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活动教案《藕》
幼儿园中班教案《藕》(二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中班教案《藕》(二篇)目录:
幼儿园中班教案《藕》一
幼儿园中班教案《蘑菇》含反思二
- 1 -
幼儿园中班教案《藕》一幼儿园中班教案《藕》
活动目的:
认识藕的外形特征和基本结构,知道藕是荷花的茎。
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藕的味道。
让幼儿尝试运用藕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活动准备:
藕若干根。
活动过程:
1、教师事先为每组幼儿分发藕。
请幼儿观察藕。
——藕长得什么样?
——藕上面为什么还粘着泥?
2、教师请幼儿回忆是否吃过藕?味道怎样?说出来给大家听。
3、藕做的印章。
教师为每个幼儿发一张白纸,每组一盒印泥。
请幼儿用横切的藕段沾上印泥在白纸上创作。
4、将幼儿的作品悬挂于美工区内供大家欣赏。
小百科:藕,又称莲藕,属莲科植物根茎,可餐食也可药用。
在我国的江苏、浙江、湖北、山东、河南、河北、广东等地均有种植。
1 / 1。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活动教案《藕》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活动教案《藕》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活动教材,涉及章节为《植物的世界》。
具体内容为认识藕这种植物,了解藕的生长环境、外部特征及其食用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藕的基本特征,知道藕是生长在水里的植物,掌握藕的食用方法。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事物的能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团结协作、乐于分享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藕的生长环境和食用价值。
2. 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藕的基本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藕实物、图片、视频、投影仪。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藕的实物和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藕的外部特征,激发他们的兴趣。
2. 讲解:利用视频和投影仪,向幼儿介绍藕的生长环境、生长过程以及食用价值。
3. 实践:分组让幼儿观察藕的实物,让他们用手触摸,感受藕的外部特征。
同时,让幼儿用画纸、彩笔描绘藕的形态。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用剪刀将藕切成片,让幼儿观察藕的横切面。
5. 随堂练习:让幼儿合作完成一幅关于藕的生长环境的画。
七、作业设计(1)用画笔画出藕的生长环境。
(2)观察藕的横切面,描述其特征。
2. 答案:(1)画出的藕生长环境需包含水、泥、荷叶等元素。
(2)藕的横切面呈多边形,中间有孔,孔的数量为7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藕的认识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去藕田实地参观,让他们亲身体验藕的生长环境,加深对藕的认识。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藕的生长环境和食用价值。
2. 实践环节:分组让幼儿观察藕的实物,让他们用手触摸,感受藕的外部特征。
3. 作业设计:观察藕的横切面,描述其特征。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去藕田实地参观。
幼儿园中班教案《藕》

幼儿园中班教案《藕》教学目标1.了解藕的特点及其做法。
2.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激发幼儿对健康饮食的兴趣,培养好的饮食习惯。
4.通过课堂活动,促进幼儿园班级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教学准备1.藕,刀,切菜板,水。
2.盐,老抽,生抽,糖和鸡精等调料。
3.照片或图片展示藕的外形及做法。
教学过程热身通过问答游戏了解学生对于藕的认知程度,如:藕的外形?藕有哪些部分?藕可以用来做哪些菜肴?导入1.为学生展示藕的图片或照片,并介绍藕的特点。
2.答题环节。
老师问:“藕有哪些部分可以吃?可以把它们列出来吗?”学生需要能够回答藕的根、茎和叶都可以食用,而且回答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画出它们的形状。
操作1.分组讲解藕的切法:–对藕进行去皮、去茎处理;–老师示范纵向切藕,再切成藕片,然后分组由幼儿进行操作。
2.幼儿动手练习按照老师示范切藕(切藕片)。
3.分组讲解烹饪藕的方法:–热锅烧油,油热后放入切好的藕片,加盐和糖炒至出水;–加少许水,加调料:老抽、生抽、鸡精等,翻炒约1-2分钟,让藕片吸入调料,出锅装盘即可。
4.协同完成其中的步骤。
总结1.老师带领幼儿总结学到了什么,善于与学生互动,引导幼儿进行归纳总结。
2.最后,鼓励幼儿将自己制作的藕片带回家分享给家人。
教学评价1.在讲解的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活动形式和难易程度,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2.对于主动参与的学生,可以进行点赞评价,让孩子持续受到肯定和鼓励,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
参考资料无。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活动教案《藕》(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活动教案《藕》(三篇)目录: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活动教案《藕》一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美术教案《漂亮妈妈》二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美术教案串红三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活动教案《藕》一活动目标: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藕的外形特征和内部秘密,并大胆用语言进行表述。
2、通过欣赏农民伯伯挖藕的场景,初步了解藕的生长环境,感受农民伯伯工作的辛苦,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活动准备:藕、录像、小刀、藕制品、记录表,记号笔、颜色贴、毛巾、盘子活动过程:一、逐步展示藕的几个部分,引发幼儿兴趣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好玩的东西,猜猜是什么呢?为什么认为它是藕呢?二、观察藕的外部特征2、师:藕是什么样子的?它长得象什么?(象小朋友们的小胳膊,小腿等)(幼儿通过看、摸、捏、闻等表述藕的颜色、形状、节结、味道等方面的特征。
)师幼小结,集体记录。
三、探究藕的内部秘密1、师:藕里面还藏着许多小秘密呢?你们知道吗?(幼儿结合已有经验猜测。
)2、幼儿验证,表述并记录发现。
(师幼小结:藕里面的颜色更白,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孔(像蜂窝、望远镜……),切开的藕有细细长长的藕丝连着,还有白白的藕汁,有的里面有水。
四、观看录像,了解藕的生长环境。
师:藕长在哪里?(幼儿根据已有经验猜测回答。
)2、观看录像。
(教师适当配以介绍)师:“你们知道藕长在哪里了吗?它有叶子吗?农民伯伯们是怎么找到藕的?教师出示带荷叶的藕;农民伯伯们顺着荷叶下的茎用脚先探到藕,然后使劲的用手把它从水下深深的泥里挖出来。
看了农民伯伯们挖藕你有什么感觉?(他们很累,很辛苦)五、藕的作用师:藕有什么用呢?可以怎么吃?师幼谈谈藕的吃法、营养。
师幼小结:炒藕片,煮糯米藕、作藕粉、作藕圆、藕罐头、藕汁等、六、结束活动幼儿观看藕制品,品尝生藕片。
(猜谜语)师:农民伯伯们挖藕那么辛苦,我们能不能浪费呀?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美术教案《漂亮妈妈》二“艺术的表面是形象,艺术的背后是情感。
2024年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活动精彩教案《藕》

2024年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活动精彩教案《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活动教材,主要围绕“藕”这一主题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四章第二节《植物的秘密》,详细内容为认识藕的生长环境、外部特征以及藕丝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藕的生长环境,知道藕的生长过程。
2. 观察藕的外部特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藕丝的特点,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藕的生长环境、外部特征及藕丝的特点。
难点:藕丝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藕、图片、视频等。
2. 学具:小刀、盘子、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幼儿观察实物藕,引导他们说出藕的外部特征。
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幼儿了解藕的生长环境。
2. 例题讲解讲解藕的生长过程,引导幼儿关注藕丝的特点。
3.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小刀切藕,观察藕丝的形成。
分组讨论:藕丝有什么特点?它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引导幼儿思考:藕丝可以用来做什么?六、板书设计1. 藕的生长环境2. 藕的外部特征3. 藕丝的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蔬菜,找出有藕丝的蔬菜,并描述其特点。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了藕的生长环境、外部特征和藕丝的特点。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讨藕丝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实践情景引入的互动性;4. 例题讲解的深入浅出;5. 随堂练习的针对性与实践性;6.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与条理性;7. 作业设计的拓展性与应用性;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效性。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对于本节课,难点在于藕丝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中班上学期科学活动《藕》教案

中班上学期科学活动《藕》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上学期科学活动教材第三单元《植物的世界》中的第5节,主题为“藕”。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藕的生长环境、外部特征及内部结构;学习藕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探讨藕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藕,了解藕的生长环境、外部特征、内部结构以及营养价值。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探索植物世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藕的内部结构及其营养价值。
教学重点:藕的外部特征、生长环境以及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藕实物、切开后的藕片、图片、视频等。
学生准备:观察记录表、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藕的实物,引导学生说出藕的外观特征,引发学生对藕的兴趣。
2. 讲解藕的生长环境(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介绍藕的生长环境,让学生了解藕的生长过程。
3. 探究藕的内部结构(1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观察一片藕片。
(2)学生用画笔在观察记录表上画出藕的内部结构。
4. 学习藕的营养价值和食用方法(5分钟):教师讲解藕的营养价值,介绍藕的食用方法。
5. 生活中的藕(5分钟):教师展示藕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藕粉、藕片等。
6.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观察记录表。
六、板书设计1. 《藕》2. 内容:(1)藕的生长环境(2)藕的外部特征(3)藕的内部结构(4)藕的营养价值(5)藕的食用方法(6)藕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以“藕”为主题,画一幅画。
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探究、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藕的生长环境、外部特征、内部结构、营养价值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拓展延伸,如组织学生参观藕种植基地、开展藕的营养价值研究等。
中班上学期科学活动《藕》优质教案

中班上学期科学活动《藕》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活动选自中班上学期科学教材第三章《植物的奥秘》第二节,详细内容围绕“藕”的主题,介绍藕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等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藕的生长过程和形态特征,提高他们对植物的认识。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藕的形态特征及其生长环境的理解。
2. 教学重点:藕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藕、图片、视频、PPT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1 教师出示实物藕,引导幼儿观察藕的外观特征。
1.2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藕的了解,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2.1 介绍藕的生长过程、形态特征、生长环境等知识。
2.2 通过PPT、视频等形式,展示藕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3. 随堂练习(10分钟)3.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藕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3.2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4. 互动环节(10分钟)4.1 邀请幼儿上台展示他们带来的藕,并介绍藕的特点。
4.2 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5. 创作环节(10分钟)5.1 引导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等学具创作关于藕的作品。
5.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藕的奥秘》2. 内容:2.1 藕的生长过程2.2 藕的形态特征2.3 藕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1 请你画出藕的生长过程。
1.2 请你介绍一下藕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2. 答案:2.1 画图作业:幼儿根据课堂所学,画出藕的生长过程。
2.2 介绍作业:幼儿收集资料,用文字或口头表达方式介绍藕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藕的生长过程和特点表现出浓厚兴趣,但在创作环节中,部分幼儿对藕的形态特征掌握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中班科学教案】中班上学期科学活动《藕》

【中班科学教案】中班上学期科学活动《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上学期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植物的世界》中的第三节《藕》。
详细内容包括藕的生长环境、形态结构、生长过程以及藕的营养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藕的生长环境、形态结构及生长过程,培养幼儿对植物的兴趣。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表达藕的特点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藕的生长过程及营养价值。
重点:藕的形态结构及其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藕实物、图片、视频、投影仪。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藕的生长环境,引导幼儿观察、讨论藕的生长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藕实物,让幼儿观察藕的形态结构,引导幼儿描述藕的外形特点。
(2)讲解藕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藕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分享观察藕的心得。
(2)组织幼儿进行“藕的绘画”活动,鼓励幼儿用彩笔描绘出藕的形态结构。
4. 互动环节(10分钟)(1)教师提问,检验幼儿对藕的了解程度。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绘制的藕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2)引导幼儿思考藕的用途,激发幼儿对食物的珍惜之情。
六、板书设计1. 《藕》2. 内容:(1)藕的形态结构(2)藕的生长过程(3)藕的营养价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描述藕的特点,绘制藕的形态结构图。
2. 答案:(1)藕的特点:藕是水生植物,呈圆柱形,有节,节间有须根。
(2)形态结构图:参照课堂所学,绘制藕的形态结构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藕田,实地观察藕的生长环境,加深幼儿对藕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与处理。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互动环节设计。
3. 作业设计中的观察与描述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科学活动教案
《藕》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藕的外形特征和内部秘密,并大胆用语言进行表述。
2、通过欣赏农民伯伯挖藕的场景,初步了解藕的生长环境,感受农民伯伯工作的辛苦,并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活动准备:
藕、录像、小刀、藕制品、记录表,记号笔、颜色贴、毛巾、盘子
活动过程:
一、逐步展示藕的几个部分,引发幼儿兴趣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好玩的东西,猜猜是什么呢?为什么认为它是藕呢?
二、观察藕的外部特征
2、师:藕是什么样子的?它长得象什么?(象小朋友们的小胳膊,小腿等)
(幼儿通过看、摸、捏、闻等表述藕的颜色、形状、节结、味道等方面的特征。
)师幼小结,集体记录。
三、探究藕的内部秘密
1、师:藕里面还藏着许多小秘密呢?你们知道吗?(幼儿结合已有经验猜测。
)
2、幼儿验证,表述并记录发现。
(师幼小结:藕里面的颜色更白,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孔(像蜂窝、望远镜……),切开的藕有细细长长的藕丝连着,还有白白的藕汁,有的里面有水。
四、观看录像,了解藕的生长环境。
师:藕长在哪里?(幼儿根据已有经验猜测回答。
)
2、观看录像。
(教师适当配以介绍)
师:“你们知道藕长在哪里了吗?它有叶子吗?农民伯伯们是怎么找到藕的?
教师出示带荷叶的藕;农民伯伯们顺着荷叶下的茎用脚先探到藕,然后使劲的用手把它从水下深深的泥里挖出来。
看了农民伯伯们挖藕你有什么感觉?(他们很累,很辛苦)
五、藕的作用
师:藕有什么用呢?可以怎么吃?师幼谈谈藕的吃法、营养。
师幼小结:炒藕片,煮糯米藕、作藕粉、作藕圆、藕罐头、藕汁等、
六、结束活动
幼儿观看藕制品,品尝生藕片。
(猜谜语)
师:农民伯伯们挖藕那么辛苦,我们能不能浪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