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语文古诗文积累专项复习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日积月累专项复习及答案(重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日积月累专项练习及答案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
,轻烟散入。
1.《寒食》是一首诗,是诗人的作品。
2.诗歌前两句用两字点明仲春色;后两句用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
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渲染的美丽景色。
4.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这句诗的字写出了花的动态。
这两句诗描写的景物有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的时节的景色。
5.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的意思是:6.“汉宫”本意指的皇宫,这里指的皇宫。
“五侯”指的是7.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的意思是:迢迢牵牛星迢迢,皎皎。
擢素手,弄机杼。
终日,泣涕。
河汉清且浅,,脉脉01.《迢迢牵牛星》选自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抒发了之情,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2.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3.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和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4.诗歌中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
诗中 ______________ 描写5.《迢迢牵牛星》中句借牵牛星、织女星表达人问绸缪夫妇的哀愁怨恨情思6.诗中一句描写两星相对的清冷环境,寄寓离愁。
7.诗中 ......................................................................................... 句通过描绘织女的姿态美,意在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
8.诗中写出了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
她虽然整天在织布,却织不成整幅的布锦,只因为她悲伤不已,流下的眼泪像雨一样。
9.这首诗运用了许多叠词,让整首诗读起来音韵和谐、情趣盎然请你把这些叠词找出来:十五夜望月1.《十五夜望月》中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我知道的关于思乡的诗句还有的,2.《十五夜望月》这首诗中,暗含了。
专项训练之古诗词及日积月累(试题)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六下专项训练之古诗词及日积月累一、将诗句补充完整。
1.春城无处不飞花,。
2.迢迢牵牛星,。
,札扎弄机杼。
3.今夜月明人尽望,。
4. ,何时复西归?,老大徒伤悲。
5. ,燕山月似钩。
6.千锤万凿出深山,。
,要留清白在人间。
7.千磨万击还坚劲,。
8. ,客舍青青柳色新。
,西出阳关无故人。
9.好雨知时节,。
随风潜入夜,。
10.最是一年春好处,。
11.春色满园关不住,。
12.春风又绿江南岸,。
13.水是眼波横,。
欲问行人去那边?。
,又送君归去。
,千万和春住。
14.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休将白发唱黄鸡。
15.春归何处?。
若有人知春去处,。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
二、日积月累1.读书须用意,。
2. ,更有早行人。
3.听君一席话,。
4.路遥知马力,。
5. ,近山识鸟音。
6.有意栽花花不发,。
7.良药苦口利于病,。
8. ,子欲养而亲不待。
9.常将有日思无日,。
10. ,事非经过不知难。
11.穷则变,,。
12. ,日日新,。
13.青,。
14. ,不必法古;苟周于事,。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燕子去了,;杨柳枯了,;桃花谢了,。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2.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作司马迁的说过:“,,。
”为人民利益而死,;替法西斯卖力,,。
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3.弈秋,。
使弈秋诲二人弈,,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
?曰:非然也。
4.孔子东游,,问其故。
一儿曰:“,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
”一儿曰:“,,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5.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载渴载饥。
,!四、古诗文理解与运用1.“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这两句诗词选自《》。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古诗词专项测评卷(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题练习古诗词训练一、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春城..斜()..无处不飞花() 2.寒食东风御柳3.盈盈..一水间() 4.泣涕零.如雨()5.脉脉..不得语() 6.纤纤濯素.手()7.中庭..金络脑()..地白树栖鸦() 8.何当9.烈火焚烧若等闲..() 10.粉骨碎身浑.不怕()11.任尔..()..东西南北风() 12.当春乃发生13.天街..风波里()..小雨润如酥() 14.出没15.游园不值..柴扉久不开()..() 16.小扣17.因.风飞过蔷薇() 18.但.爱鲈鱼美()19.渭城朝雨浥.轻尘() 20.寂寞无行路...()二、把下面的句子填写完整。
(7分)1.中庭地白树栖鸦,。
2.春城无处不飞花,。
3. ,要留清白在人间。
4. ,任尔东西南北风。
5. ,草色遥看近却无。
6.京口瓜洲一水间,。
7. ,唤取归来同住。
8.劝君更饮一杯酒,。
9. ,小扣柴扉久不开。
10. ,札札弄机杼。
11.春风又绿江南岸,。
12. ?眉眼盈盈处。
13.门前流水尚能西!。
14.青青园中葵,。
阳春布德泽,。
三、将下面的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题复习《古诗词(名句)积累与运用》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专题复习《古诗词(名句)积累与运用》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填空题1.填空。
1.读经典,让我们受益匪浅。
“________________,一字值千金”,启发人们要下功夫读书;《礼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不断革新。
2.在古诗中徜徉,我们感受其景,如李贺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的寂寥、冷峻的边境之地,如王建笔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月夜秋景、微冷秋露和桂花飘香;也体悟了诗人流露于字里行间的情感,如于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无畏,如王安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乡。
2.补充歇后语。
1.诸葛亮用兵——____________2.擀面杖吹火——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有借无还4.张飞穿针——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自不量力3.名句展示。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___!”2.《学弈》中其一人学弈学得好是因为态度好,其学习态度是怎样的?(用原文句子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出自______(作者)的_________(文体)《为人民服务》。
4.只有千百次的勤学苦练,才能学好一样本领,这正如《文心雕龙》中所说的:__________。
这其中可能有困难,有痛苦,但是你不必伤心,不必掉泪,因为拉克司内斯曾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期末课本积累与背诵专项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课本积累与背诵专项测试卷(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考号: .一、课文内容我知道。
1.根据人物、情节写书名。
(4分)(1)过五关斩六将《》(2)黛玉葬花《》(3)智多星吴用《》(4)大闹天宫《》2.“五侯”指汉成帝时封王皇后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五人为侯,受到特别恩宠。
诗中指。
(1分)3.“藏戏的艺人们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灯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钹为其伴奏。
”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藏戏是一种的大众艺术。
(2分)二、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夏日夜晚,望着夜空中明亮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我不禁想起诗句“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 ______”;月圆之夜,诗人王建不由得感慨“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___”;在寒食节,诗人韩翃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派承平气象。
(4分)2.古人告诫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趁着年少好好努力,切勿荒废时光。
(2分)3.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作家_______在《北京的春节》一文中,用他的“京味儿”语言,描绘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其中详写了腊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天。
(5分)三、根据语境填写恰当的诗句或名言警句。
1.《十五夜望月》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典型的景物渲染出中秋月夜的寂寥、凄冷。
2.同样写春雨,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春雨的细滑、润泽,杜甫《春夜喜雨》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春雨的轻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项:古诗词专项附解析教师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项:古诗词专项附解析教师版一、单选题(共5题;共5分)1.(1分)下列词句中作者是苏轼的项是()。
A.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B.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C.若到江南赶上春,千方和春住D.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答案】A【解析】【分析】对作品的作者、内容的出处应该有准确地掌握,填空要根据要求和课文的内容来分析作答。
A:“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出自苏轼《浣溪沙》B:“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出自南宋诗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C:“若到江南赶上春,千方和春住”出自宋代诗人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D:“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出自宋·晏殊《浣溪沙》故答案为:A【点评】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作品和作者的掌握能力。
2.(1分)下列诗句中,描写的不是春季的一项是()A.渭城朝雨温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B.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C.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D.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答案】C【解析】【分析】此题要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解答。
A:“渭城朝雨温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意思: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B:“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意思:良辰探寻美景在泗水之滨,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
C:“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意思: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
D:“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意思:长安街上细小的春雨润滑如酥,近看没有绿色,远看草色青青。
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3.(1分)下列对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浣溪沙”是词牌名,“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是本词的引子,交代了词人写作的背景,为下文的抒情作铺垫。
(部编六下语文)专项复习七 日积月累、古诗(附答案)

专项复习七日积月累及古诗文班级姓名一、古诗文。
1. 填空。
(1)春城无处不飞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翃《寒食》)(2)春色满园关不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叶绍翁《游园不值》)(3)春归何处? ________________。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黄庭坚《清平乐》)(4)白日放歌须纵酒,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5)千锤万凿出深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谦《石灰吟》)(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立根原在破岩中。
(郑燮《竹石》)(7)昔我往矣, ________________。
今我来思, ________________。
2. 古诗文理解和运用。
(1)“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诗句中“章”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选自《____________》,其中劝告人们要在年轻力壮的时候奋发图强,不然等到老了悲伤也没有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春夜喜雨》的作者是________,他被后人尊称为“________”,这首诗中对雨后早晨美景产生联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秋夜,望着窗外皎洁的明月,身处他乡的我不禁吟诵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 _________?”(5)看到伸出墙外的红杏,我不由得赞道:“春色满园关不住, 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专题训练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专项专题训练1.填空。
(1)古诗中洋溢着浓浓的情:“复恐匆匆说不尽,______”,那是思念家乡的深情;“却看妻子愁何在,______”,那是收复河山的激动;“谁道人生无再少?______”,那是感悟人生的快慰;“归来饱饭黄昏后,______”,那是融人自然的自在。
(2)名言警句让人终生受益:“虚心万事能成,______”告诉我们勿骄傲;“______,行必果”告诉我们需诚信;“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______,______”教会我们珍惜时间。
(3)《为人民服务》的作者是______。
他引用XXX的话“______”,来证明“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关于生死的意义,XXX借石灰表达了他的看法:“______,______”。
(4)经典名著,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如______的XXX,你看她______;如______的XXX,你看他______;XXX在《童年》中刻画了一个______的XXX,你看他______。
(人物形象与事例相一致)2.古诗积累。
(1)山下兰芽短浸溪,______。
(《浣溪沙》)(2)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
(《己亥杂诗》)(3)世界的事物皆有两面性,我们看人也要客观周全,正所谓“______,世界物无全美。
”亦不可由于一两件小事就肯定一个人的利害。
(4)唐代的XXX曾经在芙蓉楼对他即将回乡的好友辛渐说“______,______”,以此来表明自己为官的正直清廉。
(5)烟花三月,漫步在XXX,看到XXX在花间嬉闹,听到黄莺在枝头唱歌,我情不自禁吟诵道:______,______。
XXX,名副其实啊!3.看到这些词语,你会想起哪首古诗?请挑选其中的句子写下来。
(1)慈母情深:______,______。
(2)节日俗:______,______。
(3)高尚情操:______,______。
(4)依依惜别: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积累专项复习
一、古诗词
1.寒食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扎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3.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5.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6.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7.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8.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1.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2.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3.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4.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5.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游蕲(qí)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6.清平乐·春归何处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二、古文
1.学奕(孟子)
弈秋,通国之善奕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2.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