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3.3.1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word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2《3.3.1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教案5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2《3.3.1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教案5

必修二3.3.1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知道两条直线的相交、平行和重合三种位置关系,对应于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唯一解、无解和无穷多组解,会应用这种对应关系通过方程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以及由已知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求它们方程的系数所应满足的条件.(二)能力训练点通过研究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与它们对应方程组的解,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通过对方程组解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求出x后直接分析出y的表达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与类比思维能力.(三)学科渗透点通过学习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与它们所对应的方程组的解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二、教材分析1.重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与它们所对应的方程组的解的个数的对应关系,本节是从交点个数为特征对两直线位置关系的进一步讨论.2.难点:对方程组系数中含有未知数的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的讨论.3.疑点:当方程组中有一个未知数的系数为零时两直线位置关系的简要说明.三、活动设计分析、启发、诱导、讲练结合.四、教学过程(一)两直线交点与方程组解的关系设两直线的方程是l1: A1x+B1y+c1=0, l2: A2x+B2y+C2=0.如果两条直线相交,由于交点同时在两条直线上,交点的坐标一定是这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反之,如果这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只有一个公共解,那么以这个解为坐标的点必是直线l1和l2的交点.因此,两条直线是否相交,就要看这两条直线的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是否有唯一解.(二)对方程组的解的讨论若A1、A2、B1、B2中有一个或两个为零,则两直线中至少有一条与坐标轴平行,很容易得到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下面设A1、A2、B1、B2全不为零.解这个方程组:(1)×B2得 A1B2x+B1B2y+B2C1=0,(3)(2)×B1得A2B1x+B1B2y+B1C2=0. (4)(3)-(4)得(A1B2-A2B1)x+B2C1-B1C2=0.下面分两种情况讨论:将上面表达式中右边的A1、A2分别用B1、B2代入即可得上面得到y可把方程组写成即将x用y换,A1、A2分别与B1、B2对换后上面的方程组还原成原方程组.综上所述,方程组有唯一解:这时l1与l2相交,上面x和y的值就是交点的坐标.(2)当A1B2-A2B1=0时:①当B1C2-B2C1≠0时,这时C1、C2不能全为零(为什么?).设C2②如果B1C2-B2C1=0,这时C1、C2或全为零或全不为零(当C1、(三)统一通过解方程组研究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与通过斜率研究两直线位置关系的结论说明:在平面几何中,我们研究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不考虑两条直线重合的情况,而在解析几何中,由于两个不同的方程可以表示同一条直线,我们把重合也作为两直线的一种位置关系来研究.(四)例题例1 求下列两条直线的交点:l1:3x+4y-2=0, l2: 2x+y+2=0.解:解方程组∴l1与l2的交点是M(-2,2).例2 已知下列各对直线的位置关系,如果相交,求出交点的坐标:(1)l1: x-y=0, l2: 3x+3y-10 ;(2)l1: 3x-y+4=0 l2: 6x-2y=0 ;(3)l1: 3x+4y-5=0, l2: 6x+8y-10=0解:(1)解方程组⎩⎨⎧=-+=-010330y x y x , 得 ⎪⎪⎩⎪⎪⎨⎧==3535y x所以,l 1 与l 2相交,交点是M (35, 35) (2)解方程组⎩⎨⎧=-+=+-)2(01086)1(043y x y x (1)×2-(2)得 9=0, 矛盾,方程组无解,所以量直线无公共点,l 1∥ l 2.(3)解方程组⎩⎨⎧=-+=-+)2(01086)1(05453y x y x (1)×2得 6x+8y-10=0因此,(1)和(2)可以化成同一个方程,即(1)和(2)表示同一条直线,l 1与l 2重合(五)课堂练习:由学生完成,教师讲评 课后小结(1)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与它们对应的方程的解的个数的对应关系. (2)求两条直线交点的一般方法. .五、布置作业1.教材第116页,习题3.3A 组第1题 六、板书设计1.判断下列各对直线的位置关系,如果相交,则求出交点的坐标:2. A和C取什么值时,直线Ax-2y-1=0和直线6x-4y+c=0(1)平行;(2)重合;(3)相交.解:(1)A=3,C≠-2;(2)A=3,C=-2;(3)A≠3.3.已知两条直线:l1:(3+m)x+4y=5-3m,l2:2x+(5+m)y=8.m为何值时,l1与l2:(1)相交;(2)平行;(3)重合.解:(1)m≠1且m≠-7;(2)m=-7;(3)m=-1.。

高中数学新人教版A版精品教案《3.3.1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高中数学新人教版A版精品教案《3.3.1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方程组的解的情况来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系方程中定点的求法。

2、内容解析本节内容是数学必修2“第三章直线与方程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直线的位置关系和直线的方程后进行的,是对前面学习内容的延续与深入,也是后继学习距离公式、圆锥曲线以及曲线与曲线的交点的基础.本节课利用代数的方法来解决两条直线相交的交点坐标问题,渗透数形结合、坐标法的思想,通过探究过定点的直线系的方程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转化与化归的思想。

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对转化思想的理解,求两条直线交点即解方程组确定交点坐标。

过定点直线系的定点求法,对含参数解讨论。

二、目标和目标分析1、目标(1)掌握利用解方程组的方法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掌握过两条直线交点的直线系方程(3)初步了解直线过定点问题2、目标分析目标(1)的具体要求是:要求学生理解求两条直线交点的思想方法,即解方程组的转化思想,通过解方程组的解个数的情况与相应两条直线的交点的个数(位置关系)情况,由此体会“形”的问题由“数”的运算来解决。

目标(2)的具体要求是:要求学生掌握过两条直线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问题,是对前面学习直线的位置关系和直线的方程内容的延续与深入,也是后继学习距离公式、圆锥曲线以及曲线与曲线的交点的基础,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坐标法思想。

目标(3)的要求是:要求学生通过探究过定点的直线系的方程问题,从而认识事物之间的内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转化化归的思想。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直线的方程、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学习了利用斜率、纵截距和一般方程中对应系数之间的比例关系两种方法来判定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但是对于含参数问题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对于恒成立问题学生缺乏经验。

因此本节课的难点是:过定点直线系的定点求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1、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课前让学生思考一下几个问题,课上反馈。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教案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教案

《3.3.1两直线的交点坐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新教材高二数学第二册第三章第三节第1课教材分析在学生认识直线方程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理解两直线交点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相互关系。

引导学生将两直线交点的求解问题转化为相应的直线方程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问题。

由此体会“形”的问题由“数”的运算来解决。

学情分析1.学生思维活跃,参与意识、自主探究能力较强,故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

2.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有待提高,故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两直线交点坐标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之间的联系;(2)能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个数来判断两直线位置关系;(两条直线的相交、平行和重合,对应于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唯一解、无解和无穷多组解) (3)能利用两直线方程的对应系数关系来判断两直线位置关系.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研究两直线交点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2)通过研究两直线位置关系与两直线方程对应系数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个数来判断两直线位置关系;会求交点坐标;2.难点:能利用两直线方程的对应系数关系来判断两直线位置关系.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一般式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二)创设情景用大屏幕打出直角坐标系中两直线,移动直线,让学生观察这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课堂设问一:由直线方程的概念,我们知道直线上的一点与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关系,那如果两直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与这两条直线的方程有何关系?(三)探求新知已知两直线l1:A1x+B1y+C1=0,l2:A2x+B2y+C2=0,如何判断这两条直线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先从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入手,看表一,并填空。

l1与l2课堂设问二: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怎样求交点坐标?交点坐标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什关系?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个数来判断两直线位置关系的方法?(1)若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唯一解,则l1与l2相交;方程组的解即交点的坐标;(2)若二元一次方程组无解,则l1与l2平行;(3)若二元一次方程组有无数解,则l 1与l 2重合。

高中数学新人教版A版精品教案《3.3.1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高中数学新人教版A版精品教案《3.3.1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高中数学组公开课教学设计课题:3.3.1 两直线的交点坐标授课人:甘玉红【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会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会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两直线交点坐标的求法,以及判断两直线位置的方法,掌握数形结合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两直线交点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联系,从而认识事物之间的内在的联系。

能够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判断两直线是否相交,求交点坐标。

学习难点:两直线相交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合作学习【问题探究】问题1:已知两条直线1:A1B1C1=0,2:A2B2C2=0相交,请同学们看下表,并填空:几何元素及关系代数表示点A Aa,b直线:ABC=0点A在直线上直线1与直线2的交点是A例1L1:34-2=0L2:22=0例2:求经过原点且经过以下两条直线的交点的直线方程:L1:-22=0,L2:2--2=0问题2: 两直线是否相交与其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有何关系?【讨论下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情况】:1 1=0--1=0 方程组解,位置关系2-1=0--1=0 方程组解,位置关系3-1=0--1=0 方程组解,位置关系【结论】:1若二元一次方程组解,L1与L2相交2若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则L1与L2平行3若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则L1与L2重合【例3】判断下列各对直线的位置关系如果相交,求出交点的坐标:1L1:-=0,L2:33-10=0;2L1:3-44=0,L2:6-2-1=0;3L1:34-5=0,L2:68-10=0【练习】判断下列各对直线的位置关系。

1L1:2-7=0,L2:-1=0;2L1:-21=0,L2:2-42=0;3L1:-1=0,L2:1=0问题3:教材P103探究结论:【例4】求过两直线-24=0和-2=0的交点,且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L的方程。

1过点2,1;2和直线2-6=0平行。

【练习】求经过两条直线2-1=0和2--7=0的交点,且垂直于直线3-5=0的直线方程。

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3.3.1《两条直线交点坐标》教学设计

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3.3.1《两条直线交点坐标》教学设计

人教A版数学必修二3.3.1《两条直线交点坐标》教学设计必修2-3.3.1两条直线的交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会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2.理解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与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3.理解过两条直线交点的直线系方程,理解直线系方程并能初步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求两条直线的交点,体会坐标法思想的应用;2.通过过两条直线交点的直线系方程的探究,让学生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能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2.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探究的艰辛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求索精神和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学重点: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教学难点:理解过两条直线交点的直线系方程。

教学方法:复习回顾法、合作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推陈出新问题1、初中平面几何中介绍过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它们是什么?高中解析几何也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研究方法有何不同?【师生活动】教师通过设置合理的问题,学生回顾旧知,联系新知。

【设计意图】从初中平面几何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这个熟悉的问题入手,让学生边回答边回忆,逐步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顾,通过比较设问,让学生关注解析几何研究问题的方法和侧重点的不同之处。

问题2、解析几何将几何问题代数化,首先要做的是将几何元素及关系进行代数表示,那么点和直线我们是如何表示的?请完成下表:几何元素及关系(形)代数表示(数)点AA(a,b)直线ll:Ax+By+C=0【师生活动】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填空及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填空及回答问题,体会坐标法思想,激发学习兴趣。

问题三、一般地,若直线l1:A1x+B1y+C1=0;l2:A2x+B2y+C2=0相交,如何求其交点坐标?几何元素及关系(形)代数表示(数)点AA(a,b)直线ll:Ax+By+C=0点A在直线l上直线l1与l2的交点是A【师生活动】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继续填空及回答问题。

2.3.1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2.3.1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 数学年级 高二学期 秋季课题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教科书书 名: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A 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会求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2.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与两条直线的位置的对应关系;教学内容教学重点:能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会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教学难点:通过两直线交点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联系,从而认识事物之间的内在的联系.教学过程引导语: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解析几何就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坐标的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

平面内任意的一点可以用坐标P (x 0,y 0)来表示,平面内任意的一直直线可以用二元一次方程Ax +By +C =0来表示。

回顾平面内点与直线的关系,明确点在直线上是指点的坐标满足直线的方程,反之满足直线方程的点一定在直线上。

直线方程就是相应直线上每一点的坐标所满足的一个关系式。

这样我们通过直线方程把握直线上的点,进而用代数的方法对直线进行定量的研究,例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1.课堂探究:问题 1:已知两条直0:,0:22221111=++=++C y B x A l C y B x A l相交,它们的交点坐标与直线21,l l 的方程有什么关系?如何求得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从平面几何的角度出发,通过直观的图形展示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他们有且仅有一个交点,并设这个交点的坐标为),(00y x P 。

教师通过分析两直线的交点与直线方程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求两条直线交点坐标的方法就是解两直线方程所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方程组的解就是两条直线的交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明确公共点同时在两条直线上,因此公共点的坐标应该同时满足两条直线的方程,也就是公共点的坐标就是方程组的解.例1 :求下列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并画出图形:.022:,0243:21=++=-+y x l y x l解:(1)解方程组3420, 220,x y x y +-=⎧⎨++=⎩,得2,2.x y =-⎧⎨=⎩. 交点坐标为(2,2)-.问题2:直线,0:,0:22221111=++=++C y B x A l C y B x A l 它们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为⎩⎨⎧=++=++.0,0222111C y B x A C y B x A 方程组一定有解吗?如果有解,解一定是唯一的吗? 师生活动:指导学生分析,找到方程组的解的情况与两条直线位置关系之间的对应关系.学生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对问题2的探究进行总结归纳,同时得到判断两直线位置关系的方法.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起学生对方程组解的个数与直线间位置关系二者之间的联系的思考,使学生理解可以通过解方程组的方法来判断直线的位置关系.梳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与对应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个数的关系. 直线的位置关系公共点的个数 方程组解的个数相交有且仅有1个公共点唯一解平行 没有 无解 重合无数个无数多组解 例2 :判断下列各对直线的位置关系,如果相交,求出其交点的坐标。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3.1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教案_001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直线与方程-《3.3.1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教案_001

3.3.1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两条直线交点坐标的求法,会联立两条直线所表示的方程成方 程组求交点坐标。

教学重点:两直线交点坐标的求法。

教学难点:两直线交点坐标的求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平面内两条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空间里呢?二、新课已知两条直线l 1:A 1x +B 1y +C 1=0l 2:A 2x +B 2y +C 2=0如何求它们的交点坐标呢?一般地将它们联立成方程组,若方程组有唯一的解,则两条直线相交,此解就是 交点的坐标;若方程组无解,则两条直线无公共点,此时两直线平行。

例1、求下列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l 1:3x +4y -2=0l 2:2x +y +2=0解:解方程组:⎩⎨⎧=++=-+0220243y x y x ,解得:⎩⎨⎧=-=22y x 所以两条直线的交点是M (-2,2)。

探究:当λ变化时,方程3x +4y -2+λ(2x +y +2)=0表示什么图形?图形有何特点?例2、判断下列各对直线的位置关系,如果相交,求出交点坐标:(1)l 1:x -y =0, l 2:3x +3y -10=0(2)l 1:3x -y +4=0, l 2:6x -2y =0(3)l 1:3x +4y -5=0, l 2:6x +8y -10=0解:(1)解方程组:⎩⎨⎧=-+=-010330y x y x ,解得:⎪⎪⎩⎪⎪⎨⎧==3535y x 所以,l 1,l 2相交,交点是M (35,35) (2)解方程组:⎩⎨⎧=-=+-026043y x y x ,①×2-② 得:9=0,矛盾!方程组无解,所以两直线无交点,l 1∥l 2(3)解方程组::⎩⎨⎧=-+=-+010860543y x y x ,①×2得:6x +8y -10=0,两个方程可以化为同一个方程,即它们表示同一条直线,l 1,l 2重合。

人教版必修二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学案

人教版必修二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学案

§3.3.1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备课人:徐小杰一、学习目标:1、判断两直线是否相交,并会求交点坐标。

2、理解两直线的交点与方程组的解之间的关系。

二、新课导入:1、如何用代数方法求方程组的解?2、直线上的点与其方程0=++C By Ax 的解有什么样的关系?那如果两直线相交于一点A(a,b),这一点与两直线0:1111=++C y B x A l 0:2222=++C y B x A l 有何关系?看下表,并填空。

3两直线是否有公共点,要看它们的方程是否有公共解。

因此,只要将两条直线1l 和2l 的方程联立,得方程组⎩⎨⎧=++=++00222111C y B x A C y B x A1.若方程组无解,则1l 与2l ,有 个公共点; 2.若方程组有且只有一组解,则1l 与2l ,有 个公共点; 3.若方程组有无数组解,则1l 与2l ,有 个公共点。

例1:求下列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1l :3x+4y-2=0 2l :2x+y+2=0例2:判断下列各对直线的位置关系,如果相交,求出交点的坐标:1l :x-y=0 2l :3x+3y-10=0 1l :3x-y+4=0 2l :6x-2y-1=0 1l :3x+4y-5=0 2l :6x+8y-10=0变式训练:1、求经过点(2,3)且经过两直线1:340,l x y +-=2:5260l x y ++=的交点的直线方程2、经过两直线2x-3y+10=0与3x+4y-2=0的交点,且和直线3x-2y+4=0垂直的直线方程3、两条直线2x+3y-k=0和x-ky+12=0的交点在y 轴上,那么k 的值是4、直线12:32:440l y kx k l x y =+-+-=与直线的交点在第一象限,则k 的取值范围 是5、已知集合M={(x ,y )∣x +y =2},N={(x ,y )∣x –y =4},那么集合M∩N 为6、思考:当λ变化时,方程0)22(243=+++-+y x y x λ表示什么图形?图形有什么特点?§3.3.2 两点间的距离备课人:徐小杰 一、学习目标:1、理解平面内两点间距离公式公式的推导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3.3.1 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从知识内容来说并不是很难,但从解析几何的特点看,就需要培养学生如何利用直线方程来讨论其特点,得到直线交点,以及交点个数对应于直线在平面内的相对位置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围绕两直线一般方程的系数的变化来揭示两直线方程联立解的情况,从而判定两直线的位置特点,设置平面内任意两直线方程组解的情况的讨论,为课题引入寻求理论上的解释,使学生从熟悉的平面几何的直观定义深入到准确描述这三类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用交点个数判定位置关系与用斜率、截距判定两直线位置关系的一致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直线和直线的交点.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过程和方法
(1)学习两直线交点坐标的求法,以及判断两直线位置的方法.
(2)掌握数形结合的学习法.
(3)组成学习小组,分别对直线和直线的位置进行判断,归纳过定点的直线系方程.
3.情态和价值
(1)通过两直线交点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联系,从而认识事物之间的内在的联系.
(2)能够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已知两相交直线求交点.
教学难点:对方程组系数的分类讨论与两直线位置关系对应情况的理解.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思路1.作出直角坐标系中两条直线,移动其中一条直线,让学生观察这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课堂设问:由直线方程的概念,我们知道直线上的一点与二元一次方程的解的关系,那如果两直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与这两条直线的方程有何关系?你能求出它们的交点坐标吗?说说你的看法.
思路2.你认为该怎样由直线的方程求出它们的交点坐标?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
①已知两直线l 1:A 1x+B 1y+C 1=0,l 2:A 2x+B 2y+C 2=0,如何判断这两条直线的关系?
②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怎样求交点坐标?交点坐标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有什关系? ③解下列方程组(由学生完成):
(ⅰ)⎩⎨⎧=++=-+022,0243y x y x ; (ⅱ)⎪⎩⎪⎨⎧+==+-2131,0362x y y x ; (ⅲ)⎪⎩
⎪⎨⎧+==-2131,062x y y x .
如何根据两直线的方程系数之间的关系来判定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④当λ变化时,方程3x+4y-2+λ(2x+y+2)=0表示什么图形,图形有什么特点?求出图形的交点坐标.
讨论结果:①教师引导学生先从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入手,看下表,并填空.
关系.
设两条直线的方程是l 1:A 1x+B 1y+C 1=0,l 2:A 2x+B 2y+C 2=0,
如果这两条直线相交,由于交点同时在这两条直线上,交点的坐标一定是这两个方程的唯一公共解,那么以这个解为坐标的点必是直线l 1和l 2的交点,因此,两条直线是否有交点,就要看这两条直线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0
,0222111C y B x A C y B x A 是否有唯一解. (ⅰ)若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唯一解,则l 1与l 2相交;
(ⅱ)若二元一次方程组无解,则l 1与l 2平行;
(ⅲ)若二元一次方程组有无数解,则l 1与l 2重合.即
直线l 1、l 2联立得方程组⎪⎩⎪⎨⎧⇔⎪⎩⎪⎨⎧.
,,212121平行重合相交无解无穷多解唯一解转化、l l 、l l 、l l
(代数问题) (几何问题)
③引导学生观察三组方程对应系数比的特点:
(ⅰ)23≠1
4;(ⅱ)21316312=--=;(ⅲ)16312--=≠2
11. 一般地,对于直线l 1:A 1x+B 1y+C 1=0,l 2: A 2x+B 2y+C 2=0(A 1B 1C 1≠0,A 2B 2C 2≠0),有
方程组⎪⎪⎪⎪⎩
⎪⎪⎪
⎪⎨⎧⇔≠=⇔⇔==⇔⇔≠⇔⎪⎩⎪⎨⎧=++=++.,,002121212121212121212121222111平行无解重合无穷多解相交唯一解l l C C B B A A l l C C B B A A l l B B A A C y B x A C y B x A . 注意:(a)此关系不要求学生作详细的推导,因为过程比较繁杂,重在应用.
(b)如果A 1,A 2,B 1,B 2,C 1,C 2中有等于零的情况,方程比较简单,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很容易确定.
④(a)可以用信息技术,当λ取不同值时,通过各种图形,经过观察,让学生从直观上得出结论,同时发现这些直线的共同特点是经过同一点.
(b)找出或猜想这个点的坐标,代入方程,得出结论.
(c)结论:方程表示经过这两条直线l 1与l 2的交点的直线的集合.
(三)应用示例
例1 求下列两直线的交点坐标,l 1:3x+4y-2=0,l 2:2x+y+2=0.
解:解方程组⎩
⎨⎧=++=-+,022,023y x y x 得x=-2,y=2,所以l 1与l 2的交点坐标为M(-2,2). 变式训练
求经过原点且经过以下两条直线的交点的直线方程.l 1:x-2y+2=0,l 2:2x-y-2=0.
解:解方程组x-2y+2=0,
2x-y-2=0,得x=2,
y=2,所以l 1与l 2的交点是(2,2).
设经过原点的直线方程为y=kx,把点(2,2)的坐标代入以上方程,得k=1,所以所求直线方程为y=x.
点评:此题为求直线交点与求直线方程的综合运用,求解直线方程也可应用两点式. 例2 判断下列各对直线的位置关系.如果相交,求出交点坐标.
(1)l 1:x-y=0,l 2:3x+3y-10=0.
(2)l 1:3x-y+4=0,l 2:6x-2y-1=0.
(3)l 1:3x+4y-5=0,l 2:6x+8y-10=0.
活动: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解方程组,看解题是否规范,条理是否清楚,表达是否简洁,然后再进行讲评.
解:(1)解方程组⎩⎨⎧=-+=-,01033,0y x y x 得⎪⎪⎩
⎪⎪⎨⎧==.35,35y x 所以l 1与l 2相交,交点是(35,3
5). (2)解方程组⎩⎨⎧=--=+-)2(,0126)1(,
043y x y x
①×2-②得9=0,矛盾,
方程组无解,所以两直线无公共点,l 1∥l 2.
(3)解方程组⎩⎨⎧=-+=-+)
2(,01086)1(,
0543y x y x ①×2得6x+8y-10=0.
因此,①和②可以化成同一个方程,即①和②表示同一条直线,l 1与l 2重合.
变式训练
判定下列各对直线的位置关系,若相交,则求交点.
(1)l 1:7x+2y-1=0,l 2:14x+4y-2=0.
(2)l 1:(3-2)x+y=7,l 2:x+(3+2)y-6=0.
(3)l 1:3x+5y-1=0,l 2:4x+3y=5.
答案:(1)重合,(2)平行,(3)相交,交点坐标为(2,-1).
例3 求过点A(1,-4)且与直线2x +3y +5=0平行的直线方程.
解法一:∵直线2x +3y +5=0的斜率为-32,∴所求直线斜率为-3
2.又直线过点A(1,-4),由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易得所求直线方程为2x +3y +10=0.
解法二:设与直线2x +3y +5=0平行的直线l 的方程为2x +3y +m=0,∵l 经过点A(1,-4),
∴2×1+3×(-4)+m=0.解之,得m=10.∴所求直线方程为2x +3y +10=0.
点评:解法一求直线方程的方法是通法,须掌握.解法二是常常采用的解题技巧.一般地,直线Ax +By +C=0中系数A 、B 确定直线的斜率.因此,与直线Ax +By +C=0平行的直线方程可设为Ax +By +m=0,其中m 待定.经过点A(x 0,y 0),且与直线Ax +By +C=0平行的直线方程为A(x -x 0)+B(y -y 0)=0.
变式训练
求与直线2x +3y +5=0平行,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之和为6
5的直线方程. 答案:2x+3y-1=0.
(四)知能训练
课本本节练习1、2.
(五)拓展提升
问题:已知a 为实数,两直线l 1:ax+y+1=0,l 2:x+y-a=0相交于一点,求证:交点不可能在第一象限及x 轴上.
分析:先通过联立方程组将交点坐标解出,再判断交点横、纵坐标的范围.
解:解方程组⎩⎨⎧=-+=++0,01a y x y ax ,得⎪⎪⎩
⎪⎪⎨⎧-+=-+-=.11,112a a y a a x .若112-+a a >0,则a >1. 当a >1时,-1
1-+a a <0,此时交点在第二象限内. 又因为a 为任意实数时,都有a 2+1≥1>0,故1
12-+a a ≠0. 因为a≠1(否则两直线平行,无交点),
所以交点不可能在x 轴上,交点(-1
1,112-+-+a a a a )不在x 轴上.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讨论两直线方程联立方程组来研究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得出了方程系数比的关系与直线位置关系的联系.培养了同学们的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转化思想.通过本节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两直线方程联立方程组解的情况与两直线不同位置的对立关系,并且会通过直线方程系数判定解的情况,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统一的观点.当两条直线相交时,会求交点坐标.注意语言表述能力的训练.通过一般形式的直线方程解的讨论,加深对解析法的理解,培养转化能力.以“特殊”到“一般”,培养探索事物本质属性的精神,以及运动变化的相互联系的观点.
(七)作业
课本习题3.3 A组1、2、3,选做4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