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基本电路图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基本电路图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基本电路图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基本电路图

编辑:D z3w.C o m文章来源:网络我们无意侵犯您的权益,如有侵犯

请[联系我们]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基本电路图

级与级之间不经电抗元件而直接连接的方式,称为直接耦合。

能够放大变化缓慢的信号,便于集成化,Q点相互影响,存在零点漂移现象。

输入为零,输出产生变化的现象称为零点漂移.

当输入信号为零时,前级由温度变化所引起的电流、电位的变化会逐级放大。

R c1既是第一级的集电极电阻,又是第二级的基极电阻.

直接耦合放大器特点及零点漂移抑制问题分析

编辑:D z3w.C o m文章来源:网络我们无意侵犯您的权益,如有侵犯

请[联系我们]

直接耦合放大器特点及零点漂移抑制问题分析

直接耦合是级与级连接方式中最简单的,就是将后级的输入与前级输出直接连接在一起,一个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另一个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直接连接的耦合方式称为直接耦合。另外直接耦合放大电路既能对交流信号进行放大,也可以放大变化缓慢的信号;并且由于电路中没有大容量电容,所以易于将全部电路集成在一片硅片上,构成集成放大电路。由于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使集成放大电路的性能越来越好,种类越来越多,价格也越来越便宜,所以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除此之外很多物理量如压力、液面、流量、温度、长度等经过传感器处理后转变为微弱的、变化缓慢的非周期电信号,这类信号还不足以驱动负载,必须经过放大。因这类信号不能通过耦合电容逐级传递,所以,要放大这类信号,采用阻容耦合放大电路显然是不行的,必须采用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但是各级之间采用了直接耦合的联接方式后却出现前后级之间静态工作点相互影响及零点漂移的问题,在此主要分析零点漂移的产生原因,并寻找解决的办法。

1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特点

当多级放大电路需要放大频率极低的信号,甚至直流信号时,级间采用阻容耦合和变压器耦合都不适用,必须采用如图1所示的直接耦合方式。

图1中的阻容耦合方式只用一只电容器就将两级放大电路连接起来,方式简单。耦合电容器具有隔直通交作用。根据信号频率的高低选取电容器的电容量,使容抗很小,就能顺利传送交流信号;电容器的隔直作用,使各级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各自独立,互不影响,只要各级

静态工作点比较稳定,整个放大电路工作就比较稳定。所以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在各种自动控制系统和一些测量仪表中,传递信号多数是变化极为缓慢的、非周期的信号,甚至为直流信号。例如,水轮发电机组的转速,发电机的端电压,变压器的油温,水电站前池的水位等变化是缓慢的,要实现对这些缓慢变化的物理量的测量和自动控制,必须将这些物理量转变为电信号(即模拟信号),由于这些电信号不仅是缓变的,而且是微弱的,因此必须进行放大。缓变信号包含的频率极低,用电容耦合,电容量必须很大,这样的电容器难以制作,不仅成本高、体积大,而且性能也差,是不现实的。人们自然会想到直接用导线将两级放大电路连接起来,这样再低频率的信号,乃至直流信号就能顺利通过,这就是的直接耦合方式。直接耦合放大电路既能放大交流信号,又能放大缓变信号和直流信号(所以在一些书中称其为直流放大电路),它的频率特性的下限频率为零,在自动控制系统和电子仪表中获得广泛应用。

2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特殊问题——零点漂移

零点漂移是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存在的一个特殊问题。所谓零点漂移的是指放大电路在输入端短路(即没有输入信号输入时)用灵敏的直流

表测量输出端,也会有变化缓慢的输出电压产生,称为零点漂移现象,如图2所示。零点漂移的信号会在各级放大的电路间传递,经过多级放大后,在输出端成为较大的信号,如果有用信号较弱,存在零点漂移现象的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漂移电压和有效信号电压混杂在一起被逐级放大,当漂移电压大小可以和有效信号电压相比时,是很难在输出端分辨出有效信号的电压;在漂移现象严重的情况下,往往会使有效信号“淹没”,使放大电路不能正常工作。因此,必须找出产生零漂的原因和抑制零漂的方法。

3零点漂移产生的原因

产生零点漂移的原因很多,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电源电压的波动,将造成输出电压漂移;二是电路元件的老化,也将造成输出电压的漂移;三是半导体器件随温度变化而产生变化,也将造成输出电压的漂移。前两个因素造成零点漂移较小,实践证明,温度变化是产生零点漂移的主要原因,也是最难克服的因素,这是由于半导体器件的导电性对温度非常敏感,而温度又很难维持恒定造成的。当环境温度变化时,将引起晶体管参数V B E,β,I C B O的变化,从而使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发生变化,而且由于级间耦合采用直接耦合方式,这种变化将逐级放大和传递,最后导致输出端的电压发生漂移。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级数愈多,放大倍数愈大,则零点漂移愈严重,并且在各级产生的零点漂移中,第l级产生零点漂移影响最大,因此,减小零点漂移的关键是改善放大电路第1级的性能。

4抑制零点漂移的措施

抑制零点漂移的措施具体有以下几种:

(1)选用高质量的硅管硅管的I C B O要比锗管小好几个数量级,因此目前高质量的直流放大电路几乎都采用硅管。另外晶体管的制造工艺也很重要,即使是同一种类型的晶体管,如工艺不够严格,半导体表面不干净,将会使漂移程度增加。所以必须严格挑选合格的半导体器件。

(2)在电路中引入直流负反馈,稳定静态工作点。

(3)采用温度补偿的方法,利用热敏元件来抵消放大管的变化。补偿是指用另外一个元器件的漂移来抵消放大电路的漂移,如果参数配合得当,就能把漂移抑制在较低的限度之内。在分立元件组成的电路中常用二极管补偿方式来稳定静态工作点。此方法简单实用,但效果不尽理想,适用于对温漂要求不高的电路。

(4)采用调制手段,调制是指将直流变化量转换为其他形式的变化量(如正弦波幅度的变化),并通过漂移很小的阻容耦合电路放大,再设法将放大了的信号还原为直流成份的变化。这种方式电路结构复杂、成本高、频率特性差。实现这种方法成本投入较高。

(5)受温度补偿法的启发,人们利用2只型号和特性都相同的晶体管来进行补偿,收到了较好的抑制零点漂移的效果,这就是差动放大电路。在集成电路内部应用最广的单元电路就是基于参数补偿原理构成的差动式放大电路。在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抑制零点漂移最有效地方法是采用差动式放大电路。

4.1差动放大电路抑制零点漂移的原理

差动放大电路又叫差分电路,他不仅能有效地放大直流信号,而且还能有效的减小由于电源波动和晶体管随温度变化而引起的零点漂移,因而获得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大量地应用于集成运放电路,其常被用作多级放大器的前置级。

基本差动式放大器如图3所示。图中V T1,V T2是特性相同的晶体管,电路对称,参数也对称。如:V B E1=V B E2,R C l=R C2=R C,B l=R B2=R B,β1=β2=β。电路有2个输入端和2个输出端。因左右2个放大电路完全对称,所以在没有信号情况下,即输入信号U I=0时,U o1=U o2,因此输出电压U o=0,即表明差分放大器具有零输入时零输出的特点。当温度变化时,左右两个管子的输出电压U o1,U o2都要发生变动,但由于电路对称,两管的输出变化量(即每管的零漂)相同,即△U o1=△U o2,则U o=O,可见利用两管的零漂在输出端相抵消,从而有效地抑制了零点漂移。如图3所示的差动放大电路所以能抑制零点漂移,是由于电路的对称性。但是此电路存在缺陷:完全对称的理想情况并不存在;所以单靠提高电路的对称性来抑制零点漂移是有限度的。上述差动电路的每个管的集电极电位的漂移并末受到抑制,如果采用单端输出(输出电压从一个管的集电极与“地”之间取出),漂移根本无法抑制。为此,常采用图4所示的典型差动放大电路

4.2典型差动放大电路结构及抑制零点漂移的原理

典型差动放大电路如图4所示,与最简单的差动放大电路相比,该电路增加了调零电位器R P、发射极公共电阻R E和负电源U E E。下面分析电路抑制零点漂移的原理、发射极公共电阻R E(可以认为调零电位器R P是R E的一部分)和负电源E E的作用。

电路中R E的主要作用是稳定电路的静态工作点,从而限制每个管子的漂移范围,进一步减小零点漂移。例如当温度升高使I C1和I C2均增加时,则有如图5的抑制漂移的过程。

可见,由于R E的电流负反馈作用,其结果使集电极电位基本不变,减小了输出端的漂移量。反馈电阻R E可以抑制共模信号,对差模信号不起作用。零点漂移属于共模信号,所以使每个管子的漂移又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显然,R E的阻值取得大些,电流负反馈作用就强些,稳流效果会更好些,因而抑制每个管子的漂移作用就愈显著。

射极负电源U E E的作用:由于各种原因引起两管的集电极电流、集电极电位产生同相的漂移时(如:2个输入信号都含有共模信号分量或50H z交流的共模干扰信号等),那么R E对它们都具有电流负反馈作用,使每管的漂移都受到了削弱,这样就进一步增强了差动电路抑制漂移和抑制相位相同信号的能力。虽然,R E愈大,抑制零点漂移的作用愈显著;但是,在U C C一定时,过大的R E会使集电极电流过小,会影响静态工作点和电压放大倍数。为此,接入负电源U E E来抵偿R E两端的直流压降,则发射极点位近似为零,获得合适的静态工作点。电阻R P的作用:

电位器R P是调平衡用的,又称调零电位器。因为电路不会完全对称,当输入电压为零(将两输入端都接“地”)时,输出电压不一定等于零。这

时可以通过调节R P来改变两管的初始工作状态,从而使输出电压为零。但R P对相位相反的信号将起负反馈作用,因此阻值不宜过大,一般R P值取在几十欧姆到几百欧姆之间。

5结语

由以上分析可知,典型差动放大电路既可利用电路的对称性、采用双端输出的方式抑制零点漂移;又可利用发射极公共电阻R E的作用抑制每个三极管的零点漂移、稳定静态工作点。因此,这种典型差动放大电路即使是采用单端输出,其零点漂移也能得到有效地抑制。所以这种电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基本电路图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基本电路图 编辑:D z3w.C o m文章来源:网络我们无意侵犯您的权益,如有侵犯 请[联系我们]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基本电路图 级与级之间不经电抗元件而直接连接的方式,称为直接耦合。 能够放大变化缓慢的信号,便于集成化,Q点相互影响,存在零点漂移现象。 输入为零,输出产生变化的现象称为零点漂移. 当输入信号为零时,前级由温度变化所引起的电流、电位的变化会逐级放大。 R c1既是第一级的集电极电阻,又是第二级的基极电阻. 直接耦合放大器特点及零点漂移抑制问题分析 编辑:D z3w.C o m文章来源:网络我们无意侵犯您的权益,如有侵犯 请[联系我们]

直接耦合放大器特点及零点漂移抑制问题分析 直接耦合是级与级连接方式中最简单的,就是将后级的输入与前级输出直接连接在一起,一个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另一个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直接连接的耦合方式称为直接耦合。另外直接耦合放大电路既能对交流信号进行放大,也可以放大变化缓慢的信号;并且由于电路中没有大容量电容,所以易于将全部电路集成在一片硅片上,构成集成放大电路。由于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使集成放大电路的性能越来越好,种类越来越多,价格也越来越便宜,所以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除此之外很多物理量如压力、液面、流量、温度、长度等经过传感器处理后转变为微弱的、变化缓慢的非周期电信号,这类信号还不足以驱动负载,必须经过放大。因这类信号不能通过耦合电容逐级传递,所以,要放大这类信号,采用阻容耦合放大电路显然是不行的,必须采用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但是各级之间采用了直接耦合的联接方式后却出现前后级之间静态工作点相互影响及零点漂移的问题,在此主要分析零点漂移的产生原因,并寻找解决的办法。 1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特点 当多级放大电路需要放大频率极低的信号,甚至直流信号时,级间采用阻容耦合和变压器耦合都不适用,必须采用如图1所示的直接耦合方式。 图1中的阻容耦合方式只用一只电容器就将两级放大电路连接起来,方式简单。耦合电容器具有隔直通交作用。根据信号频率的高低选取电容器的电容量,使容抗很小,就能顺利传送交流信号;电容器的隔直作用,使各级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各自独立,互不影响,只要各级

常见的光电耦合电路及其应用分析

常见的光电耦合电路及其应用分析 光电耦合电路是设计中常用的将信号进行隔离和转换并再次利用的一种应用,它主要是将输入的电信号通过介质转换成光信号,再根据介质和电路的特性转换成电信号输出,实现“电-光-电”之间的转换。同时将由于电路之间由于电容/电感等元器件或电磁感应等造成的干扰基本上排除。可见光电耦合电路在各位的设计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光电耦合器是将光电耦合电路进行了集成和封装后得到的ic产品,它把红外光发射器件和红外光接受器件以及信号处理电路等封装在同一管座内的器件。最常用的发光器件就是LED发光二极管了,当输入电信号加到输入端会导致LED发光,光接受器件接受LED的发光的光信号后将其转换成电信号并输出。 光电耦合电路结构独特,可有效抑噪声消除干扰、开关速度快、体积小、可替代变压器隔离等,并可以组成和应用到开光电路、逻辑电路、隔离耦合电路、高压稳压电路、继电器替代电路等,故小编整理和总结了几种常见的光电耦合电路图,并对他们的应用需要和范围进行分析,希望能给大家的学习、掌握和应用这种电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组成的多谐振荡器电路图 工作流程为接通电源后: A、电容C两端电压不能突变,电阻R数值大于Rl,电源电压Ec主要加在R上,F点电位很低,LED处于截止状态; B、电容充电电压增加导致F点电位逐渐增高,到达一定程度使LED导通发光,光敏三极管导通饱和,输出电压发生跃变使之接近电源电压;(即U0约=Ec) C、电容上存留电荷通过三极管、LED通路快速放电,并对其反向充电到达一定程度后导致LED截止及三极管截止???; D、电容再次通过电阻R和RL放电进行反向充电,LED发光光敏三极管再次饱和,如此循环形成振荡。 作用:多谐振荡器也叫自激多谐振荡器,它的作用是产生交流信号。将直流电变为交流

光电耦合器工作原理

光电耦合器工作原理 光电耦合器件简介 光电偶合器件(简称光耦)是把发光器件(如发光二极体)和光敏器件(如光敏三极管)组装在一起,通过光线实现耦合构成电—光和光—电的转换器件。光电耦合器分为很多种类,图1所示为常用的三极管型光电耦合器原理图。 图一最常用的光电耦合器之内部结构图三极管接收型 4脚封装 图二光电耦合器之内部结构图三极管接收型 6脚封装

图三光电耦合器之内部结构图双发光二极管输入三极管接收型 4脚封装

图四光电耦合器之内部结构图可控硅接收型 6脚封装

图五光电耦合器之内部结构图双二极管接收型 6脚封装 光电耦合器之所以在传输信号的同时能有效地抑制尖脉冲和各种杂讯干扰,使通道上的信号杂讯比大为提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光电耦合器的输入阻抗很小,只有几百欧姆,而干扰源的阻抗较大,通常为105~106Ω。据分压原理可知,即使干扰电压的幅度较大,但馈送到光电耦合器输入端的杂讯电压会很小,只能形成很微弱的电流,由于没有足够的能量而不能使二极体发光,从而被抑制掉了。 (2)光电耦合器的输入回路与输出回路之间没有电气联系,也没有共地;之间的分布电容极小,而绝缘电阻又很大,因此回路一边的各种干扰杂讯都很难通过光电耦合器馈送到另一边去,避免了共阻抗耦合的干扰信号的产生。 (3)光电耦合器可起到很好的安全保障作用,即使当外部设备出现故障,甚至输入信号线短接时,也不会损坏仪表。因为光耦合器件的输入回路和输出回路之间可以承受几千伏的高压。 (4)光电耦合器的回应速度极快,其回应延迟时间只有10μs左右,适于对回应速度要求很高的场合。 光电隔离技术的应用 微机介面电路中的光电隔离 微机有多个输入埠,接收来自远处现场设备传来的状态信号,微机对这些信号处理后,输出各种控制信号去执行相应的操作。在现场环境较恶劣时,会存在较大的杂讯干扰,若这些干扰随输入信号一起进入微机系统,会使控制准确性降低,产生误动作。因而,可在微机的输入和输出端,用光耦作介面,对信号及杂讯进行隔离。典型的光电耦合电路如图6所示。该电路主要应用在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特点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特点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很多物理量如压力、液面、流量、温度、长度等经过传感器处理后转变为微弱的、变化缓慢的非周期电信号,这类信号还不足以驱动负载,必须经过放大。因这类信号不能通过耦合电容逐级传递,所以,要放大这类信号,采用阻容耦合放大电路显然是不行的,必须采用直接耦合放大电路。所谓直接耦合,就是将前一级的输出端直接接到后一级的输入端,如图7-1所示。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与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① 电路中只有晶体管和电阻,没有大电容,级与级之间是直接联结,便于集成化。 ② 由于级间采用直接耦合,电路对于低频信号甚至直流信号都能放大。 ③ 前后级的静态工作点互不独立,相互影响。由图7-1可见,前级的集电极电位恒等于后级的基极电位,前级的集电极电阻R C1同时又是后级的基极偏流电阻,以致造成前后级的工作点互相影响,互相牵制。 图7-1 直接耦合两级放大电路 为使前后级静态工作点合适,工作正常,就必须瞻前顾后、通盘考虑。在图7-1所示的电路中,若三极管为硅管,则必存在 U CE1=U BE20.7V,这会造成整个放大器无法正常工作。为了使每一级都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常用的方法是在后级发射极接入适当的电阻R E2或稳压管D z,抬高后级发射极电位,以增大前级U E1电压的作用,如图7-2(a)、(b)所示。

图7-2 抬高后级发射极电位的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④ 存在零点漂移现象。零点漂移是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存在的一个特殊问题。输入电压为零(u i=0)而输出电压(u o=0)不为零,且缓慢地、无规则地变化的现象,被称为零点漂移现象,如图7-3所示。 图7-3 零点漂移现象 存在零点漂移现象的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漂移电压和有效信号电压混杂在一起被逐级放大,当漂移电压大小可以和有效信号电压相比时,是很难在输出端分辨出有效信号电压的;在漂移现象严重的情况下,往往会使有效信号“淹没”,使放大电路不能正常工作。因此,必须找出产生零漂的原因和抑制零漂的方法。 在放大电路中,任何参数的变化,如电源电压的波动、元件的老化、元件参数随温度的变化等都将产生零点漂移。而在多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又以第一级的漂移影响最大,因为第一级的漂移会被后面各级逐级放大。因此,抑制零漂要着重于第一级。在产生零点漂移的诸多原因中,以温度的影响最为严重。 作为评价放大电路零点漂移的标准,只看其输出漂移电压的大小是不充分的,还必须考虑到

PC817A光电耦合器

PC817A/B/C--- 电光耦合器 光耦特性与应用 1.概述 光耦合器亦称光电隔离器,简称光耦。光耦合器以光为媒介传输电信号。它对输入、输出电信号有良好的隔离作用,所以,它在各种电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它已成为种类最多、用途最广的光电器件之一。光耦合器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光的发射、光的接收及信号放大。输入的电信号驱动发光二极管(LED),使之发出一定波长的光,被光探测器接收而产生光电流,再经过进一步放大后输出。这就完成了电—光—电的转换,从而起到输入、输出、隔离的作用。由于光耦合器输入输出间互相隔离,电信号传输具有单向性等特点,因而具有良好的电绝缘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又由于光耦合器的输入端属于电流型工作的低阻元件,因而具有很强的共模抑制能力。所以,它在长线传输信息中作为终端隔离元件可以大大提高信噪比。在计算机数字通信及实时控制中作为信号隔离的接口器件,可以大大增加计算机工作的可靠性。 光耦的主要优点是:信号单向传输,输入端与输出端完全实现了电气隔离隔离,输出信号对输入端无影响,抗干扰能力强,工作稳定,无触点,使用寿命长,传输效率高。光耦合器是70年代发展起来产新型器件,现已广泛用于电气绝缘、电平转换、级间耦合、驱动电路、开关电路、斩波器、多谐振荡器、信号隔离、级间隔离、脉冲放大电路、数字仪表、远距离信号传输、脉冲放大、固态继电器(SSR)、仪器仪表、通信设备及微机接口中。在单片开关电源中,利用线性光耦合器可构成光耦反馈电路,通过调节控制端电流来改变占空比,达到精密稳压目的。 十几年来,新型光耦合器不断涌现,满足了各种光控制的要求。其应用范围已扩展到计测仪器,精密仪器,工业用电子仪器,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信机、信号机和道路情报系统,电力机械等领域。这里侧重介绍该器件的工作特性,驱动和输出电路及部分实际应用电路。 近年来问世的线性光耦合器能够传输连续变化的模拟电压或模拟电流信号,使其应用领域大为拓宽。下面分别介绍光耦合器的工作原理及检测方法。 2. 光耦的性能及类型 用于传递模拟信号的光耦合器的发光器件为二极管、光接收器为光敏三极管。当有电流通过发光二极管时,便形成一个光源,该光源照射到光敏三极管表面上,使光敏三极管产生集电极电流,该电流的大小与光照的强弱,亦即流过二极管的正向电流的大小成正比。由于光耦合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通过光信号来传输,因而两部分之间在电气上完全隔离,没有电信号的反馈和干扰,故性能稳定,抗干扰能力强。发光管和光敏管之间的耦合电容小(2pf左右)、耐压高(2.5KV左右),故共模抑制比很高。输入和输出间的电隔离度取决于两部分供电电源间的绝缘电阻。此外,因其输入电阻小(约10Ω),对高内阻源的噪声相当于被短接。因此,由光耦合器构成的模拟信号隔离电路具有优良的电气性能。 事实上,光耦合器是一种由光电流控制的电流转移器件,其输出特性与普通双极型晶体管的输出特性相似,因而可以将其作为普通放大器直接构成模拟放大电路,并且输入与输出间可实现电隔离。然而,这类放大电路的工作稳定性较差,

两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调试

两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 调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摘要 直接耦合是级与级连接方式中最简单的,就是将后级的输入与前级的输出连接在一起,一个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另一个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直接连接的耦合方式称为直接耦合。另外直接耦合放大电路既能对交流信号进行放大,也可以放大变化缓慢的信号:并且由于电路中没有大容量电容,所以易于将全部电路集成在一片硅片上,构成集成放大电路。由于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使集成放大电路的性能越来越好,种类越来越多,价格也越来越便宜,所以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除此之外很多物理量如压力、液面、流量、温度、长度等经过传感器处理后转变为微弱的、变化缓慢地非周期信号,这类信号还不足以驱动负载,必须经过放大。这类信号不能通过耦合电容逐级传递,所以,要放大这类信号,采用阻容耦合放大电路显然是不行的,必须采用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但是各级之间采用了直接耦合的连接方式后却出现了前后级之间静态工作点相互影响及零点漂移的问题,在此主要分析零点漂移的产生原因,并寻找解决的办法。关键词:直接耦合;静态工作点;零点漂移

目录

1、绪论 直接耦合两级放大电路 为了传递变化缓慢的直流信号,可以把前级的输出端直接接到后级的输入端。这种连接方式称为直接耦合。如图1所示。直接耦合式放大电路有很多优点,它既可以放大和传递交流信号,也可以放大和传递变化缓慢的信号或者是直流信号,且便于集成。实际的集成 运算放大器其内部就是一个高增益的直接耦合多级放大电路。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由于前后级之间存在着直流通路,使得各级静态工作点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因此,在设计时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以保证既能有效地传递信号,又要使各级有合适的工作点。 图1直接耦合两级放大电路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特殊问题 ──零点漂移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零点漂移问题。所谓零点漂移是指当把一个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短路时由于种种原因引起输出电压发生漂移(波动)。 产生零点漂移的原因很多。如晶体管的参数(CEO I 、BE U 、 等)随温度的变化、电源电压的波动等,其中,温度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在多级放大电路中,又以第一、二级的漂移影响最为严重。因此抑制零点漂移着重点在于第一、二级。在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抑制零点漂移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差动式放大电路。因此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输入 级广泛采用这种电路。 2、方案的确定 两级耦合放大电路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 级与级之间不经电抗元件而直接连接的方式,称为直接耦合。

数字信号光耦合器应用电路设计

2008年10月第10期电子测试 EL ECTRONIC TEST Oct.2008No.10 数字信号光耦合器应用电路设计 田德恒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 莱芜 271100) 摘 要:较强的输入信号可直接驱动光耦的发光二极管,较弱的则需放大后才能驱动光耦。在光耦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或发射极直接接负载电阻即可满足较小的负载要求;在光耦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加三极管放大驱动,通过两只光电耦合器构成的推挽式电路以及通过增加光敏三极管基极正反馈,既达到较强的负载能力,提高了功率接口的抗干扰能力,克服了光耦的输出功率不足的缺点,又提高光耦的开关速度,克服了由于光耦自身存在的分布电容,对传输速度造成影响。最后给出了光耦合器在数字电路中应用示例。关键词:数字信号;光电耦合器;输入电路;输出电路中图分类号:TP211 文献标识码:B Applied circuit design of optoelect ronic coupler to t he digital signal Tian Deheng (Dept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Lai Wu Vocational College ,Laiwu 271100,China ) Abstract :The light 2emitting diode of optocoupler can be directly drived by stro nger inp ut sig 2nals ,t he weaker t he inp ut signal can be enlarged before driving optocoupler.Connecting direct 2ly load resistance wit h t he collector or emitter of p hotot ransistor to meet smaller load require 2ment s ;drover by t he amplifier triode on t he emitter of p hotot ransistor ,p ush 2p ull circuit s con 2sisting of two optocoupler as well as positive feedback added to base of t he p hotot ransistor not o nly achieve st rong load capacity and enhance t he power of t he interface anti 2jamming capabili 2ty ,but also overcome t he shortcomings of t he scant outp ut power ,increase t he switching speed ,overcome effect on t he speed of t he t ransmission due to t he distribution of capacitance.Finally ,t he application example of t he optocoupler in t he digital circuit is given.K eyw ords :digital signal ;optoelect ronic coupler ;inp ut circuit ;outp ut circuit 0 引 言 光电耦合器是一种把发光元件和光敏元件封 装在同一壳体内,中间通过“电2光2电”转换来传输 电信号的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光耦合器的主要优点是单向传输信号,输入端与输出端完全实现了电气隔离,抗干扰能力强,使用寿命长,传输效率高。它广泛用于电平转换、信号隔离、级间隔离、开关电

光电耦合器组成的脉冲电路(精)

https://www.360docs.net/doc/073332450.html, 光电耦合器组成的脉冲电路https://www.360docs.net/doc/073332450.html, 这里介绍的光电耦合器是由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组合起来的器件,发光二极管是把输入边的电信号变换成相同规律变化的光,而光脉敏三极管是把光又重新变换成变化规律相同的电信号,因此,光起着媒介的作用。由于光电耦合器抗干扰能力强,容易完成电平匹配和转移,又不受信号源是否接地的限制。所以应用日益广泛。 一、用光电耦合器组成的多谐振荡电路 用光电耦合器组成的多谐振荡电路见图1。 当图1(a)刚接通电源Ec时,由于UF随C充电而增加,直到UF≈1伏时,发光二极管达到饱和,接着三极管也饱和,输出Uo≈Ec。 三极管饱和后,C放电(由C→F→E1→Er和由C→RF→+Ec→Re两条路径放电),uo减小,二极管在C放电到一定程度后就截止,而三极管把储存电荷全部移走后,接着也截止,uo为零。三极管截止后,电源Ec又对C充电,重复上述过程,得出图示的尖峰输出波形,其周期,为(当RF》Re时): T=C(RF+Re)In2 图1(b)是原理相同的另一种形式电路。 图1、用光电耦合的多谐振荡器 二、用光电耦合器组成的双稳态电路 用光电耦合器组砀双稳态电路如图2所示。 电路接通电源后的稳态是BG截止,输出高电位。在触发正脉冲作用下,ib 增加使BG进入放大状态,形成ib↑→if↑→ib↑↑,结果BG截止,这种电路比普通的触发顺具有更高的抗干扰能力。若设BG的极限电流Ic=6毫安,则R2=取为: R2≥(13-1)/(6×10)=24欧 限流电阻R1可按下式计算 R1≥(E-IbmRce2min)/Ibm 式中:Ibm是晶体管的最大基极电流,Rce2min是光敏三极管集射间的最小电阻值。

多级放大电路习题参考答案

第四章多级放大电路习题答案3.1学习要求 (1)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概念,掌握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2)了解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差模信号和共模信号的概念。 (3)理解基本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3.2学习指导 本章重点: (1)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2)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 本章难点: (1)多级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 (2)差动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 (3)反馈的极性与类型的判断。 本章考点: (1)阻容耦合多级放大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分析计算。 (2)简单差动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 3.2.1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 1.阻容耦合 各级之间通过耦合电容和下一级的输入电阻连接。优点是各级静态工作点互不影响,可单独调整、计算,且不存在零点漂移问题;缺点是不能用来放大变化很缓慢的信号和直流分量变化的信号,且不能在集成电路中采用阻容耦合方式。 静态分析:各级分别计算。

动态分析:一般采用微变等效电路法。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为: 其中i2L1r R =。 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就是第一级的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就是最后一级的输出电阻。 2.直接耦合 各级之间直接用导线连接。优点是可放大变化很缓慢的信号和直流分量变化的信号时,且适宜于集成;缺点是各级静态工作点互相影响,且存在零点漂移问题,即当0i =u 时0o ≠u (有静态电位)。引起零点漂移的原因主要是三极管参数(I CBO ,U BE ,β)随温度的变化,电源电压的波动,电路元件参数的变化等。 3.2.2差动放大电路 1.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 差动放大电路由完全相同的两个单管放大电路组成,两个晶体管特性一致,两侧电路参数对称,是抑制直接耦合放大电路零点漂移的最有效电路。 2.信号输入 (1)共模输入。两个输入信号的大小相等、极性相同,即ic i2i1u u u ==。在共模输入信号作用下,电路的输出电压0o =u ,共模电压放大倍数0c =A 。 (2)差模输入。两个输入信号的大小相等、极性相反,即id i2i12 1u u u =-=。在共模输入 信号作用下,电路的输出电压o1o 2u u =,差模电压放大倍数d1d A A =。 (3)比较输入。两个输入信号大小不等、极性可相同或相反,即i2i1u u ≠,可分解为共模信号和差模信号的组合,即: 式中u ic 为共模信号,u id 为差模信号,分别为: 输出电压为: 3.共模抑制比 共模抑制比是衡量差动放大电路放大差模信号和抑制共模信号的能力的重要指标,定义为A d 与A c 之比的绝对值,即: 或用对数形式表示为:

如何抑制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零点漂移

如何抑制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零点漂移 0 引言 直接耦合是级与级连接方式中最简单的,就是将后级的输入与前级输出直接连接在一起,一个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另一个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直接连接的耦合方式称为直接耦合。另外直接耦合放大电路既能对交流信号进行放大,也可以放大变化缓慢的信号;并且由于电路中没有大容量电容,所以易于将全部电路集成在一片硅片上,构成集成放大电路。由于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使集成放大电路的性能越来越好,种类越来越多,价格也越来越便宜,所以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除此之外很多物理量如压力、液面、流量、温度、长度等经过传感器处理后转变为微弱的、变化缓慢的非周期电信号,这类信号还不足以驱动负载,必须经过放大。因这类信号不能通过耦合电容逐级传递,所以,要放大这类信号,采用阻容耦合放大电路显然是不行的,必须采用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但是各级之间采用了直接耦合的联接方式后却出现前后级之间静态工作点相互影响及零点漂移的问题,在此主要分析零点漂移的产生原因,并寻找解决的办法。 1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特点 当多级放大电路需要放大频率极低的信号,甚至直流信号时,级间采用阻容耦合和变压器耦合都不适用,必须采用的直接耦合方式。 图1中的阻容耦合方式只用一只电容器就将两级放大电路连接起来,方式简单。耦合电容器具有隔直通交作用。根据信号频率的高低选取电容器的电容量,使容抗很小,就能顺利传送交流信号;电容器的隔直作用,使各级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各自独立,互不影响,只要各级静态工作点比较稳定,整个放大电路工作就比较稳定。所以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在各种自动控制系统和一些测量仪表中,传递信号多数是变化极为缓慢的、非周期的信号,甚至为直流信号。例如,水轮发电机组的转速,发电机的端电压,变压器的油温,水电站前池的水位等变化是缓慢的,要实现对这些缓慢变化的物理量的测量和自动控制,必须将这些物理量转变为电信号(即模拟信号),由于这些电信号不仅是缓变的,而且是微弱的,因此必须进行放大。缓变信号包含的频率极低,用电容耦合,电容量必须很大,这样的电容器难以制作,不仅成本高、体积大,而且性能也差,是不现实的。人们自然会想到直接用导线将两级放大电路连接起来,这样再低频率的信号,乃至直流信号就能顺利通过,这就是的直接耦合方式。直接耦合放大电路既能放大交流信号,又能放大缓变信号和直流信号(所以在一些书中称其为直流放大电路),它的频率特性的下限频率为零,在自动控制系统和电子仪表中获得广泛应用。 2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特殊问题——零点漂移 零点漂移是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存在的一个特殊问题。所谓零点漂移的是指放大电路在输入端短路(即没有输入信号输入时)用灵敏的直流表测量输出端,也会有变化缓慢的输出电压产生,称为零点漂移现象,。零点漂移的信号会在各级放大的电路间传递,经过多级放大后,在输出端成为较大的信号,如果有用信号较弱,存在零点漂移现象的直接耦合放大电路中,漂移电压和有效信号电压混杂在一起被逐级放大,当漂移电压大小可以和有效信号电压相比时,是很难在输出端分辨出有效信号的电压;在漂移现象严重的情况下,往往会使有效信号“淹没”,使放大电路不能正常工作。因此,必须找出产生零漂的原因和抑制零漂的方法。 3 零点漂移产生的原因 产生零点漂移的原因很多,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电源电压的波动,将造成输出电压漂

三种耦合方式下放大电路交流负载线的特性

三种耦合方式下放大电路交流负载线的特性摘要:通过对常见的阻容耦合、变压器耦合及直接耦合方式下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交流负载线特性的研究,给出了三种耦合方式下放大电路交流负载线的共同形式,以及常见三种耦合方式下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交流负载线的具体形式,阐述了这三种耦合方式下放大电路交流负载线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三种耦合方式直流负载线方程与交流负载线方程的关系。 0 引言 图解法在用于放大电路分析时,由于其形象直观而常用于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及波形失真问题的分析。 其中,交流负载线则用于估算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但是,目前高等院校电子线路教材并没有给出交流负载线方程的形式及其推导过程,只给出交流负载线的斜率和画法。因此,在一些文献中采用戴维南定理或叠加定理等方法推导和讨论了共射极阻容耦合放大电路或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交流负载线方程,但是对变压器耦合放大电路并未作推导和讨论。 本文对反映放大电路输出特性的阻容耦合、变压器耦合以及直接耦合方式下共发射极接法放大电路的交流负载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给出了这三种耦合方式下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交流负载线的特性,并对变压器耦合放大电路的交流负载线方程进行了推导。 1 交流负载线及其方程形式 放大电路在交流信号源和直流信号电源共同作用时,晶体管管压降△uce 和集电极电流△i c 通过交流等效负载R'L 所表现出的关系△ic= f ( △uce ) 描述了交流信号输入后动态工作点移动的轨迹,这一直线我们将其称之为交流负载线。 由文献[ 8] 知,阻容耦合、变压器耦合及直接耦合方式共射极放大电路的交流通路输出端均为如图1 所示的形式。其输出端交流电压、电流关系为: 对阻容耦合及直接耦合而言,集电极负载是Rc 和RL 的并联值,即R' L = Rc//RL 。对变压器耦合而言,集电极负载是R'L = n2RL ,n 为变压器变比。 将交流量、直流量和总的瞬时量之间的关系△i c=I c+ i c,△uce= Uce+ uce 代入式( 1) 得: 式( 2) 代表了通过Q 点,斜率为- 1/ R'L 的直线,即为放大电路交流负载线方程。该方程在纵轴上的截距为I c + Uce/ R'L ,在横轴上的截距为Uce + I cR'L 。若设V'= Uce + I cR' L ,则其在纵轴和横轴上的截距也可分别表示为V'/ R'L 及V',这与直流负载线在纵轴和横轴上的截距表现形式完全相同。

光电隔离RS485典型电路

光电隔离RS485典型电路 一、RS485总线介绍 RS485总线是一种常见的串行总线标准,采用平衡发送与差分接收的方式,因此具有抑制共模干扰的能力。在一些要求通信距离为几十米到上千米的时候,RS485总线是一种应用最为广泛的总线。而且在多节点的工作系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RS485总线典型电路介绍 RS485电路总体上可以分为隔离型与非隔离型。隔离型比非隔离型在抗干扰、系统稳定性等方面都有更出色的表现,但有一些场合也可以用非隔离型。 我们就先讲一下非隔离型的典型电路,非隔离型的电路非常简单,只需一个RS485芯片直接与MCU的串行通讯口和一个I/O控制口连接就可以。如图1所示: 图1、典型485通信电路图(非隔离型) 当然,上图并不是完整的485通信电路图,我们还需要在A线上加一个的上拉偏置电阻;在B线上加一个的下拉偏置电阻。中间的R16是匹配电阻,一般是120Ω,当然这个具体要看你传输用的线缆。(匹配电阻:485整个通讯系统中,为了系统的传输稳定性,我们一般会在第一个节点和最后一个节点加匹配电阻。所以我们一般在设计的时候,会在每个节点都设置一个可跳线的120Ω电阻,至于用还是不用,由现场人员来设定。当然,具体怎么区分

第一个节点还是最后一个节点,还得有待现场的专家们来解答呵。)TVS我们一般选用的,这个我们会在后面进一步的讲解。 RS-485标准定义信号阈值的上下限为±200mV。即当A-B>200mV时,总线状态应表示为“1”;当A-B<-200mV时,总线状态应表示为“0”。但当A-B在±200mV之间时,则总线状态为不确定,所以我们会在A、B线上面设上、下拉电阻,以尽量避免这种不确定状态。 三、隔离型RS485总线典型电路介绍 在某些工业控制领域,由于现场情况十分复杂,各个节点之间存在很高的共模电压。虽然RS-485接口采用的是差分传输方式,具有一定的抗共模干扰的能力,但当共模电压超过RS-485接收器的极限接收电压,即大于+12V或小于-7V时,接收器就再也无**常工作了,严重时甚至会烧毁芯片和仪器设备。 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是通过DC-DC将系统电源和RS-485收发器的电源隔离;通过隔离器件将信号隔离,彻底消除共模电压的影响。实现此方案的途径可分为: (1)传统方式:用光耦、带隔离的DC-DC、RS-485芯片构筑电路; (2)使用二次集成芯片,如ADM2483、ADM2587E等。 传统光电隔离的典型电路:(如图2所示) 图2、光电隔离RS485典型电路

多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分析

电子电路计算机仿真设计与分析多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分析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 自动化 年级:2008级 学号:00824032 姓名:张秉刚 日期:2010年5月20日

多级放大电路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构建多级放大电路,对静态工作点、放大倍数进行调节,使其满足设计要求。 2、测量多级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频率特性。。 3、在多级放大电路中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 4、测量负反馈电路的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和频率特性等,并与开环放大电路相应的技术指标进行比较。 二、实验原理: 1、开环状态下的多级放大电路分析 一般情况下,单级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一般可放大几十倍。而在实际的电路要求输出电压要远远的大于输入电压,为了达到更高的放大倍数,常常把若干个基本放大电路连接起来,组成所谓的多级放大电路。 A、电压放大倍数 在多级放大电路中,由于各级之间是串联起来的,上一级的输出,就是下一级的输入,所以总的电压放大倍数为各级电压放大倍数的乘积。 B、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一般说来,多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就是第一级的输入电阻,即:Ri=Ri1;而输出电阻就是最后一级的输出电阻,即:Ro=RoN。其中,后级的输入电阻就是前级的负载电阻,前级的输出电阻就是后级的信号源电阻。 C、频率特性 在实际电路中,通常要求放大器能够放大一定频率范围的信号。我们把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和工作信号频率有关的特性称为频率特性。 2、闭环状态下的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 在开环状态下,由于放大电路存在零点漂移现象,故多级放大电路中引入负反馈,可以使整个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仅仅与两个电阻有关,其中晶体管的更换几乎不会给整个电路性能带来什么影响。即:其电压放大倍数的稳定性获得了大幅度的提高。

第三章 多级放大电路答案

科目:模拟电子技术 题型:填空题 章节:第三章多级放大电路 难度:全部 ----------------------------------------------------------------------- 1. 某放大器由三级组成,已知各级电压增益分别为16dB,20dB,24dB,放大器的总增益为 60dB 。 2. 某放大器由三级组成,已知各级电压增益分别为16dB,20dB,24dB,放大器的总电压放大倍数为 103。 3. 在差动式直流放大电路中,发射极电阻Re的作用是通过电流负反馈来抑制管子的零漂,对共模信号呈现很强的负反馈作用。 4. 在双端输入、输出的理想差动放大电路中,若两输入电压U i1=U i2,则输出电压U o= 0 。 5. 在双端输入、输出的理想差动放大电路中,若U i1=+1500μV,U i2=+500μV,则可知差动放大电路的差模输入电压U id= 1000uV 。 6. 多级放大电路常用的耦合方式有三种,它们是直接耦合、阻容耦合和变压器耦 合。 7. 多级放大电路常用的耦合方式有三种,它们是直接耦合、阻容耦合和变压器耦合。 8. 多级放大电路常用的耦合方式有三种,它们是阻容耦合、直接耦合和变压器耦合。 9. 多级放大电路常用的耦合方式有三种,其中直接耦合方式易于集成,但存在零点漂移现象。 10. 多级放大电路常用的耦合方式有三种,其中直接耦合方式易于集成,但存在零点漂移现象。 11. 若三级放大电路的A u1=A u2=30dB,A u3=20 dB,则其总电压增益为 80 dB。 12. 若三级放大电路的A u1=A u2=30dB,A u3=20 dB,则其总电压放大倍数折合为 104倍。 13. 在多级放大电路中,后级的输入电阻是前级负载电阻的,而前级的输出电阻则也可视为后级的信号源内阻。 14. 在多级放大电路中,后级的输入电阻是前级的负载电阻,而前级的输出电阻则也可视为后级的信号源。 15. 在实际应用的差动式直流放大电路中,为了提高共模抑制比,通常用恒流源 代替发射极电阻Re,这种电路采用双电源供电方式。 16. 在实际应用的差动式直流放大电路中,为了提高共模抑制比,通常用恒流源代替发射极电阻Re,这种电路采用双电源供电方式。 科目:模拟电子技术 题型:选择题 章节:第三章多级放大电路 难度:全部 ----------------------------------------------------------------------- 1. 一个放大器由两个相同的放大级组成。已知每级的通频带为10kHz,放大器的总通频带是: D 。 A、10kHz; B、20kHz; C、大于10kHz; D、小于10kHz; 2. 设单级放大器的通频带为BW1,由它组成的多级放大器的通频带为BW,则(A )

光电耦合器原理及使用

光电耦合器,又称光耦,万联芯城销售原装现货光耦元件,品牌囊括TOSHIBA,LITEON,EVERLIGHT,VISHAY等。型号种类繁多,万联芯城为终端生产企业提供电子元器件一站式配套服务,节省了客户的采购成本。点击进入万联芯城 点击进入万联芯城

光耦使用技巧 光电耦合器(简称光耦),是一种把发光元件和光敏元件封装在同一壳体内,中间通过电→光→电的转换来传输电信号的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光电耦合器可根据不同要求,由不同种类的发光元件和光敏元件组合成许多系列的光电耦合器。目前应用最广的是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组合成的光电耦合器,其内部结构如图1a所示。 光耦以光信号为媒介来实现电信号的耦合与传递,输入与输出在 电气上完全隔离,具有抗干扰性能强的特点。对于既包括弱电控制部分,又包括强电控制部分的工业应用测控系统,采用光耦隔离可以很好地实现弱电和强电的隔离,达到抗干扰目的。但是,使用光耦隔离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①光耦直接用于隔离传输模拟量时,要考虑光耦的非线性问题; ②光耦隔离传输数字量时,要考虑光耦的响应速度问题; ③如果输出有功率要求的话,还得考虑光耦的功率接口设计问题。 1 光电耦合器非线性的克服 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是发光二极管,因此,它的输入特性可用发 光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来表示,如图1b所示;输出端是光敏三极管, 因此光敏三极管的伏安特性就是它的输出特性,如图1c所示。由图 可见,光电耦合器存在着非线性工作区域,直接用来传输模拟量时精

度较差。 图1 光电耦合器结构及输入、输出特性 解决方法之一,利用2个具有相同非线性传输特性的光电耦合器,T1和T2,以及2个射极跟随器A1和A2组成,如图2所示。如果T 1和T2是同型号同批次的光电耦合器,可以认为他们的非线性传输 特性是完全一致的,即K1(I1)=K2(I1),则放大器的电压增益G=Uo/ U1=I3R3/I2R2=(R3/R2)[K1(I1)/K2(I1)]=R3/R2。由此可见,利用T1 和T2电流传输特性的对称性,利用反馈原理,可以很好的补偿他们原来的非线性。 图2 光电耦合线性电路 另一种模拟量传输的解决方法,就是采用VFC(电压频率转换)方式,如图3所示。现场变送器输出模拟量信号(假设电压信号),电压频率转换器将变送器送来的电压信号转换成脉冲序列,通过光耦隔离后送

直接耦合的功率放大器

1.设计主要内容及要求; 设计一种直接耦合的功率放大器。 要求: (1)全部或部分采用分立元件设计一种音频功率放大器。(2)额定输出功率P≥10W。 =8Ω。 (3)负载阻抗R L (4)输入电压≤30mV。 (5)频率响应20HZ~20KHZ。 (6)失真度≤5%。 3.时间进度安排;

目录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2) 课程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 (5) 引言 (6) 中文摘要 (7) 英文摘要 (8) 1直流耦合功率放大器设计任务描述 (9) 1.1设计目的 (9) 1.2设计任务及要求 (9) 2 设计思路................................................................................ (10) 2.1设计题目分析 (10) 2.2方框图分析....................................................... . (11) 3各部分电路设计 (12) 3.1设计方案论证 (12) 3.1.1差分式放大电路设计方案 (12) 3.1.2前置放大电路设计方案 (13) 3.1.3功率放大电路设计方案 (14) 4参数计算..................................................... (15) 5 工作过程分析 (16) 6 元器件清单 (17) 7 主要元器件介绍 (17) 小结 (18) 致谢 (19) 参考文献 (20) 附录 (21) 沈阳工程学院

引言 日常生活中的收录机,电视机和扩音机等电器身本中都有放大电路,从前置的输入区有话筒放大电路,中间有控制音量的音频调制电路,以及接近输出区的扬声器端的功率放大电路,外加上一些必要的辅助电路,如滤波电路,共同就构成了放大电路,实现放大小信号的功能。在前置放大电路和功率放大电路中,可以使用分离的独立元件构成实现功能,也可以使用符合要求的运放器和功放器来实现。因为集成的运放和功放具有性能更好,更易于安装和调试,因而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集成运放管和功放管。这样的电路简单而且规整,易于满足各项条件。随着科技的发展,性能更好,精度更高的集成运放管和功放管不断涌现。 其主要作用就是将调音台、并输出一定的功率,去推动扬声器发出优美而动听的声音。由于直接耦合功率放大器处于扩声系统的扩声通道的中间位置,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而对其电声指标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本设计主要讨论直接耦合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专业直接耦合功率放大器在扬声系统中的实际应用通过对模拟电子电路的学习和掌握,自己可以动手动脑来设计一个直接耦合功率放大器的电路,并掌握基本方法和思路,对以后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在设计电路之前,我通过查阅资料,对直接耦合功率放大器的基本原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对我设计的方案进行定论。而且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加上老师的帮助,希望把这次设计做好。

光电耦合器工作原理详细解说

光电耦合器工作原理详细解说 光电耦合器件简介 光电偶合器件(简称光耦)是把发光器件(如发光二极体)和光敏器件(如光敏三极管)组装在一起,通过光线实现耦合构成电—光和光—电的转换器件。光电耦合器分为很多种类,图1所示为常用的三极管型光电耦合器原理图。 当电信号送入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时,发光二极体通过电流而发光,光敏元件受到光照后产生电流,CE导通;当输入端无信号,发光二极体不亮,光敏三极管截止,CE不通。对于数位量,当输入为低电平“0”时,光敏三极管截止,输出为高电平“1”;当输入为高电平“1”时,光敏三极管饱和导通,输出为低电平“0”。若基极有引出线则可满足温度补偿、检测调制要求。这种光耦合器性能较好,价格便宜,因而应用广泛。 图一最常用的光电耦合器之内部结构图三极管接收型4脚封装

图二光电耦合器之内部结构图三极管接收型6脚封装 图三光电耦合器之内部结构图双发光二极管输入三极管接收型4脚封装

图四光电耦合器之内部结构图可控硅接收型6脚封装

图五光电耦合器之内部结构图双二极管接收型6脚封装 光电耦合器之所以在传输信号的同时能有效地抑制尖脉冲和各种杂讯干扰,使通道上的信号杂讯比大为提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光电耦合器的输入阻抗很小,只有几百欧姆,而干扰源的阻抗较大,通常为105~106Ω。据分压原理可知,即使干扰电压的幅度较大,但馈送到光电耦合器输入端的杂讯电压会很小,只能形成很微弱的电流,由于没有足够的能量而不能使二极体发光,从而被抑制掉了。 (2)光电耦合器的输入回路与输出回路之间没有电气联系,也没有共地;之间的分布电容极小,而绝缘电阻又很大,因此回路一边的各种干扰杂讯都很难通过光电耦合器馈送到另一边去,避免了共阻抗耦合的干扰信号的产生。 (3)光电耦合器可起到很好的安全保障作用,即使当外部设备出现故障,甚至输入信号线短接时,也不会损坏仪表。因为光耦合器件的输入回路和输出回路之间可以承受几千伏的高压。 (4)光电耦合器的回应速度极快,其回应延迟时间只有10μs左右,适于对回应速度要求很高的场合。 光电隔离技术的应用 微机介面电路中的光电隔离 微机有多个输入埠,接收来自远处现场设备传来的状态信号,微机对这些信号处理后,输出各种控制信号去执行相应的操作。在现场环境较恶劣时,会存在较大的杂讯干扰,若这些干扰随输入信号一起进入微机系统,会使控制准确性降低,产生误动作。因而,可在微机的输入和输出端,用光耦作介面,对信号及杂讯进行隔离。典型的光电耦合电路如图6所示。该电路主要应用在“A/D转换器”的数位信号输出,及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