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设计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介绍资料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介绍资料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级综合性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6号。
它是中国最大的博物馆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是中央博物馆,成立于1959年。
它的建筑风格为中国古典宫殿式,占地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10.7万平方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馆藏品种丰富,包括文物、艺术品、古籍、珍贵动植物标本等。
其中,文物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重要馆藏品类,包括青铜器、陶器、玉器、金银器、石器、书画、印章等。
这些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展览分为常设展览和临时展览两类。
常设展览包括中国古代文明、中国民族艺术、中国历代书画、中国古代科技、中国古代工艺等展览。
临时展览则根据不同的主题和时间不断更新,展示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文化艺术精品。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和展览设计都非常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建筑外观采用了传统宫殿式的风格,内部则融入了现代展览设计的元素,使得整个博物馆既具有传统的文化气息,又不失现代感。
除了展览之外,中国国家博物馆还开展了多种文化教育活动,包括讲座、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等。
它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平台,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和
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概况和既存老馆的重新改建再利用

三个入围方案的比选-8号方案
三个入围方案的比选-8号方案
三个入围方案的比选-9号方案
该方案较大的问题是三座巨大的玻璃大厅功能单一,造价昂贵,能耗高,突出屋面也 太高,与展览空间分离,没有起到应有的“共享”作用。 三个玻璃盒子纯粹为了装饰, 与周边环境不协调,且造价较高。
展览厅空间形态单一,也缺乏灵活性。展厅集中在东侧,距新开路较近,许多辅助入 口面对城市道路,影响城市交通。观众进入展厅以前的流线过长,庭院设计应再通透宽敞 一些等。
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概况 和既存老馆的重新改建再利用
五十年代新中国十大建筑之一
“革历博”
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
城市位置图
城市位置图
旧杂志照片
原状鸟瞰图
原建筑国国家博物馆是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议,由文化部批准, 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合并组建。
国家博物馆规划及建筑设计中的几大命题:
1.天安门广场周围,已经增添了国家大剧院这样的时尚骄 子。原址改扩建的新国博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与公 安部大楼比邻而居。如何让59年老十大建筑之一的中国 革命和历史博物馆经过脱胎换骨后继续投入天安门广场、 这极富政治和国家象征意义的城市空间的怀抱?
国家博物馆规划及建筑设计中的几大命题:
4号方案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德国gmp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8号方案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英国福斯特及合伙人公司 9号方案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美国KPF公司
国际招标-公众展示
全部投标方案包括三个入围方案进行了公开展示,听取了公众的意见 和建议。
三个入围方案的比选-4号方案
该方案较好保留了原建筑的西、南、北立面和东立面的大部分,新旧结 合较好,与人民大会堂、公安部大楼从体量、造型上相协调,但新建屋檐与 原建筑屋檐如何协调需认真推敲。
中国国家博物馆-展示设计案例分析

展示案例分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12年7月2日,中国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成果展。展厅呈现淡蓝色, 表现出海水的颜色,使参观者如同身临其境,深刻体会到水下考古的魅 力。
展示案例分析
2012年11月28日,美成在久-金丝楠艺术展。展厅设计成居室的模样, 诠释出家具的本质功能。颜色呈淡黄,和家具的颜色一样,让观众感受 到久违的淡泊宁静,同时也彰显出金丝楠这一珍稀木材的高贵典雅。
展示案例分析
谢谢观赏!
面呈土黄色,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同时也让人觉得特别典雅,符合
展出题材的要求。
展示案例分析
2014年8月20日,梦笔成璋-任梦璋八十艺术回顾展。任梦璋是我国油 画家,绘画题材多涉及革命事件及人民群众,所以整个展厅采用鲜红色为主 色,使人感觉革命的气息扑面而来。
展示案例分析
2014年8月24日,“中国人-中国梦”摄影艺术展。蓝色和白色相结 合,让人感觉蓬勃向上,具有青春活力,正符合当下人民群众对中国梦 的诠释。
展示设计
中国国家博物馆
——展示设计案例分析
小组成员:
展示案例分析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首都天安门广场东侧,集收藏、研究、展览 于一体。博物馆设计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气势恢弘又不失中国特色。 全面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进程和辉煌文化。
展示案例分析
2014年7月3日,江汉汤汤-湖北出土文物展。展厅墙壁呈淡青色,地
展示案例分析
2014年9月27日,翰墨中国-全国书法作品展。以纯白为主色更好 地表现出了白纸黑字,再配以地板显示出的倒影,使人如置身书法艺术 的海洋,流连忘返。
展示案例分析
2014年5月30日,钧瓷艺术展-中国钧瓷四海行。整个展厅利用灯光 效果表现出明净淡雅的感觉,文化气息浓厚,符合钧窑瓷器高贵典雅的 艺术特色。
国家博物馆的新馆设计理念

国家博物馆的新馆设计理念
国家博物馆一直以来都是展示国家文化和历史的重要场所,而随着时代的发展
和文化的多元化,国家博物馆也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展示和设计理念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
近期,国家博物馆推出了新馆设计理念,旨在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文化体验。
新馆设计理念的核心是融合传统与现代,将古老的文物和当代艺术相结合,以
此展示国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在新馆中,观众可以看到古代文物与当代艺术作品相互呼应,从而感受到历史与现代的交融之美。
这种设计理念不仅可以让观众更加全面地了解国家的文化传统,也可以激发人们对当代艺术的兴趣和理解。
除了融合传统与现代,新馆设计理念还注重于展示多元文化。
随着全球化进程
的加速,国家博物馆也需要展示更多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以此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新馆中将会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文物和艺术作品,让观众可以在一个地方领略到不同文化的魅力,增进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新馆设计理念还强调互动体验。
传统的博物馆往往以陈列展品为主,而
新馆将会引入更多的互动元素,让观众可以参与其中,亲身感受文化的魅力。
通过多媒体技术和互动展示,观众可以参与到展览中,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和历史。
总的来说,国家博物馆的新馆设计理念将会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的文
化体验,让人们在这里可以感受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多元文化的展示,以及互动体验的乐趣。
这样的设计理念不仅可以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也可以为国家博物馆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希望新馆的设计理念能够成功实施,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和深刻的文化体验。
中国国家博物馆消防设计要求

工程概况:中国国家博物馆不仅是首都北京天安门地区的标志性文化建筑,也是北京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改扩建工程完成后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成为以展示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研究、考古、展览、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91900 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15131 m2,包括保留的老馆建筑面积35452m2。
老馆原来没有地下室,因此地下面积全部由新扩建的部分解决,共76769 m2。
新馆地上地下总面积共156448 m2。
新馆地上5层,地下2层。
建筑高度42.50m。
老馆建筑高度26.5m,其中北侧老馆地上3层,南侧老馆地上经过内部加层后为5层。
建筑平面按博物馆职能分为九大功能区:文物保管区、陈列展览区、社会教育区、公共服务和活动区、业务与学术研究区、行政办公区、武警用房、设备用房、地下停车库。
改扩建后的国家博物馆建筑空间形式丰富,内部功能复杂多样。
消防系统概述:国家博物馆工程的消防设计有着特殊性,文物是博物馆的根本,消防设计既要有可靠的防火和灭火措施,在保护人员安全的同时更要保证文物在火灾和灭火时的安全,这为博物馆的消防设计带来巨大挑战。
由于单体体量庞大、空间复杂、功能繁多、工艺及安防等方面要求高,出现了很多现有防火设计规范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这也是目前在许多大规模的建筑设计中常常会遇到的。
如果按照现行防火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建筑内的防火分区划分、疏散宽度等将难以实现,也难以保证各功能区的有效使用和空间效果的完整。
因此,针对防火设计中出现的一些特殊问题,没有完全局限于国内的规范,而是引进国际先进的消防性能化手段进行分析,并进行了专家论证,以确保设计采用的消防措施的合理有效。
国家博物馆的消防设计除了常规的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还设置了大空间智能灭火系统、水喷雾系统、雨淋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灭火器配置、厨房专用灭火装置等消防措施。
消防水量消防用水由两路市政给水管提供,各系统消防用水标准和用水量如下:注:自动喷洒系统以8~12m高大净空场所水力计算结果90 L/s取值。
国家博物馆分析 ppt课件

ppt课件PPT课件
(5)藏品库区内不应设置其他房间,每间藏品库房面积不宜小于50平方米,单独设 门。 (6)藏品库房应尽量少开窗,以免阳光射入和温湿度变化较大。 (7)藏品库应接近陈列室布置。 (8)垂直交通设施的布置应便于观众参观的连续性和顺序性。
11
ppt课件PPT课件
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与人民大会堂遥相呼应。2003年2月 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合并的基础上组建成立,隶属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是以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 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 2007年3月至2010年底, 中国国家博物馆进行了改扩建工程,馆舍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
4
ppt课件PPT课件
关于流线: 1)串联式。 参观路线连贯,方向单一,国内多为顺时针进行。适合连续性强的展出。
5
ppt课件PPT课件
2)放射式。 各陈列室环绕放射枢纽(大厅、共享空间)布置,观众参观完一个或一组陈列室后, 回到放射枢纽,再到其他陈列室。适合观众选择性参观。
6
ppt课件PPT课件
20
ppt课件PPT课件
大厅北面的走道
大厅南面的走道
观众从西门进入博物馆后就到了“西大厅”,在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南北长330 米的艺术走廊和由西大厅、中央大厅、东大厅串连而成的200米长的东西轴线。 “两轴”的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称之美。西大厅是观众进、出中国国家 博物馆的一个重要集散场所,抬头仰望,368个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藻 井,起到了很好的装饰、采光、照明和通风等作用。在西大厅有搭配合理的电 梯和楼梯,观众可以方便有序的进入各个展厅参观,此外,各项功能服务区也 将设置在此,更好的服务观众。
从三大角度谈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设计特色

中国国家博物馆藻井 多达 359个 ,总面 积为 18372m ,其
造 成为 国际上 高水准的博物馆 。据 “2016博物 馆指数报告”显 吊顶设计是锥形 透空的。古代建筑 设计上多见藻井 ,一般为方
示 ,中国国家博物馆 的参观人次达到 755万 人次 。这 样受欢迎 形 、多边形 、圆形的 凹面 向上 隆起 ,并 配以 花藻井纹 、雕刻和
20世纪中期 ,中 国人 民革 命军事 博物馆 、中国 历史博物馆 、
筑 面积为全球第 一。中国国家 博物馆是 由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 中国革命博物馆并称 “三大馆”,其在 当时的全 国范围内堪为陈
更名而来的 ,是 新中 国首都十 大建筑之一 。被设 计在西门柱廊 列设计典范 。前 文所述的 中国革 命历史博物馆正 是中国历史博
作 间等 )分 圳设计在不同 区块衔接 处 ,使功能 区域 覆盖到该馆 强 的新 曙 光 !这 两 个 基 本 陈 列 都 对 民众 有 着 重 要 的 教 育意 义 。
展 示 设计 1 95
这两个 展是有时 间性 、历史性和政治性 的。在 设计陈列的 场均有 5元 、l5元甚至 高达 80元对应的优惠活动 。轻 触鼠标 即
从 三大角度谈 中国国家博物馆 的设计特色
文 /吴香君 张 玉花
摘 要 :中国国家博物 馆作为国内一流的博物馆 ,建筑设计 上气势宏伟恢 弘,是 中国历 史见证建 筑 之一,陈列设计上方法考 究、引入入 胜 ,文创产 品实用 、贴地 气 ,且借助互联 网技术 ,跟随设计潮 流,使 大众得 以 “贴近 ”文物 ,更加 了解文物 ,充分起到 了供人鉴 赏、提供知识、多样教育的作用 , 是发展社会 和服 务公众的典范。 关键词 :中国国家博物馆 ;建筑 ;陈列 ;文创
中国国家博物馆

(3)上述各陈列方式其人流组织要合理、流线要简洁,防止逆行和阻塞,并安排 好观众休息场所。
(4)陈列室开间应不小于7米,跨度当陈列室为单线陈列时应不小于8米;当为双 线陈列时不小于10米(柱子采用不等跨布置)。陈列室净高一般为4-6米。
(5)藏品库区内不应设置其他房间,每间藏品库房面积不宜小于50平方米,单独设 门。 (6)藏品库房应尽量少开窗,以免阳光射入和温湿度变化较大。 (7)藏品库应接近陈列室布置。 (8)垂直交通设施的布置应便于观众参观的连续性和顺序性。
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毗邻故宫和人民大会堂。新设计的建筑在 尺度与形式上都与周边环境相呼应。在进入西大门之前,先要经过一个 宽敞的庭院和大台阶,一排修长的柱廊支撑着突出的大屋顶,建筑师在 屋顶的设计上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建筑元素。
中央大厅
国博交通非常明确,只要人们一走到中央大厅,可以立刻辨清方位,可以 看到不同的空间和空间之间是比较宽敞,而且有渗透的感觉。不像一般博 物馆压抑,他的交通空间非常大。而且交通组织是非常简洁、集中,在中 央大厅的南北两侧分别设计了交通廊,比如说楼梯,扶梯都集中在这个位 置,人们只要走到这一块肯定可以往上走往下走,不会走丢。
大厅北面的走道
大厅南面的走道
观众从西门进入博物馆后就到了“西大厅”,在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南北长330 米的艺术走廊和由西大厅、中央大厅、东大厅串连而成的200米长的东西轴线。 “两轴”的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称之美。西大厅是观众进、出中国国家 博物馆的一个重要集散场所,抬头仰望,368个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藻 井,起到了很好的装饰、采光、照明和通风等作用。在西大厅有搭配合理的电 梯和楼梯,观众可以方便有序的进入各个展厅参观,此外,各项功能服务区也 将设置在此,更好的服务观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集: SPECIAL COLLECTION 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
总平面 西大厅纵向剖面
西入口处柱廊 建筑学报 2011.7 ARCHITECTURAL JOURNAL
可以眺望紫禁城的顶层环廊 ( 摄影 :陈溯 )
14
上 :东立面细部 下 :施工中的内庭院
15
ARCHITECTURAL JOURNAL 2011.7 建筑学报
主入口南北两侧呈对称状设有两个庭院,不仅是对老馆原 有庭院的继承,也为新建部分特别是“艺术走廊”提供充足 的自然光线。
博物馆的屋顶由略带弧度的古铜色金属铝板覆盖,是对紫 禁城宫殿群和老馆建筑金黄色琉璃瓦屋面的重新演绎。建筑 屋顶的叠加退阶设计借鉴紫禁城殿宇重檐庑顶,同时也充分 考虑到了天安门广场西侧人民大会堂的屋面样式,但其局部 细节与建筑材料均富有时代特色。
作者单位:gmp建筑师事务所 收稿日期:2011-06-24
建筑学报 2011.7 ARCHITECTURAL JOURNAL
12
面向天安门广场的西入口
建设单位 :中国国家博物馆 设计单位 :gmp - 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建筑师 gmp :曼哈德·冯·格康、斯特凡·胥茨、施蒂芬·瑞沃勒、
上 :镂空花纹铜门 ( 摄影 :Ben McMillan) 下 :通往报告厅的楼梯和镂空栏板
( 摄影 :陈溯 )
22
1 陈列厅 2 东侧前厅 3 连廊 4 办公区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1
1
1
3 1
1
1
1
上 :三层 (+13.5m) 平面 中 :一层 (+4.5m) 中央大厅 下 :四层 (+21m) 中央展厅 ( 摄影 :陈溯 )
2
1
1
1
1
4
1
23
ARCHITECTURAL JOURNAL 2011.7 建筑学报
木材、石材和金属 3 种材质的搭配在博物馆内部空间的塑 造上被贯彻始终,赋予了建筑独特的形象特征,令人印象深刻。 具有重大意义的空间则通过特别的装饰材料加以强调 :位于 西入口处的中央大厅和下 1 层的国家博物馆剧场均以符合声 学技术标准的红色墙幔进行了装饰 ;中央大厅之上的“玉厅” 内,以可回收玻璃制成的亚光饰面板通过背投光源,创造出 独有的空间个性。
搭配樱桃木墙面
建筑学报 2011.7 ARCHITECTURAL JOURNAL
20
图书馆楼梯 ( 摄影 :Ben McMillan)
21
ARCHITECTURAL JOURNAL 2011.7 建筑学报
特集: SPECIAL COLLECTION 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
建筑学报 2011.7 ARCHITECTURAL JOURNAL
主入口大厅的内部立面设计依据中国古代建筑“一屋三分” 的理念发展而来。一个石材基座托起木质结构的墙面,其上 的屋顶采用了中国古代建筑中的“藻井”模式。地面和基座 各层墙面的铺装采用了产自国内的花岗岩,与艺术走廊内的 木材墙面相得益彰,在赋予主入口大厅磅礴气势的同时又营 造出了一个舒适温馨的空间氛围。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是展示古老 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与辉煌文化的窗口。设计对老馆最大程度 地保留体现出了国家博物馆对待历史的基本态度,新馆的建 筑设计没有采用对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简单复制,而是从中 国的文化、中国的哲学出发,力图创造出符合时代精神的现 代中国建筑。
新老建筑的和谐共生恰恰体现了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并正在崛起的世界强国的形象。■
新馆主入口采用镂空花纹铜门,令人联想到中国古典建筑 纹饰优美的木扇窗棂,日光通过其间缝隙漫射入室内,营造 出氤氲、深邃的空间氛围。
国家博物馆中将展出的艺术藏品将多达 100 多万件,大 门上的镂空纹饰灵感便来源于其中一件重要的古代青铜文物。 此外,各种精美的图案装饰还用在了博物馆内的护栏造型上。
博物馆面临长安街的北翼建筑中设有《复兴之路》展,南 翼建筑内设管理职能和图书馆。主要的陈列空间位于新建建
特集: SPECIAL COLLECTION 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
从三层看主入口大厅
建筑学报 2011.7 ARCHITECTURAL JOURNAL
18
通向地下一层的阶梯
从新馆和老馆北楼连接位置看艺术走廊
1 北侧前厅 2 办公区 3 学术报告厅 4 东侧前厅 5 新闻区 6 国博剧院 7 图书馆 8 南侧前厅 9 演播室
地下 1 层 ( -6m ) 在同样平面位置设置了南、北两个大展 厅,并各自带有 1 个序厅。这两个大展厅可以互相连接,目前, 这两个展厅里设置了常设展览《古代中国》。
依据展厅空间灵活性的要求,展厅保证了最小 5.25m 的 净高。同时,在不同楼层的展厅采用了不同的吊顶及铺地材料。 这样既可以选择在用材考究的展厅里举办隆重的展览 ;也可 以在具有工作室、车间特征的展厅内举办其它个性化的展览。 整个国家博物馆共有 48 个展厅,展览面积约 6 万 m2。
老馆建筑面对天安门广场的西侧入口及柱廊被保留下来, 而新建部分采用一组纤细挺拔的方柱刻画出国家博物馆庄严
的形象 :这里借鉴了中国古代庙堂和宫殿建筑檐柱的营造法 式,立柱由横梁相连接,屋面安置于其上。西立面立柱与屋 面之间结构模仿了中国古代营造法式中的“斗 ”,对向外伸 出的屋檐起到了支承作用。这里的“斗 ”是一种轻盈的支承 构件,由柱顶探出的弓形肘木为 , 与 之间的方形垫木为 斗。
马提亚斯·魏格曼、帕特里克·弗莱德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马立东、王双、王晓荣、杜燕红
建设地点 :北京
设计时间 :2004 ~2010 年
竣工时间 :2011 年
用地面积 :7 万 m² 总建筑面积 :19.2 万 m2
摄影 :Christian Gahl( 除标注外 )
方案草图
13
ARCHITECTURAL JOURNAL 2011.7 建筑学报
地下一层 (-6m) 平面
19
ARCHITECTURAL JOURNAL 2011.7 建筑学报
特集: SPECIAL COLLECTION 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
1
1
1
1
1
1
1
1
1
1
2
4
1 陈列厅 2 北侧前厅 3 图书馆 4 主入口大厅
3
1
1
1
上 :一层平面 中左 :顶层 (+34.5m) 贵宾区 中右 :二层 (+6m) 展厅外交通廊 下 :建筑内部采用了产自中国的浅色花岗岩石材
特集: SPECIAL COLLECTION 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
面向天安门广场的主入口大厅,艺术走廊
建筑学报 2011.7 ARCHITECTURAL JOURNAL
16
上 :在主入口大厅看西入口 下 :主入口大厅内大阶梯
17
ARCHITECTURAL JOURNAL 2011.7 建筑学报
比和协调关系中更加偏重对比反差的手法在方案深化阶段受 到了中国建筑专家的质疑。当时,北京几个重要的公共建筑 以突兀的造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争论和批评,大家担心博物 馆改扩建工程会重蹈覆辙。
在接下来的多轮对话交流中,我们逐渐认识到,进行一个 处于如此重要位置的历史性建筑的设计时,更重要的是考虑如 何让中国人以自己的文化传统、思维习惯和哲学思想来理解、 接受这个建筑,而中国文化是非常讲究和谐与协调的 ;同时, 作为有 5000 年灿烂文化的国家需要在展示自己文明的殿堂中 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传统,新馆应该是中国的、现代的、符合 一个文明古国和世界强国地位的。为此,设计小组对老馆和 紫禁城进行了多次仔细的参观和研究,获得了很多创作的灵 感。通过与馆方以及中方专家的合作对话,反复论证,方案 几易其稿,最终确定了设计目标 —扩建部分应与保留建筑 协调一致,与此同时新旧建筑形象一目了然,从而展现建筑 本身在历史进程中的发展演变。
特集: SPECIAL COLLECTION 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
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设计
斯特凡·胥茨 ( 德 Stephan Schütz)
中国国家博物馆坐落于天安门广场东侧,面对人民大会堂,北侧为故宫博物院 (gmp 提供 )
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的 基础上组建而成。原有建筑建于 1959 年,是新中国十大建筑 之一,坐落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紧邻紫禁城。
原有建筑南翼为中国历史博物馆,北翼是中国革命博物馆, 两座博物馆建筑在功能布局上被一分为二,泾渭分明。改扩 建工程的目的为通过一个置于中央的空间元素将两个功能区 合二为一,促成一个宏伟庄严的综合体—中国国家博物馆。
一条长达 260m 艺术走廊作为建筑的中央交通空间贯通南 北。长廊正中位置扩展成为一座主入口大厅 ( 即西大厅 ),原
2004 年初,共有包括福斯特、K P F、O M A 以及赫尔佐格 德梅隆等事务所在内的 10 家著名国际建筑事务所获邀参与了 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设计竞赛,冯·格康,玛格及合伙 人建筑师事务所 (gmp) 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联合参赛,并最 终在第二轮胜出,赢得了项目的设计委托。
最初的设计构想为拆除现存博物馆建筑的中央大厅部分, 以黄铜板作为外饰面的“飘浮屋顶”覆盖于原中央大厅被拆 除后产生的巨大的空间—当时称之为“博物馆广场”的上方, 将旧建筑和扩建部分连为一体。博物馆的主要展览空间位于 巨大的屋面之下、博物馆广场之上,享有眺望北京城内各名 胜景观的美好视野。
11
ARCHITECTURAL JOURNAL 2011.7 建筑学报
特集: SPECIAL COLLECTION 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
从天安门城楼看国博
筑中,首层 +4.5m 为中央大厅,2、3、4 层分南北展区,每 区各有 4 个展厅,每个展厅面积约 800m2。凭借大面积的玻 璃窗,展厅可以举办有自然光线的展览。同时,通过可移动 的遮光系统可以满足全人工照明的展览要求。观众通过一个 序厅到达展厅,序厅里是对相连的 4 个展厅展览内容的介绍, 观众也可以在这里领取资料,或购买展览入场券。在展厅的 另外一边而且紧靠着展厅设置了库房、器材库以及货梯,这 部分功能完全独立于观众流线。这里还设置了进入展厅的内 部入口。鉴于大部分展览都是临时展,这样的展厅平面设计 保证了在搭展和拆展期间只需关闭相关展厅即可,而不会影 响到观众的交通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