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Excel编辑和修饰工作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Excel编辑与修饰工作表

教学目标:

1、掌握Excel中工作表的重命名,学会插入行或列;

2、学会修饰工作表(工作表单元格的行列编辑,文字的修饰,行高、列宽的改变,对齐方式的设定,学会单元格的合并)

3、了解Excel中的自动套用格式。

教学重点:Excel中工作表增、删重命名,工作表单元格的行列编辑,文字的修饰,行高、列宽的改变,对齐方式设定,单元格的合并

教学难点:单元格的合并、拆分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Excel工作表的输入,虽然现有的工作表能满足一般的使用要求,却不够美观。这节课,我们就开始学习Excel工作表的编辑美化的相关操作。

三、讲授新课

任务一、工作表增、删重命名

(提问)Excel的工作簿中可有几个工作表?工作表的个数是可以改变的。

1)增加工作表

(尝试由学生根据以前学习的方法自己完成)

方法:右键单击工作表标签→‚插入‛(其它方法)

2)删除

(由学生完成,并总结方法步骤)

方法:右键单击工作表标签→‚删除‛

2)重命名

(由学生完成,并总结方法步骤)

方法:右键单击工作表标签→‚重命名

任务二、工作表行、列插入删除

1)插入

方法:右键单击行标或列标‛→‚插入

2)删除

方法:‚右键单击行标或列标‛→‚删除‛

任务三.单元格的插入删除

1)插入

方法:‚右键单击单元格‛→‚插入‛

注意:有四种插入方式,演示整个插入过程

2)删除

方法:右键单击单元格‛→‚删除

注意:四种删除方式演示

任务四.删除单元格与清除单元格内容的区别

(搞清楚两种删除的操作对象及不同的结果)

注:可由一种删除插入的方法引申其余的操作方法。

任务五.单元格的合并与拆分

(以具体表格为例)我们在实践操作中完成以下练习。

提问:注意上一张成绩表的标题是否美观?

不美观,原因是标题偏于一旁的单元格中,由于单元格的限制,表格标题无法移至中间的位置,这就需要进行单元格的合并操作。

合并操作的步骤:选定需合并的单元格→点击工具栏的(合并居中按钮

任务六.文字的修饰

文字的修饰主要指对字体、字号、颜色和背景色的加工。

(已学习过Word的学生)自己自学为主(未学习过Word的学生)逐步讲解重点在字体与字号设置

步骤:字体改变

(在工具栏选择一种合适的字体)

字号改变(工具栏选择合适的字号)

颜色改变(工具栏中选择)

背景色改变(工具栏)

(可选择讲解)

任务七.行高、列宽的改变

Excel中单元格是可以改变行高、列宽的。

步骤:行高改变(将鼠标移至行号间隔处,当鼠标指针变成‚“等号并双向箭头”时按住左键拖动鼠标)

列宽改变(将鼠标移至列标间隔处,当鼠标指针变成“等号并双向箭头”时按住左键拖动鼠标)

自定义行高、列宽值行高和列宽的大小可以通过给定具体的数值来调整。

步骤:行高改变

选定某一行→单击‚格式‛→‚行‛→‚行高‛→输入相应的值

(列宽改变方法类同)

任务八.对齐与显示方式

改变了行高、列宽后,单元格中的文字居于左(右)下方(不美观),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对齐方式的改变:

三种对齐方式左对齐、居中、右对齐。

步骤:选定某一单元格→单击工具栏对齐按钮

对于竖直方向上的对齐

步骤:右键单击选定某一单元格.→选择设置单元格格式→‚对齐‛标签→‚垂直对齐‛→居中四、课堂练习

将练习表格按要求美化:

1.在表格行首插入一行,键入标题‚学生成绩表‛

2.删除其余两张工作表,并将当前工作表命名为‚学生成绩‛

3.将表格标题单元格合并

4.将表格标题文字设为黑体字号20,其它文字设为宋体字号14

5.将不合格的学科成绩以红色显示

6.表格的行高设为30,列宽设为10

7.表格中文字设定居于表格中间

8.将表格背景色设为淡蓝色

五、教学总结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点?

还有哪些内容没有掌握?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提出让学生感兴趣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在完成各个任务的同时获得真知。把貌似枯燥无味的东西变得生动起来,学生感兴趣了,学习起来就有了动力。课堂教学以任务为主线,通过开展活动与游戏,充分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教学过程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积极探索,乐于进取,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