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奉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里,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6、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5、〔许多液体〕受热以后体积会变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6、物体由冷变热或由热变冷的过程中会发生〔体积〕的变化,这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感觉到或通过〔一定的装置和实验〕被观察到。

7、〔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8、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和〔微粒运动〕有关。9、〔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0、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例如〔锑〕和〔铋〕这两种金属就是热缩冷胀的。

11、热是一种〔能量〕的形式,热能够从物体〔温度较高〕的一端向〔温度较低〕的一端传递,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直到两者温度相同。

12、热传递主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三种方式来实现。

13、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导〕。

14、〔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铁是热的〔良导体〕,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第三单元时间

1、〔“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2、钟表以〔时、分、秒〕计量时间,钟面上的〔秒针〕每转动〔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1秒钟〕,秒针转动〔一圈〕则表示时间流逝了〔1分钟〕。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大约可写〔40〕个字、看〔10〕行字,跑〔300〕米路等。

3、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对〔相同时间〕(时长)的主观感受会不一样,但时间是以〔不变的速度〕在延伸的。

4、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如每天新闻联播开播的时间是晚七点。

5、时间可以通过对〔太阳运动周期的观察〕和〔投射形成的影子〕来测量,一些〔有规律运动的装置〕也曾被用来计量时间。

6、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我们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晚上〔12〕个,由于白天和晚上的时长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古埃及的每小时的时长也是变化的。

7、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长短〕会慢慢地发生变化。〔“日晷”〕就是根据这种原理制成的〔计时器〕。

8、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9、通过一定的装置,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10、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我们可以控制〔滴漏的速度〕,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11、滴水计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特殊容器记录水漏完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底部不开口的容器,记录它用多少时间把水接满〔受水型〕。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类型。影响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和〔盛水容器的形状是否规则〕、〔滴水的速度是否均匀〕有关。

12、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精确的计时方法,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人们制作的〔计时工具〕越来越精确。13、计时工具准确性的提高要靠〔设计、材料〕等的改良。

14、虽然像〔日晷〕、〔水钟〕以及〔燃油钟〕、〔沙漏〕等一些简易的时钟,已经可以让我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是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时钟。〔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15、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16、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17、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与〔摆锤〕和〔摆幅〕无关。

18、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19、注意摆绳的长度不等于摆的长度,〔摆长〕是指支从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20、〔机械摆钟〕是〔摆锤〕与〔齿轮操纵器〕联合工作的。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1、〔昼夜交替现象〕有多种可能的解释。

2、〔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3、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观点和学说,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著作《天体运行论》、地球是球形、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在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日心说”〕和〔“地心说”〕中有关地球及其运动的观点都可以解释〔昼夜交替现象〕。

4、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5、〔“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6、〔傅科摆〕是历史上证明地球自转的关键性证据。

7、〔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地球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8、地球自转的方向与天体的东升西落〔相反〕,即〔逆时针〕或〔自西向东〕。

9、〔地球的自转方向〕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早〕西边晚。

10、人们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为〔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从0度经线向东180度属东经,向西180度属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相邻

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1小时〕。11、不同地区所处的〔经度差〕决定了地区之间的〔时差〕。

12、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3、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14、在围绕某一物体〔公转〕时,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会观察到远近不同的物体存在〔视觉位置差异〕─这种现象就是〔恒星的周年视差〕,它证明地球确实在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是365天〔一年〕。

15、〔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四季形成的原因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点位置的变化而形成的。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北半球夏天时阳光的直射点在〔北半球〕,南半球是斜射的,阳光要弱,所以北半球是夏天南半球是冬天。北半球是冬季时阳光的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阳光是斜射的,阳光要弱,所以南半球是夏天,南北两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

16、〔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17、〔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18、地球确实在〔自转和公转〕,证据不仅有来自〔人造地球卫星〕的观测,还有来自〔观察或实验〕的多种现象。

19、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地轴是〔倾斜〕的。

20、与地球自转相关联的现象有:〔昼夜现象〕〔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看上去〔北极星不动〕等。

21、〔恒星周年视差〕是历史上证明地球公转的关键性证据。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因此形成了〔四季〕和〔极昼极夜现象〕。极昼极夜现象的解释: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半年时间是白天半年时间是晚上,而且南北两极正好相反。主要的原因是地球是倾斜的,太阳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倾斜于太阳的一端在地球自转时一直能被太阳光照亮。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

1.同样大小的物体,我们可以改变它的〔〕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与浮,如用塞子塞好的空瓶,会〔〕在水面上,往瓶里加些沙,增加瓶的〔〕,它就会〔〕到水底了。

2.同样重量的物体,我们可以改变它的〔〕来改变它在水里的沉和浮。如一块铁放在水里会〔〕,把它压成铁片,再制成盒子,放在水里,它会〔〕。

3.同样重量和大小的物体,放在清水里要下沉,放在盐水里要上浮,这说明用不同的〔〕也能改变物体的沉和浮。

4.物体在液体中是沉还是浮,与物体的〔〕和物体的〔〕有关,还和液体的〔〕有关。

5.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其大小等于〔〕。

6.马铃薯在清水中〔〕,在盐水中〔〕。盐水比清水〔〕。

7.当物体的重量一定时:比较大的物体容易〔〕,比较小的物体容易〔〕。当物体的大小一定时:比较重的物体容易〔〕,比较轻的物体容易〔〕。

8.改变物体在液体中沉浮的主要方法有:〔〕、〔〕、〔〕和借助外力。

二、判断:对的请在括号里打“√”,错的请在括号里打“×”。

〔〕1.轻的一定浮,重的一定沉。

〔〕2.人在游泳时会感到有一种向上托起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3.只有盐水和糖水才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4.物体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同。

〔〕5.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

〔〕6.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使马铃薯浮起来。

“曹冲称象”的故事是利用的浮力原理。

〔〕8.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9.把橡皮擦切成八分之一放入水中,橡皮擦就会浮起来。

〔〕10.物体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三、选择

1.以下实心物体放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的是〔〕

①铝球②干木球③铁球

2.用钢铁制成的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这是改变了〔〕

①它的重量②液体浓度③它的体积

3.下面哪种物体放入水中会浮起来。〔〕

①小石头②萝卜③橡皮

4.马铃薯放入〔〕中会浮起来。

①淡盐水②清水③浓糖水

5.同体积的塑料块、清水、食用油比较,〔〕最重。

①塑料块②清水③食用油

6.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重力时就下沉.

①小于②大于③等于

50克的方木块,〔〕容易浮。

①体积小的②体积大的③一样

四、连线题:请用线将事物和对应的改变物体在液体中沉浮的方法连接起来淹不死人的湖改变物体的大小

钢铁造的轮船改变物体的重量

潜水艇改变液体的密度

五、分析填空

有一杯清水和一杯味精水把马铃薯放入液体中出现如下现象,请要据所学的知识判断哪杯是清水,哪杯是味精水?

六、简答

1.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下沉的,你有什么方法让橡皮泥浮起来吗?〔看谁的方法多〕

“潜水艇既能在水面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五下科学沉和浮单元测试

一、填空题

1.物体在水中会受到〔〕的作用,方向是〔〕。和重力的方向〔〕。

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主要和〔〕有关。

3.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是〔〕。

4.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物体的〔〕或〔〕,物体的沉浮〔〕。

5.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们的〔〕、〔〕有关。当〔〕一样时,越重越容易〔〕,越轻越容易〔〕;当〔〕一样时,体积越大越容易〔〕,体积越小越容易〔〕。

6.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

7.当物体静止浮在水面上时,受到的浮力〔〕重力。

8.比〔〕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比〔〕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

二、判断题

1.〔〕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的轻重、体积有关。

2.〔〕在水中沉的物体可以在油中浮。

3.〔〕潜水艇是靠改变自己的体积来改变沉浮的。

4.〔〕某种液体烘干后有白色颗粒残留物,这种液体一定是盐水。

5.〔〕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可以改变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6.〔〕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一样的。

7.〔〕如果一立方厘米的物体重一克,在水中是沉的。

8.〔〕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所以在清水中是浮的。

9.〔〕把大小不同的石块放入水中,受到的浮力相同。

10、〔〕把体积相同的铁和银放入水中,受到的浮力是不相同的。

三、选择题

1.以下物体在水中上浮的是,下沉的是。

①香油②塑料瓶盖③硬币④蜂蜜⑤乒乓球

⑥树叶⑦铁钉⑧木块⑨石块⑩泡沫板

2.我们会想出一些方法让潜水艇在航行中沉浮自如与有关。

A、改变轻重

B、改变高低

C、改变大小

3.塑料在〔〕中会沉。

A清水B盐水C食用油

4.同体积以下物体,最重的是〔〕

A马铃薯B清水C浓盐水

5.测得一物体在空气中重19牛,在水中弹簧秤的读数是13牛,这物体在水中是〔〕。

A下沉B上浮C停在水中任何深度的地方

6.轮船浮在水面上,轮船受到的浮力〔〕重力

A大于B小于C等于

7.浮着的物体被拉到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

A重力B重力加拉力C重力减拉力

8.用同样多的橡皮泥做船,甲做的橡皮泥能承受22个垫圈,乙做的能多承受2个,排水量大小比较〔〕

A甲大B乙大C一样大

9. 潜水艇在水下时,在下沉过程中,受到浮力变化情况〔〕

A慢慢变大B不变C逐渐变小

四、画图题

画出物体在水中受到的受力情况

五、探究题〔30分〕

1.设计实验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研究问题: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2. 设计制作一艘船。

制作材料:

制作方法:

设计图:

科学原理: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我会填。

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性质。

2.热在传递时由〔〕为起点,由〔〕的一端向〔〕的一端传递。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一般来说,金属的传热能力比非金属〔〕。

3.水受热时体积〔〕,受冷时体积〔〕,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

4.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通过〔〕,把热从一个物体传给另一个物体,叫做〔〕。

5.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导体,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导体。

6.热的传递方式有〔〕、〔〕、〔〕三种。

7.热的不良导体,可以〔〕物体热量的散失。

8.空气是一种热的〔〕导体。

9.请你各举出生产生活中利用物体传热的两个实际例子〔〕、〔〕防止物体传热的两个实际例子〔〕、〔〕。

10.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如我们可以通过〔〕、〔〕、〔〕、〔〕等方法来保暖。

二、我会辨。

1.冷水在加热的过程中体积、重量都会增大。〔〕

2.两手相互摩擦不能产生热。〔〕

3.水在任何时候都会热胀冷缩。〔〕

4.我们的身体在感觉寒冷时会颤抖,是因为颤抖可以给身体带来热量。

〔〕

5.食用油比较粘稠,所以食用油不会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6.玄武岩是一种比较坚硬的岩石,因此它不会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

〔〕7.乒乓球凹进去了,放在热水里泡一泡会重新鼓起来,是由于塑料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8.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9.冬天多穿衣服后身体感觉暖和了,是因为衣服里有很多热。〔〕

10.冷水变热后,体积会变大,重量也增加了。〔〕

11.把一小袋加热了的水放在冷水里,它会浮起来。〔〕

12.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三、我来选择。

1.同样大小,形状,颜色,厚薄的塑料杯,铁杯,瓷杯倒入同温度的热水,几分钟后〔〕内的水最凉。

A铁杯B塑料杯C瓷杯子

2.钢笔帽拧不开时,我们可以采用〔〕的方法来打开。

A用力拧B用热水烫一下C用重物敲打开

3.压瘪的乒乓球,浸入开水里烫一下,能重新鼓起来,这是利用了( )。A液体的热胀冷缩B固体的热胀冷缩C气体的热胀冷缩

4.以下现象是与空气热胀冷缩有关的是〔〕。

A广场上的喷泉B热气球升空C空气被压缩

5.夏天空调四周的空气变冷并下降,热空气上升又被变冷,冷热空气对流使空气凉爽。所以空调应装在房间的〔〕。

A上部B下部C中部

6.铁轨与铁轨之间要留有一定的缝隙,以下正确的选项是〔〕。

A在修路时无法将它们紧密连接在一起

B为使火车在行驶过程中发出有节奏的声音

C防止铁轨因热胀冷缩而使铁路损坏

7.以下物质,属于热的不良导体的是〔〕。

A木头B铜C铁

8.在金属的大家庭里,有两种金属是热缩冷胀的,它们是〔〕。

A银和水银B锑和铋C铁和铝

9.热水瓶内胆能较好地保温,主要是因为〔〕。

A内胆是用玻璃这种不良导体做的B内胆是双层的

C双层内胆的内外层之间是根本不传热的真空

10.水在变热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

A温度B体积C重量

11.下面物体是热的良导体的是〔〕

A塑料勺B木勺 C 钢勺

12.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

A快B慢 C 一般

四、我来解释

1.在寒冷的冬天,用手摸户外的金属制品和木质制品,感觉金属的比木质的凉,这是解释一下原因。

2.电工在夏天安装电线时,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为什么不能拉得太紧?

3.商店内卖雪糕处,停电时,工作人员就会用厚厚的棉被盖在冰柜上,以减缓棒冰融化的速度。请说明其中的道理。

4.家人用电茶壶烧开水,为什么水不能装得太满?

5.夏天,给自行车轮胎打气,为什么不能打得太足?

五、心灵手巧

请你设计制做一个保温杯。〔说明材料及设计原理〕

中心完小2010—2011学年下学期期中教学水平检测

五年级科学试卷

一、我的填空。〔每空2分,共28分〕

1.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2.潜水艇是用改变自身的来改变沉浮的。

3.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

4.做实验时,我们可以用测出浮力的大小。

5.当一个物体静止漂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重力;下沉时它受到的浮力重力。

6.水受热时体积,受冷时体积,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

7.热传递主要通过、和三种方式来实现。

8.热的不良导体,可以物体热量的散失。

二、我的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主要与〔〕有关。

A 物体的重量

B 物体排开的水量

C 物体的形状

2.一下方法中,改变物体的〔〕,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

A 自身的重量

B 体积大小

C 颜色

3.自行车爆胎多发生在什么时间?〔〕

A 冬天

B 夏天

C 春天

4.水的浮力方向是〔〕。

A 向下的

B 向上的

C 向左的

5.将一杯水加热后会发生变化的是〔〕。

A 重量

B 体积

C 重量和体积

6.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

A 不良导体

B 良导体

C 导体

7.工人在铺设水泥路面时,总是做成一块块的,块与块之间留有缝隙。这是为了〔〕

A 美观

B 防滑

C 留出水泥路面膨胀的余地

8.以下三组材料中,传热性能都很强的是( )

A 胶木、铁、铝

B 塑料泡沫、铜

C 铅、铜、铁

9.下面〔〕的方法可以使马铃薯在水中浮起来。

A 往水里加盐

B 把水倒掉一些

C 往水里加纯洁水

10.三只大小相同的杯子,装着同样多的80℃的水,散热最快的是〔〕。

A 塑料杯

B 不锈钢杯

C 瓷杯

三、我的判断。〔每题1分,共10分〕

1.下沉的石块没有受到水的浮力。〔〕

2.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把会下沉的石头弄碎放入水中,碎石头会浮在水面上。〔〕

4.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5.把装有冷水的密封小塑料袋浸没在热水里,密封水袋会慢慢从热水底部浮到水面。〔〕

6.空气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7.冬天多穿衣服后身体感觉暖和了,是因为衣服能产生热。〔〕

8.水里只要溶解了其他物质,马铃薯就一定能浮起来。〔〕

9.从井中提水,在水中的水桶总是比离开水面的水桶要轻。〔〕

10.物体在水中排开水量越少,受到的浮力越大。〔〕

四、我的连线。〔连对一组得1分,共10分〕

热的良导体

铜木块

瓷杯铁块

橡皮书写纸

不锈钢杯空气

大理石牙刷

热的不良导体

五、我来解决。〔每题4分,共20分〕

1.什么叫做热传导?

2.物体的热胀冷缩是怎样引起的?

3.从井中提水,在水中的水桶总是比离开水面的水桶要轻,这是为什么?

4.为什么烧菜的锅铲顶部都套有塑料、木头或胶木?

5.乒乓球不小心被踩瘪了,你有什么方法可以使它恢复原样?你利用了什么原理?

六、实践探究题。〔1题17分,2题5分,共22分〕

1.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研究的问题〔2分〕

我的猜想(2分)

实验材料〔4分〕

实验方法与步骤

(6分)

实验结论〔3分〕

2、用酒精灯加热金属片的中部,热在金属片中将会怎样传递?用箭头表示出来。

五年级科学期中测试试卷

一、填空题〔20分〕

1.水银是一种液体,它受热时体积会,受冷时体积会,我们把水银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实验室使用的水银温度计就是利用

的原理制成的。

2.夏天安装电线时,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不能拉得太紧,否则到冬天时由于电线,电路就容易被拉断。

3.我知道热缩冷胀的金属有、等。

4.由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体积相同时,重的容易,轻的容易。轻重相同时,大的容易,小的容易。

5.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

6.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叫做。当物体静止的浮在水面上时浮力和重力方向,大小。

7.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递给较冷的一端,这种传热的方式叫。

8.一木块,从水里浮上水面,在未露出水面之前受到的浮力〔填“变大”“变小”“不变”〕,这是因为

9.测量液体轻重的仪器叫。

二、选择题〔20分〕

1.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

A 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B 轻的容易沉,重的容易浮

C 大的容易沉,小的容易浮

2.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重力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3.铜砝码能浮在水银上,是因为〔〕

A 相同体积的铜砝码比水银轻

B 相同体积的铜砝码比水银重

C 相同体积的铜砝码和水银一样重

4.相同体积的50摄氏度的热水和10摄氏度的冷水相比较,〔〕

A 两者一样重

B 热水重

C 冷水重

5.空气的热胀冷缩和水的热胀冷缩相比较,〔〕

A 没什么区别

B 体积变化更明显

C 体积变化更不明显

6.以下现象与空气的热胀冷缩有关的是〔〕

A 夏天,打开雪碧瓶的瓶盖,瓶口有气体冒出

B 热气球升空

C 空气被压缩

7.以下三种材料的大小形状都相同,传热最快的是〔〕

A 铜条

B 木条

C 塑料条

8.以下物体中,属于热的不良导体的是〔〕

A 铁

B 铜

C 泡沫塑料

9.以下方法中能使盐水中浮起的马铃薯下沉的是〔〕

A 加盐

B 加清水

C 将马铃薯与塑料瓶绑在一起

10.相同重量的以下物体中只有一种在水面能够上浮,它最可能是〔〕

A 铁块

B 木块

C 橡皮

三、判断题〔10分〕

1.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重量越轻,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2.往空瓶子里逐渐加水,空瓶子会慢慢地往上浮。〔〕

3.在用小瓶子研究沉浮时,小瓶子的体积没有变化。〔〕

4.把橡皮泥捏成不同的形状,他的重量会发生改变。〔〕

5.实心的橡皮泥比空心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要多一些。〔〕

6.测量水的浮力时,不要将测力计浸在水中,以免损坏测力计。〔〕

7.马铃薯在盐水中一定能上浮。〔〕

8.如果把玻璃管做的很细,我们可以更加清晰的观察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9.通过铜球、钢条实验,可以得出“金属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的结论。〔〕

10.金属条一端浸在热水中,露出水面的一端不会热起来。〔〕

四、画图题〔10分〕

请在图中用长短不同的箭头线画出浸没在水中的木块和铁块的受力情况

五、简答题〔20分〕

1.请分析马铃薯在盐水中上浮的原因

2.请写出冷水袋在热水中上浮的原因

3.请写出潜水艇的设计原理

4.为什么铁制的轮船能够浮在水面上?

六、实验设计题〔20分〕

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水是否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实验材料:

2.实验设计图

3.实验方法:

4.实验现象

5.实验结论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我会填。

1太阳钟是根据来计量时间的。

2.古时候人们使用的水钟是利用来计量时间的,一般可分为和两种类型。

3.我国古代把一昼夜分为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个小时。

4.我国采用的统一时间叫。

5.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长,摆得,摆长短,摆得

6.钟表是以、、来计量时间的。

7日晷是用来计量时间的。

8.单摆具有性。

9.人类发明了,大大提高了计时的精确度。

二、判断。

1.摆钟摆动的快慢跟摆绳的长度没有关系。〔〕

2.时间流逝的速度是有快慢的。〔〕

3.世界各地新年的钟声都是同时敲响的。〔〕

4.午时三刻表示中午11点到下午1点。〔〕

5.钟面上的秒针每一格,表示时间流逝了一秒钟,秒针转动一圈表示时间流逝了一分钟。〔〕

6.钟摆每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等。〔〕

7.摆锤的重量越大,每分钟摆动来回次数越少。〔〕1000米。〔〕

9.在我做实验做得专心时,我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

10.在我的日晷上,一天中阳光下晷针影子会从东向西转动。〔〕

11.在做滴漏实验时,在可乐瓶的底部开个小孔,瓶中装上500毫升的水,瓶中的水滴的速度始终是一样的。〔〕

12.我们在做滴漏实验时,选择的容器太粗,也会造成计时不准确。〔〕

13.指南针是一种利用光影来计时的工具。〔〕

14.水钟比太阳钟计时的应用范围广。〔〕

15.在使用自制的日晷时,放置的方向一定要准确。〔〕

16.输液装置中的滴漏能帮我解决水滴速度不均匀的问题。〔〕

三、选择。

1.如果一个摆钟摆动太快,我们应该怎么调节它,使它变慢。〔〕

A 伸长摆绳

B 缩短摆绳

C 增加摆锤重量

D 减轻摆锤重量

2.影响摆快慢的因素是〔〕

A 摆锤的重量

B 摆绳的长度

C 摆动的幅度

3.古代人们制作的利用太阳来计量时间的仪器是〔〕

A 日晷

B 浑天仪

C 滴漏

4.子夜是指〔〕

A 晚上9点到11点

B 晚上11点到凌晨1点

C 凌晨1点到2点

5.〔〕的出现,大大地提高了时钟的精确度。

A 日晷

B 水钟

C 摆钟

6.在世界时区图中,每相邻的两个时区的时间就相差〔〕。

A 24小时

B 12小时

C 1小时

7.我们科学课一节课的时间是〔〕。

A 35分钟

B 40分钟

C 50分钟

8.用流水来计时主要解决〔〕

A 水流速度

B 水流量

C 水质的处理

9.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会经历〔〕的变化过程。

A 长—短—长

B 短—长—短

C 长短不变

10.水钟能在〔〕使用。

A 白天

B 晴天

C 任何时候

11.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

A 天

B 时

C 分

1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会经历〔〕的变化。

A 东——西

B 西——东

C 南——北

13.阳光下物体影子逐渐变长,发生在〔〕。

A 上午

B 下午

C 全天

14.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流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时间的流逝,这样的水钟属于〔〕。

A 泄水型

B 受水型

C 上浮型

15.我用一个上下粗细一样的圆桶做了个泄水型的水钟,发现每分钟刻度间的距离〔〕。

A 前大后小

B 前小后大

C 间距不变

16.像钟摆这样的运动叫做〔〕

A 移动

B 摆动

C 浮动

17.当钟摆在一定的幅度内摆动时,其周期只与〔〕有关。

A 摆角

B 摆锤

C 摆长

18.〔〕是一种用重锤或弹簧的释放能量为动力,推动一系列齿轮运转,借操纵调速器调节轮的转速,以指针指示时刻和计量时间的计时器。

A 机械钟表

B 太阳钟

C 日晷

19.〔〕倒钩可以控制齿轮上的齿,一次又一次转动。

A 摆钟

B 计时器

C 齿轮操纵器

20.每个单摆在相同的时间里摆动的次数是〔〕

A 先快后慢

B 先慢后快

C 相同

21.1656年,科学家〔〕造出了一座带摆的时钟。

A 阿基米德

B 伽利略

C 惠更斯

22.单摆的摆长越长,摆动的速度就〔〕

A 一样

B 越快

C 越慢

23.现代钟表的原动力有机械力和〔〕力两种。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最新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沉和浮 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潜水艇靠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改变沉浮。 5、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0、(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1、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2、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3、(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4、(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5、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6、(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17、曹冲称象是利用了什么原理? 利用了阿基米德定律。也就是不同货物装载在船中时的排水量相同,它们的重量也应该相同。 18、让水中的马铃薯浮起来的方法:1、加一定量的盐;2、加一定量的糖; 3、加一定量的味精,4、加 一定量的尿素。 19、(比重计)是用来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 20、死海中淹不死人的原因: 因为海水含盐量高,海水的密度远大于人的密度, 因而浮力大于人体重力,人就处于漂浮状态,而沉不下去,才淹不死。 21、浮在液面上的物体的浮力=自身重力 沉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重力-在液体中的重力 22、加盖阻隔空气、外包毛巾、包包泡沫等方法都是利用热的不良导体的保温作用,而且使用的方法越多保温效果越好。 实验一:探究橡皮泥由沉变浮的秘密 实验材料:油性橡皮泥、量杯、200毫升水、记录表。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实验二、下沉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制定一个研究计划研究一下吧! 研究的问题:下沉物体是否受水的浮力? 我的猜想:下沉物体受水的浮力。

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总复习专用)

新教科版五下科学知识点2022年最新整理 全 册 精 品 知 识 点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1课种子发芽实验 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2.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在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我们要研究的条件),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3.实验: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 (1)准备两个玻璃皿。 (2)在其中一个玻璃皿里铺上土壤,另一个不铺。 (3)在两个玻璃皿里各放3粒绿豆。 (4)定期给两个玻璃皿里浇同样多的水。 4.在实验中,设置两组进行对比,是为了通过对比实验效果来分析改变的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5.在实验中,每一个玻璃皿中至少放3粒种子是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准确。一粒种子可能会因自身原因不能发芽,影响实验结果。 第2课比较种子发芽实验 1.在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的实验中,两组种子都发芽了,说明土壤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2.绿豆种子发芽和温度的关系 (1)常温组有两粒种子未发芽,低温组有1粒种子发芽了,这属于实验中的偶然现象。 (2)常温组多数种子发芽了,而低温组多数种子未发芽,这说明温度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3.绿豆种子发芽和光照的关系 有光组和无光组的种子都发芽了,这说明光照(阳光)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4.比较种子发芽实验说明: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 (2)阳光和土壤不是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第3课 绿豆苗的生长 1.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1)改变的条件:光照。 (2)不变的条件:水、温度、土壤、空气等。 (3)实验记录 (4)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 2.光合作用: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3.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植物能适应环境,降水量大的地区生长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大(如芭蕉),降水量小的地区生长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小(如松树),有的甚至会退化成刺(如仙人掌)。 4.植物具有向阳性、向水性等特性。 第4课 蚯蚓的选择 1.蚯蚓生活在地下,可以推测它喜欢黑暗的环境。 场所:绿叶 养料+氧气 条件:光照 二氧化碳+水

(完整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沉和浮 1.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改变它们的轻重和体积的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不会改变的。 2.物体的沉浮与它的大小有关,与它的重量有关。 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4.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是阿基米德定律。 5.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的货物运送到远方。 6.造船计划包括:准备、制作、改进和完成。10、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7.不同的液体产生的浮力大小不同。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有的浮,有的沉。 8.“沉浮子”为什么能够沉浮自如呢,它在瓶中的重量并没改变,那么改变的因素只能是体积。 9.、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 10.、将钩码分别放在清水、盐水、糖水、酒精中,它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最小,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最大。 11.、有一种能够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叫做比重计。 二、问答题: 1、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规律】?(课本P6) 答: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2、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潜水艇是改变轻重来改变沉浮的。) 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改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是什么原因呢?(课本P7) 答:是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和受到的浮力大小发生了变化。【排开量变大了】 4、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这如何解释呢?(课本P8) 答:铁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小,排开的水量就小,它受到的浮力就小。造成大轮船后浸入水中的体积大,排开的水量就大,它受到的浮力就大。所以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载货物。 5、我们用什么方法保持船的平稳?(课本P9) 答:①在小船底部粘上一些橡皮泥;②将小船的底部做成斜锥体;③可以在小船的四周加上船沿,心量使小船的四周重量相等;④可以通过把船分隔成几个船舱来保持船的平稳。 6、泡沫塑料块受到浮力大小与什么有关?(课本P14) 答:泡沫塑料块受到浮力大小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7、石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为什么把石块放入水中它就会下沉?(P16)答:石块受到浮力大小与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 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答:石块放入水中下沉了,是因为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它本身的重量。 8、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里,一松手,为什么它会上浮?(P14) (浮在水面上时,泡沫浮力等于重力)(压在水中时,泡沫浮力大于重力,若一松手,马上就会上浮) 答: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远远大于它本身的重量,因此一松手,就会上浮。 9、你能用重力和浮力的关系来解释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吗?(P16) 答: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0、把同一个马铃薯分别放入两杯液体中,一个沉,一个浮,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P19)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整理、考点归纳、复习必备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知识点整理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基本条件有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2、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里。 3、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4、生态瓶中的小动物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是因为水中有食物和氧气等,这些物质的制造者是植物。 5、入秋后因为气候、日照及食物等因素的变化,丹顶鹤要从东北迁飞到南方越冬。 6、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7、在做绿豆种子发芽与土壤的关系的实验时,我们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获得实验数据,在做这个实验时只能有一个不同条件。 8、适当增加生态瓶中的植物数量后,每分钟内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将减少,因为水生植物为动物提供的氧气增多了。 9、对比绿豆苗在有阳光和无光照的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可以发现有光照的绿豆苗的植株高度更高,茎更粗,叶的颜色更绿。 10、为了保护好丹顶鹤以及他们的生存环境,我国在丹顶鹤等鹤类的繁殖区和越冬区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 1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的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他们的需要时,他们才能够生存下来,当环境改变时,生物需要适应他们所在环境来维持生存,各种生物之间也有着许多复杂的关系。 12、对比实验只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在只改变一种条件的同时,一定要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13、种子发芽需要适量的水,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 14、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等,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 15、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要的氧量,并释放出氧气。 16、动物都喜欢生活在各自适宜的环境里,如青蛙适宜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蜥蜴适宜生活在干燥的环境里,天鹅适宜生活在湖泊沼泽等有水的地方,企鹅适宜生活在冰天雪地里,雪狼适宜生活在寒冷的环境里。 17、青蛙冬眠的行为是为了适应气候、食物等环境条件的改变,丹顶鹤迁徙的行为是为了适应气候,日照,食物等环境条件的改变。 18、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链条状的联系,像这种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我们一般用箭头表示食物链中谁被谁吃的关系,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而相互联系在一起构成食物网。 19、群落里的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整体,我们把这个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0、为了让生态瓶里的各种生物和谐的生存下来,我们用的水不能太少,生物种类和数量配比要合理。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单元版知识点(含问答题和导图)背诵版

新教科版五下科学知识点期末总复习资料 附 思 维 导 图 问 答 题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单元版)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独子开始的。 2.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不需要阳光和土壤。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阳光和土壤。 3.采用对比实验法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只改变我们选择的那个条件,其他条件都要保持相同。在每个玻璃皿中放置3粒种子是为了避免实验中偶然现象的发生,提升实验准确性。 4.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二氧化碳+水f氧气+养料。 5.松树的叶片呈针状,不需要消耗太多水分,生长在阳光充足,降水较少的山地中。仙人掌叶子退化成刺状,生长在干旱少雨的沙漠中,芭蕉叶片巨大, 蒸腾旺盛,生长在炎热多函的热带或亚热带地区。 6.植物的生长器官受单方向光照射引起生长弯曲的现象称为向血生。 7.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蜥蜴生活在炎热少雨的亚热带或热带、沙漠地区。企鹅身体圆大,生长在常年寒冷、植物稀少的南极。天鹅生活在水资源丰富、富有芦苇和水草的湖泊、沼泽。青蛙生长在有水且有大量植物和昆虫的稻田、池塘等。 8.当植物的生长环境发生变化时,植物自身会做出调整,努力去适应环境的变化。青蛙冬眠的原因是气候寒冷。每年春季,丹顶鹤是有迁徙行为的鸟类, 从南方迁往东北主要是为了繁殖。冬季,从东北迁往南方是为了温暖。

9.春天,青蛙从卵孵化成蝌蚪,夏天由蝌蚪长成青蛙,秋天挖洞,冬天冬眠。 10.食物是动物的必要需求,动物消耗食物而获得能量。有些动物既吃别的生物,自己也会被别的生物吃掉。 11.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差系,构成很多的“链条”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系,叫作食物链。 12.用箭头表示食物链中“谁被谁吃”的关系。 13.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网”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物关 系,叫作食物网。 14.蚯虫以绿豆苗为食。绿豆苗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生长所需的养料,又为周 围的生物提供了食物。 15.群落里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1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整 体,我们把这个整体叫作生态系统。生态系统里生物和非生物额数量、种类 都不能随意改变,否则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16.以“水稻一田鼠一蛇一老鹰”为例,假如蛇灭绝了,吃蛇的老鹰的数量会大量减少,田鼠因没有天敌会大量繁殖,数量大量增加。因田鼠数量增加导致水稻被吃,大量减少。因水稻减少导致吃水稻的田鼠数量减少。因此田鼠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2023年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背诵篇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2. 用箭头表示食物链中“谁被谁吃”的关系。 13. 生物之间因为食物关系,构成很多的“网”状的联系,像这样的食 物关系,叫作食物网。 14. 蚜虫以绿豆苗为食。绿豆苗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生长所需的养料,又 为周围的生物提供了食物。 15. 群落里各种生物与环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 个整体,我们把这个整体叫作生态系统。生态系统里生物和非生物额数量、种类都不能随意改变,否则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16. 以“水稻→田鼠→蛇→老鹰”为例,假如蛇灭绝了,吃蛇的老鹰的 数量会大量减少,田鼠因没有天敌会大量繁殖,数量大量增加。因田鼠数量增加导致水稻被吃,大量减少。因水稻减少导致吃水稻的田鼠数量减少。因此田鼠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第二单元,船的研究 1.船是生活中常见的运输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 2.在船的发展史中,出现从早到晚的是:独木舟、竹筏、帆船、蒸汽船、轮船、潜艇。从独木舟到摇橹木船最大的变化是载重量和稳定性。 3. 用相同质量的垫圈拉动两艘相同形状的小船,尖形船首(鱼的形状)的小船在水中行驶得更快,因此尖形船首更有利于减小船在水中受到的阻力。 4.怎样让独木舟保持稳定而不侧翻:船体两侧厚薄均匀、船的边缘高度要一致、装载物体要保持平衡。 5.独木舟的缺点:不够稳定、载重量有限、动力不够大。竹筏的优点:造船材料更容易加工、稳定性增加、载重量增大。竹竿的竹节越多,载重量越大。 6.测试竹筏的载重量时,相对合理的是以重物刚好碰到水面为标准。 7.古人发现浮的材料可以造船。沉的材料也可以造船。 8.橡皮泥和铝箔是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把它们做成船型后,它们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增大了,因而能更容易漂浮在水面上。 9.随着技术的进步,钢铁也能造船。钢铁制造的船不但坚固,而且载重量也更大。 10.把小船往水中压时,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有一个向上的力,我们把这个力称之为浮力。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主要与排开水的体积有关,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载重量越大。 11.为了增加船的稳定性,我们可以把船的底部做成宽阔、平坦。 12.船舵是驾驶船的主要装置,用来操纵和控制船舶航向。船舵向左偏转,船会向左偏转。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知识点(含实验问答题)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全 册 知 识 点 (含实验问答题)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种子发芽实验 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的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2.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必须保持其他条件相同。 3.对于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我们可以从阳光、空气、水分、土壤和温度等方面进行究。 4.研究绿豆种子发芽是否需要土壤的实验时,使其中一组有土壤,另一组没有土壤,其他条件包括水、阳光、空气、温度等都要相同。 5.研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时,用至少3粒种子做实验,是为了避免种子自身不能萌发的可能性,减少偶然性的发生,可以让实验更严谨。 6.研究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时,至少要有两个小组同时进行,可以保障科学实验的可重复性。 2.比较种子发芽实验 1.绿豆种子的发芽不需要土壤。 2.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温度的关系时,一组放在冰箱内另一组放在常温下,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实验结果得出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3.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阳光的关系时,一组用包着黑纸的杯子盖住,另一组用透明的杯子盖住,放在同一个地方,保持其他条件相同,实验结果得出绿豆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 4.绿豆种子的发芽需要充足的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3.绿豆苗的生长 1.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2.植物的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在光照的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3.阳光下的绿豆苗茎更粗壮、矮小,呈紫色或绿色,叶片呈绿色,看上去更健康;黑暗处的绿豆苗茎细长,是白色或泛黄,时片是黄色的,看上去处于病态。 4.绿豆苗的健康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肥料等。 5.生物的形态、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6.香蕉树生长在热带亚热带,那里阳光充足雨水多,所以叶于宽大。松树生长在温带地区,计形叶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仙人掌原产于热带荒漠地区,叶退化成了朝,基肥限

最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单元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2、3课知识点) 第1课种子发芽实验 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2.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在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我们要研究的条件),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3.实验: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 如果两组种子都发芽了,说明土壤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如果有土壤组的种子发芽了,而无土壤组的种子未发芽,说明土壤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4.在实验中,每一个玻璃皿中至少放3粒种子是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准确。一粒种子可能会因自身原因不能发芽,影响实验结果。 第2课比较种子发芽实验 1.在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的实验中,两组种子都发芽了,说明土壤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2.绿豆种子发芽和温度的关系 (1)常温组有两粒种子未发芽,低温组有1粒种子发芽了,这属于实验中的偶然现象。 (2)常温组多数种子发芽了,而低温组多数种子未发芽,这说明温度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3.绿豆种子发芽和光照的关系 有光组和无光组的种子都发芽了,这说明光照(阳光)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4.比较种子发芽实验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 (2)阳光和土壤不是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第3课绿豆苗的生长 1.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1)改变的条件:光照。 (2)不变的条件:水、温度、土壤、空气等。 (3)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 2.光合作用: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3.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植物能适应环境,降水量大的地区生长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大(如芭蕉),降水量小的地区生长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小(如松树),有的甚至会退化成刺(如仙人掌)。 4.植物还具有向光性、向水性等特性。 第4课蚯蚓的选择

2022年最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背诵版)

新教科版五下科学知识点 背 诵 版 总 复 习 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2.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 3.动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栖息地能满足动植物的基本生存需要。 4.动植物的身体结构有助于适应其生存的环境。 5.动物在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环境变化时会通过一些特定行为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6.不同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动物的生存依赖于植物或动物,如植物为动物提供维持生命所需要的能量;因此常见的植物和动物之间就形成了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 7.由于自然或人为影响引起栖息地改变,会对生活在该地的动植物产生影响。 8.栖息地内的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生态系统。 9.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在对比实验中,一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同时确保其他因素保持一致。 10.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太阳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粮食、煤炭中所含的能量,都是通过光合作用贮藏起来的。大气中的氧气主要也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1.食物链:食物链亦称“营养链”。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摄食的关系(包括捕食和寄生)所形成的一种联系。一条食物链一般包括3~5个环节:一种植物、一种植食性动物和一种或更多种肉食性动物。 12.生产者:指绿色植物、藻类和-些光能自养及异养微生物,它们能通过光合作用

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提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 13.消费者:是指直接或者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的生物。消费者通常是动物,植食性动物通常通过直接吃生产者以维持生命,然后再由肉食动物将植食性动物消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 14.食物网:各种食物链相互联系、相互交叉联结成的纵横交错的营养关系。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要渠道,共同构成生物之间生命联系的纽带和桥梁。15.群落(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所分布的所有生物物种群的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区坡、不同时间,由于环境不同,生物群落的构成也会发生变化。 16.生态系统:生物雅落及其物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例如,森林、草原、苔原、湖泊、河流、海洋、农田。生态系统包含四个基本组成成分,即无机环境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分解者(腐生微生物)。 17.不同时期的船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8.科学技术在改变着船,推动着船的发展。 19.船由船舱、船舵、龙骨等多个系统组成,它们具有不同的作用。 20.浮的材料和沉的材料都可以制造船,改变材料的结构可以改变船的载重量和稳定性。 21.相同质量和相同大小的材料,制作的船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就越容易浮在水面上。 22.一个人工产品的完成一般会经历“问题一设计一制作一测试一完善”等技术与工程过程。 23.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需求推动着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发展,船的技术发展推动了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背诵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背诵版) 1.空气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是一种混合物。 2.植物通过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养分,以维持生命。 3.动植物都需要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基本 生存条件,而栖息地能够满足它们的需求。 4.动植物的身体结构有助于适应它们所处的环境。 5.动物会通过特定的行为来适应环境变化,如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 6.动物的生存依赖于植物或其他动物,形成了吃与被吃的 链状关系。 7.栖息地的改变会影响生活在该地的动植物。 8.生物和非生物在栖息地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 生态系统。 9.对比实验是指通过对比不同实验组的结果,来探究各种 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10.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11.食物链是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摄食的关系所形成的一种联系。 12.生产者指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的绿色植物、藻类和一些微生物。 13.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物的生物,通常是动物。 14.食物网是由各种食物链相互联系、相互交叉联结成的纵横交错的营养关系。 15.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所分布的所有生物物种群的集合,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不同时间和区域的环境变化会影响生物群落的构成。 16.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它们所处的物理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系统,包括森林、草原、苔原、湖泊、河流、海洋和农田等。它们由无机环境、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和分解者(腐生微生物)四个基本组成成分构成。 17.不同时期的船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考点汇总

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填空: 1、从井中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感觉重很多。 2、在水中沉的物体如:橡皮、回形针、小石块;在水中浮的物体如:泡沫塑料块、萝卜、带盖的空瓶。 3、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改变它们的轻重和体积的大小,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是不会改变的。 4、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5、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物体排开的水量大,受到的浮力就大,排开的水量小,受到的浮力就小 6、在水中的物体,都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沉入水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7、不同的液体产生的浮力大小不同。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有的浮,有的沉。 8、“沉浮子”为什么能够沉浮自如呢,它在瓶中的重量并没改变,那么改变的因素只能是排开水的体积。 9、一个杯子中装着油、水、糖浆,在最下层的应是糖浆。因为相同体积的糖浆最重,水第二,油最轻。 10、将钩码分别放在清水、盐水、糖水、酒精中,它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最小,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最大。 11、有一种能够比较液体轻重的仪器,叫做比重计。 二、问答题: 1、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规律】?(课本P6) 答: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重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 2、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答:潜水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潜水艇是改变轻重来改变沉浮的。)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第1课种子发芽实验 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2.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在实验中只能改变一个条件(我们要研究的条件),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3.实验: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 (1)准备两个玻璃皿。 (2)在其中一个玻璃皿里铺上土壤,另一个不铺。 (3)在两个玻璃皿里各放3粒绿豆。 (4)定期给两个玻璃皿里浇同样多的水。 4.在实验中,设置两组进行对比,是为了通过对比实验效果来分析改变的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5.在实验中,每一个玻璃皿中至少放3粒种子是为了减少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准确。一粒种子可能会因自身原因不能发芽,影响实验结果。 第2课比较种子发芽实验 1.在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的实验中,两组种子都发芽了,说明土壤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2.绿豆种子发芽和温度的关系 (1)常温组有两粒种子未发芽,低温组有1粒种子发芽了,这属于实验中的偶然现象。 (2)常温组多数种子发芽了,而低温组多数种子未发芽,这说明温度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3.绿豆种子发芽和光照的关系 有光组和无光组的种子都发芽了,这说明光照(阳光)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4.比较种子发芽实验说明: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空气,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 (2)阳光和土壤不是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第3课 绿豆苗的生长 1.研究绿豆苗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 (1)改变的条件:光照。 (2)不变的条件:水、温度、土壤、空气等。 (3)实验记录 (4)实验结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绿豆苗的生长需要阳光。 2.光合作用:在光照条件下,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绿色叶片中制造生存所需的养料,并释放出氧气。 3.不同环境里的植物对阳光、水分等条件的需求不同。植物能适应环境,降水量大的地区生长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大(如芭蕉),降水量小的地区生长的植物的叶片会很小(如松树),有的甚至会退化成刺(如仙人掌)。 4.植物具有向阳性、向水性等特性。 第4课 蚯蚓的选择 1.蚯蚓生活在地下,可以推测它喜欢黑暗的环境。 场所:绿叶 养料+氧气 条件:光照 二氧化碳+水

2022年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含两套)

新教科版五下科学知识点最新改版教科版专用 共 两 套 背 诵 版 + 经 典 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第一套) 1.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2.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 3.动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栖息地能满足动植物的基本生存需要。 4.动植物的身体结构有助于适应其生存的环境。 5.动物在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环境变化时会通过一些特定行为来适应环境的变化。 6.不同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动物的生存依赖于植物或动物,如植物为动物提供维持生命所需要的能量;因此常见的植物和动物之间就形成了吃与被吃的链状关系。 7.由于自然或人为影响引起栖息地改变,会对生活在该地的动植物产生影响。 8.栖息地内的生物和非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生态系统。 9.对比实验:指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在对比实验中,一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同时确保其他因素保持一致。 10.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吸收太阳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粮食、煤炭中所含的能量,都是通过光合作用贮藏起来的。大气中的氧气主要也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1.食物链:食物链亦称“营养链”。生物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摄食的关系(包括捕食和寄生)所形成的一种联系。一条食物链一般包括3~5个环节: 一种植物、一种植食性动物和一种或更多种肉食性动物。 12.生产者:指绿色植物、藻类和-些光能自养及异养微生物,它们能通过光合作用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一课一练版)背诵+练习

新教科版五下科学知识点 一课一练版 实验题 知识点 合集练习题 超全总结

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1.1种子发芽实验 基础知识梳理 实验: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 研究的问题:绿豆种子必须在土壤里才能发芽吗? 预测:绿豆种子必须在土壤里才能发芽。 相同的条件:温度、水、大小相同的绿豆种子各3粒。 不同的条件:提供土壤和不提供土壤。 实验方法:①准备两个玻璃皿。②在其中一个玻璃皿里铺上土壤,另一个不铺。③在两个玻璃皿里各放3粒绿豆。④定期给两个玻璃皿浇同样多的水。 ⑤坚持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两个玻璃皿里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 1.许多植物的新生命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种子发芽可能需要多个条件,如水、土壤、光、空气和温度等。 2.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实验来验证种子发芽所必需的条件。在实验中只能改变我们选择的那个条件,同时保证其他条件不变。 3.在实验中,我们设置两组进行对比,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每一个玻璃皿中放3粒种子,是为了避免实验中偶然现象的发生。 4.在实验中,观察到有土壤的玻璃皿里的绿豆种子发芽,无土壤的玻璃皿里的绿豆种子发芽,则能验证土壤不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 5.对于种子发芽必需的其他条件,我们可以制订以下实验计划进行验证。 ★常考题型★

判断题 1.为了快速得出结论,我们在做对比实验时可以同时改变两个条件。( × ) 解析:在做对比实验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保持不变。 2.做种子发芽实验时,每个玻璃皿里放3粒绿豆种子,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偶然性。( √ ) 3.植物种子落在自然界的任何地方都能发芽。( × ) 解析:植物种子发芽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并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发芽。 选择题 1.研究绿豆种子发芽和土壤的关系时,两组绿豆种子保持相同的条件是(C)。 A.空气、水、土壤、光 B.水、土壤、温度、光 C.温度、空气、水、光 2.阳春三月,在下图所示的两个相同的瓶子里放入相同数量的绿豆种子,在其指定的条件下进行发芽实验。这个实验研究的问题是(C)。 不洒水,放在橱柜洒一点水,放在橱柜 A.绿豆种子发芽需要光照吗 B.绿豆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吗 C.绿豆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水分吗 3.做种子发芽实验时,我们应该同时改变(A)。 A.一个条件 B.多个条件 C.可以一个条件,也可以多个条件 实验探究题 为了研究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小科进行了以下实验。 (1)首先要选择一个研究的问题,小科研究的问题是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需要准备的材料有:(在正确的选项后面画“√”) 绿豆(√)水(√)冰箱()土壤()肥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