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步步高】高考语文-大二轮专题复习-热身训练半个月-第5天课件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板块七 名篇名句默写 学案65 掌握默写要点——选准句写对字形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板块七 名篇名句默写 学案65 掌握默写要点——选准句写对字形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板块七名篇名句默写学案65掌握默写要点——选准句子,写对字形复习任务能够准确无误地背诵出高考要求的背诵篇目,并在试题语境中选准句、写对字。

课标要求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共72篇(文言文32篇、诗词曲40首,详见《高考必背》)。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试题组成命题特点第(1)题第(2)题第(3)题2023新高考Ⅰ卷《报任安书》《李凭箜篌引》与诸葛亮有关的诗句①诗文并重,以诗为主。

选句均为“名句”,不回避生疏的句子与难写字。

②题型稳定,前两题是情境式默写,后一题为开放式默写(飞花令式默写)主要考查的诗句。

③命题范围不超出高考规定的篇目,但鼓励考生进行范围外的积累。

如第(3)题。

新高考Ⅱ卷《五代史伶官传序》《临安春雨初霁》壮阔的写景名句2022新高考Ⅰ卷(广东、河北、湖南、湖北、福建)《荀子·劝学》鸟啼引起悲思的诗句新高考Ⅰ卷(山东、江苏)《拟行路难》《短歌行》《梦游天姥吟留别》新高考Ⅱ卷(辽宁、海南)《归园田居》(其一)《蜀相》与京华有关的诗句新高考Ⅱ卷(重庆)《短歌行》花鸟对举出现的诗句2021新高考Ⅰ卷(广东、河北、湖南、湖北、福建)《庄子·逍遥游》与“三秦”有关的诗句新高考Ⅰ卷(山东)《过秦论》与“青草”“王孙”有关的诗句新高考Ⅰ卷(江苏)《屈原列传》《答司马谏议书》与“杜康”有关的诗句新高考Ⅱ卷《归园田居》(其一)《五代史伶官传序》与“落木”有关的诗句(说明:卷中涉及的老课标背诵篇目,不在统计之列;因背诵篇目前几年各省未统一,个别省份试卷不在统计之列。

)活动一研练高考真题1.(2023·新高考Ⅰ)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自己编写《史记》“________________”,便遭遇了李陵之祸,因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教材文言文点线面必修下册(一) 单篇梳理1 子路、曾公西华侍坐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教材文言文点线面必修下册(一) 单篇梳理1 子路、曾公西华侍坐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教材文言文点线面复习重点 1.积累并记牢“方”“作”“如”“让”“爱”“若”“徒”“御”“族”等重要实词。

2.背诵《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翻译重点句子。

3.掌握通假字及形容词活用的特点。

单篇梳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通读全文,解释加点的词语。

(第1段)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第2段)子曰:“以.①()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②()也。

居.③()则曰:‘不吾知.④()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第3段)子路率尔..①()而对曰:“千乘之国,摄.②()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③(),因.④()之以饥馑..⑤();由也为之,比及⑥()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第4段)夫子哂.()之。

(第5段)“求!尔何如?”(第6段)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①()。

如其礼乐,以俟.②()君子。

”(第7段)“赤!尔何如?”(第8段)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第9段)“点!尔何如?”(第10段)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第11段)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第12段)曰:“莫春者,春服既.①()成.②(),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③()而归。

”(第13段)夫子喟然..①()叹曰:“吾与.②()点也!”(第14段)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第15段)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第16段)曰:“夫子何哂由也?”(第17段)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第18段)“唯求则非邦也与?”(第19段)“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第20段)“唯赤则非邦也与?”(第21段)“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记忆导图]1.通假字例句本字及意义①毋吾以.也②鼓瑟希.③莫.春者④唯求则非邦也与.2.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3.多义词语(1)方(2)作(3)如(4)让4.词类活用5.特殊句式6.常识梳理(1)千乘之国....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课件(65张)

高考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课件(65张)


①文学艺术创造来源于生活,作家塑造的人物形
象,往往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为
创作而形成的。

②一辆运载盐酸的货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侧翻事
故,交通、消防部门的人员迅速赶赴出事现场,并做
出了紧急


③保险丝是电路安全的报警器,当电路里的电流
超过允许值时,保险丝就会
,从而切断
电源,保障线路和电器的安全。


B.河北省的领导在签约会上表示,为京津冀
整体协同发展,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河北将全力建
好永清服装城,确保北京的服装商场如期迁入。

C.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刚进入4G
时代,抢占市场的“搏杀”已见端倪,几大运营商
争相推出各种优惠套餐,在价格上做足了文章。

D.“今天请各位老同学来,为咱们县的发展
献计献策,我只备下清茶一杯,君子之交淡如水
嘛!”县长话音一落,老同学们报以一片笑声和掌 声。
备考策略:
①随时积累 ②精确释义 ③考点熟悉 ④习惯思考
(四)辩析病句复习备考

如:洿池、陂池考读音,

扶掖、微飔 考字形。

学生选错不是没见过,而是没记准。
• 3、复习结合音形义,高频考点重理解。
• (如:劲、识、横、模、发、便、轧、载) (如:塑、酵、潜、嫉、毗、璞、脾、剔)
• (如:代—贷,驰—弛,幅—副—辐,谍— 牒—碟,溶—融,恭—躬,簿—薄,暇—瑕— 遐。)
• (如:祟—崇,羸—赢,茶—荼,荏—茬, 誉—誊)
高 考语 基备考
稳中求变,抓稳适变
面对高考,我们既不必将其神
圣化,也不必将其妖魔化。因为那 只能使我们思维懒惰,研究停滞; 自乱方寸,破坏节奏。抓住高考稳 中有变、稳多变少的特点,在备考 中就能抓稳适变、成功突围。

复习任务群三 小说文本阅读(教学课件)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

复习任务群三 小说文本阅读(教学课件)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二轮专题复习与增分策略

“既然宝贝已经远走高飞,那个阿古顿巴还不到来。就让我们在地里种上青稞, 浇灌井水吧。”秋天到来的时候,人们彻底摆脱了饥饿。
不过三年,这个濒于灭绝的游牧部落重新变成强大的农耕部落。部落首领成为领 主,他美貌骄傲的女儿在新建的庄园中过上了尊贵荣耀的生活。一天,他听见一派笙 歌之声,看见院子里拴满了配着各式贵重鞍具的马匹。人家告诉他是领主女儿的婚礼。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机”是一个村落荒芜、物资贫乏的地方,人们希望阿古顿巴来拯救他们,他们
最终通过自己的劳作赢得了自尊。 B.小说写寺庙广场上的旗杆慢慢地倾倒隐喻信仰的倒塌,表现了阿古顿巴想举起人
们的信仰的大旗。 C.人们想象中的阿古顿巴的英俊聪敏的王子模样以及传颂他的故事,烘托了阿古顿
巴是智慧和正义的化身。
√D.作者将人们知道传说中阿古顿巴的全部细节与他们看到真实的阿古顿巴却否认的 态度前后映衬,使文章前后联系紧密。
解析 “前后映衬”错,应是“形成对比”。
2.作者是如何描写阿古顿巴的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 (1)侧面描写:通过人们对他的故事的传颂,表现了阿古顿巴敢为天下先, 挑战权力和权威,追求自由与正义。通过人们对他的指责,表现了阿古顿巴的智慧。 (2)对比:通过人们传说中和现实中阿古顿巴状貌滑稽、形容枯槁、形销骨立的对 比,表现了阿古顿巴为承担起贫苦百姓命运的责任,自己却承受贫困的无私无畏。 女子沉溺于美丽的幻想与阿古顿巴向荒野出发去寻找酥油和煮肉的铜锅形成对比, 表现了他的勇于行动。 (3)细节描写:阿古顿巴多次重申自己的身份不果后,“垂手站在她面前,脸上的 表情幸福无比”,表现了他对爱情的向往和纯粹。
复习任务群三 小说文本阅读
任务(七)
练就审美技能,赏析描写艺一样,小说描写艺术也是审美素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 高考小说阅读考查的重要方面。为此,要从两方面下功夫,一是构建起以叙事、 描写艺术为主体的艺术技巧知识网络,二是在实战中练就审美技能,尤其是针 对具体文本的具体技巧作出具体赏析,而不是说空话套话,这一点才是二轮复 习的重点所在。

部分倒装之倒装规则及倒装条件讲解课件-高三英语二轮复习

部分倒装之倒装规则及倒装条件讲解课件-高三英语二轮复习

当交朋友的时候,应当给予对方一定的尊重,因为只有这样别 人会给你同样的尊重。
当交朋友的时候,应当给予对方一定的尊重,因为只有这样别 人会给你同样的尊重。
When making friends, you should give others a certain amount of respect, because 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gain the same respect.
Have A Try
Only after talking to two students ______ that having strong motivation is one of the biggest factors in reaching goals.
A. I did discover C. I discovered
操作步骤
1. 把so/such…放在句首 2. 主句变一般疑问句 3. 从句不变
把以下句子变为倒装句
Wang is such a talented dancer that I become a big fan of him.
把以下句子变为倒装句
Wang is such a talented dancer that I become a big fan of him.
现在,入学的竞争如此激烈,以至于学生 们生 生 夜夜准备生 考, 忽略了生 生 的身体健康。
现在,入学的竞争如此激烈,以至于学生 们生 生 夜夜准备生 考, 忽略了生 生 的身体健康。
入学的竞争: competition for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激烈: fierce 忽略: neglect
B. the load was D. the load is

晨读晚练手册第5天-备战2023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晨读晚练含答案

晨读晚练手册第5天-备战2023年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晨读晚练含答案

新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晨读晚练手册第5天晨读一、高考必背篇目默写过关(《师说》)情境默写(1)关于学习从师这件事,一般人对于自己的孩子的态度(),()。

(2)强调老师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老师代表着道理知识的两句(),()。

(3)《师说》开篇提出什么论点,然后交代了老师的哪些作用?(),()。

(4)交代李蟠热爱学习,精通典籍的两句(),()。

(5)作者叹惜高高在上的士大夫们还比不上底层工匠(),()。

(6)韩愈在《师说》中用“(),(),()”进行对比,批判了当下不良的学习风气。

(7)韩愈赞赏李蟠博学多才,不受当时不良风气的影响的句子(),()。

(8)《师说》中交代圣人超出常人,越来越圣明的原因是(),()。

(9)有了疑惑却不从师学习,其导致的结果是(),()。

(10)交代普通人资质平庸,越来越愚昧的原因的两句(),()。

(11)“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一致。

(12)韩愈《师说》中,作者认为即使那个人比自己小,只要懂得道理比自己早,就应该向他学习的句子是:(),(),()。

(13)交代年龄大的人,一般懂得道理早于年龄小的人(),()。

(14)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广泛学习,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的语句是:()。

()。

(15)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16)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

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而耻学于师”,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是故“(),()”。

(17)感慨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不复存在,人们的疑惑问题难以解决的两句()!()(18)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19)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65练板块五 文言文阅读对点练案19 理解文言实词(一)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65练板块五 文言文阅读对点练案19 理解文言实词(一)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65练板块五文言文阅读对点练案19理解文言实词(一)一、名句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来形容现在那些溺爱孩子不计后果的家长也非常恰当。

(2)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道,庭院里有一棵枇杷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面对此景,睹物思人,感慨万千。

(3)阅读古代诗词时,小明非常欣赏由山与水构成的雄浑阔大画面的诗句,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专项训练2.根据通假条件找出下面画横线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义。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①归孔子豚。

②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③遇诸涂。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

”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

”“好从事而亟失时,④可谓知乎?”曰:“不可。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孔子曰:“诺。

吾将仕矣。

”(节选自《论语·阳货》)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考下列词语的古义和变化类型,完成下面表格。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课件98张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课件98张
(建议以文言词语、文意概括为主) 综合热点专题——根据高考不同形式文本选择
(建议涉及传记、议论、杂记、散文等文本)
最新的“四省联考”(教育部命题)
(二)“问题专题”示例
总体思路:考什么?怎么考?考多难?有何要求? 主要问题在哪里?
具体展开: 学生现状:自我反馈表(阶段性)、群体性与个体性 原因策略:学情调查表 理论实践:内容组织、例题选取、练习力度、复习整理 反思调整:训练后的补充、调整、复练
难道考试的时候某句读不懂就真的无路可走了吗?
C.诗人通过一扇小窗能远不距能根离据该欣句赏在文这中幅的位画置作来推,敲领猜测略呢?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反思: 诗歌理解,依据该句在诗中的关键位置,利用上下文进行大胆有效反向推测。
以2021届成都三诊为例:
设题——情感的相互“掣肘”与“套板”
B.“各自有四时”“盛过当同衰” ——情感指向
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 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审题:
16年开始,古诗鉴赏的提问风格和策略发生了变化,题干设置很具体,把一 个笼统的问题清晰地分解出来,题干几乎就是提供了答题思路。例如:
• 【2016年高考全国卷1】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5分) • 笼统地问,老问法是:请谈谈你对前四句的理解,或者前四句在诗中有什
分析:C项,“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表述有误,原文 是“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 宫”,是原来有规定,不是找借口,不愿到任办公。这种类型就是侧 重对文字细节的理解。
典例三——2021届成都市二诊考试第12题
原文相关: 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钱学森也有着十分粗狂而任性的另一面。他当年的学生 们回忆,他上课总要迟到几分钟,正当大家猜测他今天 是否会缺席时,他快速冲进教室,二话不说,抓起粉笔 就在黑板上写开了,直到用细小而工整的字迹填满所有 的黑板为止。又有一次,一个学生举手说:“第二面黑 板上的第三个方程式,我看不懂。”钱学森不予理睬。 另一个学生忍不住发问:“怎么,你不回答他的问题 吗?”钱学森硬邦邦地说:“他只是在叙述一个事实, 不是提出问题。”又有一次,一个学生问钱学森:“你 刚才提供的方法是否万无一失?”钱学森冷冷地瞪了 他一眼,说:“只有笨蛋才需要万无一失的方法。”期 末考试,钱学森出的题目极难,全班差不多都吃了零蛋。 学生有意见,对此钱学森回答:“我又不是教幼儿园! 这是研究所!”
C.程远同学经过深入思考,终于解出了令大家都 感到棘手的难题,老师赞扬他在学习上领悟到 了千.虑.一.得.的道理。
D.“两会”召开前夕,中央电视台 400 名记者严.阵. 以.待.,准备对这次会议进行全方位的报道。
解析 B 项“移樽就教”是端着酒到别人席上共饮, 以便请教。指主动地去向别人求教。A 项“垂拱而治” 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而使天下太平,多用作称颂帝王 无为而治。此处属不解词义,可改为“励精图治”。 C 项“千虑一得”指平凡的人的考虑也会有可取的地 方,也用作发表意见时的自谦语。此处属使用对象不 当,用语不得体。D 项“严阵以待”指摆好严整的阵 势,等待来犯的敌人。此处属不符语境。 答案 B
格。如是我闻:在美国期间,钱学森仅仅为了解决一 道薄壳变形的难题,研究的手稿就积累了厚厚一大摞, 在工作进展到五百多页时,他的自我感觉是,不满意! 直到八百多页时,才长舒一口气。他把手稿装进牛皮 纸信封,在外面标明“最后定稿”,继而觉得不妥, 又在旁边添上一句,“在科学上没有最后!”
对我来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如下的几句老 实话。回顾学生时代,钱学森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 “我在北京师范大学附中读书时算是好学生,但每次 考试也就八十多分;我考取上海交大,并不是第一名, 而是第三名;在美国的博士口试成绩也不是第一等, 而是第二等。”八十多分,第三名,第二等,这哪里 像公众心中的天才学子!然而,事实就是事实,钱学 森没有避讳,倒是轮到世人惊讶,因为他们已习惯了 把大师的从前和卓越、优异画等号。
一次,是在中科院一位朋友的办公室。我去时, 朋友在欣赏《钱学森手稿》。这是一套手稿,分两卷, 五百多页,是从钱学森早期的手稿中遴选出来的。我 拿过来翻了翻,与其说是手稿,不如说是艺术品。无 论是中文、英文,大字、小字,计算、图表,都工工 整整,一丝不苟,连一个小小的等号,也长短有度, 中规中矩。钱学森的手稿令我想到王羲之的《兰亭集 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进而想到他唯美的人
(3)盘盘焉,_____囷__囷__焉_____,蜂房水涡,
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
(杜牧《阿房宫赋》)
(4)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____右__擎__苍______,
锦帽貂裘,__千__骑__卷__平__冈____。
(苏轼《,完成 4~6 题。
回望钱学森 卞毓方
还有更加不近人情的描述:钱学森在校园中是个 神秘人物,除了上课,教师和学生都只偶尔在古根海 姆大楼跟他擦肩而过。他总把自己关在研究室里,学 生跑去请教问题,他随便一句“看来没问题嘛”,就 把他们打发走。有时他完全封闭自己,不论谁去敲门, 哪怕是事先约好的,他也会大吼一声:“滚开!” 以上细节,恐怕都是真实的。大师就是大师,无一例 外充满个性色彩,这样的大师也更加令人喜爱。
二、名句名篇默写
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 (1)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_吾__尝__跂__而__望__矣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陟__罚__臧__否____,
___不__宜__异__同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4.“朋友在欣赏《钱学森手稿》”一句中,作者为什 么使用“欣赏”这个词语?
解析 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注 意原文中“我拿过来翻了翻,与其说是手稿,不如说 是艺术品”这句话,既然把《钱学森手稿》比为“艺 术品”,那么使用“欣赏”一词是极为恰当的;而且, 使用“欣赏”更能体现出人们对钱学森一丝不苟的治 学精神的赞叹。 答案 人们已经把《钱学森手稿》当做艺术品了,使 用“欣赏”这个词语表达了人们对钱学森一丝不苟的 治学精神的赞叹。
天才绝对出自勤奋。钱学森的一位校友回忆:“一 个假日的一大早,我在学校赶功课,以为整栋楼里只 有我一个人,所以把留声机开得特别响。乐曲进入高 潮时,有人猛力敲我的墙壁。原来我打扰到钱学森了。 后来他送我最新论文,算是对曾经向我大吼大叫聊表 歉意。”
关于归国后的钱学森,这里补充一个细节。你注 意过钱学森的履历表吗?他先担任国防部五院院长, 然后改任副院长。这事不合常规,怎么官越做越小, 难道犯了什么错误?不是的。原来,钱学森出任院长 时,只有 45 岁,年富力强,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光。但 是院长这职务是一把手。钱学森不想把精力耗费在琐 事上,就主动打报告,辞去院长职务,降为副院长。 这种胸怀与情操,很少有人能与之匹敌。
钱学森的天才是不容置疑的。麻省理工的学子对 他佩服不已。有一回,钱学森正在黑板上解一道十分 冗长的算式,有个学生问了另一个与此题无关、但也 十分难的问题,钱学森起初不予理会,继续在黑板上 写算式。“光是能在脑中装进那么多东西,就已经够 惊人了,”一位叫哈维格的学生回忆说,“但是更令 我们惊叹的是,他转过身来,把另一个复杂问题的答 案同时也解答出来!他怎么能够一边在黑板上计算一 个冗长的算式,而同时又解决另一个同样繁复的问 题?真令我大惑不解!”
【步步高】高考语文-大二 轮专题复习-热身训练半个
月-第5天课件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末年,越王勾践以“卧薪尝胆”和“十年 磨一剑”的“胆剑”精神,经过十年的积蓄力 量,发愤图强,垂.拱.而.治.,终于成就了霸业。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 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 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