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实验报告长度,质量,密度的测量

合集下载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密度的测量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密度的测量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密度的测量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密度的测量一、实验目的密度是物质的基本特性之一,通过本实验,我们旨在掌握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并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密度的定义为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即:\\rho =\frac{m}{V}\其中,\(\rho\)表示密度,\(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体积。

对于形状规则的物体,如长方体、圆柱体等,可以通过测量其尺寸计算出体积。

而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则通常采用排水法来测量其体积。

排水法的原理是:将物体浸没在水中,物体排开的水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

通过测量排开的水的体积,就可以得到物体的体积。

三、实验器材1、电子天平: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精度为 001g。

2、量筒:用于测量液体的体积,量程为 100ml,分度值为 1ml。

3、细线:用于悬挂物体。

4、待测物体:包括规则形状的金属块和不规则形状的小石块。

5、水。

四、实验步骤1、测量规则金属块的密度用电子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m_1\),记录测量结果。

用直尺测量金属块的长、宽、高,分别记为\(a\)、\(b\)、\(c\),计算金属块的体积\(V_1 = a×b×c\)。

根据密度公式\(\rho_1 =\frac{m_1}{V_1}\)计算金属块的密度。

2、测量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用电子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m_2\),记录测量结果。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_2\)。

用细线将小石块系好,缓慢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录此时量筒中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V_3\)。

小石块的体积\(V_4 = V_3 V_2\)。

根据密度公式\(\rho_2 =\frac{m_2}{V_4}\)计算小石块的密度。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规则金属块的测量数据质量\(m_1\)=______ g长\(a\)=______ cm宽\(b\)=______ cm高\(c\)=______ cm体积\(V_1\)=\(a×b×c\)=______ \(cm^3\)密度\(\rho_1\)=\(\frac{m_1}{V_1}\)=______ \(g/cm^3\)2、不规则小石块的测量数据质量\(m_2\)=______ g量筒中水的初始体积\(V_2\)=______ \(ml\)量筒中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V_3\)=______ \(ml\)小石块的体积\(V_4\)=\(V_3 V_2\)=______ \(cm^3\)密度\(\rho_2\)=\(\frac{m_2}{V_4}\)=______ \(g/cm^3\)六、实验误差分析1、测量质量时,电子天平的精度有限,可能导致质量测量存在误差。

大学密度测量实验报告

大学密度测量实验报告

汇报人:日期:CATALOGUE目录•养殖环境选择与准备•鲫鱼品种选择与放养•饲料与喂养管理•水质管理与疾病防治•捕捞与销售管理•高产养殖技术实例分析养殖环境选择与准备养殖场地选择030201水质要求池塘准备池塘大小适中池塘深度一般保持在2米左右,有利于鲫鱼生长和繁殖。

池塘深度适中池塘形状规则鲫鱼品种选择与放养生长速度快选择生长速度较快的品种,能够缩短养殖周期,提高产量。

适应性强选择适应能力强、耐寒耐热、抗病力强的鲫鱼品种,如白鲫、银鲫等。

市场需求大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品种,如适合当地消费习惯或出口需求的品种。

品种选择合理放养密度混养搭配放养密度适宜放养时间做好培育放养时间饲料与喂养管理饲料选择选择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以提供鲫鱼生长所需的氨基酸和能量。

优质蛋白适宜脂肪矿物质与维生素新鲜度与质量选择含有适量脂肪的饲料,以提供必需的脂肪酸和能量,并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和利用率。

选择含有适量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饲料,以满足鲫鱼生长所需的营养补充。

选择新鲜、无霉变、无污染的饲料,以确保鲫鱼生长健康。

喂养时间根据鲫鱼的生长阶段和季节变化,合理安排喂养时间。

在生长高峰期,应增加喂养次数,提高鲫鱼的生长速度。

喂养频率根据鲫鱼的摄食习性和生长需求,合理控制喂养频率。

过度喂养可能导致水质恶化,而不足的喂养则会影响鲫鱼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

喂养时间与频率喂养量的控制根据体重与生长率根据鲫鱼的体重和生长率,合理控制喂养量。

在鲫鱼生长的高峰期,应适当增加喂养量以满足其生长需求。

根据水质与天气根据水质和天气情况,适当调整喂养量。

在天气恶劣或水质突变时,应减少喂养量以避免对鲫鱼造成不良影响。

水质管理与疾病防治水质监测与调节定期检测水质及时调节水质疾病预防措施常见疾病治疗寄生虫病肝胆病细菌性败血症捕捞与销售管理捕捞方法选择网捕法使用网具将鲫鱼拦在池塘一角,慢慢收紧网具,迫使鲫鱼进入网内,最后将鱼捞出。

钓捕法使用鱼竿和鱼钩将鲫鱼钓上来。

陷阱捕捞法在池塘中设置陷阱,引诱鲫鱼进入陷阱内,然后将其捕获。

大学物理测量密度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测量密度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测量密度实验报告大学物理测量密度实验报告引言:密度是物质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它描述了物质单位体积内所含质量的大小。

测量密度是物理实验中的一项基本实验,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可以准确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掌握测量密度的方法,并验证密度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和装置:实验材料包括:金属块、塑料块、木块、玻璃块等不同材质的实验物体。

实验装置包括:天平、游标卡尺、容量瓶、水槽等。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洗实验装置,确保其干净无尘。

2. 测量质量:使用天平分别测量金属块、塑料块、木块和玻璃块的质量,并记录数据。

3. 测量体积: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实验物体的三个尺寸(长、宽、高),并计算出体积。

4. 计算密度:根据质量和体积的测量数据,计算出实验物体的密度。

5. 数据处理:将测量得到的密度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不同材质的实验物体的密度差异。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测量金属块、塑料块、木块和玻璃块的质量和体积,我们得到了它们的密度数据。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材质的实验物体具有不同的密度。

金属块的密度较大,塑料块的密度较小,木块的密度适中,而玻璃块的密度介于金属块和塑料块之间。

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不同材质的物体在分子结构和原子排列上存在差异。

金属块由于其紧密的金属结晶结构,原子之间的距离较小,因此其质量相对较大,密度也较大。

而塑料块由于分子结构的松散性,原子之间的距离较大,因此其质量相对较小,密度也较小。

木块作为一种天然材料,其密度介于金属块和塑料块之间。

玻璃块由于其特殊的硅酸盐结构,具有较高的密度。

此外,实验还发现,相同材质的实验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密度可能存在微小的差异。

这可能是由于实验过程中存在的误差和不确定性导致的。

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多次重复测量、使用更精确的仪器等。

密度作为物质的重要性质,对于我们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长度和质量的测量两篇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长度和质量的测量两篇

大学物理实验教案长度和质量的测量两篇一、引言1.1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米尺和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习长度和质量的测量方法,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1.2 实验要求(1)了解米尺和天平的工作原理;(2)熟练使用米尺和天平进行长度和质量的测量;(3)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二、长度测量2.1 米尺的使用(1)了解米尺的刻度;(2)学会米尺的放置和读数方法。

2.2 测量物体长度(1)选择合适的米尺;(2)进行实际测量,记录数据。

三、质量测量3.1 天平的使用(1)了解天平的结构;(2)学会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3.2 测量物体质量(1)选择合适的砝码;(2)进行实际测量,记录数据。

四、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4.1 数据处理(1)计算长度和质量的平均值;(2)绘制图表,展示测量结果。

4.2 误差分析(1)分析测量过程中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2)计算误差范围,评价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五、总结与思考5.1 总结回顾实验过程,总结长度和质量测量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5.2 思考(1)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2)思考实验结果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六、实验一:米尺测量长度6.1 实验原理根据物理学中的定义,长度是物体在某一方向上的延伸程度,是标量。

米尺是一种常用的测量工具,通过比较被测物体与标准长度的刻度来确定物体的长度。

6.2 实验步骤(1)检查米尺的零位是否准确,如有偏差需调整;(2)将米尺放置在水平面上,使其与被测物体平行;(3)从米尺的零位开始,沿被测物体边缘读取最接近的整数刻度;(4)记录测量结果,并重复步骤(2)和(3)至少两次;(5)计算三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长度测量值。

六、实验二:天平测量质量7.1 实验原理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固有的属性。

天平是一种等臂杠杆,通过比较被测物体与标准质量的砝码来确定物体的质量。

7.2 实验步骤(1)确保天平在水平位置,调节平衡螺母至天平平衡;(2)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将砝码放在右盘;(3)逐渐增加或减少砝码,直到天平重新平衡;(4)记录砝码的总质量,即为物体的质量;(5)重复实验至少两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质量测量值。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密度的测量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密度的测量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密度的测量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密度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流体静力称衡法和比重瓶法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学习物理天平、比重瓶等仪器的使用方法。

3、进一步理解密度的概念和误差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1、流体静力称衡法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其密度可以通过测量其在空气中的质量$m_1$和在液体中的质量$m_2$,以及液体的密度$\rho_液$来计算。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固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即$F_浮=(m_1 m_2)g =\rho_液 V g$,其中$V$为固体的体积。

所以固体的体积$V =\frac{m_1 m_2}{\rho_液}$,固体的密度$\rho =\frac{m_1}{V} =\frac{m_1 \rho_液}{m_1 m_2}$。

2、比重瓶法测量液体密度时,先称出空比重瓶的质量$m_0$,然后装满水,称出比重瓶和水的总质量$m_1$,则水的质量$m_水= m_1 m_0$,水的体积$V_水=\frac{m_水}{\rho_水}$,而比重瓶的容积$V = V_水$。

再将水倒出,装满待测液体,称出比重瓶和待测液体的总质量$m_2$,则待测液体的质量$m_液= m_2 m_0$,所以待测液体的密度$\rho_液=\frac{m_液}{V} =\frac{(m_2 m_0) \rho_水}{m_1 m_0}$。

三、实验仪器物理天平、比重瓶、待测固体和液体、细线、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流体静力称衡法测量固体密度用物理天平测量待测固体在空气中的质量$m_1$。

将盛有蒸馏水的烧杯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用细线将待测固体悬挂在天平的挂钩上,使固体全部浸没在水中,测量此时固体和水的总质量$m_2$。

计算固体的密度,并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比重瓶法测量液体密度用物理天平测量空比重瓶的质量$m_0$。

将比重瓶装满蒸馏水,盖上盖子,擦干瓶外的水,测量比重瓶和水的总质量$m_1$。

大学物理实验密度测量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密度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密度测量实验日期:2023年11月实验地点:物理实验室实验者:[姓名]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姓名]一、实验目的1. 掌握使用物理天平、量筒、密度瓶等仪器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

2. 了解流体静力称衡法和比重瓶法测量固体密度的原理。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表示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其计算公式为:ρ = m/V,其中ρ为密度,m为质量,V为体积。

本实验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测量固体密度:1. 流体静力称衡法:将被测物体放入已知密度的液体中,通过测量物体在空气中和液体中的质量,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出物体的体积,从而求出密度。

2. 比重瓶法:将已知体积的液体倒入比重瓶中,将待测物体放入比重瓶中,通过测量液体体积的变化,计算物体的体积,进而求出密度。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物理天平(感量0.1g)2. 量筒(100ml)3. 密度瓶(100ml)4. 烧杯(450ml)5. 待测固体(如金属块、石蜡块等)6. 水和酒精7. 细线四、实验步骤1. 流体静力称衡法(1)将待测物体放在天平上,记录其质量m1。

(2)将待测物体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记录物体在空气中的质量m2。

(3)将待测物体取出,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称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3。

(4)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物体体积V = (m1 - m2) / ρ水,其中ρ水为水的密度。

(5)根据公式ρ = m1 / V,计算物体密度。

2. 比重瓶法(1)将已知体积的液体倒入比重瓶中,记录液体体积V0。

(2)将待测物体放入比重瓶中,用滴管调整液体体积,使比重瓶中的液体体积恢复到V0。

(3)将比重瓶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记录液体体积V1。

(4)根据公式ρ = (V0 - V1) / V0 ρ液体,计算物体密度,其中ρ液体为液体密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流体静力称衡法实验数据如下:m1 = 50.0gm2 = 45.0gρ水= 1.0g/cm³计算得:V = (50.0g - 45.0g) / 1.0g/cm³ = 5.0cm³ρ = 50.0g / 5.0cm³ = 10.0g/cm³2. 比重瓶法实验数据如下:V0 = 100.0mlV1 = 95.0mlρ酒精= 0.8g/cm³计算得:ρ = (100.0ml - 95.0ml) / 100.0ml 0.8g/cm³ = 0.16g/cm³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测量了待测物体的密度,掌握了流体静力称衡法和比重瓶法测量固体密度的原理和方法。

大学物理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大学物理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引言:密度是物质的一项重要性质,它描述了物质的紧密程度。

在大学物理实验中,测量物质的密度是一项基础而重要的实验。

本报告旨在介绍一种测量物质密度的实验方法,并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物质的密度,并探究不同物质的密度差异。

实验材料和仪器:1. 电子天平:用于精确测量物质的质量。

2. 容器:用于盛放待测物质的容器。

3. 游标卡尺:用于测量待测物质的尺寸。

4. 水槽:用于浸泡待测物质的容器,以测量其体积。

实验步骤:1. 使用电子天平称量容器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2. 将容器放入水槽中,使其完全浸泡在水中。

3.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容器的尺寸(长、宽、高),并记录下来。

4. 将待测物质放入容器中,并再次使用电子天平测量容器和物质的总质量,并记录下来。

5. 将容器从水槽中取出,用纸巾擦干,并使用电子天平测量容器和残留物质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实验原理: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密度的定义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首先,通过称量容器的质量,我们可以得到容器的质量m1。

然后,我们通过测量容器的尺寸,计算出容器的体积V。

接下来,我们将待测物质放入容器中,测量容器和物质的总质量m2。

最后,我们将容器从水槽中取出,并擦干后称量容器和残留物质的质量m3。

根据公式密度=质量/体积,我们可以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不同的物质进行密度的测量,包括金属、塑料和木材。

实验结果如下:1. 金属:容器质量m1 = 10g容器尺寸:长=5cm,宽=5cm,高=5cm容器和金属总质量m2 = 50g容器和残留物质质量m3 = 15g通过计算,我们得到金属的质量为m2 - m1 = 40g,容器的体积为V = 长× 宽× 高= 5cm × 5cm × 5cm = 125cm³。

长度和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长度和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长度和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单姓名:学号:实验时间:一.长度的测量实验目的:(1)知道测量的意义。

知道长度和体积的单位及其常用单位。

(2)熟悉刻度尺上的刻度和测量范围。

(3)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记录长度测量的结果,学会选择不同的测量仪器或方法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

实验内容:1.测量书本的长度。

《科学》书本的长度= cm;书本的宽度= cm;书本的高度= cm;一张纸的厚度= cm。

2.测量曲线的长度。

上面曲线的长度= cm。

二、质量的测量。

实验目的:学会使用托盘天平的方法。

能用托盘天平称量指定物品的质量。

实验内容:测量以下物品的质量:烧杯的质量= g;自带的笔的质量= g;橡胶塞的质量= g。

三、容积的测量。

实验目的:理解什么是容积。

学会容积的测量方法。

能用量筒测量指定容器的容积。

实验内容:测量下列容器的容积:小烧杯的容积= mL;锥形瓶的容积= mL。

四、体积的测量。

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测量:排水法。

实验内容:1.将适量清水倒入量筒,记下水的体积。

水的体积= cm3。

2.用细线绑紧胶塞,慢慢放入量筒内,记下水和胶塞的总体积。

水的体积+胶塞的体积= cm3。

胶塞的体积= cm3- cm3=cm3。

3.若物体是浮在水面上的,上述方法可行吗试把该方法做适当修改,描述下来:。

4.计算胶塞的密度:胶塞的密度=胶塞的质量÷胶塞的体积= = g/cm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取下砝码、物体和秤盘挂钩,整理并放在合适的位置。
二、铜圆柱体直径的测量
1、选取铜质圆柱体不同的位置,重复测量柱体直径10次,每次测前都要检查零点偏差,将数据填写于记录纸的表中。
2、整理好螺旋测微计。
三、铜圆柱体高度的测量
1、观察并确定游标卡尺的精度。
2、测量铜质圆柱体的高度10次,每次均要检查零点偏差,记录数据于表中。
质量M的B类不确定度UB(M)来源于天平的精度,其引入的极限误差取天平感量I的一半,即△M=I/2=0.05g,视其均匀分布,则质量的不确定度
U(M)=UB(M)= ≈0.029g
于是
故所求密度的大小为:
3、误差原因分析:
柱体两端有形变,有些方位直径测量值比中段大,但有些又比中段小,受测量次数的限制,没有探讨统计性结论。
大学物理实验实验报告
实验时间2012年3月14日第3周X X学院班级学号2011xxxxxx
姓名X X同组者(或组号)18指导老师X X X得分
实验名称:长度、质量、密度的测量
实验目的:
1.掌握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的工程读数法,知道天平的结构和维护常识。
2.了解误差和不确定度的估算方法。
实验原理(摘要):
若待测物体是一直径为d、高度为h的实心柱体,于是体积为v= d h/4
当待测物体的质量为M时,则密度
本实验所用的长度量具分别是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计。卡尺的测微原理是利用可沿主尺平行滑动的更小分度b的副尺(即游标)来读取主尺上不足一个最小分度a的数值。游标上的m格与主尺上的(m-1)格正对,则游标的精度为a/m .测读数据时,首先从游标的零线读取主尺上的整分度数值,然后在游标上寻找与主尺上分度线对齐的第n条游标线,则所测数据为[主尺的整分度数值+n·(a/m)]。实际读数是利用主尺和游标上已经标示的数直接读取。
天平的称衡是杠杆原理,杠杆的三个点由三个刀峰准确定位。使用中要注意严格保护刀峰的安全,刀峰受力要平稳,时间要短,并且受力要尽可能在刀峰平面近域。
实验仪器及材料:
游标卡尺(0.05mm),螺旋测微计(0.01mm),铜质圆柱体
物理天平(TW-1型,分度值100毫克、感量100毫克),砝码Fg4型(含镊子)
0.0008
0.9941
0.9933
0.005
8.225
8.220
8
0.0007
0.9940
0.9933
0
8.220
8.220
9
0.0005
0.9940
0.9935
0.005
8.225
8.220
10
0.0006
0.9940
0.9934
0.005
8.225
8.220
算术平均值
0.99338
8.2195
说明:本报告仅供书写形式参考,数据非真实测量数据。
螺旋测微计是通过精密螺旋使与主尺同轴嵌套的圆柱形鼓轮能绕主尺同轴旋转,鼓轮转一周,主尺正好冒出一个最小分度a,这样微小的长度量就被放大为旋转角度所对应的弧线。若垂直于主尺的轴对称鼓轮圆周上有m个等分格,则鼓轮的精度为a/m . 测量时为防螺旋压力过大造成量体形变或损坏螺旋,在鼓轮的尾部设置有辣轮,当测量端面靠近待测体时,扭转辣轮至听到响声为止即可读取数据。计数方法是:首先通过鼓轮绕主尺的脚线读取主尺上的整分度数值,不足一个整分度的数值由鼓轮上去读取(注意估读)。
实验内容和步骤
一.铜质圆柱体质量的测量:
1、调节天平支臂铅直,即调底脚螺丝钉,使天平水准仪的水泡位于中央处。
2、调节空载天平的平衡。将天平秤盘挂钩的凹槽置于刀口上,游码归零,启动天平,观察天平是否平衡,若不平衡,将天平制动后调节平衡螺母,如此反复,直至启动后
的天平指针在刻度中央近域对称摆动。
3、测柱体质量1次。制动情况下左盘放物体,右盘加砝码,启动天平考察是否平衡,若不平衡,则制动后调整砝码或游码,再判断直至平衡后制动,读记数据。
高度测量中,由于柱体较高,且两端面又没有对称标记,卡尺两刀口所在平面可能与柱轴不平行,这样会使高度测量值偏大。
4、结果表达
铜圆柱体的密度测量结果为:
作业:
本实验中为什么对柱体的直径要用螺旋测微计去测量?
答:由密度的相对不确定度
计算式可知,只有 的前面有一个大于1的系数,直径d的相对不确定度对结果的影响最大,再加上d的量值也不大,要减小 就应该选择较高精度的量具,即螺旋测微计。
0.9933
0.005
8.220
8.215
3
0.0006
0.9940
0.9934
0.005.9941
0.9934
0
8.225
8.225
5
0.0008
0.9942
0.9934
0
8.220
8.220
6
0.0006
0.9941
0.9935
0.005
8.225
8.220
7
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
0.25×10-4
9×10-4
2.数据处理
直径测量的B类不确定度UB(d)来源于螺旋测微计的精度,其引入的极限误差△≈0.005mm,视其为均匀分布。 则
于是直径测量的不确定度为
高度测量的B类不确定度uB(h)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卡尺精度,其引入的极限误差 △1≈0.05mm; 二是卡尺两夹持刀口所在平面与柱体轴不平行,若偏离2mm,由此引入的极限误差可利用直角三角形估算为 △2≈0.025mm,视△1、△2均匀分布,于是
数据处理:
1、数据表格:
铜圆柱体测量数据表
hi=h测i-hoidi=d测i-doiM=53.86g
量名

次i
铜圆柱体的直径d /cm
铜圆柱体的高度h /cm
零偏doi
读数d测i
实值di
零偏hoi
读数h测i
实值hi
1
0.0009
0.9942
0.9933
0.005
8.220
8.215
2
0.0008
0.9941
注意事项
1、使用游标卡尺时,注意保护测量刀口,不要让被测物体来回摩擦或有摩擦的趋势。
2、测量面与被测物体间的接触压力应当微小,以保护螺纹不受损坏。
3、使用物理天平,应注意中间刀口仅仅判别左右是否平衡才支起,刀口受力应尽可能在刀口面上,且受力时间尽可能短。取、放待测物体和砝码,移动游码或调节物理天平时,都必须将横梁制动,以免损坏刀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