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ASCO结直肠癌免疫治疗新进展(最新推荐)

合集下载

2020 ASCO_KEYNOTE-177_1L MSI-H结直肠癌_Debrief

2020 ASCO_KEYNOTE-177_1L MSI-H结直肠癌_Debrief

2020 ASCO抢先看: 恶黑消化领域新进展June, 2020部份适应症在中国尚未获批-以下内容仅供市场部内部学习-严禁对外传播或使用Colorectal 结直肠癌ASCO Plenary Session LBA 4 KEYNOTE-177 1L MSI-H CRC结直肠癌•全球第三高发恶性肿瘤•全球致死率第二高肿瘤•中国每年新发38万例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和结直肠癌•结直肠癌可分别根据RAS、BRAF突变状态和微卫星状态来进行划分•MSI是指DNA复制时插入或缺失突变引起的微卫星序列长度改变的现象,是由某种MMR蛋白(MLH1、MSH2、MSH6、PMS2)功能异常所致的错配修复缺陷(dMMR)引发MMR蛋白功能异常>>>错配修复缺陷>>> MSI序列长度改变•MSI,即微卫星不稳定性,见于10-20%的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和3-5%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1,2•这类患者的肿瘤常位于右侧(近端),呈黏液性和低分化,并可见淋巴细胞浸润,同时更易于发生BRAF突变Pembrolizumab是首个被美国FDA批准用于这是美国FDA批准的首款不依照肿瘤来源,而是依照生物标志物进行区分的抗肿瘤疗法2017年5月, FDA批准帕博利珠单抗用于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High, MSI-H)或错配修复缺陷(Mismatch Repair Deficient, dMMR)的实体瘤患者。

这是美国FDA批准的首款不依照肿瘤来源,而是依照生物标志物进行区分的抗肿瘤疗法(MSI-H结直肠癌既往需接受过氟尿嘧啶、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治疗,而MSI-H非结直肠癌实体瘤患者既往需接受过一种以上的治疗)全球首个大型三期随机临床试验评估帕博利珠单抗vs.标准化疗治疗一线治疗晚期MSI-H结直肠癌允许交叉重要! 盲态独立中心影像评估研究者选择的标准化疗方案: mFOLFOX6: 5-FU+亚叶酸钙+奥沙利铂FOLFIRI: 5-FU+亚叶酸钙+伊立替康+-Bevacizumab: 贝伐珠单抗+-Cetuximab: 西妥昔单抗未经治疗FOLFOX方案详解研究者选定给患者什么化疗方案, 然后随机双终点, 优效性设计, 只要其中一个终点显示Pembro优效于化疗,即为研究成功。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0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0版
Familial CRC:
≥1位一级或二级 亲属患大肠癌
Lynch HT, et al. 2013
遗传性结直肠癌指南总体框架
遗传性结直肠癌主要包括:
• Lynch综合症 • FAP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典型的FAP
结直肠内息肉数均在100枚以上,癌变 年龄早,癌变风险几乎为100%
AFAP (轻症FAP)
结直肠癌 患者
息肉 (10-20枚)
关注家族史
(+) 强烈建议
本人定期结肠镜检查 三甲/省级专科医院就诊
体格检查
CHRPE* 颅骨骨瘤
*CHRPE: 眼底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肥大
腹腔肿块
• FAP家系受影响者可出现有多种肠外疾病,我国人群的文献报道,肠外疾病以腹腔内硬纤维瘤和骨瘤 最容易被识别且相对较为常见。因此,怀疑FAP时,应特别注意是否有腹腔内硬块和骨瘤。
家组取得一致共识(支持意见
变,主要考虑的因素
≥80%)
是患者的明确获益性
II级 1B类证据:
2A类证据:
• 可及性差或者效价比
专家推荐 基于高水平证据,如严谨的 基于稍低水平证据,如一般质量

Meta分析或大型随机对照 的meta分析、小型随机对照研
临床研究结果,专家组取得 究(II期)、设计良好的大型回
虽然缺乏循证医学证 据,但是专家组具有 一致共识的
良好的大型回顾性研究、病 得共识,而且存在较大争议(支
例-对照研究,专家组取得 持意见<60%)
基本一致共识,但有小的争
议(支持意见60%~80%)
结直肠癌的MDT诊治原则
—— MDT基本概念
核心:以病人为中心,以专家组为依托

2020CSCO结直肠癌指南

2020CSCO结直肠癌指南

2020CSCO结直肠癌指南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2020CSCO 结直肠癌指南的发布,为临床医生的诊疗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结直肠癌的发病情况。

在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居高不下。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结构的调整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其发病趋势仍在不断上升。

在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逐年递增,特别是在城市地区,已经成为了威胁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

2020CSCO 结直肠癌指南对于疾病的诊断部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诊断方法包括结肠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如 CT、MRI 等)、病理活检等。

其中,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直肠癌的金标准,可以直接观察到肠道内的病变情况,并进行活检以明确诊断。

影像学检查则有助于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侵犯范围以及是否存在转移等情况,为后续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在治疗方面,指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类和推荐。

对于早期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手术方式包括传统的开腹手术和微创手术,如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手术等。

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患者的选择。

对于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通常需要在手术前进行新辅助治疗,以缩小肿瘤体积、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手术的切除率和治愈率。

新辅助治疗的方案包括化疗、放疗等。

术后,患者还需要根据病理结果进行辅助治疗,以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则更为复杂和多样化。

化疗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伊立替康等。

此外,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出现,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靶向治疗药物如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等,可以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定靶点发挥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免疫治疗药物如 PD-1/PDL1 抑制剂等,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随访和监测也非常重要。

免疫治疗:结直肠癌精准治疗的新曙光

免疫治疗:结直肠癌精准治疗的新曙光

免疫治疗:结直肠癌精准治疗的新曙光根据临床研究的相关统计数据,直肠癌的发病率在全球肿瘤疾病的发病率中位居第三位,并且死亡率也处于第二位,随着我国基本国情的改变,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也呈现为直线上升的状态。

早期结直肠癌通过手术可以获得90%的治愈率,而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14%(美国SEER数据库资料),随着诊疗水平的进步和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的出现,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实现了更长的生存获益。

一、结直肠癌治疗现状对于结肠腺瘤或部分T1分期的结肠腺癌及直肠高级别瘤变患者,临床上对其进行治疗的主要采取的方法首选内镜下切除(Ⅰ级推荐)或者手术治疗(Ⅱ级推荐),但是对于处于T2及以上分期并且没有发生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的患者来说,主要对其进行治疗的方式就是通过根治性手术治疗,并且需要对肿瘤所处的位置,T分期以及局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进行判断,是否需要做术前新辅助治疗或转化治疗后再行手术治疗。

同时需要根据患者原发肿瘤的位置,术后病理、分期及基因检测结果以及手术完成后机体的恢复状况进行判断,是否要在手术后进行相应的辅助治疗。

临床的实际治疗中,术后辅助化疗一般都是在术后3周左右开始,不应迟于术后2个月,对于身体体质较差的患者,则需要将具体的治疗时间进行延后,辅助化疗总疗程一共为6个月,高危Ⅱ期(除外T4)和Ⅲ期的低危患者(T1-3N1)可考虑3个月的CapeOX方案辅助化疗。

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依照患者的实际体力状况以及药物的毒性对患者使用的药物剂量以及化疗的时间进行相应的调整。

其中,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中推荐的单药氟尿嘧啶方案包括:口服卡培他滨(首选),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持续静滴输注双周方案,推荐的联合化疗方案包括:CapeOx(又称XELOX,奥沙利铂+卡培他滨,三周方案)和mFOLFOX(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双周方案)。

而对于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需根据基因检测状态,考虑使用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联合全身化疗。

2023年ASCO会议国产新药进展更新报告

2023年ASCO会议国产新药进展更新报告

12023年ASCO会议国产新药进展更新报告ASCO 年会中国创新持续增加⏹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ASCO )是全球领先的肿瘤专业学术组织,宗旨是预防癌症及改善癌症服务,拥有来自100多个国家超过40000名会员。

ASCO 年会固定在每年6月初于芝加哥举行,是肿瘤领域最重要的学术会议。

⏹从2011年开始,中国肿瘤学术研究逐渐登上ASCO 舞台。

自2021年以来,ASCO 年会上每年都有18-19项口头报告来自于国内学者。

ASCO2023年会上有19项国产口头报告,以“China”为关键字搜索每年ASCO 的摘要,也可以看出中国创新药产业的迅速发展趋势。

ASCO2023年会上,大部分中国创新药企将进行口头报告和壁报讨论,部分重磅靶点新药的进展有望给相应公司带来价值跃迁,建议重点关注。

┃ASCO 年会中国学者口头报告数量(个)┃ASCO 摘要China 关键字数量(个)510152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501001502002503003504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公司产品靶点适应症阶段方案人数ORR(%)mPFS(月)mOS(月)Oral百利天恒BL-B01D1EGFR×HER3 ADC NSCLC(EGFRm);NSCLC (EGFRwt);SCLC;NPC;HNSCCI34;42;7;24;1361.8;40.5;14.3;45.8;7.7科伦药业KL590586RET RET突变实体瘤I6964百济神州Zanidatamab HER2双抗经治HER2扩增BTC IIb8041恒瑞医药SHR-1701PD-L1/TGF-βRII淋巴瘤和实体瘤I联合SHR25542657.7迪哲医药Golidocitinib JAK1R/R 外周T细胞瘤关键3543.8迪哲医药Sunvozertinib EGFR ex20EGFR ex20insNSCLC关键9760.8亘喜生物GC012F BCMA/CD19 CAR-T R/R MM I2993.138Poster & Publication only百利天恒SI-B001EGFR×HER3无驱动基因突变NSCLCII联合PBC;联合多西他赛;48;2231.3;45.5百利天恒SI-B001EGFR×HER3头颈鳞癌II PD-1+PBC进展;多西他赛经治或未经治9;14;822.2;64.3;12.5百利天恒SI-B003PD-1/CTLA-4实体瘤I5616.1 3.7科伦药业SKB-264TROP2 ADC NSCLC II EGFR野生型;突变型19;2026;60 5.3;11.1贝达药业BPI-16350CDK4/6HR+/HER2-mBC I单药;联合氟维司群24;43 4.2;60.5康宁杰瑞KN026+KN046HER2双抗+PD-L1/CTLA-4HER2+实体瘤II2653.8 5.6科济药业CT0180GPC3 scFv-CD3ε T晚期肝细胞癌I728.611.6首药控股SY-5007RET RET实体瘤I5062首药控股SY-3505ALK ALK+ NSCLC I/II8234.2公司产品靶点适应症阶段方案人数ORR(%)mPFS(月)mOS(月)Poster & Publication only百济神州BGB-11417BCL-2成熟B细胞瘤I3935.9百济神州LBL-007LAG3晚期黑色素瘤I联合特瑞普利单抗±阿昔替尼55;1123.6;45.4 5.7;5.5百济神州Zanidatamab HER2双抗1L HER2+BC Ib/II 联合多西他赛3390.9百济神州BGB-A445OX40实体瘤I±替雷丽珠单抗50;304;23百济神州ociperlimab TIGIT GC/GEJC Ib联合替雷丽珠单抗+化疗5950.8和黄医药HMPL-453FGFR胆管癌II12;1331.8;50 5.7;NR恒瑞医药SHR-1701PD-L1/TGF-βRII宫颈癌Ib/III 联合铂类化疗+贝伐珠3177.4信达生物IBI351KRAS G12C结直肠癌I4047.5信达生物IBI110LAG31L HER2-胃癌Ib1788.212.9NR信达生物IBI110LAG31L肝细胞癌联合信迪利单抗+仑伐替尼2729.6信达生物IBI939TIGIT NSCLC联合信迪利单抗vs 信迪利单抗28 vs 1413.2信达生物/驯鹿生物CT103A BCMA CAR-T R/R MM Ib/II8198.8亚盛医药alrizomadlin MDM2/p53黑色素瘤II联合K药2623.1亚盛医药alrizomadlin MDM2/p53恶性周边神经腱鞘瘤II1753亚盛医药APG-2449FAK/ALK NSCLC I3170.6泽璟制药ZG19018KRAS G12C实体瘤1216.7再鼎医药ZL-1211CLDN18.2实体瘤I/II966.70%康方生物AK112PD-1/VEGF1L无驱动基因突变NSCLC II联合化疗SCC 63;75;55non-SCC 72艾力斯furmonertinib EGFR EGFR ex20ins NSCLC2070公司产品靶点适应症阶段方案人数ORR(%)mPFS(月)mOS(月)Poster & Publication only嘉和生物GB263T EGFR/c-MET三抗EGFRm NSCLC I/II50嘉和生物lerociclib CDK4/6HR+/HER2-mBC III联合氟维司群vs 氟维司群137 vs 13811.07 vs 5.49迪哲医药Sunvozertinib EGFR ex20初治EGFR ex20ins NSCLC2673.1迪哲医药Sunvozertinib EGFR ex20EGFR TKI治疗失败NSCLC3221.9君实生物tifcemalimab BTLA ES-SCLC I/II联合特瑞普利单抗3826.3翰森制药HS-10241c-MET EGFRm NSCLC Ib联合阿美替尼2254.5翰森制药HS-20093B7H3 ADC实体瘤I4035和铂医药HBM4003CTLA-4肝细胞癌Ib联合特瑞普利单抗16;1246.7;9.1荣昌生物RC48HER2 ADC HER2+实体瘤II联合PD-1/PD-L1荣昌生物RC48HER2 ADC HER2+尿路上皮癌Ib/II联合特瑞普利单抗4173.2石药集团ALMB-0168GJA1骨肉瘤I1315.4石药集团SYSA1801CLDN18.2 ADC GC I1747.1亘喜生物GC012F BCMA/CD19 CAR-T R/R B-NHL I9100益方生物D-1553KRAS G12C结直肠癌I/II2420.87.62创胜集团TST001CLDN18.21L G/GEJC I/IIa联合CAPOX4067.5康辰药业KC1036Flt3;Axl;VEGFR2实体瘤I3613.9康辰药业KC1036Flt3;Axl;VEGFR2食管鳞癌II2429映恩生物DB-1303HER2 ADC实体瘤I/IIa5244.2诗健生物ESG401TROP2 ADC实体瘤I1136同宜医药CBP-1018PSMA/FRα ADC实体瘤I1007.2同宜医药CBP-1008TRPV6/FRα ADC实体瘤I8225.6赞荣医药ZN-1041HER2BC I单药;联合卡培他滨+曲妥珠21;1950;78.9赞荣医药ZN-1041HER2BC I单药714.3百利天恒:BL-B01D1临床I期数据更新⏹BL-B01D1是百利天恒研发的全球首创的EGFR×HER3双抗ADC药物,单药已开展了5个Ia/Ib期临床研究,覆盖16种肿瘤,已有涉及12种不同肿瘤类型的200余例受试者入组,已完成3个单药双臂III期注册临床及2个单药单臂关键注册临床研究的沟通交流申请的递交。

MSI-HdMMR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进展盘点

MSI-HdMMR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进展盘点

近十年来,晚期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的靶向治疗进展突飞猛进,显著改善了患者的生存时间。

然而,免疫治疗却始终在低谷徘徊,无论是免疫细胞治疗,肿瘤疫苗,溶瘤病毒,免疫激动型抗体等均未见明确疗效。

直到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为肠癌免疫治疗带来一丝曙光。

目前临床应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包括PD-1/PD-L1抑制剂及CTLA-4抑制剂,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阻断免疫检查点对效应T细胞的抑制,从而发挥抗肿瘤免疫的作用。

与肺癌,恶性黑色素瘤,肾癌等免疫治疗敏感的瘤种不同,肠癌的免疫治疗以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 错配修复功能缺陷(dMMR)为标志物,清晰地分为两大阵营,本文拟盘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MSI-H及微卫星稳定(MSS)/微卫星低度不稳定(MSI-L)两大类mCRC中的相关研究与最新进展。

一、MSI-H结直肠癌临床数据表明,MSI-H/dMMR约存在于10%左右的结直肠癌病例,且在右半结肠(分化差和/或粘液腺癌)患者中更易出现。

2015年开始,无论是帕博丽珠单抗还是纳武利尤单抗均在MSI-H晚期CRC患者的后线治疗中显示出疗效。

后线出色的疗效推动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向一线治疗进发。

2020年ASCO结直肠癌领域最受关注的研究为KEYNOTE-177研究,在MSI-H /dMMR的mCRC患者的一线治疗中,头对头比较了帕博利珠单抗和研究者选择的标准治疗(mFOLFOX6或FOLFIRI±贝伐珠单抗或西妥昔单抗)的疗效。

结果显示,帕博利珠单抗单药组无论是PFS 还是ORR均显著优于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组(PFS 16.5m 对照8.2m;ORR 43.8% 对照33.1%)。

此外CheckMate 142研究中的晚期一线mCRC治疗组,采用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小剂量伊匹木单抗的双药方案,研究结果显示,虽然仅纳入45名患者,但ORR达到69%,2年PFS达到74%。

结直肠癌免疫治疗进展与思考 PPT课件

结直肠癌免疫治疗进展与思考 PPT课件
针对耐药机制,开发新型药物或 联合治疗方案,以克服耐药问题 并提高疗效。
04
思考:如何提升结直肠癌免疫治 疗水平
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相结合
01
深入研究结直肠癌的免疫机制
通过基础研究,进一步揭示结直肠癌的免疫逃逸机制,为免疫治疗提供
新的靶点。
02
开发新型免疫治疗药物
基于基础研究成果,研发针对结直肠癌的新型免疫治疗药物,提高治疗
3
双特异性抗体疗法
利用双特异性抗体同时激活免疫细胞和导向肿瘤 细胞,实现更精准的免疫治疗。
耐药机制及应对策略研究进展
耐药机制研究
深入探究结直肠癌细胞对免疫治 疗的耐药机制,如免疫逃逸、肿 瘤微环境改变等。
耐药标志物筛选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和临床样本 分析,筛选可用于预测免疫治疗 耐药的生物标志物。
耐药应对策略
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治疗反应和病情变化,动态调整免疫治疗方案,以达到 最佳治疗效果。
探索多学科协作模式,提高综合治疗效果
建立多学科协作团队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免疫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
组建包括肿瘤内科、外科、放疗科、病理科 、影像科等在内的多学科协作团队,共同制 定治疗方案。
细胞因子
刺激和增强患者免疫细胞 的活性,提高免疫细胞对 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
肿瘤疫苗
通过注射肿瘤相关抗原或 肿瘤细胞,刺激患者免疫 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攻击肿瘤细胞。
免疫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情况
早期结直肠癌
免疫治疗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在手术切除后降低复发风险和提高 生存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晚期结直肠癌
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0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 (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0版

无症状健康人群的筛查:高危人群 (III 级专家推荐)
高危 人群
非进展期腺瘤
2-3年复查 结肠镜
复发 未复发
继续 2-3年复查结肠镜
延长间隔至3-5年
结直肠癌的筛查及遗传学
• 无症状健康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
见指南第2.1节
• 遗传性结直肠癌筛检和基因诊断原则
见指南第5节
1/3 的大肠癌具有遗传背景
Familial CRC:
≥1位一级或二级 亲属患大肠癌
Lynch HT, et al. 2013
遗传性结直肠癌指南总体框架
遗传性结直肠癌主要包括:
• Lynch综合症 • FAP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典型的FAP
结直肠内息肉数均在100枚以上,癌变 年龄早,癌变风险几乎为100%
AFAP (轻症FAP)
虽然缺乏循证医学证 据,但是专家组具有 一致共识的
良好的大型回顾性研究、病 得共识,而且存在较大争议(支
例-对照研究,专家组取得 持意见<60%)
基本一致共识,但有小的争
议(支持意见60%~80%)
结直肠癌的MDT诊治原则
—— MDT基本概念
核心:以病人为中心,以专家组为依托
来自两个以上不同学科的一组相对固定的专家 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方聚在一起
• FAP患者会出现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肥大(CHRPE),在典型的FAP中发生率可达80%。 • 1/3-1/4的FAP患者无家族遗传史,为该个体胚系新发肿瘤。家族史并不是诊断FAP的必要条件。
FAP筛检——II 级专家推荐
结直肠癌 患者
息肉 (≥20枚)
关注家族史
(+) 强烈建议
体格检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rai H, et al. Cancer Treat Rev. 2019 Dec;81:101912.
瑞戈非尼抑制对巨噬细胞增殖重要的受体CSF-1R
• 巨噬细胞增殖和存活CS极F度-1信依号赖通于路CS及F-瑞1的戈作非用尼1对,其瑞的戈抑非制尼作能用抑制CSF-1受体2
体外试验证实,瑞戈非尼可有效抑制 VEGFR、TIE2、PDGFRs和FGFR等多个激酶靶点
• 生化检测发现,瑞戈非尼有效抑制VEGFR1-3, TIE2, FGFR1、PDGFR-β、KIT、RET和 RAF等激酶,IC50值 4~311nM
生化活性
VEGFR1 VEGFR2 VEGFR3 TIE2 PDGFR-β FGFR1 KIT RET RAF-1 BRAF BRAF V600
增加抗原特异性T细胞数量或 增强抗原呈递
治疗目标因免疫浸润情况而异:“热”vs“冷”肿瘤
“热肿瘤”(免疫炎症型) “冷肿瘤”(免疫排除型) “冷肿瘤”(免疫沙漠型)
大量T细胞浸润肿瘤
T细胞不能浸润肿瘤
没有T细胞激活/招募
肿瘤细胞 T细胞 树突状细胞 粒细胞 MDSC 巨噬细胞
破坏肿瘤 免疫循环
T细胞识别和 杀灭癌细胞 (步骤6和7)
大部分mCRC为非炎症性,无法接受免疫治疗
免疫炎症型
MSI-H (3-5% mCRC)
CD8+ T细胞浸润 但非功能性
免疫排除型
免疫沙漠型
MSS (>95% mCRC)
CD8+ T细胞累积 但未有效浸润
肿瘤和外周缺少 CD8+ T细胞
加速T细胞应答或 消除对T细胞应答的“刹车”
使T细胞与肿瘤细胞接触
瑞戈非尼 IC50 (nM) 平均值 ±SD 3±2 135 ± 10 ~90 31 ± 9 ~200 380 ± 60 272 43 ± 32 22 ± 10 ~10
Wilhelm SM, et al. Int J Cancer. 2011 Jul 1;129(1):245-55.
瑞戈非尼同时抑制VEGFR2和TIE2, 抑制血管生成并维持血管稳定
mCRC中的新抗原负荷
MSI-H中通常比MSS高10-50倍
Kim JM, Chen DS. Ann Oncol. 2016 Aug;27(8):1492-504. Hegde PS, Karanikas V, Evers S. Clin Cancer Res. 2016 Apr 15;22(8):1865-74. Xiao Y, Freeman GJ. Cancer Discov. 2015 Jan;5(1):16-8.
05 T细胞浸润
04 T细胞转运
抗血管生成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共同作用于肿瘤微环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抗血管生成药物通过诱导血管 正常化和/或降低免疫抑制, 增强效应免疫细胞浸润2
免疫治疗
• 免疫刺激 • 效应免疫细胞激活
抗血管生成药物
• 血管正常化以及重塑 • 减轻免疫抑制
IFNγ-介导的血管重塑
免疫治疗进一步激活效应免疫 细胞或重新激活被抑制的效应 细胞,分泌IFNγ,促进血管重 塑,从而完成循环2
NK细胞
免疫刺激性血管调节周期
效应免疫细胞 激活增加
效应免疫细胞 浸润增加
Khan KA, Kerbel RS. Nat Rev Clin Oncol. 2018 May;15(5):310-324.
目录
1、MSS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进展 2、MSI-H结直肠癌的晚期治疗进展 3、总结和展望
2020 MSS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进展
T细胞上PD-1,CTLA-4和LAG-3等检查点分子表达上调会传递 抑制信号以抑制T细胞活化,导致免疫抑制性微环境。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阻断免疫检查点与其配体的相互作用,使T细胞恢复抗肿瘤免疫应答 Nivolumab和pembrolizumab已获批用于MSI-H/dMMR mCRC
Xiao Y, Freeman GJ. Cancer Discov. 2015 Jan;5(1):16-8.
2020ASCO肠癌免疫治疗新进展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用于MSI-H/dMMR mCRC
正常细胞
DNA错配修复基因缺陷
多种基因突变, 表现为微卫星不稳定 (MSI)
MSI肿瘤细胞
新抗原 通过APC处理 活性Th1/CTL微环境
DNA错配修复基因中的缺陷,表现为MSI的高水 平基因突变,有利于MSI结直肠癌的发生。突变 产生的新抗原被加工并呈递给APC,并刺激T细 胞活化,从而产生活跃的Th1/CTL微环境。
瑞戈非尼 IC50 (nM) 平均值 ±SD 13 ± 0.4 4.2 ± 1.6 46 ± 10 311 ± 46 22 ± 3 202 ± 18 7±2 1.5 ± 0.7 2.5 ± 0.6 28 ± 10 19 ± 6
细胞活性 (激酶,细胞系)
VEGFR2, NIH-3T3 VEGFR3, HEK-293细胞 PDGFR-β, HAoSMC TIE2, CHO FGF10/pFRS2, MCF-7 pERK-1/2, BxPC-3 pERK-1/2, LOX pERK-1/2, MDA-MB-231 KITK642E, GIST 882 RETC634W, thyroid TT
Abs 4019 (Poster 讨论) REGOMUNE: Regorafenib联合avelumab治 疗实体肿瘤II期临床试验non-MSI-H 转移性结
直肠癌(mCRC)组结果
Sophie Cousin Department of Medicine Institut Bergonie
Bordeaux, France
T细胞转运和浸润 (步骤4和5)
治疗目标
恢复先前存在的 T细胞浸润
促进T细胞浸润
启动和激活 (步骤1-3)
产生并激活 T细胞应答
07 杀灭 肿瘤细胞
06 T细胞 识别
01 肿瘤抗原释放
肿瘤 免疫 循环
血管
02 肿瘤抗原
提呈
03 启动和 激活
如何将“冷”肿瘤变成“热”肿瘤?
MDSC: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 van der Woude LL, et al. Trends Cancer. 2017 Nov;3(11):797-808. Kim JM, Chen DS. Ann Oncol. 2016 Aug;27(8):1492-5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