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导学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导学案

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导学案《动荡的春秋时期》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名:一、【学习目标】1、掌握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2、了解周王室衰微的原因与后果。
3、知道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重难点】重点:春秋争霸难点:春秋争霸的特点和影响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27-30,用笔划出关键词)1、找出春秋时期的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的发展情况2、概括东周时期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变化3、找出诸侯争霸的背景、代表和产生了哪些影响?四、【合作探究】(对学、群学,解决以下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
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兼并战争。
(1)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兼并战争的原因是什么?(2)这些兼并战争是否有积极作用?为什么?五、【当堂训练】1.牛耕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我国在农业生产上开始使用牛耕是在( )A.西周末年 B. 春秋早期C.春秋末期 D. 战国初期2.“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他就是()A.周武王B.齐桓公C.晋文公D秦王嬴政3.“春秋无义战”是孟子对争霸战争的评价。
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战争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巩固了周王室B给社会带来了灾难C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D促进民族交融。
4.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
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弱肉强食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统一D、适者生存5.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是在()A.西周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秦朝6.东周一开始,周王朝就走了下坡路,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争霸战争频仍。
这一时期,下列诸侯称霸的先后顺序是( )①晋文公②齐桓公③楚庄王④秦穆公A. ①③④②B.①②③④C.②③①④D. ②①③④六、【归纳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参考答案:【合作探究】1、周天子失去往日的权势,无法控制诸侯;几个大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及拥有对其他国家的支配权,发动争霸战争。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春秋战国的纷争_导学案

3.立志雪耻,卧薪尝胆的著名历史人物是
A.伍子胥 B.勾践 C.孙武 D.夫差
4.历史故事“烽火戏诸侯”是关于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厉王 D.周幽王
(二)材料解析题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
五.巩固练习(当堂检测,巩固达标)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春秋时期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是东周王朝的一个分期
B.春秋开始于公元前770年,结束于公元前476年
C.春秋时期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
D.春秋时期“霸主”取代了周天子
2.春秋时期,齐晋两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①政治上,改革内政 ②经济上,发展生产 ③军事上,加强军队建设 ④用人上,都有贤相辅佐,如管仲、伍子胥 ⑤都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
【整理总结】
一.知识梳理
二.学习感受
四.合作探究(交流合作,探讨展示)
情景再现――成语交流:
战国顾名思义,是充满战争的一段历史,据不完全统计,战国时期,在短短的200多年的历史中,发生过不下500次的战争,其中不乏有非常著名的经典大战。
请你搜集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如“围魏救赵”“退避三舍”“纸上谈兵”等,在班级小组里交流。并简要谈谈对你的启发。(2人组、4人组讨论,后小组汇报展示)
――引自《史记·周本记》
请回答:
1平王迁都洛邑是哪一年的事?洛邑是现今的什么地方?
2材料实质上反映了怎样的社会问题?(材料中找出)
六.拓展延伸
有人认为:诸侯争霸导致连年战争,人民受难,社会生产破坏,没有任何进步性和正义性。有人认为:诸侯争霸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是进步的战争。请你谈谈他们哪个对?
2020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学
过
程
预
习
自
测
1、东周分为和两个时期。
2、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和等
3、齐桓公任用 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以为号召,扩充疆界。
4、战国七雄是指、 、 、 、 、 、 。
5、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有、 、 、
课
堂
交
流
与
探
究
1、导入:同学们,我们生在山东,长在淄博,齐鲁大地,物产丰盈,人杰地灵。谁能说说看,为什么称山东称为齐鲁大地?齐国古都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引出课题。
2.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役是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3.下列历史人物中,不是春秋时期的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王嬴政
4.提出“尊王攘夷”口号,逐渐在诸侯国中树立威信的是( )
A.晋文公 B.秦穆公 C.齐桓公 D.楚庄王
5.战国时期的下列四国中,地理位置在最东面的是( )
A.楚 B.齐 C.秦 D.燕
6.人们常说:燕赵之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你知道我们习惯上用“燕赵之地”来借指我们今天的哪个省吗?( )
A.山东省 B.山西省C.河北省 D.河南省
7.识读下图:
读课本33页图后回答
(1)根据图中的信息分析,它反映了我国哪一历史时期的形势?
(2)公元前260年,发生在秦、赵之间的著名战役是什么?说出跟这次战役有关的一个成语。
2、“春秋五霸”有各种说法,通过阅读课本,你认为春秋五霸是指那五个?
3、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为什么能成为第一个霸主?
4、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5、俗话说“春秋无义战”,我们应如何评价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导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师寄语:变法则民智,变法则民强,变法则民生。
——清·谭嗣同【学习目标】1、说出东周分为哪两个历史时期,了解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情况。
2、比较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3、通过学习探讨改革与强兵富国之间联系。
【学习重点】齐国和晋国的称霸。
【学习难点】春秋争霸与战国兼并战争不同特点及历史影响。
【学习过程】一、故事导入法。
以“烽火戏诸侯”的历史故事导入。
二、自主学习1.春秋争霸⑴东周开始于年,周平王迁都,分为和两个时期。
⑵春秋时期著名霸主有、、。
其中首霸诸侯的是,他任用为相,有关成语有。
⑶分析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的原因?(即称霸的条件,提示:从经济、政治和外交上考虑。
)经济:政治:外交:⑷晋楚争霸中最著名的战役是,相关成语故事。
吴越争霸中相关的成语故事是。
⑸晋文公称霸的基础是什么:(即晋文公改革的内容)2.战国七雄⑴战国七雄指的是、、、、、、,其中是原春秋时代就有的,是后来形成的。
⑵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有:、和,其中秦赵之间的战役发生在年,有关成语是。
三、合作探究1、为什么把这一时期称作“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2、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够得到哪些启示?3、学习了春秋战国这一课,同学们能否用两个字来概括这一段历史的特点?战争给整个社会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四、课堂小结,知识整合。
(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歌谣)春秋诸侯齐首霸,尊王攘夷管助他。
晋楚争霸在中原,此时旧制如瓦片。
战国七雄并立打,桂陵马陵留史话。
长平战后秦无敌,横扫六合同天下。
五、链接中考1、(2020·江苏连云港) “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
终于成就了春秋之首的伟业。
”材料中的这位历史人物就是()A.齐桓公 B.晋文公 C.宋襄公 D.楚庄王2、(2020·广东东莞)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
最早“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是()A.齐恒公B.晋文公C.秦穆公D.楚庄王3、(2020·山西)战国初期,三国分晋的卿大夫是()①韩②赵③楚④魏A.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4、(2020·内蒙古)战国末期,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强大攻势的战役是()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5、(2020·黄冈中考)《论语》中说“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是古人对下列哪一历史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6、(2020·太原中考)晋文公称霸,三家分晋等历史现象反映的时代特征是()A.社会变革与争霸称雄 B.统一国家的建立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六、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为了争霸,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发展本国势力的是()A.晋文公 B.楚庄公 C.齐桓公 D.越王勾践2.成语“围魏救赵”与下列哪一战役有关()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3.以下史实与齐桓公无关的是()A.任用管仲为相 B.以“尊王攘夷”为旗号C.与楚国争霸 D.首先称霸4.下列成语与晋楚争霸有关的是()A.纸上谈兵 B.朝秦暮楚 C.卧薪尝胆 D.退避三舍5.战国七雄中,地处最北和最南的分别是()A.齐和秦 B.燕和楚 C.韩和赵 D.赵和楚6.战国初年,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国家是()A.齐 B.晋 C.楚 D .燕7.下列事件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有①“田氏代齐”②三家分晋③桂陵之战④马陵之战()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8.下列即属于春秋时期又存在于战国时期的诸侯国()A.齐国 B.晋国 C.楚国 D.赵国9.为秦国灭六国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的一次战争是()A.马陵之战B.桂陵之战C.长平之战D.城濮之战二、材料题阅读下列材料:“管仲相桓公,霸诸假,一匡天下”——《论语》请回答:1.桓人霸诸侯成功是在什么时间?2.管仲在齐桓公称霸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有利措施?七、当堂反思通过学习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我还需解决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历史上导学案[新人教][成套]第6课
![七年级历史上导学案[新人教][成套]第6课](https://img.taocdn.com/s3/m/57e30c37a32d7375a41780c1.png)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了解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4、重点:齐、晋称霸。
二、走进历史:1、春秋争霸:阅读课本第一目,完成下列问题:⑴东周分为()和()两个时期。
⑵春秋时期诸侯为什么争霸?著名的霸主有谁?⑶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谁?他是怎样成为霸主的?⑷晋文公通过什么战役确立他的霸主地位?哪个成语就是由这次战役而来的?⑸问题探究: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⑹阅读课本32页小字,思考问题:从越王勾践的称霸,你受到了哪些教育?⑺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产生了什么影响?2、战国七雄:阅读课本第二目,完成下列问题:⑴战国七雄是指哪七个国家?阅读课本33页图,找出这七个国家的位置。
⑵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有哪些?围魏救赵出自哪次战役?⑶纸上谈兵这个成语出自哪次战役?请说出这次战役的交战双方。
自我评价:1、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B各诸侯国听从国王的调遣C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小国D王室得到诸侯的支持2、选出与其他战役不同的一项()A城濮之战B马陵之战C桂陵之战D长平之战3、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为了称霸、发展本国实力都很重视()⑴训练军队⑿发展生产⒀改革内政⒁远交近攻A⑴⑵B⑴⑶C⑵⑶D⑵⑷4、春秋争霸战争的客观进步性表现在()A国王的权威下降B诸侯国的数目减少C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D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5、“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
”这里的“他”是()A周武王B齐桓公C晋文公D楚庄王6、战国时期的下列四国中,地理位置在最东面的是()A楚国B齐国C秦国D燕国7、阅读下列材料;“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导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学案

第二单元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学习目标】(1)重点:齐、晋称霸;(2)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自学】1.人物:①西周灭亡,建立东周的是_________。
②春秋时期著名霸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齐任_________为相,积极改革。
④战国初,三家分晋后,齐国大夫______取代原国君,建立______齐国。
2.地点:①东周都城迁至_________。
②齐国在今_________北部。
晋国强盛时,南方楚国势力已发展到_________。
晋楚双方在_______大战,大败楚军。
③在下图上填上战国七雄的位置,并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次战役地点也标出来。
3.时间:①东周建立于公元前_________年。
②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是在公元前_________中期。
公元前_________后期,晋楚双方于城濮进行决战。
③公元前_________年,秦赵之间进行了一次激烈战争。
【合作学习与探究】探究一:春秋形势图战国形势图结合常理、上述图片及所学知识分析讨论,从正反两方面评论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时期战争目的战争规模代表战役春秋【课堂检测】1.东周开始于()A.公元前2070年 B.公元前1600年 C.公元前771年 D.公元前770年2.下列关于春秋时期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春秋是东周王朝的一个分期 B.春秋开始于公元前770年,结束于公元前476年C.春秋时期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 D.春秋时期“霸主”取代了周天子3.春秋时期,齐晋两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①政治上,改革内政②经济上,发展生产③军事上,加强军队建设④用人上,都有贤相辅佐,如管仲、伍子胥⑤都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③④⑤4.“退避三舍”这一典故来自于()A.城濮大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5.立志雪耻,卧薪尝胆的著名历史人物是()A.伍子胥B.勾践C.孙武D.夫差6.关于春秋争霸战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的衰微B.争霸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C.争霸的实质是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D.争霸的结果是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也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7.“纸上谈兵”的故事来自于()A.城濮大战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8.历史故事“烽火戏诸侯”是关于()A.周文王B.周武王C.周厉王D.周幽王9.齐国之所以最先强大得益于()A.伊尹改革 B.姜尚改革 C.管仲改革 D.李悝改革10.“三家分晋”的三家是()A.齐、楚、韩 B.赵、燕、魏 C.韩、赵、魏D.楚、魏、秦11.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①齐②燕③楚④赵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12.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有()①城濮之战②桂陵之战③马陵之战④长平之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人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晋楚争霸与城濮大战,了解南方的吴越争霸,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方位及长平之战的影响。
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的现象的能力。
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只有改革,才能富国强兵。
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借助乡土历史-齐国历史的独特魅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觉得历史并不遥远,历史就在身边,培养学生主动探讨,善于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通过问题导学,启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各国不断改革,是国富兵强的根本。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齐、晋称霸。
齐、争霸体现了大国争霸的政治、军事特点。
两国都通过改革实现了富国强兵,齐国凭借政治威势,晋国凭借军事胜利,都取得了霸主的地位。
由此,改革与强国的关系,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的互动影响,对于理解和把握春秋战国的朝代特征,有重要意义。
本课的难点是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等表述中,就隐含着历史走向统一趋势的意思,要指导学生分析理解。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我们生在山东,长在淄博,齐鲁大地,物产丰盈,人杰地灵。
谁能说说看,为什么称山东称为齐鲁大地?齐国古都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引出课题。
提问:东周从何时开始,它分为哪两个历史时期?为什么取名春秋战国?(明确春秋战国是两个历史时期)一、春秋争霸(一)第一霸主齐桓公出示史料:“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6课)

课题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课型新课学习时间学习目标1.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的现象的能力。
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鼎新,才能富国强兵。
3.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学习重难点重点:齐、晋称霸难点: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根据下列问题自学课文大约用15分钟。
):1.人物:①西周灭亡,建立东周的是_________。
②春秋时期著名霸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齐任_________为相,积极改革。
④战国初,三家分晋后,齐国大夫______取代原国君,建立______齐国。
2.地点:①东周都城迁至_________。
②齐国在今_________北部。
晋国强盛时,南方楚国势力已发展到_________。
晋楚双方在_______大战,大败楚军。
③在下图上填上战国七雄的位置,并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次战役地点也标出来。
3.时间:①东周建立于公元前_________年。
②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是在公元前_________中期。
公元前_________后期,晋楚双方于城濮进行决战。
③公元前_________年,秦赵之间进行了一次激烈战争。
二、合作探究:(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第一子目:春秋争霸1、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课本第30页右下角图》,师设层层疑问生探究抢答:“桓公”是谁?他在春秋时期的地位怎样?“管仲”又是何许人?他有什么业绩?“桓公”“霸诸侯”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他取得如此地位的原因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导学案(新
人教版)
【课标要求】
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学习目标】
1.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通过学习春秋和战国时期大国争霸战争的进程,培养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学习重点】
齐、晋称霸。
【学习难点】
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学习过程】
本课的内容设计为二部分:第一部分“春秋争霸”,第二部分“战国七雄”。
一、春秋争霸
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王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
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
【影视中的历史】
一些影视作品往往反映了某个时代的历史特点,影视作品也是我们熟悉和掌握历史的途径之一,我们通过经典影视作品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
回答:
(1)影片所示的“春秋”时期属于哪个朝代?春秋时期有哪些诸侯先后成为中原霸主?
(2)在电视剧《东周列国。
春秋篇》中,东迁后的周平王,摄于郑国的威力,竟与郑庄公做了交换太子互为人质的荒唐交易。
这种情况反映了什么问题?
(3)结合课本内容总结春秋五霸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史料中的历史】
材料春秋无义战。
----孟子
(4)孟子用这句话来评价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是否恰当?为什么?
二、战国七雄
结合下列形势图和连环画,完成相关问题。
第一组:地图
图1春秋争霸形势图图2战国形势图
(1)说出东周分为哪两段?这两个时期的诸侯国有什么变化?
(2)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都有著名的战役发生。
比较这些战役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春秋战国的纷争是西周哪一制度埋下的祸根?
第二组:连环画
第九集第十一集
第十三集第十四集
第十七集
(3)“第九集”的主人公是谁?晋文公在哪次战役后成为中原霸主?“楚庄王图强”后打败哪国军队做了春秋霸主?“第十四集”的最终结果如何?
(4)成语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
很多的成语出自春秋战国时期,请你说出三个来。
(5)结合两组图片,谈谈你的感悟是什么?
【自主建构】
【直击中考】
1.(2014年·江西省)“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的故事发生在下列哪一历史时期
A.夏商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三国时期
2.(2014年·山东省聊城市)某同学利用右边的地图进行
研究性学习。
他研究的内容应是
A.西周分封 B.春秋五霸
C.战国七雄 D.秦灭六国
3.(2014年·安徽省)成语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成语源于春秋争霸的是
A.退避三舍
B.围魏救赵
C.纸上谈兵
D.三顾茅庐
4.(2014年·湖北省宜昌市)《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
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
A.牧野之战
B.春秋争霸
C.楚汉之争
D.官渡之战
5.(2014年·辽宁省沈阳市)右图为春秋战车复原图。
战车自商代晚期崛起,春秋趋于鼎
盛,当时大的诸侯国往往号称拥有万乘战车。
随着作战地
域的扩大,战车受地形的限制,到战国时开始衰落,并逐
渐被灵活的步兵、骑兵所取代。
战车的兴衰直接反映了当
时
A.经济的发展B.战争的需要
C.运输的需求D.社会的安定
6.(2014·山东烟台)春秋战国乱悠悠。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争霸局面的出现,源自与哪一制度的衰落()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7.(2014·安徽省)据《变迁中的古代社会》统计,公元前722至前464年的259年中,38年没有战争;公元前463至前222年的242年中,约89年没有战争。
这一“变迁”的历史时期是
A.夏商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
8.(2014·湖南益阳)益阳市中小学校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是指()
A.齐、楚、秦、燕、赵、魏、韩 B.楚、秦、赵、宋、魏、齐、韩
C.晋、楚、齐、韩、赵、燕、魏 D.吴、魏、燕、赵、楚、秦、韩
9.(2014·湖南怀化市)读《战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完成以下问题。
(1)图中的赵、魏、韩三国由春秋时的晋国三分而来。
当时晋国的哪位国王因称霸中原而位列“春秋五霸”之一?
(2)由图中的A、C两国,你能联想到哪个成语典故?【课后反思】
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参考答案
学习过程
一、春秋争霸
(1)东周。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2)周王室衰微,诸侯实力强大,不尊天子;分封制瓦解。
(3)原因:齐桓公革新图强。
晋文公勤于治国,楚庄王重用人才,越王勾践毅力顽强,雪耻复国。
启示:国强要革新,国立须治业,国兴靠人才,人才是兴国的关键。
(4)孟子的说法太绝对了。
积极方面:因为争霸的需要,各诸侯国进行改革,发展生产,推动社会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同时战争又促进了民族融合,使国家趋于统一。
消极方面:战争给人民带来课灾难,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起了破坏作用,延缓了历史的发展进程。
二、战国七雄
(1)春秋和战国。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晋,分裂成了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家;有些春秋时期的诸侯国被大国所吞并,到战国时已经不存在了。
(2)春秋时期的战役目的是争夺霸主的地位;而战国时期的战役以兼并对方为主要目的。
(3)齐桓公。
城濮之战。
晋国军队。
越国灭掉吴国,后来越王勾践北上与诸侯会盟,称霸一时。
(4)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举出三个即可)
(5)一个国家要想强大,必须抓住机遇,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进行改革,改革是强国之路;要善于用人,重视人才;战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应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直击中考
1B 2B 3A 4B 5B 6C 7C 8A
9.(1)晋文公;(1分)(2)朝秦暮楚;(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