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守岁》诗词赏析
守岁鉴赏《守岁》

《守岁》鉴赏[宋]苏轼欲知垂尽1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2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3。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注释:1.垂尽:快要结束。
2.修鳞:指长蛇的身躯。
3.挝:击,敲打。
此处指更鼓声。
赏析:《守岁》是苏轼在嘉祐七年(1062)年末写的。
当时恰逢年末,苏轼一人在外,因为不能与父亲弟弟团聚,又回想起故乡岁暮的淳朴风俗,便写下三首风俗诗寄给弟弟(子由),以抒发自己的思念之情。
《守岁》是其中的一首。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这六句的前四句写岁已将近,后两句写虽欲尽力挽回,但徒劳无益。
以这样六句开头,意在说明这个风俗的存在并无道理。
其实,诗人写守岁,先写守不住,不必守,这是“欲擒故纵”,到底“守岁”是否有道理呢?“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这六句写守岁的情景。
一个“强”字写出儿童过除夕的特点:明明想打瞌睡,却还要勉强欢闹。
“晨鸡”二句将守岁时的心理状态写得细腻入微,“坐久”两句将守岁时的情景写得很逼真。
实际上这是人人守岁时都有过的感受,诗人能不费力地写出来,增添了不少亲切感。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这四句与开头的“欲擒故纵”相对照,表明守岁有理,应该爱惜将逝的时光。
结尾两句化用白居易“犹有夸张少年处”,意在勉励苏辙。
苏辙在京师侍奉父亲,苏轼希望两地守岁,共惜年华。
这个结句含有积极奋发的意味,是点睛之笔,使全诗精神陡然振起。
牛年优秀春联选绿竹别其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横批:春回大地红梅含苞傲冬雪绿柳吐絮迎新春横批:欢度春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横批:鸟语花香春满人间欢歌阵阵福临门第喜气洋洋横批:五福四海春临大地百花艳节至人间万象新横批:万事如意福星高照全家福省春光耀辉满堂春横批:春意盎然事事如意大吉祥家家顺心永安康横批:四季兴隆春色明媚山河披锦绣华夏腾飞祖国万年轻横批:山河壮丽迎新春江山锦绣辞旧岁事泰辉煌横批:春意盎然旧岁又添几个喜新年更上一层楼横批:辞旧迎新东风化雨山山翠政策归心处处春横批:春风化雨家过小康欢乐日春回大地艳阳天横批:人心欢畅多劳多得人人乐丰产丰收岁岁甜横批:形势喜人壮丽山河多异彩文明国度遍高风横批:山河壮丽财连亨通步步高日子红火腾腾起横批:迎春接福福旺财旺运气旺家兴人兴事业兴横批:喜气盈门大地流金万事通冬去春来万象新横批:欢度春节大地歌唤彩云满园春关不住横批:春色满园盛世千家乐新春百家兴横批:欢度佳节千年迎新春瑞雪兆丰年横批:年年有余欢声笑语贺新春欢聚一堂迎新年横批:合家欢乐共享锦绣年华相伴健康天使横批:福如东海财源滚滚随春到喜气洋洋伴福来横批:财源广进春风入喜财入户岁月更新福满门横批:新春大吉大顺大财大吉利新春新喜新世纪横批:万事如意占天时地利人和取九州四海财宝横批:财源不断高居宝地财兴旺福照家门富生辉横批:心想事成天地和顺家添财平安如意人多福横批:四季平安春归大地人间暖福降神州喜临门横批:福喜盈门内外平安好运来合家欢乐财源进横批:吉星高照日日财源顺意来年年福禄随春到横批:新春大吉迎喜迎春迎富贵接财接福接平安横批:吉祥如意创大业千秋昌盛展宏图再就辉煌横批:大展宏图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五福临门民安国泰逢盛世风调雨顺颂华年横批:民泰国安精耕细作丰收岁勤俭持家有余年横批:国强富民上联:东风掀后浪,欣金鹏展翅,跃水击空追梦去; 下联:北斗照前畴,喜福牛扬蹄,耕云布雨种春来。
《守岁》赏析品鉴——拾花洗录

守岁 | 百莫简说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守岁 | 宋 ·苏轼引用注释垂尽:快要结束。
壑:山谷。
修鳞:指长蛇的身躯强:勉强。
哗:一作“喧”。
挝:击,敲打,此处指更鼓声。
灯烬:灯花。
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北斗斜:谓时已夜半。
蹉跎:时间白白过去,光阴虚度。
译文要知道快要过去的一年岁月像是就要游进幽深沟壑的长蛇长蛇虽长,一半的蛇身鳞甲已经看不见了远去的心意无人能够阻拦遮挡岁月如梭,不为人留何况想要抓住它的尾巴的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即便是明明知道努力勤勉也没有办法岁月逝去,无法挽留,自当勤勉这一夜,小孩子不睡觉可劲的玩闹嘻嘻相守守岁,笑语喧闹好像要努力的抓住年的尾巴清晨报晓的公鸡千万不要啼鸣一声一声的更鼓敲响这样的催促让人惧怕长夜漫漫,久坐不起灯火燃尽,灯花坠落起身遥望星空北斗星已经横斜去了难道明年没有这样的夜晚这样的年岁节日不敢想,只怕明年还是这样蹉跎的心情还是那些小孩少年的劲头值得夸奖表扬那般尽情尽兴的珍惜这个夜晚百莫简说诗层次鲜明逐渐递进用三个部分简明道出过年除夕夜守岁情景珍惜时光,犹如珍惜除夕夜这一夜,孩子的表现值得夸奖开头六句用钻进洞穴的长蛇比喻逝去的岁月这一年,就剩下今夜一晚好像洞里很长很长的蛇只有一点尾巴还在外面此处以蛇比喻岁月已经逝去的时光无法挽回就像很长很长的蛇身在洞里也拉不出来逝去的已经不能按照人的意志转移到了除夕已经是岁末即便抓住尾巴哪能栓得住该走的还是要走尽力去挽回只能是徒劳无益六句,说那年已到尽头一年将要过去剩下除夕这一晚守不住又要守中间六句守不住的夜也要守写的是守岁的情景最常见,小孩子瞌睡不去睡觉强打精神,嬉戏玩闹不愿鸡啼晓,不愿夫打更道的是,守岁的心理希望时间长一些再一些紧接着,是大人守岁坐熬油灯燃尽灯花坠落无数起身遥望星空北斗已经斜去情真意切,感触颇深最后,点出时光流逝岁月不等人君当勉励珍惜时光既然守岁就要守到尽头一年一年,都该如此。
苏轼古诗《守岁》原文译文赏析

苏轼古诗《守岁》原文译文赏析《守岁》宋代:苏轼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译文】要知道快要辞别的年岁,有如游向幽壑的长蛇。
长长的鳞甲一半已经不见,离去的心意谁能够拦遮!何况想系住它的尾端,虽然勤勉明知是无可奈何。
儿童不睡觉努力挣扎,相守在夜间笑语喧哗。
晨鸡呵请你不要啼唱,一声声更鼓催促也叫人惧怕。
长久夜坐灯花点点坠落,起身看北斗星已经横斜。
明年难道再没有年节?只怕心事又会照旧失差。
努力爱惜这一个夜晚,少年人意气还可以自夸。
【赏析】《守岁》,十六句,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六句:“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这里用生动的比喻说明守岁无益,从反面人题,跟前两首有所不同。
这个比喻不但形象生动,而见辰龙巳蛇,以蛇比岁,不是泛泛设喻。
这六句的前四句写岁已将近,后二句写虽欲尽力挽回,但徒劳无益。
“系其尾”字面虽然用《晋书·贾后传》“系狗当系颈,今反系其尾”的话,但在行文中完全以“赴壑蛇”为喻:到了除夕,已经是末梢了,倒拔蛇已不大可能,何况只抓蛇尾巴梢,哪里能系得住呢?以这样六句开头,好像说这个风俗无道理。
要写守岁,先写守不住,不必守,这是欲擒故纵,使文字多波澜的手法。
中间六句是第二个层次:“儿童强不睡,相守夜谌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这个层次写守岁的情景。
一个“强”字写出儿童过除夕的特点:明明想打磕睡,却还要勉强欢闹。
这两句仍然是作者回味故乡的风俗,而不是他在凤翔时的情景。
这一年苏轼才二十六岁(虚龄二十七岁),膝下只有一子苏迈,虚龄五岁,不可能有这两句所写的场景。
“晨鸡”二句将守岁时的心理状态写得细腻入微,“坐久”两句将守岁时的情景写得很逼真。
这两句主要是针对大人守岁所说的。
苏轼守岁原文及解释

苏轼守岁原文及解释
《守岁》原文:
新年将至,家家户户都在守岁。
夜深人静,灯火通明,家家户
户都在门前点燃烛火,守夜迎接新年的到来。
在这个时刻,人们会
聚在一起,共同守岁,祈求新的一年能够平安顺利,家庭幸福美满。
苏轼在这首诗中描绘了人们守岁的场景,表达了对新年的期盼
和祝福。
守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习俗,人们在这一天会守夜
迎接新年的到来,希望能够祛除旧岁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好运和喜庆。
这首诗中充满了对新年的美好祝愿,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
的向往和追求。
苏轼通过这首诗歌,表达了对新年的热切期盼和祝福,同时也
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守岁的习俗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
诗富有情感,让人感受到了新年的喜庆和祝福,也让人们对新的一
年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春节的诗句】守岁原文_翻译和赏析_苏轼古诗

【春节的诗句】守岁原文_翻译和赏析_苏轼古诗守岁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相关内容
赏析
作者:佚名
宋代大诗人苏轼的《守岁》,诗意明白易懂,旨在勉励自己惜时如金。
作者用形象的
蛇蜕皮喻时间不可留,暗示要自始至终抓紧时间做事,免得时间过半,虽勤也难补于事。
努力应从今日始,不要让志向抱负付诸东流。
相关内容苏轼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
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
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
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苏轼守岁诗的详细解析

苏轼守岁诗的详细解析中国古典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苏轼的作品一直受到后人追捧,在这些作品中最著名的就是他守岁诗。
苏轼守岁诗是一首高度象征性的诗,深刻地表达了作者隐忍承受,守望祝福的思想情怀。
本文将详细解析苏轼守岁诗,在此基础上探讨其象征意义,以及其对当代读者的启示所在。
苏轼守岁诗是苏轼于宋代晚期守岁时著下的一首诗,全诗共三句,内容很简洁明了:第一句是“昨夜冥冥自思量,何时才见家乡春”;第二句是“来朝恰遇国色舜,不解此意何时新”;第三句是“遥知勤苦功不偶,应有明月与好春”。
从诗的语言表达上来看,它的语言抒情有力,富有节奏感和寓意深刻,诗中的每个字以及每个句子都有特别的含义。
细细分析苏轼守岁诗,可以发现其中暗藏着许多象征意义。
“昨夜冥冥自思量,何时才见家乡春”,这句话暗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以及期待春天临近的希冀。
“来朝恰遇国色舜”,暗示了国家开始兴盛,百姓受益的喜悦;“不解此意何时新”,则表达了作者对百姓得到安宁生活的祈祷。
最后,“遥知勤苦功不偶,应有明月与好春”,是作者对未来的祝福,暗示着勤劳付出得到收获,有着明月和好春,可以享受到美好回报。
以上,就是苏轼守岁诗详细解析的内容。
从上文可以看出,苏轼守岁诗是一首非常有特色的诗,在此基础上,它对当代读者有着深刻的启示。
首先,它鼓励读者在今天的工作中,要勤奋努力,才能取得满意的结果,而这种辛勤付出一定会有报偿;其次,它敦促读者应该表达关怀,发自心的祝福自己的家乡;最后,它激励读者要坚持信念,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从而实现自己的心愿。
苏轼守岁诗是一首很有感染力的诗歌,其中暗藏着丰富的象征意义,读者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启示,激发自己勤奋努力,勇敢地追求梦想,不断实现自我价值。
苏轼守岁诗的详细解析

苏轼守岁诗的详细解析苏轼是中国两千多年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他的诗歌被誉为“诗魂”,他的诗作能激发人们的情感深处失落、痛苦、憧憬、抗争等等。
其中,守岁诗便是苏轼最具代表性的诗作,也是影响中国文学的重要作品。
本文将详细解析苏轼的守岁诗,以挖掘它背后更深层次的主题。
苏轼的守岁诗是他在道光三十四年(1854年)撰写的,它以“夜深秋阑”为题,正是描绘了守岁当晚深夜的景观。
它被称为“守岁诗”是因为它刻画了新一年守岁晚上的情景,守岁是中国传统习俗,人们在新年前夜相聚,一同守候新的一年的到来。
此外,苏轼还把守岁诗写成了一种悲伤的抒情。
从文字上来说,守岁诗的每一句都充满了隐喻和暗示,在文章中,守岁诗描述了深夜时分的悲凉夜景:“清钟落处,夜鸣楼台深”。
这两句话描绘出深夜守岁时的景象,显然,苏轼内心有着中秋夜晚的思念和悲伤。
接下来,苏轼把诗句提升到更深层次,暗示人们生活的哀伤与空虚:“明月万里寄,苦思一夜闻”,意即深夜的空旷、残缺和孤独。
此外,苏轼用诗词把守岁晚上的景象拉进比喻的洪流中,用“萧萧芦花拂堤,风雨急夜细听”比喻风雨与哀伤。
苏轼的守岁诗不只是描绘了一幅梦幻的守岁夜景,它更是把守岁夜景拓展到一种现实意义上的抒发,揭示了苏轼所处的时代的社会和文化情况。
苏轼在守岁诗中暗示在新一年到来之际,社会和人民面临的挑战和困境:“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似乎在暗喻此时此刻,中国人民正在问着为何要焦急守候,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接着,句中酒的提及也意味着国家的逆境:“山阴送客远,桂林发客颓”。
在苏轼的诗里,“客”指的是普通百姓,并不是名流游子,这也显示出中国当时的社会处境人口众多,社会混乱,贫富悬殊。
守岁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习俗,苏轼的守岁诗则用他独特的文字语言,将守岁活动拓展到更深层次的社会主题。
从细微的诗句中,苏轼揭示了人们深层感受,表达了对于新一年到来之前,社会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守岁诗把守岁作为一次总结和展望的时刻,也是苏轼对未来的一种思考,他在诗中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也被其他人解读为他对未来的憧憬、甚至是对民族解放的期望。
守岁诗歌鉴赏

守岁诗歌鉴赏一、内容解析1. 比喻新奇的前几句- 诗的开头把即将过去的一年比作一条钻进山洞的蛇。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这就像在说,你想知道这快要结束的一年啊,它就像一条滑溜溜地朝着山谷里钻的蛇呢。
你看它那长长的鳞片(这里用来形容一年的时光)都已经有一半没进去了,它要走的想法谁能拦住啊。
这比喻特别有趣,一般人形容时间流逝可能就说像流水之类的,苏轼把时间比作蛇,感觉这时间就像一个有生命、有自己想法的东西,偷偷摸摸地就溜走了。
- 然后“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他还说就算想要抓住蛇的尾巴把它留下来,就算很努力也是没用的。
这就像是我们想抓住快要过去的一年,但是根本抓不住,时间不会因为我们想挽留就停留。
2. 描写守岁场景的中间部分-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这一句特别有画面感。
小孩子们啊,强撑着不睡,守着夜,还欢欢喜喜、吵吵闹闹的。
这就写出了守岁时那种热闹的家庭氛围,孩子们不懂什么岁月流逝的惆怅,只觉得守岁是个好玩的事儿,可以熬夜玩耍。
-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这里呢,人们希望早晨的鸡先别打鸣,害怕听到更鼓又敲响一次,因为每一次更鼓敲响,就意味着离新年更近,旧年又少了一点时间。
这就把人们守岁时那种既期待新年又不舍旧年的复杂心情表现出来了。
3. 感慨时光的结尾部分-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写人们守岁坐了很久,灯芯的灰烬都落了,起来看看,北斗星都已经倾斜了。
这表明时间过得很久了,守岁也快接近尾声了。
-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他说,明年难道就没有新的一年了吗?不是的,但是心里担心这一年又会虚度光阴。
这就从守岁的这个时间点,延伸到对整个人生时光的一种担忧,怕自己没有好好利用时间,碌碌无为。
二、艺术特色1. 比喻手法的巧妙运用- 整首诗最出彩的地方就是把岁暮比作赴壑蛇这个比喻了。
这个比喻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很新颖。
它让无形的时间变得好像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有了一种动态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守岁》诗词赏析
守岁
宋代: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译文
要知道快要辞别的年岁,有如游向幽壑的长蛇。
长长的鳞甲一半已经不见,离去的心意谁能够拦遮!何况想系住它的尾端,虽然勤勉明知是无可奈何。
儿童不睡觉努力挣扎,相守在夜间笑语喧哗。
晨鸡呵请你不要啼唱,一声声更鼓催促也叫人惧怕。
长久夜坐灯花点点坠落,起身看北斗星已经横斜。
明年难道再没有年节?只怕心事又会照旧失差。
努力爱惜这一个夜晚,少年人意气还可以自夸。
注释
垂尽:快要结束。
壑(hè):山谷。
修鳞:指长蛇的身躯。
强(qiǎng):勉强。
哗:一作“喧”。
挝(zhuā):击,敲打,此处指更鼓声。
灯烬(jìn):灯花。
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北斗斜:谓时已夜半。
蹉跎(cuōtuó):时间白白过去,光阴虚度。
赏析
《守岁》,十六句,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六句:“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这里用生动的比喻说明守岁无益,从反面人题,跟前两首有所不同。
这个比喻不但形象生动,而见辰龙巳蛇,以蛇比岁,不是泛泛设喻。
这六句的前四句写岁已将近,后二句写虽欲尽力挽回,但徒劳无益。
“系其尾”字面虽然用《晋书·贾后传》“系狗当系颈,今反系其尾”的话,但在行文中完全以“赴壑蛇”为喻:到了除夕,已经是末梢了,倒拔蛇已不大可能,何况只抓蛇尾巴梢,哪里能系得住呢?以这样六句开头,好像说
这个风俗无道理。
要写守岁,先写守不住,不必守,这是欲擒故纵,使文字多波澜的手法。
中间六句是第二个层次:“儿童强不睡,相守夜谌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这个层次写守岁的情景。
一个“强”字写出儿童过除夕的特点:明明想打磕睡,却还要勉强欢闹。
这两句仍然是作者回味故乡的风俗,而不是他在凤翔时的情景。
这一年苏轼才二十六岁(虚龄二十七岁),膝下只有一子苏迈,虚龄五岁,不可能有这两句所写的场景。
“晨鸡”二句将守岁时的心理状态写得细腻入微,“坐久”两句将守岁时的情景写得很逼真。
这两句主要是针对大人守岁所说的。
纪昀很欣赏这十个字,说是“真景”。
实际上这是人人守岁都有过的感受,他能不费力地写出来,增添不少亲切感。
最后四句是第三个层次:“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这个层次与开头第一个层次的欲擒故纵相对照,表明守岁有理,应该爱惜将逝的时光。
正面交代应该守岁到除夕尽头。
结尾两句化用白居易“犹有夸张少年处”,意在勉励苏辙。
苏辙在京师侍奉父亲,苏轼希望两地守岁,共惜年华。
这个结句含有积极奋发的意味,是点睛之笔,使全诗精神陡然振起。
苏轼的《守岁》,诗意明白易懂,旨在勉励自己惜时如金。
作者用形象的蛇蜕皮喻时间不可留,暗示要自始至终抓紧时间做事,免得时间过半,虽勤也难补于事。
努力应从今日始,不要让志向抱负付诸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