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第一章 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一章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一、清朝统治的衰落1、经济鸦片战争前,中国是清王朝统治下的一个独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着主要地位,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逐渐增长。
但是,在封建生产关系的桎梏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因素发展缓慢。
2、政治18世纪下半叶,清王朝已经走上衰败的道路。
其吏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枯竭,土地高度集中,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广大人民生活每况愈下,整个社会动荡不安。
自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农民的反抗斗争连绵不绝。
1796年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遍及鄂、川、豫、陕、甘五省,参加群众数十万,绵延近十年。
1813年爆发的天理会起义,波及豫、鲁、冀等省。
3、军事军队也很腐化,武备废弛。
鸦片战争前,清王朝拥有八旗军22万和绿营兵66万。
但无论是八旗还是绿营,都以腐败不堪,军官不理营务,克粮冒饷,花天酒地。
士兵不勤操练。
至于沿海的水师,大都老弱无用,战船多半都是用薄板旧钉锭成,遇击即破。
这样腐败的军队根本没有战斗力。
二、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张1、战前的世界正当清朝国势日趋衰微之时,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却非常迅速。
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18世纪,英国出现“工业革命”,工业生产的发展突飞猛进,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
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欧美大陆各国相继发生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到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获得长足发展。
2、西方的殖民扩张“掠夺是一切资产阶级的生存原则”,伴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开始寻找新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市场,开拓更为广阔的殖民地。
以英国为首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早就对中国及东方各国怀有野心。
16世纪末,英国殖民势力开始侵入印度,并于1600年建立东印度公司,以垄断东方贸易。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政治)

清朝封建统治走向衰落的时候,世界上资本主义正 处于上升阶段。西方的资本主义国家中,以英国工业发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 展水平最高。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 英国早就想要打开中国的大门。它曾经采用外交、贸 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的 易等手段,都未能遂心如意。后来,他们发现从事鸦片贸 英 矛头指向中国。 易可以牟取暴利。 国 鸦片俗名大烟,由罂粟果实内提取乳汁,经干燥制成。 成 它含有大量的吗啡和尼古丁,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中国 为 头 人原来把它作为药材使用,称为洋药。但是,自从鸦片被 号 当作毒品经营以后,一旦有人吸上了瘾,就不易戒除,轻 强 者体力和精力逐渐衰竭,重者难保生命。毒贩却可从中牟 国 伦敦的东印度公司 取暴利。 到中国走私鸦片的趸船 当时拥有鸦片专卖权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其鸦片每箱 美 丽 1817年在市场上的拍卖价为1785卢比, 成本200多卢比, 的 鸦 在中国的卖价为 2618卢比,可以获得暴利10倍以上。于是 罂 片 英国积极向中国走私鸦片。 粟 烟 花 土
签订《南京条约》(1842年8月)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内容
割香港岛给英国(割地) 赔款2100万(赔款)
影响
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 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 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开口岸) 有利于外国资本的输出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 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协关税)
动脑筋
鸦 片 战 争 形 势 图
英军入 1840 侵路线 及年代 1841-1842 抗争 妥协
点 击 画 面 呈 现 战 争 进 程
抗英遗址--虎门炮台
关天培 虎门激战
直隶总督琦善同英军谈判,向英军 保证,只要英军退回广东,清政府一定 惩治林则徐。不久,英军撤退。道光帝 将林则徐革职查办,改派琦善为钦差大 臣,赴广东同英军谈判。
中国与世界关系变化

中国与世界关系变化: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840年以前,中国世界强国,商,周,秦,汉,唐,宋,元,明等朝代的许多时期及19世纪中期前的清朝,中国都是世界列强。
由外国史家估计,公元元年中国的GDP占世界总量26%,直到1870年都是世界第一。
这一时期,中国虽然很强大,但与外部世界交往多是相对孤立地进行,双方之间缺乏互动。
到了鸦片战争以前的明清时期,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才发生重大转变:与西方国家的交往日益增多,与亚洲国家的交往则渐有退居次席之趋势。
第二阶段:1840年至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由强变弱,由屈辱走向自强,由封闭走向被迫开放,与世界的互动开始增强。
1840年之后,屡遭列强侵略,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封闭状态打破,不得不向世界开放,拉近了世界的距离,逐渐成为全国性国际社会的一员,真正成为了世界的中国,中国的近代史完全融入世界现代之中。
鸦片战争后的100多年间,中国发展滞后,呈挨打—贫弱—再挨打—更加贫弱状。
据西方学者估算,1870年,中国的GDP 占世界总量的比重降至17.2%;1890年减至13.2%;1913年进一步降至8.9%;1900年只占世界的6%(英法德俄意美日七国已占世界生产总值的79.5%);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5年,进一步下降到只占世界的4.0%(而美国则占高达56%)。
近代中国一直被排斥在国际经济政治秩序构建过程之外,在与世界的相互关系中,中国处于被动地位。
19世纪下半期和20世纪初是中国走下坡路和蒙受耻辱的时期,经历了从病入膏肓到救亡图存的发展过程。
洋务运动的失败,令中国错失了追赶世界的机会;辛亥革命的不彻底,使中国的现代化蓝图成为空想;一战后的巴黎和会,国力虚弱的中国居然成为列强宰割和瓜分的对象;日本侵华摧毁了近代中国进行的最后一次现代化努力;二战结束时,中国虽是战胜国,但因仍是弱国,仅在名义上位居“四大国”之列;国共内战自然无助于中国国家地位的提升。
1949年至20世纪末,中国站了起来,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力量。
中国近代国情

天坛位于北京 的南端,是明清两 代皇帝每年祭天和 祈祷五谷丰收的地 方。它的严谨的建 筑布局,奇特的建 筑结构,瑰丽的建 筑装饰,被认为是 我国现存的一组最 精致,最美丽的古 建筑群,在世界上 享有极大的声誉。
北 京 天 坛
甘肃敦煌的莫 高窟,留下了极为 精美的壁画45000 多平方米和栩栩如 生的彩塑像2400余 身,是世界上现存 最大的佛教艺术宝 库之一。深刻代表 了我国劳动人民的 智慧和卓越才能, 被誉为东方艺术明 珠。
甘肃敦煌莫高窟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 元七世纪四十年代松蕃 王朝松赞干布时期,距 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是一座融宫殿、城堡和 寺院于一体的古建筑群。 布达拉宫是西藏自治区 内最完整最宏伟的一座 古建筑。相传公元七世 纪时,吐蕃赞普松赞干 布与唐联姻,为迎娶文 成公主而建成此宫,今 尚存法王修法洞和观音 佛堂两处早期建筑。 西藏布达拉 宫
马克思恩格斯 对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的评价:资产阶 级在它的不到一百 年的阶级统治中所 创造的生产力,比过 去一切世代创造的
全部生产力还要多,
还要大。 1782年,瓦特发明蒸汽机
二、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的半殖民 地半封建性质
•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 (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 (三)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 争。鸦片战争打断了中国由封建社会向资 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并使之逐步沦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
清朝从1644年延续到1911年,统治中国长达268年。在这 268年间,其中,从1661年至1796年的130年,在康熙 (1661—1721)、雍正(1772—1734)和乾隆(1735— 1796)三朝的励精图治下,中国封建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 有的体系框架内达到了极致,形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又一 个辉煌盛世,史称“康乾盛世”。 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约3.13亿) 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对外贸易长期出超,以至于英国迟迟 不能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从双方进出口的货物来看,中国主要输出茶叶、瓷器、丝 制品、漆器等,这些都是在欧洲大受欢迎的商品,而外国 商人输入的主要是棉花、羊毛制品、钟表等商品。
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

1.地主阶级
2. 农民阶级
3.工人阶级。近代中国诞生的 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来源主 要是城乡破产失业的农民、 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是中 国新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 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三) 社会 阶级 关系 的变
动
1.地主阶级 2. 农民阶级3.工人阶级
4.资产阶级: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
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 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 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
不管是新的阶级还是旧的阶级,都必 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舞台上进 行活动,都必须面对是维护还是打破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任务,都面临 着如何救国和使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任务。 他们在这些任务前的态度和能力,深刻影 响了近代中国的历史面貌,决定了近代中 国的思想走向、制度选择,也决定了这些 阶级的历史地位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 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 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 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 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 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 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 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 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后 来,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 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
(一) 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二)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讲近
代中
国贫
困落
后的
根源
第一章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对国内实行的一些商业的、文化的政策: a. 对国产货物出口的严格限制:粮食、铁及铁器、硫磺、 硝等物,均严禁出口。丝及丝织品、茶叶、大黄的出口量严 格限制。 b. 严格限制中国商人制造海船。 c. 长时期的“海禁”,海禁解除后又有一段时期禁止华 商赴南洋等地贸易等。 d. 除个别人物外,绝大多数封建统治者对西方资本主义 的科学文化,都采取深闭固拒的态度。对西方制造品,一律 斥为“奇技淫巧”,予以排斥。 e. 禁止中国史书出洋。禁止中国人教授外人汉文,否则 即目为“奸民”、“汉奸”,严拿治罪。 f. 由行商垄断对外贸易,而又对行商无情勒索敲诈。
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发展
2. 早期侵华活动
葡萄牙自西到东,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达印度,强占果阿,又攻 灭马六甲;1514年,第一次到达广东海面。1557年租借澳门,每年 完纳地租银1000两(后逐渐减为500两),历来均向香山县交纳。 西班牙自东向西,由南美洲到达菲律宾,建立殖民统治。1575年首次 到达中国,要求通商,得到明朝政府允许。但是西班牙在菲律宾大肆 屠杀华侨。 荷兰经过尼德兰革命摆脱西班牙的统治而独立后,开始向外扩张。 1601年,荷兰人第一次到广州要求“通商”,明政府拒绝,荷兰人在 东南沿海一带活动,先后以澎湖、台湾为据点活动。1661年郑成功驱 逐了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荷兰便帮助清政府镇压郑氏政权,并借 口“助剿有功”,取得对华贸易权。荷兰人利用清朝皇帝的虚骄心理, 遣使朝贡,向皇帝三跪九叩,另一方面在东南亚大规模屠杀华侨。
1.它是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 2.它是封建中国被迫自卫的一种简单手段。 3.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的心理。 4.隔绝人民与外界的联系,以利于专制统治。
三.闭关政策
2.实施办法
清政府对外商的管理办法: a. 禁止外商在广东过冬。 b. 外商到广东,必须住在行商为之特别建立的“夷馆”中,其生活、行 为由行商负责照管。 c. 禁止拖欠外商银两。 d. 外商雇佣中国民人,加以限制。 e. “夷船”停泊地方,派兵丁加强巡逻。 f. “夷船”到中国后,不入口纳税,而在外洋停泊、走私漏税、贩卖鸦片, 立即驱逐。 g. 禁止偷运枪炮到商馆。 h. 外国妇女不许居住广州夷馆,只许停留船上或居住澳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知识点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社会经济-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遭受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
- 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这种经济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政治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从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帝国开始,这种制度不断发展完善。
皇帝总揽天下大权,通过庞大的官僚体系对全国进行统治。
- 社会结构-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君权、父权、夫权占主导地位,形成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封建礼教。
- 文化思想-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儒家思想经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它强调三纲五常等封建礼教,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规范,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 鸦片战争前的世界-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16世纪至19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英国在17世纪率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随后,英国又开展了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基本完成。
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成为世界工厂。
- 法国在18世纪末也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之后也开始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制度变革的同时,积极对外扩张,寻求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1.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的爆发-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于1840年发动了鸦片战争。
北京工业大学历史知识点总结

以老师划的重点为主,此内容仅供参考综述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英国对华贸易长期处于入超状态,英国工业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和闭关政策的顽强抵抗,销量不大,而英国商人却需要用大量银元购买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商品。
2、英国资产阶级及其政府对中国发动武装侵略蓄谋已久。
3、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二、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1、近代中国半殖民的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
2、在这些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4、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2)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独立解放的目标)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一章一节一、军事侵略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3、条约:(1)1842-英国-《南京条约》-割香港岛;(2)1860-英国-《北京条约》-割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3)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4)1901-《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
4、勒索赔款,抢掠财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应支付的赔款额高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近10亿两。
二、政治控制1、《天津条约》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2、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还享有领事裁判权,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
三、经济掠夺1、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方式,除了强迫中国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外,主要是利用其与清政府签订的不清等条约赋予的特权,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进行掠夺和榨取,逐步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文艺复兴是中世纪欧洲和近代欧洲的分界线) • 通过武力的征服与殖民,将基督教文化、先进
的科学文化推广到全世界。
• 法国的思想启蒙运动 • (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中国的封建制度:延续两千年的封建统治 顶峰:唐朝。 衰败的开始:宋朝(正统地位的动摇) 元朝:少数民族统治下,正统性不复存在 明朝:封建社会的最后挣扎 清朝(康乾雍盛世):少数民族统治下的“盛
阶级的矛盾,升级为广大中国人民同清政府落后统 治及国外侵略者的矛盾
• 4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爆发原因的深层分析
• 1宗教与西方理念:
• 宗教在西方世界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 历史上有名的宗教战争:十字军东征 • 1096——1291,共8次
• 借口:打击穆斯林,夺回耶路撒冷(为了香料)
• 影响:1、接触到先进的拜占庭文明和穆斯林文
总的来说:
•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统治下小农经济占主
导地位(自给自足),长期的闭关锁国让人民
鸦片战争
• 导火索:林则徐虎门销烟 • 根本原因:英国企图打开中国市场 • 战争结果:清朝失败,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 • 影响: • 1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侵犯 • 2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3鸦片战争之后国家的主要矛盾有统治阶级与被统治
《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 这一时期的法国,社会动乱,但工业革
命让法国的经济和海外扩张顺利进行。
3德国:处在分裂时期(普鲁士,奥地
利)
4俄国:彼得一世与叶卡捷琳娜二世的
统治扩张
俄国成为地跨亚欧美三国的大国 农奴制使得经济严重落后,但其处在当时世界的中心,
这是优势,为以后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便利条件(亚历 山大一世击败拿破仑)
组长:丁琪 组员:赵文超、潘光超、桑广明、常 俭、崔鑫、贾文霞、高慧、李志亮、王殿臣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深入探 讨
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形式
文艺复兴后:世界中心中国->欧洲
1. 一、欧洲: 英国 (当时世界的新兴霸主) 政治:经过光荣革命,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治本
主义政体,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扩张扫清障碍。
(中俄尼布楚条约) 其他欧洲国家:
葡萄牙:占据中国澳门
荷兰:海外贸易发达(郑成功收复台湾) 二、美洲: 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让美国在政治上脱离英国管辖,
在以后的100年,美国领土扩张。
经济:并未脱离英国的影响 北方资本主义,南方奴隶制的模式(美国内战的隐患)
三、非洲
• 还未被瓜分,但欧洲殖民者开始奴隶贸易 • (三角贸易)
封建中国(对于中世纪黑暗封建制度的恐惧), 在这个背景下,经济利益的攫取成为辅助手段, 甚至口号。
• 从以上分析看来,鸦片战争的爆发是迟早的的事
情,但不会是在1840年,但是因为一个人和一件 事情,鸦片战争提前爆发了……
经济:
1殖民地掠夺,圈地运动,积累原始资本 2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水平提高 3生产的产品需要市场。(东印度公司)
军事:
大量新式武器装备为海外扩张提供条件
(蒸汽铁甲战舰,速射炮,来复枪等)
2法国:路易十四的统治(康熙皇帝,
彼得一世)
大革命(攻占巴士底狱)
1789、7、14:资产阶级革命法兰西第 一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帝国波旁王朝 的复辟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
明,直接引发了文艺复兴。
• 2、给欧洲人心中买下了一个理念:如果我的宗
教、理念是正确的,我要将它推广到全世界。
• 问题:为什么工业革命会在英国开始?英国在18、
19世纪100多年的世界里成为世界的霸主?
• 1、先进的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 • 2、宽松的经济体制(对于私有经济发展的包容
性)
• 3、英国向来拥有的民族包容性 • 因此,英国要把这种种的先进理念推广到落后的
虚荣心膨胀,狂妄自大
• (自称天朝上邦,外国一律视为蛮夷) • (鸦片在中国的横行)
鸦片战争前中国认识世界
1、魏源 “睁眼看世界”先行者之一 理论:师夷长技以制夷 《海国图志》 (对日本影响深远)
• 2、严复 • 《天演论》 • 理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此外,1793年,英国使者马嘎尔尼 • 访华,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等种种 • 情况进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伊朗,阿富汗,伊拉克,印度,缅甸,越南,
印尼等国家,全部沦为殖民地
• (印度,英国王冠上的宝石)
• 朝鲜,中国的附属国 • 日本,幕府统治下的闭关锁国。但是,对于中
国与荷兰保持开放通商
• 五、鸦片战争前的世界文化 • 文艺复兴以后西方基督教世界利用先进文化对
世”
嘉庆朝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富庶的国家GDP占
世界四分之一
• 衰败的表现: • 1、嘉庆年间白莲教起义,蔓延全国。 • 说明人民心中对统治阶级早有不满 • 2、GDP很大,财富很多,但增速缓慢。地主
阶级拥有的财富多,农民阶级财富少
• 3、长期闭关锁国,信息闭塞,科学技术发展
落后于国外
• 没有搭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便车 • 4、多年的安逸生活让统治阶级以及下层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