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电课后(康华光版)习题答案7
模拟电子技术课后习题答案康华光等编

模拟电子技术课后习题答案康华光等编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模拟电子技术习题答案第二章和 V o 的值;(2)在室温(300K )的情况下,利用二极管的小信号模型求v o 的变化范围。
解(1)求二极管的电流和电压(2)求v o 的变化范围当r d1=r d2=r d 时,则O v 的变化范围为)(~)(O O O O v V v V ∆-∆+,即~。
设二极管是理想的。
解 图a :将D 断开,以O 点为电位参考点,D 的阳极电位为-6 V ,阴极电位为-12 V ,故 D 处于正向偏置而导通,V AO =–6 V 。
图b :D 的阳极电位为-15V ,阴极电位为-12V ,D 对被反向偏置而截止,VAO =-12V 。
图c :对D 1有阳极电位为 0V ,阴极电位为-12 V ,故D 1导通,此后使D 2的阴极电位为 0V ,而其阳极为-15 V ,故D 2反偏截止,V AO =0 V 。
图d :对D 1有阳极电位为12 V ,阴极电位为0 V ,对D 2有阳极电位为12 V ,阴极电位为-6V .故D 2更易导通,此后使V A =-6V ;D 1反偏而截止,故V AO =-6V 。
解图a:将D断开,以“地”为电位参考点,这时有D被反偏而截止。
图b:将D断开,以“地”为参考点,有D被反偏而截止。
图c:将D断开,以“地”为参考点,有D被正偏而导通。
,D2为硅二极管,当 vi= 6 sinωtV时,试用恒压降模型和折线模型(Vth = V,rD=200Ω)分析输出电压 vo的波形。
解(1)恒压降等效电路法当0<|Vi |<时,D1、D2均截止,vo=vi;当vi≥时;D1导通,D2截止,vo=0.7V;当vi ≤时,D2导通,D1截止,vo=-0.7V。
vi与voth =0.5V,rD=200Ω。
当0<|Vi|<0.5 V时,D1,D2均截止,vo=vi; vi≥0.5V时,D 1导通,D2截止。
模拟电子技术课后习题答案康华光等编

模拟电子技术课后习题答案康华光等编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模拟电子技术习题答案第二章和 V o 的值;(2)在室温(300K )的情况下,利用二极管的小信号模型求v o 的变化范围。
解(1)求二极管的电流和电压(2)求v o 的变化范围当r d1=r d2=r d 时,则O v 的变化范围为)(~)(O O O O v V v V ∆-∆+,即~。
设二极管是理想的。
解 图a :将D 断开,以O 点为电位参考点,D 的阳极电位为-6 V ,阴极电位为-12 V ,故 D 处于正向偏置而导通,V AO =–6 V 。
图b :D 的阳极电位为-15V ,阴极电位为-12V ,D 对被反向偏置而截止,VAO =-12V 。
图c :对D 1有阳极电位为 0V ,阴极电位为-12 V ,故D 1导通,此后使D 2的阴极电位为 0V ,而其阳极为-15 V ,故D 2反偏截止,V AO =0 V 。
图d :对D 1有阳极电位为12 V ,阴极电位为0 V ,对D 2有阳极电位为12 V ,阴极电位为-6V .故D 2更易导通,此后使V A =-6V ;D 1反偏而截止,故V AO =-6V 。
解 图a :将D 断开,以“地”为电位参考点,这时有D 被反偏而截止。
图b :将D 断开,以“地”为参考点,有D被反偏而截止。
图c:将D断开,以“地”为参考点,有D被正偏而导通。
,D2为硅二极管,当 v i= 6 sinωtV时,试用恒压降模型和折线模型(V th= V,r D=200Ω)分析输出电压 v o的波形。
解(1)恒压降等效电路法当0<|V i|<时,D1、D2均截止,v o=v i;当v i≥时;D1导通,D2截止,v o=0.7V;当v i≤时,D2导通,D1截止,v o=-0.7V。
v i与v o=0.5V,r D=200Ω。
当0<|V i|<0.5 V时,D1,D 2均截止,v o=v i; v i≥0.5V th时,D1导通,D2截止。
模电课后(康华光版)习题答案7

第七章部分习题解答7.1.1在图题7.1.1所示的各电路中,哪些元件组成了级间反馈通路?它们所引入的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设各电路中电容的容抗对交流信号均可忽略)解:图题7.1.1a中,由电阻R2、R1组成反馈通路,引入负反馈,交、直流反馈均有;b图中,由R e1引入负反馈,交、直流反馈均有,由R f1、R f2引入直流负反馈;c图中,由R f、R e2引入负反馈,交、直流反馈均有;d图中,由R2、R1引入负反馈,交、直流反馈均有;e 图中,由A2、R3引入负反馈,交、直流反馈均有;f图中,由R6引入负反馈,交、直流反馈均有。
图题7.1.17.2.2 试指出图题7.1.5a、b所示电路能否实现规定的功能,若不能,应如何改正?解:图题7.1.5a电路不能实现规定的功能,因引入了正反馈。
应将运放的同相端和反相端位置互换。
图b电路也不能实现规定的功能。
应将R与R L位置互换。
图题7.1.57.2.4 由集成运放A 及BJT T 1、T 2组成的放大电路如图题7.1.7所示,试分别按下列要求将信号源v s 、电阻R f 正确接入该电路。
(1) 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 (2) 引入电压并联负反馈; (3) 引入电流串联负反馈; (4) 引入电流并联负反馈。
图题7.1.7解: (1)a-c 、b-d 、h-i 、j-f(2)a-d 、b-c 、h-I 、j-f (3)a-d 、b-c 、g-i 、j-e (4)a-c 、b-d 、g-i 、j-e7.4.1 一放大电路的开环电压增益为A VO =104,当它接成负反馈放大电路时,其闭环电压增益为A VF =50,若A VO 变化10%,问A VF 变化多少?解: 因为200501014===+VF VO V VO A A F A所以,当A VO 变化10%时,A VF 变化%05.0%102001=⨯=VF VF A dA7.4.5 电路如图题7.3.10所示。
模拟电子技能技术总结 课后习题答案 康华光等编

精心整理模拟电子技术习题答案第二章2.4.1D 和V o 的值;(2)在室温(300K )的情况下,利用二极管的小信号模型求v o 的变化范围。
解(1)求二极管的电流和电压 (2)求v o 的变化范围 图题2.4.1T =300K 。
当r d1=r d2O v 2.4.3AO 解图a V AO =–6V 图b :图c 15V ,故D 2图d -6V .故2.4.4解图a D 图b :将D 图c D 2.4.71,解(1当0<|V i 0. 7V (2D 2均截止,v o=v i ;v i ≥0.5V 时,D 1导通,D 2截止。
v i ≤-0.5V 时,D 2导通,D 1截止。
因此,当v i ≥0.5V 时有 同理,v i ≤-0.5V 时,可求出类似结果。
v i 与v o 波形如图解2.4.7c 所示。
2.4.8二极管电路如图题2.4.8a 所示,设输入电压v I (t )波形如图b 所示,在0<t <5ms 的时间间隔内,试绘出v o (t )的波形,设二极管是理想的。
解v I (t )<6V 时,D 截止,v o (t )=6V ;v I (t )≥6V 时,D 导通 电路如图题2.4.13所示,设二极管是理想的。
(a )画出它的传输特性;(b )若输入电压v I =v i =20sin ωtV ,试根据传输特性绘出一周期的输出电压v o 的波形。
解(a )画传输特性0<v I <12V 时,D 1,D 2均截止,v o =v I ; v I ≥12V 时,D 1导通,D 2截止-10V <v I <0时,D 1,D 2均截止,v o =v I ; v I ≤-10V 时,D 2导通,D 1截止传输特性如图解2.413中a 所示。
(b )当v o =v I =20sin ωtV 时,v o 波形如图解2.4.13b 所示。
2.5.2两只全同的稳压管组成的电路如图题2.5.2所示,假设它们的参数V 2和正向特性的V th 、r D 为已知。
模拟电子技术习题解答(康华光版)

3. C位置:发射结反偏,截止,IC=0。
习题3.3.2
• (a):放大。 • (b):放大。 • (c):饱和。 • (d):截止。 • (e):饱和。
习题3.3.6
2. AV≈1, Ri=Rb//(rbe+51Re//RL)≈90K, Ro=Re//[(RS//Rb+rbe)/(1+β)]=39Ω
3. Vo=[Ri/(Ri+Ro)]×Av× Vs≈200mV
习题3.7.1
1. |AVM|=60db=1000 (倍), fL=100Hz, fH=100MHz
2. f=fH=fL时,|AVM|=57db
IC3=1mA, VB3=9V, VC2=8.3V, IE=2IC2=0.74mA, IC2=0.37mA, VCEQ3=-9V, VCEQ2=9V, Re2=5.27K, rbe1=rbe2=300+26×(1+β)/2=3.9K,
rbe3=2.4K, ri3=rbe3+(1+β)Re3=245K
(a)
(b)
习题7.1.4
21. .拆R去f1R引f2虽入然电可流提串高联输负入电反阻馈,,但使整r体if提性高能,下降, 解R决f2的引办入法电是压将并Rf2联的负左端反改馈接,到使T2r集if降电低极。。
习题7.1.5
• (a): 不可能,因为是正反馈,应交 换运放正负极。
• (b):不能,应交换R 和RL
1. VCC=6V, IBQ=20µA, ICQ=1mA, VCE=3V;
2. Rb=(VCC-0.7)/IBQ=265K(≈300K), RC=(VCC-VCE)/ICQ=3K;
模电 第七章1(第五版)——康华光

(&馈
电流串联负反馈
第七章 反馈放大电路
Rc1 Rb1 (-) (+) T1 + . Vi _ Rf (+) Re1 + . Vf _
Rc2 T2
+Vcc (+) + . Vo _
Re2
第七章 反馈放大电路 例:判断下列放大电路的反馈组态
(+) (+) (+) (-) (+) (+)
电压串联负反馈 电压串联负反馈
第七章 反馈放大电路
信号源对反馈效果的影响
串联负反馈 vID = vI -vF 要想反馈效果明显, 就要求v 就要求 F 变化能有效引 的变化。 起vID的变化。
则 vI 最 好 为 恒压源, 恒压源 , 即信号 源内阻R 源内阻 S 越小越 好。
第七章 反馈放大电路
7.2.1 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第七章 反馈放大电路
特点: 特点: 输入以电压形式求和(KVL) 输入以电压形式求和(KVL): vid=vi- vf 稳定输出电压 电压控制的电压源
RL↓→vo↓→ f↓→ id(=vi-vf)↑ ↓→ ↓→v ↓→v ↑ vo↑
7.2.2 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
第七章 反馈放大电路
例:判断下图所示电路,哪些元件引入了级间 判断下图所示电路, 直流反馈,哪些元件引入了级间交流反馈? 直流反馈,哪些元件引入了级间交流反馈?
第七章 反馈放大电路
直流通路 (a)直流通路 直流通路
交流通路 (b)交流通路 交流通路
引入的是级间直流反馈; Rf1和Rf2引入的是级间直流反馈; 既能引入级间直流反馈,又能够引入级间交流反馈。 Re1既能引入级间直流反馈,又能够引入级间交流反馈。
模拟电子技术答案 第7章 信号的运算和处理

第7章信号的运算和处理自测题一、现有电路:A.反相比例运算电路B.同相比例运算电路C.积分运算电路D.微分运算电路E.加法运算电路F.乘方运算电路选择一个合适的答案填入空内。
(1)欲将正弦波电压移相+90o,应选用( C )。
(2)欲将正弦波电压转换成二倍频电压,应选用( F )。
(3)欲将正弦波电压叠加上一个直流量,应选用( E )。
(4)欲实现A u=−100 的放大电路,应选用( A )。
(5)欲将方波电压转换成三角波电压,应选用( C )。
(6)欲将方波电压转换成尖顶波波电压,应选用( D )。
二、填空:(1)为了避免50H z电网电压的干扰进入放大器,应选用( 带阻)滤波电路。
(2)已知输入信号的频率为10kH z~12kH z,为了防止干扰信号的混入,应选用( 带通)滤波电路(3)为了获得输入电压中的低频信号,应选用( 低通)滤波电路。
(4)为了使滤波电路的输出电阻足够小,保证负载电阻变化时滤波特性不变,应选用( 有源)滤波电路。
三、已知图T7.3所示各电路中的集成运放均为理想运放,模拟乘法器的乘积系数k大于零。
试分别求解各电路的运算关系。
(a)(b)图T7.3解:图(a)所示电路为求和运算电路,图(b)所示电路为开方运算电路。
它们的运算表达式分别为:(a) 12413121234()(1)//f I I O f I R u u R u R u R R R R R R =-+++⋅⋅+ 11O O u u dt RC =-⎰(b) '23322144O I O O R R R u u u ku R R R =-⋅=-⋅=-⋅O u =习题本章习题中的集成运放均为理想运放。
7.1填空:(1) ( 同相比例 )运算电路可实现A u >1 的放大器。
(2) ( 反相比例 )运算电路可实现A u <0 的放大器。
(3) ( 微分 )运算电路可将三角波电压转换成方波电压。
(4)( 同相求和 )运算电路可实现函数123Y aX bX cX =++,a 、b 和c 均大于零。
模电课后习题答案

模电典型例题分析第二章题2.1 如图所示电路,已知集成运放开环差模电压增益为∞,其电源电压±VCC=±14V ,Ui=1V ;R1=10k,Rw=100k 。
请问:当Rw 滑动端分别在最下端、最上端和中点时时,输出Uo =?V ; 解:14V ,1V,6V题2.2 在题图所示的放大电路中,已知Ω=====k R R R R R 1087521,Ω===k R R R 201096∶① 列出1O u 、2O u 和O u 的表达式;② 设V u I 3.01=,V u I 1.02=,则输出电压?=O u注:此图A 1的同相端、反相端标反。
解分析:本题中,运放A 1构成反相比例运用电路,A 2构成同相比例运用。
而A 3则构成了一个减法电路,由于可将运放当作理想器件,又在线线场合下使用,所以可使用“虚短”及“虚断”的两个基本概念来对电路进行分析。
(1)211111522216101010311202O I I I O I I I R u u u u R R u u u u R =-=-⨯=-⎛⎫⎛⎫=+=+⨯= ⎪ ⎪⎝⎭⎝⎭ 对A 3,103222281020210203O O O I R u u u u u R R +=⨯===++因为0133079u u u u R R ---=- 332011I I u u u u u -+===-()()90313212712201023O I I I I I R u u u u u u u R u u -=--=---=+(2)120.3,0.120.330.10.9I I O u V u Vu V ===⨯+⨯=题2.3 加减运算电路如图所示,求输出电压O u 的值。
R u分析:本题中运放A 构成了差分减法电路,由于运放可作理想器件,且工作在线性区,可用“虚短”和“虚断”的基本概念来分析电路。
此电路的同相和反相端分别有两个输入信号,因此可用叠加原理来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部分习题解答
7.1.1在图题7.1.1所示的各电路中,哪些元件组成了级间反馈通路?它们所引入的反馈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设各电路中电容的容抗对交流信号均可忽略)解:图题7.1.1a中,由电阻R2、R1组成反馈通路,引入负反馈,交、直流反馈均有;b图中,由R e1引入负反馈,交、直流反馈均有,由R f1、R f2引入直流负反馈;c图中,由R f、R e2引入负反馈,交、直流反馈均有;d图中,由R2、R1引入负反馈,交、直流反馈均有;e 图中,由A2、R3引入负反馈,交、直流反馈均有;f图中,由R6引入负反馈,交、直流反馈均有。
图题7.1.1
7.2.2 试指出图题7.1.5a、b所示电路能否实现规定的功能,若不能,应如何改正?
解:图题7.1.5a电路不能实现规定的功能,因引入了正反馈。
应将运放的同相端和反相端位置互换。
图b电路也不能实现规定的功能。
应将R与R L位置互换。
图题7.1.5
7.2.4 由集成运放A 及BJT T 1、T 2组成的放大电路如图题7.1.7所示,试分别按下列要求将信号源v s 、电阻R f 正确接入该电路。
(1) 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 (2) 引入电压并联负反馈; (3) 引入电流串联负反馈; (4) 引入电流并联负反馈。
图题7.1.7
解: (1)a-c 、b-d 、h-i 、j-f
(2)a-d 、b-c 、h-I 、j-f (3)a-d 、b-c 、g-i 、j-e (4)a-c 、b-d 、g-i 、j-e
7.4.1 一放大电路的开环电压增益为A VO =104,当它接成负反馈放大电路时,其闭环电压增益为A VF =50,若A VO 变化10%,问A VF 变化多少?
解: 因为
200
501014
===+VF VO V VO A A F A
所以,当A VO 变化10%时,A VF 变化
%05.0%102001
=⨯=VF VF A dA
7.4.5 电路如图题7.3.10所示。
(1) 指出由R f 引入了什么类型的反馈;
(2) 若要求既提高该电路的输入电阻又降低输出电阻,图中的连线应作哪些变动? (3) 连线变动前后的闭环电压增益ÀVF 是否相同?估算其数值。
图题7.3.10
解: (1)R f 引入了电压并联负反馈。
(2)要使引入的负反馈既能提高电路的输入电阻又能降
低输出电阻,则需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
连线可按以下两种方案变动。
① 将T 3的基极与T 1的集电极相连,同时将R f 的一端从
T 1的基极移至T 2的基极。
②将T 2的基极通过R b2接于v I ,T 1的基极通过R b1接地。
(3)改接前
10
1-=-=b f VF
R R A
改接后
11
12
=+=b f
VF
R R A
故不相同。
7.5.1如图7.1.2所示,试近似计算它的闭环电压增益并定性地分析它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图题7.1.2
解: 图7.1.2所示电路中引入了电压串联负反馈。
设为深度负反馈,根据“虚短”概念有
o
F I v R R R v v ∆+=∆≈∆6
56
则闭环电压增益
651R R v v A I o VF
+=∆∆=
此负反馈使R if 上升、R of 下降。
7.8.1 设某集成运放的开环频率响应的表达方式为
⎪⎪⎭⎫
⎝
⎛+⎪⎪⎭⎫ ⎝⎛+⎪⎪⎭⎫ ⎝
⎛+=3215
11110H H H V
f f
j f f
j f f j A
其中 f H1=1MHz,f H2=10MHz,f H3=50MHz 。
问: (1)画出它的波特图;
(2)若利用该运放组成一电阻性负反馈放大电路,并要求有45°的相位裕度,问此放大电路的最大环路增益为多少?
(3)若用该运放组成一电压跟随器,能否稳定地工作? 解:(1)画波特图 由
2
1lg 2021lg 2021lg 20100lg 20321⎪⎪⎭⎫ ⎝⎛+-⎪⎪⎭⎫
⎝⎛+-⎪⎪⎭⎫ ⎝⎛+-=H H H f f f f f f Av
及
321H H H f f
arctg
f f arct
g f f arctg ---=∆ϕ
画出波特图,如图解7.5.1所示。
图解7.5.1
(2)求最大环路增益
由图解7.5.1可知,当相位裕度︒=45m ϕ时
dB v A FV 82lg 201lg
20≈=
故最大环路增益为
dB
dB F A F A V
VM V VM 18)82100(1lg 20lg 20lg 20=-=-=
(3)若用该运放组成电压跟随器,因F V =1,则要求
dB A V
0lg 20= ,
而现在dB A VM 100lg 20= ,故电路不能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