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合集下载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物体中,导热性最强的是()。

A. 塑料 B. 木材 C. 铜2、一块金属在力的作用下弯曲,力消失后,金属恢复原状,这说明金属具有()。

A. 弹性 B. 延展性 C. 密度3、下列材料中,耐腐蚀性最强的是()。

A. 铁 B. 铜 C. 铝4、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A. 月亮 B. 萤火虫 C. 镜子5、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 B.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二、填空题6、我们身边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物质,这些物质都有一定的()、()和()。

61、我们可以用()的方法分离沙子和豆子,用()的方法分离糖和沙子。

611、()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

6111、一个电路必须由()、()、()和()组成。

61111、常见的导体有()、()等,常见的绝缘体有()、()等。

三、简答题11、请描述一下什么是光的反射。

111、请简述一下声音传播的过程。

1111、请说明一下什么是物质的溶解性。

四、实验题14、请设计一个实验,探究金属的延展性。

实验材料包括:金属片、锤子、铁钉、钳子、蜡烛和试管夹。

实验步骤如下: a. 用锤子敲击金属片,观察金属片是否有变形。

b. 用钳子夹住金属片,将其拉伸,观察金属片的延展性。

c. 用铁钉将金属片固定在蜡烛上,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将金属片加热,观察金属片的延展性。

实验现象及分析:a. 在用锤子敲击金属片时,金属片出现了()现象,这说明金属具有()性。

b. 在用钳子夹住金属片进行拉伸时,金属片出现了()现象,这说明金属具有()性。

c. 在用铁钉将金属片固定在蜡烛上并加热后,金属片出现了()现象,这说明金属具有()性。

实验结论:金属具有延展性。

五、综合题15、请根据本单元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易的传声筒。

要求画出传声筒的示意图,并简要说明制作步骤和实验方法。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试题-第一单元复习试题(填空式)(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试题-第一单元复习试题(填空式)(含答案)

第一单元沉与浮第一节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2、小石块、回形针、橡皮在水中要( 沉)。

泡沫塑料块、蜡烛、萝卜在水中要( 浮)。

3、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们的体积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不变)。

把橡皮切成小块、把几个回形针穿起来在水中还是要( 沉)到水底,把萝卜切成小块还是( 浮)在水面上。

第二节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1、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 质量)和( 体积)都有关。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3、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4、同样重量的物体,可以改变它的(体积),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与浮的状态。

5、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自身的(重量)来实现沉浮的。

6、潜艇在水中既能上浮也能下沉,当往压载舱里住满海水后,潜艇会(下浮)。

7、轮船从河流驶入海里,轮船会(浮起来)一些,(选填“浮起来”或“沉下去”)第三节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1、轮船在水中排开水的重量叫做轮船的(排水量)。

2、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或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3、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4、同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实心形状,它的沉浮状态(不变)。

5、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6、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7、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相同),因为它们排开的水量相同。

第四节造一艘小船1、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试题和复习资料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试题和复习资料

科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试题及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不改变)。

2、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4、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5、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6、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7、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增大)。

9、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10、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11、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2、上浮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13、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4、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15、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16、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

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17、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18、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19、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0、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填空1.同样大小的物体,我们可以改变它的()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与浮,如用塞子塞好的空瓶,会()在水面上,往瓶里加些沙,增加瓶的(),它就会()到水底了。

2. 同样重量的物体,我们可以改变它的()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和浮。

如一块铁放在水里会(),把它压成铁片,再制成盒子,放在水里,它会()。

3. 同样重量和大小的物体,放在清水里要下沉,放在盐水里要上浮,这说明用不同的()也能改变物体的沉和浮。

4. 物体在液体中是沉还是浮,与物体的()和物体的()有关,还和液体的()有关。

5.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其大小等于()。

6 . 马铃薯在清水中(),在盐水中()。

盐水比清水()。

7. 当物体的重量一定时:比较大的物体容易(),比较小的物体容易()。

当物体的大小一定时:比较重的物体容易(),比较轻的物体容易()。

8、物体在水中会受到()的作用,方向是()。

和重力的方向()。

9、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主要和()有关。

10、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是()。

11、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们的()、()有关。

当()一样时,越重越容易(),越轻越容易();当()一样时,体积越大越容易(),体积越小越容易()。

12、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

13、当物体静止浮在水面上时,受到的浮力()重力。

二、判断:对的请在括号里打“√”,错的请在括号里打“×”。

()1.轻的一定浮,重的一定沉。

()2.人在游泳时会感到有一种向上托起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3.只有盐水和糖水才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4.物体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同。

()5.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

()6.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7.历史上“曹冲称象”的故事是利用的浮力原理。

()8.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9.把橡皮擦切成八分之一放入水中,橡皮擦就会浮起来。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和答案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和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的物体容易沉。

A、轻B、重C、D、小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时就上浮,小于重力时就下浮。

浮在水面的物体,()等于()。

A、浮力B、压力C、重力D、动力3、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

A、下沉B、下潜C、上浮D、上升4、软木塞浮在()上,塑料块浮在()上,葡萄在()上,铜砝码漂浮在()上。

A、水银B、油C、水D、糖浆5、()发现了自然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定律,即: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A、伽利略B、阿基米德C、牛顿D、爱迪生二、多项选择题。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有关。

A、构成他们的材料B、材料C、液体D、液体的性质三、填空题。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

2、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四、判断题。

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会改变。

()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潜艇既能在水中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4、像泡沫塑料块这样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压力。

()5、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同。

()6、在约旦与巴勒斯坦之间,有一个名叫死海的咸水湖。

死海里的水咸极了,含盐量比普通的海水高出六七倍。

()五、连线题。

1、物体的沉浮。

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2、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在清水中在浓盐水中沉在浓糖水中浮在浓碱水中六、看图填空题。

1、感受浮力。

(标出浮力和重力的位置)(12页上图)2、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

五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第一单元_教科版(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单元测试第一单元_教科版(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姓名:班级:分数: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一.填空题。

(每空1.5分,共30分)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密 封 线 内 请 不 要 答 题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一、 填空 (每空1分,共32分)1、同样大小的物体,我们可以改变它的( )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与浮,如用塞子塞好的空瓶,会( )在水面上,往瓶里加些沙,增加瓶的( ),它就会( )到水底了。

2、同样重量的物体,我们可以改变它的( )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和浮。

如一块铁放在水里会( ),把它压成铁片,再制成盒子,放在水里,它会( )。

3、 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 )。

4、物体在液体中是沉还是浮,与物体的( ) 和物体的 ( )有关,还和液体的 ( )有关。

5、马铃薯在清水中( ),在浓盐水中可能( )。

同体积的浓盐水比清水( )。

6、当物体的重量相同时:体积大的物体容易( ),体积小的物体容易( )。

当物体的体积相同时:重的物体容易( ),轻的物体容易( )。

7、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将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重量变( ),体积变( ),放水入中后依然是( )。

8、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 )。

9、一个量杯原有200毫升的水,把一个物体放入后,水面刻度为230毫升,那么这个物体排开的水量( )毫升。

10、用手把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 )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 )。

11、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 )等于它受到的( ),而且方向( )。

12、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物体( )越大,受到的浮力越( )。

13、 比同体积的液体重,这个物体在这种液体中是( )的;比同体积的液体轻,这个物体在这种液体中是( )的。

二、 判断题 (每题1分,共22分)1、( )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的轻重、体积有关。

2、( )在水中沉的物体可以在油中浮。

3、( )潜水艇是靠改变自己的体积来改变沉浮的。

4、( )某种液体烘干后有白色颗粒残留物,这种液体一定是盐水。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一、填空题。

1. 下图的仪器叫________,用于比较液体的密度。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________,轻的容易________;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大的容易________,体积小的容易____(填“沉”或“浮”)3.一个杯子中装着油、水、糖浆,在最下层的应是________。

4. 把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________。

5. 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________下通过加减水改变________来实现沉浮的。

二、判断题。

6.沉在游泳池水底的实心球没有受到水的浮力。

()7.货船从长江进入大海,船身会上浮一些。

()8.在死海里,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不会淹死,是因为死海很浅。

()9.水中只要溶解了其他物质,水中的马铃薯就一定能浮起来。

()10.马铃薯在浓盐水中会浮,是因为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

()11.相同体积的盐水要比清水重一些。

()12.历史上“曹冲称象”的典故利用的是水的浮力原理。

()13.木块始终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木块太小,如果把木块的体积变大就会沉入水中了。

()14.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不同的。

()15.一个空塑料瓶会浮在水面上,给这个空塑料瓶装满沙子,它就会沉到水底。

()三、选择题。

16.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自身的()有关。

A.自身的大小B.自身的轻重C.密度17.下列工具中,不是利用液体浮力的是( )。

A. 救生圈B. 汽车C. 竹排18.马铃薯在水中是沉的,把它切去一部分,再放入水中是( )。

A.沉的B.浮的C.无法判断19.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主要与( )有关。

A. 物体的重量B. 物体的颜色C. 物体排开的水量20.测得某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为5牛顿,浸没在水中时的重力为2.5牛顿,这个物体在水中会( )。

A.下沉B.上浮C.停在水中的任何深度的地方21.泡沫塑料在水中上浮时,它受到的浮力( )它受到的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一、填空1.同样大小的物体,我们可以改变它的()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与浮,如用塞子塞好的空瓶,会()在水面上,往瓶里加些沙,增加瓶的(),它就会()到水底了。

2. 同样重量的物体,我们可以改变它的()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和浮。

如一块铁放在水里会(),把它压成铁片,再制成盒子,放在水里,它会()。

3. 同样重量和大小的物体,放在清水里要下沉,放在盐水里要上浮,这说明用不同的()也能改变物体的沉和浮。

4. 物体在液体中是沉还是浮,与物体的()和物体的()有关,还和液体的()有关。

5.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其大小等于()。

6 . 马铃薯在清水中(),在盐水中()。

盐水比清水()。

7. 当物体的重量一定时:比较大的物体容易(),比较小的物体容易()。

当物体的大小一定时:比较重的物体容易(),比较轻的物体容易()。

8. 改变物体在液体中沉浮的主要方法有:()、()、()和借助外力。

二、判断:对的请在括号里打“√”,错的请在括号里打“×”。

()1.轻的一定浮,重的一定沉。

()2.人在游泳时会感到有一种向上托起的力。

这个力叫浮力。

()3.只有盐水和糖水才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4.物体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同。

()5.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

()6.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7.历史上“曹冲称象”的故事是利用的浮力原理。

()8.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9.把橡皮擦切成八分之一放入水中,橡皮擦就会浮起来。

()10.物体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三、选择1. 下列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的是()①铝球②干木球③铁球2. 用钢铁制成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这是改变了()①它的重量②液体浓度③它的体积3.下面哪种物体放入水中会浮起来。

()①小石头②萝卜③橡皮4.马铃薯放入()中会浮起来。

①淡盐水②清水③浓糖水5.同体积的塑料块、清水、食用油比较,()最重。

①塑料块②清水③食用油6.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重力时就下沉①小于②大于③等于7.同样50克的方木块,()容易浮。

①体积小的②体积大的③一样四、连线题请用线将事物和对应的改变物体在液体中沉浮的方法连接起来淹不死人的湖改变物体的大小钢铁造的轮船改变物体的重量潜水艇改变液体的密度2.请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复习资料1、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如:一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

2、大小相同的物体,越(重)越容易(沉),越(轻)越容易(浮);轻重相同的物体,体积越(小)越容易(沉),体积越(大)越容易(浮)。

3、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

4、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5、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6、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

因为轮船好像一个很大的铁碗,它的体积比铁块大得多,排开的水量也大得多,船受到的浮力就大大超过了它所受到的重力,所以船就可以浮在水面上了。

7、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8、把泡沫塑料块等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9、放在水面上的物体,都会受到水的浮力。

当物体静止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

浮力和重力的方向(相反),浮力向(上),重力向(下)。

10、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排开的水量越大(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11、马铃薯在浓的盐水、糖水等液体里都能浮起来。

因为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上浮。

1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水的重量有关。

物体比相同体积的水重,下沉;比相同体积的水轻,上浮。

13、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与同体积的液体的重量有关。

物体比相同体积的液体重,下沉;比相同体积的液体轻,上浮。

14、在水中上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在水中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

15、测量液体轻重的仪器叫作(比重计)。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复习资料1、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2、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为什么它能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但它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来保暖的作用。

3、装有热水的塑料袋在冷水盆中是(浮的)。

因为相同重量的热水和冷水相比,热水的体积要大,相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相比,冷水的重量要重。

把一袋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这袋冷水先(下沉),然后会(上浮)4、要明显地观察到水由冷变热时体积的变化,利用一个烧瓶装满冷水,上面橡皮塞上插一空心玻璃管,把瓶子放到热水中,水变热时水位上升;把瓶子放入冷水中,水变冷时水位下降,这种水体积的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但水在4摄氏度以下时正好相反,是热缩冷胀。

其它的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装满。

5、空气的热胀冷缩我们用一瓶口装有气球的瓶子来研究空气的变化,将瓶子放入热水里时,气球鼓起来了。

放入冷水中时,气球瘪下来了,说明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空气比水的热胀冷缩的变化要明显。

解释热胀现象:A、常见的物体都有微粒组成的。

B、这些微粒是不停运动的。

C、微粒运动的速度和范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强烈和扩大。

6、金属的热胀冷缩铜球在加热后不能穿过铁环,冷却后能穿过铁环,说明铜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钢条加热后会变长加粗、铁轨铺设时分段并留有缝隙、铁桥架在滚轴上,都说明大多数金属都有这样的性质。

锑、镓、铋等金属正好与大多数相反,是热缩冷胀。

7、热是怎样传递的观察热的传递,用酒精灯一端加热粘有火柴的铁丝及涂有蜡的圆盘来研究,发现热在传递时由热源为起点,由热的一端向冷的一端传递或由热的物体向冷的物体传递。

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

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做热传递。

8、传热比赛一般来说,金属的传热能力强于非金属,通过金属和非金属物质的组合,可以有效地控制热量的传递。

铜铝钢传热性能比较:铜>铝>钢9、设计制做一个保温杯。

制作保温杯:1、隔绝空气与水相接触,设计一个用热的不良导体制用的盖子。

2、用热的不良导体制成杯身或在杯子外制成一个杯套。

棉衣棉被作为热的不良导体,所起的作用是阻止或减缓热量的传递速度。

冷柜断电盖棉被是减缓空气中的热量向冷柜传递。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复习资料一、时间在流逝:我们可以用有规律或有节奏的活动来估计时间,如数心跳、有节奏地敲桌子等。

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平时觉得时间有快慢是(我们的感觉)在起作用。

心情愉快时,感觉时间过得(快);心情焦急、烦燥时,感觉时间过得(慢)。

二、太阳钟:在时钟还没发明之前,人们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天)。

我们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

(日晷)就是利用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使地面上物体的影子(长度)和(方向)的变化而计时的。

三、用水来测量时间: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受水型是根据水量的增加,刻度一般在下面的容器上,泄水型是根据水量的减少,刻度一般在上面的容器。

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

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

四、我的水钟:将两个塑料瓶去头去底进行组合,就可以制成一个简易水钟。

设计制作的一般步骤为:1、先选择制作水钟的类型(受水型还是泄水型)2、确定总水量,3、使水的流速保持一样。

受水型(使水流成水滴或使总水量保持不变。

)泄水型(使水流成水滴)4、测出一分钟的水量。

5、推测出其余十分钟的水量。

五、机械摆钟:摆钟的摆一分钟(摆动60次),每分钟摆动的次数(相同)。

一条细绳,上端固定,下端挂一个小重物,就组成一个简易的摆。

摆在摆的过程中(方向不变)、(速度不变),(幅度越来越小)。

六、摆的研究:不同的摆自由摆动时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我们通过(摆锤的重量)、(摆动的幅度)、(摆绳的长度)来研究,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与(摆锤的重量)、(摆动的幅度)无关。

摆绳(越长),速度(越慢)。

摆绳(越短),速度(越快)。

七、做一个钟摆:在不改变摆绳长度的前提下,摆锤的长度发生变化,发现摆锤越长,速度越慢,得出结论,摆的速度与摆的长度(摆绳加摆锤的长度)有关。

摆越长,速度越慢。

在摆锤最下面悬挂一个重物,发现挂了重物的摆比不挂重物的摆速度要慢。

都挂了重物的摆在比较时发现:摆的速度与重物的位置有关,重物越往下,摆的速度越慢,越往上,摆的速度变快。

我们要调整一个摆的摆动速度只需要调整重物的位置变可以了。

由慢变快,重物上移,由快变慢,重物下移。

八、制作一个一分钟的计时器:计时器的组成:齿轮控制器、支轴、长针短针、摆锤、齿轮、垂体。

齿轮控制器由摆来控制、齿轮由垂体来控制。

设计一个分钟的计时器,可以制成水钟、摆钟等。

九、实验题:摆的摆动快慢可能与(摆锤的重量)、(摆动的幅度)、(摆绳的长度)等因素有关。

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因素进行研究。

研究的问题: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吗?我们的猜测:有关。

摆绳越长,速度越慢。

摆绳越短,速度越快。

实验的材料:摆锤、摆绳、铁架台、秒表相同的条件:(摆锤的重量)、(摆动的幅度)不同的条件:(摆绳的长度)实验的步骤:1、做一个摆长为30厘米的摆,测量1分钟摆动的次数。

2、做一个摆长为15厘米的摆,测量1分钟摆动的次数。

3、比较两次实验的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的结论: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一、昼夜交替现象: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实验后发现这四种假说都能使地球上的某一区域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

二、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观点和学说,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

主要观点:1、地球是球体。

2、地球处于宇宙中心。

3、地球静止不动4、太阳围着地球转。

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

他的著作是《天体运行论》。

主要观点:1、地球是球形,2、太阳处于宇宙的中心,3、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4、在太阳是静止不动的,5、地球围着太阳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