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一、巧算(一)加减法的巧算1、找朋友:两个数的和恰好凑成末尾带零的比较整的数,这两个数就是好朋友。
如:47 + 61 + 53 + 39=(47 + 53)+(61 + 39)= 100 + 100= 2002、加减混合运算中,交换数字的顺序时注意符号要跟着一起搬家~~“带符号搬家”。
(1)、67+52+23-32 (2)、98-76+96-88 =(67 + 23)+(52 -32) =(98-88)+(96-76)= 90 + 20 = 10+ 20= 110 = 303、一个数连续减去多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多个数的和。
(1)、89-43-37 (2)、128-65-35 =89—(43+37) =128—(65+35)=89—80 =128—100=9 =284、在计算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时,有时为了使计算简便可以去括号,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加号就要变成减号,减号就要变成加号。
概括为:“括号前面是加号,去掉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掉括号要变号。
”如:(1).248+(152-127)(2). 324-(124-97)=248+152-127 =324-124+97=400-127 =200+97=273 =2975、在计算没有括号的加减法混合运算式题时,有时可以采用添括号的方法使计算简便,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加号就要变成减号,减号就要变成加号。
概括为:“括号前面是加号,添上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减号,添上括号要变号。
”(1)286+879-679 (2)812-593+193=286+(879-679) =812-(593-193)=286+200 =812-400=868 =4126、首尾凑整法。
(1)、1+2+3+4+5+6+7+8+9 (2)、2+4+6+8+10+12=(1+9)+(2+8)+(3+7)+(4+6)+5 =(2+12)+(4+10)+(6+8)=10+10+10+10+5 =14+14+14=45 =427、补数凑整法(1)、9+99+999 (2)、11+102+1003=(10-1)+(100-1)+(1000-1) =(10+1)+(100+2)+(1000+3)=10+100+1000-1-1-1 =10+100+1000+1+2+3=1107 =1116(3)、2000—199—198—197=2000—200+1—200+2—200+3=2000—200—200—200+1+2+3=1406(二)乘除法的巧算1、“带符号搬家”改变运算顺序。
沪教版2019年三年级第一学期数学知识整理与汇总

沪教版2019年三年级第一学期数学知识整理与汇总一、计算部分(1)一位数与两、三位数相乘①整十、整百数的乘法例:5×30=150 10×700=7000 * 5×800=4000【提示:(1)不要漏0 (2)积末尾0的个数应该大于等于两个因数0个数的总和;积末尾多出来的0是乘出来的;0的个数可以作为检验依据】②横式计算79×3=237 237×6=142270×3=210 200×6=12009×3=27 30×6=180210+27=237 7×6=421200+180+42=1422【提示:每一步计算不要错误;最后别忘把所有的积都加起来;注意不要漏写】③竖式计算(略)④估算例1:48×8的积在(320)和(400)之间;更接近(400)【提示:一位数与两位数乘的估算;把两位数估成接近于原数的两个整十数;然后再乘;如遇这个两位数是94;则估成90与100】例2:324×5的积在(1500)和(2000)之间;更接近(1500)【一位数与三位数乘的估算;把三位数估成接近于原数的两个整百数;然后再乘;如遇这个三位数是967;则估成900与1000】(2)两、三位数被一位数除①一位数被整十、整百数除例:150÷3=50 300÷5=60【提示:比较商末尾0的个数与被除数末尾0的个数;得出商末尾0的个数小于等于被除数末尾0的个数;因为有的0被除掉了】②横式计算74÷5=14......4 654÷5=130......4 124÷5=24 (4)50÷5=10 500÷5=100 100÷5=2024÷5=4......4 150÷5=30 24÷5=4 (4)4÷5=0 (4)【提示:横式计算的一般顺序是:先从被除数中找最大的整百数除以除数;再从剩下的数中找最大的整十数除以除数;最后用剩余的数除以除数;注意最后的加法算式不写;且最后的算式商不够1则可以写成0余几的形式】③竖式计算(略)【提示:除法的计算方法是: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不够商1就商0;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主要包括整数和小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几何图形、分数、时钟和日历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整数和小数的认识1.正整数:1,2,3,...2.负整数:-1,-2,-3,...3.零:04.小数: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构成,小数点表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分界线,如0.5、1.35等在数轴上,整数和小数可以表示为点的位置,负数在表示时位于数轴的左侧。
二、加减法运算1.两个数的加法,可以通过从第一个数出发,向右移动一个数的单位距离,找到另一个数。
2.两个数的减法,可以通过从第一个数出发,向左移动一个数的单位距离,找到另一个数。
三、几何图形1.正方形:四条边相等且四个角均为直角的图形。
2.长方形:四条边两两相等但不全等的图形。
3.三角形:三条边和三个角都不相等的图形。
4.圆形:由一个圆心和半径组成,半径是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
5.直线、曲线、线段和射线:直线是无限延伸的一条线,曲线是有弯曲部分的线,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射线有一个起点,无限延伸。
四、分数1.分数由一个分子和一个分母组成,分子表示被分割的份数,分母表示被分成的总份数。
2.分数可以用于表示部分整体,如1/2表示一个整体中的一半。
3.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五、时钟和日历1.时钟:时钟用于显示时间,主要包括时针、分针和秒针。
时针每转动一圈表示12小时,分针每转动一圈表示60分钟,秒针每转动一圈表示60秒。
2.日历:日历用于显示日期,包括年、月、日。
-年:日历上显示的年份。
-月:日历上显示的月份,一年有12个月。
-日:日历上显示的每个月的日期,按顺序排列,最多到31号。
以上就是小学三年级数学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

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重点知识归纳一、加减法1. 加法:加法是指两个或多个数的和。
在三年级数学上册中,加法的重点内容包括:-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2. 减法:减法是指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的差。
重点内容包括:-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不退位减法;-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二、乘法3. 乘法口诀表:乘法口诀表是三年级数学上册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掌握1-9的乘法口诀,熟练记忆。
4. 两位数乘一位数:学生需要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理解进位的概念。
5. 数的积:学生需要理解乘法的概念,明白乘法的结果叫做“积”。
三、除法6. 除法口诀表:除法口诀表也是重点知识之一,学生需要通过口诀熟练掌握除法的运算规则。
7.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学生需要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除法,理解除法的原理和步骤。
8. 余数:学生需要理解余数的概念,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余数的概念解决问题。
四、分数9. 分数的认识:学生需要通过实物和图形认识分数的概念,理解分子和分母的含义。
10. 基本分数:学生需要掌握常用的基本分数,如1/2、1/4、1/3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数比较和大小比较。
11. 分数的加减:学生需要学会分数的加减运算,包括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和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
五、时间12. 日期的认识:学生需要掌握年、月、日的概念,理解时间的先后顺序。
13. 时间的读法:学生需要学会阅读时间,包括整点和半点的时间读法,以及其他时间的读法。
14. 时间的计算:学生需要掌握时间的加减运算,包括分钟和小时的加减运算。
六、量15. 重量的认识:学生需要通过实物感受重量的概念,学会用不同的重量单位表示物体的重量。
16. 重量的比较:学生需要学会用大于、小于、等于等符号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大小。
17. 体积的认识:学生需要通过实物感受体积的概念,学会用不同的容积单位表示物体的体积。
最新沪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数学主要包括四大知识点:数的认识与应用、数的运算与计算、图形与测量、统计与概率。
下面将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数的认识与应用1.数的认识:认识0-9999以内的数,理解数的大小和数的位置关系。
2.三位数的认识:认识三位数的数,理解三位数的构成(百位、十位、个位)。
3.数的拓展:了解千位和十分位,认识千位和十分位的作用。
4.数的大小比较与排序:比较和排序0-9999以内的数,能够对数进行大小比较和排序。
5.数的应用:学习数的应用,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和使用场景。
二、数的运算与计算1.加法运算:掌握十以内的整数加法运算、两位数的十位数相同的加法和几个整数相加。
2.减法运算:掌握十以内的整数减法运算、掌握两位数的个位数相同、十位数相同的减法运算。
3.自然数与零的加减法:了解加法及减法中零的作用,加法中零是元素不变性,减法中零是自然数不变性。
4.进位与退位:认识十位进位和百位进位,理解退位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5.数的计算:掌握两位数、三位数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
三、图形与测量1.图形的认识:认识平面图形(矩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能够辨别和画出不同的平面图形。
2.图形的属性:了解图形的属性,如边、角、面积等。
3.图形的比较:比较和排序不同的平面图形,理解图形之间的大小关系。
4.长度的认识与测量:认识长度的概念和计量单位(米、厘米),学习使用尺子等工具测量长度。
5.容量的认识与测量:认识容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升、毫升),学习使用容器等工具测量容量。
四、统计与概率1.数据的收集:学习数据的收集方法,如观察、测量、调查等。
2.统计图表的制作:学习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如条形图、折线图、饼状图等。
3.数据的分析与解读:学习分析和解读图表中的数据,能够根据图表得出结论。
4.概率的认识:初步了解概率的概念,学习简单的概率事件和概率计算。
以上就是小学三年级数学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孩子们将能够建立起对数的认识和应用的能力,掌握加减法运算和计算的方法,理解图形和测量的基本概念,以及初步接触统计与概率的知识。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以下是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
1. 数字意义和大小比较
- 数字1-100,认识数的读法和写法
- 数的大小比较及大小关系的理解
2. 加法运算
- 加法的概念及符号“+”
- 加法口诀
- 加法的计算方法,包括带进位和不带进位的情况
3. 减法运算
- 减法的概念及符号“-”
- 减法的计算方法,包括带退位和不带退位的情况
4. 乘法的认识
- 乘法的概念及符号“×”
- 乘法的计算方法,包括积的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律
5. 除法的认识
- 除法的概念及符号“÷”
- 除法的计算方法,包括商和余数的概念
6. 数字的认识和运算
- 十位与个位的概念,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意义
- 十位数和个位数的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7. 小数的认识
- 小数的概念及符号“.”
- 小数点的位置和意义
-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8. 数量的计量
- 数量的计量单位,包括重量、长度、容量和时间的计量单位- 各种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
9. 图形的认识
- 平面图形的认识,包括正方形、长方形、圆、三角形等
- 图形的边和角的概念
- 图形的简单分类与组合
10. 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 数据的收集及数据的呈现
- 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排序、整理、统计等
这些是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知识点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知识点篇1:沪教版数学三年级知识点一、年月日:一三五七八十腊(12月),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11月)三十日;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
二、100以内的质数口诀:2、3、5、7和11,13后面是17,19、23、29,(十九、二三、二十九)31、37、41,(三一、三七、四十一)43、47、53,(四三、四七、五十三)59、61、67,(五九、六一、六十七)71、73、79,(七一、七三、七十九)83、89、97。
(八三、八.九、九十七)三、多位数读法歌:读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读几,每级末尾若有零,不必读出记心里,其他数位连续零,只读一个就可以,一万结尾读一万,一亿结尾读一亿。
四、多位数写法歌:写数要从高位起,哪位是几就写几,哪一位上没单位,用0占位要牢记。
五、多位数大小比较歌:位数不同比大小,位数多的大,位数少的小,位数与大小相同,高位已知。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追及问题【含义】两个运动物体在不同地点同时出发(或者在同一地点而不是同时出发,或者在不同地点又不是同时出发)作同向运动,在后面的,行进速度要快些,在前面的,行进速度较慢些,在一定时间之内,后面的追上前面的物体。
这类应用题就叫做追及问题。
【数量关系】追及时间=追及路程÷(快速-慢速)追及路程=(快速-慢速)×追及时间例1 好马每天走120千米,劣马每天走75千米,劣马先走12天,好马几天能追上劣马?例2小明和梁肖在200米环形跑道上跑步。
小明跑了40秒。
他们同时从同一个地方出发,朝同一个方向跑。
小明第一次赶上梁肖时跑了500米。
梁肖每秒的速度是多少?例3 我人民解放军追击一股逃窜的敌人,敌人在下午16点开始从甲地以每小时10千米的速度逃跑,解放军在晚上22点接到命令,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开始从乙地追击。
已知甲乙两地相距60千米,问解放军几个小时可以追上敌人?例4 一辆客车从甲站开往乙站,每小时行48千米;一辆货车同时从乙站开往甲站,每小时行40千米,两车在距两站中点16千米处相遇,求甲乙两站的距离。
三年级数学上册(沪教版)

演讲人
202X-06-08
目录
01. 一、复习与提高
02. 二、用一位数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3. 04. 三、时间的初步认识(三)
四、用一位数除
05. 五、几何小实践
06. 六、整理与提高
01 一、复习与提高
一、复习与提高
小复习 连乘、连除 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多连块
02 二、用一位数乘
02
两位数被一 位数除
04
除法的应用
03
三位数被一 位数除
05 五、几何小实践
五、几何小实践
A
千米的 认识
D
轴对称 图形
B
米与 厘米
E
三角形的 分类(2)
C
分米的 认识
F
面积
五、几何小实践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 平方米
06 六、整理与提高
六、整理与提高
A
乘乘 除除
D
它们有 多大
B
解决 问题
E
计算小胖 家的面积
C
图形的 拼嵌
F
数学广场 ―植树问
题
六、整理与提高
数学广场―周期问题 数学广场-流程图(2)
感谢聆听
二、用一位数乘
乘整十数、整百数 看图列式 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 一位数与三位数相乘 小练习(1)
03 三、时间的初步认识(三)
三、时间的初步认 识(三)
年、月、日 平年与闰年 制作年历 小练习(2)
04 四、用一位数除
四、用一位 数除
06
小练习(3)
01
整十数、整 百数的除法
05
单价、数量、 总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除法一、整十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1.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其中一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计算。
2.笔算除法时,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商表示几个十,所以商要写在被除数十位的上面。
3.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二、除法的验算1.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被除数=商×除数。
2.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3.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4.全班的总人数÷组数=每组的人数5.玩具的总数-送出的数量=还剩的数量三、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先用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要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以除数。
①书的总页数÷ 看的天数=每天看的页数②付出的钱数- 找回的钱数= 实际用的钱数实际用的钱数÷物品的个数=物品的单价③全班人数÷单打(2 人)=单打的组数④全班人数÷双打(4 人)=双打的组数⑤ 轮子的总个数÷每辆车的车轮数 = 车辆的数量⑥ 电池的总节数÷人数 = 平均每人收集的节数第二单元:认数一、认识整千数1. 千位上是几,就表示几千, 10 个一千是一万2. 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五)位是万位。
数位顺序表⋯⋯ ( 万 )位 ( 千 )位 ( 百 )位 ( 十 )位3. 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读数和写数 (读数时写汉字 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二、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1. 中间或末尾有 0 的万以内数的读写法:⑦ 老师的人数 + 学生的人数 =总人数 每辆车坐的人数⑧玩具的总个数 - 送出的个数 = 还剩的个数 每班分得的个数⑨一班的人数 + 二班的人数 =总人数 组数四、商末尾有 0 的除法 被除数十位上的数除以除数刚好整除, 够商 1 时,一定要在商的个位上写“ 总人数÷车辆的数量 = 还剩的个数÷班级数 = 总人数÷每组的人数 = 且被除数个位上的数除以除数不 0”占位。
个 )位读数时,一个数中间有一个0 或连续有两个0 ,只读一个零,末尾不论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时,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 占位。
2.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先把整百、整千数看作几个百、几个千再相加减,实际上也就是把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转化成20 以内的加减法。
三、数的大小比较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可以先比较它们的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比较最高位(千位)上的数,千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千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百位上的数,百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以此类推。
四、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看最高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 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 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 ,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
第三单元:千克和克一、概念: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_千克_做单位。
千克用字母_Kg 表示,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_克做单位。
克用字母_g_表示。
(可以用天平测量。
)净含量:是指包装袋(瓶)内的物品实际有多重。
二、千克和克的互化:1 千克=1000 克三、重量的大小比较:先统一单位,再比较大小。
四、千克和克的简单应用一杯水的总重量- 空杯的重量= 杯内水的重量每袋面包的重量×面包的袋数= 面包的总重量第四单元:加和减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1、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十位上的数加十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加个位上的数,满十进1 ,再把得数加起来。
2. 检验结果是否正确,除了用再加一遍的方法外,还可以用估算进行检验。
3. 需要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先把0 前面的数相加,结果再添相同个数的0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1.不退位减法: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相减,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减,再把结果加起来。
2.退位减法:应先从各位减起,不够减时向十位借 1 ,十位再和十位相减。
3. 需要退位的整千、整百数减整百数:将0 前面的数按20 以内的退位减法算出得数,再添上相同个数的0 。
三、加减法各部分名称之间的关系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差=被减数-减数和=加数+另一个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四、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1、思考方法:(1)从条件出发。
根据已知条件,逐步推出要解决的问题。
(2)从问题出发,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需要什么条件,看条件是否具备,如不具备,先求出间接条件,从而解决问题。
2、数量关系式①桃子的总数量-筐里桃的数量= 篮子里桃的数量篮子里桃的数量÷篮子的个数= 每个篮子里桃子的个数②鸭的数量×鸡是鸭的倍数= 鸡的只数鸡的数量+ 鸭的数量= 一共的数量或鸡的数量-鸭的数量= 多的数量③大汽车的数量+ 小汽车比大汽车多的数量= 小汽车的数量小汽车的数量+ 大汽车的数量= 一共的数量④甲的邮票数—乙比甲少的邮票数= 乙的邮票数甲的邮票数+乙的邮票数=一共的邮票数⑤上衣的价格—裤子比上衣便宜的价格= 裤子的价格上衣的价格+ 裤子的价格= 一套衣服的价格⑥上午借书的本数+ 下午比上午多借的本数=下午借的本数上午借的本数+ 下午借的本数= 一天一共借的本数第五单元24 时记时法一、24 时计时法的认识1、24 时计时法,一昼夜钟面上的时针正好转了两圈,即24 时,用24 时表示钟面上的各个时刻。
2、24 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相转化:普通记时法24 时记时法凌晨1 时———————— 1 时早晨5 时———————— 5 时上午8 时————————8 时中午12 时————----- 12 时下午1 时————————13 时下午2 时————————14 时晚上6 时————————18 时晚上7 时————————19 时晚上8 时————————20 时晚上9 时————————21 时深夜12 时————————24 时(也就是第二天的0时)普通计时法改写成24 时计时法:先去掉关键词,中午12 时前的时刻不变,中午12 时以后的时刻要加上12 时。
24 时计时法改写成普通计时法:先加关键词,中午12 时前的时刻不变,超过12 时的时刻要减去12 时。
二、求经过时间1、结束的时刻—开始的时刻= 经过的时间(或到达的时刻—出发的时刻= 经过时间)开始的时刻+ 经过的时间= 结束的时刻结束的时刻—经过的时间= 开始的时刻2、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不在同一天内,可以运用分段计算的方法求经过时间:先求出第一天经过的时间,再加上第二天经过的时间。
3、火车时刻表:表格中横着的两个时刻相减就是求火车在车站的停留时间;斜着的两个时刻相减就是求火车运行的经过时间。
竖着的时刻不能相减。
[ 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一、特征:1、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二、周长:围成的图形的每条边的总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三角形的周长=三条边的和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四条边的和长方形的周长=长× 2 + 宽× 2 = (+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 2 =—长宽长方形的周长÷2宽=—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4= 边长三、拼和分的应用:1、用10 个边长一厘米的小棒拼出一个长方形,长和宽各是几厘米?2、用几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或正方形),重合的边越少,拼成的图形周长越长。
把几个小正方形排一排,拼成的图形周长最长。
拼成的图形越接近正方形周长就越小。
例:用4、6、8、9、10、12、16 个⋯⋯边长 1 厘米的正方形拼出一个长方形,长和宽各是几厘米?3、把两个长都是4厘米,宽都是2 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拼成后的图形周长是多少厘米?(先画出简易图,再计算)4、将一个周长80 厘米的正方形剪成4 个同样大小、同样形状的长方形。
剪成的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三、操作题:1、在一个长方形里剪(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原来长方形的宽。
2、设计周长是20 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共有()种,长和宽分别是。
3 、李大爷靠墙用竹篱笆围了一个长方形菜地,菜地长20 米,宽15 米,李大爷至少要围多长的篱笆才行?[第七单元乘法]一、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和估算1、0 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2、1 和任何不是0 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3、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估算。
(先求出多位数的近似数,再进行计算。
如497 × 7 ≈3500 )二、两步连乘的应用题:1、速度×时间=路程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2、一个来回=2 次一趟=2 次往返一次=2 次3、(关于“大约)应用题:①条件中出现“大约”,而问题中没有“大约”,求准确数。
→(=)② 条件中没有,而问题中出现“大约”。
求近似数,用估算。
→(≈)③ 条件和问题中都有“大约”,求近似数,用估算。
→(≈)[第八单元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的位置不同,看到的面就不一样,从一个位置观察物体,最多可以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第九单元统计和可能性]一、统计(一)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二)画条形统计图统计二、可能性1、‘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确定的现象。
‘可能',表示不确定的现象。
2、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
① 一定: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月亮一定绕着地球转;人一定要喝水⋯⋯②可能:三天后可能下雨;明天可能有风;下周可能会考试。
⋯⋯③不可能: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地球不可能绕着月亮转⋯⋯3、可能性:(1)可能性相等(差不多)(2)可能性大或小:谁的数量多谁摸到的可能性就大(经常、偶尔、差不多)[第十单元分数]一、“平均分”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二、比较分数的大小。
①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②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三、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① 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要分子相加、减。
② 1与分数相减:1 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如:1-file:///C:/Users/duanyong/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gif=file:///C:/Users/duanyong/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gif )本册数学书上重点题:第一单元:1.第4页第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