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兰素的合成方法

合集下载

丁香酚的分离及香兰素的合成实验报告

丁香酚的分离及香兰素的合成实验报告

丁香酚的分离及香兰素的合成实验报告
1、丁香酚的分离方法:将丁香酚与苯乙醇溶液混合,经过煮沸、冷却、过滤和结晶等步骤分离出丁香酚。

2、香兰素的合成方法:在酸性条件下将苯甲醛与乙酸酐反应生成苯甲酸乙酯,再将苯甲酸乙酯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苯甲酸钾盐,最后用氨水将苯甲酸钾盐中的苯甲酸离子去除,得到香兰素。

实验步骤:
1、丁香酚的分离方法:
(1) 将1g丁香酚加入10ml苯乙醇中,加热至溶解,得到溶液A;
(2) 将溶液A置于沸水中煮沸5min;
(3) 将煮沸后的溶液A冷却至室温;
(4) 将冷却后的溶液A过滤,得到过滤液;
(5) 将过滤液置于冰水中冷却结晶,得到丁香酚晶体。

2、香兰素的合成方法:
(1) 将1.5g苯甲醛和2ml乙酸酐混合,加入1ml浓硫酸中,反应30min,得到混合物A;
(2) 将混合物A加入20ml水中,加热至溶解,得到溶液B;
(3) 将溶液B加入5g氢氧化钾溶液中,反应30min,得到混合物C;
(4) 将混合物C加入50ml氨水中,加热至70℃,反应30min,得到沉淀物D;
(5) 将沉淀物D过滤,得到香兰素。

实验结果:
1、丁香酚的分离:得到丁香酚晶体。

2、香兰素的合成:得到香兰素。

实验结论:
1、通过丁香酚的分离,掌握了苯乙醇作为溶剂分离丁香酚的方法。

2、通过香兰素的合成,掌握了苯甲醛与乙酸酐反应生成苯甲酸乙酯,苯甲酸乙酯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苯甲酸钾盐,用氨水将苯甲酸钾盐中的苯甲酸离子去除,得到香兰素的方法。

香兰素的制备实验报告

香兰素的制备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香兰素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2. 掌握实验室制备香兰素的基本操作技能。

3. 通过实验,加深对有机合成反应原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香兰素(Vanillin)是一种具有特殊香味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

其化学名称为3-甲氧基-4-羟基苯甲醇,分子式为C8H8O3。

香兰素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制备,其中较为常见的方法有丁香酚法、邻苯二酚法等。

本实验采用丁香酚法制备香兰素。

该方法以丁香酚为原料,经过异构化、酯化、水解等步骤,最终得到香兰素。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丁香酚- 甲醇- 硫酸- 氢氧化钠- 碳酸钠- 香兰素标准品2. 实验仪器:- 250mL三口烧瓶- 电动搅拌器- 热水浴- 冷却水浴- 精密移液管- 分光光度计-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蒸馏装置四、实验步骤1. 异构化反应- 将0.1mol的丁香酚加入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50mL甲醇,搅拌溶解。

- 加入0.1mol的硫酸,搅拌均匀。

- 将反应混合物置于热水浴中加热,保持60℃反应2小时。

2. 酯化反应- 将反应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加入0.1mol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

- 加入0.1mol的碳酸钠溶液,中和过量氢氧化钠。

- 将反应混合物置于冷却水浴中,搅拌2小时。

3. 水解反应- 将反应混合物转移至蒸馏装置中,加入适量的水,进行蒸馏。

- 收集蒸馏液,加入适量的活性炭,搅拌脱色。

- 将脱色后的溶液过滤,得到滤液。

4. 测定香兰素含量- 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滤液中的香兰素含量。

- 标准曲线绘制:以香兰素标准品为基准,绘制标准曲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异构化反应:反应过程中,丁香酚在硫酸催化下发生异构化反应,生成对甲氧基苯酚。

2. 酯化反应:对甲氧基苯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对甲氧基苯氧基钠,再与碳酸钠反应生成对甲氧基苯氧基钠盐。

3. 水解反应:对甲氧基苯氧基钠盐在水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香兰素。

香兰素合成

香兰素合成

香兰素合成香兰素(Vanillin)是一种常见的香料,具有强烈的香气和甜味。

它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医药等领域。

香兰素最早是从香草中提取得到的,但是由于香草资源有限且成本较高,人们开始研究合成香兰素的方法。

香兰素的合成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酚醛法。

酚醛法是利用酚和醛的反应生成香兰素。

首先,将酚和醛混合,加入一定的催化剂,进行反应。

反应过程中,催化剂起到加速反应速度的作用。

经过一系列的反应,最终生成香兰素。

酚醛法合成香兰素的优点是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产率高。

这种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除了酚醛法,还有其他一些合成香兰素的方法。

例如,通过苯酚和甲醛的反应也可以得到香兰素。

这种方法的原理与酚醛法类似,只是反应条件和催化剂不同。

另外,还有一种通过间苯二酚和甲醛的反应合成香兰素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原料易得,但反应条件较为苛刻。

除了合成香兰素的方法,人们还研究了提高合成效率的方法。

例如,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的种类和用量等条件,可以提高合成香兰素的产率。

此外,还可以利用超声波辅助合成的方法,使反应更加快速高效。

合成香兰素不仅可以解决香草资源有限的问题,还可以控制香兰素的质量和成本。

通过合成,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香兰素,避免了香草中其他成分的干扰。

此外,合成香兰素的成本相对较低,可以大规模生产,满足市场需求。

香兰素合成的研究不仅对食品和香精行业有重要意义,还对药物合成领域具有应用价值。

香兰素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可以用于药物的研发和合成。

通过合成香兰素,可以改良药物的性质,提高药效和稳定性。

香兰素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酚醛法是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合成,可以解决香草资源有限的问题,并且控制香兰素的质量和成本。

香兰素合成的研究对食品、香精和药物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将会有更多高效、环保的合成方法被开发出来,推动香兰素合成技术的发展。

对羟基苯乙酮 用途与合成方法

对羟基苯乙酮 用途与合成方法

对羟基苯乙酮用途与合成方法
对羟基苯乙酮,也称为香兰素,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
有广泛的用途和多种合成方法。

首先,对羟基苯乙酮的用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香精香料行业,对羟基苯乙酮是一种重要的香精香料成分,
常用于调配各种香水、香膏和香料中,赋予产品芳香的气味。

2. 医药工业,对羟基苯乙酮也被用作医药中间体,用于合成某
些药物,如抗生素和止痛药等。

3. 化妆品工业,对羟基苯乙酮常被添加到化妆品中,如护肤品、洗发水等,用于增加产品的香气和吸引力。

其次,对羟基苯乙酮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由苯乙烯和乙酸酐为原料,经过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得到对
羟基苯乙酮。

2. 由苯乙烯和苯甲醛为原料,经过芳香族羟醛缩合反应制得对羟基苯乙酮。

3. 由苯乙烯和乙酸为原料,经过氧化反应得到对羟基苯乙酮。

以上是对羟基苯乙酮的用途与合成方法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你需要更详细的信息或其他方面的介绍,请随时告诉我。

香兰素简介介绍

香兰素简介介绍

01
食品工业:用于制作糕点、糖果、饮料等 食品,提供浓郁的奶油香气。
03
02
用途
04
医药工业:作为药物合成中间体,用于制 备多种药物。
日化工业:用于化妆品、洗涤剂等产品中 ,提供香气和防腐效果。
05
06
其他领域:在烟草、饲料、皮革等行业也 有广泛应用。
02
香兰素的生产工艺
天然提取法
原料
天然提取法以植物为原 料,如香草、香豆等。
历史与发展
历史
香兰素最早是从香草豆中提取得到的 ,因此得名。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 开始通过合成方法大规模生产香兰素 。
发展
现代的合成方法主要采用苯甲醛为原 料,通过化学反应制得香兰素。随着 环保意识的提高,天然香兰素的研究 和开发也日益受到重视。
分类与用途
分类:根据来源和生产方法,香兰素可分为天 然香兰素和合成香兰素。
香兰素简介介绍
汇报人: 2023-12-14
目录
• 香兰素概述 • 香兰素的生产工艺 • 香兰素的应用领域 • 香兰素的生理作用与安全性 • 香兰素的市场前景与趋势分析
01
香兰素概述
定义与性质
定义
香兰素是一种广泛用于食品、饮 料、化妆品和医药等领域的天然 或合成香料。
性质
香兰素具有浓郁的奶油香气,为 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或粉末,微溶 于冷水,易溶于热水、乙醇和乙 醚。
生物发酵法
原料
生物发酵法使用糖类等原料。
发酵过程
通过微生物发酵,将原料转化 为香兰素。
优点
产品纯度高,生产成本相对较 低。
缺点
技术难度较高,需要控制发酵 条件。
03
香兰素的应用领域
食品添加剂

香兰素的合成方法

香兰素的合成方法

该 法 和 乙 醛 酸 法 相 似 [7],不 同 之 处 仅 是 用 三 氯 乙 醛 代 替 乙 醛 酸 ,整 个 过 程 中 只 多 了 一 步 三 氯 甲 基 水 解 生 成 相 应 酸 。由 于 三氯乙醛来源易得,价格比乙醛酸低,所以成本比乙醛酸法低, 但三废处理要增加设备。 1.1.2 从对甲酚合成香兰素。[8]
Key wor ds: vanillin; synthetic methods; extraction; separation
香 兰 素,又 名 香 草 醛 、香 荚 兰 醛 、香 兰 醛 、凡 尼 林 等,化 学 名称 3- 甲氧基 - 4- 羟基苯甲醛, 为白色或浅黄色针状或结 晶状粉末, 呈香兰荚特有的香气,它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 乙 醇 、乙 醚 、氯 仿 和 热 挥 发 油 中,熔 点 82 ℃ ̄83 ℃,沸 点 285 ℃,相对密度 1.056,本品低毒,大白鼠经口 LD501580 mg·kg-1。
充裕的原料来源, 在碱性条件下,以氧气作为氧化剂,氯化铜 和氯化钴作为催化剂,甲醇作为溶剂进行了对甲酚液相氧化, 高 选 择 性 得 到 对 羟 基 苯 甲 醛 。再 通 过 在 氯 仿 中 进 行 单 溴 化 反 应,在甲醇中以氯化亚铜和 DMF 催化进行甲氧基化反应得到 香兰素。这种高效制备方法总收率达 62.4 %。
电解氧化法与化学氧化法相比,工艺简单,不需要外加氧 化剂和催化剂,选择性高,反应产物纯度高,反应收率高,后处 理工序简单,有利于工业化生产,具有大力推广前景。 1.1.1.3 愈创木酚亚硝化法
愈 创 木 酚 与 甲 醛 缩 合 生 成 3- 烷 氧 基 - 4- 羟 基 - 苯 甲 醇 , 再 与 对 亚 硝 基 - N,N- 二 甲 基 苯 胺 反 应 , 最 后 水 解 生 成 香 兰素。

丁香酚的分离及香兰素的合成实验报告

丁香酚的分离及香兰素的合成实验报告

丁香酚的分离及香兰素的合成实验报告
1.丁香酚的分离纯化方法:丁香酚是一种白色结晶性固体,可以通过重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重结晶时需要注意控制结晶条件,如溶剂选择、溶解温度、结晶温度、结晶速度等,以获得高纯度的产物。

2. 香兰素的合成方法:香兰素是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苯甲酸和甲醛反应生成。

反应条件为在碱性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催化剂可选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

实验步骤:
1. 丁香酚的分离纯化:取一定量的混合物溶于适量的溶剂中,加热溶解后滤去杂质,再冷却结晶得到初步的丁香酚。

将初步得到的丁香酚重复以上步骤,直到得到纯度较高的丁香酚。

2. 香兰素的合成:取一定量的苯甲酸和适量的甲醛放入反应瓶中,加入碱性催化剂(如氢氧化钠),在水浴中反应一定时间。

反应完毕后用冷水冲洗沉淀,再用稀酸溶解沉淀,过滤后得到香兰素。

实验结果:
1. 丁香酚的分离纯化:经过反复结晶,得到了高纯度的丁香酚。

2. 香兰素的合成:反应后得到了白色结晶的香兰素,经过重结晶得到了高纯度的产物。

实验结论:
1. 丁香酚的分离纯化可以通过重结晶的方法进行,结晶条件的控制对产物的纯度影响较大。

2. 香兰素可以通过苯甲酸和甲醛反应生成,反应条件为在碱性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催化剂的选择也会影响反应的效果。

香兰素的合成与进展

香兰素的合成与进展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年设计题目:香兰素的合成进展院、系:姓名:指导教师:系主任:尚岩2014年6月17日摘要香兰素被称为香草醛,化学名为3一甲氧基一4一经基苯甲醛。

在自然界有广泛存在,特别是在香荚兰豆中含量可达1.5一3.0%。

香兰素具有奶油香气,广泛用作定香剂,应用于化妆品、香皂、糕点、糖果、烘烤食品等行业。

同时香兰素也是重要的医药中间体,香兰素是合成联苯双酯、特拉唑嗪、3,4,5一三甲氧基肉桂酸异丙胺的中间体。

香兰素在电镀行业中也有广泛应用。

目前,香兰素市场需求量稳步增长, 全球每年的需求量超过1600t,世界年产量10000t以上,我国香兰素年出口量在2000t以上。

我国香兰素生产能力较高,但规模、技术和产品质量均低于国际先进水平。

国内香兰素的生产产量远远满足不了工业需求。

因此,进行香兰素的合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香兰素的合成方法进行了概述,并介绍了我国香兰素技术改进、新工艺开发和相关技术开发的情况,最后提出了香兰素发展方向。

关键词香兰素;合成;生产目录摘要 (I)前言 (1)第1章国内现有技术及技术比较 (2)1.1国内技术 (2)1.1.1 化学合成法生产香兰素 (2)1.1.2 植物提取法生产香兰素 (5)1.1.3 微生物法生产香兰素 (5)1.2 香兰素制备方法的优缺点比较 (5)第2章香兰素新工艺开发情况 (7)2.1乙醛酸法生产香兰素 (7)2.1.1乙醛酸法生产工艺 (7)2.1.2 乙醛酸法存在的问题 (7)2.2 对羟基苯甲醛法生产香兰素 (8)2.3 对甲酚法生产香兰素 (8)2.4 微生物转化法 (9)第3章香兰素生产技术发展趋势 (10)总结 (11)参考文献 (12)前言香兰素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合成香料,作为香料添加剂,以其添加量少和独有的芳香而备受国际香料界的青睐。

香兰素还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作为一种有机合成中间体,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制备各类医药、农药以及各种有机合成中间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 周霞(1970- ),女,湖北人,硕士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精细化工。
2008 年 36 卷第 4 期
广州化工
·21·
将 愈 创 木 酚 与 乙 醛 酸 进 行 缩 合 反 应,得 到 MH- PA,回 收 未反应的愈创木酚后, 将反应液加入到电 解 槽 中, 以 0.2 A· dm-2 的恒定电流密度,电解 8 h,加入盐酸调节 pH 至 1 ̄2 可得 香兰素,收率 81 %。沈阳药学院则开发成功了直接利用草酸 电解液,不经分离提纯,与愈创木酚反应合成 MHPA,进一步经 电 解 氧 化 合 成 香 兰 素 的 工 艺 。 如 以 Mn2+→Mn3++e- 为 氧 化 还 原中介物间接电化学氧化异丁子香酚合成香兰素, 阳极为 PbO2,阴极用 Ni 片电极。合成 最 佳 条 件 为 温 度 55 ℃,介 质 流 速 0.4L/min,反应时间 2 h。收率达到 74.5 %。主要反应为
2.2 植物细胞培养法 随着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 人们开始利用细胞培养
生产香兰素。第一个是香荚兰细胞(Vanilla planifolia cell)的人 工培养技术,利用的是香荚兰向外分泌香兰素的特性,但是单 位体积产量不高,仅为 0.01 g·L-1 左右。2005 年又找到了灌木 状 辣 椒 细 胞(Capsicum frutescens sell)等 将 特 定 添 加 物 转 化 为 香兰素的新方法。 2.3 酶法
煤焦油中富含对甲酚, 为氧化制备对羟基苯甲醛提供了
1.3 木质素法[11] 木质素含于纤维材料及纸浆废液中, 主要以木质素磺酸
盐的形式存在。造纸工业每吨硫酸盐纸浆副产废液约 7 m3,其 中含木质素磺酸盐约 200 kg。其合成方法是将木质素磺酸盐 在 碱 性 介 质 中 水 解 ,再 经 过 氧 化 等 反 应 后 得 香 兰 素 。该 方 法 原 料来源广,生产历史较长,原料成本低,充分利用了废料,但产 品收率低,只有 10 % ̄15 %,污染问题严重,据报 道 说 每 生 产 1 t 香兰素生废水近 150 t, 因此许多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已陆 续 淘汰该路线。但是由于原料成本低,且利用造纸废液,该法继 续研究还是有潜力的。
- 4- 羟基苯乙醇酸(MHPA)。它在碱性条件下被铜离子氧化生 成 3- 甲氧基 - 4- 羟基苯乙醛 酸, 然 后 在 酸 性 条 件 下 脱 去 羧 基生成香兰素。[ 5] 反应条件常压流动空气氧化适宜的条件为: 反应温度 95℃, 氧化剂 与 3- 甲 氧 基 - 4- 羟 基 苯 乙 醇 酸 的 用 量 比 为 1:1.5 ( 摩 尔 比) 、 反 应 时 间 为 2.5 h、 空 气 流 速 为 1 mL/min。合成的香兰素熔点范围为 80.5 ℃~82 ℃( 文 献 值 : 81 ℃~83 ℃) , 收率为 60.5 %。此合成法原料易得,工艺简单, 条 件 易 于 控 制,反 应 收 率 较 高,可 达 70 %,而 且 " 三 废 " 少 易 治理,劳动环境好。缺点是在高温氧化时,需加入大量硫酸铜 作催化剂, 在反应过程中硫酸铜本身被还原为微细粒的氧化 亚铜,过滤十分困难。 1.1.1.2 乙醛酸电解氧化法
Key wor ds: vanillin; synthetic methods; extraction; separation
香 兰 素,又 名 香 草 醛 、香 荚 兰 醛 、香 兰 醛 、凡 尼 林 等,化 学 名称 3- 甲氧基 - 4- 羟基苯甲醛, 为白色或浅黄色针状或结 晶状粉末, 呈香兰荚特有的香气,它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 乙 醇 、乙 醚 、氯 仿 和 热 挥 发 油 中,熔 点 82 ℃ ̄83 ℃,沸 点 285 ℃,相对密度 1.056,本品低毒,大白鼠经口 LD501580 mg·kg-1。
1.1.3 以邻苯二酚为原料的合成[9] 该 法 以 邻 苯 二 酚 为 反 应 原 料 , 以 聚 乙 二 醇 、叔 胺 作 相 转 移
催化剂,在碱性条件下经甲基化、赖默 - 梯曼(Reimer- Tiemenn) 反应可以制得香兰素。
该法工艺复杂,反应效率低,污染大,国外已淘汰。木酚亚 硝 化 法 工 艺 路 线 存 在 原 料 种 类 多 、工 艺 流 程 长 、产 率 低 、排 放 的废液不能生化处理等不足, 特别是环保问题制约了企业的 发展。 1.1.1.4 氯乙醛法 [6]
1 香兰素的化学合成法
1.1 以酚类为原料 1.1.1 以愈创木酚为原料[ 3]
愈创木酚与乙醛酸缩合得到 3- 甲氧基 - 4- 羟基苯乙 醇 酸, 后者经氧化得到 3- 甲氧基 - 4- 羟基苯乙酮酸( 香草扁桃 酸) , 再经过酸化脱羧后得到香兰素。其反应方程式如下:
1.1.1.1 乙醛酸化学氧化法[ 4] 愈 创 木 酚 与 乙 醛 酸 在 碱 性 条 件 下 缩 合 生 成 3- 甲 氧 基
2 微生物法
利用微生物发酵来模拟植物次级代谢过程可生产出香 料化合物,而且这些香料化合物已被欧洲和美国食品法规界 定 为“ 天 然 的 ”。 2.1 微生物发酵法
1977 年日本 Tadasa K 分离得到的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sp.)菌 株 ,能 够 将 丁 香 酚 转 化 为 香 兰 素 ,开 辟 出 生 物 法 制 备 香 兰 素 的 新 途 径 。随 后 又 发 现 许 多 细 菌 、霉 菌 都 能 将 丁 香 酚 、异 丁 香酚、阿魏酸、葡萄 糖 等 化 合 物 转 化 为 香 兰 素,即 可 利 用 多 种 底 物 进 行 微 生 物 发 酵 法 合 成 香 兰 素 。如 利 用 担 子 菌 发 酵 合 成 香兰素。
香兰素是一种重要的广谱型香料和有机合成原料, 它是 全 球 产 量 最 大 、应 用 最 为 广 泛 的 香 料 之 一 , 香 气 幽 雅 、爽 快 , 可 直 接 应 用 于 化 妆 品 、香 皂 、香 烟 、糕 点 、糖 果 以 及 烘 烤 食 品 等 行 业,也 可 用 作 植 物 生 长 促 进 剂 、杀 菌 剂 、润 滑 油 消 泡 剂 等 。 除此外,它还可在电镀工业中用做上光剂,农业中用做催熟剂 等。[ 1] 橡胶制品的除臭剂, 塑料制品的抗硬化剂, 医药中间体, 如 3, 4, 5- 三甲氧基苯甲醛, 是医药抗菌增效剂 TMP 的中间 体;与甘氨酸 缩 合 成 的 吖 内 酯[ 2] ,是 治 疗 帕 金 森 氏 病 的 合 成 药 物 L 多巴的中间体;还能合成治疗高血压 的 L- 甲 基 多 巴 、治 疗上呼吸道感染和防止病菌株传播的甲氧苄氨基嘧化法与化学氧化法相比,工艺简单,不需要外加氧 化剂和催化剂,选择性高,反应产物纯度高,反应收率高,后处 理工序简单,有利于工业化生产,具有大力推广前景。 1.1.1.3 愈创木酚亚硝化法
愈 创 木 酚 与 甲 醛 缩 合 生 成 3- 烷 氧 基 - 4- 羟 基 - 苯 甲 醇 , 再 与 对 亚 硝 基 - N,N- 二 甲 基 苯 胺 反 应 , 最 后 水 解 生 成 香 兰素。
关键词: 香兰素; 合成方法; 萃取; 分离
Synthesis of Vanillin
ZHOU Xia ( The Living Creature Medicine Department, Zhongshan Torch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Zhongshan 528439, China)
愈创木酚和三氯乙醛进行缩合反应, 得到相应的二氯甲 基甲醛, 以碱性水解生成羟基羧酸化生物, 再氧化得到香兰 素。
此法原料易得,工艺路线短,但操作复杂,收率相对较低, 仅为 60 %左右。 1.2 3- 溴 - 4 - 羟基苯甲醛法[10]
采用新型高效的碱式碳酸铜 - DMF 催化体系, 并以廉价 甲醇代替 DMF 为 溶 剂,系 统 地 考 察 了 由 3- 溴 - 4- 羟 基 苯 甲 醛经甲氧基化反应合成香兰素的反应条件, 其中在新型反应 体 系 中,3- 溴 - 4- 羟 基 苯 甲 醛 在 130 ℃下 于 2.67 mol/L 的 甲 醇钠的甲醇溶液中搅拌反应 2 h,其转化率可达 96.7 %。
所有的生物代谢反应都是酶促反应, 上述各种方法虽然 其作用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但可以确定是受到某一种或几种 酶的作用而产生的。如果能分离得到这些酶,利用酶促反应, 则可直接得到香兰素。
3 分离技术
3.1 新方法 利用特征反应,采用亚硫酸氢钠溶液将香兰素转入水相,
再用醋酸丁酯进行二次酸化萃取,从而达到分离提纯香兰素 的目的。研究表明,亚硫酸氢钠法提取香兰素的反萃取和酸 化萃取过程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较高的收率,且酸化萃取受 pH 和香兰素浓度影响较大,在 5 g/L 以下萃取困难。新工艺是 利用香兰素分子中的醛基与 NaHSO3 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α- 羟基磺酸钠,它又易溶于水,用萃取方法提纯香兰素,然后采 用醋酸丁酯将香兰素萃取到有机相,经水洗后,脱溶剂,甲苯 结晶,乙醇重结晶得到产品,其工艺流程见图。
Abstr act: Two kinds of synthesis methods of vanillin, chemical method and biological method were introduced. The status and develoment trends of extract technology of vanillin at home and abroad at present were summarized. Various producing crafts with raw material of guaiacol were introduced emphatically, and a lot of producing crafts having the research foreground were introduce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crafts were evaluat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