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立意解析

合集下载

2013年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

2013年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

2013年天津卷高考作文题: 中国自古有“学而知之”的说法,这里 的“学”,通常被理解为从师学习。韩愈就说 过:“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 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随着时代的发展, 我们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的途径日 趋多元。请结合你的心得和体验,在“____而 知之”中的横线处填入一字,构成题目,写一 篇文章。 要求: ①不能以“学而知之”为题;②除诗歌外, 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要求选择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 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1、抛开顾虑,勇往直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 说吧。”可以叙述你的经历;可以选择历史上的政 治改革先锋,科技创新先锋,个人创业先锋,卓尔 不群的文人典范等。议论时最好有一些对比。 • 2、经验与勇气。可以写记叙文,叙述你的经历。可 以写小说,需要有一点的文学修养。可以写议论文, 采用层进结构,表明经验诚可贵,勇气价更高;可 以二者兼顾,也可以将二者看成正反面。关键是注 意事例的选择和议论的展开,注意过渡的巧妙。 • 3、勇气真的可嘉吗? 采用逆向思维,从反面着手, 通过例证,证明勇气往往和鲁莽、冲动融为一体, 一定要将勇气中的消极因素排除方能成大器。可以 写记叙文,要把握好细节。可以写 议论文,不过负 面事例不容易举,要提前想好;最好是采用对比论 证,在批判的同时立什么是正确。总之,在写作时 不能只写经验和勇气的一面,不能忘记 了“宝石” 的含义,切记。
科学家与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 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 于800字的文章。
• 1、手机,让我欢喜让我忧。 • 以记叙文为主,写自己的经历,不能泛泛而谈, 要注重细节,特别是不能脱离材料中的科技和人 文。可以从交往方式、个人情感等方面,写出细 节。 • 2、便利与烦恼。 • (科技是把双刃剑)可以写议论性散文,也可写 典范议论文。以手机为引子,联想到北京的雾霾 天气,联想到汽车的方便和尾气的危害,由此引 发开去,谈一下科技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科技 的发展与伦理的矛盾(如克隆),科技的发展与 亲情的缺失(电脑孤单症)等等。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解读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解读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解读以上的立意角度仅是笔者的一孔之见,并非仅此。

只要你从材料出发,只要你言之成理,阅卷老师一定会予以肯定的。

材料作文最为忌讳的是材料立意的晦涩或单一,而年的江苏作文材料却是立意鲜明而又多向的我只是小小的蜡烛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里,一只小小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引起了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对于蝴蝶的神奇和不可思议,我曾是那样的兴奋,甚至顶礼膜拜。

庄周飘然而至,伏地矇眬的睡眼惺忪,对着蝴蝶叩头,“你就是我梦中的蝴蝶,还是我就是你梦中的庄周?”蝴蝶不语,翩翩飞舞,只遗留下飘然而逝的背影。

对于蝴蝶的唯美和美丽,我曾就是那样的朦胧,甚至伤感不已。

然而,这一切的神奇和不可思议,这一切的浪漫与美丽,都将被你——蜡烛摧毁得荡然无存。

因为你的光亮,害了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让它们饱受迁徙之苦,让它们不得不栖居到更深更远更幽黑的地方。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常常展露出李商隐的诗句。

这就是一支怎样矮小的你,执著,秉持,用尽心血,无私奉献。

蜡烛,你怎么了?你怎么就忍心伤害稚弱的蝴蝶?(蜡烛)回帖:看到你的文字,我初觉愤怒,继而难过,再而迷惘。

愤慨是因为你不想如此看看我,更不想如此中伤我。

一直以来,我都固守我做人的原则,正像你所说,执著,无私奉献。

今天,我也只是用我的明亮,点亮了一方天地,给了探险者行进的方向,给了他们勇气和信心,使他们在探险的路上跑得更远。

难过是因为你根本就不了解我,也不了解点燃我们的探险者。

他们是探险者,他们的任务就是到洞穴探险,探索人类的未知奥秘。

他们已经很小心,很谨慎,只是还没有完全熟知蝴蝶的习性。

作为一支蜡烛,我只是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他们完成使命。

迷茫是因为我也无所适从,也不晓得如何搞好自己。

我深感愧疚,我只是一支蜡烛,只是起著点亮的促进作用;我又深感愧疚,我的确轻易造成了蝴蝶迁徒的恶果;我还深感很遗憾,因为照亮我的就是一群探险者,他们就是真正存有良知的探索者。

2013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解析

2013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解析

2013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解析2013江苏高考语文作文题目解析
一、【阅读优先,文字铸路】
本题要求考生联系实际运用语言和文字的结合,以追求书面表达的美感为宗旨,从抒情和实用的角度审视文字对人们生活的重要作用,正确表达观点,充分发挥自己的灵活思维,表达辩证观点。

二、【阳光与野性——意境结合】
本题要求考生说明图画所呈现出来的理念,从表面现象上分析背后的深层含义,把握图中的人物和景象的关系,说明野性与阳光的关系,作出正反对立的说明,传达出一种立意和表达出一种强烈的情感。

三、【美在探究,科技与古典文化】
本题要求考生联系人类的古典文化和当今社会的科技发展来叙述自身的观点,从文字功能游访古典文化与科技发展的结合,把握一定语言形式,发出对生活的表达,全面反映自然环境与人文社会的变化及其对人们美好生活的影响。

四、【写景描写的艺术】
本题要求考生通过景象的描述,以唯美的文字显示丰富的景物尤其是
自然景物的美术价值,以细腻而丰满的笔触描绘出美丽动人的自然和
静谧温柔的意境,把握正确的景物描述步骤,完成细腻精彩的景象描写。

五、【文字之美,结构之性】
本题要求考生通过抒发情感的文字来反映出文字所具有的美丽与魅力,注重语言的结构性和文字的凝练性,语言的节奏、层次和表达的层次感,来突出文字的艺术美感。

2013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导写

2013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导写

2013年江苏卷高考作文题导写作者:杨红兵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3年第10期一、题意解读1.对材料的理解这是一则多义性材料,决定了其立意角度多样化,可谓见仁见智,但任何角度都不能脱离材料的整体语境与核心观点,所以立意有固定的范围,而并非漫无边际。

一句话归纳材料,“小小的蜡烛竟然影响了蝴蝶的生活环境”,命题者以细微的视角洞悉一个宏大而深远的主题,含义指向:人与环境(自然、社会);宁静(和谐)之美;大与小等等。

2.从探险者、蝴蝶、蜡烛、洞穴四个角度立意从探险者的角度,点蜡烛是为自己探险带来光明与方便,但未曾想到此举却造成对蝴蝶生活环境的破坏。

小举动大影响,微行为——星星之火——细节影响环境,人与环境要保持适度距离。

从蝴蝶的角度,探险者的喧嚣与蜡烛燃烧发出火光热量却改变这里生态环境。

寻找适合自己的天地,守住宁静,生态需要宁静、安静、静谧,不要打扰宁静之美。

从蜡烛的角度,众所周知,蜡烛燃烧时会产生了水和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两种物质,或许正是这一点燃烧所释放的物质影响了蝴蝶生存环境。

微细事物影响不小,小与大,要谨小慎微,拿捏一个合适的度。

从洞穴的角度,人迹罕至的山洞,探险者对其环境并不清楚。

别去打扰宁静之美,与自然保持距离,顺从自然。

二、例文评析之记叙文:寻找适宜的环境江苏某考生箍桶老人将他的铺子迁得更远了。

[一迁一远,身手不凡,暗扣材料蝴蝶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

交代结果,吸引眼球。

]镇上的人忍不住纷纷询问,老人只一摆手:“我只想找个更适合做箍桶的地儿罢了。

”[“更适合”的回答一语中的,妙哉!]小镇是个古镇,青砖灰瓦,淙淙流水,静谧安恬得如一只温顺的猫,眯着眼走在吴侬软语的咿咿呀呀里。

[静谧的环境令人神往,寥寥数语,意境全出。

]镇子以箍桶闻名,很有几个手艺不错的工匠。

这样安静优美的环境里,工匠们心无旁骛地把祖上的手艺磨了又磨,日益精进。

[烘云托月,工匠们专注为下文工匠们无心做工埋下伏笔。

2013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解析

2013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解析

2013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解析D里的考生在二者区别上大耗脑筋和时间,命题者真坏!不过,利用排除法,是能很快作出选择的。

3.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

(4分)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答案】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世界)更容易。

【解析】划线句是个比喻句,解答时,得根据语意找出比喻句中的各个喻体及其分别对应的本体,然后组合成句就行了,但针对语感较强的考生而言,只需凭借语感就能答出含义来的。

根据语意,整个语段是讲“环境”的,青年人抱怨“环境”,对于青年人而言,这个“环境”是不大好的。

“长者”的话必是劝告、警示年青人的:“保护自己的脚”劝他“穿上一双鞋子”,是劝以前“赤脚”的年青人,由于“环境”不大好,得“穿上一双鞋子”,劝他对“己”有所改变,即要“改变自己”(本体);后者“给全世界铺上地毯”就是“改变世界”(本体)了。

二者结合是言:改变自己比改变世界更容易。

当然,在答题中,可以会出现“保护环境,应从自身做起,而不要好高骛远”之类的答案,也应该视为正确答案。

【评价】这类语言表达题,我向来是看好的,因为它的确是在考查考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是对语文素养的考查,当然要赞一个!4.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

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5分)年龄作品20岁前21~25岁26~30岁31~35岁36~40岁41~45岁处女作72人95人36人7人代表作8人31人96人50人25人【答案】大多数作家需要十年左右的创作积累,才能进入创作成熟期。

【解析】作答表格题,首先要看的是表格是针对什么问题或现象来作的调查或统计,要求考生从什么角度来答题,其次再去看表中数据所体现的征象,说白了,就是审题!题干明确告知两个信息:一是此表统计的是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二是作家渐至成熟。

2013年江苏高考高分作文分解

2013年江苏高考高分作文分解

2013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

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

在进入洞穴后不久,他们发现了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的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唯恐惊扰了这群美丽的精灵。

数日后再来,他们发现这群蝴蝶早已不在原处,而是远远的退到了更深的洞穴。

他们恍然大悟,也许那里环境更适合吧,小小的蜡烛竟然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

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评阅者按】今年江苏高考作文的体式,被称之为“新材料作文”,比较开放、灵活。

十多年未采用这种题型,高中师生多有“陌生”之感。

我省中语界,应重温并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现将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概述如下:提供给考生作文的“材料”,总是多义的。

单义的“材料”,十分罕见。

所谓“材料”中“最主要的含义”,往往见仁见智,难以归一。

今年的考题体现了这一点,故考生的视角和立意,只要与“材料”的人、事、情、理相关,在“材料”的固有范围之内,就予以认可。

这则“蝴蝶与探险者”材料的“含义边界”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美;大与小,互动,等等。

在此前提下,重点考查考生的文章究竟写得好不好。

写得好的“给材料议论文”,不满足于“解说”材料,不用大同小异的几个事例来“例证”某一“含义”;而是深入“分析”,对某一含义进行分解和剖析,多问几个“为什么”。

须知,“材料”只是“起跑器”,凭借“起跑器”发力之后,就得走自己的路,层层深入或变换视角,努力阐明自己认定的“道理”,决不“以例代证”。

这是目前高中作文教学必须严重关注的课题,要尽快扭转只会举例、不会说理的局面。

写得好的“给材料记叙文”,不要求与“材料”形似,只强调与“材料”神似。

可以不提及材料、不点击材料;只要有“灵犀”与材料的某一含义相通,即可。

考查的重点在于:机智的构思、浓郁的生活气息、生动的细节描写、清新的文采。

解读2013年高考作文

解读2013年高考作文

解读2013年部分地区高考作文解读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一个富有启迪性的好题目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系材料作文。

题目是这样的:一群探险者去山洞探险,进入后点燃蜡烛,发现有一群蝴蝶,于是退出去了。

过了一段时间,探险者们再次进入,却发现蝴蝶飞到山洞深处了。

作文要求考生根据一点点细微的变化,自定主题。

高考作文从2002年到2005年,江苏高考作文都是话题作文,从2006年开始,进入命题作文时代,自2006年的《人与路》到2012年的《忧与爱》,连续7年都是命题作文。

今年一改过去的命题方式,采用材料作文的形式。

这样的命题方式,无疑给考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无论立意和选材,都更加灵活和自由。

当然,考生再一看到题目,很可能觉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但是,仔细读两遍,便不难发现这则材料说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命题者提示考生“根据一点点细微的变化,自定主题”。

“一点点细微的变化”,指的是什么?这就要仔细思考了。

探险队员的“变化”是“退出去了”,蝴蝶的“变化”是“飞到山洞深处了”。

探险队员“退出去了”是出于对蝴蝶的爱护。

蝴蝶“飞到山洞深处了”,探险队员一定会进一步探究其原因并采取措施保护他们。

虽然材料没有提及,但这是必然结果。

经过这样的分析,考生就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和体会确定作文的主题。

无论是倡导爱护小生灵,保护生态资源破坏生态平衡,还是抨击野蛮发展,甚或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等等,都可有感而发,或叙事,或议论,或夹叙夹议。

有人会说,考生那会有这样的经历和体会呢?不妨举个例子。

5月23日上午8点,南京高淳湖滨中学高一(六)班,47名学生正在安静地做着语文单元测试题。

这堂课还有五分钟下课。

突然,一只小麻雀误打误撞飞进了教室,教室里六台吊扇锋利的扇叶在飞转。

学生们没有漠然地看热闹,或者把麻雀捉住玩,而是自发展开了一场接力行动,在一名男生的一声令下,有人跑去关风扇,有人打开窗户,在班里47个人的一气呵成的配合下,这只小麻雀终于得救。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立意解析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立意解析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立意解析刚刚结束的高考语文科目,最令人关注的作文题目也新鲜出炉,各大门户网站纷纷报道。

这里,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江苏高考作文题略作揣摩。

材料大意:有一群探险者去山洞探险,等探险者进入山洞点燃蜡烛,发现里面有一群蝴蝶,之后探险者们就退了出来,等过一段时间再进去时,发现蝴蝶又飞到了山洞更深处。

小小蜡烛影响了蝴蝶的生活环境。

作文要求考生根据一点点细微的变化,自定主题。

第一印象:难度:今年作文题目明显偏深,对于经过考场历练的高三学生来说,可能不算太难,但是,真得想写出高水平的文章,难读系数还是相当大的。

广度:本作文题文化气息更加浓厚,带有显著的人文色彩。

角度:命题者确定为“自主定题”,这非常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去写作,有着足够的选题视野。

如何理解材料:首先要理清材料中的关键字:探险者、山洞、蜡烛、蝴蝶。

其次是认真思考一下关键句:小小蜡烛影响了蝴蝶的生活环境。

这个句子是帮助考生提炼主题的,或者说,是命题人为降低难度,为学生提示了一个切入的角度。

这个提示很重要,应当显示了命题人有意为之的“匠心”。

深入思考:关键字中,“探险者、蜡烛”是“社会”因素,“山洞、蝴蝶”是自然因素。

其关系,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关键句的提示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正在影响自然的发展。

有了这样一个宏观的认识,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寻找到落笔的切入点。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确定以下大的主题方向: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的关系。

在这个方向下,我们可以分离出许多支路:1.人类如何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如何保护自然?2.生命,即使是弱小的,也是最大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该如何尊重生命?3.中国梦是社会发展的梦,实现这个梦想,需要我们付出很多,和谐社会建设在不断深入,当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时候,该如何进一步发展,才是科学的,才能促进和谐?以上支路,大处着眼,小处落笔。

可以是议论文,可以是散文。

本题目写成记叙文似乎有难度,需要另起炉灶,所以,笔者不提倡写记叙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立意解析
刚刚结束的高考语文科目,最令人关注的作文题目也新鲜出炉,各大门户网站纷纷报道。

这里,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江苏高考作文题略作揣摩。

材料大意:有一群探险者去山洞探险,等探险者进入山洞点燃蜡烛,发现里面有一群蝴蝶,之后探险者们就退了出来,等过一段时间再进去时,发现蝴蝶又飞到了山洞更深处。

小小蜡烛影响了蝴蝶的生活环境。

作文要求考生根据一点点细微的变化,自定主题。

第一印象:难度:今年作文题目明显偏深,对于经过考场历练的高三学生来说,可能不算太难,但是,真得想写出高水平的文章,难读系数还是相当大的。

广度:本作文题文化气息更加浓厚,带有显著的人文色彩。

角度:命题者确定为“自主定题”,这非常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去写作,有着足够的选题视野。

如何理解材料:首先要理清材料中的关键字:探险者、山洞、蜡烛、蝴蝶。

其次是认真思考一下关键句:小小蜡烛影响了蝴蝶的生活环境。

这个句子是帮助考生提炼主题的,或者说,是命题人为降低难度,为学生提示了一个切入的角度。

这个提示很重要,应当显示了命题人有意为之的“匠心”。

深入思考:关键字中,“探险者、蜡烛”是“社会”因素,“山洞、蝴蝶”是自然因素。

其关系,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关键句的提
示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正在影响自然的发展。

有了这样一个宏观的认识,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寻找到落笔的切入点。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确定以下大的主题方向: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的关系。

在这个方向下,我们可以分离出许多支路:
1.人类如何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如何保护自然?
2.生命,即使是弱小的,也是最大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该如何尊重生命?
3.中国梦是社会发展的梦,实现这个梦想,需要我们付出很多,和谐社会建设在不断深入,当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时候,该如何进一步发展,才是科学的,才能促进和谐?
以上支路,大处着眼,小处落笔。

可以是议论文,可以是散文。

本题目写成记叙文似乎有难度,需要另起炉灶,所以,笔者不提倡写记叙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