对待咱们跟前几天不一样,我猜想一定是匈奴的使者到了这里。

”话虽这样说,毕竟只是一种猜测。

刚巧鄯善王的仆人送酒食来,班超装作早就知道的样子说:“匈奴的使者已经来了几天?住在什么地方?”
鄯善王和匈奴使者打交道,本来是瞒着班超的。

那个仆人被班超的话语吓到,以为班超已知道这件事,只好老实回答说:“匈奴的使节来了3天了,他们住的地方离这儿30里地,还带了100多个全副武装的随从和护卫。


班超立刻召集36个随从人员,对他们说:“匈奴果然已经派来了使者,动摇了鄯善国王,现在我们已处于极度危险之中,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等鄯善国王被说服,我们自身难保是小事,国家交给的使命也就完不成了。

大家说该怎么办?”
大家齐声答道:“我们服从您的命令!”
班超猛击了一下桌子,果断地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我们只有下决心消灭匈奴,才能完成使命!”
当天夜里正刮大风,班超带领36名勇士悄悄来到匈奴使者的驻地。

他布置10个勇士拿着鼓,藏在匈奴使者的房舍后,并跟他们约定,见火烧起来就打起鼓大喊
大叫。

其余的勇士都拿着武器,埋伏在大门两侧。

一会儿,班超顺着风势把火烧起来,顷刻之间战鼓齐鸣,杀声四起。

匈奴人惊慌失措,乱成一团,结果跑出一个,就被杀死一个。

班超亲手杀死3个敌人,勇士们杀了匈奴使者和随从30多人,还有100多人被烧死。

第二天,班超提着匈奴使者的头去见鄯善国王,当面指责他的善变:“您太不像话了,既答应和我们结盟,又背地里和匈奴接触。

现在匈奴使者已全被我们杀死了,您自己看着办吧。


鄯善国王又吃惊又害怕,很快就和汉朝签订了同盟协议。

就这样,经过班超等人的不懈努力,其他西域小国也相继跟汉朝和好,班超终于圆满地完成了使命。

班超经营西域27年,屡建奇功,直到71岁才因病回到洛阳,不到一个月就因病情加重而去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