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智慧看待福与祸的正反关系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解读——《菜根谭》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解读——《菜根谭》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

爱重成仇,薄极成喜1.千金难结一时之欢。

千金:泛指很多金钱或者很大恩惠。

A:对B:错答案:A2.一饭竟致终身之感。

一饭:一顿饭的小恩惠。

典故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A:错B:对答案:B3.《金刚经》里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忧悲恼,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对于求不得的东西,太想留住,越想留住,就越容易失去。

A:错B:对答案:B4.对于普通人来讲,人生就是,各阶段应该干好各阶段的事情,努力达到孔子所说的人生境界:“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A:错B:对答案:B5.早在20世纪,天才冯·诺依曼在数学上的重要贡献,就是发明了“博弈论”。

后来他的学生,美国数学家约翰·纳什发展了老师的理论,提出了著名的“纳什均衡”。

A:错B:对答案:B咬得菜根百事可为1.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锻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

()A:对B:错答案:A2.磨砺当如百炼之金,急就者非邃养;施为宜似千钧之弩,轻发者无宏功。

()A:对B:错答案:A3.“八十一”这个数字,在中国文化当中,有它特定的意义。

它是古代阳数之极“九”的九次重复,中国人崇尚九,九是阴阳最大数,象征终极圆满、事物发展至于完备的状态。

()A:对B:错答案:A4.“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这是心学大师王阳明的名言。

()A:对B:错答案:A5.中国文化艺术及人文精神的诗集中有“风”“雅”“颂”之分。

而所谓“雅”的解释则是“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

()A:错B:对答案:B做人要厚道,厚道之人,必有厚福1.遇病而后思强之为宝,处乱而后思平之为福,非蚤智也。

()A:错B:对答案:B2.能预先知道侥幸获得的幸福是灾祸的根源,即爱惜生命而又能预先明白有生必有死的道理,这样才算是超越凡人的真知卓识。

()A:对B:错答案:A3.你没有办法赚到自己认知以外的钱。

()A:错B:对答案:B4.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是相对的公平,都是靠自己争取来的特权。

《菜根谭》全文及译文〔二〕

《菜根谭》全文及译文〔二〕

《菜根谭》全文及译文〔二〕《菜根谭》全文及译文〔二〕2009-12-20 19:5261、宽严得宜,勿偏一方学者有段兢业的心思,又要有段潇洒的趣味,若一味敛束清苦,是有秋杀无春生,何以发育万物。

【大意】一个作学问的人,思考要细密,行为要谨慎,同时又要有潇洒脱俗的超凡胸怀,凡事都不拘泥细节,如此才能保持生活中的情趣。

反之,假若一味克制自己,过极端清苦的生活,就如同大自然中只有落叶的秋天,而没有和煦的春天,这又怎能培育万物的成长而至开花结果呢?62、大智若愚,大巧似拙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为贪;大巧无巧术,用术者乃所以为拙。

【大意】一个真正廉洁的人不与人争名,反而建立不起廉洁之名,那些到处树立名望的人,正是为了贪图虚名才这样做。

一个真正聪明的人不炫耀自己的才华,所以看上去反而很笨拙,那些卖弄自己聪明智慧的人,正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愚蠢才这样做。

63、谦虚受益,满盈招损攲器以满覆,扑满以空全;故君子宁居无不居有,宁处缺不处完。

【大意】攲器因为装满了水才倾覆,扑满因空无一物才得以保全。

所以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宁愿处于无争无为的地位,也不要站在有争有夺的场所,日常生活宁可感到缺欠一些,也不要过分美满。

64、名利总堕庸俗,意气终归剩技名根未拔者,纵轻千乘甘一瓢,总堕尘情;客气未融者,虽泽四海利万世,终为剩技。

【大意】一个人如不彻底拔除功利思想,即使他能轻视荣华富贵而甘愿过清苦的生活,最后仍然无法逃避名利的诱惑;一个受外力影响而不能在内心加以化解的人,即使他能恩泽天下甚至造福千秋,其结果仍然算是一种多余的伎俩。

65、心地须要光明,念头不可暗昧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厉鬼。

【大意】一个人的心地如光明磊落,即使立身在黑暗世界,也如站在万里晴空下一般。

一个人如果有邪恶不端之念,即使在光天化日之下,也像被魔鬼缠身一般。

66、勿羡贵显,勿虑饥饿人知名位为乐,不知无名无位之乐为最真;人知饥寒为虑,不知不饥不寒之虑更为甚。

菜根谭中的古代社会智慧

菜根谭中的古代社会智慧

菜根谭中的古代社会智慧近代考古和历史研究已经证明,中国古代社会拥有许多智慧的普通人。

而在明代吴承恩所创作的《菜根谭》中,我们可以找到古代社会的智慧和生活智慧的深刻表达。

这部作品描绘了明朝晚期,一个群众性的新兴士人阶层的生活实在,反映了广大人民对于生存和生活困境的思考和应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菜根谭》中的古代社会智慧。

首先,《菜根谭》中表达的古代社会智慧之一是“从简自律”。

在这个时期,社会上的人们生活艰苦,生计困难。

面对这样的环境,人们学会了合理分配资源,节俭生活。

作者通过描写一些真实的故事和人物,呈现了人们摒弃奢侈和浪费的态度。

例如,“不合时令之果,勿私负也;休作之食,勿以薄恶也。

”这种简洁而深刻的话语,告诉我们人们应该合理选择食物,不浪费食材。

这种简朴的生活态度,不仅减少了物质上的浪费,也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

其次,《菜根谭》中还表达了古代社会智慧之二,“知足常乐”。

这是一种古代民间智慧,强调心态的调适和满足感的追求。

在《菜根谭》中,人们常常被告诫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过分追求功名利禄。

例如,“田者,乃以三百石为满;官者,乃以二品为封。

”这种智慧告诉我们,不应贪得无厌,应该用心去享受生活中的小乐趣。

这种满足感的智慧,让人们摒弃功利心理,更能够在平淡的生活中寻找到快乐。

第三,《菜根谭》中所呈现出的古代社会智慧是“宽容包容”。

明代社会,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民纷繁多变,官商的道德底线一度受到冲击。

然而,《菜根谭》并没有因此被腐败现象消极影响,仍然表现出高尚的人伦精神和宽容度量。

例如,“天唐人初无苛刻之禁忌。

”这是明代人们在面对舆论的时候,依然能够保持对不同观点包容的智慧。

这种宽容包容的智慧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也能够减少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此外,《菜根谭》中还探讨了古代社会智慧之四,“知行合一”。

这是一种关于知识与行动的智慧。

在古代社会,人们注重实践和行动,强调实用主义的精神。

但他们也知道,只有知识,不具备切实的实践和行动,是远远不足以应对生活和社会需求的。

《菜根谭》经典20句,为人处世的法宝!

《菜根谭》经典20句,为人处世的法宝!

《菜根谭》经典20句,为人处世的法宝!《菜根谭》是一部极富哲理的书籍,涵盖了中国人处世哲学的方方面面,如果能读懂这本书,那么便能够帮助自己在纷繁多变的世界里处理好人际关系,更好地生活。

今天,与大家分享《菜根谭》20句经典,读懂了这些,一辈子会轻松很多。

1、一苦一乐相磨炼,练极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参勘,勘极而成知者,其知始真。

人生有苦也有乐,只有在苦难中不断磨炼得来的幸福才能长久;求知也是如此,既要有信心也要具备怀疑精神,因为只有在反复考证及互相比较中得到的智慧,才是真正的学问。

2、居逆境中,周身皆针砭药石,砥节砺行而不觉;处顺境内,眼前尽兵刃戈矛,销膏靡骨而不知。

一个人如果生活在逆境中,则身边所接触到的全是有如医疗器材般医病疗心的事物,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敦品励行。

反之,一个人如生活在顺境中,这就等于在他面前摆满了消磨精神意志的刀枪,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身心受到腐蚀而走向堕落。

3、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

能受其锻炼,则身心教益;不受其锻练,则身心交损。

所有的逆境和穷困,都是锤炼英雄豪杰心性的熔炉。

只要能禁得起这种锻炼,身心就会得到好处;反之,如果承受不了这种磨炼,则肉体和精神都会受到伤害。

4、磨砺当如百炼之金,急就者,非邃养;施为宜似千钧之弩,轻发者,无宏功。

磨炼自己的意志应当像炼钢般反复冶炼,如果急于成功就不会有高深的修养;做事要像拉开千钧大弓般努力,如果随便发射就无法建立宏大的功业。

5、语云:“登山耐侧路,踏雪耐危桥。

”一“耐”字极有意味,如倾险之人情,坎坷之世道,若不得一“耐”字撑持过去,几何不堕入榛莽坑堑哉?俗话说:“爬山要能耐得住险峻难行的路,踏雪要能走得过危险的桥梁。

”这一“耐”字具有极深长的意味,就像阴邪险恶的人情世故、坎坷难行的世道,如果不用这个“耐”字苦撑下去,能有几个人不会跌到杂草丛生的深沟里呢?6、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则怨尤自消;心稍怠荒,便思胜似我的人,则精神自奋。

人生三大智慧:失意不气馁、得意不忘形、胆大不妄为

人生三大智慧:失意不气馁、得意不忘形、胆大不妄为

人生三大智慧:失意不气馁、得意不忘形、胆大不妄为《菜根谭》有言:“恩里由来生害,故快意时,须早回首;败后或反成功,故拂心处,莫便放手”。

一个人在得到命运的恩惠走向顶峰之时,往往容易招来祸害,所以在得心快意时要想到早点回头,在遇到失败挫折时或许反而有助于成功,所以在不如意之际,不要轻易放手。

其实,人生最好的态度,莫过于不因失意而意志消沉,不因成功而得意忘形,不因胆大而肆意妄为。

01失意不气馁。

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即使处境困顿、万事不如意,都不应该轻言放弃。

秦国丞相李斯,本是楚国人,早年是军中掌管文书的小吏,生活清苦平淡,每月拿的俸禄不仅买不起房,甚至只能吃糠咽菜。

他看到吃人粪的老鼠,一见到人和狗的到来就跑了,但是粮仓的老鼠肆意妄为地吃粮食却没有人管,感叹道,不仅是鼠与鼠,人和人之间的差距也有天壤之别,由此一定要做人上人。

于是李斯师从荀子,学成之后前往秦国做谋士,岂料秦始皇认为别国的谋士不会真心为秦国服务,下了逐客令,眼看就要被驱逐出境的李斯并没有如其他谋士般灰心丧气,而是积极寻找解决办法,他上书秦王写下的《谏逐客书》,不仅凭借一己之力使得秦王回心转意,更开启了自己位极人臣的高光之路。

正如稻盛和夫所言:“苦难不会没完没了,失意时不消沉,这比什么都重要”。

贫穷的下一个转角是富足,苦难的蛮生兄弟是成功,万事万物相辅而成。

人生失意不气馁,跌倒不放弃,持续努力,向阳生长,何愁不能柳暗花明。

02得意不忘形。

俞敏洪有言:“成名每在穷苦日,败事多因得意时”。

人生最难的事情并不是走向成功,而是成功之后,依旧保持着谦卑之心,得意而不忘形。

陈胜作为中国农民起义第一人,让人称赞也让人心疼。

我们铭记他在田间种地时说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我们敬佩他能够勇敢地站出来反抗秦的暴政,带领农民起义。

让人遗憾的是,陈胜在占领陈郡,取得起义的初级阶段胜利后,便志得意满,自立为王。

他不但不听立即西上,攻打城池,收复民心的建议,反而对前来谏言的将领说:“寡人之军,无累先生也”。

世事唯由因果,祸福皆由心生

世事唯由因果,祸福皆由心生

世事唯由因果,祸福皆由心生一、红尘皆为苦海,每个人在这世间都有摆脱不了的痛苦,我们在世间磨难面前也都无一幸免。

人常说“天灾人祸”,这四个字便概括了世间所有的苦难,而仔细深究起来,灾难也可由此分为两种,一种是“天灾”,二者为“人祸”。

“天灾”是我们无法摆脱的意外伤害,而“人祸”则是由自身问题所造就的结果,我们改变不了自身无法摆脱的意外因素,但是我们可以由自身修行,来避开那些因果基础之上可能会出现的祸患。

据《国语》一书中记载,春秋鲁隐公三年的时候,卫庄公非常宠爱一个小妾,这个小妾给他生一个儿子名做州吁,由于州吁的母亲十分受到卫庄公的宠爱,所以州吁也受卫庄公的喜爱,即便经常肆意妄为,卫庄公也从来没有严加管教。

这个时候大夫石蜡看到熊孩子被惯成这样,马上大呼不得了,认为卫庄公的溺爱会给州吁和卫国带来不好的结果,于是劝告卫庄公,对他说:“如果不赶紧停止对这个熊孩子的溺爱,并且马上对他进行教育,以后这玩意儿可没啥好结果。

”但是卫庄公却不听,依然我行我素,卫庄公此时并没有想到,在他死后,大夫石蜡的预言果然成真。

当他去世之后,长子卫桓公继位,但是继位不久州吁就杀害了卫桓公,自己取而代之,也成为春秋时代以臣弑君的第一人,但是州吁继位还不到一年时间,就由于不得民心也遭到了杀害。

《菜根谭》:世事唯由因果,祸福皆由心生世俗“人祸”皆有因果,没有平白无故的祸害,也没有突如其来的福分,多数“人祸”也都是自身造就。

看似由外界引发的问题,其实和自身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很多事物的表象遮盖了其本质,让我们误以为是外界因素主导的结果,同时在向外寻找原因的同时,也错失了窥探本质,发现根本缘由的契机。

若能转换自我本心,由向外探寻的思路转换由内在化育,这才是人这一生避祸得福的根本。

《菜根谭》之中有一句话叫:蛾扑火,火焦蛾,莫谓祸生无本;果种花,花结果,须知福至有因。

这句话意思就是说:飞蛾扑火,火才会烧死飞蛾,不要说灾祸都是没有缘由的;果实作为种子,才在土里面长成花,花开才有结果,所以要知道任何幸福地得来都是有原因的。

2023年菜根谭读后感_15

2023年菜根谭读后感_15

2023年菜根谭读后感2023年菜根谭读后感1据洪应明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踪》可明白,他早年热衷于仕途,但是和大多数不得志的文人雅士一样,到了晚年都隐归了山林。

他和袁黄、冯梦桢等人是好朋友,难免有些相互的影响。

但是多数人不明白《仙佛奇踪》是洪应明的书,只明白一本《菜根谭》,这就应是一般作家的通病,因为自我某一部作品的过分出名而其他作品黯然失色,甚至有的干脆滞销,惹得出版商不快,又让我们以为这位作家的才情有限,只能做到一支独秀,无法促使百花齐放。

《菜根谭》原书共有三人作序,都是当时名士,足见此书炙热一时。

其实这只是一本教人出世入世的小册子,说到底是一本《使用说明》,与袁了凡《了凡四训》情致相当,都是说教口气。

全书综合了儒、释、道三者思想,所以领悟起来显得缓慢,有时不知所云。

好在书中语言峭拔,意境阔大,颇能引起读者兴趣。

书中节目分为“修身”、“应酬”、“评议”和“闲适”四大部分,阅毕后生出些感想,如同秋后算账一样一一记下,给读过的人一些心得上的交流,给未读或在读的人一点铺垫。

第一是“无为”。

这本是老庄的产物,洪应明取其神进行说明,将其变成体系化,让自我的观点不仅仅有据可依,又显得正统。

他说“躯壳的我要看得破,则万物皆空而其心常虚,虚则义理来据”,又说“____火炽,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咀蜡”,清心寡欲得让人险些丧失味觉。

他不像老子直接说“为无为,则无不治”,也不像庄子愤愤劝道“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更不想列子挑明了说“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总归在“无能”二字上。

所以洪应明话说得很漂亮,让自我成为《菜根谭》处事规则的生动标榜。

第二是“无欲”。

洪应明抄袭了释氏的玄妙,却发展了他们的空灵,传播了佛家的禅宗。

例如“彩笔描空,笔不落色,而空亦不受染;利刀割水,刀不损锷,而水亦不留痕”、“心与竹俱空,问是非何处安脚?”、“胸中涤去数斗尘,语言方觉有味”等,都是这种特点的体现。

《菜根谭》:世事福祸相依,以淡然之心面对,自能气定神闲

《菜根谭》:世事福祸相依,以淡然之心面对,自能气定神闲

《菜根谭》:世事福祸相依,以淡然之心面对,自能气定神闲《菜根谭》:世间事福祸相依,以淡然之心无面对,自能气定神闲。

在世俗之人眼里,走运和倒霉是完全对立的两个概念,所以在生活中,很多人遇到一些坏事的时候,就过度沮丧和失落,遇到一些好事的时候就过度亢奋和积极,但殊不知,这两者并是完全对立的两种状态。

在真正客观状态之中,顺境和逆境同时共存,两者相互影响和作用,并非是完全独立的两个个体。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句话: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何忧百喜也。

故达人当顺逆一视,而欣戚两忘。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孩子出生的时候母亲面临着生命危险,财富积累多了就会招致盗贼窥视,怎么能说这是喜而不是忧呢?贫穷可以使人养成节俭的性格,患病可以使人注意养生,怎么说这是忧而不是喜事呢,所以通达的人应该将顺境和逆境同时看待,将高兴与忧愁同时忘掉。

事情总有两面性,喜乐福祸亦是如此,人生不该将事情片面地去看待,而是需要综合全盘考虑,认知到不一样的影响和状态。

正所谓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福是走运祸是倒霉,两者也是相互依存的,只不过有的影响是在我们的认知之外。

比如说杜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早年因为荣华富贵,官场应酬等事情而分散才华,他所写的事往往局限于眼前所见一样,可是当他失去荣华富贵之后,正当国家面临危难,心中又充满了巨大的痛苦,便走向了社会,获得了更广阔的人生阅历和积累,写出的诗句更充满着崇高的爱国情怀。

所谓幸运者,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等多种优势,因此福祸的变数也居多,谁能洞察这其中的一切呢,不如保持一种淡然的态度。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得到便是一种幸运,得不到,也算不上不幸,也不要垂头丧气,遇到不好的事情,心里面郁闷两天发点小脾气,转瞬即逝,保持淡然的态度,这才是真正的修养道行。

这并非是简单的阿Q精神,而是面对事实都能坦然自若的一种道理和智慧。

古德云: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沼水无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菜根谭:智慧看待福与祸的正反关系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英国有十七岁的男孩,买彩票中了二百万英镑的大奖,然后,他买房、买车……在很短的时间里,别人渴望得到的东西他都有了。

但也就是在这时候,他不知道该干什么了,于是终日无所事事,渐渐陷入苦闷,慢慢地,他患上了抑郁症,二十九岁那年,他死在了自己的豪宅里。

当这位少年中奖的时候,很多人认为这是福,一中就是二百万,别人奋斗一辈子都得不到的钱财,他一转眼就有了,太幸运了!可是从长远看,他为什么二十九岁就死了?在中奖后的十二年间,他到底干了什么?他毫无目标。

后来有人说,人生最残酷的事情,就是上帝给了他一大笔钱,却不给他生活的目标。

很多东西,要通过你奋斗,一步一步地得来,才有滋有味。

要是不经过努力,一下子就有了,那么这些东西可能对你没有好处。

就像这个少年的二百万英镑,毁了他的一生。

他获奖的幸运,其实是假的。

所以,《菜根谭》也说:
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

繁衍自功业来者,如盆槛中花,便有迁徙废兴。

若以权力得者,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富贵、名誉等等这些福,要看它是从哪里来的。

如果是
通过我们辛勤的劳动,依托崇高的品德得来的,那么,它就会像山林中的花,最天然,也最美,年年开放,生生不息;如果是通过功名、事业得来,那么,就像花盆、花园里的花,难免有迁移和盛衰;如果是通过权力、投机取巧得来的,那么,就像没有根的花,很快就枯萎了。

至于通过买彩票得来富贵,那就更玄了,不枯萎才怪!
所以《菜根谭》又说:
宁有求全之毁,不可有过情之誉;宁有无妄之灾,不可有非分之福。

宁可别人对你求全责备,毁谤你、骂你,也千万别让人过分地夸你。

别人一夸你夸过头了,也许灾祸就要来了。

宁可有无缘无故的灾祸,也不能有非分的福;福不是你应得的,就不能去享这个福。

可以说,那位英国彩票少年的厄运,就是从他中奖狂喜的那一刻开始的。

《菜根谭》说道: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所以福来不必喜,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敬之,所以祸来不必忧,要看他会救。

天如果想祸害一个人,就先给他一点微微的福,让他骄傲起来,他一骄傲起来,祸害马上就到了。

所以有福的时候千万不要高兴,你要受得起这个福;如果你受不起这个福,福就变成祸了。

天如果想给你真正的幸福,会先给你来点儿小祸来警告你一下,所以祸来的时候你不要担心,你要去救这个祸,等你把这个祸救过来了,你会发现,自己进步了很多,原来那件祸事是件好事。

我有位企业家朋友,他有一个死对头,是同行业的竞争对手,这位对手不但从正面跟他竞争,而且还在暗中操作,处处挑拨事端,常常制造麻烦,把我这位朋友折腾得焦头烂额。

好在他是一个很坚韧的人,从来不放弃,出现了什么问题就努力地去解决什么问题,这样一坚持就是好几年,这几年下来,他发现,他的人脉比以前多了,他的思路比以前开阔而且活跃了,而他的生意也比以前翻了好几倍。

老子也讲:“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福和祸,
相互依存,此起彼伏。

没有绝对的福,也没有绝对的祸,这要看我们如何去操控,如何去转化。

很多日常用词,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比如我们现在,谁遇到什么好事,那就叫“幸运”;遇到什么
坏事,那就叫“意外”。

这给人一种暗示:不管是幸运还是意外,都是偶然的,是随机的,就像抽奖一样,我们无法预知,无法控制,只能懵懵懂懂地听天由命。

其实不然。

西方有句俗话说:“上帝是从来不掷骰子的。

”意思是,上帝不会像掷骰子那样随机决定任何事情,他给你祸或福,都是有原因的。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
故的恨,同样的道理,没有无缘无故的祸,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福。

遇到了什么好事,得到了什么好处,在大家的恭贺声中,很多人总是说:“侥幸,侥幸。

”其实,这是谦虚之辞,掩盖了背后的复杂过程和艰辛。

你要真认为他是侥幸,那就大错特错了。

遇到了什么坏事,遭到了什么事故,很多人都说这是意外,其实是看不到其原因,或是不愿意承认这个原因,如果能用“意外”、“偶然”掩盖过去,他会尽量这么做的。

这个道理很难讲清楚,《菜根谭》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

病受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共见。

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先无得罪于冥冥。

略懂中医知识的人都知道,肝开窍于目,肾寄窍于耳。

眼睛出了问题,根源在肝,耳朵听不见了,是因为肾有病。

眼睛和耳朵在明处,出了问题,人所共见,而肝肾则在暗处,大家看不见。

光天化日之下的眼耳之病,根源却在谁都看不见的肝肾之中。

不光耳目病,其他病也如此,几乎所有疾病,都能从五脏中找到原因。

这原因,要良医的慧眼才能看到,它在冥冥之中。

所谓“冥冥之中”,就是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在这个世界上,人太渺小了,你的眼睛所能看到的,只有很小的一片,
耳朵能听到的,也是很小范围的东西,大脑能记忆的,也只是一点点事情,还有无穷无尽的世界,在我们意识范围之外,那就是冥冥之中。

人生的各种意外,也跟疾病一样,总有一个原因在人们看不见、想不到的地方。

所以,要减少意外灾祸,就要去杜绝这些恶因。

不种恶因,就没有恶果。

同时,也不要以为你种下的恶因没人知道,其实它也会发芽开花的。

(责编:cyy)
文章摘自《一味一人生》
作者:唐略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更多文章进入书摘频道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