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1)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难忘的泼水节》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
本单元围绕“伟人”这一主题编排了《八角楼上》《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刘胡兰》四篇课文,旨在引领学生感受伟人心系百姓的高贵品质,初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
《难忘的泼水节》讲述的是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
课文文辞优美,感情真挚,字里行间洋溢着喜悦与热情,体现了周总理亲民、爱民、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怀,也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崇敬与爱戴。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面喜庆、祥和,人物栩栩如生。
图中周总理身穿傣族人民的服装,笑容满面地端着银碗,正在向人们泼水、祝福,周围的傣族人民载歌载舞,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
教学目标1.认识“泼、族”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忘、泼”等8个字,会写“难忘、泼水节”等11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练习用“象脚鼓、凤凰花”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3.能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总理的平易近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练习用“象脚鼓、凤凰花”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教学难点:能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总理的平易近人。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词语卡片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 视频导入。
播放泼水节视频,学生猜是哪个民族的什么节日。
(预设:傣族的泼水节)(1)识记“族”。
课件出示傣族人民图片,认读“傣族”一词。
(2)教学要求会写的字“泼”。
出示田字格中的“泼”字。
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记住它?(学生交流)过泼水节,水打湿了头发。
②老师指导书写“泼”。
注意左右部件穿插,右边是“发”,不要写成“友”。
2. 揭示课题。
傣族人民每年都要过泼水节,但是有一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难以忘却,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难忘的泼水节部编版二年级

难忘的泼水节部编版二年级
《难忘的泼水节》
每年农历四月,是泼水节的时候。
在我们的小村庄里,泼水节是一个令人难忘的节日。
泼水节当天,我们全村的人都会欢聚一堂,穿着节日的衣服,手里拿着水枪和水桶,准备进行一场欢乐的水仗。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早早地就跑到了村庄的广场上,等待着泼水的时刻。
当鼓声响起的时候,大家立刻开始用水枪和水桶互相泼水。
我看到了我的爸爸妈妈,他们也加入了水仗,笑得很开心。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也玩得不亦乐乎,有的人用水枪射击,有的人用水桶浇水,水花四溅,整个广场都变成了水的海洋。
水仗进行了很长时间,当我们玩累了之后,我们就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美味的水果,一边互相分享着泼水的趣事。
这个泼水节真是太有趣了,我永远也忘不了这样欢乐的时刻。
泼水节不仅是一场水仗,更是一次全村人的团聚和欢乐。
每当我想起泼水节,就会感到无比幸福和快乐。
希望每年的泼水节都能带给我们无尽的快乐和回忆。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1.《难忘的泼水节》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
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文章的结尾,更是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文中还配有一幅洋溢着热情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热烈的气氛。
2.重、难点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地深厚感情。
3.课时安排:2课时二、说教学目标1.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特的情感体验,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健康的阅读情趣。
由此,我确立了“情感和态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特点和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确立“知识和能力目标”: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三、说学生情况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
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
另外,学生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而且自学识字能力很强。
通过课前的预习,多数已经解决识字问题,只个别学生个别字有障碍。
这都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四、说教法、学法1.创设情境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观察插图,感受热烈的气氛与场景,对傣族泼水节的向往与兴趣。
从而有助于主动进入文本,从而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感。
b)朗读感悟《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17 难忘的泼水节 阅读理解题(含答案)

17 难忘的泼水节阅读理解题(含答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阅读理解题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毛主席送棉衣冬天,井冈山上格外寒冷,红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的线毯。
毛主席就指示工农革命军在桃寮(liáo)和茨(c í)坪办起了被服厂,用打土豪得来的棉花、布匹,自己生产军服。
一天,部队发下新棉衣。
毛主席拿着新棉衣走到房东谢槐福的面前说:“你一家五口人,没有一件棉衣,你就把这件棉衣收下吧!"毛主席就是这样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患难与共,战胜了严寒的冬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爱戴,取得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胜利。
(1)“井冈山上格外寒冷”中“格外"的意思是( )。
A.严格B.非常C.特殊(2)毛主席拿到新棉衣后是怎么做的?用“”在文中画出来。
(3)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毛主席做了哪些事情。
(4)毛主席为什么会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爱戴?___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陈毅(yì)刚五岁半,就开始在一家私塾(shú)读书。
他小小年纪,成绩却总是名列前茅(máo),同学们都称他“神童"。
一天,毛老师来到陈毅家,看到他正在灶(zào)前一边烧火,一边看书。
因为他看书入了迷,火烧得太旺(wàng)了,锅(guō)里冒出了煳(hú)味儿。
陈毅的妈妈刚好从井边洗菜回来,发现米饭烧煳了,气得火冒三丈,抄起刷(shuā)子,就往灶前冲去。
“不要打孩子!”毛老师连忙劝(quàn)阻(zǔ),“饭烧煳了,可以将就吃。
这孩子读书专心,我就喜欢这样的孩子。
"毛老师又亲切地对陈毅说:“以后做事要多多留心!”陈毅点点头。
毛老师从陈毅手里拿过书一看,原来是一篇还没教的课文,他已经用笔在上面画了许多圈圈点点的符(fú)号。
毛老师惊奇地问:“这些符号是什么意思?"陈毅回答说:“打圈圈的,是懂得的。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1篇】学习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记忆字形。
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并准确运用生词造句。
3、引导学生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释课题,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2、板书“泼水节”,解题。
师: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
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
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沾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4、补齐课题———“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题。
今天,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
它到底特殊在哪儿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指名读。
(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给他纠正)3、再读思考:(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在带有生字的下面做记号。
4、检查初读情况。
5、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重点理解: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告诉了我们?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难忘的泼水节》评课稿篇一孙老师的课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她活泼幽默的课堂语言。
孙老师毫不吝啬表扬的语言,在善意的表扬和鼓励的教学语言中,我看到了一位亲和温柔的孙老师,看到了一位尽可能的把每一位小朋友都带到课堂情境中的孙老师,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让孩子们喜欢亲近呢?孙老师还抛弃了灌输式的说教,而是大量的采用了"读"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习课文,由读到悟到理解,润物细无声,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就采用了默读、齐度、指名读、自由读等多种朗读的形式。
不断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们反复读,有感情的'读,在读中明理,在读中悟情。
例如,在教学"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做了哪些准备?"这块内容时,孙老师先让孩子们自己说一说,读一读。
再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同学们边看边读。
最后又用肢体动作来演示,孩子们不自觉的跟着老师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课文。
层层推进,不断引导,使得孩子们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到了傣族人民高兴,愉快的心情,感受到了泼水节热闹的气氛和场景。
孙老师的这节课秉承了新课改的理念,秀出了独特的风格。
值得学习、借鉴!课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篇二一、学习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二、教学重点:识字三、教学难点:体会感悟总理与人民心连心四、课前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搜集查询泼水节资料,了解周总理生平,事迹。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六、教学时间:3月20日七、教学过程:一、导课: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
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泼水节。
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二、观察插图、初读感知1、图上画的是什么情景?2、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描写的是图上的内容?3、自读课文,思考感悟。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周总理当年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2、理解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欣赏泼水节同学们,这节语文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组,想欣赏吗?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你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活动吗?设计意图:从欣赏入手,激起学生对泼水节的兴趣。
2.导入新课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盛开时,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来到聚集地,互相泼水祝福,听傣族人说身上泼到的水越多,代表收到的祝福越多。
所以,人们全身湿淋淋的,却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大家知道这个节日就是(生答师板书)“泼”是今天要学的新字,拿起小手跟着老师写一遍。
泼水节今天课文中描写的这次泼水节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另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记的泼水节。
板书“难忘”(结合实际理解“难忘”一词)这次泼水节为什么另傣族人民难忘?它到底特殊在哪?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1、范读课文。
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读通课文。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词语要多读几遍,把它读准确,3.检查生字(1)师:这篇课文需要我们认读的生字比较多,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现在老师想请同桌互相当小老师考一考对方,如果有不会认的,同桌一定要把你的识字方法教给他,可以帮他分析字形、给他组个词,认读完的马上坐好。
(2)出示词语指名读。
(3)认读多音字。
设计意图:遵循学生认识记规律,鼓励自主识字三、深读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周总理身穿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开始泼水了。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开心!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
【篇二】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地拼读“我会认”中的生字,并能组词。
从“我会认”的生字中自由挑选2—3个生字组词并能说一句话。
2、给“我会写”的生字找朋友,尽量区分一些同音字,以免学生混淆。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图文结合,体会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快乐和幸福,感悟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揣摩人物内心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突出主题,点明重点。
(2分钟)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的小故事。
让我们一起说出故事的名字,生齐读课题。
(指导生读出温情的语气来)什么是泼水节呢?出示图片,师进行解说:当火红的凤凰花开放的时候,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二年级上册
17 难忘的泼水节
【教材分析】本文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
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
而1961 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
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
共和国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象脚鼓” “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 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敬爱的周总理。
周总理兴致勃勃地换上了傣族服装,“笑容满面的来到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同庆盛大的民族节日。
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洒满字里行间。
作者在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课标表述】
1. 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用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3. 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4.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5.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6.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学习目标】
1. 借助拼音与生活实际认识“泼、敲”等17 个生字,区别两个多音字“铺、盛”的不同用法;会写“忘、泼”等8 个生字。
2. 借助图片、联系生活实际了解“难忘、赶来、笑容满面”等词语的意思,通过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周总理的品格。
3.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重点难点】
1.认识17个生字;会写8个字;掌握2个多音字“铺” “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评价方案】
1. 通过四人小组互相检查词语认读的方式,关注学生识字状况,评价目标1;
2. 通过同桌两人从部件紧凑、笔画占位、笔顺、写字姿势四方面进行相互检查,评价目标1;
3. 通过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等方式达成评价目标2;
4. 通过指名读、师生配合读等,关注学生是否能够读好课文,评价目标3;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图片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出示图片:同学们,暑假里老师去了我国西南边陲——七彩云南,
给你们带来了一组图片,想看吗?最后定格在“泼水节”。
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你知道这是
哪个民族的活动吗?2.了解泼水节。
(1)关于“泼水节”你都知道什么?板书“泼水节” ,认读“泼” 。
(2)教师相机补充: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盛开时,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
大的节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互相泼水祝福,听傣族人说,身上被泼到的水越多,代表收到的祝福越多。
所以,这一天人们全身湿淋淋的。
这个节日就是“泼水节” 。
3.学习“泼”字。
“泼”你想怎么记住它?预设:
(1)加一加的方法:三点水+发
(2)换一换的方法:“拨”换偏旁范写,学生书空,在课本上临摹。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17 课,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
(补充课题:难忘的,学习“忘”字,交流识记方法。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难忘” ,你在生活中有哪些难忘的事呢?1961 年的泼水节特殊在哪儿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 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宝宝,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争取把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落实目标1)(1)小组内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字?(2)组长拿着字卡在小组内检查字词掌握情况泼水民族度过敲打驶过笑容踩着铺成盛满银碗祝福
健康长寿
(3)小组汇报,重点强调“铺、盛”两个多音字。
出示多音字组词。
3. 检查初读情况,接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1、2 自然段。
1.指名读第1 自然段,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理解“火红火红” “火红火红”与“火红”
比较异同,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比如:金黄金黄、碧绿碧绿⋯⋯
明白“一年一度”指的是一年一次。
2. 自由读第2 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告诉了我们?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二) 1. 带着问题读第三自然段: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画出有关语句。
(1)句子1: 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展示象脚鼓图片。
(2)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 ,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比喻方法的运用,让学生感受语言生动形象。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3)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2. 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烈的场面读出来吗?
(三)看图,细读第四自然段。
1. 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出示课本插图)谁来说说“今天”周总理穿的什么样的衣
服。
周总理为什么要这样打扮呢?出示有关语句: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
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2. 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并反复读一读,感受总理与傣族人民心连心。
(四)读、议第五自然段。
(1)男生读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女生读描写傣族人民泼水的句子。
(2)出示描写周总理的句子,把周总结的动作找出来,你体会到什么?出示语句:周总理一手()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柏树枝(),向人们(),为人们()。
启发想象: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周总理把水泼到年轻人身上,祝愿——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这一自然段。
(五)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总结全文。
正因为1961 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令人难忘的” ,多种形式地朗读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 读生字,齐读,点名读。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听课文朗读,同学们闭上眼睛感悟课文中所写的画面,引导学生感受这个特别中的氛围。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思考:(1)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2)为什么1961 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3)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二、指导写字。
1. 出示本课生字,仔细观察并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不容易写好。
2. 重点指导:度:师范写,注意笔顺,尤其第五笔是“竖” ,不要写成“竖折” 。
穿:观察“穿”字的结构、比例与占格,上下结构,属于上紧下松。
书空“穴宝盖” ,下面“牙”的第二笔“撇折”中的折写在横中线上。
3. 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自己写的字,大家互相评一评。
三、拓展交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情。
哪位同学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 民族风情?请给大家讲一讲。
(学生介绍,老师补充资料。
) 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
每年农历 6月 24日,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从 四面八方聚到一起。
他们白天进行斗牛、 摔跤比赛,晚上有的在篝火边载歌载舞, 有的则手 举火把在田间奔跑、玩耍,十分热闹。
那达慕大会:每年七、八月份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最大的节日。
牧民们穿着盛装,骑上骏 马,赶着牛羊,唱着牧歌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
蒙古族小伙子进行摔跤、赛马、射箭比赛, 而其他人则在一旁随着琴声边唱边跳,快乐极了。
板书:
17《难忘的泼水节》评价单
二、我会写
1. 部件紧凑 ☆
2. 占格准确 ☆ 3.“度”
的笔顺正确 ☆
4. 书写姿势正确 ☆
评价内容
评价方式 评价标准
一、 我会读
泼水 民族
度过 敲打 驶过 笑容
踩着 铺成 盛满
银碗
祝福
健康长寿
小组评价
1. 读字音准确 ☆
2. 读轻声正确 ☆
周总理
傣族人民
共度泼水节
17. 难忘的泼水节
祝福 傣族人民(幸福、难忘)
同桌评价
1. 词语准确全面☆
2. 词语意思理解正确☆
四、说话练习:用下面的词语,说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
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
教师评价
1. 句子正确合理☆
2. 符合句式特点☆每做到一项在星星上打“√”
教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