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的测定的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密度的测量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密度的测量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密度的测量一、实验目的密度是物质的基本特性之一,通过本实验,我们旨在掌握测量物体密度的方法,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并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密度的定义为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即:\\rho =\frac{m}{V}\其中,\(\rho\)表示密度,\(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体积。
对于形状规则的物体,如长方体、圆柱体等,可以通过测量其尺寸计算出体积。
而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则通常采用排水法来测量其体积。
排水法的原理是:将物体浸没在水中,物体排开的水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
通过测量排开的水的体积,就可以得到物体的体积。
三、实验器材1、电子天平: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精度为 001g。
2、量筒:用于测量液体的体积,量程为 100ml,分度值为 1ml。
3、细线:用于悬挂物体。
4、待测物体:包括规则形状的金属块和不规则形状的小石块。
5、水。
四、实验步骤1、测量规则金属块的密度用电子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m_1\),记录测量结果。
用直尺测量金属块的长、宽、高,分别记为\(a\)、\(b\)、\(c\),计算金属块的体积\(V_1 = a×b×c\)。
根据密度公式\(\rho_1 =\frac{m_1}{V_1}\)计算金属块的密度。
2、测量不规则小石块的密度用电子天平测量小石块的质量\(m_2\),记录测量结果。
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录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_2\)。
用细线将小石块系好,缓慢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记录此时量筒中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V_3\)。
小石块的体积\(V_4 = V_3 V_2\)。
根据密度公式\(\rho_2 =\frac{m_2}{V_4}\)计算小石块的密度。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规则金属块的测量数据质量\(m_1\)=______ g长\(a\)=______ cm宽\(b\)=______ cm高\(c\)=______ cm体积\(V_1\)=\(a×b×c\)=______ \(cm^3\)密度\(\rho_1\)=\(\frac{m_1}{V_1}\)=______ \(g/cm^3\)2、不规则小石块的测量数据质量\(m_2\)=______ g量筒中水的初始体积\(V_2\)=______ \(ml\)量筒中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V_3\)=______ \(ml\)小石块的体积\(V_4\)=\(V_3 V_2\)=______ \(cm^3\)密度\(\rho_2\)=\(\frac{m_2}{V_4}\)=______ \(g/cm^3\)六、实验误差分析1、测量质量时,电子天平的精度有限,可能导致质量测量存在误差。
密度实验报告

密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计算物质的密度,并掌握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二、实验器材与试剂1. 实验器材:天平、容量瓶、饱和盐水溶液、测量密度用的物体(如金属块、塑料球等)。
2. 试剂:蒸馏水。
三、实验原理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密度=质量/体积。
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我们可以求得物体的密度。
四、实验步骤1. 测量器材准备:将容量瓶清洗干净,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并将容量瓶的外表面擦干净。
2. 密度测量:使用天平称量所需测量物体的质量,记录下质量数值。
然后,将容量瓶装满饱和盐水溶液,记录下液体的体积。
再将测量物体放入容量瓶中,注意不要让物体接触瓶壁,使其悬浮于盐水中,记录下物体悬浮时的体积。
3. 计算密度:根据实验数据,可以使用公式密度=质量/体积,计算出所测物体的密度。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样品1:金属块质量:25.6g容量瓶盛放饱和盐水溶液后体积:60.2ml容量瓶盛放金属块后体积:67.8ml样品2:塑料球质量:15.2g容量瓶盛放饱和盐水溶液后体积:80.5ml容量瓶盛放塑料球后体积:85.3ml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样品1的密度为0.43g/ml(计算公式:25.6g/(67.8ml-60.2ml));样品2的密度为0.31g/ml(计算公式:15.2g/(85.3ml-80.5ml))。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和计算,得到了金属块和塑料球的密度分别为0.43g/ml和0.31g/ml。
由此可见,金属块的密度大于塑料球的密度,这是由于金属块的质量较大,而体积相对较小所致。
密度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用于区分不同物质的特征。
七、实验误差分析1. 实验仪器的精度和操作的不准确性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可以通过多次实验取平均值减少误差。
2. 在将物体放入容量瓶中时,需注意不要让物体接触瓶壁,使其悬浮于溶液中,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3. 在读取量器时,应注意读数时的视线与量器刻度的垂直,避免视线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密度的测定的实验报告

密度的测定的实验报告本实验主要是为了掌握密度的测定方法,了解不同物质的密度以及测定过程中的误差和精度等相关知识。
实验中我们选择了水和铝的测量样品,通过不断的计算,最终得出了它们的密度。
一、实验原理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常用来描述物质的物理特性。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移液管测定水的密度,使用了金属密度比较器测定铝的密度。
移液管测定水的密度的过程如下:1.选择移液管,挑选内径小、长度适中能够容纳1ml水的移液管,并按比例标定刻度线。
2.将移液管置于水中,调整移液管上注销到1ml的刻度线处,倾斜移液管,让水对刻度线等高,刻度线上方的水球形面为凸形。
3.读出管内水的体积值及室温下的水密度,根据公式计算出实验所得水的密度。
铝的密度通过金属密度比较器测定的过程如下:1.选取已知密度为标准样品,切割成各种规格的试件。
2.将试件置于入口处,打开电源,启动泵,吸入大气的气压对标准样品施加一个引导的力,使标准样品向另一端进动。
3.将待测物质放到另一端,通过比较两样品在密度比较器内的运动时间,计算出待测物质的密度。
二、实验材料和设备1.移液管2.金属密度比较器3.水和铝三、实验步骤四、实验数据及其处理1.移液管测定水的密度水温(℃)实验读数(ml)实测体积(ml)水的密度(g/ml)20.0 0.9 0.9 1.00022.0 1.0 1.0 0.99924.0 1.0 1.0 0.99826.0 1.1 1.1 0.99728.0 1.1 1.1 0.996平均水密度:0.998g/ml2. 金属密度比较器测定铝的密度标准样品的密度:8.92g/ml沉降时间(s)铝样质量(g)铝的密度22.15 19.43 2.7322.13 19.44 2.7022.15 19.42 2.7422.14 19.45 2.6922.11 19.43 2.73平均铝的密度:2.72g/ml五、实验分析在本实验中,通过移液管测定水的密度和金属密度比较器测定铝的密度,我们可以得到具体的实验数据。
密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密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测定不同物质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得到它们的密度。
实验原理:
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可以用下式表示:
密度 = 质量 / 体积
实验材料和仪器:
1. 称量器:用于测量物质的质量。
2. 针筒或容量瓶:用于测量物质的体积。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清洗并确定使用的仪器和容器干净无污染。
2. 实验组装:准备好需要测定密度的物质,并将其放入针筒或容量瓶中。
3. 测量质量:使用称量器测量物质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4. 测量体积:使用针筒或容量瓶等仪器测量物质的体积,并记录下来。
5. 计算密度:根据测得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得到物质的密度。
实验结果:
物质名称 | 质量(g) | 体积(mL) | 密度(g/mL)
----------------------------------
物质A | 10 | 5 | 2
物质B | 8 | 2 | 4
实验讨论:
1. 通过实验测定得到的物质A和物质B的密度分别为2g/mL
和4g/mL。
2. 实验结果符合理论预期,物质B的密度大于物质A的密度,表明物质B比物质A更密集。
3.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包括质量和体积的测量误差以及实验操作技巧的误差。
结论:
通过本实验测定得到物质A的密度为2g/mL,物质B的密度
为4g/mL,验证了密度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有关。
同时,通过比较两种物质的密度,得到物质B比物质A更密集的结论。
固体密度的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物理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2. 掌握测定固体密度的实验原理和步骤。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密度是物质的基本特性之一,表示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实验中,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可以计算出其密度。
实验原理如下:密度(ρ)= 质量(m)/ 体积(V)对于规则形状的物体,可以通过测量其几何尺寸来计算体积;对于不规则形状的物体,可以通过排水法测量体积。
三、实验仪器1. 物理天平: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
2. 量筒:用于测量物体的体积。
3. 比重瓶:用于测量小颗粒固体的体积。
4. 烧杯:用于盛放液体。
5. 细线:用于悬挂物体。
6. 待测物体:规则形状和不规则形状的固体。
四、实验步骤1. 规则形状固体密度的测定:(1)将物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整水平螺母,使天平平衡。
(2)用天平称量待测物体的质量,记录数据。
(3)使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记录数据。
(4)根据公式ρ = m / V,计算物体的密度。
2. 不规则形状固体密度的测定:(1)将物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整水平螺母,使天平平衡。
(2)用天平称量待测物体的质量,记录数据。
(3)将烧杯放在天平上,加入适量液体,使物体完全浸没。
(4)用细线悬挂物体,使物体在液体中悬浮,调整物体位置,使天平平衡。
(5)记录天平平衡时的砝码质量,即为物体在液体中的质量。
(6)根据公式ρ = m / V,计算物体的密度。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1. 规则形状固体:物体质量:m = 50.0g物体体积:V = 20.0cm³密度:ρ = 2.5g/cm³2. 不规则形状固体:物体质量:m = 100.0g物体在液体中的质量:m' = 95.0g密度:ρ = 0.05g/cm³六、实验分析1. 实验过程中,物理天平的使用和调整是关键步骤,需确保天平平衡。
2. 测量不规则形状固体的体积时,排水法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需注意避免液体溢出。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密度的测量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密度的测量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密度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流体静力称衡法和比重瓶法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学习物理天平、比重瓶等仪器的使用方法。
3、进一步理解密度的概念和误差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1、流体静力称衡法对于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其密度可以通过测量其在空气中的质量$m_1$和在液体中的质量$m_2$,以及液体的密度$\rho_液$来计算。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固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即$F_浮=(m_1 m_2)g =\rho_液 V g$,其中$V$为固体的体积。
所以固体的体积$V =\frac{m_1 m_2}{\rho_液}$,固体的密度$\rho =\frac{m_1}{V} =\frac{m_1 \rho_液}{m_1 m_2}$。
2、比重瓶法测量液体密度时,先称出空比重瓶的质量$m_0$,然后装满水,称出比重瓶和水的总质量$m_1$,则水的质量$m_水= m_1 m_0$,水的体积$V_水=\frac{m_水}{\rho_水}$,而比重瓶的容积$V = V_水$。
再将水倒出,装满待测液体,称出比重瓶和待测液体的总质量$m_2$,则待测液体的质量$m_液= m_2 m_0$,所以待测液体的密度$\rho_液=\frac{m_液}{V} =\frac{(m_2 m_0) \rho_水}{m_1 m_0}$。
三、实验仪器物理天平、比重瓶、待测固体和液体、细线、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流体静力称衡法测量固体密度用物理天平测量待测固体在空气中的质量$m_1$。
将盛有蒸馏水的烧杯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用细线将待测固体悬挂在天平的挂钩上,使固体全部浸没在水中,测量此时固体和水的总质量$m_2$。
计算固体的密度,并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比重瓶法测量液体密度用物理天平测量空比重瓶的质量$m_0$。
将比重瓶装满蒸馏水,盖上盖子,擦干瓶外的水,测量比重瓶和水的总质量$m_1$。
密度测量实验报告心得

一、实验背景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
为了深入理解密度的概念,掌握密度测量的方法,我们进行了密度测量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加深对密度概念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目的1. 掌握密度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使用天平、量筒等实验器材进行密度测量。
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实验原理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用符号ρ表示,其计算公式为:ρ = m/V,其中m为物质的质量,V为物质的体积。
四、实验器材1. 天平:用于测量物质的质量。
2. 量筒:用于测量物质的体积。
3. 胶头滴管:用于添加液体。
4. 金属块、木块、塑料块等:作为实验样品。
五、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检查天平和量筒的准确性。
2. 使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记录数据。
3. 使用量筒测量金属块的体积,记录数据。
4. 计算金属块的密度,并记录结果。
5. 重复步骤2-4,分别测量木块和塑料块的密度。
6.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果。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金属块密度:ρ = m/V = 7.8 g/cm³2. 木块密度:ρ = m/V = 0.6 g/cm³3. 塑料块密度:ρ = m/V = 1.2 g/cm³通过实验,我们发现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这与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金属块密度较大,木块密度较小,塑料块密度介于两者之间。
实验结果与理论相符,验证了密度的计算公式。
七、实验心得1.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天平和量筒等实验器材,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2. 通过实验,我们加深了对密度概念的理解,认识到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
3.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学会了如何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
4. 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天平读数不准确、量筒读数误差等。
通过查找原因、调整实验方法,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
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密度的测量实验报告
密度是一种物理量,表示物体在单位体积内所含质量的多少。
它的测量方法有多种,其中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是采用容积(体积)和质量(重量)的测量来求取密度。
本实验就是采用这种方法来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并通过比较得出相应的结论。
实验原理:
密度=质量÷体积
实验材料:
1.水杯
2.量杯
3.秤
4.试管
5.滴管
6.酒精
7.水
实验步骤:
1.使用秤将试管的质量测量出来,并记录下来。
2.将试管中的水注入量杯中,记录下体积。
3.计算出水的密度:在实验中,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为1克/
毫升。
因此,密度的值为1克/毫升。
4.制备酒精溶液并测量其密度:将少量的酒精滴入试管中,使
用秤测量其质量,并记录下来。
将试管中的酒精注入量杯中,记
录下体积。
使用密度=质量÷体积公式,计算出酒精溶液的密度值。
5.比较酒精溶液与水的密度:将两种液体倒在同一量杯中,直观比较其密度差别。
实验结果: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1.水的密度为1克/毫升。
2.酒精溶液的密度小于水,因此酒精的密度小于1克/毫升。
3.在两种液体混合的情况下,由于密度不同,水将向下,而酒精会上浮在水的表面。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了测量密度的基本方法,并且掌握了使用秤、容积计等实验工具的技能。
同时,我们还深刻认识到密度与物质特性的密切关系,训练了独立思考和实验技能。
在今后的
实验中,我们将继续学会更多的实验技巧,拓展知识面,提升实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密度的测定》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测定规则物体和不规则物体密度的方法;
2. 掌握游表卡尺、螺旋测微器、物理天平的使用方法;
3. 学习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表示测量结果;
4. 学习正确书写实验报告。
二、 实验仪器:
1. 游表卡尺:(0-150mm,0.02mm )
2. 螺旋测微器:(0-25mm,0.01mm )
3. 物理天平:(TW-02B 型,200g,0.02g )
三.实验原理:内容一:测量细铜棒的密度
根据 V m =
ρ (1-1) 可得 h
d m
24πρ= (1-2) 只要测出圆柱体的质量m 、外径d 和高度h ,就可算出其密度。
内容二: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不规则物体的密度
1、待测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0F Vg ρ=和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g m m W W F )(11-=-=
可得
01
ρρm m m
-=
(1-3)
m 是待测物体质量, m 1是待测物体在液体中的质量,本实验中液体用水,0ρ即水的密
度,不同温度下水的密度见教材附录附表5(P305)。
2、待测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
将物体拴上一个重物,加上这个重物后,物体连同重物可以全部浸没在液体中,这时进行称衡。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关系可得被测物体的密度:
02
3ρρm m m
-=
(1-4)
如图1-1(a ),相应的砝码质量为m2,再将物体提升到液面之上,而重物仍浸没在液体中,这时进行称衡,如图1-1(b ),相应的砝码质量为m3,m 是待测物体质量,
0ρ即水的密度同上。
只有当浸入液体后物体的性质不会发生变化时,才能用此法来测定它的密度。
注:以上实验原理可以简要写。
四. 实验步骤:
实验内容一:测量细铜棒的密度
1.熟悉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正确操作的使用方法,记下所用游标卡尺和螺旋
测微器的量程,分度值和仪器误差.零点读数。
2.用游标卡尺测细铜棒的长度h,在不同方位测量5次分别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
微器测细铜棒的直径5次,计算它们的平均值(注意零点修正)和不确定度.写出测量结果表达式并把结果记录表格内.
3.熟悉物理天平的使用的方法,记下它的最大称量分度值和仪器误差.横梁平衡,正确操作调节底座水平, 正确操作天平.称出细铜棒的质量m,并测5次,计算平均值和不确定度,写出测量结果表达式.
4.用 h
d m
42
π=
ρ铜 公式算出细铜棒的平均密度 5.用不确定度的传递公式求出密度的相对不确定度和绝对不确定度,写出最后的结果表达式: (
)33/10m kg ⨯±
=∆±=ρρρ
并记录到表格中.
6.求出百分差:铜焊条密度的参考值:338.42610/Kg m ρ=⨯铜. 实验内容二: 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不规则物体的密度
1.测定外形不规则铁块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
(1)按照物理天平的使用方法,称出物体在空气中的质量m ,标出单次测量的不确定度,写出测量结果。
(2)把盛有大半杯水的杯子放在天平左边的托盘上,然后将用细线挂在天平左边小钩上的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注意不要让物体接触杯子边和底部,除去附着于物体表面的气泡),称出物体在水中的质量m 1 ,标出单次测量的不确定度,写出测量结果。
(3)测出实验时的水温,由附录附表5中查出水在该温度下的密度0ρ。
(4)由式(1-3)计算出ρ,同时用不确定度传递公式计算ρ的不确定度ρ∆,最后写出测量结果和相对不确定度,并和铁栓密度的参考值:337.82310/Kg m ρ=⨯铁的数值比较之,求出百分差。
2.测定石蜡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1)同上测出石蜡在空气中的质量m ;
(2)将石蜡拴上重物,测出石蜡仍在空气中,而重物浸没水中的质量m 3; (3)将石蜡和重物都浸没在水中,测出m 2;
(4)测出水温,由《大学物理实验》教材表中查出0ρ; (5)由式(1-4)计算ρ及ρ∆。
(6)求出百分差:石蜡密度的参考值:330.89810/Kg m ρ=⨯石蜡。
五、实验数据记录:
铜焊条、铁栓、石蜡密度的理论参考值:
338.42610/Kg m ρ=⨯铜 、 337.82310/Kg m ρ=⨯铁 、330.89810/Kg m ρ=⨯石蜡
固体密度测量
流体静力称衡法密度测量数据记录
六、实验数据处理:
七、结果讨论及误差分析:
1、铜密度的百分差为负的0.12%,测量值比参考值偏小,但偏小较小。
其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由于铜棒不是绝对圆柱体,所以圆柱直径d的测量值存在着系统误差,另外虽然采用了多次测量,但随机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2、铁密度的百分差为负的0.72%,测量值比参考值偏小,但偏小较小。
其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实验方法采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来测物体的密度,拴铁块的线用棉线,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而且放入水中在铁块周围存在少量的气泡,使铁块质量在水中的视值偏小,产生了系统误差,测量值偏小。
3、石蜡密度的百分差在2.2%,误差较大。
其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实验方法采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来测物体的密度,拴铁块和石蜡的线用棉线,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而且放入水中在石蜡和重物周围存在少量的气泡,使石蜡和重物在水中的视值偏小,另外被测石蜡是用蜡烛,含有杂质,测量值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