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应用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专题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下《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其应用》专题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准确地回忆起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内容,理解其含义,并能够熟练地运用该表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预测和解释。
2.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金属的反应等。
3.学生能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金属的活性,并提出合理的结论。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回顾和巩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基本概念;二是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展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是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实验演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同时,我还注重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促进他们的学习进程。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2.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和小组评价,共同总结学习成果和经验教训,促进彼此的进步。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演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的方式,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2.实验演示与数据分析:利用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生动形象地展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原理和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金属活性的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金属活动性顺序(教案)

金属活动性顺序(教案)

第2课时金属活动性顺序课标要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判断金属的活泼性程度。

(2)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习,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1)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拨,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对比实验,初步形成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的习惯,建立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意识。

(2)“真假黄金饰物”的鉴别,使学生体会到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学习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1.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教具准备】锌片、铁丝、铜丝、铝丝、CuS04溶液、AgN03溶液、NaCl溶液、Al2(S04)3溶液、试管(若干)等。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以及置换反应的概念,现在让我们通过一组实验来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

【活动与探究】请同学们分组完成课本P11~P12实验,并记录好反应现象。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发现什么问题?(用化学方程式描述实验结果)【交流回答】根据上述反应,同学们能否得出铜、铝、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得出结论】金属活动性:A1>Cu>Ag【归纳总结】经过了许多类似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人们进行认真的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归纳总结出了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同学们是否发现: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为什么有氢的位置,有何作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有何重要应用呢?【交流回答】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生成氢气,而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即不反应)。

教案(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运用)

教案(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运用)

教案: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运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活动性的概念,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

2. 培养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金属活动性的概念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排列3.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掌握及应用。

2. 难点:金属活动性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金属活动性。

2. 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3.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铁、铜、锌、铝等金属试剂,稀盐酸,试管,镊子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六、金属活动性的概念与判断1. 金属活动性的定义2. 金属活动性的判断方法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排列与记忆1.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排列原则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记忆方法八、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实例1.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2. 金属的提炼与回收九、金属活动性实验设计与分析1. 实验设计原则2. 实验数据分析方法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与反馈。

六、金属活动性的概念与判断1. 金属活动性的定义金属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即金属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成为阳离子的能力。

2. 金属活动性的判断方法通过金属与稀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反应越剧烈,金属活动性越强。

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排列与记忆1.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排列原则根据金属与稀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来排列,反应越剧烈,金属活动性越强,排在前面。

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记忆方法使用“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的口诀来记忆金属活动性顺序。

八、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实例1.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选择合适的金属进行防腐蚀处理,如在铁制品表面涂覆锌层。

2. 金属的提炼与回收在提炼金属时,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先提炼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再逐步提炼活动性较弱的金属。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应用教案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应用教案

大姚一中“大姚教学范示”复习课标杆教学教案设计硝酸银溶液A教后反思一、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初中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将来学习高中化学的基,金属活动性的应用是酸碱盐教学的一个重点,对于学生的学习而言,也是一个难点。

本节课的复习内容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应用。

这个目标可以分解为两个小目标。

1、写出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铁和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描述对应的实验现象2、根据对标杆题分析归纳出金属与盐酸、硫酸、可溶性盐反应的规律和方法。

并用揭示的规律、方法要能够解决同类问题。

为完成上述两个目标设计了下列流程。

二、本节课的教学流程:1、解读《课程标准》,确定教学落点(学习目标或学生达成目标),确定学生达成目标的方式及教具选择;2、预习检查,发现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便于更好的教学3、以演示实验的形式导入课,目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4、展示本节课的复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达到的目的5、知识回顾学生自检自查梳理已学知识6、自学指导通过学生写、说的方式加强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理解7、展示标杆素材,提出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

8 学生自主学习——自学、探究、讨论交流、展示、互帮互学;9、教师以学定教,精讲点拨;10. 类题训练;11、师生归纳总结、反思。

三、本节课较好的地方是:一、在课堂上通过四人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在注重学生个体独立思考的同时、又兼顾组内讨论、组间交流、互帮互学等有效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产生的疑问,此时作为老师不用马上给予回答,而是请本小组其他的同学通过交流、寻找课本素材共同完成需解决的问题。

这样,学生就很有兴趣都在认真地思考,并且其他组的同学积极要求进行解答,而且回答得比较圆满。

反思在课堂中发生的新情况,作为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尽可能利用学生表现出的特殊情况发动学生进行思考,让他们在思考中获取新知,同时应对与学生的细心观察给与及时肯定,及时给予评价。

金属活动性顺序教案

金属活动性顺序教案

金属活动性顺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属活动性的概念,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金属活动性的概念。

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确定。

3.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 金属活动性的概念及意义。

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的记忆和应用。

四、教学难点:1.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

2. 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金属活动性。

2. 运用实验法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

3. 利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现象。

一、金属活动性的概念1. 引入:讨论金属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思考金属的活性。

2. 讲解:介绍金属活动性的定义,解释金属活动性的意义。

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确定1. 实验: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金属与酸反应的情况,引导学生发现金属活动性的规律。

2. 讲解:介绍金属活动性顺序,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原理。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例,如金属防腐蚀、金属焊接等。

2. 实验:设计实验让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问题,如设计实验分离混合金属。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四、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记忆和巩固1. 游戏:设计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记忆游戏,如金属活动性顺序接龙、金属活动性顺序拼图等。

2. 练习:布置金属活动性顺序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五、金属活动性顺序在生活中的应用1. 案例分析: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金属的回收利用等。

2.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金属活动性顺序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分享给其他小组。

六、实验探究:金属活动性的验证1. 实验设计:安排一系列金属与不同酸反应的实验,如盐酸、硫酸等,使用不同的金属如铁、铜、锌等。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教案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教案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教案
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应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材料:
1.金属试片(铜、银、锌、铝、铁、镁、钠)
2.稀盐酸(HCI)溶液
3.试管或容器
4.钳子或夹子
5.配套实验报告表
步骤:
引言:
1.介绍金属的活动性概念,活动性越高的金属越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提出问题:金属有什么不同的活动性?如何确定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实验步骤:
1.将铜片放入一个试管中,然后加入稀盐酸溶液。

观察并记录反应产生的气体。

2.重复步骤1,依次使用银片、锌片、铝片、铁片、镁片和钠片。

3.观察并记录每个金属与盐酸的反应情况,包括是否产生气体、气体产量和反应速度。

讨论与总结:
1.分析实验结果,确定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2.设计和进行其他实验来验证活动性顺序的准确性。

3.解释为什么金属的活动性会有所不同,涉及到金属原子的电子结构和原子半径等因素。

延伸探究:
1.探究金属活动性与它们在化合物中的氧化态之间的关系。

2.研究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如在电化学反应、腐蚀和金属提取等方面的应用。

家庭作业:
1.阅读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际应用的相关资料。

2.思考并讨论为什么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在化学反应中非常重要。

金属活动性顺序教案

金属活动性顺序教案

金属活动性顺序教案教案标题:金属活动性顺序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概念和意义。

2. 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使用方法。

3. 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对于化学反应的影响。

4.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2. 实验器材:锌片、铜片、铁片、铝片、银片、铅片等3. 实验化学品:盐酸、硫酸、铜(II)硫酸溶液等4.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等5. 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概念,简要解释金属活动性的含义和重要性。

2. 提问:你能说出几种常见的金属?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步骤二: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10分钟)1. 使用PPT或黑板、白板等工具,向学生展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2. 解释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含义和用途,指出活动性顺序的高低与金属的化学反应性有关。

3. 强调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重要性,它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理解金属之间的化学反应。

步骤三:实验探究(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套实验器材和金属片。

2. 让学生按照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顺序,依次将不同金属片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盐酸或硫酸等溶液。

3.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金属片与溶液之间的反应和变化。

4. 让学生根据观察结果,总结金属活动性顺序对于化学反应的影响。

步骤四:讲解和讨论(15分钟)1. 回到教室,与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金属在酸中会发生反应?为什么有些金属比其他金属更容易与酸反应?3. 解释金属活动性顺序对于化学反应的影响,活动性较高的金属更容易与酸等溶液发生反应。

步骤五: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提供更多金属反应的例子,让学生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预测反应结果。

2.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将金属片放入其他溶液中,如铜(II)硫酸溶液,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为什么?步骤六:小结与作业(5分钟)1. 小结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概念和意义。

教案(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运用)

教案(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运用)

教案: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运用第一章: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定义与特点1.1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定义解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概念强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重要性1.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特点介绍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排列规律解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递变规律第二章: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探究2.1 实验一: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设计实验步骤与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关系2.2 实验二:金属与酸的反应设计实验步骤与观察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关系第三章: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3.1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解释金属腐蚀的原因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问题3.2 金属的冶炼与提取介绍金属冶炼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金属的冶炼与提取过程第四章: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拓展与应用4.1 金属活动性顺序与电池的原理解释电池的原理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电池的工作原理4.2 金属活动性顺序与催化剂的选择解释催化剂的作用原理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催化剂的选择问题第五章:综合练习与思考5.1 练习题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引导学生通过练习题目巩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5.2 思考题设计相关的思考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与意义第六章: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6.1 化学反应中的金属置换解释金属置换反应的概念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金属置换反应的可能性6.2 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介绍化学分析中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化学分析中的重要性第七章:金属活动性顺序与金属的化学性质7.1 金属的氧化反应解释金属氧化反应的概念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金属氧化反应的规律7.2 金属的还原反应解释金属还原反应的概念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金属还原反应的规律第八章:金属活动性顺序与金属的电化学性质8.1 电化学腐蚀解释电化学腐蚀的概念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电化学腐蚀的规律8.2 金属的电化学反应介绍金属的电化学反应原理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金属的电化学反应第九章: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实际工业中的应用9.1 金属的选材与应用解释金属活动性顺序在金属选材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实际工业中的重要性9.2 金属活动性顺序在金属加工中的应用介绍金属活动性顺序在金属加工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实际工业中的重要性第十章:综合练习与思考10.1 练习题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引导学生通过练习题目巩固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10.2 思考题设计相关的思考题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与意义第十一章:金属活动性顺序与环境保护11.1 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解释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废水处理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废水处理的可能性11.2 金属活动性顺序在金属回收中的应用介绍金属活动性顺序在金属回收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第十二章:金属活动性顺序与金属资源的开发12.1 金属活动性顺序在金属勘探中的应用解释金属活动性顺序在金属勘探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金属勘探的可能性12.2 金属活动性顺序在金属开采中的应用介绍金属活动性顺序在金属开采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在金属资源开发中的重要性第十三章:金属活动性顺序与生物医学13.1 金属活动性顺序在生物医学材料中的应用解释金属活动性顺序在生物医学材料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生物医学材料的选择13.2 金属活动性顺序在药物输送中的应用介绍金属活动性顺序在药物输送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在生物医学中的重要性第十四章:金属活动性顺序与先进材料14.1 金属活动性顺序在纳米材料中的应用解释金属活动性顺序在纳米材料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分析纳米材料的特点14.2 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功能材料中的应用介绍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功能材料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先进材料中的重要性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总结回顾整个课程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强调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各个领域的应用15.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展望探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未来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思考金属活动性顺序在未来的应用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定义与特点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探究方法3. 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包括化学反应、化学性质、电化学性质、工业应用、环境保护、金属资源开发、生物医学和先进材料等难点:1.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递变规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复杂化学反应和电化学反应中的分析方法3. 金属活动性顺序在特殊领域的应用,如纳米材料和功能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应用的常见题型解析一、考查的方式: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应用,其应用在中学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

考查的方式和题型大致有以下几种:(1)、判断在溶液中的反应能否发生;(2)、根据几种不同金属与酸溶液、盐溶液反应的现象,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3)、设计实验,验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4)、根据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关系,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比较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5)、给出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判断滤液滤渣的成分;(6)、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工业废水进行回收金属的处理;二、对于金属活动性顺序,应从下面几个方面加以理解:1.金属与酸发生反应(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H)前面的金属,可以与酸反应,放出氢气。

(2)这里的酸溶液不能是强氧化性的酸(如浓硫酸、硝酸等)(3)K、Ca、Na除与酸反应外,还能与水在常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其余金属则不能。

2.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1)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而与H的位置无关。

但K、Ca、Na等金属例外,由于它们过于活泼,与盐溶液不发生置换反应,而是先与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

(2)参加反应的盐,必须能够形成溶液,也就是说,盐不能是难溶于水的物质,如Cu和难溶于水的AgCl就不能发生反应,尽管铜的活动性强于银。

(3)如果某盐溶液中含有几种金属离子,向其中加入某一金属且加入的金属活动性最强,最先发生的反应,根据其规律,应认为金属和活动性最弱的那一种金属的阳离子最先发生反应。

有关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考查是历年来中考命题的热点,但也是一个难点。

现将中考化学中的有关考题加以整理,供同学们参考。

三、题型:1、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推断例1.(恩施中考题)对甲、乙、丙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1)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乙没有现象。

(2)取大小相等的甲、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甲、丙表面都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丙的快。

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甲>丙>乙 B.丙>乙>甲 C.甲>乙>丙 D .丙>甲>乙例2.(咸宁市中考题)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应;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1)X、Y和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2)举出符合上述金属活动性顺序的三种常见金属(写化学式);并写出在Z表面有银析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金属活动性强弱的验证例3.(黄石市中考题)某学生为了验证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四种方案:①将Zn、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②将Zn、Cu分别加入到ZnSO4溶液中;③将Zn分别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④将Fe 分别加入到ZnSO4、CuSO4溶液中()A.①或④ B.①或② C.②或③ D.③或④例4.(青岛市中考题)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下列三种金属被发现、使用的先后顺序依次为:铜、铁、铝。

(1)金属大规模被使用的先后顺序跟_____________(填序号)选项关系最大。

①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②金属的导电性;③金属的活动性。

(2)为探究锰与铁的金属活动性,在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表面光亮的两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中(反应中Mn显+2价),请回答:除了比较与酸反应产生气体速率的快慢,请你再举出一种可比较这二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写出所需药品即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将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左右两盘上,调节至平衡,再向两只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镁和铁,待反应停止后,请判断:①若天平仍保持平衡,烧杯中一定没有剩余的物质是___________ _ ;②若天平失去平衡,则指针一定偏向放_____________ 的一边。

3、对于反应后生成物的推断例5.(呼和浩特中考题)在AgNO3 、 Cu(NO3)2,、Zn (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待反应完全后过滤,不可能存在的情况是()A.滤纸上有Ag 、Cu 、Fe,滤液中有 Zn2+、Fe2+B.滤纸上有Ag 、Cu,滤液中有 Zn2+、Fe2+C.滤纸上有Ag 、Cu,滤液中有Cu2+ 、Zn2+、Fe2+ D.滤纸上有Ag 、Cu 、Fe 、Zn ,滤液中有 Zn2+、Fe2+例6.(包头市中考题)向AgNO3、 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1)写出上述任意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

(2)如果向所得滤液中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渣中一定有。

(3)如果向所得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

巩固练习:1、(肇庆市中考题)某同学探究金属单质的活泼性时发现:X、Y都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氢气而Z不能;Y能在X的盐溶液中置换出X。

则它们的金属活动顺序为()A.X>Y>(H)>Z B.Y>X>(H)>Z C.X>Z>(H)>Y D.Y>(H)>X> Z2.(南充市)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人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而Y 不反应;如果把Y 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 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和Z的金属活动顺序正确的是 ( )A.X>Y>Z B.X>Z>Y C.Z>Y>X D.Z>X>Y3.(攀枝花市)X、Y、Z、W是四种不同的金属,为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强弱,某同学利用这四种金属单质、盐酸、Z的硝酸盐、W的硝酸盐,进行有关实验,结果如下表(能发生置换反应的记为“√”,不能反应的记为“一”,无标记的表示未做该实验)。

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X>W>Y>Z B.X>Y>W>Z C.W>X>Y>Z D.Y>W>Z>XW的硝酸盐√—4.(河北省中考题)为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是依次减弱的,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四个实验。

其中不必进行的是()5.(烟台市中考题)印刷铜制电路板的“腐蚀液”为FeCl3溶液。

已知铜、铁均能与FeCl3溶液反应,反应方程式分别为:Cu+2FeCl3=2FeCl2+CuCl2,Fe+2FeCl3=3FeCl2。

现将一包铜、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关于烧杯中物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一定含FeCl3,固体一定是铁和铜(B)溶液中一定含FeCl2,固体一定含铜(C)溶液中一定含FeCl2、CuCl2,固体一定含铜(D)溶液中一定含FeCl2,固体一定是铁和铜6.(晋江市中考题)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金属的性质后,在实验室找到的一种银白色金属R做如下探究:(1)将金属R投入稀盐酸中,金属表面有气泡冒出。

则该金属R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的(选填“前面”或“后面”)。

(2)为了比较金属R与铁的活动性强弱,兴趣小组设计下列方案进行实验,请完成下表:你的一种猜想验证方法现象结论金属R的活动性比铁将金属R投入溶液中金属R表面有黑色的物质析出猜想(选填“正确”或“错误”)(3)请根据上述的信息,标出金属Fe、R、Cu在下列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相应位置。

7.(汕头中考题)把相同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滴到等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X、Y、Z三种较活泼金属中,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假如X、Y、Z都是+2价金属,则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8.(海南省中考题)在CuCl2和Mg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为。

9.(汕头中考题)氯化铁能腐蚀铜,工业上常用此原理生产印刷线路板。

以下是印刷线路板的生产及废液的处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②中发生了两个反应:2FeCl3+Fe=3FeCl2和。

(2)滤渣的成份有,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是。

(3)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回收利用的物质是:。

10.(东营市中考题)把一小包铁粉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铜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

请你对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1)猜想:固体的成分可能是。

(2)实验:请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说明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

答案:1、B ;2 A ;3 A ;4 C ;5 B6、(1)前面(2)强(或弱); FeSO4(或FeCl2等);正确(或错误)(3)7、分)Y>X>Z Z>Y>X8、Cu(或铜)Fe(或铁)9、(1) Fe+CuCl2==FeCl2+Cu(2) Fe、Cu(或铁、铜,) 2HCI+Fe==FeCl2+H2↑(3) FeCI3、Cu或FeCl2、Cu10、(1)固体可能是铜、铁混合物,也可能是铜。

(2)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然后加入足量稀盐酸。

有气泡冒出并有固体剩余,则为铜、铁混合物;无气泡冒出,则为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