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考研必看成功上岸前辈复习经验分享

2021年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考研必看成功上岸前辈复习经验分享
2021年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考研必看成功上岸前辈复习经验分享

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考研成功经验分享

以下我将从院校选择、初试准备、复试准备等几个方面分享个人考研经历。

院校选择:对于高考考的一般的同学来说,考研某种意义上是我们的第

就在自己家的省份挑个适合自己的去考。想考985的、医学院实力强的985,基本就是在清北浙复交、湘雅、华西等几所院校里选择,当然他们相应的附属医院实力、科研平台,相应的在国内也都是排名非常靠前的。如果是想根据专业来选学校的,直接去了解你想考的专业哪些学校这个专业在全国很强,奔着它去努力考就可以了。

我自己考的是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的学硕,我当时重点考虑的就是学校和医院的实力,对我来说是很大的成长平台。对于本科跟我一样是中西医结合临床的同学来说,其实大家纠结的点都是一样的,即考专硕还是考学硕?考竞争大的综合院校,能不能考上?这里,我很想分享自己的佛系心态(很管用):专硕和学硕的区别,差的是毕业的时候有没有规培证,对于医生来说,没有规培证意味着不能上临床。但是,学硕的就业选择和目前这个大环境下的就业趋势,找个比较好的工作是不愁的,实在想当医生,毕业后找家医院规培2-3年,照样有规培证。能不能考上的问题,不光是你去考综合性大学会有这个困扰,你去考中医院校,一样会有这个困扰,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你实力行不行,而不是学校难不难考。我当时没有想太多,觉得复习很难得时候就告诉自己,考不上大不了再来一年,人生这么多年,多花一年时间去考一个自己想去的学校,值得,再不济,那会实在不想二战了,那就选择调剂,中医院校的调剂基本都还是很好调的,所以,一定有书读。当时想的比较开,所以果断选择了去考复旦。

复旦2020年报考人数比较多,估计有50+,相比往年人数多了很多,而且按这个趋势,以后报考的人数会逐年增多。今年我们招生计划只录取3个人,因为疫情影响,官方给出的录取人数扩到了8个,复试分数线350,进复试人数14人,最后录取12个。往年复旦中西医结合都是按官方给的招生人数录2-4个。所以整体的报考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

初试准备:

思想政治理论:首先介绍几个很靠谱的政治辅导老师,肖秀荣、徐涛等,他们的课程效果不了解,但辅导资料、押题都很准!

政治备考,我分为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内容是穿插的,主要是因为我政治8月20号左右才开始看,时间非常紧。

764专业课复习:764专业课考的范围很广,根据这两年的经验,每年都有超纲的部分,所以建议复习专业课尽早开始,全面复习。中医部分占比重较大,考的比较基础,西医部分占比不大,但知识点考的比较偏,整体比较简单,好几道题是大家不会重点看的知识点。以下是我的备考情况:

我专业课的复习,开始的非常晚,7、8月份在认真实习,没有花时间在考研上,而且备考态度也不太端正,每天就随便复习复习完成任务。这导致我9月底才知道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分开考中医内科学和西医内科学的时候差点气晕过去,我从9月份开始才认认真真准备考研,时间安排上安排非常非常紧凑,每天作息基本早上六点班到晚上一点。所以想特别强调,复习没有诀窍,早点开始,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复习考研的态度是考研成功最大的秘诀!

764专业课,很难找到真题,我去年备考的时候找到过几十道前年的真题,对比了我去年考的,出题内容、风格完全不一样。由于是自主命题,针对的学生面不广,相比中综和西综,真题的含金量没有那么高,每年出题变动性也会非常大。建议大家不要过多纠结真题,认真复习考纲规定的科目,学有余力时复习一些基本的针灸和中医诊断学知识点,基本上复习面是全部覆盖了的,实在拿捏不准的,可以找靠谱学长学姐辅导,归纳一下考试重难点,过来人有经验有资源。题目总体出的不难,大家复习的时候不必纠结太深,但一定要保证,每一味药、每一个方、每一个病的基本知识点都会!

复试准备:

今年复试采取的是网络复试,除了没有面对面看到人,其他流程都没有变,所以大家的准备工作也一样都不能少!

面试流程:一分钟左右自我介绍(中英文都需要准备,时间大概是3分钟,但是老师一般不会让你讲完,听一分钟左右觉得OK了就会进入下一个环节)。

专业课考核:今年由于线上复试,所以原本是笔试的题目改成了直接口头回答,每个人大概6-8道专业课题目,考核的主要是报考的研究方向的题,我当时报的是神经内科,问了以下几道题:哮喘的中医治则、失眠的中医认识、抑郁的中医认识、对生理性衰老的认识,另外还有四道具体不太记得了。

英语考核:一篇英译汉、一篇汉译英,翻译的都是医学相关的内容,这个复习面会比较广,大家可以根据西医内科学教材附录-中英文对照复习。

考研其实是一场对人综合测评的考试,除了考大家的学习能力、知识储备情况,同时考核获取信息的能力,心理抗压能力。很坦诚相待地说,这个过程很难熬,但是,备考这一年,坚持下去,一定会有一个好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一定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成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